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四课《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秀屿区实验中学林国腾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后者情况---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幅相仿的白纸长卷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仕女画及风俗画的代表作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

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交流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俗内容的绘画作品文化感的认同及理解;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去体验和深刻地理解美术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俗题材长卷构图形式

难点:绘画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展示《五百强盗成佛》图片及东汉《笑俑》图片

让学生以一个字概括他们的表情分别是什么?(哭和笑)

这两种表情说明了什么样的心理呢?一个字概括(苦和乐)

教师总结:我们在佛教艺术中去体味苦的真谛,在世俗题材中去回味乐的滋味,同学们有苦有乐才是人间真实的生活。你们每天快乐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东汉的人为什么笑的这么乐吗?我们来根据画面内容来找一下有哪些原因。

板书:乐

学习新课:PPT《弋射、收获画像砖拓本》

请同学找寻一下东汉时期人们吃什么?(看图故有思维: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种的)

板书:吃

教师问:米不仅可以吃PPT《庖厨》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板书:喝

PPT《酿酒场景》

教师问:除了吃喝之外,还有什么能让东汉的人这么快乐吗?

板书:玩

PPT《盘鼓、叠案、跳丸》

PPT《画像砖和拓本》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的这些画叫做“拓本”,我们比较一下原来的画像砖和拓本,就

像图章一样,同一个图章,可以在纸上印出好几个一样的图案。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版画”的来源。

除了这些以刀为工具创作的画像砖展示世俗内容外,在画家的画笔下有没有展现世俗内容的作品呢?我们来看看

PPT《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游玩

PPT《捣练图》张萱—工作

PPT《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节庆

一开始分别展示,第二部一块展示(全景展示)

教师问:你们看得清楚吗?

故意的,你们发觉这三张画都有一个什么特征—很长。

这么长的画,你们觉得古人平常会怎么收藏呢?

板书:“长”-“卷”

教师总结: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是古代达官文人拿在手中把“玩”的绘画形制。

这是一卷尺幅等同于一般长卷的卷纸,你们谁有兴趣把它拿在手上去品读它呢,去体验一把古人的如何去把玩手卷的心情。

两种状况,从左到右,教师引导--古人阅读习惯。从右到左,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讲述先看到的应该是哪一片断?

再次学生回答:什么东西点出了夜宴的主题。

教师总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点明主题。(以屏风为间隔的分割作用,屏风及床的隐私性象征)

我们今天就以《捣练图》为例看看长卷的构图中画家是如何安排人物来突出宫中贵妇工作场景的。

板书:画一展开长卷

左手打开它,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以古人阅读习惯来书写板书)

板书“张萱-宋徽宗-金章宗”—偶像问题—让学生打开书本,阅读《捣练图》下方的句子,设问:“今天在美国波斯顿博物馆的这张《捣练图》是宋画还是唐画?”

我们看得出这是唐画还是宋画吗?看不出,那就先看画面内容是什么,是宫中贵妇捣练的工作流程图。

画面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几段呢?--3段

板书:将长卷分为三段。

第一段我们先看到的是哪一位女子呢?

这四位女子在干什么呢?给我一个字概括

板书:捣

她们在捣的这个东西叫什么呢?--练

“练、绢、缎”共性是“丝字旁”,“练”就是用“捣”这一动作将生丝捣成熟丝的第一步工序。

四个女子围着木槽手握木杵捣练的场景,是一个独立的画面,很像我们看西方画中的一个完整的画。那是因为画家张萱在长卷的形制中有两个视线,一个是浏览的视线还在继续向左前进(中国)。还有一个就是四个女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形(西方)?结合旁边的思考题思考,你能看出来吗?

教师演示并总结。

PPT第二个画面,出现两个半人物?

这个画面告诉我们第二个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一女子坐在毯子上,一女子坐在凳子上,她们在干什么呢?

毯子上的女子在绞丝,红色的披帛和绿色的毯子告诉了我们中国的配色主调是什么呢?

