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

成都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初探_谈天

成都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初探 谈 天,李 玮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 要> 简述了成都市既有建筑的能耗现状和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分析成都地区气候特点,指出成都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要点是外围护结构改造。提出了窗户、外墙和屋顶三个方面的节能改造要点和部分其他改造措施,为成都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节能改造; 成都地区; 既有建筑; 外围护改造 =中图分类号> TU 83215+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9-05-20 [作者简介]谈天(1982~),男,硕士研究生;李玮(1984~),女,硕士研究生。 在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建筑节能不仅仅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发展建筑业,都与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城乡建筑总面积约40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其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消耗的能量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因此,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 1 成都市建筑能耗现状 成都市推行节能建筑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了,1989年成都市就被列为全国墙改南方试点城市。从1986年制定的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开始,到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成都市政府都要求各相关单位严格执行。成都市的5建筑节能管理规定6也在2005年8月31日出台。虽然成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市内仍有不少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房屋建筑,而其中大部分不能达到节能设计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居住、办公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的空调电器能耗急剧增加,不但增加社会经济负担,而且加重环境污染,影响生态质量。因此,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迫在眉睫,应从政策上、经济上和技术上加快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2 成都地区气候特点 成都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按我国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6,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分区,成都市属于夏热冬冷地区。但因其地处川西盆地西北部,四面环山,岷江水系贯穿整个地区,故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的春秋两季相对较长,最冷月平均温度为514~518e ,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514~2516e ,年平均气温1612e ,所以较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其他城市有所不同。与此同时,成都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空气相对湿度,不论冬季和夏季,都比其他城市高约5%~10%,盆地热效应,比其他城市更为突出。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平均气温在5e 以上,但却由于阴天多,空气潮,显得很湿 冷。故成都虽然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却又因其地理地貌的特殊性以及海拔、气压的不同,造就了其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 特的气候特点。 3 外围护结构改造要点方案 建筑能耗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以下五个因素:室内外温差和辐射、建筑维护结构面积、建筑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室内外空气交换状况和室内热源状况。其中四个因素与建筑外围护结构有直接联系。考虑到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改造施工宜在外部进行,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改造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才是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方法。建筑外围护结构改造主要有窗户改造、外墙改造和屋顶改造三个方面。 311 窗户的节能改造 在建筑维护结构中,窗户是保温、隔热、降噪的薄弱环节,在建筑耗热量当中,窗户的传热耗热量与空气渗透耗热量相加约占50%。成都市既有建筑窗户多为普通单层铝合金窗和塑钢窗,其传热系数分别约为614W /(m 2#K )和417W /(m 2#K ),不能有效阻止热辐射。再加上气密性较差,更进一步加大建筑耗能。所以,窗户改造也是成都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一个重点。 31111 更换窗户材料 单层玻璃窗热阻小,保温性能差。可采用中空玻璃或多层玻璃窗,利用空气热阻来提高保温隔热性能。窗框也应采用传热系数小、气密性高的材料,如断热铝合金等。成都市龙锦慧苑小区,通过合理的窗墙面积比和窗型设计,使其达到了建筑节能65%的标准。其东西面的窗墙面积比为012,小于顺应成都市主导风向的南北面的窗墙面积比。南向居室外窗为加防太阳辐射,均采用5mm +9mm+5mm L o w -E 的塑钢中空玻璃;北向居室外窗为提高保温性能,则采用5mm +9mm+5mm 的塑钢中空玻璃;其他房间均为塑钢单玻窗。这样既达到了很好的综合节能效果,也降低了成本。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解决方案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解决方案 基于对大型公共建筑的了解,通过能源监测管理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变频技术等综合节能技术的应用,从节能管理层面、设备改造层面、运营服务层面,提出大型公共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建筑功能为前提,帮助建筑实现能效提升。 节能管理——建立楼宇能效管理中心,提升节能管理水平 楼宇能效管理中心由能效管理、设施管理、环境控制组成三层能效监测管理系统,从管理角度使建筑获得能效提升,同时,对稳定节能效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用能单位可以从管理中心获知每日用电情况,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整。 设备改造——从建筑机电设备运行改善入手,解决建筑高能耗及环境改善问题。 (1)中央空调系统节能 中央空调系统作为大型公共建筑最主要的用电设备,针对它的节能不仅能为建筑整体运营成本的下降带来最大、最直接的效益,同时,还对改善建筑环境空气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①制冷主机的节能控制 通过优化主机运行模式、设定运行参数,调节制冷主机供回水温差及冷冻、冷却水流量,以提供制冷主机的运行效率,从而实现制冷主机的最佳COP值; ②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

