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

以色列是世界唯一的犹太国家。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约25世纪,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当时,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从巴勒斯坦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走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到以色列故土。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

米特族的迦南人开始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3世纪腓

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定居。公

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

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

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史称“十字军”东征),罗马人占领了巴勒斯坦,犹太人因为多次反抗未果流离失所,而基督徒在犹太民族起义的后期站在了罗马一方所以没有遭到迫害反而壮大起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

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

融为一体,犹太人对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使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在巴勒斯坦,形成了一块土地,两个民族。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

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与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当时,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也没有让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针对犹太人的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当时并未取消对犹太在约旦河以西这块故土上移民的限额。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阿拉伯人始终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通过表决决定: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以色列)和一个阿拉伯国(巴勒斯坦)。犹太人接受了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人则予以拒绝。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以色列在立国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邻之手。”尽管历届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始终遭到阿拉伯国家拒绝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国际航道并挑起全面战争。

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蓄意挑衅作出反应。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同时从三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贝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阿拉伯国家拒和的僵局。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的谈判,其结果是1979年3月26日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并达成《戴维营协》,该协议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及就1967年以来以色列管理的犹地亚、撒马利亚及加沙地带未来地位所做的一项安排。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了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之后,阿以冲突的焦点就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1947年11月联大第181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以色列在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中先后占领耶路撒冷整个地区,并于1980年7月宣布统一的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首都。)

以色列确信有关各方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由美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提供的对话机会表示欢迎。这次会议使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巴勒斯坦代表团坐在一起,为以色列随后与其每个阿拉伯邻国间的双边谈判及为解决区域问题举行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目前与以色列有领土纷争的有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主要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不满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的国界划分,誓死要夺回加沙地带,让以色列退出耶路撒冷。

综上所述,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整个犹太史也是一部血泪史。他们虽然在故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但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纷争、矛盾经常不断,积怨越来越深,特别是巴勒斯坦,犹太人要在夹缝中生存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历史原因,以色列对西方国家的感情是复杂的,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投靠西方国家,与西方国家走得越近越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仇恨。巴勒斯坦国在二战后,从未正式建国和取得联合国的正式承认。原因在于:巴勒斯坦人从不承认以色列国的合法性,历史上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并由此引发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也拒绝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建国的决议,以及欧美大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巴以矛盾尖锐并长期引发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严重对立。附注: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打算收复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明显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三年前(2000)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中,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犹太教古经典就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独子以撒。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造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存放约柜、挪亚方舟等圣物。圣殿后被毁,有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而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胜地。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也不时爆发激烈的战争,对于每一方而言,对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即是西墙。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巴勒斯坦其他墙别无二致。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有称为“哭墙”。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哭墙”祈祷耿耿于怀。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方结束。结果是犹太人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犹太教的宗教导师)和将领们赶往西墙,抚墙放声痛哭。

许多犹太人因此坚持,以色列决不能放弃圣殿山。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穿过西墙右上方的一个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以此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圣殿山从此更加喧闹。时常犹太人在西墙边祈祷,巴勒斯坦人则借助地理之便向下投掷石块,然后是以军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抓人。

中东战争的认识及感想

中东战争的认识及感想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大181号决议案”决议(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决议文规定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划给占32%人口的犹太人(原本只拥有7%土地),这项决议案对阿拉伯人非常不公平。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六票,根本无力挽回。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5 次阿以战争。“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起因是,阿拉伯国家不满联合国对巴勒斯坦不平等的分割,且对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剥夺。埃及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于1949年2月24日在希腊的罗得岛签定停战协定。外约旦和以色列的停战谈判3月2日也在罗得岛开始,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停战协定于1949年3月23日签定。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停战谈判与1949年4月12日在边界举行,7月20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险胜,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这场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由于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后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以色列发动战争与埃及争夺通行权。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以色列虽然于次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但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削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而占领巴勒斯坦,成为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结果,以色列又把战略纵深扩大了6.5万公里,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土地,将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民赶出家园,并占领大片阿拉伯国家土地,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失地,发动了这场战争。双方飞机损失的约60%、舰艇损失的80%以上,大部被毁坦克均为各种导弹所击毁.在战略指导与作战上,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使用各种战术导弹,是这次战争的突出特点。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国内强硬派再次抬头,对阿拉伯国家的戒心大大加强。 第五次中东战争(又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巴勒斯坦人为了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于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在这场战争中,巴解组织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贝鲁特大屠杀发生在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在以色列的支持下杀害了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难民。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及巴以分治决议