这样的配色方式一直都贯穿于整个画面,第二个女子也是如此。

大家注意,她头上的梳子—玳瑁。这样的器物描绘有别于我们对传统中国画绘画题材—梅兰竹菊。因为这是后人所认为的院画体系—工笔重彩。后者是文人画体系—水墨。

板书—绞,缝

还有半个人物—丫环。

板书—丫环的形象来源。

丫鬟的角色设置在构图中的作用—承上启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还记得这是一张宋画么?我们看不出线条的羸弱来体现时代性,只能在内容上辨认。

丫环手中的扇子:细微展现—指甲盖大小的宋画(形式扇面,文人气质;宋内容萧瑟,唐内容富贵)

我们顺着丫环的指向,将视线转到了第三段。构图巧妙,烧炉子中的炭告诉我们第三段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板书:熨

找撞色—桃红配柳绿,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紧张的工作场景中,画家设置了一个极为幽默的角色,她在干什么呢?

幽默体现在哪里?

板书:几个圆的形象设计

动作模拟—打招呼。

绘画内容的结束,问:长卷就这么结束了吗?-没有,还有跋尾。专门记录后人收藏的心情及品评言辞。还可以不断的添加,教师最后点出长卷形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

本课总结:PPT-最后,让我们以这个生活在唐朝可爱的小孩子打招呼的动作来结束这堂课。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幽默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本身。

教学反思:

凡是美术类绘画作品,均离不开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在《人间生活》这一课中,我发现绝大部分课文中所举例的世俗题材的绘画作品都采用了“长卷”的形式(形制)。所以在课堂展示中我用白纸制作了尺幅相仿的长卷,内容是空白的。我原本设想学生能够根据古人的阅读习惯(从右往左)来展开“长卷”白纸。但是在现实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先前我用言语提示的思考思路没有用心,抑或是没有意识到,倒显得后来的体验程序有点来得突如起来的“尴尬”。我想倘若将这一环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流程(起床,吃饭,上学,放学……)以简单的图案画在长卷的形制上,让学生展开的时候,能够以绘画的内容(时间性程序)让学生自己判断展开的方式到底正确与否,我反思到这样的流程设计恐怕在内容上更与学生的生活常态接近,也能在构图顺序上判断出长卷形式作为中国画传统和独有的构图方式,在形式中内含了“时间”这一因素,也带动这一体验去正确的方式“打开”传统世俗题材中中的长卷代表作《捣练图》。

待我欣赏了袁老师的《新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体验环节,想法创新,和教学内容相合,我想这样的体验环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既有趣味性又有实效性?品味古画需要心境的安宁,则不适宜多人参与。一个学生抑或逐个体验为佳,趣味性的体验,画面形象的夸张化、儿童画,让学生自己在长卷的形式中去构图,去创作。以一整面教室的白墙为“长卷”画纸的模拟,让学生按照从右往左的一般构图方向去模仿绘画中人物的位置、动作及言语乃至人物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贵州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课《诗经》两首《氓》同步练习

贵州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课《诗经》两首《氓》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攻坚 (共1题;共5分) 1. (5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将________子无怒乘彼垝________垣夙________兴夜寐 渐车帷裳________ 咥________其笑矣 二、解释2--5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共4题;共6分) 2. (3分)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________ 文学社________ 摄影小组________ 3. (1分)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 4. (1分)总角之宴 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 5. (1分)三岁食贫 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

三、文言知识细梳理 (共8题;共16分) 6.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 .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7. (2分) (2019高一上·双鸭山期末)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 槌床便大怒至于顿丘 B . 处分适兄意人生几何 C . 羁鸟恋旧林忧思难忘 D . 复得返自然约为婚姻 8. (2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选项中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 . 行李之往来 C . 汉亦留之以相当 D .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9. (2分) (2018高一下·东台月考) 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重点知识汇总

《池子与河流》知识汇总一、我会认 滔涯妇碌遵循尊验二、多音字 奔bēn:奔流不息奔跑 bèn:投奔奔头 塞sāi:瓶塞塞满 sè:茅塞顿开闭塞 sài:塞外边塞 三、形近字 妇(fù):妇女夫妇 扫(sǎo):扫视扫地 归(ɡuī):无家可归回归 验(yàn):实验经验 脸(l iǎn):笑脸脸色 险(xiǎn):山高水险危险 捡(j iǎn):捡拾捡柴 四、词语理解 滚滚滔滔:连续不绝的样子。 造句:江水滚滚滔滔,声势浩大。

