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明增长研究综述

精明增长研究综述

精明增长研究综述
精明增长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9)08-0098-05

精明增长 研究综述

唐相龙

摘 要 基于国内外关于 精明增长 的研究文献,从精明增长理论的缘起、背景入手,归纳了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概念界定、原则划定、目标定位,梳理了美国精明增长理论的实践进展以及我国学者就精明增长理论所开展的实证研究的情况,并对精明增长理论与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就 精明增长 能否用于中国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了 精明增长 中国化的症结与途径。

关键词 精明增长;城市蔓延;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90;TU 981 文献标识码 B

作者简介 唐相龙(1974 ),男,汉族,甘肃合水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收稿日期 2008-09-17 修回日期 2008-11-10

一 精明增长 理论的缘起

二战后,伴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的大规模建设,美国率先步入了郊区城市化加速阶段。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小汽车交通主导下的郊区化现象极大地加剧了就业问题和居住的低密度扩散,出现了所谓的 城市蔓延 。至此,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发生转变,由工业化时期市区边缘的高密度蔓延转变为城市郊区低密度扩展

[1]

。美国经济学家与

城市学家安东尼 当斯在其所著的 美国大城市地区最新增长模式 中,将 城市蔓延 表述为 郊区化的特别形式,它包括以极低的人口密度向现有城市化地区的边缘扩展,占用过去从未开发过的土地 。阿尔 萌(R.M oe)进一步把蔓延定义为 低密度地

在城镇边缘地区的发展 。最后,布希尔(Burc he ll)

等将 城市蔓延 的诸多解释总结为以下8个方面:低密度的土地开发;空间分离、单一功能的土地利用; 蛙跳式 或零散的扩展形态;带状商业开发;依赖小汽车交通的土地开发;牺牲城市中心的发展进行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就业岗位的分散;农业用地和开敞空间的消失

[2]

。因此,针对城市蔓延带来的

诸多问题, 精明增长 应运而生。董爽、袁晓勐认为, 精明增长理论是针对美国几十年来的城市蔓延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而做出的切实回应 。

二 精明增长 理论的基本内涵

1. 精明增长 的概念界定

精明增长 由美国马里兰州州长格兰邓宁在

总第169期

城市问题2009年第8期

1997年提出,其初衷是建立一种使州政府能够指导城市开发的手段,并使政府财政支出对城市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对于 精明增长 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丁市市长认为, 精明增长 试图重塑城市和郊区的发展模式,改善社区、促进经济、保护环境;克林顿政府认为, 精明增长 试图建设更为 可居住的环境 ;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将 精明增长 作为其总统竞选纲领,提出了它是 21世纪新的可居住议程 。我国学者梁鹤年认为, 精明增长 就是城乡政府在基础设施开发管理的决策中,以最低的基础设施成本去创造最高的土地开发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沿着这些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和上下水管道)对土地进行 最高最好用途 的开发,尤其是达到最高的使用密度[3]。诸大建等将精明增长理论阐释为一种管理城市使之协调成长的新型理论工具,它通过土地使用功能组合,限制城市增长边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护空地、农田、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护区,改变交通模式,加强现有城区改造等方式来解决城市蔓延中出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刘海龙认为, 精明 强调 充分考虑土地开发、城市增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需求 ,具有 先见性 、 整体性 等特征, 同时承认自然与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一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框架 [4]。总的来说, 精明增长 把时间、注意力和资源放在恢复市区与老近郊的活力和社区感;新的 精明增长 以 城 为本位,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导向,混合住房、商业和商店各用途,保留空地及环境设施。

2. 精明增长 的原则划定

针对城市蔓延,美国 精明增长在线 提出了10项规划原则:混合式多功能的土地利用;垂直的紧凑式建筑设计;能在尺寸样式上满足不同阶层的住房要求;步行式社区;创造富有个性和吸引力的居住场所感觉;增加交通工具种类选择;保护空地、农田、风景区和生态敏感区;加强利用和发展现有社区;做出可预测、公平和产生效益的发展决定;鼓励公众参与[5]。其原则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采用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其中,住宅区、办公场所和商贸用地交错布局,并集中在城市中心是 精明增长 的提倡者们最为关心的内容。 精明增长 不是指不增长,而是划定了城市增长的边界范围。 精明增长 是一项涵盖多个层面城市发展原则的综合策略,它首先改变了以城市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发展目标,将城市的发展融入区域整体生态体系的均衡和公平,提出 城市有边界的增长原则 ,即城市对于土地需求的增长应当受到所在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制约。

3. 精明增长 的目标定位

1994年,美国规划师协会提出精明增长的发展方式,认为其主要目标在于帮助政府把那些影响规划和管理的、变动的法规条例更加现代化,在立法方面协助和支持政府的工作;农田保护者认为, 精明增长 是一种终止城市向外扩张和侵占农田的保证。综合而言, 精明增长 的目的是城市发展使每个人受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公平,新旧城区均获得投资机会并得到良好发展。尤因 阿尔(Ew i n g. R)认为, 精明增长 的目标是通过规划紧凑型社区,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力,提供更多样化的交通和住房选择来努力控制城市蔓延。总的来说, 精明增长 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即城市发展要使每个人受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公平;使新、旧城区均获得投资机会并得到良好发展。因此, 精明增长 强调对城市外围有所限制,注重发展现有城区[6]。

三 精明增长 的实践进展

1.美国的实践进展

2000年,美国规划师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 美国精明增长联盟 。规划师协会不仅针对规划立法和法规改革提交过专题研究报告,还出版了 州政府规划法令的现代化 精明增长研究论文专集 ,收集了各州政府改革的行动与实施层面的最新动态,帮助各州和地方政府开发新的工作方法。2003年,美国规划师协会在丹佛召开规划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用 精明增长 来解决城市蔓延问题。指出 精明增长 有三个主要要素:第一,保护城市周边的乡村土地;第二,鼓励嵌入式开发和城市更新;第三,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在美国,具体的精明增长的实践行动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个层面[7]。

(1)联邦政府层面

美国联邦政府提出5项国家拨款,即从国家税收中拨出7亿美元给各州和地方团体,鼓励他们深入开展城市美化运动,61亿美元用于缓解交通拥

挤,16亿美元致力于减少空气污染,5000万美元用于空气质量项目,1000万美元用于鼓励家长参与地方学校设计。众多选民投票促进TE A-21的更新,并致力于推动轻轨、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设施建设。为滨水地区、旧工业区和城市重要地区的再开发制定 棕地的再开发战略 。联邦政府已意识到1954年的 高速公路法案 正是全国目前城市蔓延的根源,应该修正,投资1亿美元用于 定居抵押贷款 的实验性项目[8]。规划师协会经过长期努力于2002年制订出关于 精明增长 的立法指导手册以促进各州规划和分区的现代化。

