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目前在不少农村学校随着普及义务教育的开展,学校布局调整,拆村小合并建成完小,

造成住校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留守学生”已占到了相当比例,成为了班集体中一个较有影响的群体。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兼办寄宿制中心小学学校,全校共有学生785名,其中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等原因造成的“留守学生”208名,也就是说占到了学生总数的26.5%。这是我校极为特殊的情况。本课题组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层面的了解,发现我校有很大比例的“留守学生”存在着违纪、成绩差、人际差、自卑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留守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管理。据调查我校“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包括单亲监护、祖辈监护、亲朋监护和自我监护,其中由单亲监护的学生69“留守学生”总数的33.17%;祖辈监护的学生98占到了“留守学生”总数的47.15%;亲朋监护的学生38了“留守学生”总数的18.27%;还有3学生则处于自我监护状态。祖辈和亲朋监护人往往不明确自己的监管职责,对“留守学生”的监

管仅停留在生活的照料上,只能满足学生的物质生活需求,对学生学习、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关注极少;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不论从全国“留守学生”的整体情况来看,还是从我校“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留守学生”的问题都亟待解决。本课题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干预,期望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为“留守学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因此,本课题具有很强的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留守学生”在一些研究中也被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子女”或“留守孩子”,虽然称谓不一样,但是对于研究者来说“留守学生”的概念基本一样。“留守儿童”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一张在《留守儿童》一文中首次提到“留守儿童”,并将其定义为:父母出国或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这个概念和目前我们说的“留守学生”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概念在90年代后期出现,而“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的现象被广泛关注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情。目前我们所说的“留守学生”主要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经商或是学习,而将孩子留在家乡上学,留守时间不低于半年,并由一方家长、亲戚或是其他人监护、教育,年龄在18岁以下的孩子。

综观国内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基本情况的调查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留守学生”产生的根源

目前有大量研究对“留守学生”产生的根源进行了研究。中央教科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人员认为: 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 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中考、高考必须在户籍所在地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异地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及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等, 都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若转学则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成为“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吴霓也认为, 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实际上也是“三农问题”的一个表现, 其根源在于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国情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 而这两个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是无法化解的。

(二)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一些研究集中在对留守学生的规模、分布、监护等基本情况上,主要情况如下:

1.留守学生的规模

不少研究者根据典型调查得到了所调查地区“留守学生”在全体儿童中所占的比例,如:中央教科所2004年在河北、甘肃等省开展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的比例达到47.7%;也有人根据比例估算出农村“留守学生”的规模在一千万左右,但是最近有研究表明,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两千多万,占农村儿童的18%—20% 。

2.“留守学生”的分布

段成荣和周福林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考察了我国“留守学生”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城乡分布:“留守学生”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学生”占全部“留守学生”的86.5%;地域分布:“留守学生”主要集中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等省。

3.“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

目前,已有的研究在“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上的观点基本一致,其监护类型有四类:隔代监护,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单亲监护,由留在家中的父母一方抚养;亲朋监护.由亲戚朋友监护;同辈或自我监护,由年长的照顾年幼的或者是自己照顾自己的方式。许多研究提出了每种监护类型的弊端。

(三)留守对“留守学生”产生的影响

这一方面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他们从真正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目的出发,客观、科学地分析了留守对“留守学生”带来的影响。如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与国际计划(Plan China)从2004年开始合作开展了“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分析已有文献发现,留守现象会对“留守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交往、心理和情感、人身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四)改善“留守学生”情况的策略

不少研究针对“留守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如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对留守学生家访等策略,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留守学生”生活环境。

以上国内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都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三、研究依据与假说:

(一)、研究依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意见》还提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途径,其中第一条就是: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

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专题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途径 作业标题:思考并回答(必做) 作业要求: 以下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看完信后请您写一封回信解答他的疑惑,回信着重于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措施。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努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时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 谢谢! 回信如下: 同学: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单位:明光市紫阳中学姓名:孙仲辉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案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淮阳县育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一、指导思想: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二.目标任务 针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既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法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育人功能开展工作;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方案 1.确定领导小组,组建教师队伍