木筏:用长木材捆扎成的木排,是一种简易的水上交通工具。 造句:我们坐在木筏上,欣赏两岸的风景。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造句:从他拜师学艺那天算起,他的舞台生涯已有三十余年了。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造句:公路蜿蜒于群山之中。 贯穿:穿过;连通。 造句: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 无忧无虑:(成语)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造句:童年时代的生活无忧无虑,令人怀念。 忙忙碌碌:(成语)形容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样子。 造句:他的工作一点儿也不清闲,整日忙忙碌碌。 遵循:遵照。 造句:我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安逸:安闲舒适。 造句:老人晚年在乡下过着安逸的生活。 源源不断:(成语)形容接连不断。 造句:山上的积雪融化了,源源不断的雪水流入了山脚下的田地。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造句: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尊敬师长。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发生的事实相符。 造句:他的预测果然应验了。 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 造句:此地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河道淤塞。 衰退:指衰弱减退;趋向衰落。 造句: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记忆力会逐渐衰退。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造句:这人太懒惰了,在家里什么事都不愿意干。 五、多义词 任凭 ①听凭。 造句:去还是不去,任凭你自己。 ②无论;不管。 造句:任凭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 ③即使。 造句:任凭他说得再好,我们也不能轻信。 六、近义词 疲劳——(疲惫)沉重——(繁重) 蜿蜒——(绵延)贯穿——(贯通)

第二单元第四课练习题word版本

第二单元第四课练习 题

一、选择题 1、“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C.夸大了相对静止,是绝对静止论 D.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3、“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4、据有关机构研究,我国购房主力人口将于2015 年达到峰值,并将从2018 年开始趋势性下降,我国房地产业将告别数量型增长。这一变化告诉我们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2016年6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亚历山大·冈察洛夫(AlexandreF.GontCharov)研究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并结合脉冲激光加热技术,直观呈现了地球内部极端高温高压条件下铁的热力学行为,从而解释了地球磁场稳定存在的原因。该成果具有解释地球磁场由来和解读地球温度演化的双重意义。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类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③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④人能够认识和创造规律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6、世界首家太空旅馆“银河套房”对外开张,在游客入住期间,每天能欣赏到15次日出,并以每小时3万公里的速度旅行,每85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人们能够建成“银河套房”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C.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规律是普遍的,人可以根据原有的规律创造出新的规律 7、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客观性。”下列能反驳观点的是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统编版政治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四课 课程小结

课程小结 阴阳合同引关注 热点素材 娱乐圈的阴阳合同偷税漏税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全社会就偷税漏税和明星收入过高问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显然,“不公平”是明星合法收入遭到最广泛谴责的根本原因。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辈子的收入甚至比不上影视明星的一部片酬①。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同行业之间天然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②,理应得到国家的调控、平衡和限制。为了降低不同行业之间天然不公平的程度,国家对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标准,收入更高、

挣钱更容易的相应就需要缴纳更高的税③。 信息解读 创新演练 1.明星通过阴阳合同偷税漏税而获得的收入属于() A.合法的劳动收入 B.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C.非法的劳动收入 D.非法的非劳动收入 答案 C 解析明星通过阴阳合同偷税漏税而获得的收入属于非法的劳动收入,应选C。 2.不同行业之间天然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为此() ①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 ②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低收入群体 ④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③表述不准确。 3.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得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劳动创造。为此() ①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②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③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④只要是劳动收入,都是合法的,都应该鼓励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课时

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01变化和□02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03根本属性和□04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05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06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07承担者。脱离□08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续表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01固有的、□02本质的、□03必然的、□04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05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06被创造,也不能□07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08固有的规律。没有□09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10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1)必须□1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12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13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14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15条件和□16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思考Ⅰ.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属于什么哲学观点? 提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观点。主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Ⅱ.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吗? 提示: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第二单元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4课经济大危机 名师指路 一、知识梳理 1.经济大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1929年首先从美国爆发——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共存 2.国的新政 背景: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新政: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结果:美国经济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整得到加强——影响: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点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二是罗斯福新政。重点是罗斯福新政,同时注意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新”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二、教材详解 1. “繁荣”及其崩溃: 繁荣: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繁荣一时。 崩溃: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终于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涉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各个部门;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经济危机中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由此引发了社会动荡,政治危机日益严重。 点评:经济大危机的范围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包括当时的苏联。比经济危机更严重的是政治危机,它影响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和前途。 2.罗斯福新政: 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政局动荡。 新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目的和特点:目的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由政府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刺激消费促进就业。 影响:新政取得了成效,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新政的“新”体系在资本主义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先河,也是制度创新的典型表现。其中银行的整顿和兴建公共工程多从诚信和民生的角度考察,需要我们注意。另外要全面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它固然是要应对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客观上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图片点拨 1.P21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该图片是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影响的最好诠释。要注意1929、1933、1945三个年份的失业率的变化。 2.P15罗斯福像及就职演说:对前者要抓住人物特征注意与华盛顿、林肯进行比较记忆并归纳这三位总统的主要事迹。对演说词要注意理解各自的侧重,第一句话的主意是经济危机的灾难性后果,第二句话则表明了战争经济危机的法宝即“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加强社会建设。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4、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 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 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 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行政 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 ①由国家性质以及政府性质决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氓》学案

