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 串口实验

实验三 串口实验

实验三  串口实验
实验三  串口实验

实验三串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串口实现与PC机的通讯。

正确配置CC2530的串口来实现串口通信的功能。

二.实验环境

硬件:PC机,EBDCC2530节点板,USB接口仿真器,6Pin串口线,交叉串口线。

软件:Windows98/2000/NT/XP,IAR集成开发环境,串口调试助手。

三.实验原理

下面我们来介绍串口实验所学习到的主要寄存器。 CLKCONCMD:时钟频率控制寄存器。D7 D6 D5~D3 D2~D0

32KHZ 时间振荡器选择系统时钟选择定时器输出标

系统主时钟选

D7位为32KHZ时间振荡器选择,0为32KRC震荡,1为32K晶振。默认设置为1。 D6位为系统时钟选择。0为32M晶振,1为16MRC震荡。当D7位为0时D6必须为1。

D5~D3为定时器输出标记。000为32MHZ,001为16MHZ,010为8MHZ,011为4MHZ,100为2MHZ,101为1MHZ,110为500KHZ,111为250KHZ。默认为001。需要注意的是:当D6为1时,定时器最高可采用频率为16MHZ。 D2~D0:系统主时钟选择:000为32MHZ,001为16MHZ,010为8MHZ,011为4MHZ,100为2MHZ,101为1MHZ,110为500KHZ,111为250KHZ。当D6为1时,系统主时钟可采用的最高频率为16MHZ。

CLKCONSTA:时间频率状态寄存器。

D7 D6 D5~D3 D2~D0

32KHZ 时间振荡器选择当前系统时钟当前定时器输出

标记

当前系统主时钟

D7位为当前32KHZ时间振荡器频率。0为32KRC震荡,1为32K晶振。 D6位为当前系统时钟选择。0为32M晶振,1为16MRC震荡。 D5~D3为当前定时器输出标记。000为32MHZ,001为16MHZ,010为8MHZ,011为4MHZ,100为2MHZ,101为1MHZ,110为500KHZ,111为250KHZ。 D2~D0为当前系统主时钟。000为32MHZ,001为16MHZ,010为8MHZ,011为4MHZ,100为2MHZ,101为1MHZ,110为500KHZ,111为250KHZ。

U0CSR:USART0控制与状态;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模式选择接收器

使能

SPI主/

从模式

帧错误

状态

奇偶错

误状态

接受状

传送状

收发主

动状态

D7为工作模式选择,0为SPI模式,1为USART模式 D6为UART接收器使能,0为禁用接收器,1为接收器使能。 D5为SPI主/从模式选择,0为SPI主模式,1为SPI从模式。 D4为帧错误检测状态,0为无错误,1为出现出错。 D3为奇偶错误检测,0为无错误出现,1为出现奇偶校验错误。 D2为字节接收状态,0为没有收到字节,1为准备好接收字节。 D1为字节传送状态,0为字节没有被传送,1为写到数据缓冲区的字节已经被发送。 D0为USART 接收/传送主动状态,0为USART空闲,1为USART忙碌。

U0GCR:USART0通用控制寄存器;

D7 D6 D5 D4~D0

SPI 时钟极性SPI 时钟相

传送位顺序波特率指数

D7为SPI时钟极性:0为负时钟极性,1为正时钟极性;D6为SPI时钟相位。

D5为传送为顺序:0为最低有效位先传送,1为最高有效位先传送。D4~D0为波特率设置:

波特率指数

值小数部分

2400 6 59

4800 7 59

9600 8 59

14400 8 216

19200 9 59

28800 9 216

38400 10 59

57600 10 216

76800 11 59

115200 11 216

230400 12 216

U0BAUD:波特率控制小数部分。(取值参考上表)。

程序流程图:

图2-5-1 串口程序流程图

四.主要代码

主函数:

void main(void)

{

int ch;

led_beep_init();

xtal_init();

Uart0Init(0x00, 0x00); //初始化串口:无奇偶校验,停止位为1位 Uart_Send_String("Please Input string end with '@'\r\n");

while(1)

{

ch = Uart_Recv_char();

if (ch == '@' || recvCnt >= 256) {

recvBuf[recvCnt] = 0;

Uart_Send_String(recvBuf);

Uart_Send_String("\r\n");

recvCnt = 0;

LED1 = !LED1; //LEDx反转

LED2 = !LED2;

LED3 = !LED3;

} else {

recvBuf[recvCnt++] = ch;

}

}

Uart_Send_char:通过Uart0发送字节

void Uart_Send_char(char ch)

{

U0DBUF = ch;

while(UTX0IF == 0);

UTX0IF = 0;

}

Uart_Recv_char:通过Uart0接收字节

int Uart_Recv_char(void)

{

int ch;

while (URX0IF == 0);

ch = U0DBUF;

