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15、君子之道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背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通假字“见”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原文: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

翻译:君子的言行准则包括如下四个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从内心表现到行为上的。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体现在行为上的,是无比的谦恭:出自口中的那些言语,是非常的典雅。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

16、律己爱民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

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个别、小组、集体读等)

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整合语言,派代表发言。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深入读文,结合图片,想象情景。

2、查字典、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出:出仕,出任官职。

关:密切相关

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班内展示。

原文: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翻译: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在出任官职的时候,其效果就能体现在事业成就上;心里要想着爱护百姓,一举一动都要与治理之道密切相关。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正确、流利、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互相比一比谁是背诵小能手。

自背、互相背、比赛背等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写一小段感想。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14-28课教案讲课稿

[第四单元:学与思] 14、学思并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展示 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 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 交流讨论 15、博学慎思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见微知著》 2、谈感受 16、学思相资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讲述《学亦》 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57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沈括上山访桃花》 2、谈感受 17、于不疑处有疑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张载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导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朝读经典教案

2016秋三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中华源 2、九州同 3、人文兴 4、立诚信 5、谨守时 6、恕之道 三、教学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朝读经典20分钟。 四、课程计划: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课及每天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 3.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六、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稻草人》 4、《宝葫芦的秘密》 (二)选读书目 1、杨红樱系列 2、《周恩来》 3、《雷锋的故事》 4、《岳飞传》 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6、《中国节日故事》 7、《中华美德故事》

1、始祖神话 一、作者简介 应劭(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人。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抟tuán:把东西揉成球形。 全文大意是: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 三、赏析 《女娲造人》是一篇创世神话,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一天当中能变化七十次,能抟土造人、洒泥成人,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同时,女娲的行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四、熟读成诵。

(可打印)四年级《朝读经典》

四年级《朝读经典》 第一单元报国忠 1、白马篇【三国】曹植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代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鲍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3、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5、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⑥。 苟利国家生死以⑦,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二单元民为贵 6、民为贵《孟子尽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1)次之,君为轻。是故得 乎丘(2)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 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7、爱人为大《礼记哀公问》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 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 成其身。 8、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 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百姓为天汉刘向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 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 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 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 未之有也。” 10、爱民利民[汉]司马迁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yuan囿you 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zhe弛以利民。尝 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 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第三单元乐合群 11、人能群《荀子王制篇》 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 彼不能群也。 12、敬业乐群《礼记学记》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 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反,谓之大成。 13、君子之交 (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诗可以群《论语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 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第一单元孝悌先 教学目标: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孝悌为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并知道如何去做。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能将爱心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去,做一个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师:上课 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2、同学们,平时我们的父母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服务,那你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感受如何?指名说说。 3、是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作为子女,应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孝悌为先”部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ppt出示“孝悌为先”内容,学生试着自由读读。 孝悌为先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ppt放录音范文,让学生听,听后学生跟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再次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生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了解字意及句意。课文讲了什么? 7、全班交流 ①师解题目:孝悌为先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品质。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

15、君子之道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背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通假字“见”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原文: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 翻译:君子的言行准则包括如下四个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从内心表现到行为上的。存在于内

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体现在行为上的,是无比的谦恭:出自口中的那些言语,是非常的典雅。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 16、律己爱民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 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个别、小组、集体读等) 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朝读经典》朗诵评价细则及得分汇总