考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及巴以分治决议 1.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到世界各地; 7世纪时,巴勒斯坦地区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2.联合国的巴以分治决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3. 巴以冲突不断: 1948年,犹太人建立国家以色列,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中东战争、巴以冲突不断,阿拉伯国家至今也未建立起来。 例题1现代犹太民族的复国运动开始于() A.一战后 B.二战后 C.工业革命之后 D.伊斯兰教兴起时 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答案A。 例题2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决定是由什么大会决定的()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联合国大会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答案D。 1.巴勒斯坦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 A.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B.英吉利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C.犹太民族和德意志民族之间 D.美利坚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2.建立色列国家的民族是() A.犹太民族 B.阿拉伯民族 C.央格鲁撒克逊民族 D.法兰西民族 3.下列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来源于犹太人建立国家的矛盾 B.世界大国插手该问题使之复杂化 C.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D.联合国的“分治”决议解决了这一难题 4. 犹太人建立以色列的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这一状况出现在() A.1945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56年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冲突的由来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冲突的由来 由来:1948年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统治,巴以分置,以色列建国,冲突从这时候开始。未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从长远来说,和平还是大趋势,从近处来说,只要美国主导中东,美国的所谓“反恐战争”不结束,中东绝无宁日,而美国的反恐战争决不可能在短期内有结果,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所以阿义和平进程短期内不可能有重大进展。 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9·11”事件后,因肇事者多为伊斯兰教信仰者,有人将它与“文明冲突”相联系。因此,中东问题更加为世人所关注。这里从历史角度提供一些背景情况,并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三次流散 ——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

以色列国家概况

以色列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3年10月) 【国名】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 【面积】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目前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人口】801.8万(2013年4月),其中犹太人约占75.3%,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等。 【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宗教】大部分居民信奉犹太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JERUSALEM)。1980年7月30日,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存有争议。目前,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将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国家元首】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2007年7月15日就职,为以色列第9任总统,任期7年。 【重要节日】犹太新年(约公历9月)、赎罪日(约公历10月)、住棚节(约公历10月)、逾越节(约公历3、4月)、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4、5月)、独立日(约公历4、5月)。 【地理】位于亚洲西部。毗邻巴勒斯坦。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海岸线长度198公里。 【气候】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39℃;冬季温和湿润,最低气温4℃左右。 【简史】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原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以色列国。此后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70年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开始长达近2000年流亡生活。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1917年,英国政府发表《贝尔福宣言》,表示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

中亚西亚和北非

中亚西亚和北非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2.掌握中亚和西亚北非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湖泊)和人文地理特征(居民和经济) 3.能根据中亚的位置及地理特征,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掌握西亚和北非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4、了解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在世界上的地位,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掌握石油的运输路线。 5、掌握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经济特点。 1.试着描绘50°E、80°E,40°N、50°N。 2.在图中找出与中国接壤的三个中亚国家。 3.找到濒临里海的中亚国家。 4.找出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5.找到天山、帕米尔高原、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知识梳理】 一.位置和范围 二.自然地理特征 1.据上图分析中亚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描述中亚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淡水湖原因。

1、标出图中的经度和纬度。 2、标注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里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波斯湾。 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撒哈拉沙漠 4、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知识梳理】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2)据右图列举西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3)据右图分析死海(-400M)的成因,近些年死海面积不 断萎缩,分析其原因。 (4)矿产 二、人文地理特征 (1) 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2)多教,耶路撒冷为______教、_____教、______教三大宗教圣城。 (3)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____ 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__________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阅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⑴亚非的"陆桥":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⑵以色列先进的灌溉农业: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大大提高了有效利用率。 ⑶阿以冲突: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外部----大国插手中东事物。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有:①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②耶路撒冷问题。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纷争史,三大宗教圣城。③被占领土问题。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及、叙利亚等国领土。④水源问题。以色列无大河,缺水问题严重,其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水。 三、埃及 1.埃及的人口主要分布位置及其原因? 2.埃及发展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撒哈拉沙漠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约占非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分析撒哈拉沙漠直逼西海岸的原因。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和 叙利亚被占戈兰的

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A67/INF./3 临时议程项目19 2014年4月11日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和 叙利亚被占戈兰的卫生状况 应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政府的请求,总干事谨向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转交所附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卫生部的报告(见附件)。