URX0IF = 0;

return ch;

}

五.实验步骤

1、正确连接USB 仿真器的下载线和EBDCC2530 节点板。把6Pin 串口线的一端连接到EBDCC2530 节点板的UART 接口,另一端连接到交叉串口线的母头端口,交叉串口线的另一端连接到PC 机的公头端口。

2、打开实验源码uart.eww(路径为:出厂光盘DISK-EMBV210-WSN\05-Example\2 基本接口实验\2.5 UART),编译工程,依次选择“Project”→“Download and Debug”,下载到CC2530节点板。

3、把仿真器左侧的USB 接口拔掉,然后拔掉连接在EBDCC2530 节点板DBG 位置的调试接口。我们打开EBDCC2530 节点板右下方的电源开关。(在不拔掉仿真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相关的调试进一步观察程序的运行情况。)

4、在PC 机上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设置正确的串口号(即端口的COM 号),波

特率为9600,校验位为NONE,数据位为8 位,停止位为1 位。

5、PC 通过上位机上的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数据到EBDCC2530 节点板,然后检查CC2530 回送给上位机的数据。

图2-5-2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六.实验总结

通过串口实验加深了对串口的理解。

实验四-串口通信实验

姓名:彭嘉乔 学号:3130104084 日期:2015.05 地点: ___________ 指导老师:弓 ________________ 成绩: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吴越 、实验内容和原理(必 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 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0C51串行口工作方式选择、理解串行口四种通讯模式的区别、波特率发生器的作用及通讯过程屮的时 序关系。 2、 掌握串口初始化的设置方法和串行通信编程的能力。 3、 了解PC 机通讯的基本要求,掌握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讯方法。 4、 编写简单的通信协议(如串行口工作方式、波特率、校验方式、出错处理等) 二、 实验器材 1、 Micetek 仿真器一台。 2、 实验板一块。 3、 PC 机电脑一台。 4、 九针串口线一条。 別f 尹丿占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彳 — 实验名称:实验四 串口通信实验 、实验目的和要求(必 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 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三、实验原理 串口通讯对单片机而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下位机)的数据传输到PC端(上位机),

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 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 串口是TTL 电平的,两者Z 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本实验采用专用芯片 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 3. 1 RS232九针串口基本功能简介 九针串口即RS-232接口,是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 Industries Association , EIA)所制定的异步传输标准接口。通常RS-232接口以9个引脚(DB-9)或是25个引脚(DB-25) 的型态出现,一般个人计算机上会有两组 RS-232接口,分别称为COM1和COM2。该接口分 为公头子和母头子。九针串口(母头)的功能如下,请见图 1 : 9 / \ 6 Ov 3v Ov Ov 图1 RS232九针串口母头功能说明 分别为1 :载波检测 (DCD) ; 2 :接收数据(RXD) ; 3 :发送数据(TXD) : 4 :数据终端准备 好(DTR) ; 5 :信号地(GND) ; 6 :数据准备好(DSR) ; 7 :发送请求(RTS) ; 8 :发送清除(CTS) ; 9 :振铃 指示(RI)接法。 本实验采用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电脑的 9针串口只需连接其屮的3根线:第5脚的GND 、 第2脚的RXD 、第3脚的TXD 。这是最简单的连接方法, 但是已满足本实验硬件需求, 电路如图2所示, MAX232的第11脚和单片机的11脚连接,通过MAX232芯片的电平转换,将T1OUT 输出连接板子上9针串口(母头)MAX232进行转换,虽然 (Electronic

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08031102 姓名:张泽宇康启萌余建军 学号:2011301966 2011301950 2011301961 时间:2014年11月13日 学校:西北工业大学

一.实验题目: 设计一个简单的基于串口通信的信息发送和接受界面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RS232串口标准及原理。 2.实现PC机通过RS232串口进行数据的收发。 3.熟悉VC语言编写程序的环境,掌握基本的VC语言编程技巧。 三.实验内容 程序代码: P// PC1PC2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PC1PC2.h" #include "PC1PC2Dlg.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 // CAboutDlg dialog used for App About class CAboutDlg : public CDialog { public: CAboutDlg(); // Dialog Data //{{AFX_DATA(CAboutDlg) enum { IDD = IDD_ABOUTBOX }; //}}AFX_DATA //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 //{{AFX_VIRTUAL(CAboutDlg) protected: virtual void 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DDX/DDV support //}}AFX_VIRTUAL