《诗经·氓》教案 学习目标: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2反复诵读,体会感情3、品味语言,赏析形象 导语:在古代诗歌中也有很多“薄命红颜”和“痴心女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诗歌《氓》中的“痴心女子”。让我们带着爱心去关注她。 一、读诗(检查预习) (一)读通 要求:(1)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氓》是典型的四言诗,二二节拍)。 (2)读完后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集体正音。 (二)读懂读懂词句含义,理解文章大意。 1、用幻灯片出示全文,标出重点字词和重要句子。 2、把第一段讲给同学们听(“痴心女子”的心声是用四言古诗诉说出来的,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替她诉说?) 氓啊,我们初次相识时,你是那么憨厚,你抱着布匹到我这儿来换丝,其实你不是来换我的丝呀,你是向我来求婚的,我看你那么憨厚,就爱上了你。你走的时候,我送你一程又一程,送过淇水后,一直送到你顿丘,我们是那样恋恋不舍。路上你和我商定婚期,这对我来说太突然了,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我们实在是没有好的媒人,可是你听到这儿就生气了,我心里是多么盼望和你在一起,我说你不要生气了,我们的婚期就定在秋天吧! 或者第三段:桑树的叶子在夏天里是那样的茂盛,就像我们女人的容貌和爱情,可是呀,斑鸠鸟啊,不要吃太多的桑葚!可是呀,女人呀,不要和男人沉湎于爱情,男人沉湎于爱情,是可以解脱的,而女人沉湎于爱情,是无法解脱的。 或者最好一段:本想和你白头到老,可是你这种行为真让我心生怨恨。淇水再宽也是又岸的,湿地再大也是有边的,可是我痛苦却没有尽头。想起我们少年时候,在一起玩耍,那是多么的快快乐乐,说说笑笑是那样亲切。你的誓言是那么诚恳,我是万万想不到你会变心的。唉,现在你既然变了心,我又能怎样呢?算了,我不想这些事了。(或者,唉,现在你既然变了心,我就不想这些了。) (三)读深 以关键句子为例,指导学生读出情感。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试题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 一、基础巩固(20分,1~5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 ..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 ..靡有朝矣(sh ì) (zhāo) B.尔卜尔筮..(mǔ)业业四牡其水汤汤(tāng) ..于嗟女兮(jiē) 匪我愆期(qiān) C...不遑(huáng) 渐车帷裳(cháng) 启居..体无咎(jiāng) 言(jiù) D.将子无怒..四牡骙骙犹可说也(yuè) (kuí) ...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读qiāng,“说”应读tuō。 答案:C[来源:]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以我贿迁贿:财物.爽:直爽、爽快C.女也不爽.D.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 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解析:A项,莫—暮;C项,匪—非,于—吁;B项、D项无通假字。 答案:C :] 来源)[(.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 狁之①不遑启居,为期故①将子无怒,秋以????..A. B.??车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②彼路斯何?君子之????..①我心伤悲,莫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知我哀????...D.C. ??止②曰归曰归,岁亦莫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解析:A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B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 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 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D项,“全部都是四言诗”错,也有不是四言诗的,如《伐檀》,基本是五言。 答案:D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检测D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检测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4题;共42分) 1. (8分)按查字典的要求填表 字音序部首除去部首有几画组词 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分)我会填 ①耍:共________画,第二画是 ________。 ②然:共________画,第三画是________。 3. (23分)按要求做题。 (1)诚实是美德,________做什么,________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填关联词) (2)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病句) (3)小刚对小李说:“我帮你把自行车搬上楼吧!”(改为转述句) (4)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改为双重否定句) (5)下面句子写人物说话时,没有用“说”,请仿写一个句子。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6)《春日》这首诗中具体写“光景之新,寻芳所得”的诗句是________。 4. (7分) (2020四上·通榆期末) 默写古诗《夏日绝句》并回答问题

