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规律的科学。广义的是指包括哲

学、政治经济学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狭义的是指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2.革命形势:就是革命的客观条件的总和,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即阶级矛盾极端尖锐

化所造成的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总汇合。

3.战略:是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指导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所规

定的革命某一阶段上,为了实现革命的总任务,应依靠谁、团结谁和打击谁的政治路线。

4.策略:是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具有局限性的指导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一

个较短的时期内,根据战略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所规定的行动路线,以及为实现这个行动路线而采取的斗争形式、组织形式和斗争口号。

5.无产阶级革命:又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伟大历史使命

而进行的革命斗争,是指实现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又称社会主义革命。

6.无产阶级:是指丧失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而获得生活资料的雇佣劳动者

阶级。

7.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资本家阶级。

8.物质文明: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

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生态文明?)

9.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

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道德、理想、情操的升华。

10.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

产阶级社会为使命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对整个社会主义实行国家领导。

11.民主集中制:简言之,就是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

的民主制和集中的辩证的统一。

12.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

进行的斗争。

13.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它和政治、法律、文化、艺术等一样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宗教是以歪曲的形式反映世界,它是支配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14.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低于、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

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简答论述

1.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

答:唯物史观的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

展的动力;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

现社会变革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第二块理论基

石。

●剩余价值学说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剩余价值学说指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伟大的历史使命;

●剩余价值学说为无产阶级寻找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之,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这两大发现,使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本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以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答: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类型的国家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用一句话来概括,既负有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创建者的伟大历史使命。

3.简述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中的作用

答: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所以如此重视和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中的领导作用,这是由于:

●党是无产阶级的教育者。只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成为自觉

的、统一的行动;

●党是无产阶级的组织者。它的领导作用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来实现的。

只有党才能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组成统一的革命大军;

●党是无产阶级的战斗司令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4.社会主义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有那些?

答:★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最根本的原则——列宁民族主义的精髓)★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重要原则)

★建立各民族自愿的联盟;

★国内不分离的民族实行区域自治;

★帮助以前受压迫的民族达到事实上的平等;

★反对各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特别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

5.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答:★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要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型国家机器;

★无产阶级革命把夺取政权看作是革命的开始,是实现无产阶级革命任务的第一步;

★无产阶级革命是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总之,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是伟大的革命。6.列宁是怎样对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

答:★把民族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是无产阶级民族纲领的中心问题: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民族的这种区分,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民族问题的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A、它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把民族问题从欧洲一些弱小民族的解放问题,扩大

到一切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问题;

B、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区分,还在马克思主义和机会

主义的民族之间划清了一条重要的界限;

C、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的科学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中的无产阶

级政党分别制定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

★帝国主义时代民族自决权的范围扩大了,内容更新了:

A、民族自决权的范围扩到了,不仅适用于欧洲,而且适用于全世界;

B、针对所谓的民族自决权是过去资产阶级“用烂了的”口号的说法,列宁指出,民

族自决权问题已从过去的属于一国或几国的范围的问题变成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国主义桎梏的世界问题。

★社会主义仍然需要民族自决权:

1915-1916年关于民族问题的争论中,列宁针对民族自决权在社会主义是多余的错误观点,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部进程中坚持民族自决权的必要性。

7.列宁怎样得出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答:一、19世纪40年代,马恩在思考社会主义革命的未来时,曾经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预计,“共产主义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二、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

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三、1916年8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又进一步提出:“资本主

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发展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一国胜利学说的直接依据;

★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联盟的思想是一国胜利学说的理论基础。

四、一国胜利学说的内容:

★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可以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建成社会主义经济;

★革命胜利的无产阶级,不仅要在本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且要努力把一国胜利扩展为世界革命的胜利。

五、总之,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造成了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突破的薄弱环节,无产

阶级和贫苦农民的联盟是能够完成这个突破任务的强大革命力量。

所谓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至少要具备如下的条件:

★要有一定的大工业和现代无产阶级;

★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和统治能力比较弱,难以照旧统治下去;

★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具有高度的革命热忱,不愿照旧生活下去;

★有一个政治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重大意义:这一理论的基础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式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把这一理论付诸实践,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也向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对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8.为什么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暂时繁荣改变不了其最终灭亡的

答: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赖以发展的新科技革命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制度;

2、战后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所进行的某些调整,也挽救不了资本主义必须灭亡的

历史命运。

9.为什么说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这是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任务所决定的;

★这是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所决定的。

10.如何理解“帝国主义战争必然引起革命”这个命题?