(2)州政府层面

马里兰州1997年通过5项立法提案,包括 精明增长地区法 、 农村遗产法 、 棕地复兴计划 、 创造就业机会税收鼓励计划 和 就近工作居住计划 ,这些法案成为促进马里兰州精明增长的核心动力。同时,为防止某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土地资源遭到不适当开发而对本地区的环境产生危害,政府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土地保护合约计划。另外,马里兰州立大学于2000年建立了精明增长研究和教育国家中心,用以加强解决土地发展、资源保护和城市空间成长等问题。在华盛顿州,1990年通过了 增长管理法 ,依靠鼓励好的发展选择特别是关于土地使用方面的举措,以保证华盛顿州较高的生活质量。加利福尼亚州于2001年通过了 加利福尼亚农田保护债券法 ,它可授权州政府以出售债券的方式来购买因蔓延而受到威胁地区的农田开发权,从而促进城市内填式发展。同年通过的 地方政府总体规划修正和可持续社区授权计划 ,可批准同意上限为25万美元的拨款给各县市,用于修订和更新其政策及规划,并鼓励土地使用、住房供给和交通等规划之间的协调。

(3)地方政府层面

在波特兰市, 波特兰地区2040 提出的主要策略为严格控制城市增长边界,规划预测到2017年城市将新增人口40%,但城市范围将只增加2%;将城市用地需求集中在已有中心和公交走廊周围;增加既有居住密度,减少每户住宅的占地面积;增强对绿色空间的保护;迅速扩大轻轨系统和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奥斯丁市政府于1995年成立了由一批关键性的公民领导者组成的 公民规划委员会 ,负责修订规划条款和指导土地使用决策。委员会于1998年公布了 奥斯丁市精明增长提案 ,主要达到3个目标:奥斯丁怎样和在哪里增长,划出两个主要的精明增长区以限定城市增长边界;改进生活质量,通过邻里规划保护和增强传统邻里关系,为维护生态敏感区和减少蔓延提高环境质量,提供多样性交通方式改善可达性和机动性,再投资城市内核来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税基,采取多样方式刺激和吸引城市投资。

2.国内实证研究进展

我国学者刘洪彪、甘辉以重庆市为例,在阐述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范围、意义和背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重庆市城市规划过程中以城市精明增长为指导原则,合理高效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方法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9];李王鸣、潘蓉在分析了浙江省城镇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发展阶段后,针对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应借鉴 精明增长 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特点,走集约型城镇空间增长模式的道路[10];张娟、李江风论述了目前国内外讨论比较多的 精明增长 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涵,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从美国城市蔓延的前车之鉴中得到教训,在城市发展策略和技术手法上用 精明增长 的理念指导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实践[11];付海英、郝晋珉、安萍莉等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基于平衡发展和保护关系的城市精明增长理念,构建了城市发展偏好模型和耕地损耗模型,判别了泰安市 精明 的空间拓展方向,并分析了城市不同发展方向的景观格局,探讨了平衡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规划方法[12];杨小雄、黄小兰借鉴美国 精明增长 的理论,构建了广西沿海城市增长的宏观战略,对当前广西沿海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提出了广西沿海城市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和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广西沿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13];黄慧明基于 精明增长 的各种策略及美国成功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中国大城市蔓延问题、城市边界管理、紧凑型发展模式与土地混合使用、多交通方式组合等问题,提出了在中国应用 精明增长 的一些思考 将美国 精明增长 应用到中国就必须考虑中国特有的工业化、城市化背景,美国用近30年时间找到了使自己城市更精明的方法,希冀中国的时间应该短些[14]。

四 关于 精明增长 的思辨

1. 精明增长 与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亦译 新都市主义 )思想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新城市主义的 新 是相对于18、19世纪工业革命浪潮导致的城市主义而言的[15]。新城市主义试图对城市主义导向下的都市生活方式提出一种修正,作为一种正在城市中创造和复兴城镇社区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它可以被看作是对战后美国城市状况的一种反思。

精明增长 和新城市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城市蔓延,二者都涉及一个相同的内容,即不断增长中的大都市地区范围的确定问题。而设定城市增长边界作为一种日益流行和富有成效的方法,可以将开发控制在指定的地区内,因而成为各界的共识。二者均提倡紧凑式发展,注重社区、街区、邻里中等尺度的设计和规划,这种中等尺度与人的需求尺度是相吻合的,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理念。公交导向发展模式又是二者共同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16]。

精明增长 和新城市主义在基本原则上也大同小异,都反映了一种紧凑型的城市空间扩展和规划理念。从起源时间上看,新城市主义比 精明增长 要早一些,且二者不存在 亲缘关系 ,应该是由两条线索分别发展而来[17]。它们不是纯粹的 主义 或 理念 ,而是都混合着理念、原则、方法和政策,它们既有理想成分,也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新城市主义侧重于城市空间设计,注重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属于物质层面; 精明增长 更像是规划思潮,偏重于发展政策与法规。相对于新城市主义, 精明增长 是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全面反思,涉及城市发展的社会与经济、空间与环境、城市规划的设计与管理、法制与实施等各个方面的行动计划,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全民参与。

王丹、王士君认为,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思想虽发展于相同的年代,针对共同的问题,也经常被等同运用,但是,在深层次上,二者存在诸多不同,并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他们还指出,在实践领域,面对过去60多年的习惯性发展模式,美国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发展观遇到了诸如与原有法律和政策冲突、居民不信任甚至反对、机构改革庞大而缓慢、自身缺陷等几个方面的问题[18]。

2. 精明增长 与可持续发展

梁鹤年认为, 精明增长 把开发和生活素质连接起来,利用新的增长去改善社区环境。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精明增长特性。各地的处理办法不一,但成功的社区有一个共同之处 一个社区的价值观和一个理想的境界,社区的开发规划会反映这些价值。从表面上看,此概论并无特殊之处,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一脉相承,与新城市主义也没有太大区别。在北美,一般自称为 新城市主义 或 精明增长 的开发区确实与典型近郊小平房式的发展模式不同,它们都采用混合用途、高容积率(在北美,近郊开发超过每公顷50个住宅单元就算是高容积率了)、多式样住房、紧密型建筑等等。到目前为止,它们都是外形十足、内涵空虚的社会精英的居处。其实, 精明增长 的 精明 之处不是外形的开发。中国现在也谈 精明增长 ,大部分观点与 可持续发展 没有太大分别。梁鹤年认为, 精明增长 可以为 可持续发展 提供一个新的演绎视角。

在美国, 精明增长 是继控制开发、可持续发展等概念之后提出的。 精明增长 的绝大多数原则和做法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推动这一运动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典型表现。 精明增长 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不直接关心资源问题,后者则把它作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加以讨论。换言之,可持续发展将资源、环境和发展同样作为重要议题, 精明增长 则只讨论环境、经济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直接关注后代人的生存问题,而 精明增长 是现世的,它通过关心当今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来推动今后的长远发展。因此, 精明增长 与可持续发展尽管都讲究环境道德,但前者因着重从现行政策及实践出发而更易于推动实施。二者同样强调环境、经济、社会的公平,这是其最大的共同点之一。从实践的时序上看, 精明增长 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阶段,可持续发展则为其终极目标。