内容年级评分细则得分总分 《朝读经典》一 年 级 1、(衣着举止2分):衣着得体;精神饱满,姿态大方。 2、(熟练、节奏4分):普通话标准;诵读熟练,声音 洪亮;吐字清晰,正确把握诗歌节奏,有一定的韵律。 3、(感情、表情4分):感情饱满真挚,表情自然。 《朝读经典》二 年 级 1、(衣着举止2分):衣着得体;精神饱满,姿态大方。 2、(熟练、节奏4分):普通话标准;诵读熟练,声音 洪亮;吐字清晰,正确把握诗歌节奏,有一定的韵律。 3、(感情、表情4分):感情饱满真挚,表情自然。 《朝读经典》三 年 级 1、(衣着、举止2分):衣着得体;精神饱满,姿态大 方,举止彬彬有礼。 2、(熟练、节奏4分):普通话标准;诵读熟练,声音 洪亮;吐字清晰,正确把握诗歌节奏,有一定的韵律, 3、(感情、表情4分):感情饱满真挚,有恰当的表情 与动作,声情并茂。 《朝读经典》四 年 级 1、(衣着、举止2分):衣着得体;精神饱满,姿态大 方,举止彬彬有礼。 2、(熟练、节奏4分):普通话标准;诵读熟练,声音 洪亮;吐字清晰,正确把握诗歌节奏,有一定的韵律, 3、(感情、表情4分):感情饱满真挚,有恰当的表情 与动作,声情并茂。 《朝读经典》五 年 级 1、(衣着、举止2分):衣着得体;精神饱满,姿态大 方,举止彬彬有礼 2、(熟练、节奏4分):普通话标准;诵读熟练,声音 洪亮;吐字清晰,正确把握诗歌节奏,韵律明显,诵读 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听众产生共鸣。 3、(感情、表情4分):感情饱满真挚,有恰当的表情 与动作,能和诵读内容完美地融为一体。 《朝读经典》六 年 级 1、(衣着、举止2分):衣着得体;精神饱满,姿态大 方,举止彬彬有礼 2、(熟练、节奏4分):普通话标准;诵读熟练,声音 洪亮;吐字清晰,正确把握诗歌节奏,韵律明显,诵读 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听众产生共鸣。 3、(感情、表情4分):感情饱满真挚,有恰当的表情 与动作,能和诵读内容完美地融为一体。 评分原则:评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底分,取平均分。

《朝读经典》读后感300字_400字读后感

《朝读经典》读后感300字_400字读后感 读了《朝读经典》这本书后,让我认识到: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有远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被困难所压倒。学习中学会经常思考,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 从《朝读经典》中了解到许多楚国的历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马援不服老》的故事。故事中的马援虽已年过六旬,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向光武帝请缨出战,光武帝开始怜惜他年纪大没有马上应允,最终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光武帝才肯同意。在南征中,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当年,将士们倍受鼓舞。但不幸的是,马援在军中染病去世。后来,他的部下按照他的部署,降服了屡屡作乱的五溪蛮。故事中的马援那种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精神令我敬佩。他是多么坚强和勇敢啊!在生活中,想想我自己,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想退缩,这样下去哪能成大器呢?今天读了《朝读经典》,给我启示很深,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志存高远,当自强,贵以恒。我要发奋读书,做一个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人,努力使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朝读经典》读后感350字_300字读后感 读了《朝读经典》这本书后,让我认识到: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有远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被困难所压倒。学习中学会经常思考,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 从《朝读经典》中了解到许多楚国的历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马援不服老》的故事。故事中的马援虽已年过六旬,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向光武帝请缨出战,光武帝开始怜惜他年纪大没有马上应允,最终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光武帝才肯同意。在南征中,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当年,将士们倍受鼓舞。但不幸的是,马援在军中染病去世。后来,他的部下按照他的部署,降服了屡屡作乱的五溪蛮。故事中的马援那种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精神令我敬佩。他是多么坚强和勇敢啊!在生活中,想想我自己,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想退缩,这样下去哪能成大器呢?今天读了《朝读经典》,给我启示很深,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志存高远,当自强,贵以恒。我要发奋读书,做一个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人,努力使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木偶奇遇记》观后感500字_观后感 演出开始了,舞台上七彩的闪光灯在眼前闪耀着。幕布拉开了,老木匠出现了,他深深的一爱一着小木偶,为了供小木偶上学,老木匠还把自己的唯一一件大衣卖了,换来了小木偶的书包和新衣。许愿仙告诉小木偶,只要他不撒谎,就可以变成一个男孩。可是,小木偶遭到了两个坏蛋的欺骗,撒了谎,还被骗到了欢乐岛上,差点变成了一头驴。老木匠得知小木偶在欢乐岛上,就独自一人划着一只小木船,在海上奔波,还被鲸鱼吃了下去,后来,小木偶在逃生的时候,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上册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志高远 2、当志强 3、贵以恒 4、学与思 5、勤自省 6、楚史纪 三、教学时间: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第一单元: 志高远] 1、学先立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 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 交流讨论 2、素业成于志尚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玩物丧志》 2、谈感受 3、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四年级朝读经典-教案19.20课.doc