答:帝国主义战争必然引起革命,这个命题的真正含义是: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结果,与侵略者的愿望是相反的,它为人民革命斗争造成了种种有利条件,形成了革命形势,引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因为:

★帝国主义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战争期间,主要兵力集中在前线,后方空虚,为人民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帝国主义战争,使帝国主义者彼此削弱,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会出现革命的大好形势。

11.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有那些?

答:★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批判了流行的把帝国主义作为一种政策的理论,而科学的系统的论证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革命论奠定了基础;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进一步揭示了新时代的本质;

★帝国主义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1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答:首先,目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还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其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各种主观条件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

再次,社会主义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代替资本主义必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13.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对帝国主义经济特征和经济实质的分析,奠定了帝国主义理论的基础,(1)通过帝国主义经济特征的分析,说明了帝国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2)通过经济特征的分析,阐明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3)通过经济特征的分析,阐明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

★关于帝国主义历史地位的论述,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A、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B、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1)表现在垄断“必然产生停滞和腐朽的趋向”;

(2)实力阶层人数大大增强和实力国的形成;

(3)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的发展;

(4)垄断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

1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历史条件:A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的斗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基础: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的两次起义;

1836年—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5.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理解这一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主要贡献:★对资本主义制度给予了无情的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为认识资本主义,启发工人觉悟,提供极为宝贵的材料:A、他们从政治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B、他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病做了深刻揭露;C、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和道德败坏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对未来社会提供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猜测为认识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想材料。

局限性:1、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2、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3、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旧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制度的社会力量。

现实意义:1、有利于促使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有利于无产阶级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才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16.如何正确理解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实质的论述以及这一论述的普遍指导意义?

答: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的国家,这是跟资产阶级国家相比而言的,这种新型民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在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不同形式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切权力;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专政的国家,这也是跟资产阶级国家相比较而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对极少数敌人实行革命专政,主要是经济上剥夺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政治上剥夺他们的政治自由。这就是说,无产阶级要运用革命暴力来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来维护人民的利益,镇压敌人的反抗。

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与专政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实行专政和对人民实行民主,两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民主与专政这两个方面比较起来,民主是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特征,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

★民主是专政的前提和基础,不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民主,就不可能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

★民主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和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的重要特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民主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的对社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直至转化为共产主义的民主制,而专政职能则将随着阶级斗争的逐渐减弱而减弱,直至最后消亡。

普遍指导意义:1、有利于正确认识无产阶级专政与以往剥削阶级专政性质的根本不同,资产阶级专政是少数资产阶级享有民主并对广大人民实行专政,资产阶级民主是虚假的民主,而无产阶级专政是对少数剥削者反对势力实行专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2、有利于不仅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时期国内外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3、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使民主政治职能,得到重复发展,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同时有利于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

17.简述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答:★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发展到了顶点,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伴随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历史现象,迫切需要做出理论说明;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都空前激化,最终形成了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并导致了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8.无产阶级政党是如何制定战略策略的?

答:★战略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规律的科学;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客观实际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重要依据;A、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无产阶级政党要依据时代的特点制定战略和策略;C、无产阶级政党要从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制定战略和策略。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战略指导和策略指导的基本原则;A、革命人民在对敌人力量的估计上,要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B、无产阶级在对敌斗争中,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的壮大自己,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C、无产阶级在与对敌人斗争的具体行动中,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实行策略的灵活性,这是策略指导的又一条重要的原则。

19.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核心?

