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Z冲刺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人力资源四级

简答题汇总

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2015/5/9

小编:Andy . wu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题汇总

1.简述人力资源的内容是什么?

答:(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2)组织规划是指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的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与变革,以及各个层级职能与业务部门职责的划分与设置等内容。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和总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制度建设的程序和步骤,人力资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是对企业各类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和补充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工作岗位调查、人员分类与工时统计分析、定岗定员与劳动定额等基础工作,各类人员的需求与供给预测以及一定时期内实现供求平衡的主要举措等内容。

(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等内容。

2.简述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

答:(1)社会性。企业组织信息的社会性是指企业信息不仅来自企业内部,也来自社会,而且来源相当广泛,不是集中在几个点上。因此信息搜索较难,企业应增强对信息的敏感性,做到捕捉敏捷,运用及时。

(2)流动性。企业组织信息的流动性是指企业信息在企业内部流动,以及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

(3)不规则性。企业组织在流动的过程中具有不规则性。

(4)连续性。企业组织信息的连续性是指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变化,企业信息始终处于连续的运动变化之中。

(5)新陈代谢性。企业组织信息的新陈代谢性是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活动的发展,企业组织信息不断淘汰滞后的内容,增添新的内容,完成自身的更新与完善。

(6)浓缩性。企业组织信息的浓缩性是指企业信息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过程,形成具有规律的方法和程序。

(7)替代性。企业组织信息运用恰当,可以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还可以扩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3.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答:(1)准确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是指在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调研人员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

神,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这样获得的信息才是可信、可靠的。

(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对企业信息要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加工、做到系统化、保证和调查主题相关信息的完整性,以避免企业做出片面的决策。

(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有的放矢,有目的、有计划地采集和处理企业信息。

(4)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指只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特别是供求信息,市场信息等发挥作用的时间很短,因此处理信息需及时,否则一旦过时,即使再准确、系统,也可能影响决策。

(5)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指根据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和管理系统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类别和形式的信息。(6)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在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统筹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

4.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

答:(一)调研准备阶段

在调研准备阶段,调研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的主题内容和范围。

1.初步情况分析

2.非正式调研

3.确定调研目标

(二)正式调研阶段

在正式调研阶段,调研人员应确定获取相关信息的手段与方法,设计出合理的调查表格,并按预定的计划和设想到现场展开调查。

1.相关信息的来源

(1)原始资料(2)二手资料

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3.实地调查

4.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

(一)档案记录法是指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织过去的建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的决策机构的效率、决策效率、决策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和文件传递效率。

(二)调研研究法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机构的效率、决策效率和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各横向机构之间的协调程度、各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以及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等。具体方法有询问法和观察法。

询问法主要有当面调查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邮寄调查法

观察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

5.简述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

答:(一)可靠性分析。信息可靠性分析是指信息的可能准确度和信息源可靠性,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评级的过程。

(二)数理统计分析。信息数理统计分析是指应用经济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和方法,根据具体管理任务的要求,对组织机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计算、比较和选择,使其成为符合一定管理决策要求所必需的信息的过程。

(三)综合比较分析。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

6.简述调研报告的撰写的原则。

答:撰写调研报告必须坚持真实、完整、客观和适用的原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明确说明调研资料的来源,以示资料的可靠性。(2).必须说明对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以示资料的科学性。(3).必须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以示资料的可信性。(4).必须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分类。

7.简述劳动定额的工作内容

答:(一).劳动定额的制定。采用适当的方法,“快”“准”“全”地制定出产品、零件、工序的各项工时定额。从实际出发,全面掌握工时消耗的规律性,制定出既先进又合理的劳动定额。

(二).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

(三).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是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

(四).劳动定额的修订。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企业原有的定额就会落后于现实的生产水平。企业只有不断的总结,改进,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6.简述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

答:1.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设备、工具、材料的数量、性质、使用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操作方法和操作时间。

2.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加工材料和生产情况对工时

定额影响很大,材料加工精度是否一致,生产情况不正常,月初松,月底紧,可能前后发生不一致,严重影响工时定额的执行。

3.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必须了解操作规程是否合理,工人是否

遵守,与实际操作是否一致等,掌握第一手资料后,进一步分析研究,设计合理的操作方法。

4.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对于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配

备情况、分工协作情况,应进行了解分析,以便发现劳动组织上的不足之处,寻求原因,采取措施。

5.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对工作地的布置进行分析了解,工作地的

环境因素和通信情况也会影响工作的进行。

6.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有关的影响因素。要了解本企业的作息轮班

制度、劳动纪律情况、工资及奖励制度推行的效果、设备的修理制度和对车间和工作地布置情况要力求合理。

7.简述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答:(1).经验估工法。经验估工法是指定额员依照产品图样和工艺技术要求,并考虑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及其它生产条件,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对产品劳动消耗量进行估定的一种方法。