19、查道挂钱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背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淳厚:淳朴厚道。犯:冒犯。较:比较。务宽恕:力求做到宽恕。按部:巡视所管辖的地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原文: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性淳厚,有犯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翻译:查首,字湛然,是歙州休宁人。查道天性淳朴厚道,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计较,所到之处,总是宽厚待人。他曾经处出巡视自己的管辖的地方,路边枣子长得很好,随从摘了一些献给他,他算好了那些枣子的价钱,将钱挂在树后

才离去。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 20、专心一志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朗读,难点是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 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个别、小组、集体读 等) 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整合语言,派代表发言。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深入读文,结合图片,想象情景。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1、学先立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 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 交流讨论

2、素业成于志尚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玩物丧志》 2、谈感受

3、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 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 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驴愕然:什么是目标? 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第四单元过能改 教学目标: 理解古人知错能改,凡事多自我反省,知晓到错误马上改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5课时择善而从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讲述“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故事。学生谈感受 七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第16课时知过即改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诫子书》 第17课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颜氏家训》 第18课时改过之人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朱子家训》 第五单元勤且俭 教学目标: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介绍《白兔记.牧牛》 八知识拓展:《春耕的习俗》 第21课时物来不易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节用》 第22课时训俭示康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苏轼房梁挂钱》

第23课时克勤克俭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季文子以节俭为荣》 第六单元赤子心 教学目标: 理解楚典故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24课时池上二绝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六下朝读经典教案

15、钓而不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钓而不纲的含义,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古人很早就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我们要想保持生态平衡,对自然资源就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课本54文意。 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泾渭分明。 五、小结拓展 交流讨论 16、天地之道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晓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 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大自然有自身的規律,人们可以认识規律.利川規律.却无法改变規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才是正道。。 二、研读诗文(1)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圆则疾,风雨不节令则饥。 (2)(汉)司马迁春秋冬夏,或暑或寒。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同岁异 节,其时使然。故今春生更长,秋收冬藏。 三、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坎尔井》 2、谈感受

17、牛山之木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 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 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驴愕然:什么是目标? 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最新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四年级)

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四年级) 一、选择(20分) 1、在《农夫和猴子》中,猴子学习农夫() A、耕地 B、摘果子 C、不知道 2、在《驮盐的驴》中,驴子驮棉花的时候() A、变重了 B、变轻了 C、不变 3、在《两个仇人》中,两个仇人最终() A、都死了 B、化解了仇恨 C、其中一个死了 4、在《捕鸟人和鹳鸟》中,捕鸟人张开了一面捕鹤的大网,结果捕到() A、只捕到了鹤 B、捕到了鹳鸟 C、捕到了一只鹳鸟和几只鹤 5、在《农夫的孩子们》中,农夫使他的孩子们团结的办法是() A、找金子 B、折树枝 C、分果子 6、在《蚂蚁和麦粒》中,蚂蚁怎样处理自己发现的麦粒() A、种麦粒 B、把麦粒搬回蚂蚁洞过冬 C 、自己半路上吃了 7、在《蚂蚁与鸽子》中,先是谁救了谁() A、蚂蚁、鸽子 B、鸽子、蚂蚁 C、不知道 8、在《钻石和鹅卵石》中,钻石被用来() A、镶在皇帝的王冠上 B、用来铺路 C、当成工艺品卖了 9、在《鹰、乌鸦和牧羊人》中,乌鸦把自己当成() A、老鹰 B、鸽子 C、野鸭 10、在《小偷和公鸡》中,小偷偷了() A、公鸡 B、鸭子 C、鹅 11、《狮子、驴子与狐狸》中()被狮子吃了? A、驴子 B、狐狸 12、一天,有个老人砍了不少柴,十分吃力地挑着走了很远的路.一路上他累极了,实在挑不动了,便将担子放下,叫喊起死神来.老人是想让死神把他带走吗?() A、是 B、不是 13、一只狐狸渡过湍急的河水时,被冲到一个深谷中.他遍体鳞伤,躺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一群饥饿的吸血蚊蝇叮满了他的全身.这时,一个刺猬走了过来,十分可怜他的痛苦,