A67/INF./3 附件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卫生部 叙利亚被占戈兰的叙利亚公民的卫生状况 1.由于以色列占领军采取压制的做法,被占戈兰的叙利亚人口的卫生状况继续恶化。叙利亚人因拒绝以色列公民身份而被剥夺接受治疗,而且由于叙利亚被占戈兰缺乏综合医疗中心而严重缺乏初级和二级卫生保健服务。 2.还必须提及叙利亚被拘留者在以色列占领军的监狱中所受的折磨,他们被关押于非人道的拘留环境,受到残酷折磨和被迫承认他们从未犯过的罪行。因此,这些被拘留者容易患上许多严重疾病、终生残疾和容易染上其他几种确实致命的疾病。 3.以色列占领当局继续把叙利亚和阿拉伯被拘留者作为测试药物和药品的对象。这些囚犯还被注射能导致残疾和有时甚至致命疾病的危险病毒,囚犯哈耶勒·阿布·扎伊德的情况就是如此。 4.我们还提请世界卫生组织注意这一事实,即以色列占领当局仍然在20多个地点掩埋核废料,并在叙利亚被占戈兰领土秘密的垃圾堆填区倾倒了超过1500桶放射性有毒物质。此外,以色列当局坚持使用核地雷和放射性地雷铺设停火线,这些做法违反所有国际及人道主义公约和条约,是对被占领地区的叙利亚人民的公然侵犯。因此,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卫生部坚持认为,以色列占领当局应为戈兰村庄因有毒废物掩埋而产生的任何环境或卫生方面的问题负全部责任。 5.在过去的几年中,以色列占领当局无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为向被占领的戈兰村庄的叙利亚公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一再要求,特别是在Majdal Shams,Buq'ata,Ain Kynia 和Ghajar建立四个医学中心的要求,而事实上关于建立这些中心的所有研究已于2006年完成。对建造有30个床位的医院来进行小手术的要求也无动于衷。占领当局决心不采取行动,因此剥夺了戈兰人民获得医疗服务的机会,以此来驱逐他们并清空村庄,或迫使他们获得以色列国籍。 3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浅析近现代犹太复国主义 【内容提要】作为中东乱局的焦点,巴以冲突延宕多年无法解决。这场历史争端源于犹太人的复国梦想,并随着以色列的建国成为定局。本文将运用历史、文献及综合研究法,由犹太复国主义即锡兰主义入手,论述以色列建国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及现时影响,阐明国际社会所持的态度、扮演的角色,并尝试对与巴以冲突相关的国际关系加以分析,以期得到对巴以冲突更客观、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锡兰主义,巴勒斯坦 经常见诸报端的巴以冲突是自上世纪以来最引人关注、最影响广泛的地区冲突之一,也是中东问题的关键。犹太人作为曾被压制、驱逐乃至灭绝的民族,何以选择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并把同样的历史强加给那里的阿拉伯民族?他们为什么能相继得到多个大国的支持,并最终使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为国际社会接受?个中曲折引人深思。一些西方学者感叹,在这一地区呆的时间越长,知道的越少。秉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好奇,笔者将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出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中东历史的研究,大体可以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准备及发展两个阶段[1]。尽管中国的犹太研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起步,但对以色列的研究高潮,则开始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各类文章、著作涉及以色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目前硕果较丰的研究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和东方学系、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等等。“中东国家通史系列”《巴勒斯坦卷》(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彭树智教授主编,2000-2007年出版)、《中东和谈史:1913-1995》(徐向群、陈和丰、宫少朋、殷罡著,1998年)、《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徐向群、余建华著,1994年)、《中国人看以色列》(达州著,1990年)、《犹太民族复兴之路》(潘光、余建华、王建著,1998年)、《以色列史》(张倩红著,2008年)等等都是研究巴以问题影响深远的著作。除此之外,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学者翻译的巴以相关著作主要包括:[以]阿巴·埃班著,《犹太史》;[美]费希尔著; 姚梓良译:《中东史》(上、下册) , 1979年;[美]高斯坦著,肖宪等译:《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 2006年;[英]沃尔特·拉克著,徐方、阎瑞松译:《犹太复国主义史》, 1992年;[英]理查德·艾伦著; 艾玮生等译:《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及前途: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肥沃的新月地带》, 1981年等等。 虽然在短短60年间我国对巴以问题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存在的问题不能回避。例如“关于以色列政治的研究,重工党而轻利库德;重民族与宗教冲突而忽略社会阶层的政治角色与经济、社会地位”[2],对巴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始终不清,立场不能紧随国际形势变化,研究所依原理单一等等。但相信随着中国的国家影响力不断走向中东,随着社会各界对巴以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随着国内学者与中东及西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的不断增进,我国的相关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加沙地带来源、现状与未来

