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上历史知识点岳麓

高一上历史知识点岳麓

高一上历史知识点岳麓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脉

之一,也是岳麓区的象征性地标。岳麓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本文将为您介绍岳麓山的历史

知识点,带领您了解岳麓山的魅力。

一、岳麓山的地理位置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东经113°00′32″,北纬

28°06′35″,是长沙市的西大门,总面积达64.5平方公里。岳麓山

地处湖南湘江中游平原,山峰高度平均为300至400米,地势起

伏较大,是一座以花岗岩为主的山脉。

二、岳麓山的历史渊源

据历史记载,岳麓山最早的建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年,属

于楚国管辖范围。随着历代的更迭,岳麓山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

聚集地和文化发源地。在湘湖畔,有“君子之所修身养性”的美誉。

三、岳麓山的文化遗产

岳麓山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岳麓书

院和岳麓山大学。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年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

一所国立学府。而岳麓山大学则是明代朱权先生创办的,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发源地之一。这两座学府为岳麓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岳麓山的自然景观

岳麓山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山上有茂密的森林,悬崖峭壁和奇特的岩石。岳麓山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如天空之城、橘子洲头和岳阳楼。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五、岳麓山的历史人物

岳麓山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我国古代文学家、散文家范仲淹。他曾在岳麓书院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化名人。范仲淹以其豪迈的胸怀和深刻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六、岳麓山的保护与开发

作为湖南省级自然保护区,岳麓山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工作。同时,也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升岳麓山的知

名度和影响力。如今,岳麓山已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光临。

七、岳麓山的文化底蕴

岳麓山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也是历史名人的发迹地。岳麓山的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文化遗产上,更凝结在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中。

八、岳麓山的意义和价值

岳麓山作为一座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学府于一体的山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心灵净土和精神寄托。保护和发掘岳麓山的历史知识点,对于增长知识、弘扬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九、结语

岳麓山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山脉,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通过了解岳麓山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我们

可以更好地认识岳麓山,领略它的魅力和美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岳麓山必将在历史和人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1-2单元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二、商朝: 1、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开始(甲骨文); 2、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三、西周 (一)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概况: 4、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 5、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6、影响:①积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形成“周王—诸侯 —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 威逐渐削弱。 【警示钟】分封制≠地方官制。分封制是在周王主导下进行的分封,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而非中央官制,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的统治。而其被破坏的根源在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分封制的作用。 (二)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内容:(1)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 (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关系是_____的。 5、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6、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③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2节、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概念辨析: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秦统一的背景 1.王室衰微: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_________的地位。 2.春秋争霸: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断进行_____战争,小国逐渐被吞并。 3.战国剧变:(1)战国中期以后,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___”。 (2)由于_______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进行变革。 4.秦的统一:(1)条件:秦国经过_________,逐渐强大起来。 (2)过程:先后消灭___、赵、魏、楚、燕、齐等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大帝国。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基本特征:权力的_________。 2.内容: (1)、皇帝制度的确立: ①由来:三皇五帝的传说。秦王嬴政将三皇五帝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 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③本质:君主专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 ②九卿:分管国家和_____各种事务。 ③作用:中央政府各级官员相互配合牵制,_________由皇帝最终操纵。 (3)、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 ①由来: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 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管行政、 军事和监察 县:设县令、县丞、县尉,分管行政、司法和治安。郡、县长官 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乡、里、亭:县以下还有“乡”、“里”两级地方行政机构及负 责地方治安的“亭”。(秦之后建立西汉的刘邦,原本是一个亭长。)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史料解读: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1.参加日内瓦会议 材料一 日内瓦会议已经进入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讨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就是要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停止敌对行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不仅如此,亚洲各国人民同样地支持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要求印度支那停战的呼声从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国不断传来。……我们大家既然坐在一起来审查和研究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办法,那么,就应按照目前印度支那及亚洲的实际情况,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的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来寻求对于有关双方都是光荣的、公平的、合理的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印度支那能够早日实现停战和恢复和平。如果与会各国代表都具有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真正愿望,我相信,会议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人民日报》1954年5月14日 材料二 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为使和平的恢复得到足够的进展,并为使自由表现民族意志的一切必要条件得以具备,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 ──《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1954年7月21日)【解读】1954年4月26日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在日内瓦开幕。由于存在原则分歧,与会各方就朝鲜问题未达成任何协议。5月8日会议开