对冷却、冻水循环及冷却塔系统分别加装智能调速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实现符合负荷要求的合理性调节。 ③空气处理机的节能控制 加装空调处理机变频控制系统,优化空调机组的控制模式,对风系统各支管路风阀进行节能控制,保证各空调区域换气次数和压力平衡,并通过合理利用新风取得优化节能的效果; ④排风系统的节能控制 排风系统的改造不仅可以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建筑内的热舒适性。对风系统各分支管路风阀进行检测,保证各区域送风的平衡,提升建筑内的空气品质,进而实现节能与热舒适度的结合。(2)照明系统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用能需求,通过提供经济技术指标良好的照明节能方案,帮助用户实现节能目的;如:将常规的T8荧光灯更换更为节能的T5荧光灯或LED照明灯具等。 对公共照明区域,还可采用自动化控制手段,必要时辅以配电线路的改造,实现对公共照明系统按各种模式实现分时、分区、分线路的群控功能。 (3)电梯系统及其他动力设备 对拥有多部电梯的场合,可根据电梯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使用特点建立群控系统,在保障运营服务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其整体使用效率。当然,采用变频器调速取代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也是以提高电动机运

关于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建议

关于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建议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建筑总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40%,其中建筑能耗占13%左右。我市既有建筑能耗高,规模大,有较大的节能潜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利于经济社会和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建筑规模情况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我市城市房屋总建筑面积为1.29亿平方米,其中,公共与其他建筑面积为5706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为7194万平方米,在住宅建筑面积中,累计建设节能住宅建筑面积为1792万平方米,非节能的既有住宅建筑面积为5402万平方米。预计到2000年底,我市节能住宅建筑面积将增加730万平方米,公共与其他建筑面积将增加570万平方米,我市房屋总建筑面积预计将达到1.42亿平方米。 二、住宅耗热量与耗能情况 既有住宅非节能建筑耗热量为33.75W/平方米;节能30%的住宅建筑耗热量为27W/平方米;节能50%的住宅建筑耗热量为21.9W/平方米。

既有住宅非节能建筑耗煤量为37.67kg/平方米·年标准煤,依据现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住宅建筑按节能50%改造,其耗煤量为18.68kg/平方米·年标准煤。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后,每年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节约标准煤18.99kg。 三、综合效益分析 (一)、每完成1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89万吨,经济效益明显。 (二)、由于建筑耗热量减少11.85W/平方米,减少了建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了大气污染。每完成1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每个采暖期可少排放4.55万吨二氧化碳,46.5吨二氧化硫气体,65吨粉尘等,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三)、提高了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湿性能,改善了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提高了严寒地区居民冬季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质量,社会效益显著。(四)、有利于建筑采暖供热商品化进程,推动室内采暖供热系统设计适应分户按热表计量,分室控温的需要,增强节能意识。 四、有利条件 (一)、市政府重视建筑节能工作,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和常务办事机构。1988年国家确定我市为全国墙体材料改革和建筑节能试点城市,先后组织建设完成了嵩山小区、和兴花园和人和名苑三个建筑节能示范小区;完成了新建2500万平方米节能住宅建设;与加拿大合作进行了“既有住宅建筑节能科研课题的综合研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定,已形成了多种新型节能建筑结构体系;积累了组织领导与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技术导则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 施工技术导则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二〇一〇年六月二日 一、技术依据: 1、GB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程》 2、GB50345-200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3、JGJ129-2000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4、JGJ132-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5、JGJ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6、DBJ01-26-2004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7、DB22/T278-2005 《聚苯乙烯(EPS)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8、DB22/T164-200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50%)》 9、DBJ01-63-2002 《外墙外保温用聚合物砂浆质量检验标准》 10、DBJ01-79-2004 《住宅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范》 11、DBJ01-97-2005 《居住建筑节能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12、DBJ01-602-2004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3、GB50300- 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二、施工准备 l、材料准备: (l)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2)专用胶粘剂(底胶) (3)聚合物砂浆(面胶) (4)耐碱玻纤网布(5)塑料胀栓 (6)聚苯乙烯泡沫棒 (7)水 2、工具准备: (1)电热丝切割器或壁纸刀 (2)手锯 (3)墨斗 (4)2米靠尺 (5)直尺 (6)木方 (7)卷尺 (8)电动搅拌器 (9)抹子 (IO)阴阳角抿子 (ll)塑料搅拌桶 (12)粗纱线 (13) 2米拖线板 3、技术准备 (1)根据施工墙面的具体情况画出排块图与布钉图 (2)根据施工图与排块图制定出施工交底三、施工条件 1、施工现场应具备通电、通水的施工条件,并保持清洁的施工环境。 2、面层施工时现场的风力不大于5级。 3、面层砂浆施工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必要时可在施工脚手架上搭设防晒布,遮挡施工墙面。 4、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冲淋墙面,否则不得施工。 5、施工脚手架宜采用与墙面分离的双排脚手架,或符合安全要求的吊篮。 6、施工前必须认真检查基层墙面的垂直度与平整度,并达到下表要求: 四、工艺流程 1、基层检查处理 2、配专用粘结剂,预粘翻包网格布 3、粘聚苯保温板 4、钻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讲解

