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实习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实习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实习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实习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实习教学设计

一、课题

二、教材

三、教学对象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

六、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

八、教学工具

九、课型

十、课时

十一、教学过程

十二、板书设计十三、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水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 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一瓶水要倒到这个空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水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水不能很好地倒进入瓶中)这是怎么 回事呢? 你们猜猜看水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引出课题:了解空气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空间”、“占据” 这是倒水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 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 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而且,将石块慢慢的放进杯子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看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 学生观察) 2、了解空气 (1)、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了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 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 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 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而且在实验中要 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 实验又多又好。 (2)、交流实验、形成共识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设计的实验都各有不同,而且还都很捧呢!!现在那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呢? 1: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2: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3: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大家开动脑筋,积极配合,设计了各种的实验,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太出色了。那么现在大家能 不能再想想看这几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空气要占据空间)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第一章.概述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2,科学的四个内涵、本质 ①科学是知识的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②科学是过程③科学是世界观④科学的本质是探究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第二章理论基础 1,建构学习理论P11(了解)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①目标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的第一要素和前提; ②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

③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 ④制定计划,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选择内容和方法,设计活动,指导探索过程,评价活动效果都与目标紧密相连。2,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①幼儿教育的总目标P22; ②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 ③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年龄特点,个体差异); ④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特征——内容的广泛性,知识的严密性,方法的科学性)。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P28(五个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 ①以时间为单元(月计划、周计划); ②以主题活动为单元(以季节、自然科学现象、人的活动等建构主题)。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P35

①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的主要精神; ②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③适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④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判断属于哪个范围) 2,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6-37 3,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7-39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理解、运用) ⑴科学性和启蒙性原则——跟本准则、首要要求 含义:首先,符合科学的原理,尊重客观事实;其次,要符合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使幼儿通过努力能够接受和理解。 要求:①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②易理解和接受的;③通过亲自体验进行的直接探索的;④将复杂、深奥的科学现象与知识寓于简单、明显的现象之中。 ⑵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含义: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编排;还要考虑科学教育方面的内容综合进行。 编排方式:直线上升或螺旋式上升 直线上升:同一内容按难易、繁简程序予以安排。 螺旋式上升:同一内容反复出现,循环加深。

机械制图实训教案(含有详细过程)

实训一 实训内容:平面图形的绘制 实训时间:7课时 实训目标:1、理解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 2、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实训重点:1、图形的布局; 2、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3、圆弧的连接、圆与直线的连接技巧。 实训难点:平面图形尺寸基准的判断和选择 实训工具:丁字尺、挂图、A3图板、A3绘图纸、三角板、HB铅笔、H铅笔、2H铅笔、橡皮擦。 实训方法:讲授、练习 实训过程:一、引入课题 讲课中要抓住尺寸分析这个核心,教会学生具有对平面图形分析尺寸基准和识读定位尺寸的能力。基准与定位尺寸紧紧相连,二定位 尺寸又是画出第二基准线、第三基准线……的依据,在讲解时不可忽 视。 平面图形是由直线和曲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绘制而成的,这些线段又必须根据给定的尺寸关系画出,所以就必须对图形中标注的尺 寸进行分析。 二、训练内容 1、按照3:1的比例绘制如下平面图形 要求:1、图形的总体尺寸要恰当 2、图形在图纸上的布置恰当 3、图形中各个几何元素间的连接正确 4、尺寸标注正确规范 5、标题栏的画法要根据GB中规定的画法

评分标准:(1)、图形的总体尺寸要恰当程度(10分) (2)、图形在图纸上的布置恰当程度(20分) (3)、图形中各个几何元素间的连接正确、绘制比例正 确与否(40分错一处扣5分) (4)、尺寸标注正确规范程度(10分) (5)、标题栏的画法要根据GB中规定的画法程度(10 分) 2、实训结束,给学生打分及总结。 作业:实训结束后找一个日常用的简单物体测量后画出其三个投影图。教学反思:单单平面图形的绘制较为简单,但特别重要。在今后的课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和二维中能灵活转换。多引导学生对本 门课程兴趣的产生。