(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产品、零件、工序的实耗工时或产量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考虑今后企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的变化,制定和修订定额方法。

(3).类推比较法。类推比较法是指以现有同类型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

(4).技术定额法。技术定额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方法。步骤如下:

1)分解工序

2)分析设备情况

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

4)现场观察和分析计算

8.简述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

答:(1).对象性。岗位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单位中的工作岗位,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需要由劳动者承担,应严格按照预定标准,保质保量完成的工作任务的总和。

(2).系统性。岗位研究是由系统的岗位信息采集即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设计、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类等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3).综合性。以现代管理学、工效学、劳动定额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组和再造。

(4).应用性。岗位研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根植于我国企业改革的丰富实践活动,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已经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应用。

(5).科学性。衡量一门学科是否具有科学性,可以从多个维度上去测量。

9.简述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

答:(一)系统的原则。系统是由若干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要素所组成的,处于一定环境条件中,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能级原则。能级是指组织机构中各个岗位功能的等级,也就是岗位在组织机构这个管理场中所具有的能量等级。

(三)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有效地推行各项管理的重要手段。

(四)最优化原则。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使系统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10.简述工作岗位的目的。

答:(1).收集各种相关的数据、资料、以便系统、全面、深入、

地对岗位进行描述。

(2).为改进工作岗位的设计提供信息。

(3).为制定各种人事文件、进行岗位分析提供资料。

(4).为工作岗位评价与工作岗位分类提供必要的依据。11.简述岗位写实的功能。

答:(1).全面了解调查对象在一个工作日工作活动的情况,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程序、步骤和方法。

(2).在岗位写实中,可以通过必要的提问,深入了解事件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透视在重要或细微表现的背后所隐含的真相。

(3).掌握员工工时利用情况,分析工时损失的原因,为提高岗位的工时利用率提供依据。

(4).通过对若干岗位的写实,可以发现企业营销、生产、技术、财务、人事等方面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5).为最大限度增加产量,规定员工和设备在工作日内合理的负荷量,确定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级别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6).可以满足岗位调查表中所填的许多项目要求,采集到更具体的数据和资料。

12.简述作业测时的功能。

答:(1).以工序消耗为对象,进入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为制定工时定额提供数据资料。

(2).总结和推广先进员工的操作方法和先进经验,帮助后进员工改善操作方法,使操作方法合理化、科学化,不断减轻员工的体

力消耗和劳动强度。

(3).分析和研究多机台看管和生产流水线的节拍,合理确定各工作岗位的劳动负荷量,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

(4).为掌握岗位的劳动负荷量,以及进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提供依据。

(5).拟补岗位无法获得的工时数据资料。

13.简述岗位写实与作业测时的区别。

答:1.两者的研究范围不同。岗位写实以整个工作日为对象,进行总体观察;作业测时是研究工作日中的一部分。

2.两者观测的精细程度不同。岗位写实不仅研究工时消耗,而且研究各类活动的内容及其结构比例,侧重于后者;作业测时仅研究工序中作业活动的内容及其消耗情况。

3.两者的具体作用不同。岗位写实的目的主要是掌握与岗位工作活动有关的主客观多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为岗位分析与岗位设计提供依据;作业测时主要是为了改进工序作业活动的内容,使操作方法合理化,节约工时消耗,确定先进的劳动定额。

14.简述岗位抽样的作用。

答:(1).用于调查各类员工在工作班内的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内容、程序、步骤等各种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2).掌握岗位各类工时消耗的情况,为制定修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衡量评价定员定额水平提供依据。

(3).用于研究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调查设备的利用率、

故障率。

(4).用于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15.简述岗位抽样的特点。

答:(1).使用范围广。

(2).节约时间、节约费用。

(3).取得数据真实可靠,能消除被观测人员在心里和心理上的影响。

16.简述岗位写实的步骤。

答:(一).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岗位写实的对象

1).确定写实人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

2).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实其工作职责。

2.进行初步岗位调查

3.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

4.培训写实人员

5.向被调查者说明写实的意图和要求

(二).实地观察记录

岗位写实一般应从上班开始,一直到下班结束。将整个工作日活动完整记录下来。

(三).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

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应对岗位写实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