节能改造方案涉及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其它用能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分项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和行为节能9个方面,按照节能诊断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节能改造方案。 关于印发《大型公共建筑低成本节能改造技术导则》的通知 低成本节能改造推荐技术措施 5.1 围护结构 5.1.1 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宜采用节能效果明显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改造措施,优先选用对环境影响小、工期短、工艺便捷的改造技术,尽量减少或避免湿作业施工。宜同时进行空调及供暖系统的节能改造。 5.1.2 改造前应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及构造节点等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应优先考虑门窗部位的节能改造。 5.1.3 外门窗、透明幕墙、采光顶的改造需综合考虑安全、隔声、采光、通风、节能等性能要求。 1 当原门窗、透明幕墙、采光顶除热工性能外的其它功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采用贴膜或涂膜等低成本技术提高热工性能,使夏季遮阳系数或表面温度降低值达到设计要求。其要求参见附录A。 2 对无其它遮阳措施的南、西朝向外窗、透明幕墙、可采用安装活动外遮阳装置、增加内遮阳帘或其它合理的遮阳措施提高其夏季隔热性能。对外窗采取遮阳措施时应尽可能减少其对采光的影响。 5.1.4 外门宜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或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 5.2 建筑用能设备 5.2.1 常规用能设备的分类 1 采暖、空调系统(自备冷热源设备、输配设备、末端设备) 2 室内办公设备 3 照明系统及设备 4 综合服务用能设备 1)通风设备(非空调区) 2)给排水系统及用能设备 3)电梯

4)其它设备 5.2.2 特殊用能设备的分类 1 厨房用能设备 2 信息中心用能设备 3 其它设备 5.2.3 用能设备低成本节能改造的基本条件 1 主要用能设备应在使用年限内。 2 通过能源审计、能效检测评估,用能设备及系统能耗超出同类建筑参考能耗指标或设备及系统效率(如冷水机组COP值、冷冻水输送系数、冷却水输送系数、空调末端能效比等,见附录A-E)。 5.2.4 供冷、供热系统低成本节能改造的基本技术措施 1 水系统 1)空调系统应实施水力平衡调节,加装必要的调节阀部件、计量装置。加装的设备及阀部件应进行水力计算,满足系统参数要求; 2)实施建筑负荷和能耗监测,进行必要的负荷模拟;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和室内负荷变化规律,完善冷站设备群控。使冷量供应趋近合理,提高空调系统能效比; 3)冬季供暖自备热源系统,宜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和供热室温实施气候补偿自动调节热源供热量,燃气热源宜应用烟气冷凝热回收技术,根据建筑用途和热惰性选用供热分时分区控制技术; 4)合理控制冷热源启停时间; 5)空调系统应根据水泵测试数据,经详细测算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实施更换水泵或加装变频设备,冷冻(却)泵应注意冷水机组的保护要求,以防止机组频繁启动而造成的设备损害,变频设备须加装谐波处理装置; 6)空调冷冻水泵和供热热水循环泵应分别设置,空调二次泵系统的二次泵及供热系统热水循环泵可加装变频设备,变频设备须加装谐波处理装置; 7)在不影响制冷效果的情况下,适度提高冷冻水出水温度; 8)冬季和过渡季节有供冷需求时,可采用冷却塔加板换系统进行免费供冷,但应做好防冻措施; 9)加强末端用冷、用热设备的调节,风机盘管加设温控器和二通阀,散热器加设恒温阀,减少室内过冷或过热损失。

关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及意义

关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及意义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根据调查数据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建筑规模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飞速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建筑发展的趋势还将持续发展。其能源消耗也逐渐提高,给国家的能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缓解能源短缺、提高能源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十二五”期间节能规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存在的一些困难及应对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既有建筑;建筑节能;节能改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条件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必然会带动建筑能耗的巨大增长。己有建筑因局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等条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体型不合理、材料不先进、构造不科学等高能耗因素。而住宅建筑又是高能耗建筑的主体,因而对其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必将产生长远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我国房屋的单位面积采暖能耗是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除了能源利用不合理的原因以外,主要就是因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差。过去技术条件落后、少有较为可靠的保温材料或造价太高,所建成的住宅多属此范畴,这必将长期大量地浪费能源。同时,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现有的材料、技术等条件己经使得建筑节能达到50%以上成为可能。 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意义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外围护结构改造、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节能改造、热源及室外供热管网改造三部分。外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包括建筑外墙、外门窗、建筑屋面及楼梯间的保温改造。重点以外墙外保温技术为主,做到保温隔热、防水、防潮、装饰一体化,同时做好对阳台、楼梯间等部位的封闭,提高围护结构的综合保温效果;建筑外窗的改造主要是对原来密封性、隔热保温效果差的外窗进行“推拉变平开、单玻变双玻”改造,使其达到保温隔热、密封降尘的效果。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节能改造:包括将原有的下供下回栋楼供热系统,改为以户分环系统,能进行分室调节的独立系统,并实现分户计量和分别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节能改造。包括热源、热力站、管网安装计量装置和水力平衡调节,逐步实现气候补偿和变频调控功能。根据综合整治、经济适用的原则,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符合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JGJ26-95)的要求。 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可以有效降低采暖能耗,改善居住条件和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对实现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以及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施工方案