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经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与会国的共同努力,会议就在印度支那恢复和平、结束战争达成一系列协议,并通过最后宣言。以上两则材料分别选自1954年5月12日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发言和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达成的最后宣言。其要点是:①中国主张在承认印度支那人民民族权利基础上,停止殖民战争,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②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③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是恢复该地区和平的重要方面。 上述资料表明:在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第一次登上了国际舞台,为促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缓和印度支那的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2.出席万隆会议 材料一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所有附属国人民都应该享有民族自决的权利,而不应遭受迫害和屠杀。各族人民不分种族和肤色都应该享有基本人权,而不应该受到任何虐待和歧视。 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决心维护世界和平,就没有人能够把我们拖入战争;如果我们决心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就没有人能够继续奴役我们;如果我们决心友好合作,就没有人能够分裂我们。我们亚非国家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人民日报》1955年4月20日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复习提纲 恒杰双语学校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一)、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640~1688年) 1、原因: 2、完成:1688年“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二)、确立:1689年的《 》 1、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意义:该宪法使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 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的权力得以保障, 标志着英国的 制确立起来。 (三)、内容: 1、国王: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处于 “ ”地位;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 邦的纽带作用; 2、议会:国家权力中心,国家的最高 机关。议会掌握 的权力、 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的权力。 产生:国王任命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职能:掌握国家的 大权和 权 3、首相:(英国第一位首相是 ) 4、内阁: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内阁及首相对 负责,体现 原则。 (四)、特点:①议会权力至上,是国家权力中心;②国王是国家 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五)、作用及影响: 1、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稳定社会秩序;(各派可通过议会竞争 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 得更多席位。) 3、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4 、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一种政体模式。 一、美国1787年宪法 (一)、建立原因和条件: 1、前提条件: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2、主要原因:独立之初的美国的邦联制使形势很严峻(中央权力 较弱,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财政政策 更是各行其是。邦联制使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受阻。) 3、理论来源: 受启蒙思想家 的“三权分立”学说 的影响 (二)、制定:1787年在 召开 制定了 1787年宪法。 (三)、内容: 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行 制 A.联邦政府拥有 、 、 、 大权,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避免过度集权,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家权力的分配 (1)、立法权—— 行使 ①国会实行两院制 : 每州2名,任期 年,每两年改选1/3 : 按各州人口比例由选民直接选出 ②国会通过的法案,须经 批准后才生效 ③国会除有立法大权外,还拥有 权和 权, 参议院有对总统 和 的审批权 (2)、行政权—— 行使 ①总统由选民 产生,任期 年 ②总统是 、 和 ③总统可任命政府官员和大法官,但须经 同意 ④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 权 (3)、司法权—— 行使 ①最高法院法官由 任命,但须经 批准 ②最高法院拥有 权,并有权 (四)、原则:1787年宪法体现了 原则 (五)、评价: 1、积极意义: ①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并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②加强了国家的权力,又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③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长期稳定。 2、局限性: ①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承认 的存在,留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②妇女地位低下,印第安人、黑人无选举权。 (六)、实践: 1789年, 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两届任满后,坚持不再参选,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 届的先例。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两对矛盾: ①皇权和相权的斗争 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汉初:郡国并行制 3、汉武帝削相的措施: ①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更相12人); ②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人士中破格选用人才; ③设“内朝”对抗“外朝”。(“中朝”又称“内朝”) 4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5、门下省(审议)、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流程:门下省——中书省——皇帝——尚书省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①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分割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 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③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此后历朝基本沿用。 7、宋朝削相:设有中书门下的设置,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增设“参知政事”

宋朝中央分权机构: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政权)、三司使(财政权) 8、元朝中央分权机构: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最高军事管理机构)、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 9、中国古代选官制的演进:“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 二、商朝:内外服制度 特点:(1)对外服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3)弥漫着神权色彩 三、西周 (一)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2、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王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殷商降族。 4、诸侯国权利:再分封、设官、拥有武装力量、征赋役、铸钱币。 5、诸侯国义务: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派劳役为周王室服务 6、作用: 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7、特点: a.从对象看,多样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b.从地域看,分布在黄河中下游 c.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宗法制 1、根本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直接目的: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实质: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内容: (1)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 (2)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和小宗关系。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4、宗法制的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的相对性、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社会等级森严。 5、影响: 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三)礼乐制度: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密切结合) 3.贵族长期垄断特权,享受“世卿世禄”。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时候,要倡导现代历史学习的方式,下面是本人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腊文明的摇篮 特点——地理环境因素影响 ①经济: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通向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因此,希腊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较发达. ②对外关系:由于航海与海军对古希腊有重要意义,地少人多的古希腊人往往凭借这方面的优势向海外殖民扩张. ③政治: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根据财产的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都可参加,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提斯:设五百人议事会,轮流执政, 伯利克里:(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发放观剧津贴,是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意义:①创新性: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②优越性:多数人决策,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公职人

员有多数人选举产生,时期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③文明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希腊文明成为古代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 局限性:①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它国公民,都没有享有民主的权利; ②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③一切公职由选举和抽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导致民主制的衰落.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十二铜表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意义:①是平民的胜利;(原因: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②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是罗马的基本法; ③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系最终完成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知识点小结13-15课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背景 国际: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 国内:清政府腐败落后,闭关锁国 2、原因: A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B直接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茶叶瓷器药材(很畅销) 中国英国 呢绒棉布(很难卖出去) C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走私的鸦片当众销毁 3、经过: A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 B 1841年初,侵占香港岛和一些东南沿海城市 C 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求和,战争结束。 4、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五口通商)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

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 即: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此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 5、影响: 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C、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 根本原因:(1)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2)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1858年美俄英法四国抵达白河口外,夺取大沽炮台,占领天津,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舰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准许华工出国 4、影响: A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置总理衙门、设置同文馆 C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三战败的原因: 1)主要原因: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2)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岳麓版高一历史知识点