1).计算各事项的时间消耗

2)对所有观察项进行分类,汇总计算出每一类工时

的合计数

3)编制岗位写实汇总表,计算出每一类工时消耗占

工作日及作业时间的比重。

4)分析岗位工作的内外环境和条件,掌握关联工作

活动的各种信息。

5)根据岗位写实的结果,写出岗位综合分析的报告。

17.简述作业测时的步骤。

答:(一).测时前的准备

1).根据测时的目的选择测时对象。

2).了解被测对象和加工作业方面的情况。

3).根据实际情况,将工序划分操作或操作组。

4).测时最好在上班1——2小时后,待生产稳定后进行。

(二).实地测时观察

测时观察通常采取连续测试法,就是按操作顺序,连续记录每个操作的起止时间。

(三).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

1)根据测时记录,删去不正常的数值。

2)计算有效的观察次数,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

3)计算稳定系数,检验每一操作平均延续时间的准确可靠度。

4)由每个操作平均延续时间计算出工序的作业时间,得到符

合的数据作为制定时间定额的依据。

18.简述岗位抽样的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

2.作业活动的分类

3.确定观测次数

4.确定观测时刻

5.现场观测

6.检验抽样数据

19.简述工作岗位调查的其它方法。

答:(1)技术会议法。指召开由对调查岗位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的专家参加的专题研讨会,请与会者围绕岗位调查项目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深入讨论,取得专家共识,以获得岗位信息的一种方法。

(2)结构调查法。即根据岗位调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预先设计出结构完整、项目齐全的岗位调查表,由被调查岗位的员工及其他相关人员,最后通过对调查表的整理汇总采集岗位信息的方法。

(3)日志法。即由操作者对其一天或连续几天内工作活动的情况进行登记记录的信息采集方法。

(4)关键事件法。即由岗位调查者对承担本岗位工作的操作者的劳动行为进行观察,将“最好”“和最差”的行为进行登记记录的方法。

(5)设计信息法。即在调查岗位过程中,根据岗位原有的设计

文件、蓝图和设计参数,对人机系统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掌握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间的配置关系,采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6)活动记录法。即采用现代数字工具记录岗位相关信息的方法。

(7)档案资料法。即查阅现存的各种与岗位活动有关的档案资料,采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20.简述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

答:1.为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和定岗定员提供依据。

2.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3.为合理发放工作报酬、考核、奖励、晋升提供依据。

4.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21.简述人工成本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答:(一)工资项目的预算

1.工资项目预算的前期工作

1)分析当地本年度的最低工资标准,如有变,需要对工资

预算进行必要的調整。

2)分析当年同比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最低

工资标准增幅。

3)掌握并理解企业高层领导对下一年度工资调整的意向。

4)考察和对比上一年度工资各子项目的预算和预算情况,

分析上一年度工资费用的发展趋势,以及公司的经营状

况。

2.工资预算的步骤

1)单纯从工资费用预算、结算结果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从公司的生产经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结合最低工资标准、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工资指导线以及

企业高层领导对下一年度工资调整的意向,提出工资调

整的建议。

(二)社会保险与其它项目的预算

1)分析检查和对照国家相关规定,考察对涉及员工权杖益

的项目有无增加或减少,标准有无提高或降低。

2)掌握本地区部门公布的各种相关员工上年度工资水平的

数据资料。

3)企业中上一年工资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相关统计数据和

资料。

22.简述人力管理费用核算的要求。

答:(1)加强费用开支的审核和控制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

(3)适应企业特点、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核算方法

23.简述人员招聘的意义。

答:(1).有效的人员招聘,能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

的效率。

(2).有效招聘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增强组织创新能力。

(3).有效招聘可以扩大组织知名度,树立组织良好形象。

(4).减少离职,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

24.简述内部招聘的优势与局限。

答:优势:1.准确性高。

2.适应较快

3.激励性强

4.费用较低

局限: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的影响。

2.容易造成‘近亲繁殖’。

3.内部招聘,尤其是从企业内部提拨管理人员,有可能出现‘照顾性提拨’的倾向,将不符合条件人员提拨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岗位上工作。

25.简述外部招聘的优势与局限

答:优势:1.带来新思想、新方法。

2.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

3.树立形象的作用。

局限: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2.进入角色慢。

3.招聘成本高。

4.决策风险大。

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26.简述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

答:(一).准备阶段

1)进行人员招聘的需求分析,明确那些岗位需要补充人员。

2)明确掌握需要补充人员工作岗位的性质,特征和要求。

3)制订各类人员的招聘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人员招聘策略。

(二).实施阶段

1)招聘阶段。

2)筛选阶段。

3)录用阶段。

(三).评估阶段

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总结经验教训。

27.简述人员来源的选择。

答:选择招聘来源的方法与主要步骤:

1)根据年度人员招聘计划,明确各类岗位人员的招聘资格条件和具

体要求。

2)分析全国及本地区人力资源供求状况,掌握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

场人员供给的基本情况。

3)分析以往企业各类人员主要的招聘来源,对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

忠诚度、稳定性、职业品质等指标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从而选择确认出可靠性较高的人员补充渠道和途径。