(1)默写古诗。 (2)诗中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从这两句诗我体会到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4题;共42分) 答案:1-1、 考点: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答案:3-4、 答案:3-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之《氓》公开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氓》教学设计 海口实验中学邢凡 一、教学目标: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内容,分析形象,体会情感,,探究主旨,熟读成诵。 二、教学重点:绘制思维导图 三、教学难点:记忆背诵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经》是我们文化、情感和审美的“圣经”,是一种生命的基因,灵魂的酵母,是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走进《诗经》,走进《氓》,走进那遥远的卫国发生的故事。 (二)梳理内容 那么,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齐读诗歌,要求读对节奏,读准字音。 明确: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女子在经历了恋爱(1、2节)的幸福之后,又经历了婚变(3、4、5节)的痛苦,最后做出了决绝(6节)的选择的故事。 过渡:以上是我们对诗歌内容做了整体梳理,下面我们一起对诗歌的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赏析。 (三)分析形象 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的第一二节,看看在这两节诗中,作者是用了

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写男女主人公的? 明确:1、氓:蚩,笑嘻嘻,忠厚老实的样子;谋,清楚地告诉我们,他是来求婚的。 2、女子:“送”说明了女子答应了男子的求婚,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一片痴情,“将”说明她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女子。 “望”,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痴痴等待,登上那倒塌的垣墙,久久伫立,向男子所在的方向望去,见不到男子就伤心哭泣,见到男子就又说又笑,真真是一个率真可爱的女子。“迁”字写出了这份爱情终于修成了正果,结婚了。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这些词语对诗歌的情境进行联想和想象,诵读第一二节诗,边读边记,强化对诗句的记忆。 (四)体会情感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婚变部分的内容,找出能够表现女子情感变化的词语,体会女子的内心感受,并完成这一部分思维导图的绘制。1、“食”、“耽”、“说”表面上写的是斑鸠贪吃桑葚,实际上是写女子沉溺于爱情无法自拔,写出了女子内心的后悔。以此来劝诫其他的女子千万不要沉溺于爱情。 2、“贫”字写出了女子多年来为了和氓在一起,甘愿过着贫穷的生活。“爽”字是过错的意思,“贰”写的是氓的行为没有定准,反复无常。女子甘于贫困,行为没有过错,而氓却三心二意,用情不专,由此表现女子对氓的斥责和怨恨。 3、“暴”字写出了氓的凶暴,“咥”字则写出女子娘家兄弟的冷漠,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领会比兴和重章叠句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久戍边疆士兵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①字音 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孔疚(jiù)靡盬(mígǔ) 四牡(mǔ)骙骙( 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 雨(yù)雪霏(fēi)霏载(zài)渴载饥维常之华(huā) ②本诗写了什么?这首诗共六章,可分哪几个层次? 三千年前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采薇思归 4-5章为二层,疆场思归 6-6章为三层,归家之哀 ③描述诗意,体会情感。(课前预习作业)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第1框青春的情绪达标检测一课两练

青春的情绪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并给“天宫二号”进行“太空加油”。消息传来,国人为之欢呼雀跃。这体现了情绪的( ) A.喜 B.怒 C.哀 D.惧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情绪的理解。从“国人为之欢呼雀跃”看出人们的情绪是喜。 【知识拓展】有关情绪的名言警句 1.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拿破仑2.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3.如果世界上有地狱的话,那就存在人们的心中。 ——罗·伯顿4.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约翰·米尔顿5.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绪。 ——顾修全 2.古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表达的情绪是 ( ) A.兴奋 B.忧伤 C.恐惧 D.悲伤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情绪的辨别能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因此这表达的是一种恐惧的情绪。 【知识拓展】“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现在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 3.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思考时,铃声是刺耳的。”这说明 ( ) A.铃声通常会导致积极情绪

