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工程基础知识

地铁工程基础知识

地铁工程基础知识
地铁工程基础知识

地铁工程基础知识

限界(Load Gauge)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城市轨道交通规定有车辆限界、接触轨(网)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等。限界是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为车辆和土建设计提供控制依据,它确定轨道交通与线路有关的构筑物净空和各种设备相互关系。限界是根据车辆、行车速度等决定的。它是区间隧道、线路、轨道、桥梁、车站、信号、供电、消防、环控、屏蔽门等专业的设计依据。

车站建筑

一、功能概述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上一种重要的建筑物,供乘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是地铁工程中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按功能划分,可分为一般车站和换乘车站;按站台类型划分,可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车站;按设置的位置可分为地下、地面和高架车站。

一般情况下车站由站厅层、站台层、设备及管理用房、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通风道、通风亭等组成。站厅层公共区是为乘客提供集散、售检票所必须的空间。站台层是为乘客提供候车、上下车和车辆停靠的空间。设备及管理用房是为改善站内环境、进行运营管理和为乘客服务设置的配套空间。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是乘客进出站所需的空间,也是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站通风道、通风亭是改善车站内环境条件必不可少的建筑物。

二、设计要求

车站总平面设计包括车站、人行通道及地面出入口、通风道、通风亭等。由于车站是解决地面进、出站乘客和换乘乘客上、下车的公共交通建筑,由此车站应具有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使乘客能方便进站、迅速出站、客流流向顺畅,并具有能方便、合理地结合其他公交系统来疏解客流的功能。要实现上述功能目标必须与下列专业相适应。

1、线路专业

线路专业是决定车站走向的重要因素,根据车站功能的需要应得到线路专业最大限度的配合和支持,线路走向可根据车站功能的需要做适应调整,否则车站功能难以得到实现。2、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专业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是确定车站站址,地面出入口,车站埋深及车站形式的主要依据,能否充分吸引乘客,发挥大容量地下交通工程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车站站位及地面出入口的设置上。合理确定车站站位对地铁车站功能的实现、地铁工程投资减少、对城市旧城改造、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的疏解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取决于地铁车站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是否相适应、相协调。

3、行车组织与管理专业

车站建筑设计应根据行车组织所提出的车站客流预测资料,换乘客流量、地铁运营管理模式、列车编组以及车站内线路特性来确定合理的车站集散厅(公共区)、站台厅规模,以及站台有效长度和宽度,同时根据各专业的要求确定车站运营及管理用房规模和布置。因此,地铁行车组织与管理专业对车站规模起着主要控制作用。

4、限界专业

限界是控制车站站台层土建规模、站台层站台板与线路之间的关系,车站站台层设备管线设置、保证地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车站建筑布置中要充分协调和解决好限界专业所提出的一系列技术参数和标准。

5、车站风、水、电及其他各系统专业

车站风、水、电及其他各系统专业是控制车站设备用房规模、车站规模及埋深的重要因素,合理布置以上专业的设备用房及管线,将对降低车站工程功能目标成本起着重要作用。

6、自动售检票(AFC)系统

站厅层集散厅中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的划分,集散厅内的客流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FC系统的设计原则、设备数量和尺寸。合理布置AFC系统设备对乘客能否方便进站、迅速出站、方便车站运营管理将起重要作用。

结构工程

一、地下车站结构分类

1、明挖车站

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的车站型式,根据使用及轨面高程的要求车站可布置成双层,三层和四层等各种型式。矩形结构的最大优点是地下空间利用较充分且适用性强,能用于各种功能要求的地下车站。

明挖车站的围护结构,可采取地下连结墙、钻孔灌注桩、人工挖也桩等支护型式。围护结构既作为开挖时的支护结构,也可作为车站主体结构的侧壁(或侧壁的一部分)。

2、暗挖车站

当多个车站位于城市主干部的交通要道上,当城市交通不容许封路改道,可考虑采用暗挖法施工。地下管线较多,迁移困难,或道路狭窄,地面房屋拆迁困难时,亦可考虑采用暗挖车站。

暗挖是铁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暗挖车站有对地面影响小、房屋管理线拆迁最小等特点。

暗挖车站断面可根据车站规模大小,采用单层、双层、单跨、双跨、三跨等多种型式。

3、明暗结合式车站

明暗结合式车站是指沿车站纵向明挖和暗挖相结合的车站。

当站址位置一部分有条件进行拆迁明挖,同时不影响地面交通;另一部分由于地面交通或其它因素的限制不允许进行明挖施工时,可考虑采用明暗结合式车站。

4、半明半暗式车站

是指沿车站横向的明挖与暗挖相结合车站。可用于道路狭窄、地面房屋拆迁困难之处,或由于地面交通限制地段,一侧明挖,另一侧行车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

二、区间隧道结构

1、矩形断面

当采用明挖法施工时,区间隧道一般采用矩形框架的结构型式。其断面内轮廓与地铁设备限界最为接近,断面净空可得到充分利用。

根据线路设置条件,单线隧道一般为单孔矩形断面,双线隧道一般采用双孔矩形断面,中间设隔墙分开,以利于区间隧道通风。

2、马蹄形断面

采用矿山法暗挖施工的隧道,一般均采用马蹄形断面的结构型式。根据线路设置条件可采用单线隧道或双线隧道的断面型式。但由于双线隧道断面较大,拱部埋深相对较浅,地面沉降不易控制,工程风险较大。因此,区间隧道一般宜采用单线隧道的型式。

3、圆形断面

采用盾构法施工时,隧道断面为圆形。单线区间隧道的内径为5.60m(5.40m),一般采用装配式钢筋砼管片衬砌。

三、高架结构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城市环境、线网规划等因素,为节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总投资,缩短建设周期,有时采用高架结构线路。高架工程包括高架区间和高架车站两部分。

高架区间常采用连续梁、连续和悬臂三种基本形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整体道床和无缝线路的要求,一般地段多采用简支或连续体系,在特殊地段(跨河、涌、谷地)也可采用悬臂体系。根据结构受力、经济、施工方法及城市景观等要求,目前,比较适合城

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断的形式有下承式槽型梁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板梁结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结构等型式。

高架车站属地上高架结构,轨道列车运行于结构最上层。作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高架结构既非单一的房屋结构,也非单一的桥梁结构,而是桥梁和房建融合在一起的结构体系。高架车站站台层们于结构最上层,与区间高架桥连接。目前,高架车站多为2-4层。高架车站常见的结构型式有钢盘混凝土空间框架式结构、桥梁式结构、框架桥梁式结构三种。

空间框架结构属桥梁,房建结合方案(简称:“桥建合一”)。该结构是先形成高架车站的空间框架,再于其上形成连续板梁,同时将桥墩作为房屋框架结构的一部分。桥梁式结构属桥建结合方案。高架站先形成桥梁结构(梁、墩柱、基础),再在桥上布置站台。桥梁结构可选择的断面形式有箱梁、T型梁、板梁和槽形梁等。墩柱常用的结构形式有T形墩、双柱墩、V形墩和Y形墩。高架车站中的墩柱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应避免在轨道列车作用下产生过大位移。