问需不需要赶开这些害他的蚊蝇.() A、要 B、不要 14、狼老老实实地跟随着羊群,一点坏事也没干.牧羊人开始一直把他当作敌人一样小心防范,提心吊胆,十分警惕地看护着羊.狼却一声不吭地跟着走,丝毫没有想抢羊的迹象.后来牧羊人不再提防狼,反而认为这是一头老实的护羊犬.一次,牧羊人因事须进城一趟,便把羊留下交给狼守护.狼吃羊了没有?() A、吃了 B、没吃 15、《人与宙斯》、《宙斯与乌龟》是哪部名著的故事?() A.《安徒生童话》 B.《格林童话》 C.《伊索寓言》 D.《一千零一夜》 16、《乌鸦和狐狸》一文中,狐狸从乌鸦的嘴里骗到了什么?( ) A. 肉B奶酪C香蕉D月饼 17、在《狼和小羊》这个故事中,狼要吃掉小羊的理由编了( )条. A一B二C三D四 18读《狗,人,猫,鹰》后说说下列哪个答案是错误的( ) A.鹰感到害怕,拍拍翅膀飞走了B.猫纵身一跃,逃进了森林 C.人抓起猎枪,跌跌撞撞逃回了家D.狗也躲了起来跟熊捉迷藏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景色.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0、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指哪个风景区? A、泰山 B、黄山 C、庐山 D、华山 二、判断(20分) 1、《野猪、马和猎人》一文中告诉我们:坏人总是用花言巧语掩盖他的恶行,人们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骗.() 2、《骆驼与宙斯》一文中是牛向骆驼炫耀自己的角.() 3、《鹿和狮子》一文中鹿是应为自己的腿而死于非命.() 4、《宙斯和乌龟》一文中,没有来参加宙斯的婚礼.() 5、《宙斯和狐狸》一文中狐狸当上了王.() 6、《渔夫与小梭鱼》中,渔夫把小梭鱼放回到海里.()

(可打印)四年级《朝读经典》讲课讲稿

(可打印)四年级《朝 读经典》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四年级《朝读经典》 第一单元 报国忠 1、 白马篇 【三国】曹植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 鲍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3、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尽忠报国 《宋史 岳飞传》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5、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⑥。 苟利国家生死以⑦,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二单元 民为贵 6、 民为贵 《孟子 尽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1)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2)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7、 爱人为大 《礼记 哀公问》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8、 仁者爱人 《孟子 离娄下》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 百姓为天 汉 刘向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10、 爱民利民 [汉]司马迁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yuan 囿you 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zhe 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第三单元 乐合群 11、 人能群 《荀子 王制篇》 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12、 敬业乐群 《礼记 学记》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13、 君子之交 (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诗可以群 《论语 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第四单元 严律己

小学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7 焚膏继晷 教学目标: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教学过程:一.看插图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检查学生。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2,先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4,指名读经典文意。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7,检查背诵。四,拓展视野1,学生自读司马光惜书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五,师总结。 8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1.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2.我能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师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经典。1,学生自由读经典,要求借助拼音,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检查学生。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三.借助注释,大致了解经典意思。1,借助注释,自主学习,了解经典大意。2,先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4,指名读经典文意。5,全班齐读经典文意。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经典,比比看谁先背下来。7,检查背诵。