第八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第一节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整含义及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 2、了解以统整取向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类型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主题单元活动、项目活动基本含义、特点及实践策略,开展有关活动设计实践。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统整含义及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 三、教学方法: 在学习体育的指导下阅读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点拨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 广义课程整合:针对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狭义课程整合: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此课程整合,可以由区县以上的教育机构来负责支持和积极推动,由教研部门和学科教师努力实施来完成。 一、统整反映了培养完整儿童的课程理念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要求反映在课程目标上就是要将幼儿发展为“完整的人”。从本质上讲,人是一个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人的完整性源于生活的完整性。 二、统整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观 第一,幼儿生活是幼儿园科学课程统整的基础。 第二,幼儿生活是幼儿园科学课程统整的源泉。 第二节以统整取向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以统整取向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统整对象和统整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划为: 1、分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 2、跨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 一、分学科领域活动的统整 分学科领域活动的统整不同于传统的分科教育活动,它是一种以某一学科领域为主体,加强学科领域间的统整,借助不同学科领域的活动形式、方法、手段来完成本学科领域的教育任务。就科学教育活动而言,按科学教育在统整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又可分为:以科学教育为主的统整活动与以其他学科为主的隐性科学教育活动。 一)以科学教育为主的统整活动 1、利用艺术教育形式来丰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2、重视与语言、数学的结合 3、关注多种价值观的实现 (二)以其他学科为主的隐性科学教育活动

教育实习教学设计模板

湖南师范大学物信学院物理学专业教育实习 教学设计

“情景设置──问题链接──自主探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实验仪器(牛顿管、打点计时器等)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按课本图2.4-1要求,提供打点计时器等器材,让学生于课前先行探究重物自由下落时的运动规律。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探究重物做自由落体时的运动规律。 要求学生记录相关实验实据,以便课上进行交流。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 学生记录相关实验实据 这节课要求学生探究的实验较多,如果都在课上完成,只花1课时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把这个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则效果将大打折扣,学生很难亲身体验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不利。学生在课前完成

二、新课内容 (一)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学习 1.小实验引入新课:观察硬币和纸片的下落快慢。 2.回顾历史,进一步引发学生猜想。 录像短片:比萨斜塔实验。 3.“牛顿管”实验。 4.月球上的实验。 5.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6.小实验: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空气阻力? (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学习 (四)学习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提示学生: 1.若重物做的是匀变速运动,请测出重物的加速度; 2.请思考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来减少误差? 用这个小实验激励学生猜想: 物体下落快慢是不是取决于物 体的质量大小? 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短片,并问 学生:重球和轻球哪个先落 地?等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 生观察录像短片中两个球的运 动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抽去空气的玻璃 管中金属片和羽毛同时从静止 下落时的快慢是否相同。 教师讲述1971年美国宇航员在 月球表面将锤子和羽毛同时释 放,它们同时落在月球表面的 故事。 在上面几个实验事实的基础 上,教师告诉学生什么叫自由 落体运动。然后再指导学生分 析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必备条 件: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学生利用匀变速运动知识测重物加速度。 该实验,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研究该实验所用的方法,在前几课中已很好地学过。所以,为了 突出“探究”,课前让学生做一 做,非常必要。 实验现象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下面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做准备。 两个球同时落地,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矛盾,正好激起学生的疑问和猜想:物体下落快慢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借助实验事实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并做出初步的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实习教案设计

09级对外汉语专业教育实习 教案设计 姓名:晁卫洁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班级:2009136 学号:200913624

第八十三课《聂耳》语法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本课中出现的语法点。 2、通过讲解,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这些语法点,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没有……不……”和“不……不”格式的运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2、掌握名词和量词的重叠并能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约5分钟) 1、复习:复习本节课讲过的词、词组和句型:“没有……不……”、“不…… 不”、“人人”、“天天”等等。让学生齐读课本中举出的例子:“没有一个 人不喜欢音乐”、“他不能告诉你”、“人人都热爱劳动”、“天天打扫房间”。 2、导入新课:齐读后接下来说: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但是在什么情况下 使用“没有……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不……不”,在什么情况 下使用“人人”、“天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的具体用法。(二)讲解语法(约30分钟) 1、“没有……不……”和“不……不”格式 (1)、“没有……不……”格式: 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几组例子: A 没有 ..人不.来上课 ..人不.知道 B 今天没有 没有 ..人不.知道这件事..人不.爱自己的国家我们的教室没有 C 没有 ..一个同学不.认识他 这没有 ..一本书不.是中文的 然后逐个分析:大家先来看一下A组中的第一句“没有人不知道” 是不是说明“每个人都知道”,学生回答“是”,接下来问第二句说明 什么。(鼓励),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在这两个句子中“没有……不……” 中间的“人”是什么词性呢?学生回答“名词”。然后总结:由此我们 可以得出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后各用一个否定副词,强调名