框架桥梁式结构属桥建分离方案。主体结构分为两部分,即车站建筑和高架桥。车站建筑包在高架桥之外,高架桥从房屋建筑中穿过,二者在结构上完全分开,受力明确,传力简洁。

四、地下车站及隧道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对结构型式的确定和地铁土建工程造价有决定性影响。施工方法的选定,一方面受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的现状、道路宽度、交通状况等)、地铁的功能要求、线路平面位置、隧道埋置深度及开挖宽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会对施工期间的地面交通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工期、工程的难易程度、城市规划的实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运营效果等产生直接影响。

地铁施工方法的确定,必须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选择技术可靠、水平先进、经济合理的断面型式和施工方法,一般来讲,地下车站有明挖、盖挖和暗挖三种方法,隧道有明挖和暗挖两种施工办法。

1、明挖法

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明挖法施工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大步:维护(围护)结构施工→内部土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及覆土。

明挖施工的特点是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减少线路埋深,施工工艺简单,技术成熟。由于地铁线路一般都在城市的主干道上或居民密集区地带,这给明挖法施工增加了难度,就是如何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如何避免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地下管线的密集程度,这已关系到明挖施工法能否成立的关键。区间隧道大部分都在道路下方行走,不适宜采用明挖法施工,仅在高架线到地下线的过渡段,以及特殊地段采用。

2、盖挖法

盖挖车站视基坑开挖与结构浇注顺序的不同,有两种基本的施工方法:即盖挖顺作法和逆作法。

1)盖挖顺作法

在围护结构与中间支承桩上铺设临时钢梁及路面板以恢复交通,此后即在临时路面板掩护下进行开挖,开挖到底,再由下面上回筑内部结构,最后覆土及铺装路面。这种施工方法实施步骤为:围护—铺临时路面—开挖—支撑—修筑主体结构—回填土—铺装路面。

2)盖挖逆作法

在铺设的临时路面板下暗挖,按需设置支撑挖一层土浇筑一层板,挖至坑底浇筑底板。

施工工序为:围护—铺设临时路面—开挖—支撑—修筑下一层主体—回填土—铺装路面。

3、暗挖法

1)矿山法

地铁施工采用的矿山法,是近年来为适应城市浅埋暗挖隧道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施工方法,也称浅埋暗挖法。目前已在北京地铁和广州地铁一号线广泛使用。其断面根据地铁限界要求一般设计为马碲形断面,采用复合式衬砌。

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简单、灵活,可以根据不同地层条件及时修正、变更。它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而在软弱地层中则用超前支护加强围岩的自稳能力,在围岩失稳之前及时进行支护—初期支护。其施工方案及施工步骤一般根据地层围岩分类及上部建筑物条件来确定。

暗挖车站的具体施工方法及施工步骤,可根据各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地面环境条件、车站断面型式和埋深及工程地质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如“中洞法”、“柱洞法”、“眼睛工法(眼镜法)”及“CRD”工法等。

2)盾构法

一般是指由盾构机实施开挖、并同时拼装衬砌预制管片而形成隧道的工法。配合岛式车站,盾构法施工其结构断面形式一般为单线双洞圆形隧道。

盾构法施工中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了称为盾构机的独特施工机具,该机器是一个能同时支撑地层压力且又能在地层中向前推进的钢管结构(简称盾体),在其前方设置的刀盘中安装有各种刀具通过转动切割土体并向螺旋输运器或管道输送,同时在尾部周边布置一圈千斤顶作后座支力,盾构机向前掘进一定距离后,在盾尾壳内即及时安装衬砌环,并以此不断循环,所以在盾构机所到之处,就是隧道形成之时。显然盾构法施工是具前隧道施工中最具机械化,最有安全质量保障和在均质及软土层中适应性强、速度最快的先进施工技术工艺。

轨道

一、功能概述

轨道是保证地铁列车运行最基本的条件,它承载列车重量,通过与车辆之间良好的轮轨配合,引导列车前进并传递动荷载至轨道基础,故轨道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弹性,才能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和平稳,并减小轮轨间的冲击与振动。

轨道还兼做牵引供电的回流电路、杂散电流排流通道及信号传输线路,要求钢轨、道岔与道床间应有良好的绝缘,其过渡电阻既应满足防杂散电流要求,还应满足列车自动驾驶要求。

二、设备介绍

1、钢轨

钢轨是轨道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以支承车辆重量及引导车辆运行,要求钢轨有足够的刚度、韧度和硬度。钢轨必须为车轮提供连续、平顺和阻力最小的滚动表面。

2、轨枕

轨枕是支承钢轨并将荷载传布于道床的轨道结构重要部件,并能有效的保持钢轨的几何形体,特别是轨距和方向,轨枕应具有一定的坚固性、弹性和耐久性。道床是轨枕的基础,其功能是传布荷载于路基、隧道与桥梁,阻止轨排的位移,增加轨道的稳定性,同时还起到排水和缓冲的作用。

3、板式浮置板道床

板式浮置板道床是一种无碴轨枕与道床结构,这种结构把道床置于橡胶弹簧上,通过质量—弹性体系统的惯性运动,把列车运行中产生的振动予以较大衰减后,再传递给隧道主体结构,从而保证地铁列车运行振动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的要求。与普通混凝土整体道床相比,浮置板道床可减振18dBA左右,几乎可满足所有的环境条件下对地铁列车运行振动衰减的要求,其日常维修工作量也较小。

4、包套式钢盘混凝土短枕整体道床

包套式钢筋混凝土短轨枕整体道床始于70年代,在国外已广泛用于高速铁路隧道内和地铁轨道。本结构减振原理与浮置板道床轨道相同,减振性能与轨道减振器相当而可施工性和可维修性均优于浮置板道床轨道。

车辆

一、功能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是用来运输乘客的运输工具,地铁车辆采用动拖结合,形成电动车组。车辆不仅要有良好的牵引、制动性能,以保证地铁运行的安全、准点、同时还配有其它的辅助设施,给乘客提供良好、舒适的乘车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尽管形式不同,但均是由车体、转向架、制动装置、风源系统、电气控制、辅助电源、通风采暖及空调、内部设备、车辆连接装置、受流装置、照明、自动监控等系统组成。

一、技术及设备介绍

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地铁车辆采用目前世界先进技术,为地下铁道制式、B型车,初期、近期、远期采用4动2拖6辆编组一种编组形式,远期最大设计运输能力可达4.32万人次/小时。地铁列车长118米,宽2.8米,高3.8米,最高运行速度为80 km/h,旅行速度为37 km/h,列车乘客数量:座席为240人,定员为1468人,超员为1880人。列车供电电压为直流 1500V,采用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受电方式。