(一)围护结构保温改造 1、工艺流程 1)基层检查处理→配专用粘结剂,预贴翻包网格布→贴聚苯保温板→钻孔及安装固定件→保温板面打磨、找平→配聚合物砂浆→抹底层聚合物砂浆→埋贴网格布→抹面层聚合物砂浆→涂料粉刷→质量验收(墙面节能)。 2)基层清理→配板→铺订金属板材→检查验收→淋水试验(金属板材屋面) 3)拆除既有窗→校正框扇→弹线找中心→门窗框就位→找正暂固定→框与墙连接→塞周边缝隙→安装门窗→固定玻璃→安装门窗扇→装五金配件→打胶与擦拭清理 2、施工工艺 (1)基层处理 1)首先清除所有附墙管线、改装阳台、防护网等障碍。对原基层上由于拆除、冻害、析盐或侵蚀所产生的损害予以修复。 2)彻底清除墙面基层空鼓、开裂部位,局部清理后,表面用适宜强度的水泥砂浆找平。 3)清理油渍和灰尘。 4)不平的表面用适宜强度的水泥砂浆抹平。 5)将墙面上的缺损和孔洞填补密实。 6)将墙面及屋面上的雨水管卡、预埋铁件、设备穿过管道、空调支架及新门窗等重新安装完毕,并预留出保温层的厚度。 7)拆除改装墙外侧的管道和线路。 8)外保温层在外墙以下部分,施工时剔除散水,以完成保温和防水后恢复。 9)根据与墙面结合牢固程序决定是否清除既有外墙面装饰层并通过检测确认其基层与所用胶粘剂是否具有良好的附着力,粘接强度不低于0.3Mpa,并且粘贴面胶开面积不得大于50%。 10)当外墙原有饰面保留时,应对基层墙面进行涂抹界面剂处理。 11)如果基层墙体的附着力不能满足要求,应会同设计、监理等研究制定基层处理方案。

12)若原有墙面为扒拉灰或水刷石饰面,如墙面结合牢固,可保留原墙面,并对墙面饰面层进行彻底清洗后按相应规定进行。 13)如原墙面为涂料饰面,必须对其进行凿毛处理,凿毛率不小于50%,刷涂界面剂后粘结保温板。 14)当原墙面为干粘石饰面,应对基层与胶粘剂粘接强度进行检测,如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应将饰面层清楚至结合牢固基层。 15)当原墙面为瓷砖或马塞克饰面,首先应检验瓷砖或马塞克与基层拉拔力是否能满足要求,如达不到要求应将瓷砖或马塞克饰面层清楚,如满足要求,应对饰面层进行清洗后满涂界面剂,然后粘贴保温板。 (2)配制专用粘结剂 1)施工使用的粘结剂分为专用粘结砂浆机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 2)施工时用手持式搅拌机搅拌,拌制的粘结砂浆应根据使用说明按重量比进行配制。搅拌时间不少于5min,搅拌必须充分、均匀,稠度适中,并具有一定的黏度。 3)砂浆调制完毕后,静等5min,使用前再次进行搅拌,拌制好的砂浆应在1小时内用完。 (3)粘贴苯板 1)施工前,根据建筑物外墙立面的设计尺寸编制排版图,已达到节省材料。提高施工速度的目的。苯板以长向水平铺贴,保证连续结合,上下两排版竖向错缝1/2板长,局部做小错缝不小于200㎜。 2)弹控制线:根据建筑立面设计和外墙外保温技术要求,在墙面弹出外门窗水平线、垂直控制线及伸缩缝线、装饰缝线等。挂基准线:在建筑外墙大角(阴阳角)及其他必要处挂垂直基准钢线,每个楼层适当位置挂水平线,用以控制苯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3)粘贴苯板时,板缝应挤进,施工时控制板间隙不大于2㎜,板间高差不大于1.5㎜。当板间缝隙大于2㎜时,须用苯板调填塞满,不得用砂浆或胶结剂粘贴。板间平整度高差大于1.5㎜的部分应在施工面层前用木锉、粗砂纸或砂轮打磨平整。 4)按照事先排好的尺寸切割苯板,从拐角处垂直错缝连接,要求拐角处沿建筑物全高顺直、完整。 5)用抹子在每块苯板周边涂50㎜宽专用聚合物粘结砂浆,从边沿向中间逐渐加厚;

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提出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系统,是一项建筑节能新技术。 外墙外保温系统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欧洲,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和在全球不同气候条件下长时间的考验,证明采用该类保温系统的建筑,从建筑物外装饰效果和居住的舒适程度都给人们提供了优良的居住条件,是一项值得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的节能新技术。如今,外墙外保温系统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种建筑节能技术。 我国建筑节能目标是通过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到2010年,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开展城市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25%,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国务院又做出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大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此,黑龙江省政府在《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新建民用建筑(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要全面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现节能50%的目标,有条件的地方可率先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着“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拟对本项目实施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以达黑龙江省地区所属的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现围护部分节能将小区建设成与环境友好、居住品质高尚、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尚小区,故拟定本方案。 本项目依据《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GJG129-2000)实施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和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后,其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能达到