4)对具体的招聘方式进行成本收益分析,选择确定适当的招聘方法。

28.简述内外部招聘方式的选择。

答:(一)内部招聘来源的选择

1)内部提拔。

2)工作调换。

3)工作轮换。

4)重新聘用。

5)公开招募。

(二)外部招聘来源的选择

1)各级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

2)学校招聘。

3)竞争对手与其他企业。

4)下岗职业者。

5)退伍军人

6)退休人员

29.简述竞聘上岗的程序和步骤

答:(1)必须事先公布竞聘上岗的岗位,要强调聘任的公开性。

(2)为保证竞聘上岗的公正、公开、公平,必须成立竞聘上岗领导小组,小组应有企业外部专家督导。

(3)所有的竞聘岗位无一例外地不能有选定对象,领导不得参与推荐等。

(4)竞聘岗位均要有科学完整的工作说明书,应聘条件设计应具普遍性,通过公告的形式向企业全体公示。

(5)要确保应聘岗位合理的候选人数。

步骤:

1.发布竞聘公告

2.进行初步筛选,剔除不符应聘者。

3.组织相关考试

4.进行情景模拟测试

5.考官小组进行全面诊断性面试

6.辅以一定的组织考核,选拔出最终候选人,推荐给领导。

7.按德才能识勤绩体对后备人选进行全面的衡量,作出决策

8.正式张榜公布,履行人事任命手续。

30.简述在组织内部招聘与选拔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长官意志的影响。

2.不要求全责备。

3.不要将人才固定化。

4.全方位发现人才。

31.简述招聘信息的产生与收集。

(一)招聘需求信息的产生

1)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

2)组织业务量的变化使得现有的人员无法满足需求。

3)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

(二)招聘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收集主要是从用人部门收集有关空缺职务的所有信息,一般可以从过去的在职人员、他的上级、与之相关的同事了解有关情况。

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大纲(打印版)

国家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大纲: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六、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八、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

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 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 九、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因事设岗。 十、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 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 3、每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 十一、企业定员的作用:1、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3、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十二、企业定员的原则: 1、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3、各类人员的比便关系要协调; 2、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4、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定员标准适时修订。 十三、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 (1)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X出勤率)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真题.pdf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真题 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C)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A)经济规律(B)经济交替(C)经济周期(D)经济变动 2、面对劳动力市场,人们的身份不包括(B)。 (A)就业者(B)劳动力(C)失业者(D)非劳动力 3、以下关于实际工资描述正确的是(D)。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A)工人单位时问的货币所得(B)商品价格与实际工资里正向变动 (C)精确地反映了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D)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 4、以下关于社会保险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社会保险不具有强制性 (B)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保险项目 (C)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是否参加保险 (D)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5、(C)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 (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 6、以下关于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全部内容 (B)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运行规则 (C)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调整规则 (D)它规定了实现和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实施的手段 7、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是(D)。 (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存在现实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8、企业(A)机会是指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 (A)营销(B)竞争(C)优势(D)实践 9、市场营销计划的控制不包括(C)。 (A)盈利能力控制(B)战略控制(C)季度计划控制(D)效率控制 10、顾客力量分析是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不包括(B) (A)顾客购买动机分析(C)顾客消费承受能力 (B)顾客年龄结构分析(D)产品消费群体分析 11、阿伦和梅耶提出的组织承诺不包括(D)。 (A)感情承诺(B)继续承诺(C)规范承诺(D)口头承诺 12、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C)。 (A)弗洛姆(B)莱文泽尔(C)爱德华?桑代克(D)赫兹伯格 13、个体的沟通风格不包括(A)。 (A)自我实践型(C)自我暴露型(B)自我保护型(D)自我实现型 14、(B)是指一个测验的结果与被测验者行为的公认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 (A)信度(B)效度(C)难度(D)标准化 15、基于“经济人”假说的管理是运用(A)来凋动人的积极性。 (A)物质刺激(C)内部激励 (B)满足社会需要(D)搞好人际关系