B.铃声一般会引起消极情绪 C.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D.任何事物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受多方面的影响。从小张听到铃声的情绪的变化看出C符合题意。 4.七年级学生佳明在进入中学后,数学学得不是很好,经过几次月考后,他的学习成绩下降很快,心里总是 感觉数学学不好,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这体现了青春期的______________的情绪特点。 ( ) A.情绪反应强烈 B.情绪波动与固执 C.情绪的闭锁性 D.情绪的表现性 【解析】选B。本题考查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从题干材料中佳明因数学成绩不好,使他心里难受,说明他的情绪体验有一种顽固性,即情绪的波动与固执。 【变式备选】 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有 ( ) ①情绪反应强烈②情绪波动与固执 ③情绪的细腻性④情绪的封闭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提示】选D。 5.(2017·防城港质检)小林今年读七年级,12岁身高就达到165厘米,像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许多同学因此称呼她为“小林姐”,她心里觉得很不舒服。为此她时不时与同学争吵,搞得与同学的关系十分紧张,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负面情绪可能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②负面情绪影响了小林的学习成绩 ③情绪只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 ④小林应学会合理表达情绪,积极面对负面情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要积极面对负面情绪。从材料“她时不时与同学争吵……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看出小林没有做到积极面对负面情绪。所以①②

第二单元 第4课 课节训练

第二单元第4课课节训练

课节训练 一、选择题 1. 针对“学术造假”风气的盛行,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敢于对学术不端“下猛药”。教育行政部门要给学术不端“下猛药”就应该() A.严格立法,为打击学术造假提供法律依据 B.统一执行学术论文审核,严格审核制度

C.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并严格依法行政 D.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政府行使权力时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外,应当公开其行政管理的内容,同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这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要做到() A.合法行政B.程序正当 C.高效便民D.权责统一 3.2011年4月21日,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说,我们不仅要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还要让人民知道政府花钱的效益;不仅要让人民知道花钱的效益,还要让人民满意政府花钱的效果。这启示各级政府() 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②要认真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④要发挥好审计署作为国家法律机关的作用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 触目惊心的暴力拆迁,在成全一些地方官员争功近利、盲目攀比政绩的同时,也严重地侵犯了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表明() ①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③在我国,依法行政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贯彻④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5. 近年来,我国执法机关兴起了“公开”制度,如公安机关的阳光执法工程,税务部门的税务公开制度,检察机关的检务公开制度,法院系统的审判公开制度等等。这些“公开”制度() ①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第二单元第四课

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 一、教学目标 1.认知:1)了解职业道德与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 2)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 3)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 4)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3.运用: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对社会、企业与个人发展有很重要意义。人们通过职业活动才能正常生存,而职业活动离不开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促进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会阻碍个人职业发展。弄清楚职业道德的作用,学生才会接受对职业道德的学习。 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中职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重点学习内容。中职学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有重要意义,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 2.教学难点 职业道德特点 职业道德特点具有抽象性,在讲解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认同这些抽象的知识和观点是教学难点;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高,生活经验不足,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本课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突破此教学难点的方法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从而得出职业道德特点。 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践行职业道德规范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如何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建议学生怎样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讲解此知识点时,应从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如清洁教时如何践行值日生道德? 3.结构线索

本节内容围绕一个主题“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材首先通过一些事例给出了职业道德的概念,引出职业道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职业道德对个人、对企业、对社会的作用。在行业道德规范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在各行各业的具体表现,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 三、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其决定因素是学习主体——学生。总的来说,中职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水平不高,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就本节内容而言,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的作用及其行业道德规范等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与学生感性认识的缺乏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中职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积极的态度。结合以上分析,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为核心,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知识。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列举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 医生被称为“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是他们主要的工作内容,这个职业也让很多人向往。古代的老中医在弟子满师时总要赠送两件礼物,一把雨伞和一盏油灯,意思是训诫弟子为患者治病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一心赴救。 但近年来,有的患者看病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对簿公堂”。这说明,有的患者把医生当成了潜在的起诉对象。一些手机短信是这样描述医生的:“医生分两类,一类是图财,一类是害命;”“强盗只能抢光你身上的财富,医生却能抢光你一生的积蓄;”“医生越来越像杀手,见死不救,草菅人命;杀手越来越像医生,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这样的语言,字字如刀,尖刻之极。人们不禁要问:那些在非典时期舍身救人的白衣战士,真的沦为“杀手”、“强盗”了吗? 【引思明理】 思考问题①:把医生描述成“杀手”“强盗”你怎么看?