2015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015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环翠区)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标段一一2015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环翠区)

工程技术标部分 对工程整体有深刻认识,表述清晰完整,施工段划分、临时设施、临时道路、施工总平面图布置设计合理。 一、工程概况 l、为改善建筑物使用性能,提高居民居住质量,改善民生,节能环保,节省能源,使城市面貌得到提升,市政府决定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建设地点位于威海第二热电集团有限公司环翠区供热范围内。外墙外保温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保温面积约6万平方米),划分为3个标段。既有居住建筑外墙采用聚苯板薄抹灰保温系统,包括墙面基层清理、界面剂、聚合物粘结砂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容重kg/m)、防火隔离带、保温墙钉、耐碱网格布(160克)、聚合物抹面砂浆、抗碱底漆、柔性腻子、乳胶漆等整个保温系统的施]二,施工时每隔两层加设水平防火隔离带(宽度不小于.300m),外保温系统采tI_}=I不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首层的防护层厚度6mm,其他层防护层厚度3mm。同时对损坏的落水管进行修补,施工中还可能遇到外墙涂料的清理等情况。 2、本工程处于市区,地形复杂,小区人口密集,道路车辆繁忙,施工场地较狭窄,既有居住建筑外墙饰面有涂料墙面,马赛克墙面等,墙面大部分有飘窗、空调、其凸出面最大有400rrIID。墙面大多安装有外用晾衣架,安有外防护网空调等外挂件;一楼、二楼之间墙面有横向电线、网线、闭路线、电话等线并多处有纵向电线。一楼外墙四周靠墙面多处有煤池、杂物堆、菜园、自建草棚等。造成施工难度非常大。施工中对环境保护和施工安全提出很高的要求。本工程属于高空作业,危险程度高,要求中标单位加强管理,协调有关各方,