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有啥用

借光网课jgclass 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有啥用? 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有啥用?在本人多年的教学和工作时间中总结发现,应考学员中除了提出有关学习的问题以外,这应该是问得最多的问题。 其实回答很简单:有证肯定比没有证好。 其一,证书是一种获利工具。现在很多单位都把这个类考试看做是为相应岗位员工提供的福利,并且规定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者可以晋升岗位等级提高工资标准,可见获得证书的好处立竿见影。即使有的单位没有这样的待遇,那么这种好处的显现也只是时间问题。 其二,考证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知识体系完善过程。证书的获得要求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且成绩合格,最后获得从业准入资格,这就在拿证的标准上设定了门槛,如果想顺利跨过这个门槛就需要学习。而考前学习的过程恰恰是一个,使学员自身知识碎片进行穿线,最后形成或巩固原有知识体系的过程。 其三,在一定程度上证书是能力的证明。这个证书在很大意义上跟我们所说的学历的作用有相同之处,当今的市场更多的是唯能力用人,证书的作用看似被弱化,但是对那些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来证明自己能力提高了的人员来说,这个证书就是一种很好的能力证明。因为国家职业培训的宗旨就是重视受训人员能力的提高。 其四,证书是敲门砖。按照“橄榄球式分布模式”来看,橄榄球两段的少部分人群分别是,有证有能力的人和无证无能力的人,也就是两个完全相反的群体,中间的大部分人分别是有证无能力或者是无证有能力的人群。根据市场上用人的基本原则:有证有能力坚决录用、有证无能力培养录用、无证有能力选择录用,无证无能力坚决不用。我们发现证书所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特别是作为入职敲门阶段,证书担当了实用性很强的敲门工具,扮演了敲门砖的角色。 其五,证书是鞭策自己的戒尺。马云曾经说过,轻易不要告诉我别人你会什么,否则别人就会不断地考你。但是当今的时代是张扬的时代,人才自身能力的竞争更多地是显性的,你不说谁知道,不知道就视同你不会做你没能力做。既然获得了相应等级的证书,那么就要有相应水平的能力,它如同时刻鞭策自己一把戒尺,随时提醒自己努力学习。而正是这把戒尺使自律自强性较差的我们,在工作中多了一分刻苦、多了一分激情、多了一分努力,最后多了十分收获。 而证书更多的好处还需要获得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这种发现关键在于你的心态和观念,积极的心态会发现更多积极的一面。 最后,如果一定要总结一下获得证书的坏处,我只能说你花了钱又付出了那么多精力,最后做的事情于此毫无相干,也就是压根没有去使用证书,即使是作为辅助的作用都没有,这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 课后题参考答案――商英HR051全体贡献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说明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答: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研;3.确定调研目标; 二.正式调研阶段:1.相关信息的来源,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3.实地调查; 方法:1.档案记录法;2.调查研究法。 2,说明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结构图的制作方法。 答:一,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 二,制作方法:1.框图一般要画四层,从中心层计算,其上画一层,其下画两层,用框图表示。 2.功能、职责、权限相同机构(岗位或职务)的框图大小应一致,并列在同一水平线上。 3.表示接受命令指挥系统的线,从上一层垂下来与框图中间或左端横向引出线相接。 4.命令指挥系统用实践,彼此有协作服务关系的用虚线。 5.具用参谋作用的机构、岗位的框图,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并画在左、右上方。 ★3,简述工作岗位写实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答:步骤:一,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认写实的对象; 2.进行初步岗位调查; 3.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规定好具体的写实程序和步骤,设计出写实调查表,做好书写板、计时器等所需仪器的准备工 作,明确规定划分工作事项的标准,以及各类工时消耗的代号、编码,以便于登记记录数据资料。 4.培训写实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岗位写实的技术技巧。 5.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使其积极配合,全力协助写实人员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 二,实地观察记录; 三,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 4.简述作业测时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答案:(一)测时前的准备 1)根据测时的目的选择测时对象。测时对象确定后,调查人员要将测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向员工解释清楚,以便取得员工的配合,共同把测时工作做好。 2)了解被测对象和加工作业方面的情况。 3)根据实际情况,将工序划分为操作或操作组。划分的原则是: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要分开;机动时间、手动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要分开。在划分操作的基础上,确定定时点,作为区分上下操作的界限,以保证每次观察记录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4)测时最好在上班1~2小时后,待生产稳定后进行。 (二)实地测时观察。 (三)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 (1.根据测时的记录,删去不正常的数值,以便求出在正常条件下操作的延续时间。 (2. 计算有效的观察次数,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 (3. 计算稳定系数,检验每一项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的准确和可靠程度。 (4.由每个操作平均延续时间,计算出工序的作业时间,再经过工时评定,得到符合定额水平的时间值,作为制定时间定额的依据。 5.简述岗位抽样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报考指南完整版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报考指南完整版 考试介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合格后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人力资源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报名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1)具有大专学历(含同等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经本职业人力资源管理员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具有大专学历(含同等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3)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人力资源管理员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4)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

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5)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取得本职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2)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报名材料 (1)学历证书1份,身份证复印件2份; (2)从事本工种连续工龄的单位人事劳动部门的盖章证明; 证明 ***同志身份证号码为*****,于**年**月至**年**月在*******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特此证明! 公司盖章 (3)免冠近照1寸、2寸蓝底彩色照片各4张。 报考流程 考试程序: 第一、在各省和劳动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或代理机构报名 第二、由各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核报名条件 第三、审核通过后,交考试费用,缴齐费用后领取准考证 第四、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场由各省职业鉴定中心组织安排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真题

2010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等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卷册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1、考生应首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册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处。 2、考生同时应将本页右上角的科目代码填涂在答题卡右上角的相应位置。 3、本试卷册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 1-25 小题,为职业道德试题;第二部分, 26-125 小题,为理论 知识试题。 4、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所有答案均不得答在试卷上。 5、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册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6、考生应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涂,则均属作答无 效。 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第1~25题,共25 道题) 职业道德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 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 题) 二)多项选择题(第 9~16 题) 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第17~25 题)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您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其中一个选项作为您的答案。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简答真题(实操)及答案