实验七 LED灯控制实验

实验七LED灯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通过文件系统操作I/O设备的方法; 2、学会使用S5PV210 的GPIO设备实现简单的功能。 二、实验设备 1)装有Ubuntu系统或装有Ubuntu虚拟机的PC 机一台; 2)A8嵌入式实验箱一台; 3)本实验用到的实验箱模块有:S5PV210 CPU板模块,LED 模块 三、实验要求 循环让led1-led4点亮 四、实验原理 在Linux 系统中,所有设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被打开并进行读/写操作的,本实验中使用POSIX容的文件操作接口函数对底层设备进行操作。POSIX是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IX的首字母缩写词,是一套IEEE 和ISO标准。这个标准定义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口。只要保证他们的程序设计的符合POSIX 标准,开发人员就能确信他们的程序可以和支持SIX 的操作系统互联。这样的操作系统包括大部分版本的UNIX。POSIX 标准现在由IEEE 的一分支机构Portable Applications Standards Committee(PASC)维护。 本实验需要用到以下几个文件操作函数: 【函数原型】int open(const char *pathname, int oflag); int open(const char *pathname, int oflag, mode_t mode); 【功能】打开名为path 的文件或设备,成功打开后返回文件句柄。 【参数】pathname : 文件路径或设备名 oflag : 打开方式。可选值可以是表1.1中的一个值或几个值的组合 【返回值】成功打开后返回文件句柄,失败返回-1 【头文件】使用本函数需要包含。 表 1.1 打开方式对照表

实验四-串口通信实验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指导老师:张军明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实验四 串口通信实验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吴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0C51串行口工作方式选择、理解串行口四种通讯模式的区别、波特率发生器的作用及通讯过程中的时序关系。 2、掌握串口初始化的设置方法和串行通信编程的能力。 3、了解PC 机通讯的基本要求,掌握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讯方法。 4、编写简单的通信协议(如串行口工作方式、波特率、校验方式、出错处理等)。 二、实验器材 1、Micetek 仿真器一台。 2、实验板一块。 3、PC 机电脑一台。 4、九针串口线一条。 三、实验原理 串口通讯对单片机而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下位机)的数据传输到PC 端(上位机),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彭嘉乔 学号:3130104084 日期:2015.05 地点:东3-409

而且也能实现PC对单片机的控制,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PC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本实验采用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 3.1 RS232九针串口基本功能简介 九针串口即RS-232接口,是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EIA) 所制定的异步传输标准接口。通常RS-232 接口以9个引脚(DB-9) 或是25个引脚(DB-25) 的型态出现,一般个人计算机上会有两组RS-232接口,分别称为COM1和COM2。该接口分为公头子和母头子。九针串口(母头)的功能如下,请见图1: 图1 RS232九针串口母头功能说明 分别为1:载波检测(DCD);2:接收数据(RXD);3:发送数据(TXD);4:数据终端准备好(DTR);5:信号地(GND);6:数据准备好(DSR);7:发送请求(RTS);8:发送清除(CTS);9:振铃指示(RI)接法。 本实验采用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电脑的9针串口只需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的RXD、第3脚的TXD。这是最简单的连接方法,但是已满足本实验硬件需求,电路如图2所示,MAX232的第11脚和单片机的11脚连接,通过MAX232芯片的电平转换,将T1OUT输出连接板子上9针串口(母头)第2脚的RXD;板子上9针串口(母头)第3脚的TXD与MAX232芯片的第13脚相连,通过RS232电平转换为TTL电平后,将MAX232芯片的第12脚和单片机的10脚连接,同时9针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全版.doc

实验三双机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UART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应用 二、实验实现的功能 用两片核心板之间实现串行通信,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 三、系统硬件设计 (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部分 (2)电源部分 (3)人机界面部分

数码管部分按键部分 (4)串口通信部分 四、系统软件设计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void send(); uchar code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的数码管显示 sbit H1=P3^6; sbit H2=P3^7;

sbit L1=P0^5; sbit L2=P0^6; sbit L3=P0^7; uint m=0,i=0,j; uchar temp,prt; /***y延时函数***/ void delay(uint k) { uint i,j; //定义局部变量ij for(i=0;i

{ m=1; //KEY1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4; //KEY4键按下 return(m); } } } if(L2==0) { delay(5); if (L2==0) { L2=0;H1=1;H2=1; if(H1==0) { m=2; //KEY2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5; //KEY5键按下 return(m); } } } if(L3==0) { delay(5); if (L3==0) { L3=0;H1=1;H2=1; if(H1==0) { m=3; //KEY3键按下

串口通信实验讲解

课程名称:Zigbee技术及应用实验项目:串口通信实验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实验目的: (1)认识串口通信的概念; (2)学习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开发过程; (3)编写程序,使单片机与PC通过串口进行通信。 二、实验过程: (1)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 (2)根据实验原理编写C程序; (3)编译下载C程序,并在实验箱上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原理: 串行通信是将数据字节分成一位一位的形式在一条传输线上逐个地传送,此时只需要一条数据线,外加一条公共信号地线和若干条控制信号线。因为一次只能传送一位,所以对于一个字节的数据,至少要分8位才能传送完毕,如图3-1所示。 图2-1串行通信过程 串行通信制式: (1)单工制式 这种制式是指甲乙双方通信时只能单向传送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固定。 (2)半双工制式 这种制式是指通信双方都具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即可发送也可接收,但不能同时接收和发送,发送时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送。