岳麓版高一历史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那么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宗法制和分封制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 迈锡尼文明。 ⒈克里特文明 ⑴时间:前2000——前1700年间,前1400年销声匿迹 ⑵表现:①克里特岛上产生了君主制国家②出现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 ⒉迈锡尼文明 ⑴时间:前1400年——前1100年 ⑵特点:新君主国兴起,伴之出现的是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及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 ⒊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此后300多年,被称为“黑暗时代”。二、古希腊城邦 ⒈兴起时间:前8世纪——前6世纪 ⒉概念: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 ⒊环境:多山,少耕地,三面环水,多港湾。 ⒋代表:雅典和斯巴达 ⒌特征:小国寡民和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⒍政体:贵族、民主、君主、寡头、僭主制,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流行。 总结 ⒈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影响 ⑴原因:①希腊为多山地形,不宜农耕,粮食不能自给,必须殖民扩张; ②希腊海岸线很长,海岛密布,港口众多,交通便利,利于殖民扩张。 ⑵结果:地域的扩大促进了希腊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也使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东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⒉希腊的城邦特点怎样推动民主发展? ⑴面积小,使公民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⑵独立自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⑶

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发展历程 ⒈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⒉发展历程: ⑴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君主制。 ⑵公元前8——前7世纪,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⑶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①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 ②国家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都可参加, 四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的代表 民众法庭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 ③确立新的选举法,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做法,体现了机会均等、公 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④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⑷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确立“陶片放逐法”五百人议事会) {5}伯利克里:(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发放观剧津贴,是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二、雅典民主的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⒈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⒉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 ⒊民主法庭:⑴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终审 ⑵坚持最大限度保持公正的原则,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⒋雅典人民主权的特征也体现在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上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_知识拓展:军机处

军机处 军机处简介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

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巨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海淀军机处 军机处顾名思义,它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本应当设在皇宫内院,而海淀地处京城西北郊,军机处从何而来呢?事情怪就怪在海淀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 在当年的海淀镇上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名叫老虎洞。此街长约一华里,东西走向,街道虽然不宽但商店林立繁荣异常,吴德利荣店、义兴号当铺、保丰斋糕点铺、长生堂药店以及各种档次的饭店茶馆酒肆。在老虎洞北侧偏西的地方有一条小胡同,因清朝的军机处设在胡同里面,因此它自然就被当地人叫做军机处胡同了。 军机处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个皇帝雍正,于雍正七年(1729年)对准噶尔策妄阿拉坦布用兵时设立的。军机处起源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的诸王贝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点(岳麓版)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社会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矛盾暴露 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标志工人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恩实践: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A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是“工业社会最早的预言家”B傅立叶和欧文主张建立合作组织。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内容:A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B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社会原则 2、意义: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C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 1、背景:外患:1870年法国普法战争失败;内忧:1871年资产阶级临时证妄图解除巴黎 人民组成的武装 2、性质:新型工人政权 3、措施:A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工资不得 超过熟练工人,人民可监督罢免B维护劳动者利益C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 育,实行义务教育 4、意义: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首创精神,为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 范;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 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寡欲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背景: A 物质基础:19世纪60年代,俄国自上而下改革,推进工业化 B改革很不彻底,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0c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C直接原因:一战使俄国落后腐朽充分暴露,加深了人民群众的苦难d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二、过程 1、二月革命:1917年初,彼得格勒工人起义,军队倒戈,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 王朝被推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该政府继续战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四月提纲:A列宁提出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B实行土地改革C 退出战争 3、七月事件:确立武装起义方针 4、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领导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 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人民委员会。 2、1918年,全国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 四、意义:A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在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摆脱封 建残余和剥削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给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新的解放道路

高一历史时间轴【岳麓出版社】

历史时间轴 中国史 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西周推行宗法分封制度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西周时期结束,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吴王刘濞接口清君侧,串通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581—907年隋唐时期推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755—763年唐朝中年遭遇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1279—1368年元朝大一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又皇帝 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清军入关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将其改为天京,定都于此 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胜。在军事发展的同时,太平天国还进行了政权建设,先后与1853年、1859年两次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正值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其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 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6月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 1860年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1860—1890年洋务运动 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1864年7月湘军轰破天京城墙,天京陷落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要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1894年7月日军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知识点(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知识点(岳麓版)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建立 1、准备: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事宜。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规定国家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2、开国大典:1949.10.1 4、意义:A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D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目的:为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2、内容:A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B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 3、性质: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A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成果 B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 期的根本要求C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发展历程:A1954年宪法确立B.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趋于停顿C文革时名存实亡D 新时期恢复发展。 2、人民代表产生:全国人民普选,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

成。 3、意义:A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基础: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的基础。 2、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4、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 5、意义:A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B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 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法律保障:《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更明确规定。 3、自治区的建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4、意义:A加强了民族团结B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政治的三大特色: A人民代表大会制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破坏 1、原因:A根本:“左”倾错误B直接: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 2、表现: A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B社会秩序极端混乱;C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D中共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