3. 精明增长 理论能否应用于中国

对于 精明增长 的中国化,持赞同观点者居多。劳拉 布鲁斯等认为,中国不该重蹈美国城市蔓延开发的覆辙,相反,应该采用理性增长模式,帮助城市和地区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减少对空气和水体的污染,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格雷戈里 凯 英格拉姆(G regory K.I ngra m)教授指出,一般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其发展模式与国际城市化理论中的规则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中国的城市发展应该借鉴国际经验。王朝晖认为, 精明增长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极具借鉴意义, 精明增长 提倡的许多原则和做法,如土地混合使用、紧凑发展、强调公共交通、放弃向郊区蔓延等,多数是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倡导的城市发展原则;孙成仁提出, 精明增长 是中国城市的未来。梁鹤

年认为, 精明增长 强调 可持续的基础设施 ,特别是财政上的可持续性。而美国政府对地方基础设施投资开发和土地税收等利益机制迫使地方(城市)政府审慎精明,这种机制在中国仍待发展。

另一方面,汤茂林指出, 精明增长 不能被简单地移植到中国,应客观判定我国城市发展现状,明确中西方城市成长的背景差异,区分美国城市蔓延动力与我国城市空间扩展动力之间的差异。张京祥认为,西方国家采用的 紧凑发展 、 精明增长 、 增长管理 等理念,在发展中国家目前遵循的发展道路上,还缺乏基本的运用空间。刘志玲等认为,只有区分美国城市蔓延动力与我国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因素,才能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借鉴 精明增长 原则[19]。诸大建、刘冬华认为,现阶段,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经验,对于改变中国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丰富我国城市发展的思路,在拓宽政策选择的范围、合理选择实施工具以及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同时指出,扎根于美国城市发展现状和特定政治及规划背景下的精明增长理念,不可能对中国的城市发展起直接的、教科书式的指导作用,这主要与两国城市发展的背景差异有关。但是,无论如何,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讲, 精明增长 提出的原则和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它为我国城市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思考的蓝本。

总之,我们要明确 精明增长 的理论背景和成长环境,避免望文生义,生搬硬套。西方的城市化进程、土地所有制度、城市行政管理及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与中国存在着极大差异,这些差异将对 精明增长 的中国化产生影响。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 i sti ng literatures of s m art g row th bet w een Am er i ca and Ch i na and fro m the perspec tive o f the backg round of s m art g row th t heory,this article generali zes i ts contents:concept defi n i ng,disc i p li ne setti ng,and go al or i en ti ng.It a lso elaborates t he practical and researchable schedule o f s m art g row th i n Am erica and China,and t hen su mm ar i zes s m art g row th,neo-urbanis m and sustainable deve l op m en t.In t he end,it discusses the i ssue that w he t her s m art grow th can gu i de Ch i nese c iti es o r no t,and pu ts forwa rd t he b l o cks and w ay s o f a dapting s m art g row th theory.

K ey words s m ar t grow th;urban spraw;l neo-urban is m;susta i nab l e deve l op m ent;literature rev i ew

参考文献

[1] 马强,徐循初. 精明增长 策略与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城市

规划汇刊,2004(3):16-22

[2] Rob ertW.Bu rchell and Sahan M ukherj.i Conven tional Devel op

m ent Versus M anaged G ro w th:Th e C osts of Sp ra w1.Research

and P racti ce,2003(9):1534-1540

[3] 梁鹤年.精明增长.城市规划,2005(10):65-69

[4] 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城市问题,2005(3):67-72

[5] 易华,诸大建,刘东华.城市转型:从线性增长到精明增长.价

格理论与实践,2006(7):66-67

[6] 王朝晖. 精明累进 的概念及其讨论.国外城市规划,2000

(3):33-35

[7] 诸大建,刘冬华.管理城市成长:精明增长理论及对中国的启

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2-28

[8] 张雯.美国的 精明增长 发展计划.现代城市研究,2001(5):

19-22

[9] 刘洪彪,甘辉.创建 精明城市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以重

庆市为例.城市问题,2006(9):46-50

[10] 李王鸣,潘蓉.精明增长对浙江省城镇空间发展的启示.经济

地理,2006(2):230-232

[11] 张娟,李江风.美国 精明增长 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启示.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5):203-206

[12] 付海英,郝晋珉,安萍莉,刘瑞.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发

展方向分析 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资源科学,2007(1):

63-68

[13] 杨小雄,黄小兰.基于精明增长的广西沿海城市整合与协调

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63-65

[14] 黄慧明.美国 精明增长 的策略、案例及在中国应用的思考.

现代城市研究,2007(5):19-28

[15] Duany.A,P l ater-Zyb erk.E.Lex i con of t he N e w U rban is m.

T i m e-Saver Standard forU rban D esign,1998(5):11-12 [16] 唐相龙.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之解读.城市问题,2008(1):

87-90

[17] 董爽,袁晓勐.城市蔓延与节约型城市建设.规划师,2006

(5):11-13

[18] 王丹,王士君.美国 新城市主义 与 精明增长 发展观解

读.国际城市规划,2007(2):61-66

[19] 刘志玲,李江风,龚健.城市空间扩展与 精明增长 中国化.

城市问题,2006(5):17-20

(责任编辑:刘嫒君)

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联系和区别

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联系和区别 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它们常被混淆使用。本文将重点对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进行分析和对比。 一、数据 数据是知识阶层中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一个概念。数据是形成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源泉。关于数据的定义,比较典型的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种: 1.数据是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描述,尽可能地从数量上反映现实世界。也包括汇总、排序、比例、等等处理。 2. Applehans [Globe & Laugero,1999]认为数据是一系列外部环境的事实,是未经组织的数字、词语、声音和图像等。 3.据是计算机程序加工的“原料”。例如,一个代数方程求解程序中所用的数据是整数和实数,而一个编译程序或文本编辑程序中使用的数据是字符串。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据的含义也扩大了。例如,当今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图象,声音等,它都被认为是数据的范畴。 4.数据泛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以适合于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 我们认为第四个定义较符合我们对数据的理解。例如,水的温度是100℃,礼物的重量是500克,木头的长度是2米,大楼的高度时100层。在这些表述中:水,温度,100℃,礼物,重量,500克,木头,长度,2米,大楼,高度,100层就是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描述我们的大脑里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清晰印象。这些数据也可以同过编码被录入到计算机中。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数据要通过人们约定俗成的字符和定义表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字符和定义称之为关键词,数据就是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应用把人类认知的物质世界清晰的描述出来。我们提到关键词必须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这就表示不同阶级,不同宗教。不同国家的人对于关键词的约定必然会有差异。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数据其实也具有一个使用范围。不同领域的人在描述同一事物是会出现不同的数据。例如,中国人会称每个星期的最后一天为“星期天”。美国人会把这一天叫做“Sunday”。基督教徒会称这一天为“礼拜天”。数据的有范围性导致由此建立的信息世界,知识世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不同的阶级中会产生差异。认识到数据的有范围性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领域进行知识管理时,首先要统一关键词的约定。最后我们对数据进行这样的定义:数据是使用约定俗成的关键字,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抽象表示,以适合在这个领域中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 二、信息 “信息”是当代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由于很难给出基础科学层次上的信息定义。系统科学界曾下决心暂时不把信息作为系统学的基本概念,留待条件成熟后再做弥补。到目前为止,围绕信息定义所出现的流行说法已不下百种。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C.E.香农在研究广义通信系统理论时把信息定义为信源的不定度。1950年控制论创始人N.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客观世界,并使这种适应被客观世界感受的过程中与客观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1964年R.卡纳普提出语义信息。语义不仅与所用的语法和语句结构有关,而且与信宿对于所用符号的主观感知有关。所以语义信息是一种主观信息。 80年代哲学家们提出广义信息,认为信息是直接或间接描述客观世界的,把信息作为与物质并列的范畴纳入哲学体系。 90年代以后一些经典的定义有:1.数据是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搜集的原始材料,根据使用数据人的目的按一定的形式加以处理,找出其中的联系,就形成了信息。