1、筒述绩效考评数据处理的步骤。 (1 )表格的设计与发放;考评 数据的统计; (4)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存; 2、简述基本社会保险缴费的内容。(1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 (3)失业保险缴费; 费(5)生育保险缴费。 (12 分) (2)收集考评数据记录; (3) (5)考评数据的保 (6)文档的保管。 (10 分) (2)基本医疗保险缴费;(4)工 3、简述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 劳动关系主要有哪几种调整方式? 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劳动关系的调整方 式主要有: (1)通过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2)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 (3)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规章制度)的调整;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7)国家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等。 l 、某公司于2006年6月11日成立,在职员工人数为80 人,6 月份以后至7 月份没有出现人员变动; 8 月1 日,该公司正式聘用20 人;8月20日,有5 名员工离职。请计算:该公司6、7、8月份的月平均人数各是多少?(12 分) (1)6 月份每天实际人数之和月份月平均人数(人)月份的日历日数 (2)由于未出现人员变动,因此7 月份的月平均人数为80 人 (3)8 月份每天实际人数之和月份月平均人数(人)月份的日历日数 2、某员工的岗位工资标准是3480元/月(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10 月份该员工在 国庆节期间休假7天,周末休息时间为6天,平时加班12 小时,因病缺勤l 天。 请计算: (1)该企业10 月份的制度工时数。(3 分) (2)该员工10 月份的实际工作工时数。(3 分) (3)如果不考虑扣个人所得税和各项保险, 企业应支付该员工多少工资?(8 分) (1)10月份的制度工时数=(31-7-6 )X 8= 144 (小时) (2)10月份该员工实际工时数= (31-7-6-1 )X 8 + 12= 148(小时) (3)小时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X 8)= 3480/ (21.75 X 8)= 20元/小 时 因此,应付该员工的工资= 3480-20X8+20X12X150%=3480-160+360=3680 (元) 1 、A 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2004 年开始实施竞聘上岗。在实施过程中,一位候选人因是公司副总裁的亲属,在面试前一个月就拿到了全部试题,由于一不小心泄了密,公司尽人皆知。最后,竞聘上岗不了了之,对公司领导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第二年,由于领导重视,竞聘上岗试行办法准备工作充分,实施程序相当规范。结果,参加竞聘的人不论最后结果如何都表示很满意,因为他们都得到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许多新闻媒体也对此作了报道,并大加赞赏。请问: (1)2004 年A 公司竟聘上岗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真题(答案)

2009 年5 月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真题(答案) 2009 年5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卷册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 1、考生应首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册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处。 2、考生同时应将本页右上角的科目代码填涂在答题卡右上角的相应位置处。 3、本试卷册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5 小题,为职业道德试题; 第二部分,26 ~125 小题,为理论知识试题。 4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所有答案均不得答在试卷上。 5 、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册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6 、考生应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涂,则均属作答无效。 地区:

姓名: 准考证 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监制 (职业道德1-25 略)第二部分理论知识 (26~125 题,共100 道题,满分为100 分) 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26. ()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A.经济规律 B. 经济交替 C. 经济周期 D. 经济变动 27. 关于社会保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保险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缴费标准。 B.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保险项目。 C.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是否参加保险。 D.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28. ()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通的法律确信为基础。 A.法官法 B. 判例法 C. 习惯法 D. 成文法 29. ()是指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的市场机会。 A.企业营销机会 B. 企业竞争机会 C. 企业优势机会 D. 企业实践机会 30. 满足地位需要的行为不包括()。 A.拥有舒适的轿车,合体的穿着 B. 具有执行官的特权 C.居住在合适的社区,参加俱乐部 D. 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31. 对组织而言,绩效管理的功能不包括()

人力资源管理师申报条件

附件1 人力资源管理师申报条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员(四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2、经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二、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 三、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

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6、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四、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2、具有博士学位(含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3、具有硕士学位(含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经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真题(答案)

200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真题(答案) 2009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卷册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 1、考生应首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册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处。 2、考生同时应将本页右上角的科目代码填涂在答题卡右上角的相应位置处。 3、本试卷册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5 小题,为职业道德试题; 第二部分,26 ~125 小题,为理论知识试题。 4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所有答案均不得答在试卷上。 5 、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册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6 、考生应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如果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涂,则均属作答无效。