成都地铁车辆主要特点:

l 采用耐腐蚀、轻量化的不锈钢车体,整体承载结构,车辆结构设计寿命为30年;

l 采用无摇枕转向架,空气弹簧悬挂系统;

l 采用VVVF交流传动系统;

l 辅助电源采用SIV用静止逆变器;

l 列车控制系统采用总线网络控制方式,具有先进的列车检测及监控系统;l 列车信号系统设有自动列车控制车载设备(ATC)系统,保障列车运行平稳,安全可靠;

l 采用微机控制的模拟式电空制动系统和风源系统;

l 设列车广播和乘客信息显示系统,配置LED电子地图和

l LCD多媒体播放,可实现实时传输功能;

l 采用美观、协调和可靠的内部装饰;

l 设有完善的通风空调系统。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

一、功能概述

作为一个城市的地铁系统,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功能应该是全面的、完备的。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应具备以下的基本功能。

1、车辆停放及日常保养功能——包括地铁车辆的停放和管理;司乘人员每日出、退勤

前的技术交接;对运用车辆的日常维修保养及一般性临时故障的处理;车辆内部的清扫、洗刷及定期消毒等。

2、车辆检修功能——依据地铁车辆的检修周期,定期定成对地铁车辆的计划性修理(包

括定修,架修和大修)。

3、列车救援功能——列车发生事故(如脱轨、颠覆)或接触网中断供电时、能迅速出

动救援设备起复车辆,或将列车牵引至临近车站或地铁车辆段,并排除线路故障,恢复行车秩序。

4、设备维修功能——对地铁各系统,包括供电、环控、通信、信号、防灾报警、自动

售检票、给排水、自动扶梯等机电设备和房屋建筑、轨道、隧道、桥梁、车站等建筑物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等。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 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英国伦敦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300多座城市修建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仅仅30余年时间,但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已有30多个大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2010年前,中国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总长度就将达到1000km以上。 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并主要用于城市公共客运的 交通系统。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1)地下铁路:位于地下隧道内的那部分铁路称为地下铁路; (2)地面铁路:位于地面的铁路称为地面铁路; (3)高架铁路:位于地面之上的高架桥的铁路称为高架铁路。 按服务范围和列车运营组织方式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 (1)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包括城市与郊区、机场之间的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通常站间距在l~2km以内。 (2)区域快速铁路(Regional Express Railway,Regional Metro):服务范围包括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站间距较大,含有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例如德国的S—Bahn,巴黎的RER,旧金山的BART,上海的R线。 (3)市郊铁路(Suburban Railway): 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内、部分或全部服务于城市客运的那些城市间铁路,通常其所有权不属于所在的城市政府,而由铁路部门经营,主要运送城市郊区与闹市区间的乘客,故也称通勤铁路。这种铁路通常在郊区采用平交道口形式,在市区为高架或地下铁路。其站距长,运营组织方式与城市间铁路相近,可开行不停靠全部或部分中间站的直达列车;为减少环境污染,多采用电气化牵引方式。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市郊铁路都很发达,营业里程达到2000km以上。

地铁知识科普(2)-运营及构成部分

百灵 地铁知识科普(2)——地铁运营及构称 [键入文档副标题] lenovo [选取日期]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 (2)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申报条件 (2) 1.2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设计阶段 (2) 第二章供电系统 (3) 2.1供电系统的组成 (3) 2.2城市电网对地铁的供电方式 (3) 2.2.1 细说城市电网对地铁的供电方式(了解) (5) 2.3 牵引供电系统 (7) 第三章基本设备 (8) 第四章基本建设 (8) 4.1 固定资产 (9) 4.2基础建设项目构成 (9) 4.3基本建设程序 (10) 第五章地铁运营及构成 (11) 5.1 按系统功能划分 (11) 5.1.1运营与地铁信号系统 (11) 5.1.2 车站自动售检票(AFC)系统 (12) 5.1.3 设备监控(BAS)系统 (12) 5.1.4 防灾报警(FAS)系统 (13) 5.1.5 地铁供电系统 (13) 5.1.6 控制中心(OCC) (13) 5.2按专业划分(部分待定) (13) 5.2.1 地铁车辆 (13) 5.2.2车辆段 (14) 第六章青岛地铁(部分待定) (14) 6.1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结构组成 (14)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1.1 城市轨道交通的申报条件 1.2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设计阶段

第二章供电系统2.1供电系统的组成 2.2城市电网对地铁的供电方式

牵引供电系统和供配电系统的电源电压一般是一致的。 分散式供电只比集中式供电少建主变电所,电源直接从城市电网引入

图2.1集中式供电地铁供电系统构成框图 图2.2 分散式供电地铁供电系统构成框图2.2.1 细说城市电网对地铁的供电方式(了解) 城市电网对地铁的供电方式可分为以下3种形式。

地铁基础知识

地铁工程基础知识 限界(Load Gauge) 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城市轨道交通规定有车辆限界、接触轨(网)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等。限界是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为车辆和土建设计提供控制依据,它确定轨道交通与线路有关的构筑物净空和各种设备相互关系。限界是根据车辆、行车速度等决定的。它是区间隧道、线路、轨道、桥梁、车站、信号、供电、消防、环控、屏蔽门等专业的设计依据。 车站建筑 一、功能概述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上一种重要的建筑物,供乘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是地铁工程中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按功能划分, 可分为一般车站和换乘车站;按站台类型划分,可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车站;按设置的位置可分为地下、地面和高架车站。 一般情况下车站由站厅层、站台层、设备及管理用房、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通风道、通风亭等组成。 站厅层公共区是为乘客提供集散、售检票所必须的空间。站台层是为乘客提供候车、上下车和车辆停靠的空间。 设备及管理用房是为改善站内环境、进行运营管理和为乘客服务设置

的配套空间。 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是乘客进出站所需的空间,也是车站的重 要组成部分。车站通风道、通风亭是改善车站内环境条件必不可少的建筑物。 二、设计要求 车站总平面设计包括车站、人行通道及地面出入口、通风道、通风亭等。 由于车站是解决地面进、出站乘客和换乘乘客上、下车的公共交通建筑,由此车站应具有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使乘客能方便进站、迅速出站、客流流向顺畅,并具有能方便、合理地结合其他公交系统来疏解客流的功能。要实现上述功能目标必须与下列专业相适应。 1、线路专业 线路专业是决定车站走向的重要因素,根据车站功能的需要应得到线路专业最大限度的配合和支持,线路走向可根据车站功能的需要做适应调整,否则车站功能难以得到实现。 2、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专业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是确定车站站址,地面出入口,车站埋深及车站形式的主要依据,能否充分吸引乘客,发挥大容量地下交通工程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车站站位及地面出入 口的设置上。合理确定车站站位对地铁车站功能的实现、地铁工程投资减少、对城市旧城改造、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的疏解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取决于地铁车站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