加沙地带的来源、现状及展望 国政1101班陈阳20114103 【摘要】自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181(II)号决议以来,联合国就一直在处理巴勒斯坦问题。该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给与耶路撒冷圣城以特殊地位。但同样是自1948年以来,五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使得加沙地带就一直遭受着战争与破坏,伴随着的是巴勒斯坦、以色列人民生命的丧失和遭受苦难。而国际社会所期盼的和平谈判取得任何进展的先决条件是所有方面停止一切暴力、挑衅、煽动和破坏行动。【关键词】加沙地带以色列联合国 加沙地带武装组织和以色列军队爆发了新一轮冲突,从11月14日开始的名为“防卫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持续了8天时间,其间以色列军队向加沙地带发动了1500多次空袭和军事打击,共造成100多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33名儿童和13名妇女;同时,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也向以色列南部地区发射了数百枚火箭弹,造成4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在埃及政府的斡旋推动下,虽然巴以双方在11月21日就“停火、恢复平静和停止流血”达成共识,但协议的履行和维持目前依然脆弱,无法保证冲突不会再度爆发。①一时之间,加沙地带又一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本人也希望能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对加沙地带的来源、现状和未来走向有更多的了解。 一、走进加沙 以色列与埃及接壤,25公里长7公里宽,如拇指般的加沙地区自诞生起就一直成为地缘政治冲突的发生地,主要由巴勒斯坦人聚居。 加沙在现代历史上被稳固掌控最长的一段时间是在土耳其帝国治下,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帝国结束对加沙地带的统治,加沙成为国际联盟托管的巴勒斯坦的一部分,由英国治理。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接受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分割巴勒斯坦的计划,1948年5月15日英国结束托管,同时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的军队占领了加沙,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又再被以色列夺回,随后一直由以色列占领。根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93年9月签署的协议,加沙地带于1994年5月成为巴勒斯坦率先实行有限自治的地区之一。2005年9月,以色列政府决定将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地带,并放弃所有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居民点。 2007年6月,组成巴勒斯坦民族联合政府的两大派别——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在加沙发生冲突,民族联合政府解体,哈马斯夺取了加沙地带的控制权。 此后以色列对加沙实施了严密封锁。哈马斯多次向以色列南部发射火箭弹,以色列也在加沙采取了多次军事行动,纠纷不断。 二、加沙人民的生活 加沙长期处于极端贫困中,在2001年时国内人均生产总值仅为630美元,而在同一时段以色列国内人均生产总值却高达17000美元。加沙国民生产总值的25%来源于以色列。加沙地带每天有上万巴勒斯坦人进入以色列境内上班,其中30%从事农业,40%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另30%从事各类服务业。加沙的进出口业务需经以色列才能进行,蔬菜、蛋类、鸡、牛羊肉等可达到生产自足,有的还远销国外,但米、面、糖、汽油、电等需由以色列供应,或从外国进口。 ①联合国新闻——2012年12月5日《特别报告员敦促以色列全面落实加沙停火协议》

Israel and Palestine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Israel and Palestine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Take a break僵局再起 The two-state solution is still the only one that makes sense. But it won't happen this time round 目前两国制仍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方式,但这一次依然无法实现。 IT IS a cliché: every time a worthy mediator, in this case John Kerry, America's secretary of state, sets about end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Israelis and Palestinians, people say the clock-hand has reached “a minute to midnight”; disaster will follow if the parties fail to agree. By Mr Kerry's timetable, the chimes will ring out dolefully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 (see article). He may find a last-minute rewinding ploy to keep both sides burbling a bit longer. But there is scant chance, even with that extension, of a two-state deal being done. Mr Kerry has tried his heroic best, but this round of peacemaking is fizzling out. 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每当有分量的调停人出现,希望终止巴以冲突时(这一次的大人物是美国国务卿克里),人们就知道了,核威胁怕是迫在眉睫了。一旦双方谈崩,便是灾难的开始。对克里来说,本月底很可能就是哀歌奏响的最终期限。也许他还能找到缓兵之计,使两方继续谈判,但即使再拖下去,两国制的方针也很难真正实现。克里已经勇敢地做出了最大的尝试,但这一轮的调和谈判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Disaster will not immediately follow. As things stand, Israel is not under threat, despite its understandable aversion to the prospect of other states in the Middle East, such as Iran, matching it with nuclear weapons. Israel is a prosperous democracy in a region of chaos and bloodshed. Binyamin Netanyahu, its prime minister (pictured left), is unchallenged. The Palestinians demanding a state are weak, divided and quiescent; morose as they are, few favour a return to suicide-bombing. 不过灾难也不会瞬间降临。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尽管中东的邻国,如伊朗,正在向成为核国家迈进,但以色列并没有遭受实际的威胁。在这片混乱而血腥的土地上,以色列以一个富饶的民主国家屹立于此。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inyamin Netanyahu)作为以