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示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规范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提高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果,确保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作的顺利推进,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5〕161号)和《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财建〔2011〕207号)等有关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是指通过市城乡建设和财政主管部门批准,列入我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实施计划,改造后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0%及以上目标的项目;本办法所称“补助资金”是指专项用于支持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的财政补助资金,资金来源由中央财政和市级配套财政资金组成。 第三条市城乡建委负责全市示范项目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市城乡建委委托市建筑节能中心开展以下具体管理工作:(一)示范项目评审资料齐全性审查; (二)示范项目专家评审会组织实施; (三)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四)示范项目补助资金申报资料初审; (五)示范项目评审资料与验收资料归档管理和统计工作。 鼓励其他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在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第四条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示范项目的征集初审、监督实施以及市城乡建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节能量审核机构承担示范项目能耗基础数据等节能诊断有关情况以及改造效果的核定工作,由市城乡建委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节能服务机构提供示范项目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服务,主要包括节能服务公司以及从事建筑节能诊断、技术咨询和设计等节能服务的单位,由市城乡建委通过专项备案的方式进行管理。 第六条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进行改造修缮时,宜同时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第七条鼓励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第二章示范项目申报 第八条示范项目应在确保节能改造效果的基础上,采取经济、适用、安全的节能技术措施,对建筑内的照明插座、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动力系统、特殊用电等进行综合节能改造。具备条件的,还应对其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 第九条申报示范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示范项目应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商场、宾馆饭店、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公共建筑,实施改造的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00平方米。 (二)示范项目应提供不少于2年连续的能源消费账单、建筑竣工图纸、用能设备的明细及技术参数。 (三)申报单位应为示范项目的所有权人或其授权委托的使用权人和节能服务公司。对于政府组织实施的房屋修缮类工程项目涉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相关内容的,其投资主体可为申报单位。 第十条示范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的,建筑物所有权人(或其授权委托的使用权人)与节能服务公司应参照《重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果分析研究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果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1T10:41:08.0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赵喆 [导读] 我国建筑大规模建设主要集中在20世~2,90年代,大部分建筑没有任何节能措施,其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和制冷设备系统效率低。 天津住研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天津 300201 摘要: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分别从围护结构、热源及室外热力管网以及室内采暖系统方面,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简单的谈几点建议,并分析了住宅节能改造后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效果分析 我国建筑大规模建设主要集中在20世~2,90年代,大部分建筑没有任何节能措施,其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和制冷设备系统效率低,导致能耗浪费严重。因此,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可以避免能源资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热舒适性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北方城镇进行了大量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类型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改造内容包括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热源及室外热力管网的节能改造、室内采暖系统的节能改造等围护结构改造多个方面。 一、我国既有建筑节能现状简要分析 按照我国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来看,新建建筑达到要求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根据相关规定,建筑规划设计如果没有达到既定要求,相关负责部门就不能进行审批。而对于既有建筑而言,因其在建造时间上的差异,改造模式差距很大、涉及到很多的因素,进行改造的难度很大。这就需要建筑改造工作人员从各方面进行研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重点在于将建筑物的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提升,最大限度降低建筑采暖制冷所需要消耗的能源。最终达到国家的节能标准。因此,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总的来说就是要对建筑外围护结构以及供热采暖系统的整体改造。 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 在当前,既有建筑屋面的保温情况非常的复杂有的建筑的原设计图纸资料保留不全,有较多的遗失,还有的屋面已经经过了维修改造多次,而且屋面的保温节能已有的现状千差万别,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现有屋面进行节能改造设计前进行现场具体的切合实际情况的考察,一般通过以下几方面对既有建筑节能进行节能改造。 2.1室内采暖系统的节能改造 一说节能改造,有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室内采暖系统的节能改造,其实这部分的节能量最少,约占总节能量的10%左右。通常所说的“行为节能”据有的地方测算,所节省的热量不会超过7%,比我们所预想的要少得多。这里所说的节能改造主要是结合温度调控和热计量来讲的,至于室内采暖系统是否要改以及如何改,建议重点要考虑温度调控,不应仅局限于热计量收费。这几年新出的一些规范以及标准,对户内系统的形式也已放宽,允许做多种选择。因此对于既有建筑户内系统的节能改造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重点应考虑楼前热量表的设置以及室温调控方面,这里所说的室温调控是指预设温度自动调控,而不是手动调节,因为采暖系统的调节不像水或者电,调节马上能够反映出来,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若不能自动调节,在室温过热的情况下,可能大多数人会选择开窗降温也想不到调节散热器的温度。室内采暖系统的形式应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投资经济、简单易行的技术方案。如原为垂直或水平单管系统,可改造为单管跨越式系统;原为单双管系统,可改造为垂直双管系统;原为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可维持原系统不变。但以上几种系统均应加设温控阀。至于收费,有条件的可考虑设热分配表、或者采用温度法、流温法等热计量收费系统,没有条件的也可按照楼前热表结合面积分摊。不应一味地强求“按户分环、一户一表”。 2.2重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 围护结构的节能量约占整个节能量的60%左右,应予以充分重视。从现在各单位所上报的节能改造计划看,部分单位仅是室内采暖系统的改造,对于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提都没有提,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从节能的量上来看,还是从节能改造的投资来看,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采暖建筑物来说,节能实际上就是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也就是减少建筑物的传热损失和空气渗透热损失。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就是要改造和加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在整个建筑物的能耗中,外窗、外墙以及屋面的能耗基本占到了80%以上。不节能的建筑外窗若采用单层钢窗,改造成满足65%节能标准的断热铝合金框中空玻璃窗,其传热系数由6.4W/m2.OC下降到了2.8W/m2.OC,同样面积的外窗仅传热损失可降低56%,同时窗户的气密性加强了,通过窗户的冷空气渗透热损失也可大大降低;同理不节能建筑的外墙及屋面经节能改造后,能耗比原来也可降低60%以上。可见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是多么的重要。 2.3热源及室外热力管网的节能改造 (1)室外热力管网的节能改造建议重点放在消除不平衡、加强保温、减少泄漏上。