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变化 保持原状、垂直 保持原状、水平 保持原状、角度倾斜 消失到视心点 消失到距点上 消失到内余点上 消失到外余点上
• 透视规律
一、物体 默认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二、画面 画面与物体的关系:与物体主要面的偏角;画面与物体的前后关系。 画面偏角为零(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画面与物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要面存在偏角(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偏角可以选择30、45、60。其中45由于心点与两个灭点距离相同, 所以较少使用。当然画面偏角也可以自选。
缺点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的距
离。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一点透视作图原理: 建筑师法,也称视线法,利用建筑物与视点的连线与画面相交 的迹点,再通过已知的数据点结合灭点求出透视图。
平行透视的画法
•
室内一点透视求作方法有两种简易的求作方式:
网格法,(量线法)(2种),足线法(视线法).
1.视线法
如图(1).将平面图所要展示的部分紧靠在绘图纸上定 图的边线PP,在PP线下方确定基线GL;(2). 利用立面图的高度确定真高线AB或CD,定位视 平线HL,控制在1.5m左右;(3).在PP线下方 确定站点SP(控制在画面宽度的1-1.5倍),连 接平面图中各个角的内转折点,连线与PP线将有 迹点;(4).SP向HL垂直延伸,交点即为心点 (灭点),过灭点连接ABCD外框的四角; (5).过PP线上的各个迹点引GL的垂线,确定 空间位置,最后利用真高线确定透视图内部的空 间高度;
三、视平线(视高) 视平线的高低变化会对透视画面产生巨大影响。
四、心点 心点位于视平线上,可以任意移动(不能超出画面之外)一般取点画
面1/3 处。
• 透视规律
五、视点/视角 确定视点,其实就是确定视距。视角范围在60°左右。 视点越远,透视变形越小,透视展示的内容越多; 视点越近,透视变形越大,透视展示的内容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