巴以和谈

3000年前巴勒斯坦是以色列的领地,500年前巴勒斯坦是土耳其的领地,而阿拉伯人只是后来占过巴勒斯坦,二战前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都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民族。但是几千年来以色列从没放弃复国努力,1900年前犹太人为争取民族独立曾掀起波澜壮阔的战争,结果惨遭罗马人镇压,被残杀者达70多万人,近几百年来犹太人更是不断从土耳其人手里买回土地。现在有人说远古时巴勒斯坦也不是以色列的,那凭什么就说巴勒斯坦是阿拉伯的?毕竟巴勒斯坦和犹太人的渊源远较阿拉伯深厚。客观的说:站在今天立场我们既不能简单说3000年前巴勒斯坦是以色列领土,也不能武断说以色列侵略阿拉伯世界,考虑到二战后世界版图秩序的重建,考虑到以色列重新建国已60多年并被世界认可,那么在双方忍受的范围内并被大多数国家认同的方案,或许就是个较好的方案,要不然大家寸土不让有仇必报,那世界真没一片净土了。事实上不顾一切追求己方利益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历史上许多国家的消失也是因为不能审时度势不知进退而最终亡国。地球上自有国家以来,在领土上的讨价还价互相妥协从来没停止过(如中印藏南藏北置换议案)本来以色列重建时比现在小,47年联大也敦促巴建国,但当时阿拉伯国家认为强大,在驱逐犹太人口号下发起中东战争,以色列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在付出巨大伤亡后以色列转败为胜,阿方却惨遭失败,而在反攻中占领的土地就成了以色列新增的领土(注:二战前强国占领土地就划为自己领地,但二战后普世价值的推广大大推动人类文明,如按以往丛林法则,以色列完全可夺回被异族占领的土地,而现在的哈马斯却一边制造着恐怖袭击,一边又享受着二战后国际道义的庇护)尽管说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在奥斯曼帝国覆灭后并没建立过自己的国家,但考虑到历史原因,多年来以色列在实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直倡议用土地换和平,以色列的退让也是对阿拉伯世界的一种补偿。但由于哈马斯的强硬,巴以和解进展缓慢。当我们谴责以色列对恐怖袭击报复时,你又能对强势一方受到多次攻击后的克制作多高要求”其实在谈到巴以冲突时亦不应忘记复杂的宗教问题,强硬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对外来文化的排斥由来已久,或许这才是冲突不能解决的深层原因。真不知当年中东战争如阿方获胜会如何处置犹太人。最后不应忽略的是,犹太人除这块地方并无立锥之地,而阿拉伯人选择要宽得多。

[推荐]强大以色列的致命弱点.

强大以色列的致命弱点 (2006-04-13 )来源:《环球》杂志 拱振喜 以色列大选很平静,结果也不出人所料。然而奥尔默特选前关于将领导下届政府努力与巴勒斯坦人实现分离,划定以色列永久边界的表述却引得世人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以色列要坚持这样做? 有人说,巴勒斯坦地区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小得常常在地图上难以找见。然而,正是在这条狭长地带,却上演了二战以来世界上最为冗长、难解的民族生存之争。两个民族为了生存之地,展开了连绵不断、刀光剑影的流血冲突。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厮杀,自恃强大的以色列终于明白,它也有致命的弱点——在这块土地上,犹太人口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不愧为政治家。他的确认识到以色列的这个致命弱点,并提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新方法——放弃加沙地带和部分约旦河西岸土地,保留一些大型犹太人定居点,并通过修建隔离墙使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分离开来,以撤离被占领土换取巴勒斯坦建国。 但沙龙认为,巴勒斯坦方面没有谈判对手,要实施这个方案,需要以色列采取单方面行动,后来称为单边行动计划。 2002年6月,以色列决定沿“绿线”(即1967年“六·五”战争前的实际控制线)修建从约旦河西岸北部至耶路撒冷的“安全隔离墙”,计划全长600公里,现已完成大部分。隔离墙将约旦河西岸的大约10%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圈入以色列一侧。 2005年9月,以色列完成了从加沙地带撤离的单边行动计划,拆除了加沙地带所有的犹太人定居点和军事设施。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沙龙从一个长期奉行“大以色列”的强硬派人物变成了同意放弃部分被占领土并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温和派”领导人呢? 那是在2003年1月28日,以色列海法大学地缘政治学教授阿尔农·索弗正在家里观看以色列议会选举统计结果的电视节目。电视播出了沙龙获胜,蝉联总理宝座的消息。这时,电话铃响了。索弗教授拿起话筒听到对方讲话的声音吃了一惊。 “那是总理(沙龙),”现年70岁的索弗回忆道,“他告诉我,‘明天把你的(巴以)分治地图给我’。” 第二天,索弗开车来到特拉维夫,将沙龙要的地图交给了梅厄·达根,此人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负责人。这份地图说明了索弗的观点——只有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分治,