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四课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典例解析】 【例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题:材料一2000年三月下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在荷兰首都召开,会上气候学家发出警告:如果对温室气体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未来100年内全球气温将上升2℃~6℃,给数以亿计的人们带来灾难。与会代表一致谴责美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方面的消极态度,愤怒的荷兰代表将生日蛋糕砸在美国代表的脸上。 材料二《京都议定书》主要是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然而2001年3月下旬,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引起世界舆论大哗。 1.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用字母代填在图中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2.据研究,人类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中除二氧化碳外,还有() A.氮氧化合物B.硫氢化合物 C.氟利昂D.沼气 3.关于长期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严重后果的不正确说法是() A.温带一些耕作业发达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B.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将增加 C.加拿大农牧业区将扩大 D.上海、加尔各答等沿海城市将面临灾难4.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大量增加的可能且有效的措施是() A.立即停止使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B.控制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 C.植树造林种草绿化 D.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5.美国和荷兰同属发达国家,但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是因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此问题不是一国或几国能解决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协作才可解决。本题以温室效应的新闻材料为背景点,考查了政治、历史和地理三学科的相关知识。 解答: 1.见下图 2.C3.B4.C 5.①两国都在极力维护本国的利益②荷兰是世界闻名的低地国家,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之下,温室效应使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将被淹没③美国是世界矿物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对其经济影响较大 【例2】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因素是()A.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框架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特征概述 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在此背景下,欧美国家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突破了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的防线把全世界都囊括在市场经济中。中国在西方殖民者冲击下被迫打开大门,被动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自然经济解体;同时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在三座大山的挤压下创造出一些业绩,但不断遭受挫折,同时西方近代文明也对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社会习俗以及大众传媒产生影响,改变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中国的变化又明显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单元线索梳理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①西方工业文明兴起、发展的历程、条件与影响,把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②把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尤其应该注意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的变化。二要突出六个重点: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②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原因、过程与影响;③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⑤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演变;⑥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三要明确一个基本观点:西方列强以侵略为目的的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活动,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四要注意知识联系:①注意联系世界形势,加深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扩张之间关系的认识;②注意将中国社会的各种变化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探讨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与影响的认识;③注意运用政治、地理、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并注意与现实相结合思考问题。 单元结构体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 【教学总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知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诗经“六义”。 3、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国风”独特的文化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注意把握四言诗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分析诗中的情节内容,来挖掘人物的内心体验。 【教学难点】 分析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在诗中的运用,体会其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1课时 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的分析,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其独特的文化内蕴。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发掘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内心变化。 3、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兴的艺术手法的体现。 二、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脉络,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性格特点。 鉴赏各种艺术手法在诗中的运用,体会其艺术效果。 三、教学难点 鉴赏各种艺术手法在诗中的运用,体会其艺术效果。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西方文化中有“两希”传统,其中希伯来——基督教文学的《圣经》就像朝圣者心中的耶路撒冷一样神圣,从出生到死亡,陪伴着他们的漫漫人生路。而在中国,也有这样一部经典,从古至今吟唱不衰。百篇风雅颂,传唱千古情,它就是《诗经》。 首先说一说,“风骚”是什么意思?我们学过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这里,“风骚”泛指文学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形容人举止轻佻,如“举止风骚”。而最初,“风骚”本是两个词,“风”指《诗经》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浪漫主义的《离骚》交相辉映,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本单元我们将对这两部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这节课先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卫风·氓》。 (二)预习交流 (根据预习资料,学生作答,教师补充)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以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2、风、雅、颂:《诗经》按表现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郑樵《六经奥论》)《诗经》中的“风”是指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风”又分为周南、召南、卫、王、秦等15国风,共160篇。“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3、诗经“六义”:赋、比、兴,是《诗经》中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即直陈其事,指直接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兴”,就是托物起兴,即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和想象。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风、雅、颂和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播放朗诵带 (1)提醒学生听准字音,以及句子节奏 《诗经》中大多为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字词正音〔板书〕,并指名学生朗读 氓( méng ) 蚩( chī)愆( qiān )将( qiāng )于( xū )说( tuō )徂( cú ) 汤( shāng)裳 (cháng) 咥(xì)隰( xí ) 泮( pàn) (3)指名学生朗读,并由其他学生指正。 2、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诗的内容。 (1)请一位同学简单概述一下诗的情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