答:第一,从马克思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必然归宿和落脚点。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内容的重要性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点和实质之所在。

第三,从科学社会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作用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科学,是共产主义运动获得胜利的旗帜。

第四,从马克思主义同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与一切机会主义斗争的焦点。

所以,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当中处于核心地位。

填空与选择:(第五章)

1.列宁在大战期间写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

一书,是一本跨时代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列宁主义的最终形成并达到成熟。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的预见到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垄断的必然性。

3.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示出【作为资本输出的物质基础的过剩】、【资本形

成的规律】及【资本输出的范围】。

4.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三卷】时,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的新材料,

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5.恩格斯为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增补了【“交易所”】一文,论证了交易所也就是

论证了金融资本对整个资本主义生活的统治作用。

6.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和其他著作。

7.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8.列宁对帝国主义理论的系统研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进行的。

9.1896年,列宁在所写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中已经注意到资本的集中

积累及这一过程对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10.1905年到1907年,列宁两次在文章中使用【“帝国主义”】这一概念,并明确用这一概

念说明资本主义新阶段的特征。

11.1908年写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12.1912年列宁使用了【“财政寡头”】这一概念,表明他已看到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相融

合这一典型的帝国主义特征。

13.1914年列宁写的【《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列宁进一步提示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指出“帝国主义这个时代可以叫做资本主义崩溃的前夜”。

14.1902年起草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中就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性口

号:“承认国内各民族的自决权”。

15.【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了以【民族平等

和民族自决权】为中心的民族纲领,大会通过了他的民族纲领。

16.为了阐述的昂的民族纲领,克服思想混乱状态,列宁于1913—1914年先后发表了【《工

人阶级和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提纲》】、【《论“民族文化”自治》】、【《论民族自决权》】、【《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等20多篇文章,批判了民族问题上的多种错误观点,特别是“民族文化”自治思想,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决权】理论。

17.把民族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是无产阶级民族纲领的中心问题。

18.【民族自决权】问题已经从过去属于一国或几国范围的问题,变成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

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国主义桎梏的世界问题。

19.列宁在【1919—1923年】期间【《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

告》】、【《民族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以及在【共产国际第二、三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进一步阐明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

20.【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是列宁民族理论的精髓,是其基本原则。

21.【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列宁民族理论的重要原则。

22.【扩大民主】和【广大群众参加国家管理】,是列宁强调的国家消亡的重要途径。

23.【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条件。

24.【合作社】是实现将小农业经济与社会主义大工业联系起来的最好形式。

25.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是【租让制】、【代销商业】、【租借制】、【合作制】。

26.列宁的五篇政治遗嘱:【《论合作制》】、【《日记摘录》】、【《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

肯少些但要好些》】、【《论俄国革命》】。

选择填空(其他章节)

1.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是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标

志。

2.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是实现

革命胜利的社会力量。

3.【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

4.资本主义条件下政治斗争的中心任务是【夺取政权】。

5.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阶级基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

6.【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战略指导和策略指导的基本原则。

7.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8.【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实现革命转变的决定性条件。

9.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是由【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所决定的。

10.【恩格斯】早在【1847年6月】起草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一书中就提出了过渡

时期的问题。

11.【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

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成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事情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12.过渡时期的显著特点:【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

13.过渡时期的长短,取决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14.我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私人

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中,【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三种是最基本的,因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矛盾。

15.【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第一次创建的,无专政尝试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6.【苏维埃政权】是在1917年伟大的十月革命中俄国革命群众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的。

17.人民民主专政产生的过程:①【1938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第一次提出

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②毛泽东随后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中论述;

③【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主张;④1948年底,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的号召;⑤1949年6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人民民主专政作出系统的论证。

18.【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特征。

20.【1982年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阐明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1.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三位一体

的总任务。

22.在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和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实质上是【阶级

斗争】。

23.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自己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即

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转变成【唯物主义】。

2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诞

生的标志。

25.1917年11月5日【《俄国各民族权利宣言》】,说明了俄国民族政策的原则。

26.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要

建立新型的国家机器。

27.体现一国胜利论的两个著作:1915年【《论欧洲联邦口号》】马克思第一次提出社会主

义的一国胜利论;1916年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军事纲领》】。

003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早期(16-17世纪):莫尔、康帕内拉;中期(18世纪):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晚期(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他们的历史作用和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 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缺陷:一是他们还不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不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发展趋势作为自己学说的客观依据,而是把理想社会制度看成是“正义”、“平等”这些理性原则的体现。二是他们把无产阶级仅仅看作是一个值得同情、怜悯和应当拯救的劳苦阶级,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没有找到实现新社会的真正可靠的力量,因此他们把实现新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三是他们否认阶级斗争,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方式来和平地实现理想社会制度,而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和依靠力量)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5.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 6.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扬弃的结果。 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并实现共产主义。 9.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必将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加剧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的社会本性最终必将撑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社会革命——新社会。(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 10.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能否最终变成现实,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成熟的程度决定的。 1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2.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而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是指“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13.人类社会不仅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 14.根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的不同,马克思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不同的阶段:一个是“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是“在它自身基础了已经发展了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