(3)全双工制式 这种制式是指通信双方均设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并且信道划分为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因此全双工制式可实现甲乙双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发送时能接收,接收时能发送。 三种制式分别如图3-2所示 图3-2串行通信制式 3.1硬件设计原理 CC2530有两个串行通信接口USART0和USART1,两个USART具有同样的功能,可已分别运行于UART模式和同步SPI模式。 CC2530的两个串行通信接口引脚图分布如表3-1所示 表3-1 CC2530串行通信口引脚图分布 本实验CC2530模块使用的是USART1的位置2,P1_6和P1_7。

UART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四 UART 串口通信 学院:研究生院 学号:1400030034 姓名:张秋明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 设计一个UART 串口通信协议,实现“串 <-->并”转换功能的电路,也就是 “通用异步收发器”。 二、 实验原理 UART 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双向通信,可以实 现全双工传输和接收。在嵌入式设计中,UART 用来主机与辅助设备通信,如汽 车音响与外接AP 之间的通信,与PC 机通信包括与监控调试器和其它器件,如 EEPROM 通信。 UART 作为异步串口通信协议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 位接一位地传输。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 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资料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资料位的个数可以是 4、5、6、7、8等,构成 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 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奇偶校验位:资料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 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 (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 1位、1.5位、2位的高电 平。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 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 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 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 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空闲位:处于逻辑“ 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波特率:是衡量资料传送速率的指标。表示每秒钟传送的符号数(symbol )。 一个符号代表的信息量(比特数)与符号的阶数有关。例如资料传送速率为 120 字符/秒,传输使用256阶符号,每个符号代表8bit ,则波特率就是120baud,比 特率是120*8=960bit/s 。这两者的概念很容易搞错。 三、 实现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 」o gic_1164.all; end uart; architecture behav of uart is en tity uart is port(clk : in std_logic; rst_n: in std 」o gic --系统时钟 --复位信号 rs232_rx: in std 」o gic rs232_tx: out std 」o gic --RS232接收数据信号; --RS232发送数据信号;); use ieee.std_logic_ un sig ned.all;

串行口通信实验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六串行口通信实验 一、实验内容 实验板上有RS-232接口,将该接口与PC机的串口连接,可以实现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进行双向数据传输。本实验要求当PC机向实验板发送的数字在实验板上显示,按实验板键盘输入的数字在PC机上显示,并用串口助手工具软件进行调试。 二、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的通信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三、实验原理 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信。进行串行通讯信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5~-15V为1,+5~+15V为0),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大于+2.4V为1,小于- 0.7V为0),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实现RS232电平与TTL电平的相互转换。 为了能够在PC机上看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免费的串口调试程序SSCOM32或Windows的超级终端。 单片机串行接口有两个控制寄存器:SCON和PCON。串行口工作在方式0时,可通过外接移位寄存器实现串并行转换。在这种方式下,数据为8位,只能从RXD端输入输出,TXD端用于输出移位同步时钟信号,其波特率固定为振荡频率的1/12。由软件置位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的REN位后才能启动,串行接收,在CPU将数据写入SBUF寄存器后,立即启动发送。待8位数据输完后,硬件将SCON寄存器的T1位置1,必须由软件清零。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时,其硬件接口技术主要是电平转换、控制接口设计和远近通信接口的不同处理技术。在DOS操作环境下,要实现单片机与微机的通信,只要直接对微机接口的通信芯片8250进行口地址操作即可。WINDOWS的环境下,由于系统硬件的无关性,不再允许用户直接操作串口地址。如果用户要进行串行通信,可以调用WINDOWS的API 应用程序接口函数,但其使用较为复杂,可以使用KEILC的通信控件解决这一问题。 四、实验电路 [参考学习板说明书P27]

单片机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实验十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通讯实验报告 ㈠实验目的 1.掌握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掌握单片机通讯的编制;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了解PC机通讯的基本要求。 ㈡实验器材 1.G6W仿真器一台 2.MCS—51实验板一台 3.PC机一台 ㈢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8051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与PC机通讯。 本实验实现以下功能,将从实验板键盘上键入的字符或数字显示到PC 机显示器上,再将PC机所接收的字符发送回单片机,并在实验板的LED上显示出来。 ㈣实验步骤 1.编写单片机发送和接收程序,并进行汇编调试。 2.运行PC机通讯软件“commtest.exe”,将单片机和PC机的波特率均设定 为1200。 3.运行单片机发送程序,按下不同按键(每个按键都定义成不同的字符), 检查PC机所接收的字符是否与发送的字符相同。 4.将PC机所接收的字符发送给单片机,与此同时运行单片机接受程序,检 查实验板LED数码管所显示的字符是否与PC机发送的字符相同。