浅谈智慧、聪明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及相关论述

浅谈智慧、聪明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及相关论述 作者;余景良 (为了使读者阅读时对内容能快速简易明了、有头绪,特把内容分为不同的若干个方面,各设标题,在标题下论述。) 一、写此篇文章的起因 好久未写博文了。因为现实残酷无奈的处境逼得我已心灰意冷,写博文的热情从数年前的一百度现已降到了零度。然而时常想,自己发表的那些博文对世人是振聋发聩的言语、理论观点和建议,世人为何很少知晓很少传播呢?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却引起了我的思维向某些方面延伸,最后落在了以下这个问题上。 作为有别于其它高级动物的人类,因具备了高级的大脑,赢得了统治世界地位。而人类本身,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人群中还存在着傻子、愚蠢人。然而他们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都显得很刁精,特别是现代,世人是地地道道的刁精人,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甚至有些愚蠢老实人在百味大染缸社会里也会学得乖巧。所以说世人智力还是可以的。可是,为什么万恶灾难深重的几千年人类社会始终不改变?很多智力可以的刁精人为什么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不应该出现的悲剧?……这些都是事实。这说明什么呢?可想而知,归根结底是世人智力还是没有达到高级,如果达到高级,一切都会出现与原先大不相同甚至性质相反的结果。因此这就引出了,人在好智力上又存在着两个不同等级的说法。因为它们对事物状态好

坏产生的作用大不相同,分析它们很有价值。 不管怎样,首先对这两个不同等级总要给个名词吧,于是出现了智慧和聪明这两个词。平常人们把智力高的定为智慧或聪明,可总是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可这毕竟是两个概念。人们有时对智力很高的人,会称赞他有智慧;而对平常精明人会随口说出,这个人聪明。根据这种趋向可以认为,智慧属于高智力,聪明要稍微差一点。但趋向归趋向,人们总是习惯的把它们混为一谈。因为它们之间不明确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今天我突发兴趣,想对它们下个准确的定义。然而,这个问题一提起,又引起我的思路延伸发展,又添加了能力一项。对世人负责的心促使我的思路不断膨胀,相关的东西相继出现。于是,我放开了手脚,便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作全面综合论述,进行延伸解释和理解,并借题发挥,达到全面、深入、正确地理解它们。还能从中反映社会这方面的真面目。 我这是在停滞的博文发表中拾起三言两句添上一笔,作为玩耍吧,而对我那些博文发表的宗旨没有多大作用。各位读者,您看完之后,也许对您认清世人真面目(指本文主题这方面的)有一点帮助。 二、智慧、聪明和能力的定义以及延伸解释 (一)智慧和聪明的定义以及延伸解释 智慧和聪明都属于智力方面的概念,都表示智力好。 我对聪明的定义是;对事物表层方面的东西能作活跃、快速、准确地认知,并作相应的抉择,这样的思维能力就为聪明。 我对智慧的定义是;在聪明的基础上(有时也不必看聪明基础),

聪明和智慧

聪明和智慧 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在说话,当他说到“某某同学挺聪明,就是不用功”时,下面一个声音嘀咕道:“连用功都不知道,怎能叫聪明?”老师表情惊呀。 其实老师没有错,只是我们很多同学没有搞清楚聪明与智慧的不同,所谓的“聪明”只是头脑反应灵敏,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较强,在学习、接受事物时表现出的较强能力,是主要与IQ(智商)有关的一个名词;而“智慧”却应该是极其理性的东西,是因对事物的发展、见解和感悟方面及其人性的本质看得透彻而获得的一种能力,是一个在IQ的基础上主要与EQ(情商)有关的名词。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而智慧则是一种生存境界的体现。上述班主任老师说到的那位“某某同学”很聪明,只是暂时缺少“智慧”。 聪明和智慧的区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思维训练专家爱德华·德波诺博士认为:“高智商并不一定伴随着全面的思维技能。高智商常常只限于做学问的狭小范围内。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有智慧与聪明的区别:聪明属于高智商,而智慧则属于思维的技能。” 一位喜欢读《圣经》的朋友,把在旧约里面“智慧”的含意归纳起来,得出以下的结论:智慧并不单单是一些知识或聪明,而是关乎整个人的品质,特别是和“做人的道理”与“生活的艺术”有关。智慧的基础在于人与神能建立美好的关系,透过认识神为创造万物的主宰,从而明白人生在世的价值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这便是智慧人的表现。 那么,什么样的人算是聪明人、什么样的人算是有智慧的人呢?下面是从网上摘下的一段: 在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人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聪明人和别人过事儿总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们每单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而智者绝不追求每单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 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在一次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聪明人注意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 聪明的人常自鸣得意,因而错误和罪恶亦常伴随其左右;富有智慧的人,喜藏而不露,察人察己察世事,因而常有善良和成功加于其身。 聪明的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意,而智者却可以洞察事物的内涵。