建议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培训,力求全员参与。 2.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监护体系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室(心理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快乐成长室)一箱(悄悄话信箱)一声(校广播站开设“心灵之声”)的心理监护体系,大力向师生、家长宣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心理咨询室为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加广大师生的心理知识,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并动员全体教师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烦恼、困惑、焦虑等。 3.搞好家校联系,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搞好家校配合,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体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家庭心理辅导的指导,及时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请他们与学校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4.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进行,使心理健康课程能真正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地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健康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要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要积极鼓励学生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和学习;鼓励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必要时也能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 三、设计思路

福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一分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 A. 问题学生 B. 品德不良的学生 C. 正常的学 D. 学习困难的学生 满分:2 分 2. 既是学校心理咨询的重点,又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基础的是()。 A. 适应性心理咨询 B. 障碍性心理咨询 C. 发展性心理咨询 D. 适应性心理咨询 满分:2 分 3. 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 A. 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 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出面解决 C. 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 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满分:2 分 4. 作为学校,在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其内容包括:() A.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B. 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C. 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治疗 D. 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满分:2 分 5.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把人的个性类型划分为现实型(R型)、研究型(I型)、艺 术型(A型)、社会型(S型)、企业型(E型)和常规型(C型)

A. 卡特尔 B. 霍兰德 C. 埃里克森 D. 詹姆士 满分:2 分 6. ()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瓶颈”。 A. 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 B. 校内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C. 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 D. 理论研究滞后 满分:2 分 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注意()与防治性目标的统一 A. 发展性目标 B. 基本目标 C. 基础目标 D. 终极目标 满分:2 分 8. ()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A. 校园的物质文化 B. 校园的精神文化 C. 校园的文化活动 D. 校园的舆论环境 满分:2 分 9. 2002年,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所下发的文件是()。 A.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B.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 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即() A. 显性课程 B.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 隐性课程 D.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正确答案:B 2. 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A. 禀赋 B. 天资 C. 资质 D. 天赋 正确答案:A 3.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把人的个性类型划分为现实型(R型)、研究型(I型)、艺术型(A型)、社会型(S型)、企业型(E型)和常规型(C型) A. 卡特尔 B. 霍兰德 C. 埃里克森 D. 詹姆士 正确答案:B 4. 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综合而成 A. 隐性课程 B. 选修课程 C. 独立型课程 D. 必修课程 正确答案:C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A. 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 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 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 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正确答案:D 6. 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A. 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 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 了解自己跟职业的关系 D. 了解社会的需求 正确答案:A 7. ()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包括与之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经历过程。 A. 职业角色 B. 职业生涯