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据圣经记载,摩西曾带领部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并在乔舒亚(Joshua)的领导下征服了迦南(Canaan)的部落城邦。之后,在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戴维王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在包括外约旦在内大部分迦南地区建立起以色列王国。在戴维的儿子所罗门(Solomon)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南为犹大(Judea),北为以色列(Israel)。直到公元133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公元前722年,亚述人(Assyrians)攻占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大,他们焚毁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驱逐了大批犹太人。从此之后,耶路撒冷曾被多次易手,还被无数次地摧毁和重建。犹太人从此流离失所,散落到各个地方。大约在公元前61年,庞贝(Pompei)的罗马军团攻占了犹大,占领了耶路撒冷。而耶稣正是在罗马的统治区伯利恒(Bethlehem)降生的。罗马统治者在公元70年和132年两次扑灭了犹太人起义的烈火,并于公元135年将所有犹太人驱逐出耶路撒冷。此后,耶路撒冷就被罗马人重新命名为巴勒斯坦(Palestine)。 在拜占庭时期(公元4世纪),大量的基督徒涌入了巴勒斯坦。那时,巴勒斯坦的人口组成是基督徒、犹太人皈依的基督徒和异教徒(paganism),以及罗马人和原著居民。大约在公元7世纪,穆斯林阿拉伯的军队北上占领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大部分中东地区,从此,穆斯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在这漫长的穆斯林统治中,土尔其奥托曼帝国(Ottoman Empire)曾于1517年将巴勒斯坦纳入自己的版图。在这期间,土尔其苏丹还曾邀请离散的犹太人到巴勒斯坦的各个城市里定居下来。在18世纪末拿破仑入侵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趁机起来反抗埃及和土尔其人的统治,致使土尔其帝国进一步开放其边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口同时增长了,而且两个民族的民族意识也随之提升。到了1880年,巴勒斯坦的人口达到了40万,其中犹太人口是2.4万左右。这时奥托曼政府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限制犹太移民,但是,犹太人却采取各种手段移入巴勒斯坦。 这时在19世纪的欧洲,反犹浪潮和欧洲犹太人解放运动此生彼长,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与传统犹太家园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在欧洲离散的犹太人心中,燃起了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的烈火。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反犹和排犹政策,加速了欧洲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的迁徙。也是在此时,欧洲犹太人开始将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体系化。犹太祭司奥克雷(Rabbi Yehuda Alcalay),在19世纪40年代发表了许多犹太复国思想的希伯来语文章。另外,在1896年匈牙利裔犹太律师赫茨尔(Theodore Herzl)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阐释了犹太复国主义。次年8月,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Basle)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犹太

以色列外交+特色分析

以色列的外交特色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姓名:张路 学号:0111121049

以色列外交特色分析 如今的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军事强国,这与以色列在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一国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受不同的国际局势和地区局势的影响, 情况有所不同。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从自身利益出发,审时度势,全方面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以谋求最有利于其国家安全、和平和发展。 (一)以美以关系为重心 1948年以色列刚建国,就遭到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围堵,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以色列为了能够在阿拉伯世界里生存下来和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外交政策主要是围绕着两个主要目的展开的。为了获得美苏两个大国的支持,以色列并未选择“一边倒”,身处中东地区的以色列想要“两边都不得罪”,以谋求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保护、经济支援和政治支持。 50年代后,美苏争霸愈演愈烈,以色列想要身处中东地区却保持中立,尤其对于一个没有军事、经济实力的刚建立不久的小国来说,是不现实的。况且,在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国内经济几乎就要崩溃,国家重建,安置移民和军火开销需要大笔资金,而此时的以色列一贫如洗。以色列想寻求国外资金,以色列知道苏联由于自身经济状况原因是不愿意出资援助别国的。事实证明,苏联确实拒绝了以色列的资金支援请求。49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贷款,这对于以色列来说,就像雪中送炭。50年,美、英、法三国发表的《美、英、法三国宣言》,决心以武力维护中东地区稳定,实则是对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表示默认,以色列因此对此宣言表示欢迎。此时,可看出以色列外交政策已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苏联与以色列关系逐渐破裂。 冷战时期,以色列的“弃苏选美”外交政策,一方面与苏联对外政策有关,更重要的,与以色列国家利益相关。以色列追求的是国家的安全和强大, 强调的是民族利益而不是制度或者意识形态。即使从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来说,以色列也是倾西方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以色列的政治制度是选择了西方政体中典型的制度——三权分立制和议会制。以色列选择站在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从历史发展来看,对以色列来说是正确明智的。冷战时期,以色列与西欧、非洲以及“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这让以色列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承认。在美国的援助下,以色列从建国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已成为中东地区经济、军事和科技强国。直到今日,美国依然是以色列历届政府的外交重心。 然而,虽然美以关系冠之“特殊同盟关系”,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也的确很好,但以色列也绝对不是对美国唯命是从。两国外交关系是由两国相互选择的结果,美国与以色列两国的利益诉求不完全一样。以色列对美国来说是美国在中东的一颗棋子,美国对以色列来说可以为其提供安全保证。相互的需求使得这种特殊同盟关系得以维系。以色列需要美国的保护,但却不愿意过度依赖美国的保护。以色列在不触动美国底线的前提下,开展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一个例子就是以色列向外国出口武器。尤其是以色列向中国出售尖端武器更是遭到宣传“中国威胁论”的美国强烈批评。也许这与犹太民族历史经历有关,以色列的民族性格中,有种很强的不安全感,所以以色列要求自己要强大起来,而不是被动的依附于别的国家。另一方面,犹太民族有一种优越感,也许这与犹太教有关,《圣经》中,先知摩西教导犹太人,说他们是上帝钟爱的选民,正式因为犹太教的缘故,犹太民族有中优越感。犹太民族在处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中,这种优越感也多少有所体现。