准考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监制 (职业道德1-25略)第二部分理论知识 (26~125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26.()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A.经济规律 B.经济交替 C.经济周期 D.经济变动 27.关于社会保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保险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缴费标准。 B.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保险项目。 C.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是否参加保险。 D.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28.()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通的法律确信为基础。 A.法官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成文法 29.()是指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的市场机会。 A.企业营销机会 B.企业竞争机会 C.企业优势机会 D.企业实践机会 30.满足地位需要的行为不包括()。 A.拥有舒适的轿车,合体的穿着 B.具有执行官的特权 C.居住在合适的社区,参加俱乐部 D.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31.对组织而言,绩效管理的功能不包括()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3、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5、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6、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7、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8、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 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 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 9、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因事设岗。 10、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 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 3、每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 11、企业定员的作用:1、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12、企业定员的原则: 1、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便关系要协调; 4、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试题(含答案) 专业能力: 一、简答题 (本题共3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5分,第3小题14分共44分) 1、在面试的实施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几个工作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5分) 2、简要说明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15分) 3、简要说明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的编制审核程序。(14分) 二、综合题 (本题共3题,第1小题18分,第2小题18分,第3小题20分,共56分) l、LHB公司是一家国际食品和家庭及个人卫生用品集团。该公司在21世纪初彻底进行了重组。在过去,该公司是高度分权化的,各国的子公司均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公司开始引入新的创新和战略流程,同时整合其核心业务。直到2000年,由H国和B国的董事长以及他们的代表组成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和一个包括职能、产品和地区经理等在内15个董事一直独揽着公司的决策大权,整个结构是矩阵式的,其特点是加强了横向联系,组织的机动性加强,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专业人员潜能得到发挥,能培养各种人才。然而,矩阵制的缺点是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员工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一份”我们需要明

确的目标和角色:董事会使自己过多地卷入了运营,从而对战略领导造成了损害”的内部报告也表明公司的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然而,2001年启动的”杰出绩效塑造计划”带来了公司结构的实质性改变。该计划废除了特别委员会和地区经理这一层级,代之以一个由7人组成的董事会,由董事长及职能和大类产品(即食品、家庭和个人卫生用品)的经理组成。向他们报告的是12位负有明确盈利责任的业务集团总裁,后者在特定地区对其管理的产品利润负有完全的责任。全球战略领导被明确地置于执委会一级,运营绩效则是业务集团的直接责任,在这种正式结构调整之后,国际协调是由许多正式和半正式的网络协助完成的。研究和发展的工作由国际网络创新中心负责实施,其领导责任通常归属于中心的专家而不是H国或者B国的总部机构。产品和品牌网络--国际业务小组--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品牌和营销。同时,职能网络也开展一系列计划以便就一些关键问题,如录用和组织效能,实现全球协调。所有这些网络均大大依赖于非正式的领导和社会过程,同时也依赖于电子邮件和内部网络科技投入的支持。是否参与这种协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业务集团而非公司总部确定并资助的。这里所谓的企业网络组织,是指以某一具有核心能力的组织为中心,利用一定的手段,针对一定的目标,将一些相关的组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相支持、互相合作、互相依存的企业组织群体。在这个组织群体中,每个组织作为网络组织群体的成员,又是相对独立的,通过长期契约和信任,与核心组织联结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发展,网络型组织能够不断地适应企业的外部环境。网络型组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汇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 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 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 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 划 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 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xx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 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1、准备阶段 2、调查阶段 3、总结分析阶段。 六、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 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 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八、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 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 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 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案例分析题库汇总60

案例1: 林某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年轻的客户经理,有着双学位的学历背景和较好的客户资源,但是个性较强的林某,常常是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钉子户”,果不其然在公司新的绩效考核方法推行的过程中,林某又一次“撞到枪口上”。 林某所在的公司所推行新的考核办法是根据每个员工本月工作的工时和工作完成度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中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挂钩,效益工资和员工创造出的相关效益挂钩。因为该公司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工时是根据员工每日在信息化系统上填写的工作安排和其直接上级对员工工作安排工时的核定来累计的,员工的工作完成度也是上级领导对员工本月任务完成情况的客观反映。上月月末,该公司绩效考核专员根据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发现林某上月的工时离标准工时差距很大而且林某的工作完成度也偏低,经过相关工资计算公式的演算,林某这个月的工资中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要扣掉几百元钱。 拿到工资后的林某,面对工资数额的减少,非常激动,提出了如下几点质疑:1.工作安排不写不仅是他的错,因为上级朱某没有及时下达任务;2.没有完成相关的经济目标责任也不应该全由他承担,因为这和整个公司的团队实力有关;3.和他同一岗位的同事相比,他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别人好,而拿到手上的工资却比同事低的多,这太不公平。 带着一身的怨气,林某走进了一向以严明著称的公司董事长赵某办公室…… 诊断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为绩效评估结果而造成的纠纷,这个纠纷