地铁信号系统安装调试要点探究

地铁信号系统安装调试要点探究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压力逐渐增大,推动了国内地铁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地铁信号系统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安装要点和调试要点,分别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该领域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地铁;信号系统;安装调试;线缆敷设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国内地铁信号系统对于维护地铁的安全运行,具有关键作用。在科学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地铁信号系统设备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制式的地铁信号系统,施工验收和调试的方法有所不同,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地铁信号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成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1 工程案例概述 某地铁工程项目当中,地铁信号系统的正线采用了完整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ATC系统主要是由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 和连锁子系统和列车自动运行子系统所组成。在新建的地铁信号系统中,该工程项目采用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试车线信号子系统、车辆段/停车信号子系统。同时,要注意进行控制中心设备、车站、车载设备以及轨旁设备等的调试[1]。在进行正式施工建设工作中,地铁信号系统的建设内容包括:①正线地铁车站和运行区间控制中心安装调试;②车辆段正线室内外系统安装调试;③车辆段连锁信号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④列车车载信号设备安装调试;⑤监控设备接口安装调试;⑥各级线缆铺设、测试和接续安装调试;⑦各种沟槽、管口。洞口的预留和埋设等。 2 地铁信号系统安装调试要点分析 2.1 安装要点分析 (1)线缆敷设 在进行线缆敷设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序线缆敷设的基础。为了实现有序敷设,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著手:第一,采取测定的方式,找到接触网坠砣的位置。并且在实际的安装中,进行适当支撑;第二,要选择适合的支架,对线缆进行支撑。支架的弧度需要与隧道内部的弧度相符合,确保支架的牢固度和线缆的稳固度,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水平;第三,在对电缆型号的选择和确定电缆长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保证电缆信号传输能力,同时减少电缆浪费[2]。

地铁基础知识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

1.世界第一条地铁什么时候建成通车,情况如何? 答: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通车,列车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长6.4 km。 2.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何年建成?我国第一条地铁在何年何月建成? 答: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建成;1969年10月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通车,1971年投入运营。 3.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答: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目前,世界上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线性电机车辆、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地铁、轻轨、独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线性电机车辆严格地说属于磁悬浮系统一类; 4.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概念及主要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车牵引的轨道交通系统,它可以修建在地下、地面或采用高架的方式,运量在3万人次/h以上;轻轨相对于地铁来说运量较小,在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改造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量在1.5~3万人次/h;主要划分依据是该线路远期的单向客运能力,而不是看其主要处在地下、地面或高架。 5.地铁旅行速度一般为多少?地铁列车的运行间隔一般为多少? 答:地铁列车的旅行速度一般不低于35km/h。设计最高运行速度大于80 km/h的系统,旅行速度应相应提高;各设计年度的列车运行间隔,应根据预测的客流量、列车编组、列车定员、系统服务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为保证地铁的服务水平,高峰时段初期列车运行间隔不宜大于6min。 6.地铁、轻轨的特点是什么? 答:地铁、轻轨有如下的特点: A.采用标准轨距的钢轨。线路铺设方式灵活,根据地形条件,既可建于地下,也可采

地铁基础知识大全教学内容

8、交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 对GDP 的贡献较大。 2. 对环保的贡献;有效抑制噪声、废气、废水、资源浪费。 3. 对节省资源的贡献 4. 对沿线房地产和商业的贡献 5. 对人身安全的贡献 6. 对交通运输时间的贡献 一.地铁是什么? 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它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从而快速、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地铁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地铁是有轨交通,其运输组织、功能实现、安全保证均应遵循有轨交通的客观规律。在运输组织上要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按运行图组织行车;在功能实现方面,各有关专业如隧道、线路、供电、车辆、通信、信号、车站机电设备及消防系统均应保证状态良好,运行正常;在安全保证方面,主要依靠行车组织和设备正常运行来保证必要的行车间隔和正确的行车经路。 为了保证地铁列车运行安全、正点,在集中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下,行车组织、设备、 车辆检修、设备运行管理、安全保证等均由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地铁是一个多专业多工种配合工作、围绕安全行车这一中心而组成的有序联动、时效性极强的系统。 地铁中采用了以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各种自动化设备,从而代替人工的、机械的、电气的行车组织、设备运行和安全保证系统。如ATC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列车自动驾驶、自动跟踪、自动调度;SCADA (供电系统管理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设备系统的遥控、遥信、遥测;BAS (环境监控系统)和FAS (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实现车站环境控制的自动化和消防、报警系统的自动化;AFC (自 动售检票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售票、检票、分类等功能。这些系统全线各自形成网络,均在OCC (控制中心)设中心计算机,实行统一指挥,分级控制。地铁路网的基本型式有:单线式、单环线式、多线式、蛛网式。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是由区间隧道(地面上为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车站及附属建筑物组成。车站按其功能分为四种: 1、中间站:只供乘客乘降用,此类车站数量最多。 2、折返站:在中间站设有折返线路设备即称为折返站,一般在市区客流量大的区段设立,可以满足乘客需要,同时节省运营开支。 3、换乘站:既用于乘客乘降又为乘客提供换乘的车站。 4、终点站:地铁线路两端的车站,除了供乘客上下或换乘外,通常还供列车停留、折返、临修及检修使用。 二.地铁的特点 (1)快速。列车运行最高时速达80 公里,平均行车时速为36 公里,每站停车30 秒,一号线由莘庄站至上海火车站站的行车时间为39 分钟。 (2)准确。城市地面交通工具受路面交通情况或天气的影响,但地铁却不受干扰。在交通繁忙的高峰时间,地铁列车每 5 分钟开出一班,列车运营由早晨4:55 起至晚上23:26 止。 (3)安全。列车采用安全自动控制系统来操作,严格保证列车行车间隔。地铁供电采用双电源,停电可能性甚微。地铁同样重视防火措施,设有足够的灭火设施设备,各车站均安装有闭路监控系统,以便随时了解车站的情况。此外,各车站均由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分局的警员负责治安。(4)舒适。列车与车站均有空气调节装置,使温度与湿度保持在最舒适的范围内。列车按 6 辆编组,每辆车定员310 人,其中座位62 个,全列车可运载乘客1860 人。(5)便利。车站美

地铁实习报告(例文)

《地铁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主要任务 1、了解车辆结构、了解车辆各部件及检修现场;了解供电及接触网。 2、了解城轨交通通信系统组成;了解6502继电联锁及计算机联锁系统;了解转辙机、信号机;了解CBTC。 3、了解轨道交通车站环境,根据要求设计车站布局;掌握轨道交通运营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相关流程;了解车站环控设备及行车组织及调度。 4、了解地铁工务分公司的主要设备及线路维护过程。 二、实习设备与场景要求 实习地点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龙阳路及张江基地,实习设备为现场设备。 三、相关知识要点 1、上海城市轨道车辆基本车型,车辆结构部件;车辆零部件及车辆检修现场;供电设备及接触网。 2、上海城市轨道信号基本结构;城轨交通通信系统组成;6502继电联锁及计算机联锁系统;转辙机、信号机;CBTC。 3、上海城市轨道运营基本原理;车站环控设备;行车组织及调度。 4、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工务分公司的主要设备及线路维护过程。 四、实习内容和实习过程 六月二十五号我们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大一基础实习,这天的动员大会