㈤ 实验框图

源程序代码: ORG 0000H AJMP START ORG 0023H AJMP SERVE ORG 0050H START: MOV 41H,#0H ;对几个存放地址进行初始化 MOV 42H,#0H MOV 43H,#0H MOV 44H,#0H MOV SCON,#00H ;初始化串行口控制寄存器,设置其为方式0 LCALL DISPLAY ;初始化显示 MOV TMOD,#20H ;设置为定时器0,模式选用2 MOV TL1, #0E6H ;设置1200的波特率 MOV TH1, #0E6H SETB TR1 ;开定时器 MOV SCON,#50H ;选用方式1,允许接收控制 SETB ES SETB EA ;开中断 LOOP: ACALL SOUT ;键盘扫描并发送,等待中断 SJMP LOOP SERVE JNB RI,SEND ;判断是发送中断还是接收中断,若为发送中 断则调用 ACALL S IN ;发送子程序,否则调用接收子程序 RETI SEND: CLR TI ;发送子程序 RETI SIN: CLR RI ;接受子程序 MOV SCON, #00H MOV A, SBUF ;接收数据 LCALL XS ;调用显示子程序 RETI 子程序: SOUT: CLR TI ;清发送中断标志位 LCALL KEY ;调用判断按键是否按下子程序 MOV A,R0 ;将按键对应的数字存入A MOV SBUF,A ;输出按键数字给锁存 RET KEY: MOV P1,#0FFH ;将P1设置为输入口 MOV A, P1 CPL A ;将A内值取反

键盘及LED显示实验

实验三键盘及LED显示实验 一、实验内容 利用8255可编程并行接口控制键盘及显示器,当有按键按下时向单片机发送外部中断请求(INT0,INT1),单片机扫描键盘,并把按键输入的键码一位LED 显示器显示出来。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该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8255扩展键盘和显示器的接口方法及C51语言的编程方法,进一步掌握键盘扫描和LE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要求 1.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教科书与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绘制流程图,编写C51语言源程序,为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2.该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前期课程及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及创造力,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内容,并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计算机,C51语言编辑、调试仿真软件及实验箱50台套。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1.C51编程、调试。 2.扩展8255芯片的原理及应用。 3.键盘扫描原理及应用。 4.LED显示器原理及应用。 5.外部中断的应用。 五、实验说明 本实验仪提供了8位8段LED显示器,学生可选用任一位LED显示器,只要按地址输出相应的数据,就可以显示所需数码。 六、实验原理图

P1口桥接。 八、实验参考流程图 1.主程序流程图

2.外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外部中断0 外部中断1 定时器0中断程序,用于消抖动:

3.LED显示程序流程图 九、C51语言参考源程序 #include "reg52.h" unsigned char KeyResult; //存放键值 unsigned char buffer[8]; //显示缓冲区 bit bKey; //是否有键按下 xdata unsigned char P_8255 _at_ 0xf003; //8255的控制口 xdata unsigned char PA_8255 _at_ 0xf000; //8255的PA口 xdata unsigned char PB_8255 _at_ 0xf001; //8255的PB口 xdata unsigned char PC_8255 _at_ 0xf002; //8255的PC口 code unsigned char SEG_TAB[] = { //段码 0xfc,0x60,0xda,0xf2,0x66,0xb6,0xbe,0xe0,0xfe,0xf6,0xee,0x3e,0x9c,0x7a,0x9e,0x8e,0x0}; sbit bLine0 = P3^2; sbit bLine1 = P3^3; //延时1ms void Delay1ms() { unsigned char i;

最新串行通信实验报告整理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及简易三线式通讯的方法。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学习串口通讯的程序编写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单机自发自收实验:实现自发自收。编写相应程序,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 收发状态。 2.利用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两个实验台之间的串行通讯。其中一个实验台作为发送方,另一侧为接收方。 三、实验说明 通讯双方的RXD、TXD信号本应经过电平转换后再行交叉连接,本实验中为 减少连线可将电平转换电路略去,而将双方的RXD、TXD直接交叉连接。也可以将本机的TXD接到RXD上。 连线方法:在第一个实验中将一台实验箱的RXD和TXD相连,用P1.0连接发光二极管。波特率定为600,SMOD=0。 在第二个实验中,将两台实验箱的RXD和TXD交叉相连。编写收发程序,一台实验箱作为发送方,另一台作为接收方,编写程序,从内部数据存储器 20H~3FH单元中共32个数据,采用方式1串行发送出去,波特率设为600。通过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单元内数值的变化。 四、程序 甲方发送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23H LJMP COM_INT ORG 1000H MAIN: MOV SP,#53H MOV 78H,#20H