研究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答案

一.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内涵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同时,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应当是“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方式。恩格斯曾举例说,一个法国工人到了加利福尼亚,发现那里是换手艺比换衬衫还要容易的冒险世界,他被迫适应环境,先后换了许多职业,学会了许多手艺,终于体会到,“因为有了适合做任何工作的经验,我觉得自己不再像一个软体动物,而更像一个人了”。这一事例说明了人的发展其实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是有其必要性的,如若不然,人会显得像软体动物一样脆弱,在变化的条件下不能适应和生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都曾经谈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界定就是,“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个性自由,人的性格、智慧的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一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相容的,他谈到,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马克思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人的发展目的,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如下目标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包含有三层意义:一是,人的真正发展是指人的本质和特征能够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自由是指这种发挥和发展,不是出于生存的逼迫或社会关系的强制,而是人以人自己占有和享受自己的全面本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二是,马克思讲的是“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必然导致强调人的自由个性,这正是对人的个性差异性的肯定,它使人性丰富多彩地展现出来。强调人的自由个性,也是对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性的肯定,就是说,个人的发展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三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互为前提的,直接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将多数人的牺牲作为少数人享乐的条件,同时旨在表明这种自由发展是人人平等、没有例外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追求。 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向。自由的充分实现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标志,也是自由和解放的最高境界。但是,个人的自由发展又必须依赖于集体的行动和社会的发展与解放,只有通过集体行动,只有社会的发展与解放,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是可能的。同样地,个人的自由发展依赖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通过集体、阶级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不解放,个人就不能自由。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的解放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马克思把目光重点投向变革社会制度,解放全人类上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把其学说最后落实到社会解放即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上面,正是为了解决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问题。 2 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我们党80年征程、80年风云变幻就是这样一部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奋斗史。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理论上作出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面对挑战,敢为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圣才出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5.1 复习笔记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活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遵循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a.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上。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可以把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机器时代又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和生产力有了更新的发展。以原子能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了原子时代。 c.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仅能使人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劳动。 d.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激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正在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e.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导体研究获得发展,使金属材料的电阻在特定温度条件

下消失,具有超级导电功能。这种新技术使一些物理学家预言未来将是超导时代。 f.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获得大发展。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小量度,如果金属、陶瓷等各种物质材料都纳米化,那么未来将是纳米时代。 g.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使一种薄膜的生产成为可能,可用充气的方法使它膨胀起来充当屋顶,未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这种薄膜建筑。因此有的化学家预言未来是薄膜时代。 h.天文学家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预言未来是航天时代。天文学家已经在设计未来太空站和月球的生产生活点,预计把人类送上太空和月球从事生产和生活。他们还预计未来要使火星地球化。 i.地理学家预言未来是大洋时代。在大洋时代,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是大洋。海洋技术的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多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产品。 j.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时代、生物工程时代。生物遗传工程将改变动植物的品种,创造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物品种,大大提高农牧业的经济效益。生物工程还将用细菌的蛋白质来制造生物集成电路,用生物的蛋白体来取代硅片作为集成电路中的芯片,制造出超微电路的有机电子计算机。 上述种种说法,都是各个门类的科学家从各自门类的角度预测现在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时代。综合起来看,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以信息化为先导的科学技术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②科技全方位大发展,是指以往的科技革命主要限于某一学科领域。当今时代新的科技革命遍及自然科学六大领域,所以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这种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不是单科独进,而是各科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互相交叉,彼此融合。 ③科技加速度大发展,是指科技的发展后浪赶前浪,一日千里,速度倍增,突飞猛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邢继伟 总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开创制作),“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承上启下)以及科学发展观(创新成果)等重大战略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 条,不照办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一章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前提和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要表现)。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3.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是其本质要求,(实事求是)是中特体系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理论主义的本质,(求真务实)是其核心内容。 5.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二章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2.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a.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点 b.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 c.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时代的特点决定的 4.如何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a.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力量 b.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使用和任务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及新变化,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以更深刻的视角理解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强化共产主义世界观。 基本要求是: 1、系统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 2、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3、灵活掌握当代社会主义出现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完整理解其科学的内涵; 4、能初步运用社会主义新论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观察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学生 2、教学方法: ①文本解读法。对一些基本理论的讲解以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为依据,力争传授给学生完整准确的基本观点; ②故事穿插法。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理论讲解中,穿插一些活生生的现实事例和现象; ③存疑追问法。尽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从问题入手,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 四、教材和课时安排 1、教材:采用李刚、陈勤等主编的《社会主义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做教材。 2、课时:本课程大致安排60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