四,拓展视野1,学生自读朱熹读书法的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2,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五,师总结。 9、勤学苦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3、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增强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准备: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说说你读过那些书。 二、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书中有哪些值得你钦佩的人。 四、你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五、熟练背诵课文。 六、总结。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15、君子之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2、懂得待人友善,做人讲诚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释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测预习,生字词教学。 3、小组汇报:词语理解、通假字“见”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上生字新词大声读文。 2、划分节奏,正确、流利朗读。 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结合图片,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 3、教师归纳、总结。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学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么做?

16、律己爱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初步理解文意。 2、能够做到严于律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能激趣导入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主识字,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展示自己预习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尝试划分节奏,大声读文。(个别、小组、集体读等) 2、结合注释,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合作,整合语言,派代表发言。 四、深入读文,理解文意 1、深入读文,结合图片,想象情景。 2、查字典、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出:出仕,出任官职。关:密切相关 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班内展示。 五、感悟诗情,尝试背诵 1、正确、流利、按节奏有感情读文。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文章表达的情感。 3、尝试背诵,互相比一比谁是背诵小能手。自背、互相背、比赛背等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写一小段感想。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寺口镇寺口小学李黄华闫春慧张丽恒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经典诵读篇目(四年级)汇总

四年级下学期朝诵经典篇目 第一周: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第二周: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成畦:成垄成行。2、护田:保护园田。3、将:携带。绿:指水色。 4、排闼:推开门。 第三周: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1、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遥夜:长夜。 2、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3、怜:爱。 4、滋:湿润。 5、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第四周: 咏寒松 (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注释:1、赞寒松品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修条:修长的枝条 3、汉:云汉,即天河,泛指天。 4、天浔:天边 5、凌风:冒着风 第五周: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天街:天庭,即天上。一作“天阶”。第六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第七周: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2、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3、北斗、南斗:星宿名。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4、偏知:指本来就知道。 5、新透:第一次透过。新:初 第八周: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船撑出柳阴来。 注释:

(完整)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文生字,会写三个字和笔画“一”,养成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古诗内容,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诗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大体了解诗意:两个小孩在一座小山村外玩,不知不觉走出了二三里。这是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小朋友走累了,看见路边有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繁茂,一个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一枝,两 枝……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另一个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小孩听了停下手,两人一起欣赏起这美丽的景色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有个诗人叫邵雍,也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写下了一首古诗。师朗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诗,从诗中体味小山村的景色。 二、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我们先要把拼音读顺。现在老师请同桌一起读这一课的拼音,先每个都拼一拼,然后把一句话连起来读,会读了,把整首诗连起来读,看看谁的拼音读得准。 巡视指导。 反馈正音:指名分句读,逐句正音。表扬读得准的。连起来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读得真不错,又准确又好听,老师把生字加上去,大家肯定也会读的一样好。拼音下出示生字,齐读。 三、认识生字 课文里面有很多生字是要大家认识记住的,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从古诗里拿出来了,你还能读好他们吗? 去掉拼音呢? 小朋友记得可真牢,一定是一边读一边用心在记是不是? 四、初步理解诗意 现在生字宝宝又回到古诗中了。请大家轻声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看图,诗中写的什么景物你在图上也找到了? 指导学生找出:烟、村、四五家(农户),亭台、花,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烟,炊烟,做饭时屋顶上的烟;村,村庄;亭台,亭子,避雨、休息的地方。这样看来,这首诗的意思同学们也懂了。老师考考大家。先说烟村和四五家,再合起来说;然后说亭台六七座;后说八九十枝花。 意思懂的会说是小朋友的本领,把不懂的提出来也是小朋友的本领。你还有哪句话吧不懂呢?弄懂一去二三里的意思。(一路走去二三里路了)同学们真棒,先理解一个一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把整首诗的意思都弄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