实验实习安全教育教案

实习安全教育教案 主要内容: 一、人身和财产安全 1、防火,防意外 2、防盗,防偷,防骗 二、精神与网络安全 人身和财产安全: 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的一般知识: 1、要有防的意识,保持良好的防护习惯。 2、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特别是面对暴力犯罪,要坚决制止不法侵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3、发生案件、发现危险要快速、准确、实事求是的报警求助。 4、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及时规避可能针对自己的侵害。注意防火,防盗,防交通意外 积极预防不法侵害危及的人身安全: (1)抢劫的预防。a注意观察,及时识别。b选好外出行走路线。c不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行踪。d保持行车途中及住地警惕。e遇到抢劫时沉着冷静应付。f及时报案,以便组织追捕。

(2)滋扰的预防。a慎重处置。b依靠集体力量,积极制止违法犯罪行为。c注意策略,防止事态扩大。d自觉寻找证据,用法律保护自己。 (3)性侵害的预防。a正确识别性侵害。b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c尽量避免在开放性场所独处。d加强教育,增强性自卫能力。e净化校园治安管理。f遭遇性侵害时,要沉着冷静对待,努力消除性侵害成功的机会和条件。g加强性侵害过程中的自身防卫。h积极报案,提供证据。人最宝贵,安全第一。我要安全,安全为我。互让半步,处处通途。步步小心,平安是金。 一、防盗 1、出租屋或者宿舍防盗措施。(1)锁好门、关好窗。(2)不要留宿外 来人员。(3)注意盘查形迹可疑人员。(4)防止推销小商品人员顺手牵 羊。(5)宿舍内不放大量现金。(6)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明处。(7)安装防盗 门窗。(8)及时修复损坏的防盗设施。(9)保管好自己的钥匙。(10)选址安全,谨慎交友。 2、现金防盗措施。(1)现金存入银行。(2)日常生活费用贴身携带。 3、存折、银行卡,电话卡宿舍防盗措施。(1)设置一个既保密又不会遗忘的密码。(2)保管好存折、银行卡。(3)参加体育锻炼时应锁在柜中。(4)被盗或丢失要立即挂失。 4、发生盗窃案件的应对办法。(1)发现被盗时要迅速叫上他人,寻找和围堵嫌疑人。(2)保护盗窃现场,切勿出入和翻动现场物品。(3)发现存 折、银行卡、校园卡被盗,立即挂失。(4)配合调查。 二、防抢 (1)要有遭遇抢劫、抢夺的心理准备。

【配套K12】体育教育实习教案

体育教育实习教案 教案 专业:体育教育课程名称:体育教学论 20XX年4月 首都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体育教学论课次:1 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授课内容: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论/绪论/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教学任务:了解学校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性质;掌握学习学校体育概论的基本要求。 了解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了解各个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取得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学习学校体育概论的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体育。教学难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需用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形式讲解:以幻灯片展示内容纲要,讲解中展开相关内容;补充有关材料。提问:中国学校体育的源头在哪里?1 教学常规师生问好、考勤等。讲授新内容绪论一、学校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性质学校体育概论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

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二、学习学校体育概论的基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堂笔记。考核方法: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主要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考核根据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具体实际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取得的成绩,平时检查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成绩占总成绩的60%。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学校的产生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如雅典的学校教育,体育占有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1、希腊化时期学校体育的目标发生了较大变化 2、公元一世纪到中世纪体育受到宗教的控制,几乎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 教学内容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1、人文主义教育观盛行,学校体育重新获得了在教育中的重要系影响的。 2、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3、学校体育的价值得到肯定,开始出现了一些体育教育思想自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1、学校体育制度开始形成,体育被列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2、学校体育开始得到普遍重视 3、形成了一定的体育思想 4、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规范、科学 5、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学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AB卷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层次:高起专 考试方式: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 3.自由探究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 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 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 、 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 要求而设计的。 6. 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 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 。 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组织的一般方法有 的组织法和 的组织法两种。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 和灵活性等特点。 10.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 、物力资源.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师范大学教育实习教案【模板】