C. 职业经历 D. 职业劳动 正确答案:B 8.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特点() A. 无生涯性 B. 强示范性 C. 合作性 D. 时空相对无限性 正确答案:C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中,不属于学生自然情况的是:() A. 学生个人情况 B. 学生学习成绩 C. 学生的既往史 D. 学生的自我评定 正确答案:B 10. 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 A. 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 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出面解决 C. 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 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正确答案:B 11. 在咨询中,咨询者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理解和同情当事人的心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振,这称为()。 A. 理解 B. 尊重 C. 共情 D. 真诚 正确答案:C 12. ()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A. 校园的物质文化 B. 校园的精神文化 C. 校园的文化活动 D. 校园的舆论环境 正确答案:B 13. ____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维持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 A. 学习目标 B. 学习动机 C. 学习热情 D. 学习策略 正确答案:B 14. ____是指促进学习活动的一些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如画线、做笔记、写提要、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等。 A. 认知策略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樊瑞涛 ?投稿年第期本文字数:14324 小中大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寄宿制小学的出现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并校前规模较小的学校,课余的日常生活都由父母照顾,而学校合并之后,随着寄宿学生的增加,学校日常管理更加严格,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的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更加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教育。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低龄寄宿导致孩子心灵的情感贫乏 像一些人所期望的,也许在全日制寄宿学校就读的孩子独立能力有所增强,可这种独立能力的增强往往是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和感情为代价的。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说,父母的关怀与情感的交流及抚慰是他们最需要的,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可如果过早地隔断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过早地割断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空间成为空白,易导致孩子成为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上的情感极其贫乏的“孤儿”。 2、家长监管的远离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出现偏差 寄宿的求学方式使孩子远离家长的监管,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攀比和摹仿的心理较强,易出现乱花钱、说脏话、卫生习惯较差、偷窃等行为。而随着儿童少年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的作用日渐重要,同龄群体对其价值观,行为产生影响。没有家长的指导和管理,坏的行为习惯养成了,他们的社会化也就出现了偏差。 3、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 孩子无论从家庭进入小学,还是小学进入初中、高中,其学习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方法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出现环境适应障碍,有的变为烦躁、不安,有的变为抑郁、喜怒无常;有的学生表现则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特征,原先活泼好动的变为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等;有的不习惯新任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寄宿制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习惯学校的饮食;有的学生认为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失去信心,不能正视新的竞争和分化,产生失落感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反应。 4、寄宿制学校更为紧张的学习、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仅引起学生的重视,更引起老师、家长、亲友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家庭、社会等过分看重升学,因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而这一点对寄宿制学生而言危害性更大,因为寄宿制学生绝大部分时间与学校学习、考试等打交道,缺少家庭的缓解渠道,缺少修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寄宿制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求胜心更切,压力更大,心理更敏感脆弱。 二、对策分析 从分析来看,寄宿制小学生产生和形成不良心理的诱因十分复杂,有先天的,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有客观的,但更多的是主观形成的。因此,寄宿制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心育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也是班级管理人格化、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及应对策略探析(宋宏宜)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及应对策略探析 宋宏宜1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感强,责任感较弱;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较弱;个性特别强,心理承受力较弱。面对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职业教育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转变教育模式,开展有效的心理素质教育,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应对策略 目前多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是针对岗位需求培养人才的,基于此,中等职业教育应把学生是否适应就业岗位要求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用人单位一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文化知识的储备;二是对就业所需的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三是要具备职业资格。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存在诸多问题,如毕业生进入企业上岗后随意违约、离岗等。这些现象反映出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缺失。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社会。现在很多职业学校仍走传统教育的老路子,高度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课,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导致其生存技能训练不足,使很多职校生走出了学校,却走不进社会。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价值观念多元交织、中西方文化思想融合碰撞、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转型时代,加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特殊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体现为:参与性较强、个性非常强。生活在网络时代,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思想活跃。不可否认的是,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缺点:学习过程中存在焦虑恐惧,承受挫折能力弱;嫉妒心理比较强,有较强的逆反意识;对网络十分依赖,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劳动;不少职校生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贪图享受、太过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缺点。 通过调查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一)个性心理问题 1.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 3.脆弱、不愿意担当。 (二)学习心理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 3. 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 4. 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5.学习焦虑现象普遍。 (三)自我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严重; 2.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3.自私自利心理普遍。 (四)情感心理问题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弱; 2.感情容易遭受挫折,耐挫折能力弱。 (五)人际心理问题 1. 对教师不尊重; 2. 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失当; 3.代际交往的隔阂日趋明显; 4.迷恋网络。(六)性心理问题 1. 性心理反应过敏; 2. 性征体相的烦恼。 (七)就业心理问题 1. 择业紧张焦虑心理; 2. 择业依赖退缩心理; 3.择业思维定势心理。 1宋宏宜,男,1975年生,山东省枣庄市人,历史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是国际关系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4)