上老师们对我们的实习做出了及规定,让我们严格遵守实习基地的规章制度,同时在校认真讨论,通过实习能对地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张江的地铁实训基地,我们在老师带带领下学习了有关知识,接触到有关车站值班,CBTC以及供电方面的知识。老师介绍,张江实训基地是因为张江地铁站由地上转为地下站而将地上废弃站改造而成的。我所在的小组首先是由老师讲车站值班方面的知识。在他的细心讲解下,我们首先了解了以前的自动售票机,和地铁的区域标记例如图片中的蓝色小牌就表示为“轨道二号线第八个站的101地区”。然后就是作为一个售票员在进行售票工作之前应进入售票室然后关门,正在输入ID号码才能正式开始工作,再就是地铁站内的F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高压水雾和气体灭火系统、导向系统(白进黄出)、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轨道交通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系统。)当中着重提到了人工以、自动售票机和检票机(分为门式闸机以及三杆闸机,三杆闸机机械简单故障率低造价低但是通过率较低,特别是旅客的行李不容易通过,目前上海就是采用的三杆闸机,而门式闸机机械较为复杂同时故障率以较低,通过率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昂的造价。老师还说以前还有分单双向闸机,但是因为后来有了安检就取消了。)最后讲了一下值班员的工作值班员是很辛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责任重大。每时每刻都要注意防火,平时还要参加消防演练,要熟悉和掌握各种消防器材摆放的位置的熟练使用,每逢节假日,领导们都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简读本 长沙市建设委员会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市建筑业协会 二〇〇六年六月

目录 一、基础篇 (1) 二、线路篇 (4) 三、轨道篇 (7) 四、车辆篇 (8) 五、设备篇 (12) 六、土建篇 (13) (不涉及) 七、通风空调篇 (20) 八、给排水篇 (27) 九、供电篇 (29) 十、通信信号篇 (32) 十一、其他篇 (37)

一、基础篇 1.世界第一条地铁什么时候建成通车,情况如何? 答: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通车,列车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长6.4 km。 2.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何年建成?我国第一条地铁在何年何月建成? 答: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建成;1969年10月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通车,1971年投入运营。 3.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答: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目前,世界上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线性电机车辆、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地铁、轻轨、独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线性电机车辆严格地说属于磁悬浮系统一类; 4.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概念及主要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车牵引的轨道交通系统,它可以修建在地下、地面或采用高架的方式,运量在3万人次/h以上;轻轨相对于地铁来说运量较小,在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改造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量在1.5~3万人次/h;主要划分依据是该线路远期的单向客运能力,而不是看其主要处在地下、地面或高架。 5.地铁旅行速度一般为多少?地铁列车的运行间隔一般为多少?

地铁基础知识大全

8、交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对GDP的贡献较大。 2.对环保的贡献;有效抑制噪声、废气、废水、资源浪费。 3.对节省资源的贡献 4.对沿线房地产和商业的贡献 5.对人身安全的贡献 6.对交通运输时间的贡献 一.地铁是什么?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 它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从而快速、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 地铁效率高,无污染,能够实现大运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地铁是有轨交通,其运输组织、功能实现、安全保证均应遵循有轨交通的客观规律。 在运输组织上要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按运行图组织行车;在功能实现方面,各有关专业如隧道、线路、供电、车辆、通信、信号、车站机电设备及消防系统均应保证状态良好,运行正常;在安全保证方面,主要依靠行车组织和设备正常运行来保证必要的行车间隔和正确的行车经路。 为了保证地铁列车运行安全、正点,在集中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下,行车组织、设备、车辆检修、设备运行管理、安全保证等均由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 地铁是一个多专业多工种配合工作、围绕安全行车这一中心而组成的有序联动、时效性极强的系统。 地铁中采用了以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各种自动化设备,从而代替人工的、机械的、电气的行车组织、设备运行和安全保证系统。

如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列车自动驾驶、自动跟踪、自动调度;SCADA(供电系统管理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设备系统的遥控、遥信、遥测;BAS(环境监控系统)和FAS(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实现车站环境控制的自动化和消防、报警系统的自动化;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售票、检票、分类等功能。 这些系统全线各自形成网络,均在OCC(控制中心)设中心计算机,实行统一指挥,分级控制。 地铁路网的基本型式有: 单线式、单环线式、多线式、蛛网式。 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是由区间隧道(地面上为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车站及附属建筑物组成。 车站按其功能分为四种: 1、中间站: 只供乘客乘降用,此类车站数量最多。 2、折返站: 在中间站设有折返线路设备即称为折返站,一般在市区客流量大的区段设立,可以满足乘客需要,同时节省运营开支。 3、换乘站: 既用于乘客乘降又为乘客提供换乘的车站。 4、终点站: 地铁线路两端的车站,除了供乘客上下或换乘外,通常还供列车停留、折返、临修及检修使用。 二.地铁的特点(1)快速。

地铁接触网检修工待遇 城轨接触网检修工个人工作总结

地铁接触网检修工待遇城轨接触网检修工个人工作总结 城轨接触网检修工个人工作总结转眼间一年的实习期已然过去,回顾走出校门的这两年的工作历程内心不禁感触万千。当还是刚踏出校园的时候的我,这么多时日下来总结的不仅仅是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还有的是一份充实和欢乐,既做好了以后工作中扬长避短的准备,也做好了钻研技术的计划。 作为一名城轨接触网检修工,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还应当具有丰富的现场实际操作经验。对于刚参加工作时的我来说后者相当欠缺,这就是我这一年来一直觉得相当充实的原因。因为在理论知识加强的其余时间就是到施工现场去学习和积累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勤动手多动脑。理论和实践现结合,这可是毛主席的话,当然就成长起来特别快。记得刚刚到工作现场的时候一排排整齐林立的支柱,树立在自己的眼前,那真是感慨如井喷一样在胸中激荡。既为自己对所学专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豪迈之情,又有一种啥也不懂老虎吃天无处开口的感觉,是又喜又羞。当师傅们带我们参观完毕后,立即找了相关资料了解这些配置装置的结构原理。然后再眼巴巴的瞅着师傅们下一次到现场的时间,好赶紧跟随再看那些不懂的装置布局,同时也好指着不懂的部件请教师傅。 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城轨接触网检修工,光对设备的结构一清二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还必须知道所有的安全操作规程,而且是要烂熟于心的,并且最终还要依照这种安全规程全部做到习惯性不违章的地步。这个可把当时好奇的我给憋屈坏了,因为设备很少操作,好容易有了机会还得慢慢悠悠的做老半天思想工作,什么工作票的接受、操作票的填写、直到最后操作时还要一句一操作真是急死个“猴”了。瞧瞧这就是我当初对安全规程的不理解,和对工作的蛮干、蛮学性表现。别看我这么急,我可还是把这项规程学好了的,要不然估计也写不了今天这总结了,因为很有可能早出安全事故了。 在工作中需要多看书,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认真学好规范规程即有关文件资料,掌握好专业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强工作责任感,多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做个人各项工作。因为我的工作是团队式工作模式,搞好团结、默契配合、服从集体、帮助新人也是我工作的重要部分。相当于政治工作,而且我还是个团员,中国共青团团员。 总之,我觉得我的工作特别充实,而且还要在今后的工作继续中不断的总结反省,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时光,不断地鞭策自己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在学习中进步和成熟,适应新时代下的企业和工作。 / 感谢您的阅读!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