XX师范大学教育实习教案 实习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审阅签名2019年月日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 若一个力产生的效 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 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 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 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 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 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 成。 例如:两个孩子拎水桶的力F1、F2和大人拎水桶的力F效果相同,F1、F2就是F的分力,而F是F1、F2的合力。 2、力的合成遵从什么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既然合力和分力效果相同,那么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可以用合力来代替分力,而达到相同的效果呢? 可以,等效替代就是我们研究力的合成的目的 既然合力可以代替分力,那么分力能不能等效的替代合力呢? [新课教学] 3.5 力的分解 一、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二、分解的法则: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思考1:不加限制一个力分解有几组解?(有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解) 在实际问题中不可能随意的进行力的分解,那又该如何处理呢? 三、效果分解法 通常是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的,先确定力的实际效果,从而确定分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力的大小 实例分析1:已知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 F 的作用(图 3_5_1) 演示实验:将一端固定有细绳 的木块放置在台秤上,使细绳 与水平方向成θ角,拉物体(说 明台秤示数即为物体对台秤的压力大小) 实验现象:物体向前滑的同时,台秤示数减小 效果分析: 台秤示数减小说明该力有向上的效果,使物体与接触面间压力减小

物体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说明该力有向水平右拉的效果 分力方向:水平向右竖 直向上 作图求解:竖直向上的分 力 水平向右的 分力(如图3_5_2) 思考2:若斜向下推,如何分解? 联系实际:课本中的拖拉机,日常清洁时拖地 [总结] 力的分解步骤: 1、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跟据力的作用效果定分力的方向;(画两个分力的方 向) 3、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定分力的大小;(把力F作为对角 线,画平行四边形得分力) 4、据三角形知识求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例分析2:已知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斜面倾角为θ,重力G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如何分解?(图3_5_4) 演示实验:将木块放置在与倾斜的三合板上,释放木块实验现象:物体下滑的同时,木板发生了形变 效果分析:重力具有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效果和使物体紧压斜面的效果 分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和 垂直于斜面向下 作图求解:沿斜面向下的 分力(图3_5_5) 垂直斜面向 下的分力 思考3:F2是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呢? 确定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应由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出发。物体对斜面对压力是物体作用在斜面上的,而F2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根本不同注:分力F1、F2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力,而是我们求出来的与力F等效的分力。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分力可以替代合力,但是分力和合力不能重复考虑。 思考4:当θ角变大时,两分力大小如何变化?若变小呢? θ增大,则F1增大、F2减小;θ减小,反之

如何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如何展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但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展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呢?经几年的实践活动,我觉得合理展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下几点是应该注意的。 一、教育的内容应是幼儿熟悉的在展开教育活动前,必须要选择教育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幼儿熟悉的东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内容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幼儿对它有亲切感,从而促使幼儿更大胆地探索,从而让幼儿得到发现。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实行分类、实行排序,对玩具实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所以,选择幼儿熟悉的教育内容,不但能够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也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有相关的意义,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当研究某些事物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幼儿的假想最好能够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所验证,不管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幼儿都会积极参到活动中去。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应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例如:在《蜡烛燃烧》中,我给幼儿准备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杯子,让幼儿想办法把燃烧中的蜡烛熄灭。在这个活动中, 幼儿肯定会假设很多方法,用东西把蜡烛盖住或是直接用嘴吹灭蜡烛。后者马上被实验的结果所验证,因为用嘴使劲一吹火就熄灭;而前者,幼儿必须用老师提供的杯子实行实验操作。于是他们用杯子盖住燃烧中的蜡烛,蜡烛便慢慢地熄灭了。实验证明了他们的假设,这样,幼儿的兴趣也就更浓了,才能达到让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的目的,并保持幼儿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三、展开教学活动时,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老师在展开教育的活动中,如果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不用老师提醒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到活动中去的。所以我们也在展开科学教育活动时,也在注意以幼儿的兴趣为主,注意形式多样化,不但要让幼儿看、听、说,更要的是让幼儿亲手自动手操作。例如:在理解火的话动中,老师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为主,自己用打火机点燃蜡烛,然后对火实行观察,从中理解火的颜色;接着用杯子盖住燃烧着的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从中获得燃烧的条件。这些操作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