既有建筑与经节能改造的建筑以及新建建筑,因为室内采暖系统的形式不同,所需的资用压力也不同,几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接在一个热网系统中,热网的水力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剧。热力管网的改造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差损失值不应大于15%,当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在建筑物入口设静态水力平衡阀。应对热力管道及其保温质量进行检查和检修,及时更换损坏泄漏的管道阀门及附件。热力网改造后应进行初调节,保证阀门设置状态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建议改造时保温材料选用憎水性好的材料,如聚氨酯泡沫塑料,虽然造价有所提高,但保温效果及使用年限会大大提高。现通常使用的岩棉或玻璃棉管壳,遇水不但会失去保温效果,还会加快管道的腐蚀。 (2)热源的节能改造建议重点考虑增设或者完善必要的调节手段,所采用的调节手段应与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相适应。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还应注重加强管理,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水平。不要说小锅炉房,就是大型的锅炉房,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少。 三、节能效果分析 3.1改造前后墙体、屋面的隔热性分析 改造前,顶层边端户夏季室内闷热难耐,主要原因是墙体、屋顶的隔热性差,墙体和屋顶的内表面温度高,人在房间内会感受到来自墙面和屋顶的热辐射。改造后墙体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可降低0.7℃,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可降低0.8℃,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性能都有所提高,房间的热舒适性提高了。虽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后墙体屋面的主体承重材料没有改变,但其外表面增加的外保温材料可以使室外空气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与应用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与应用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与应用 摘要:公共机构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公共机构既有建筑数量庞大,且人均能耗高、设备能效水平低和节能新技术应用力度小。本文分析了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的能耗状况,阐述了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基本原则和流程,结合南昌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大楼介绍了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相关技术,并对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的节能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 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是能源消费的重要主体,也是节能潜力较大的领域。为了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机构节能分为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相比于公共机构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要困难、复杂的多,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制止能源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以达到减少排放有害物质的目的,对于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的能耗状况分析 据统计,目前,我国公共机构约190.44万个,能耗总量1.92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耗总量的6.19 %,公共机构建筑能耗占公共机构总能耗比重依然最高。调查显示,我国各种大型建筑物面积不超过全国城镇总建筑面积的4 %,但其能耗却占到了全国城镇总能耗的20 %以上,单位面积能耗是普通住宅的20倍左右;我国政府机构单位面积能耗约为发达国家的2—3倍,政府及机关人员的人均能耗为发达国家的近20倍[1]。 1.1能耗特点分析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8-12-15T13:19:33.0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作者:冯浩 [导读] 很多既有建筑都存在能耗高、浪费严重的问题,与当前的节能减排战略不符。 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建筑节能是节能技术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建设部也带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验与监督技术应用。在全国各地逐步向65%节能设计标准过渡并强制执行的背景下,对现有节能建筑实施过程中的各方表现进行探究,找出现有的认识误区和不足,可提供经验和借鉴,以促进节能建筑的普及和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 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问题;措施 1导言 目前,很多既有建筑都存在能耗高、浪费严重的问题,与当前的节能减排战略不符。目前,既有建筑运行过程中空调系统运行导致的能源损耗占整体建筑能源损耗的30%以上,因此结合空调系统节能降耗技术对既有建筑能源节约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节能建筑的概念和设计原则 2.1节能的基本概念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设计的基本方法,在规划、选址、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节能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相关标准、合理热工设计、提高设备安装系统的运行效率;在保证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前提下,加强运营管理,降低使用过程的能源消耗;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及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在保证和提高建筑舒适度的前提下,节能建筑可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保护耕地、改善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 2.2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节能建筑设计过程要考虑与当地气候相适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地质水文和自然气候条件,避免或削弱恶劣气候影响;从全寿命周期内,整体考虑专业分工及各类设备设施的配套以满足使用功能需求;针对每个建筑特点进行使用能耗综合分析和比选,利用多种手段和各类资源进行节能设计,在不牺牲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的各方面性能。 各种节能措施的增量成本不同,某些节能设计或节能改造成本在寿命期内的投入比支出大,单体建筑的经济表现不划算,但能降低城市能源负荷和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成本,同时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从社会层面分析也是利大于弊的。考虑碳排放量、居住质量、生活健康、城市发展等方面,节能建筑还是能带来较大的社会整体效益。虽然节能建筑的前期投入成本较多,但从提高入驻率、租金、资产价值、投资回收率等方面也能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3节能运行监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经营管理水平低的问题 运营管理也是节能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运营管理实际上是“看机器”加“维修”,缺乏对整个建筑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的意识和能力,缺乏能源管理意识和方法,造成能源浪费。大型设备(主要节能设备)的运行仅仅是机器的数据记录(工作人员在位的证明)。在没有数据分析的情况下,没有实现运行记录的重要功能,记录数据不完整,数据资源丢失。设计师基本上没有到现场,操作经理无权参与初步计划和技术讨论,并被动回答,导致原设计意图无法实施,设计与操作之间严重断开。 3.2政策与管理的缺失问题 建筑节能是一项比较庞大的工程,与之相关的部分是非常多的,按施工过程进行划分,由设计委员会负责人设计,由建设委员会负责建设,后建设。建设管理缺乏利用。导致一些问题,多管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管理,建筑节能在政府管理缺失的情况下十分严重。有一些地方的政府即使被上级要求对建筑节能进行管理,也无法具体到哪个政府部门应该去管理。建筑节能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管理质量,势必会增加建筑项目的预算,还要分配一部分人员去监测节能标准是否达标,但节能技术的收益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建筑项目的开发者需要投入更大的资金,但是短期内看不见收益。“节能技术不能省钱”是当前建筑节能的尴尬局面。我国唯一的节能优惠政策是节能建筑可以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此外,多年来,新墙体材料专项改造墙体和建筑节能基金、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2002项新规定均不包括建筑节能新用途,且该基金也将今年年底被征收。但国家现在对于建筑节能方面还没有任何相应的补助和支持政策。这就是说,目前没有对建筑节能的开支只能由建筑方承担,政府部门没有对其进行支持。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措施 4.1水泵变频技术及排水阀设置 在得出空调系统夏季供冷期间的能源损耗之后,可确定室内温度变化在空调系统停止运行阶段的变化情况。即若空调系统停止运行后,室内温度会在零点后逐步下降,且维持整体室内温度在25℃左右,根据以上情况可控制空调停止运行时间在18:30,并将冷水循环泵调整至20:30,从而保证整体空调系统冷水余量的充分应用。在这个基础上,为了降低冷水循环泵始终运行导致的冷水管道集气,可在相关冷水系统位置进行排气阀的合理设置,结合冷水循环泵变频调节器的安装,可有效降低该建筑运行过程中11.5%左右的能源损耗。 