轨 道 交 通 基 础 知 识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1.世界第一条地铁什么时候建成通车,情况如何? 答: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通车,列车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长6.4 km。 2.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何年建成?我国第一条地铁在何年何月建成? 答: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建成;1969年10月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通车,1971年投入运营。 3.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答: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目前,世界上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线性电机车辆、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地铁、轻轨、独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线性电机车辆严格地说属于磁悬浮系统一类; 4.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概念及主要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车牵引的轨道交通系统,它可以修建在地下、地面或采用高架的方式,运量在3万人次/h以上;轻轨相对于地铁来说运量较小,在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改造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量在1.5~3万人次/h;主要划分依据是该线路远期的单向客运能力,而不是看其主要处在地下、地面或高架。 5.地铁旅行速度一般为多少?地铁列车的运行间隔一般为多少? 答:地铁列车的旅行速度一般不低于35km/h。设计最高运行速度大于80 km/h的系统,旅行速度应相应提高;各设计年度的列车运行间隔,应根据预测的客流量、列车编组、列车定员、系统服务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为保证地铁的服务水平,高峰时段初期列车运行间隔不宜大于6min。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接触网系统

、概述 1、城市轨道接触网供电电压等级 我国标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电压为DC750V和1500V两种。从输电效率讲, 因为线路损耗是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的, 尽管可以设辅助馈电线来减少线路阻抗,DC 1 500 V损耗小、效率高。1500V电压变化率较小,电能质量较好,且由于杂散电流要小一半,有利于减少对地下金属建筑物的腐蚀。 2、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接触网的类型 牵引供电系统是由电网输入线路、牵引变电站、馈电线、牵引接触网和回流线等构成的供电网络。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三轨式接触网用于地铁与封闭的城市铁路和轻轨, 架空式接触网除此还可用于铁路干线、城市地面和工矿电机车电力牵引线路。为了保证对电动车组良好的供电,接触网应顺直平滑, 高度一致, 在高速行车中能始终保持正常稳定的接触授流; 接触网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与良好的导电性,寿命尽量长, 并力求结构简单,易于施工、维修。2. 1 架空式接触网 架空式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分为两种: 柔性悬挂和刚性悬挂。其中柔性悬挂又可分为简单悬挂与链型悬挂。不同的类型其电线粗细、条数、张力都是不一样的。架空线的悬挂方式, 要根据架线区的列车速度、电流容量等输送条件以及架设环境进行综合勘察来决定要采取什么方式。 2.1.1简单悬挂。简单悬挂方式结构简单, 支柱高度低,支持装臵承受的负荷较轻, 但是弛度大、弹性不均匀。弹性简单悬挂建造费用低, 施工方便维修简单。 2.1.2链形悬挂。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到承力索上的悬挂称为链形悬挂。链形悬挂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臵上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 使接触线增加了悬挂点, 调节吊弦可以使整个跨距内接触线对轨面保持一致高度。由于接触线是悬挂在承力索上的, 因而基本上消除了悬挂点处的硬点, 使悬挂线的弹性在整个跨度内都比较均匀。链型悬挂一般用在正线或试车线等要求较高的区段。 2.1.3刚性悬挂。刚性悬挂又称刚性接触网, 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柔性接触网的供电方式。由于地铁隧道供电导线上方空间有限,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冷拉电解铜接触线。1962 年日本东京营团地铁日比谷线开通时, 考虑可能发生断线事故而要有保护措施、洞内维修作业较复杂等问题, 以及隧道断面比三轨供电要大幅扩大的情况, 开发了地铁用的新的刚性悬挂方式。现在通过10 多个国家、30 多条地铁的运营, 经过不断改进设计, 刚性接触网系统已日臻完善, 非常可靠。 2.1.4刚性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相比,有以下3 个特点:一是接触网载流面积大,可为机车提供更稳定的电能;二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简便,与柔性接触网相比维修量大幅度减少,在国外使用该技术的地铁还被称之为免维护接触网,更说明其维护量之小;三是可减少隧道净空,由于刚性接触网直接安装在隧道顶部,不仅安装方便,也不需要占用更多空间,使隧道净空降低。 2. 2 接触轨接触网 三轨接触网是沿轨道线路敷设的附加接触轨, 从电动客车转向架伸出的受流器通过滑靴与第三轨接触而取得电能。接触轨可以有三种方式,即上接触式、下接触式和侧接触式。德国在1978 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段钢铝复合轨,运行长度3.3 公里。1996 年后,美国、日本、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都开始应用,至今世界上已建成钢铝复合接触轨运营线路1000 多公里,遍布欧洲、美洲、

接触网系统

一、概述 1、城市轨道接触网供电电压等级 我国标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电压为DC750V 和1500V 两种。从输电效率讲,因为线路损耗是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的,尽管可以设辅助馈电线来减少线路阻抗,DC 1 500 V 损耗小、效率高。1500V 电压变化率较小,电能质量较好,且由于杂散电流要小一半,有利于减少对地下金属建筑物的腐蚀。 2、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接触网的类型 牵引供电系统是由电网输入线路、牵引变电站、馈电线、牵引接触网和回流线等构成的供电网络。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三轨式接触网用于地铁与封闭的城市铁路和轻轨,架空式接触网除此还可用于铁路干线、城市地面和工矿电机车电力牵引线路。为了保证对电动车组良好的供电,接触网应顺直平滑,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中能始终保持正常稳定的接触授流;接触网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与良好的导电性,寿命尽量长,并力求结构简单,易于施工、维修。 2. 1 架空式接触网 架空式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分为两种:柔性悬挂和刚性悬挂。其中柔性悬挂又可分为简单悬挂与链型悬挂。不同的类型其电线粗细、条数、张力都是不一样的。架空线的悬挂方式,要根据架线区的列车速度、电流容量等输送条件以及架设环境进行综合勘察来决定要采取什么方式。 2.1.1 简单悬挂。简单悬挂方式结构简单,支柱高度低,支持装置承受的负荷较轻,但是弛度大、弹性不均匀。弹性简单悬挂建造费用低,施工方便维修简单。 2.1.2 链形悬挂。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到承力索上的悬挂称为链形悬挂。链形悬挂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使接触线增