《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科学课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做一做。”展示了两个活动:观察叶子和小纸鱼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一次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故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想法。) 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 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课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课件展示教科书中的卡通图),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 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第三篇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本章将帮助你: 1、初步明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从而全面了解、深刻领会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 3、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及其内容的生成,学会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4、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自主探究,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对象及教学条件设备等灵活的、创造性的加以运用。 5、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途径。 核心概念: 科学、儿童的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成课程、自主探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下简称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幼儿园常识仍沿用50年代的教材教法,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已显得有些陈旧,无法满足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全国许多幼儿园都开始了常识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验,经过10多年的实践,“科学”逐渐取代了“常识”。2001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科学”第一次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之中。 “科学”被除去了神秘的外衣,并成为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一个进步。具体比较“科学教育”与“常识教育”,我们发现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科学教育在目标上更注重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方法上强调学前儿童自己探索与发现;在内容上考虑到数学是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的工具,两者是有联系的,能够互相渗透的,因而将数学并入科学领域,统称为科学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一、科学是什么 对于常人类似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对于儿童来说,科学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我们教师与家长深思的问题,儿童眼中的科学不是什么牛顿定律、三角函数,也不是密密麻麻的科学公式。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例子来讨论。

教育实习岗前培训教案·模板汇编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地理科学系2011年教育实习 岗前培训教案 授课内容:____常见的天气系统 班级: _地理科学2008级 1 班_姓名:_ 卢智宇 学号:_0890170109 指导教师:___ 贾文毓老师 成绩:_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

教育实习岗前培训教案 授课时间: 2011-7-7 年级:高一年级主讲人:卢智宇课题名称常见的天气系统(2个课时) 章节及题目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大气》第五节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 能 理解锋面系统、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的特点过程 与方 法 1、学会阅读和绘制锋面示意图。 2、能利用简易天气图判断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3、学会致用,会做简单的天气实况分析及趋势和预报。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 重点 1、掌握天气系统特点。 2、能分析简易天气图。 教学 难点 1、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及手段1、采用媒体的动画演示,增强辩图、认图的能力。 2、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看卫星云图分析天气状况。 3、学会致用,能够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从当天的天气状况引入。 师:首先让同学看图片,并说明图片为天气系统控制下的气象图,简单介绍一下图片的。引入新课,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师: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板书)一、锋面系统 师:要了解锋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 生: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师:“大范围”说的是气团的空间尺度;“性质均一”意味着气团内部的一致性;“大范围空气”指气团是由空气组成的。那么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锋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 (看课件,分析锋的形成) 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是倾斜的。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两侧,哪个是冷气团,哪个是暖气团,为什么?(因为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所以在交界面下方一侧的气团是冷气团,在交界面上方一侧的气团是暖气团。)那什么是锋? 生: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

实训教案

电力拖动实训教学设计方案

2、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连续混合控制线路工作原理 先合上电源开关QS (1) 连续控制 (2) 点动控制 一、 绘制元器件布置图和接线图 1、 绘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元件 布置图 2、 绘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元器 件接线图 二、 安装布线 按教材图1 — 2— 1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自锁控 制线路原理图进行安装布线。 安装步骤与前面任务基本相同。 三、 检测线路和通电试车 1、 对照电路图、接线图确认布线是否正确。 2、 检查主、控制电路及各接线的紧固情况,排除 接触不良的隐患。 3、 用万用表的电阻挡 R X 100或R X 1K 检查电路 的通断情况。 4、通电试车。 四、任务实施 (一) 混合控制线路原理 图,并讲解其工作原 理。 1、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绘制元器件布置图和接 线图 2、 对绘制出元器件布置 图和接线图进行评价(师 评、互评) 3、学生根据布线的要求 进行步线,教师巡回指 导,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限时纠正。 4、教师强调空载和带负 荷试车的注意事项,并进 行通电运行演示,然后学 生进行通电试车。

一、 填空题 1、 接触器一种自动控制电器,应用于频繁的远距离( )交直流 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主要分为( )、( )和( ) 三大部分。 2、 接触器的触点分为( )和( )。 3、 热继电器可应用于电动机或其他电气设备,主要起( )保护 的作用。 4、 热继电器的按用途可分为( )继电器和( )继电器。 5、 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应串接于( )中,可以实现过载保护。 二、 选择题 五、总结 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六、随堂练习 (播放教师制 作的PPT )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范本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白天和黑夜 3. 昼夜交替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从同一地区白天和黑夜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思维。二、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昼夜的成因。三、推算昼夜区域和某地时间。四、列举历史上比较着名的集中昼夜成因观点,进行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 预期教学效果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教育实习教案课程.doc