战后以色列的建国过程

试论述战后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二战结束后,从欧洲各地的集中营里解放出大量的犹太难民。欧洲各国不愿接收这些难民,因此,英国政府对巴勒斯坦的移民控制受到了各方的巨大压力。美国不断地要求增加犹太人的移民配额,而这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双方都在通过暴力手段对英国当局施压,阿方要求控制移民,犹太一方则要求放宽移民。阿拉伯人对犹太定居点实施恐怖袭击,而犹太人炸路断桥,处死英国官员,以阻止英国当局对非法犹太移民的追捕。最终,英国政府决定甩掉巴勒斯坦这个烫手的山芋。1947年4 月,英国政府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解决,并宣布一年后结束委托统治,撤回所有驻军。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大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的特别管理。但是,阿拉伯一方拒绝接受联合国决议,原因是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 2/3强,只得到43%的土地;而犹太国的人口仅占1/3,却得到了57%的沿海土地,阿拉伯人不干。1948年5月15日,犹太临时政府宣布成立以色列国(而没有采用“犹太国”做国名),次年2月立宪会议召开,通过一部临时宪法,宣布国家为民主共和国。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Arab League)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Transjordan)(后改称约旦)发誓灭掉以色列,并且对以色列不宣而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 从1948 年5月起,阿拉伯联盟国家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烧杀抢劫,对新生的以色列国展开了反面的灭亡战争。开始,埃及在巴勒斯坦南部攻下了部分领土,继而外约旦占领了耶路撒冷旧城,以色列人死伤过半,军队几乎全部被歼,妇女,儿童,老人都开始以身相拼。但是由于阿拉伯各国彼此心怀鬼胎、内部争权争地,面和心不和,很快进攻就停了下来。6月,在联合国的斡旋下,成功地实现了4周的停火。此时,大批欧洲尤太人纷纷赶往以色列,带着家产,妻儿,意图以生命保卫新以色列,抱着以死相守的信念蜂拥至以色列,随着在7月停火结束,以色列开始反击,。零星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948年底。以色列在次年1月的凌厉攻势包围并歼灭了几乎全部的埃及的军队,迫使阿军接受停火(1949年1月7日)。 1949 年7月阿、以签署了停战协议,但并没有实现和平。由于战乱,大约40万巴勒斯坦难民逃离以色列,滞留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边境的难民营中,由于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他们,而以色列基于在战争中,这些人做为阿军的同盟,与以色列作过战,也拒绝接受他们,这些人成为日后阿、以冲突的重要原因。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美、英支持阿拉伯联盟,而苏联却支持以色列,这与后来几次战争的格局有很大的不同。战后,阿拉伯国家对军事上的失败,备感失望和耻辱,叙利亚、约旦、埃及等国先后出现了政治动荡和权力交替,使阿拉伯国家的地缘政治出现全新的格局。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 从1949到1956年,联合国监督执行阿、以停火,推迟了冲突的到来。在这期间,各国已经调整了自己的中东政策,美国、英国和法国支持以色列,而苏联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1956年7月,埃及领导人纳赛尔(Abdal Nasser)将苏伊士运河占领,并且没收了运河所有者(主要是英国和法国人)的财产,并驱赶他们,英、法为此与以色列结盟对抗埃及。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空军和陆军,在西奈半岛(Sinai peninsula)与入侵的埃及军队暴发战斗。同时,英、法也介入了战争。 11月6日,在美、苏的支持下,联合国调停双方停火。这时,以色列已经占领了加沙地带和通往亚喀巴湾的入海口。但在1957年,以色列将加沙地带交由联合国管辖。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1967年):整个1960年代,阿、以边境冲突不断。叙利亚训练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对以色列实行恐怖袭击,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与约旦和叙利亚结成联盟,放言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消失。1967年5月,纳赛尔要求联合国部队从埃及完全撤出,并