知识与智慧的比较

知识、思想、智慧、能力的差别 一、知识、智慧定义 知识 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 知识:经验的固化 .①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 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它是概念的内容的一个方面。概念的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与直观之间的连结。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有了知识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观]。 知识SECI模型 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孝(1991)还并提出了“知识创造”的完整模型——SECI模型” 数据、信息、知识的区别和联系(Michael Earl) 数据信息知识 内容事件趋势专业知识 形式交流模式学习 信息任务描述操作编码 获取方式观察判断体验 组织意图自动化决策行动 知识OECD分类 世界经合组织(OECD) 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a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Know - what) ,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b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 why) ,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c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 how) ,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d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 who) ,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 Davenport & Prusak整合了知识的形态、组成元素、主要作用和存储主体等元素,从以下方面描述了知识的定义:a知识的形态:知识是一个流动、动态的混合体,随着刺激和学习随时改变、更新;b组成元素:包括经验、价值观、情景信息和专业洞察力;c主要功能:它提供了一个参考结构来评估和整合新刺激所产生的信息与经验,形成新的结构并可以指导决策和行为;d存储主体:它有知者(knower)的心智产生并被利用,在组织中知识不仅仅存在于文件与知识库中,更存在于例行的工作、流程、实践与文化中。 思想、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智慧 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智慧已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 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智慧,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摘要: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饱受城市蔓延所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困扰,如今城市蔓延问题在我 国也愈发严重。笔者通过剖析西方“精明增长”理论对城市蔓延作用的控制手段,分析“精明增长”理论 给我国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精明增长规划城市蔓延控制 0 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遭受着严峻的考验,首先,城市蔓延带来了土地的大量浪费,造成了城市边界模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其次私有住宅的数量急剧上升,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针对欧洲和美国的大城市的城市扩张和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消耗,以及市民过度依赖私家车出行所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西方学者提出了“精明增长”的概念。“精明增长”的规划理论在上世纪末逐渐取代旧的规划思想成为了一种新的思潮,并在此后美国的大城市的规划中作为指导思想之一,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开始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高速增加,最为明显的表现是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摊大饼式”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城市发展更多的依赖城市用地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其利用率的增加。当国内的各大城市均有更快更好发展城市的诉求切都面临着快速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时,精明增长理论便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了一条合理而有效的解决思路。 1 精明增长 1.1精明增长理论的背景 精明增长理论于而是世界九十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这是由于当时城市持续扩张蔓延引起的公共空间丧失、道路拥挤严重,环境急剧恶化、土地以及各项自然资源贫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美国的规划学者们和政府都希望通过建立新的规划和管理细则,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其理念的提出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需求。城市无节制的蔓延使得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加大,政府财政难以支撑;第二,空间与环境需求。私家车的推广和公路网的形成使得郊区化快速蔓延并侵占城市的公共开敞空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第三,社会交往需求。城市蔓延式扩张带来的城市郊区化使郊区大型购物中心逐渐成为商业和娱乐中心,邻里交往活动减少,社区认知度降低。 1.2精明增长的内涵 虽然近年来精明增长的理念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但是精明增长理论的定义在学术界尚

普通人、聪明人、智者的区别

普通人、聪明人、智者的区别 人生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选择的结果,所有选择的行为都由认知所驱动。普通人、聪明人、智者只能用认知这个尺度来衡量。 认知来源于阅读和实践,来自丰富的人生经历。普通人、聪明人、智者的区别不是大脑的记忆力,技术水平高低,官职的大小、财富多寡,而是阅历和经历的差别。 生命的短暂,我们无法回到史前,也无法穿越到将来。世界的复杂性、学科的多样性,终极一生的努力学习,只有极少数的人成为专家,没有一个人成为全家。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好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有好多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探明,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导致选择错误。挫折、失败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在一个纷繁复杂,到处充满诱惑,时刻面临选择,遍地陷阱与馅饼的社会环境里。高官身陷囵圄,富豪一夜返贫,普通人大起大落。并不代表他们愚昧,只是缺乏科学准确的预判。

我们读历史是在继承前辈的智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我。站的高度,观察的视角决定了你是普通人、聪明人、智者。 普通看问题是一个视角,得到的是单视角认识。聪明人看问题是多视角,得到多视角认识。智者看问题总是360度视角,得到的是全面信息。 普通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聪明人看到的是内在本质,智者看到的是事物发展趋势。 普通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聪明人咱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智者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问题。 普通人选择的是生理需求,聪明人选择的是事业需求,智者选择的是精神需求。 普通人选择短期利益,聪明人选择长期利益。智者选择符合整个生命周期的利益。

普通人的行为被欲望、诱惑所支配。聪明人的行为被自己的理智所支配,智者被他的远见所支配。 普通人的行为是从众的,聪明人的行为是自主的,智者的行为是顺应趋势的。 普通人常常成为他人的猎物,聪明人常常成为猎手,智者常常成为捕猎场的导演。 普通人相信一夜暴富,无知者无畏,投资高回报理财产品。聪明人相信天上不掉馅饼,有风险意识,投资收益合理的产品。智者站在操盘者的位置,识破各种骗局。 …… 在这个分工复杂的社会里,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行业的精英,每当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重要的选择时,是否咨询专业人士,你的选择包含多少精英人士的智慧、个人的理智,是成功的关键。也是区分普通人、聪明人、智者的标志。 分享: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共25道选择题,共50分)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下图是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相比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年均温更低,其原因主要是 A.青藏高原冬季气温较高 B.青藏高原冬季气温较低 C.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高 D.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低 2.根据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及热棒图示,分析得出热棒的主要工作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2005年10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付海英,朱德举,石英,刘瑞 一、美国城市精明增长 (一)产生背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向郊区蔓延已逐步成为美国城市主要发展模式。据统计,1970-1990年二十年间,全美最大的100个城市的城区面积增幅为69.6%,而人口仅增加41.7%,同期人均占用建设用地增速23.5%,部分城市即使是人口呈负增长的情况下,城区面积仍大幅度增加。据美国农业部估计1992-1997年5年间,城市扩张侵占农地518.0万公顷,其中耕地214.5万公顷,照此速度发展到2100年,到时将严重威胁美国的粮食出口以及现有膳食结构的维持。同时城市蔓延还带来了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面对城市蔓延带来的上述问题,社会各界开始反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采用怎样的行动及法规引导城市发展?城市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在什么地方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规划协会(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于1994年提出了城市精明增长计划(smart growth project),发动了新形势下的土地规划改革工作,并于2002年出版了《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1996年,美国规划协会(APA)、环境保护局(EPA)、美国农田信托(AFT)等32家组织联合建立了精明增长网站(Smart growth network),开始了精明增长活动的全面研究;1997年,马里兰州提出了以“城市精明增长区法案(Smart Growth Areas Act)”等五项法案组成的精明增长创新活动,旨在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控制城市蔓延并促进中心城市的经济复兴。之后,精明增长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逐步在全国发展起来,并得到公众的认可。

聪明的人和笨的人的48个区别

聪明的人和笨的人的48个区别 一、学会尊重他人 1.聪明的人满脸微笑,笨的人冷若冰霜 2.聪明的人记住别人的名字,笨的人

希望名字被记住 3.聪明的人了解别人的心思,笨的人表示自己的需要 4.聪明的人善于倾听,笨的人没有耐心 二、不做无意义的争辩 5.聪明的人先赞同,笨的人先否定 6.聪明的人让别人逐步说“是” ,笨的人会引起更多争论 7.聪明的人聪慧幽默,笨的人呆板无趣 8.聪明的人知过就改,笨的人固执己