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是社会变化及变化所带给人们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人们或许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智商”一词,那时候的人们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相反,一些智力并不出 众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挫折、谦虚谨慎、奋发努力、结果倒是干成了事业,让那些聪明人“甘拜下风”。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人的心理素质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占的分量。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较为普遍,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和24%;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验都充分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 综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1、孩子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接受健康向上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对于个人智力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此时学生心理处于成长和成型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必要,可以塑造其将来,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优秀品质。 3、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个人心理尚不成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个人很容易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因素,为将来一些不良心理埋下了祸根。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应该占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比语文数学还要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可以决定将来走的生活道路,将来能否成功,但语文数学考100分将来就能生活的好吗?中国传统教育弊端已经显现,而且在逐步改进中。孩子心理健康有以下几方面的标志。 1.求知欲强.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都想学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见解 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达目罢休从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需要控制自己愿望和行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干扰集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能与人交往坦诚、随和掩饰自己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意见遇困难和挫折所引起良情绪能快释放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问题少表现出焦虑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和"亲社会"行 6.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规范。 如果孩子心理不健康,将有以下危害。 1、犯错误。由于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一个人犯很多错误,有的甚 至是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2、人生失败。很多人一辈子就碌碌无为,不仅事业不好,甚至婚 姻也不好,其症结就是因为他们心理不健康。由于患心理疾 病,他们不得不辞去工作,到处求医,很多连工作也被心理 疾病弄丢了,他们苦恼、悲观、甚至绝望。 3、人际关系糟糕。不但上司讨厌,同事也讨厌,回到家,爱人和 身边的朋友也讨厌。 4、犯罪。心理不健康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犯罪。如常见报端的 连环杀手,这样的人心灵扭曲,仇恨社会,具有反社会人格 和严重的病态心理。 5、自杀。自杀者绝大多数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我们很多人都会面临心理问题,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个健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分析报告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太阳山镇中心学校德勋 摘要:我校实行六年级寄宿制办学一来,在寄宿生中存在着想家、厌学、不良习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孤独、压抑、与同学不能融洽相处等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心理问题及成因,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制定措施,,努力让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资源,因材施教促进寄宿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寄宿生心理健康对策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的决定和学校实际,于2010年9月,我校将我镇所辖的15所小学的六年级统一接收到我校,实行寄宿制办学,也是红寺堡区的第一所寄宿制小学。而寄宿的这些学生,都是来自规模较小的学校,课余的日常生活都由父母照顾,而来到我校学寄宿以后,随着寄宿学生的增加,学校日常管理更加严格,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的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更加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教育。 一、六年级寄宿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成因: (一)想家、厌学、怕学校生活,甚至不敢到校。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说,父母的关怀和情感的交流是抚慰他们心灵的精神食粮,他们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孩子健康成长。而现在,寄宿让孩子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过早地、又很突然地隔断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割断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依恋,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空间成为空白,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孩子因过分想念家人而与家人更加亲近,回去后就再也不想来学校了。女生表现尤为突出,开学前一个月最为严重。女生夜里十点钟集体因想家而哭鼻子,有几名同学第一周放学就死活不来学校了,无奈家长只能亲自送来,个别严重的学生家长送到学校后又偷偷地跑回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标准答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答案)

————————————————————————————————作者:————————————————————————————————日期:

ID号姓名考室座号成绩 说明:①请将本作业题目用A4纸打印出来,并用手工书写完成(答案用打印、复印的,作业成绩以0分计); ②请在现场集中考试结束后,将本作业随同考卷一并提交; ③课程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均要取得60分以上,该课程的综合成绩方能取得合格。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所思。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2、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人事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4、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言语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时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5.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6.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 7.气质 气质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8.咨询 心理咨询室借助于一中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36分) (×)1、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也是最科学的。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家长的期望过高,升学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学生分数排队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这些心理疾病导致自杀、自残、违法等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发生变化,承受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身边的学生有这样心理问题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沉重。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这种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付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标,但目标不要太完美,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正视客观现实,有一定程度弹性的道德准则。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心理健康不是说没有

遭受挫折,没有冲突,没有痛苦,而是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整,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效率。 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 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上升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和需要。 当前青少年学生教育要实现应式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重要地位。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任性、孤僻、逆返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心理小辅导员的管理,利用“心理减压站”社团,使我校的心辅工作上一个台阶。 2.在学校网站开设版块,提供心辅的空中平台,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接受学生家长的咨询。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你心我知”心理广播的质量。 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心辅水平。 5.继续开设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6.开设团体辅导观摩课,加强研究,提高实效。