以色列版图

想到以色列地图是这样的吗? 《咸杰搏克》原创图文 图一为以色列国使用的地图:

图二为国际社会包括我们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以色列或巴勒斯坦地图:

差哪了呢?大伙没事先琢磨一下。 以色列别看国小,但啥叫以少胜多?啥叫以弱制强?全在版图上了。埃及强不强?强!叙利亚大不大?大!约旦怎样?也不小!就是这三个强大不小的联军,几次征战以色列没有一次得手占便宜。最终叙利亚落个丧失加利利湖和丢失戈兰高地下场!水对于人类意味生命,加利利湖拥有及其丰富的淡水资源!谁占领了戈兰高地谁就事实上控制了水源控制了生命!依我看叙利亚人下辈子大大下辈子再也夺不回戈兰高地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第三张是我照葫芦画瓢示意图。右上角黑色部分,原来是叙利亚地盘,目前国际社会包括我们中国的地图也依然将黑色部分划为归属叙利亚。但没用呀!事实上以色列牢牢占领和控制了戈兰高地并且划入自己版图。就凭叙利亚实力要想夺回不太可能。这就像耶路撒冷一样,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吵吵嚷嚷是自己的永久首都,但喊归喊。犹太人65战争都 把约旦人从耶路撒冷彻底赶跑了,巴勒斯坦人想得到更是一点门都没有!我看最终也就落个干瞪眼心里向往而已吧! 以色列国旗背后曾经是叙利亚现在被以色列划入版图的戈兰高地!湖光山色够 诱人的啊!也够眼红的呀!无论如何为此再打下去我都太理解了!可怜的叙利亚人!悲哀的叙利亚人! 巴以争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恩恩怨怨,与我们这些花钱买来的形象大使无关。我坐在加利利湖游船上,只知道心情心情再心情!

看到上来一大帮中国人!得,船长也会来事!咔!立马从柜子里找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啥叫爱国,出来了就知道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面子!人家犹太人还与此同时专门为我们准备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异国他乡听国歌!我两眼泪汪汪一观察别人也都不停的激动着呢颤抖着呢。蓝天白云下就是加利利湖和戈兰高地,但我更爱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鲜艳的五星红旗!唉!竟给别人照相了,要是当初在这位置上,哪个朋友咔咔给我弄几张装进去就好了! 岸边一对以色列青年男女和他们夫妻宝宝!如此安详温馨的画面,大伙说说这世界上都不好好过日子,没事找事乱折腾,乱打啥呀?不过话说回来了,谁都愿意自己地盘大点管的人多点。唉!上帝创造了人,就是让你们相互乱掐的!我们大家还是珍惜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吧。

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开国之战

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开国之战 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西濒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是连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一直是强邻和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 历史上,巴勒斯坦最早的原始居民是迦南人。犹太人古时称为希伯莱人,他们同其他古老民族一起曾共同生息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后来分裂为两个国家,北部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犹太王国。此后,在连年不断的战争后,犹太人经历了三次大流散,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公元7世纪,出生在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统一了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各民族和部落,后又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帝国后,其居民、宗教、文化逐渐阿拉伯化,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300多年来,他们在这一地区劳动生息,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犹太人在公元一、二世纪起离开巴勒斯坦后,流散到世界各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们的处境很悲惨。犹太人被歧视、迫害甚至屠杀。在这种情况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初步兴起。19世纪末叶,世界上的犹太人开始了复国主义运动,主张回到巴勒斯坦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了英美等国的支持。 1947年4月2日,英国在不附加任何建议的情况下,正式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11月29日,在美国操纵和苏联的支持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当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有120万,占总人口的2/3,但《分治决议》给予他们的领土只有总面积的43%,而且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的地区;犹太人只有60万人,不到总人口的1/3,却分到了57%的土地,大部分是肥沃的沿海地带。照此决议,阿拉伯人需要让出大片的土地给犹太人。这样一个分治决议当然会得到犹太人的拥护,却遭到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国家的坚决反对。 12月17日,阿拉伯国家的7个成员国在开罗宣布将以武力手段阻止巴勒斯坦分治。随即阿拉伯人开始袭击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团,犹太地下军也发动了针锋相对的进攻,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绵延几十年的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本·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