4.2节能设计要符合当地实际 结合建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关注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合理控制建筑体型系数、选取成熟稳定性价比高的节能措施、合适的被动式节能技术、灵活使用建筑预制装配技术、降低建材含能和使用能耗、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合理运用自然通风降低建筑冷热负荷、冷热源优化、提高围护结构的隔热和储热能力。 冷热源优化、提高围护结构的隔热和储热能力。具体设计中还要考虑合理安排门窗位置和比例,减少热桥效应;考虑室内空间的功能调整及通用性,减少装修损耗和反复拆除的能源损失;优化通风系统,减少全封闭不通风的仅采光的窗户设计。采用除湿热措施,减少因单纯除湿需要而必须开启大功率空调系统;合理的建筑功能分区和内部封闭分割,保证基本活动区域的热工设计需求,减少不必要区域的能源损耗;不盲目追求不必要的大尺寸、大空间、大外窗。设计中要努力避免风车、太阳能板、电池储能系统、自动感应控制系统、地热及各类用水调热系统等成本较高、生产过程能耗大;易损耗、日常维护成本高、维护保养难度大;寿命周期内难以回收成本的设备设施。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及效益分析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及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20T15:38:37.8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李银兰[导读] 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起步较晚,在节能改造管理实践方面多借鉴一般工程项目的节能改造管理经验 李银兰 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上海市 201800 摘要: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起步较晚,在节能改造管理实践方面多借鉴一般工程项目的节能改造管理经验,理论研究也仅仅停留在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等层面,基于EPC模式下多主体合作共赢的风险共担理论与实践更鲜有涉及。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国内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研究,以供参考。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 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带来了许多独有的特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合理风险共担的必要性。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EPC模式的内涵决定了ESCO需要承担项目中的大部分风险,项目风险的不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整体效益的提升,因此,合理的风险分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率。第二,EPC模式下ESCO通过与业主共享节能改造收益来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业主的用能行为是否规范是ESCO能否正常获取收益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风险共担能有效规制业主用能行为,保证ESCO正常获取收益。第三,在维护原有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其能耗利用率使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施工难度增大,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复杂,大量不确定风险的存在决定了项目参与主体间合理的风险共担是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因此,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合理风险共担的必要性,在考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特征的基础上,借鉴一般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研究成果,对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实际意义。 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 2.1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建目标 合理的风险共担是明确界定项目参与主体责、权、利关系的重要工具,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的目标在于引导项目主体实现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在实际的风险共担决策过程中,对项目潜在风险与参与主体特性的识别是风险共担决策的基础,管理者在不了解项目中存在什么风险、各个参与主体风险偏好与控制能力如何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达到合理的风险共担,即使达到了风险共担的决策结果,也无法保证其结果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这样势必会导致项目参与主体之间利益纠纷与责任推诿现象的发生。因此,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实现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需要解决“谁参与共担”、“共担什么风险”、“如何共担”以及“共担策略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要实现“WHO”、“WHAT”、“HOW”等关键操作。而系统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就是要为实际的风险共担决策解决以上问题,旨在为项目参与主体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2.2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成 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成内容以实现科学的项目风险共担决策为目标,分别从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影响关系、风险共担决策、策略评价与优化等方面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并具体指出各方面研究的关键内容。 2.2.1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分析 项目参与主体与风险是构成风险共担的两个基本要素,对项目主体与风险性质的分析是实现风险共担决策的基础。首先,对项目潜在风险因素识别应遵循准确性与系统性的原则,保证对项目发展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风险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剖析其各项风险因素间的关联关系与相对重要性程度,有利于系统把握项目风险性质及其传导演变规律,并最终实现合理的风险共担决策。其此,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参与主体众多,层次结构复杂,明确各主体的风险偏好、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其风险预期收益是实现风险共担科学决策的关键,通过设立主体行为约束制度与行为导向制度来确保管理者对项目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与风险控制优势有所了解,并以此来保证项目风险共担达到合理决策。因此,项目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分析对于达到合理风险共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2.2风险共担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实现风险共担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是对风险共担影响因素的分析。从风险共担的两个关键构成要素出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对风险共担决策的影响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以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动机为中介,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主体价值诉求与行为动机而间接作用于项目风险共担决策。第二,以项目风险性质为载体,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风险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项目风险共担决策。因此,系统识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对风险共担的影响,定量分析其各个因素的影响强度、影响路径以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是实现项目风险共担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 三、国内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研究 3.1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研究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受到主体行为策略选择、组织环境变化等内外部因素的交互影响。穆尉鹏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角色认知理论,从参与者对PPP项目融资模式的理解误区、政府角色的转变、参与方风险偏好等几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各因素对合理风险分担的影响规律;董宇、王垚等基于关系治理理论下组织间信任因素的影响机理,分别利用仿真模拟与实证分析探讨了承发包双方信任关系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担过程的影响机理;杜亚灵等则从社会资本对风险分担的影响机理出发,将风险分担过程划分为初始分担与再分担,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讨论了不同社会资本情景对风险初始分担完备性与再分担实施效率差异性的作用过程;尹贻林等则在识别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工程的ISM方法构建了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模型,揭示了影响风险分担过程各因素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与传导机理。 3.2风险分担结构演化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