MOV 77H,00H MOV 76H,20H MOV 75H,40H ACALL TRANS HERE: SJMP HERE TRANS: MOV TMOD,#20H MOV TH1,#0F3H MOV TL1,#0F3H MOV PCON,#80H SETB TR1 MOV SCON,#40H MOV IE,#00H CLR F0 MOV SBUF,78H WAIT1: JNB TI,WAIT1 CLR TI MOV SBUF,77H WAIT2: JNB TI,WAIT2 CLR TI MOV SBUF,76H WAIT3: JNB TI,WAIT3 CLR TI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串行通信实验-答案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 南昌航空大学自动化学院050822XX 张某某 一、实验目的: 掌握μC/OS-II操作系统的信号量的概念。 二、实验设备: 硬件:PC机1台;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台。 软件:Windows 98/2000/XP操作系统;ADS 1.2集成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实验通过信号量控制2个任务共享串口0打印字符串。为了使每个任务的字符串信息(句子)不被打断,因此必须引入互斥信号量的概念,即每个任务输出时必须独占串口0,直到完整输出字符串信息才释放串口0。 四、实验步骤: (1)为ADS1.2增加DeviceARM2410专用工程模板(若已增加过,此步省略)。 (2)连接EasyJTAG-H仿真器和MagicARM2410实验箱,然后安装EasyJTAG-H仿真器(若已经安装过,此步省略),短接蜂鸣器跳线JP9。 (3)启动ADS 1.2,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 for DeviceARM2410(uCOSII)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UART0_uCOSII。(本范例在ADS文件夹中操作) (4)在ADS文件夹中新建arm、Arm_Pc、SOURCE文件夹。将μC/OS 2.52源代码添加到SOURCE文件夹,将移植代码添加到arm文件夹,将移植的PC服务代码添加到Arm_Pc文件夹。 (5)在src组中的main.c中编写主程序代码。 (6)选用DebugRel生成目标,然后编译链接工程。 (7)将MagicARM2410实验箱上的UART0连接跳线JP1短接,使用串口延长线把MagicARM2410实验箱的CZ11与PC机的COM1连接。 注意:CZ11安装在MagicARM2410实验箱的机箱右侧。 (8)PC机上运行“超级终端”程序(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新建一个连接,设置串口波持率为115200,具体设置参考图3.5,确定后即进入通信状态。 (9)选择【Project】->【Debug】,启动AXD进行JTAG仿真调试。 (10)全速运行程序,程序将会在main.c的主函数中停止(因为main函数起始处默认设置有断点)。 (11)可以单步运行程序,可以设置/取消断点,或者全速运行程序,停止程序运行,在超级终端上观察任务0和任务1的打印结果。 五、实验结论与思考题(手写,打印无效): 1、如果任务0删除语句“OSSemPost(UART0_Sem);”,那么程序还能否完全正常无误运行? 答:OSSemPost (OS_EVENT *pevent),这个函数是释放资源,执行后资源数目会加1。在该函数中,删除对应语句则使串口资源UART0_Sem始终无法释放。

EDA技术按键控制LED实验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 —201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EDA技术开课实验室: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FPGA开发完整流程 2、熟悉管脚分配,熟悉编程 二、实验设备 1、带有quartusII 软件的PC 机一台。 2、 FPGA 实验箱以及电源线下载线。 三、实验要求 实现8 个SW 按键控制8 个led 灯亮灭。

四、实验原理 1、按键控制led 灯原理: 本实验是通过按键的电平控制led灯。其示意图如图 2.1。 图 2.1按键控制led 示意图 8 个SW 按键控制相对的8 个led 灯,当SW1 在上方,其余按键在下方时,此时SW1 为高电平,这时SW1 对应的led 被点亮。 2、模块符号: 图 2.2为按键控制led模块符号。 图 2.2 按键控制led 模块符号 3、源码: module key1(key,led); input[7:0] key; output[7:0] led; reg[7:0] led; always@(key) begin case(key) 8'b00000001:led<=8'b00000001; 8'b00000010:led<=8'b00000010; 8'b00000100:led<=8'b00000100; 8'b00001000:led<=8'b00001000; 8'b00010000:led<=8'b00010000; 8'b00100000:led<=8'b00100000; 8'b01000000:led<=8'b01000000; 8'b00000000:led<=8'b00000000; endcase end endmodule 五、实验步骤 1、打开quartusII 开发环境,建立工程、添加相应源文件(选目标芯片时,应采用EP2C35F672C8芯片)。 2、分配管脚 1)修改tcl 文件:

实验四串口接收模块电路设计

实验四串口接收模块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ISE设计工具。 2、理解串口传输协议。理解采用“自顶向下”设计思路,分解模块的方法。 3、在ISE使用Verilog HDL设计串口接收模块,完成仿真、下载。 二、原理分析 (一)串口传输协议概述 设计完成异步串口通信通用异步收发是一种典型的异步串口通信,简称UART。串口通信时序如图1所示。 图1 通用异步收发时序图 由图1可以看出,在没有数据传送时,通信线会一直处于高电平,即逻辑1状态;当有数据传送时,数据帧以起始位开始,以停止位结束。起始位为低电平,即逻辑0状态;停止位为高电平,即逻辑1状态,其持续时间可选为1位、1.5位或2位(本次设计选择持续时间1位)。接收端在接收到停止位后,知道一帧数据已经传完,转为等待数据接收状态;只要再接收到0状态,即为新一帧数据的起始状态。 数据帧的数据位低位(LSB)在前,高位(MSB)在后,根据不同的编码规则,数据位可能为5位、6位、7位或者8位(本次设计数据位定位8位)。校验位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奇校验、偶校验或者不要校验(本次设计不要校验位)。 (二)串口时序分析 串口通讯常用“波特率”表述串口传输速率,常用的参数有9600 bps 和115200 bps等。在硬件传输角度看,波特率表征了传输一位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例如:波特率是9600 bps,传输一位数据的时间是1/9600= 0.000104166666666667秒。如果FPGA系统时钟是20MHZ,则一位数据传输时间相当于(1/9600)/(1/20M)=2083个20MHZ时钟周期。 设一帧数据位数=1(开始位)+8(数据位)+1(校验位)+1(结束位)=11位,所以传输一帧数据的时间是11*1/9600=0.0011458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秒。 为了稳定采集串口数据帧的数据,需要在每位数据的“中间时刻”采样,由此,需要在每位数据开始时刻对时钟进行计数,若系统时钟是20MHZ,则在计数至2083/2=1042时采样此时刻的数值。 三、系统分析: 为实现串口接收电路,FPGA应该完成: 1、及时发现数据传输的开始,并判断每一位的开始。 2、按照“在数据位中间采样”的要求,确认采样时刻。 3、将采样得到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

实验六LED 控制实验

实验六LED 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将一个驱动添加到Kconfig,编译到内核; 通过实验掌握在Linux 下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设备 硬件:EduKit-IV 嵌入式教学实验平台、Mini2410 核心子板、PC 机; 软件:Windows 2000/NT/XP、Ubuntu 8.04、其他嵌入式软件包。 三、实验内容 编写EduKit-IV 实验箱Linux 操作系统下LED 灯的应用程序。 编写 EduKit-IV 实验箱Linux 操作系统下LED 灯的驱动; 实验步骤: 下面介绍如何将一个驱动添加到内核中,并且在配置选项中能够通过menuconfig 配置内核时选择该驱动: 1)单击菜单应用程序->附件->终端打开终端,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设置开发所需的环境变量。 $ source /usr/local/src/EduKit-IV/Mini2410/set_env_linux.sh $ source /usr/crosstool/gcc-3.4.5-glibc-2.3.6/arm-linux/path.sh 2)将实验目录$SIMPLEDIR/8.1-led_test/driver 下的eduk4-led.c 复制到目录内核目录$KERNELDIR/drivers/char 下。 3)修改$KERNELDIR/drivers/char 目录下的Kconfig 文件,在文件的末尾按照如下内容修改并保存: …. config MMTIMER tristate "MMTIMER Memory mapped RTC for SGI Altix" depends on IA64_GENERIC || IA64_SGI_SN2 default y help The mmtimer device allows direct userspace access to the Altix system timer. config EDUKIT4_LED tristate "Edukit4 Led" source "drivers/char/tpm/Kconfig" endmenu 这样当make menuconfig 时,将会出现Edukit4 Led 选项。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与实践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串口通信编程 学号:S201502189 姓名:职荣豪 日期:2015-9-28 一、实验要求 使用VS2010编写基于对话框得MFC应用程序,两个窗口分别使用两个串口,使得这两个窗口可以进行通信,包括数据得发送与接收。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使用Microsoft 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利用这个ActiveX控件,只需要编写少量代码即可轻松进行通信。 该控件相关得函数如下: put__mPort:设置串口号 put_Settings:以字符串得形式设置波特率、奇偶校验位(n-无校验,e-偶校验,o-奇校验)、数据位数、停止位数 put_InputMode:设置接收数据得类型(0-文本类型,1-二进制类型) put_InputLen: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得字节数,0表示全部读取 put_InBufferSize:设置接收缓冲区大小 put_OutBufferSize:设置发送缓冲区大小 put_RThreshold:设定当接收几个字符时触发Onm事件,0表示不产生事件,1表示每接收一个字符就产生一个事件 put_SThreshold:设定在触发Onm事件前,发送缓冲区内所允许得最少得字符数,0表示发送数据时不产生事件,1表示当发送缓冲区空时产生Onm事件 put_PortOpen:打开或关闭串口,传入参数为true时打开串口,传入参数为false时关闭串口 get_mEvent:获得串口上刚发生得事件,事件值为2表示接收到数据 get_InBufferCount:获得缓冲区中得数据位数 get_Input:获取缓冲区数据,返回类型为VARIANT put_Output:发送数据 三、设计思路 需要添加一个Microsoft 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用于进行串口通信。 由于要求同一程序可运行两个窗口进行相互通信,需要两个窗口开启两个不同串口,故需