见 三、说话不说破 9.聪明的人委婉建议,笨的人直白否定 10.聪明的人不把话说破,笨的人单刀直入 11.聪明的人三缄其口,笨的人口不择言 12.聪明的人委婉拒绝,笨的人冷漠反对 四、学会随机应变 13.聪明的人说话看对象,笨的人盲目

乱开口 14.聪明的人善于察言观色,笨的人不会“投其所好” 15.聪明的人看场合,笨的人“一根筋” 16.聪明的人谈对方感兴趣的事,笨的人说自己感兴趣的事 五、做个让人喜欢的人 17.聪明的人低调谦虚,笨的人骄傲张狂 18.聪明的人宽容大度,笨的人锱铢必较 19.聪明的人诚实可信,笨的人虚伪可

憎 20.聪明的人照顾他人的自重感,笨的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六、关心他人,快乐自己 21.聪明的人细微处关心他人,笨的人处处为自己打算 22.聪明的人善意赞美,笨的人乐于批评 23.聪明的人给人以激励,笨的人以冷水泼人 24.聪明的人善于替人解围,笨的人遇事避而远之

七、高效率做事 25.聪明的人目标明确,笨的人糊涂度日 26.聪明的人善于制订计划,笨的人眉毛胡子一把抓 27.聪明的人与人有效合作,笨的人喜欢单打独斗 28.聪明的人挖掘自身潜能,笨的人只会埋头苦干 八、行动成就梦想 29.聪明的人付诸行动,笨的人耽于幻想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启示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启示 摘要:在现代城市进入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中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逐渐增多,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城市健康良好发展为目标的精明增长理论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论述城市交通问题的出现症结和精明增长理论中的相关问题,初步阐述了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交通问题精明增长可持续多目标方案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总量提升和城市建设热潮的持续升温,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促进和制约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优秀完善的交通体系,对于完善城市功能、疏通商品流通、促进城市土里开发与利用、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滞经济的发展,浪费公共资源,加重社会矛盾和社会分化,造成城市发展的局部紊乱和无序。 现代社会,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商品流通频繁、各种新兴行业和运输新门类产业层出不穷,这在客观条件上增加了城市与乡村的交通需求,提高了对交通标准的要求,此外,由于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加之城市开发的不合理因素,使得现有的有限的交通资源不能满足当前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资源浪费严重。城市是交通功能体现最为明显的区域,现今各种交通问题的在城市这个巨大系统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道路网规划水平低,道路资源浪费或者不能满足需求,交通拥挤,通行效率低,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过于关注道路交通建设本身,而忽略了城市交通自身也是城市巨系统中的一环,系统性缺失是城市交通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把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比做人体的骨架,那么城市的土地利用就是组成人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也只有在这种语境下,我们才可以认为城市交通是组成城市的主要脉络,也只有在这种语境下,城市的交通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解决。在微观层面上,城市交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自身系统的丰富性不足,把所有矛盾的焦点放在解决车行交通的方面,而忽略了其他交通方式的提升对于整个交通的作用,后果是我们的道路虽然越来越宽,却依然没有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反而将这种问题在局部扩大化,于是我们继续把道路越修越宽,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要解决现阶段城市的各种交通问题,最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看待交通问题的角度和解决交通问题的思路。 精明增长理论 精明增长理论最初由戈尔在1998年布克林斯的演讲中提出,即“21世纪可居住社区”的行动纲领。两年之后,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多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至此,精明增长理论作为一种成型理论,开始运用于城

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2012年11月06日08:43 来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作者:汪瑞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27 摘要: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后备资源,却受到城市空间肆意侵占、生态景观破坏、耕地迅速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困扰,“精明增长”理念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种可供探讨的新方向。从“精明增长”的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了“精明增长”的基本内涵,阐述了目前“精明增长”在城市发展实践中可供借鉴的基本模式和实现措施。应该说,“精明增长”中设置城市增长边界、TOD发展模式、废弃地再利用等观点,增强了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城市——城市边缘区——农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边缘区既是城市扩张用地的供给源,也是农村发展中建设用地的首选区域。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扩展虽不可避免,但城市边缘区盲目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诸多外部性和内部性不经济后果已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精明增长”理论倡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限制城市扩张、保护城市及周围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主张,为我国面积广阔的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新思路。 一、“精明增长” (一)“精明增长”提出背景 “精明增长(smart growth)”又被翻译为“理性增长”,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针对“城市蔓延”问题而提出,并在欧洲可米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郊区化水平迅速提高,郊区人口在总人口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80年代后,美国郊区化的情况愈演愈烈:除人口外,新的工厂区、办公园区也迁往郊区,使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这种无限制低密度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被称为“城市蔓延”,由此产生出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紧凑、集中、高效的“精明增长”应运而生[1]。 (二)“精明增长”基本内涵 作为应对城市蔓延的产物,“精明增长”是一项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城市发展综合策略,将城市发展融入到区域整体生态体系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目标中。精明增长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组织有其各自不同的理解:1997年马里兰州州长格兰邓宁提出“精明增长”是想建立一种州政府引导城市开发的模式,且政府的财政开支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长认为“精明增长”可以重塑城市和郊区的发展模式,改善社区,促进经济,保护环境[2];农田保护者认为“精明增长”是一种终止城市向外扩张和侵占农田的保证。刘海龙认为“精明”强调“充分考虑土地开发、城市增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需求”,“同时承认自然与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一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框架”[3];梁鹤年则认为“精明增长”就是城乡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开发管理的决定中,以最低的基础设施成本去创造最高的土地开发收益[4]。综合而言,“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模式。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观点一: 现在,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或言语中,往往把智慧与聪明混为一谈,认为聪明就是智慧。从一般意义上说,现在的人所理解的智慧往往是指一些有些谋略的人或老谋深算等的人,就认为是有智慧的人。这本身也没什么,对于智慧一词的理解同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智慧与聪明,实际上不不是一回事,智慧与聪明是有本质区别的。聪明一词,聪者,耳灵也,明者,目清也。由于人耳听得清,看得明,但都是人体器官功能较好所致。但可以引伸为大脑反映速度快,比较灵活机动,故而称之为聪明。而智慧,智字与知字通,上面是一个知,下面是一个日,知有知道,明白,明了。但知下一个日,日者,昼夜也,昼者白天也,阳也,夜者,黑夜也,阴也。幽冥之事也。引伸为知道,明了阴阳之道,天地间人所看得见与看不见之事也。而慧字原是佛教用语,指能领悟真理的心。但中国字里,慧与会通,慧字上有两丰,多而盛大之意,中有寻字上半部,有窗口之喻,下有心字,此慧字与智字连起来即有心通过窗口而领悟到,知道,明了天地间的真理所在。此就称为智慧。 由于中国文化认为:天地以及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皆由太极一气之动而化生的,故而以太极生阴阳,以阴阳生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衍生万物,故而以太极为体,为本体,阴阳为用,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体用之道的来源。而本体,孔子称为形而上也。而形而上之谓“道”。阴阳,孔子称为形而下也,形而下之谓器,之谓“用”也。故而通俗地说,真正得智慧者,是懂得知道明了了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件万事万物运动发展变化最最本质的规律的东西。可以说是通天彻地,知过去,晓未来。。。。。。而聪明是形而下的范围,是体用之道中,用的范围。聪明是与愚笨相比较而论的,没有愚笨,就无法比较,就没有聪明;故而聪明是相对的,是有比较而论的。聪明它并不一定懂得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只是仅从“用”的角度而论的,在人与人之间体现出“用”得好与不好,而分别出人之间聪明与愚笨之间的差别。 而智慧是绝对的,是本体的,是形而上。我们知道事物均有其源头,有其运行变化发展之规律。而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把事物之源头称为“体”,把其事物的运行变化发展之规律,称为“用”。而得智慧者,是知事物之起源之处,即源头也。正因为明白了事物之起源,之最根本之本质,明白了事物发展变化之本质,故而就能知事物是如何之来,如何之运行变化,故而就能够通天彻地,晓过去而知未来,故而智慧与聪明是有本质性区别的。