涉及的三个当事人分别是:林某——绩效评估的对象;朱某——绩效评估者;赵某——绩效评判者。简言之就是运动员、裁判和运动会主席之间的故事。 我们先从三者的心理分析入手: 林某:考核不公正。林某对于考核不公正的看法产生于对于考核过程的责任归属有异议,对于考核结果横向比较的内部公平性赶到不满。 朱某:考核真无奈。朱某对于林某一向抱有“惜才”的心理,对于林某平时的一些表现,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对于根据系统计算出的考核结果,朱某也非常吃惊,并且面对这样的结果朱某感到很大的压力。 赵某:考核本应公正严明。面对考核结果,应该公正严明处理,不能因为任何一个个体而违反考核的原则,考核的意义是让员工更好的工作,考核的关键是考核的过程而不是考核的结果。 从董事长赵某的态度和观念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在考核的过程沟通和处理。作为林某,在公司推行新的考核办法后,应该予以积极的配合,不能因为上级领导的放松而自我放松,并且对于工作上需要利用的公司资源应主动与公司沟通,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公司来对责任的认定,至于与同事之间的横向比较也是因为缺乏对考核的理解,考核是对工作过程的一种综合评判,而并非单纯的对工作业绩的反馈,林某所在的公司工作业绩更多的反映在员工效益工资和相关奖金中。作为林某的直接上级朱某,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林某的一些工作行为及时予以提醒、指正,不能自己束缚住手脚,面对管理上的困难,也应该及时和上级请示,寻求上级的支持和方法上的建议,这样也不会将矛盾激化,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历年真题[1].11教学教材

2007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第l~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十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进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l、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性力量 (B) 道德是领导意志的集中体现 (C) 个体的道德表现差异很大.判定一个人的道德优劣是不可能的 (D) 普遍良好的道德,仅仅是人的善良愿望而己 2、与法律相比,道德( ) (A) 产生得时间晚 (B) 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 内容上显得十分笼统 (D) 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3、关于企业形象.正确的说法是( ) (A) 文明礼貌是企业形象的核心与关健 (B) 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的环境卫生和企业员工的服饰状况 (C)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D) 通过持久、大规模的媒体宣传,就能树立起企业形象 4、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棱心地位的是( ) (A) 企业礼俗 (B) 企业价值观 (C) 企业作风 (D) 规章制度 5、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要靠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 )

(B) 人是有形资产。人作为资产通过劳动产生价值 (C) 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 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神秘的物质 6、员工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即使知道领导的决策是错误的,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B) 对于领导古期交办的任务,要含糊执行 (C) 如果不同意领导的意见,要敢于髓对说出自己的想法 (D) 一般不越级汇报工作 7、科学发展观指的是( ) (A) 科学发展,高散发展,健康发展 (B) 以科学为本,科学、平稳、顺利发展 (C)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 以人为本,科学、高教、健康发展 8、关于职业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 (A) 职业劳动是人们无奈的选择 (B) 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C) 职业劳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加剧的结果 (D) 职业劳动是人生的全部内涌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下列言语中,属于职业忌语的是( ) (A) “有完没完” (B) “我就这态度“ (C) “我解决不了,愿意找谁找谁去” (D) “后边等着去“ lO、关于职业责任.正确的说法是( ) (A) 职业责任属于道德范畴.而不属于法律范畴 (B) 凡是杜会职业,都有明确的职业责任规定 (C) 只有明文规定的职业责任.才必须履行 (D) 职业责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11、一般情况下.人的职业理想实现的条件是( ) (A) 个人内在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分多少个级别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分 多少个级别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分多少个级别? 一、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分多少个级别?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人力资源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二、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考几科?分值如何?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要参加两个科目考试,即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基础知识考试采取标准化试卷书面测试方式,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技能考试采取闭卷书面测试方式,考核的题型包括计算分析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卷面分值100分,60分为及格。师级资格另外还需参加论文综合评审(撰写与答辩)。 三、如何报名参加考试?什么时候报名? 目前考生不可以个人报名,只能通过培训单位代报。参加环球网校网上辅导,将由网校为考生办理报名事宜。 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报名时间一般在3月和9月份。四、报名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1)学历证书1份,身份证复印件2份; (2)从事本工种连续工龄的单位人事劳动部门的盖章证明; 证明

***同志身份证号码为*****,于**年**月至**年**月在*******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特此证明! 公司盖章 (3)免冠近照1寸、2寸蓝底彩色照片各4张。 四、考试在什么时候举行 全国统考时间分别在5月和11月份。考试结束后,成绩一般在考后2个月通知。 五、论文答辩时间 (1)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考试结束后,一个月之内进行。(考生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答辩) (2)答辩的主要程序分为:书面答辩和口头答辩。(各地不同,但北京考区主要以书面答辩为准) 六、考核方案 职业等级鉴定内容题型题量答题方式原始 成绩配分 比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4-3级职业道德选择题125题卡作答10%理论知识10090%专业技能简答、计算、综合题等纸笔作答100100%2级职业道德选择题125题卡作答-10%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整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资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动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居民户与企业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由于劳参率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