实验三:串口实验

实验3:串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串口的定义及串口通信的特点 2.了解MAX232串口 3.了解80C51串行口工作的原理及工作方式并且能够掌握其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 利用8051串行口发送和接受数据,用来判断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否一致 三、实验原理 串口通讯对单片机而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端,而且也能实现计算机对单片机的控制。由于其所需电缆线少,接线简单,所以在较远距离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实验主要是用单片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向主机发送字符串,结果在虚拟终端上显示。由于没有串口线的连接因此只能进行仿真,当数据从CPU经过串行端口(仿真时是通过虚拟驱动软件和串口调试助手设置的虚拟串口实现)发送出去时,字节数据转换为串行的位,在接收数据时,串行的位被转换为字节数据并在虚拟终端上显示。 串口:串行接口简称串口(通常指COM口), 是采用串行通信方式的扩展接口。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大多数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如左图是串口原理图。 MAX232介绍:MAX232一款兼容RS232标准的芯片,是TTL-RS232电平转换的典型芯片。由于电脑串口RS232电平是-10V与+10V,而一般单片机系统的信号电压是TTL电平0与+5V,该器件包含2个驱动器、2个接收器和一个电压发生器电路提供TIA/EIA-232-F电平。

RS232介绍:RS232 接口是制定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DB25 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号的电平加以规定。DB25 的串口一般只用到的管脚只有2(RXD)、3(TXD)、7(GND)这三个,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现在DB25 针很少看到了,代替他的是DB9的接口,DB9所用到的管脚比DB25有所变化,是2(RXD)、3(TXD)、5(GND)这三个。因此现在都把RS232接口叫做DB9。 串口通信的原理:串行端口的本质功能是作为CPU和串行设备间的编码转换器。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 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长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地线、发送、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信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①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 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 波特率=(2SMOD/32) T1的溢出率 ②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当计算机发送一个信息包,实际的数据不会是8位的,标准的值是5、7和8位。如何设置取决于你想传送的信息。比如,标准的ASCII 码是0~127(7位)。扩展的ASCII码是0~255(8位)。如果数据使用简单的文本(标准ASCII码),那么每个数据包使用7位数据。每个包是指一个字节,包括开始/停止位,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由于实际数据位取决于通信协议的选取,术语“包”指任何通信的情况。 ③停止位:用于表示单个包的最后一位。典型的值为1,1.5和2位。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③奇偶校验位:在串口通信中一种简单的检错方式。有四种检错方式:偶、奇、高和低。当然没有校验位也是可以的。对于偶和奇校验的情况,串口会设置校验位(数据位后面的一

单片机实验报告串行口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串行通信实验 姓名:魏冶 学号:090402105 班级:光电一班 实验时间:2011-11-29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单片机的TXD、RXD口; 3、了解MAX232芯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MCS-51单片机内部集成有一个UART,用于全双工方式的串行通信,可以发送、接收数据。它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这两个缓冲器同名(SBUF),共用一个地址号(99H),发送缓冲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要发送的字节数据直接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a;当UART接收到数据后,CPU从接收缓冲器中读取数据,a=SBUF;串行接口内部有两个移位寄存器,一个用于串行发送,一个用于串行接收。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波特率发生器的溢出信号做接收或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移位时钟。TI和RI分别发送完数据和接收完数据的中断标志,用来向CPU发中断请求。 三、实验内容 1、学会DPFlash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以及内部内嵌的一个串口调试软件的使用。 2、用串口连接PC机和DP-51PROC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 3、编写一个程序,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发送0x55,波特率为9600。 程序设计流程图

4、程序下载运行后,可在PC机上的串口调试软件上(内嵌在DPFlash软件的串口调 试器,设置通信口为COM1口,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8,停止位1)看到接收到“UUUUUU……”,出现这样的结果就基本达到要求。 (1)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long int i; SCON=0x40; PCON=0;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TI=1; TR1=1; star:for(i=0;i<5000;i++); SBUF=0x55; goto star; } (2)电路图; 5、在单片机接收到0x55时返回一个0x41,在PC机一端,以接收到0x41完成,波特率24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