“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

“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精明增长” 理论的概念、产生背景、构成要素及实际要素的含义,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阐述了“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对指导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精明增长城市土地更新城市问题 前言 城市化反映在地域实体上就是城市空间的扩展和空间资源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使得城市空间扩展成为不可避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用地规模呈现扩张过快态势,土地利用缺乏科学规划,粗放式、外延式扩张的特点明显,土地利用效益低下。这些低效率、不科学的城市空间扩张行为,严重削弱了城市化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之举。“精明增长”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空间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尽管我国与美国城市的发展阶段差距很大,城市发展思潮及战略和解决的问题均有所不同,但是追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积极吸取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指导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精明增长”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要素 1.1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小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美国率先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蔓延现象出现,以汽车为依托的低密度的土地使用模式,造成了能源和土地浪费的,导致了城市无序的生长或外延的扩张。城市蔓延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经济成本居高不下,城市规模急剧增大,出行时间增加,市政设施投资过大,小汽车的大量使用等等;而由于土地开发过度、小汽车尾气污染过大导致城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还有土地资源浪费和城市中心衰败等。 1.2“精明增长”的概念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理念。该理念的重要原则如下: (1)通过紧凑的建设模式、填充式开发和采用适度的街道、停车标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减少土地消耗和保护自然资源。

智慧的定义

什么是智慧? ——佛教学者的见解 [源自:《彻悟人生》觉真属性:推荐阅读2005-12-27 源址大全]一智慧是什么? (第一个故事) 过去有一个乡下人,第一次来到京城,见有人被皮鞭打伤了,拿了马粪来敷在受伤的背上,就问:“为什么这样做呢?”那人回答说:“这样就可以让伤口赶快好起来,而且不会留下瘢痕。”乡下人把这个诀窍牢记在心中。回到家,告诉家里的人说:“今天我到京城,得到一个大智慧。”家里人问:“是怎样的大智慧呢?”便叫仆人过来,说:“拿皮鞭来,重重打我二百鞭子。”仆人畏惧主人,不敢违命,便重重抽了二百下鞭子,顿时后背血流不止。然后他又对仆人说:“去拿些马粪来,替我敷在背上,这样伤口就可以很快好起来,并且不会留下疤痕。”接着又告诉家人:“你知道不?这就是大智慧。”——《杂譬喻经》 佛说《杂譬喻经》中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真叫人啼笑皆非。这是“智慧”么? 什么是智慧呢? “智慧”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得太多了,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会骄傲地说到他们的智慧。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也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智慧,赞美智慧,并渴求智慧。智慧,的确是人民大众的财富,各地区、各民族、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中,都有丰富的谚语、格言、寓言、故事、民歌、甚至文学的艺术的作品中,那里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智慧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把它说成是知识,以为知识越多,就越有智慧。我们今天无时无处不在受到信息的包围和信息的轰炸,似乎所有的信息都是真理,仿佛离于了这些信息,就不能生存下去了。但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只能说明你知识的丰富,并不等于你掌握了智慧。有的人,知识丰富,智慧不足,难有大用;有的人,知识不多,但却无所不能,成为奇才。 于是,有人又把智慧和聪明划上了等号,许多辞书中都曾把智慧解释为“聪明才智”,或“智谋”。于是,又从聪明发展到了精明,以为精明就是智慧。然而,西班牙的当代杰出的哲学家、佛学家、跨文化研究的先驱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1918-)先生指出:“智慧说,我并不与精明同一。智慧要求有洞见、技能和才智。然而,智慧经历它又超越它们并且抵达实在的另一不同层次,另一深度。”(雷蒙·潘尼卡著《智慧的居所》,王志成、思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第3页) 这“另一不同层次,另一深度”又指的什么呢?赫拉克利特曾说:“智慧就是言说真理并通过听从本性而按本性行事。”他在另一处说道:“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通过万物来引导万物的思想。”这一说法,的确同佛教中的“缘起”已经很近似了。我还是不能不提到雷蒙·潘尼卡先生。他对智慧有过许多描述,把这些描述集中起来,就已经告诉我们那“抵达实在的另一不同层次,另一深度”了: “智慧是生活的艺术。” “智慧是一种生活之道(Savoir Vivre),而‘道’(Savoir)不是指关于生活的知识。……倘若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生活。” “智慧的特征是喜悦、喜乐(Ananda)、欢愉(Charis)、幸福(Beatitudo)、福乐。” “智慧是个人与实在的和谐,与存在、道、天、上帝、无……的一致。”(雷蒙·潘尼卡著《智慧的居所》,王志成、思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第1~8页) 在这里,我们看到,雷蒙·潘尼卡已经把智慧和一般的世俗所称的“智慧”相区别开来。