教育实习教案 实习学校教学课题所用教材 自用参考书 沙雅县第一幼儿园实习中一班实习幼儿数学、美术、自然、活 班级科目动 小凡的线 教材名称:小水滴必、选修10,第 1 单元 1 节,第1课时 小小艺术家教学资源手册 课时安排一节 教学用具幼儿用书 1、理解故事,乐于参与与故事内容相关的讨论。 2、感受绘画的乐趣,常使用语言表达绘画时的心情。 教学目标 感受绘画的乐趣,增强幼儿对绘画的自信。教学重点 感受绘画的乐趣,增强幼儿对绘画的自信。教学难点 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小凡的线 板 书 设 计

活动准备: ·亲子故事《小凡的线》幼儿用书第2-7 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例如:直线、曲线和波浪向等,请幼儿想象 它们像什么? 2、出示电子书,讲述故事《小凡的线》: 今天,小凡的心情不太好。老师请小朋友画画,大家都高高兴兴地画了起来,还兴高采烈地谈论自己的作品,只有小凡一动不动,好像不知道画什么好。 过了一会儿,小凡终于拿了一支蓝色的笔,在纸上画了一条又一条的线。老师说:“这些线很有趣呀!”老师的赞赏吸引了其他小朋友,大家都过来欣赏小凡的 画,老师问:“大家认为这些线像什么?”加加说:“我觉得这些线好像在跳舞。”文文说:“这些线像喷水池。”乐乐说:“这些线好像在赛跑。”小朋友们都很喜 教 欢小凡的画,纷纷走过来看,还讨论画中的线像什么,小凡感到很高兴。 学放学回到家里,小凡把画给妈妈看,妈妈说:“”这幅画很特别,我很喜欢。 妈妈还把画装在一个红色的画框里,挂在墙上,这使小凡的作品看上去更漂亮 过 程态的线了。从此以后,小凡就爱上了画画,一有空就拿着不同颜色的笔画呀画,画各种形 条。看!小凡家里的墙壁上已经贴满了他的作品了! 及 3、请幼儿讨论: ·第 2 页中谁是小凡?(卷头发的小朋友。) 内 ·小凡为什么不画画?(因为他的心情不太好。) 容·猜猜是什么事情使他心情不太好?(自由回答。) ·你认为其他小朋友画画时的心情怎样?(自由回答。) ·小凡在图画纸上画了什么?(用蓝色笔画了五条弯弯的线。 ·老师和同学对小凡的画有什么反应?(老师认为这些线很有趣,加加认为这些戏 好像在跳舞,文文认为这些线像喷水池,乐乐认为这些线好像在赛跑。) ·你认为小凡画的线像什么?(自由回答。) ·后来小凡为什么感到高兴了?(因为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他的画。) ·妈妈为什么把小凡的画装在画框里?(自由回答。) 4、请幼儿谈谈自己画画时的心情。 5、请幼儿尝试与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活动评价: ·能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 ·能表达自己画画时的心情。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根据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陈述教学事件目标;开展教学目标等五个环节我觉得最难理解的是教学评价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影响深刻的”教师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开展教学评价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1、如何体现“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如何体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考试是学科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考试可监控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加强科学学科地位,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考试又是一把“双忍剑”,教师的心思只为了应付考试,也让考试“指挥”着科学教学课堂实践,未能更好体现科学教学新理念2、如何体现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即从只关注结果“总结性”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只关注传统“双基”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3、“忙碌”的科学教师如何更好体现评价方式多样化?4、科学新课程倡导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

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根据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陈述教学事件目标;开展教学目标等五个环节我觉得最难理解的是教学评价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影响深刻的”教师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开展教学评价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1、如何体现“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如何体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考试是学科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考试可监控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加强科学学科地位,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考试又是一把“双忍剑”,教师的心思只为了应付考试,也让考试“指挥”着科学教学课堂实践,未能更好体现科学教学新理念2、如何体现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即从只关注结果“总结性”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只关注传统“双基”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3、“忙碌”的科学教师如何更好体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4、科学新课程倡导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