第一章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开辟学生观察认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视角,并宏观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基本任务和内在要求。 二、基本要点 1、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 ①资本主义首先主导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③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 2、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 ①资本主义、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正与平等”; ②建立在幸福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正与平等; ③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不懈追求的理想和价值目标; 3、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 ①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 ②解放、发展生产力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 4、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 ①社会主义是开放与发展的体系; ②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 三、本章难点 ①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 ②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萌芽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社会主义萌芽的概况,从历史发生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基本要点 1、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概览 ①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②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③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2、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空想 ①“天下大同”思想; ②“大同理想”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3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业】

第13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选择题 1.(2018·齐鲁名校冲刺模拟卷四,34)恩格斯在1883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恩格斯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 B.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C.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可知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的,故B项正确。2.《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 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可知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推翻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 3.(2019·潍坊模拟)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 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 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 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 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国家制度完全由人民自己决定,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其与工人阶级斗争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里

(完整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必修1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广大工人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直接影响D.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2.右图是两位伟人工作的场景,他们为一个无产阶级革 命组织起草的纲领于1848年发表。这部著作的主要意义 在于() A.它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B.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 D.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 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 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 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 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5.《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以下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C.巴黎公社运动D.中国的改革开放 6.《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7.关于下列图片的描述错误的是()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五个专业。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下设六个方向,分别是王伟光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探索;韩庆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牛先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下设薛广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问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下设贾建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以及马克思人的学说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下设胡振良的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国外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设戴焰军的执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以及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张晓燕的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宋福范的执政党意识形态研究以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李俊伟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以及政治教化与社会认同研究。 一共有10位博导,其中王伟光导师是外聘的博导,只能招收一个博士生,其他导师最多可以带两个博士生。本部一共有19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导师介绍 王伟光(兼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职务:常务副院长。

韩庆祥,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央党校,职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 牛先锋,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薛广洲,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贾建芳,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中国化教研室主任。 胡振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职务:国际工人运动史教研室主任。 戴焰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张晓燕,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宋福范,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 李俊伟,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 三、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马列著作选编》(哲学部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2、韩树英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修订版),人民出版社。 3、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第二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4、庞元正、董德刚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科学社会主义教案打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 (一)社会主义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社会主义包括所有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潮和运动,其共同特征是,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理想社会,使人从资本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共同富裕。狭义社会主义专指科学社会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狭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并列,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有资本主义社会;3、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种存在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度。 二、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 1、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其理论成果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其主要标志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从苏联一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到十几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其主要标志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3、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主要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一)意义:1、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系统和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需要;2、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3、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提高识别能力,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社会主义界限的需要;4、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树立和巩固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需要。 (二)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2、世界联系中国;3、成就联系挫折;4、现实联系历史;5、现在联系未来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如何认识:1、把社会主义当作科学来对待; 2、把社会主义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考察;3、运用阶级观分析社会主义。 意义:1、回顾社会主义的过去,在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中,总结、吸取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教训。2、考察社会主义的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3、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在总结历史,考察现在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心。 第一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科学社会主义考点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以及你准备怎样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科? (1)为什么要学习: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2)怎样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就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 2、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1)积极贡献有: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历史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从道德情感出发认同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六项: (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 (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5)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6)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4、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①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