有智慧的人和聪明人的比较

人分为智慧型聪明型笨的愚笨的,人之所以笨是因为他从事的不是擅长的领域,给人的感觉就笨了,实际上未必如此,人总有兴趣的东西,假如没有兴趣那么这个人就是个庸才没有缺点咯同样也没有优点,所以木桶理论就可能变成这样,这是要避免的地方,然而竞争靠的是优势也就是在某个领域有优势,这样的人才是大众需要的,不要忘记自己的劣势,把木桶理论和竞争理论合二为一就是要保持优势加强弱点,有核心东西是最为重要的,厉害的是一辈子在这个领域钻研下去获得成果用于实践,智慧的人和聪明的人做法是不同的,而得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做一件事情二者的表现会怎么样呢,有智慧的人会让人觉得你是值得佩服的,是艺术的,令人叹服的,而聪明的人会让人感觉你是在耍小聪明,这就是处理问题做事情二者的不同,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同的,聪明的人给人的心理跟智慧型的人是有差别的,别人会记恨聪明的人在心理上会防着他,而有智慧的则会顺从,跟对人很重要啊,简单的见解咯,一般小孩表现为聪明而长大成年之后就是智慧咯,这就是规律,但很多人就是比较聪明而没有智慧,在商场则表现为狡猾,有智慧的则是有板有眼的做事比较诚实,因为做生意不是只做一次,一方面要多学习前人是如何做的,另一方面要学会探索,将二者结合就完美了,在兵法上不是奇正合一吗,这也是将常规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结合,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诸葛亮的保守谨慎和魏延的奇兵突袭,在商业上封建的最后一个商人胡雪岩做的很好,他的智慧值得学习然后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理论实践体会,有聪明提升到智慧是一个档次,可以学习一下禅说不定会给人以启发,智慧就增长了,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而禅一般就是智慧的象征,他们的智慧需要用心体会感受才能感觉到一股心灵真正的宁静,提升自己的境界要参禅领悟,恢复心理平静需要静坐对于外面烦恼的世界是一个很好抵御和解决方式,静坐是有好处的对于智慧的增加或许也有帮助,那些庙里的人不都这样吗,然后讲经等,习惯了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当然有时也会犯低级错误主要是在不熟悉的领域,一般是有智慧的人,而聪明的人则不会,脑子好使吗,其实这是比较低级的,而真正高级的属于智慧型,一般犯错误选择承认的人是比较有智慧的而不承认的人家就会抓住你的辫子替你宣传一下,你的名声就完蛋了,更多的人知道就不会买你的东西,对你的行为也会感到厌倦和悲愤,所以这二者是有差别的不仅仅是质的区别,很多东西加起来差别就很大了,一般智慧型的人都会遵循大道大的规则,像中国人就比较聪明然而其成就却不如外国人,这也是二者选择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思维模式思想等,反应出来的就是结果的不同,耍尽小聪明的人当然可以在智慧型的人面前耍威风了,然而真正占上风的后来居上的是那些智慧型的人,中国和西方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比如教育方面就是很好的例子,按规律行事将获得大道,而违背规律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即使不是现在也会在将来,当然最好的模式就是将智慧和聪明结合起来啦,可能性是有的但比较少,我想这也是将人分成了两种,很有意义的值得研究。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进展与评述(下)(精)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进展与评述(下) 张娟提出“精明增长”是一项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城市发展综合策略,将城市发展融入区域整体生态体系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目标中,提出“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及城市内部废弃地的再利用(Brownfield Redevelopment)等。 根据以上学者对“精明增长”思想内涵的诠释,笔者认为“精明增长”思想主要体现在:倡导土地的混合利用,以便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强调对现有社区的改建和对现有设施的利用,引导现有社区的发展与增强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强调减少交通、能源需求以及环境污染来保证生活品质,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将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是一种较为紧凑、集中、高效的发展模式;“精明增长”同时还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 3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的比较 3.1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新城市主义的起源先于精明增长,但两者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得到迅速发展。由于两者的研究内容有许多重叠之处,如土地的混合利用、追求多样化、创建宜步行社区、公交导向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等,所以这两种理论存在许多的关联和互补,两者既拥有共同的目标,又在实施、研究角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补,在深层次上,二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且互相补充:

在产生背景上,“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发起人是城市设计人员和建筑师;而“精明增长”概念的提出者首先为环境学者和城市规划师。 在实现途径上,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实现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新城市主义实践从规划设计到实施都十分注重与市场的结合;精明增长则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引导性、限制性政策法规来实现。 在组织机构上,精明增长最有影响力的组织是“美国精明增长协会”(Smart Growth America);而新城市主义,最有影响力的组织是“新城市主义协会”(Congress for New Urbanism)。 综上所述,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一方面拥有共同的目标,即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但另一方面,二者又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相同的问题(图1),具有互补性。 3.2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的共识 3.2.1 城市蔓延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所要解决的均是城市蔓延问题,二者在基本原则上大同小异,都反映了一种紧凑型的城市空间扩展和规划理念。从起源时间上看,新城市主义比精明增长要早一些,且二者不存在“亲缘关系”,应该是由两条线索分别发展而来的。它们不是纯粹的“主义”或“理念”,而是混合着理念、原则、方法和政策的理论。 3.2.2 紧凑式发展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注重社区、街区、邻里等中等尺度的设计和规划,这种中等尺度与人的需求尺度是相吻合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

聪明女人和智慧女人的区分

* 勤加缘网(https://www.doczj.com/doc/eb10720787.html,),中国最大的免费B2B 电子商务平台! * * 勤加缘商友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eb10720787.html, )-中国领先的做生意交商友社区 * 聪明女人和智慧女人的区分 聪明女人知道男人说的话只能相信一半;智慧女人知道男人的话能相信哪一半。 聪明女人不屑于男人的一切花言巧语,认为那是虚伪造作;智慧女人把男人的一切花言巧语当作真的,照单全收。 聪明女人反感男人无缘无故地对自己好,看穿了他不带任何感情,只是一种习惯,让人心生厌恶;智慧女人泰然接受男人对自己的好,即使知道这只是他的一种不带任何感情的习惯,同时更清楚他愿意为自己保持这一习惯,已经难得。 聪明女人总是作哀怨状,抱怨好男人都有主了;智慧女人则默不作声,仔细寻找,尽力使自己成为好男人的“主儿”。 聪明女人会反复考虑最近向自己表白的花花公子是否会为自己而停留,并且对他以前的种种“劣迹”耿耿于怀;智慧女人一向清楚“问世间情为何物,乃是一物降一物”,所以,愿意相信花花公子的真情表白,只要自己现在能“降”得住他,之前及以后的一切都不那么重要。 聪明女人总是能记住男朋友曾经的话或曾经许下的诺言,不时责问男朋友,理直气壮;智慧女人即使记住男朋友曾经的话语和诺言,也会在需要的时候才说一次,让男友乖乖去做,气定神闲。 聪明女人寻寻觅觅,发誓不找到一个自己欣赏的男人就不结婚;智慧女人一步一个脚印,找到欣赏自己,爱护自己的男人就结婚。 聪明女人知道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于是努力工作,自强独立,不花老公一分钱;智慧女人亦明白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她们努力工作,同时也不动声色地让老公逐渐认为自己的钱就是老婆的钱。 聪明女人能很快从丈夫易于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发现他的不忠;智慧女人即使从丈夫的言谈举止中发现他有二心,也装作全然不知,然后暗中为将来打算。 聪明女人从不强求,当缘分尽时,尽管痛彻心肺仍会爽快离婚,并且不屑要丈夫所谓的补偿;智慧女人也不强求,当缘分尽时,她们从不痛彻心肺,离婚时亦会争取自己的权益,并且不同意丈夫把这些说成是“补偿”。 聪明女人离婚后即使没有孩子,仍提不起生活的兴致,郁郁寡欢;智慧女人离婚后即使带着孩子,仍会让自己活得丰富多彩,神采奕奕。 智慧女人觉得聪明女人活得太累,不值得;聪明女人觉得智慧女人活得太清醒,没意思。其实,她们都不容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