7.撰写个案、论文,注重资料的积累。 三、具体工作: 队伍:建立以校长为核心,以德育教导为分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全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我校已有1名教师通过了新区心理咨询的培训,并获取了相关证书。本学期我校将加大教师的培训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心理辅导中心举办的各类辅导班,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将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争取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日上台阶。 团辅:在前几年我校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础上,今年的3年级开设此课,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期末上交教案。组织校内的研究课,并组织参加片里的观摩课。经常吸收反馈,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个辅:继续建立对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接待制度,在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11:50――12:50为个别心理辅导开放时间。作好情况记载并作资料保存。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的交流与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宣传:今年为了加大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了三块宣传阵地。一块是利用每周二的谈话课时间开设“你心我知”的专题广播,到时将播送学生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等。 第二块宣传阵地是辅导站与工会结合,利用工会的板报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第三块是通过学校网站不定期地提供心理辅导方面的信息,接受学生、家长等的咨询。 常规:班主任作好每学期1位学生的个案分析,撰写心理健康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一篇,期末上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举办的相关论文比赛。注重资料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太阳山镇中心学校张德勋 摘要:我校实行六年级寄宿制办学一来,在寄宿生中存在着想家、厌学、不良习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孤独、压抑、与同学不能融洽相处等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心理问题及成因,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制定措施,,努力让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资源,因材施教促进寄宿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寄宿生心理健康对策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的决定和学校实际,于2010年9月,我校将我镇所辖的15所小学的六年级统一接收到我校,实行寄宿制办学,也是红寺堡区的第一所寄宿制小学。而寄宿的这些学生,都是来自规模较小的学校,课余的日常生活都由父母照顾,而来到我校学寄宿以后,随着寄宿学生的增加,学校日常管理更加严格,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的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更加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教育。 一、六年级寄宿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成因: (一)想家、厌学、怕学校生活,甚至不敢到校。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说,父母的关怀和情感的交流是抚慰他们心灵的精神食粮,他们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孩子健康成长。而现在,寄宿让孩子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过早地、又很突然地隔断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割断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依恋,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空间成为空白,这样就导致一部分

孩子因过分想念家人而与家人更加亲近,回去后就再也不想来学校了。女生表现尤为突出,开学前一个月最为严重。女生夜里十点钟集体因想家而哭鼻子,有几名同学第一周放学就死活不来学校了,无奈家长只能亲自送来,个别严重的学生家长送到学校后又偷偷地跑回家. (二)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 由于寄宿,孩子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上这些孩子在寄宿之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家里面简直是皇上,到这里变成小主人一旦离开父母的呵护,他们就不知所措。,学习上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方法上都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人际交往范围和方式由原来的老师——父母 -学校——家,到现在的老师——老师——学校——宿舍,发生更本的变化。而这一切对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难在短期内很快适应,就会出现环境适应障碍,有的变为烦躁、不安,有的变为抑郁、喜怒无常;有的学生表现则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特征,原先活泼好动的变为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等;有的不习惯新任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寄宿制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习惯学校的饮食;有的学生认为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失去信心,不能正视新的竞争和分化,产生失落感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反应。 (三)行为习惯与自我约束力较差。住宿后的孩子远离了家长的监管,由缺少可以说没有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攀比和模仿的心理较强,表现为星期天来校时哭闹着向家长要零花钱,到学校后每天都乱花钱、买零食;六年级学生说脏话、卫生习惯差、偷窃、打架等行为,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家长对其过分溺爱,疏于管教,甚至对孩子听之任之。他们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很少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正对策 刘薇 摘要:由于独特的求学道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彷徨失落,因此导致了种种困惑和消极情绪,心理不适现象也普遍存在。本文分析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正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矫正对策 笔者在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多年,接触了大量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发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上一系列最常见、最突出的行为表现。在学业方面: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上课扰乱课堂秩序、睡觉、看课外书、逃课。在人际交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不主动与人交往,与人起冲突后易怨恨对方,并伺机报复。在纪律方面:不遵守校纪校规,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偷小摸、赌博等。学生身上的这些行为表现,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最大难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由于独特的求学道路,职业学校的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彷徨失落,因此导致了种种困惑和消极情绪,心理不适现象也普遍存在。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心理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

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等现象。部分学生由学不好到不愿学,厌学情绪非常强烈。具体表现为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考试作弊现象较为严重。 (二)个性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较强,这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主要表现为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人际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人打交道;集体观念比较淡漠,凡事以我为中心,自我主义倾向严重。如不少学生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总希望别人和周围环境顺着自己;希望他人接纳自己,自己却不善于接纳他人;希望他人尊重自己,而又缺少尊重他人的心态。一些学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四)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性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给学生带来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如“早恋”现象日益普遍,但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恋爱观往往不是很明确。有些学生是因生活空虚,为打发寂寞的日子才恋爱的,很容易导致其它问题的出现。特别是有些失恋的学生往往处于敌意、苦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