加了悬挂点,调节吊弦可以使整个跨距内接触线对轨面保持一致高度。由于接触线是悬挂在承力索上的,因而基本上消除了悬挂点处的硬点,使悬挂线的弹性在整个跨度内都比较均匀。链型悬挂一般用在正线或试车线等要求较高的区段。2.1.3 刚性悬挂。刚性悬挂又称刚性接触网,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柔性接触网的供电方式。由于地铁隧道供电导线上方空间有限,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冷拉电解铜接触线。1962 年日本东京营团地铁日比谷线开通时, 考虑可能发生断线事故而要有保护措施、洞内维修作业较复杂等问题,以及隧道断面比三轨供电要大幅扩大的情况,开发了地铁用的新的刚性悬挂方式。现在通过10 多个国家、30 多条地铁的运营, 经过不断改进设计,刚性接触网系统已日臻完善, 非常可靠。 2.1.4刚性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相比,有以下3 个特点: 一是接触网载流面积大,可为机车提供更稳定的电能; 二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简便,与柔性接触网相比维修量大幅度减少,在国外使用该技术的地铁还被称之为免维护接触网,更说明其维护量之小; 三是可减少隧道净空,由于刚性接触网直接安装在隧道顶部,不仅安装方便,也不需要占用更多空间,使隧道净空降低。 2. 2 接触轨接触网 三轨接触网是沿轨道线路敷设的附加接触轨,从电动客车转向架伸出的受流器通过滑靴与第三轨接触而取得电能。接触轨可以有三种方式,即上接触式、下接触式和侧接触式。德国在1978 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段钢铝复合轨,运行长度3.3公里。1996 年后,美国、日本、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都开始应用,至今世界上已建成钢铝复合接触轨运营线路1000 多公里,遍布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汇总

1、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2、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3、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设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4、折返: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5、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站台上车。1、纵断面设计影响因素:①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②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③地质条件④施工方法⑤排水站设置;⑥桥下净高⑦防洪水位。2、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设置的步骤:①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②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③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④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图。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前提与基础研究。主要是对城市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②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 ③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4、根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简述客流换乘站形式: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如“十”形和“一”形;“十”形和“一”形换乘站可以提供良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5、简述车站站位的选择原则:①方便乘客使用;②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③与旧城房屋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④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⑤兼顾各车间距离的均匀性。6、客流(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①预测前提条件的确定;②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③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④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7、影响线路走向与路由的因素:①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②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③城市道路网及建设情况;④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⑤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 1、根据你对这门课的了解,如何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 填空: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车辆段是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车辆停放、运用、检查、整备和修理的管理单位。限界的种类: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车站建筑类型:按运营性质,车站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折返站。线路敷设方式: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设计的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需求预测需要提供的输出指标:需求总体指标、流量流向指标、空间不均衡性指标、时间不均衡性指标、敏感性因素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L、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a、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客运周转量P。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城市交通需求规模、城市发展形态和土地使用格局、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发展扶持政策。线网架构的基本类型:网格式、无环放射式及有环放射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可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车站地段线间距离:地下岛式车站、地下侧式车站、地面、高架车站线间距。车站一般有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等组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由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换乘通道、站厅、停车场、服务设施六个子系统组成。枢纽规划基本原则:网络化的原则、城市化的原则、可持续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换乘。 名词解释:限界: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列车折返:是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进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线路站台上车;换乘其他交通方式的客流根据选择的交通方式经由不同的换乘通道到达换乘地点。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布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交通枢纽是当运输对象使用某种运输工具、沿特定线路运行到达并进行换乘或转运时,能满足其改用其他运输工具或沿其他线路运行的场所 简答:车站站位选择原则:1方便乘客使用2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3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4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5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影响选线的因素:1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2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4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5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1路由绕向特大型客流集散点2采用支路连接3延长车站出入口通道,并设自动步道4调整线网部分线路走向5调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选线方案比较:1线路条件比较2房屋拆迁比较3管线拆迁比较4改移道路及交通便道面积比较5其他拆迁物比较6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比较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1预测前提条件的界定2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3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4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1前提与基础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既有铁路利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2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3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影响纵断面设计的因素:1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2地下管线及构筑物3地质条件4施工方法5排水站位置6桥下净高7防洪水位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步骤:1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2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3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4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图依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确定换乘关系: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形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式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字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如“十”形和“一”字形;“十”形和“一”字形换乘站可以提供很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交通枢纽服务评价体系及指标:1运行效率评价:换乘顺畅性指标、换乘便捷性指标2设施布局评价:设施方便性指标、换乘安全性指标、换乘舒适性指标3效益水平评价论述:如何体现轨道交通运行效率:1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的措施:(1)减少加减速时间的措施主要有:①改善车辆的加速与制动性能②合理设计地下车站线路段的纵断面。(2)减少列车运行时间:①提高车辆构造速度②采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③提高列车的制动能力④适当延长站间距。(3)减少列车停站时间:①增加车辆的车门数及车门宽度②采用高站台或低地板车辆③组织乘客均匀分布候车④适当延长站间距⑤采用跨站停车和分段停车等列车运行方案2.提高出行速度的途径与措施:(1) 减少乘客从出行始、终点至车站的时间:①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密度②合理规划车站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③优化接运交通的设计(2) 减少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间(3) 减少乘客进出车站及候车、换乘时间:①尽可能采用浅埋车站或地面车站②保证通道、升降设备和售检票设备等设施的通过能力③适当增加行车密度④优化换乘站的设计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相当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思想:1、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2、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3、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设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4、折返:列 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 营的方式。5、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 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站台上车。1、 纵断面设计影响因素:①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②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③地质条件④施工方法⑤排水站设置;⑥桥下净高⑦防洪水位。2、车站总 平面布局设计设置的步骤:①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②根据功能要 求构思总体方案;③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④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 图。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前提与基础研究。主要是对城市 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 术政策和规划原则。②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 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 ③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 划。4、根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简述客流换乘站形式:两条线之间的换 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 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 择“一”字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 换乘站关系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形照 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 如“十”形和“一”形;“十”形和“一”形换乘站可以提供良好的换乘条 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5、简述车站站位的选择原则: ①方便乘客使用;②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③与旧城房屋和新 区土地开发结合;④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⑤兼顾各车间距离的 均匀性。6、客流(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①预测前提条件的确定;②不 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③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 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④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7、影响线路走向 与路由的因素:①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②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③ 城市道路网及建设情况;④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⑤与城市发展的近、 远期结合。 1、根据你对这门课的了解,如何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 填空: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车辆段是车 辆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车辆停放、运用、检查、整备和修理的管理单位。 限界的种类: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车 站建筑类型:按运营性质,车站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 折返站。线路敷设方式: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设计的阶段:可行 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需求预 测需要提供的输出指标:需求总体指标、流量流向指标、空间不均衡性指标、 时间不均衡性指标、敏感性因素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指标:城市 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L、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a、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客 运周转量P。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城市交通需求规模、城市发展形态和 土地使用格局、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发展扶持政策。线网架构的基本类型: 网格式、无环放射式及有环放射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按其在运营 中的作用,可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可 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车站地 段线间距离:地下岛式车站、地下侧式车站、地面、高架车站线间距。车 站一般有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等 组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由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换乘通道、站厅、停车 场、服务设施六个子系统组成。枢纽规划基本原则:网络化的原则、城市 化的原则、可持续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站 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换乘。 名词解释:限界: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列车折返:是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进路由一条线 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 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线路站台上车;换乘其他交通 方式的客流根据选择的交通方式经由不同的换乘通道到达换乘地点。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布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交通枢纽是当运输对象使用某种运输工具、沿特定线路运行到达并进行换乘 或转运时,能满足其改用其他运输工具或沿其他线路运行的场所 简答:车站站位选择原则:1方便乘客使用2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 结合3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4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 价5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影响选线的因素:1线路的性质、作 用及地位2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4线路的敷设 方式和技术条件5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 路由选择:1路由绕向特大型客流集散点2采用支路连接3延长车站出入口 通道,并设自动步道4调整线网部分线路走向5调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选 线方案比较:1线路条件比较2房屋拆迁比较3管线拆迁比较4改移道路及 交通便道面积比较5其他拆迁物比较6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比较需求预测 的主要内容:1预测前提条件的界定2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 布预测3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4预测结 果的灵敏度分析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1前提与基础研究:具体的研究 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 既有铁路利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2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 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 分析与综合评价。3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 序、附属设施规划。影响纵断面设计的因素:1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 度2地下管线及构筑物3地质条件4施工方法5排水站位置6桥下净高7 防洪水位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步骤:1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2 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3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4绘制车站总平 面布置图依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确定换乘关系:两条线之间的换 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 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 择“一”字形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 虑换乘站关系式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字 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 件不如“十”形和“一”字形;“十”形和“一”字形换乘站可以提供很好 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交通枢纽服务评价体 系及指标:1运行效率评价:换乘顺畅性指标、换乘便捷性指标2设施布局 评价:设施方便性指标、换乘安全性指标、换乘舒适性指标3效益水平评价 论述:如何体现轨道交通运行效率:1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的措施: (1)减少加减速时间的措施主要有:①改善车辆的加速与制动性能②合 理设计地下车站线路段的纵断面。(2)减少列车运行时间:①提高车辆构 造速度②采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③提高列车的制动能力④适当延长 站间距。(3)减少列车停站时间:①增加车辆的车门数及车门宽度②采用 高站台或低地板车辆③组织乘客均匀分布候车④适当延长站间距⑤采用 跨站停车和分段停车等列车运行方案2.提高出行速度的途径与措施:(1) 减 少乘客从出行始、终点至车站的时间:①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密度②合 理规划车站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③优化接运交通的设计(2) 减少乘坐城市 轨道交通列车时间(3) 减少乘客进出车站及候车、换乘时间:①尽可能采 用浅埋车站或地面车站②保证通道、升降设备和售检票设备等设施的通过 能力③适当增加行车密度④优化换乘站的设计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相当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思想: 1、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2、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3、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设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4、折返:列 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 营的方式。5、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 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站台上车。1、 纵断面设计影响因素:①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②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③地质条件④施工方法⑤排水站设置;⑥桥下净高⑦防洪水位。2、车站总 平面布局设计设置的步骤:①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②根据功能要 求构思总体方案;③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④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 图。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前提与基础研究。主要是对城市 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 术政策和规划原则。②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 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 ③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 划。4、根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简述客流换乘站形式:两条线之间的换 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 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 择“一”字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 换乘站关系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形照 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 如“十”形和“一”形;“十”形和“一”形换乘站可以提供良好的换乘条 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5、简述车站站位的选择原则: ①方便乘客使用;②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③与旧城房屋和新 区土地开发结合;④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⑤兼顾各车间距离的 均匀性。6、客流(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①预测前提条件的确定;②不 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③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 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④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7、影响线路走向 与路由的因素:①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②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③ 城市道路网及建设情况;④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⑤与城市发展的近、 远期结合。 1、根据你对这门课的了解,如何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 填空: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车辆段是车 辆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车辆停放、运用、检查、整备和修理的管理单位。 限界的种类: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车 站建筑类型:按运营性质,车站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 折返站。线路敷设方式: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设计的阶段:可行 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需求预 测需要提供的输出指标:需求总体指标、流量流向指标、空间不均衡性指标、 时间不均衡性指标、敏感性因素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指标:城市 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L、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a、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客 运周转量P。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城市交通需求规模、城市发展形态和 土地使用格局、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发展扶持政策。线网架构的基本类型: 网格式、无环放射式及有环放射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按其在运营 中的作用,可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可 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车站地 段线间距离:地下岛式车站、地下侧式车站、地面、高架车站线间距。车 站一般有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等 组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由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换乘通道、站厅、停车 场、服务设施六个子系统组成。枢纽规划基本原则:网络化的原则、城市 化的原则、可持续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站 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换乘。 名词解释:限界: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列车折返:是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进路由一条线 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 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线路站台上车;换乘其他交通 方式的客流根据选择的交通方式经由不同的换乘通道到达换乘地点。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布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交通枢纽是当运输对象使用某种运输工具、沿特定线路运行到达并进行换乘 或转运时,能满足其改用其他运输工具或沿其他线路运行的场所 简答:车站站位选择原则:1方便乘客使用2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 结合3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4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 价5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影响选线的因素:1线路的性质、作 用及地位2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4线路的敷设 方式和技术条件5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 路由选择:1路由绕向特大型客流集散点2采用支路连接3延长车站出入口 通道,并设自动步道4调整线网部分线路走向5调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选 线方案比较:1线路条件比较2房屋拆迁比较3管线拆迁比较4改移道路及 交通便道面积比较5其他拆迁物比较6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比较需求预测 的主要内容:1预测前提条件的界定2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 布预测3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4预测结 果的灵敏度分析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1前提与基础研究:具体的研究 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 既有铁路利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2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 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 分析与综合评价。3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 序、附属设施规划。影响纵断面设计的因素:1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 度2地下管线及构筑物3地质条件4施工方法5排水站位置6桥下净高7 防洪水位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步骤:1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2 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3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4绘制车站总平 面布置图依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确定换乘关系:两条线之间的换 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 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 择“一”字形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 虑换乘站关系式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字 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 件不如“十”形和“一”字形;“十”形和“一”字形换乘站可以提供很好 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交通枢纽服务评价体 系及指标:1运行效率评价:换乘顺畅性指标、换乘便捷性指标2设施布局 评价:设施方便性指标、换乘安全性指标、换乘舒适性指标3效益水平评价 论述:如何体现轨道交通运行效率:1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的措施: (1)减少加减速时间的措施主要有:①改善车辆的加速与制动性能②合 理设计地下车站线路段的纵断面。(2)减少列车运行时间:①提高车辆构 造速度②采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③提高列车的制动能力④适当延长 站间距。(3)减少列车停站时间:①增加车辆的车门数及车门宽度②采用 高站台或低地板车辆③组织乘客均匀分布候车④适当延长站间距⑤采用 跨站停车和分段停车等列车运行方案2.提高出行速度的途径与措施:(1) 减 少乘客从出行始、终点至车站的时间:①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密度②合 理规划车站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③优化接运交通的设计(2) 减少乘坐城市 轨道交通列车时间(3) 减少乘客进出车站及候车、换乘时间:①尽可能采 用浅埋车站或地面车站②保证通道、升降设备和售检票设备等设施的通过 能力③适当增加行车密度④优化换乘站的设计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相当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