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目标导航

1.了解19世纪以来的代表性的美术、音乐作品。

2.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特点及成就、印象派绘画和音乐的特点、现代派绘画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常考点。

3.能够欣赏美术、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体会其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课前预习

(10分钟,10分)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1.背景

(1)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________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时期。

(2)贝多芬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深受________思想影响。他追求进步和______,反抗封建、追求民主。

2.特点

(1)构思________,形式宏大。

(2)洋溢着英雄主义和________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3.成就

(1)将________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

(2)创作了九部________。

(3)开创了________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1.绘画

(1)背景:19世纪________的启发。

(2)特点: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________,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________变化。

(3)代表:莫奈的《________》《鲁昂大教堂》等。

(4)影响:不仅改变了________方式,而且影响了音乐创作。

2.音乐

(1)特点:强调声音的响度和________。

(2)代表:法国德彪西的《________》。

3.影响

(1)开辟欧美绘画与________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

(2)孕育了20世纪初对________的全面突破。

三、现代艺术的兴起

1.印象派绘画的发展

(1)代表:经历了印象派、________、后印象派等阶段,涌现出了塞尚、高更和________等著名画家。

(2)影响:以新的________描绘客观世界,为绘画领域开辟了新方向。

2.现代派绘画主宰画坛

(1)特征:采用________、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________。

(2)代表人物:西班牙画家________。

3.现代音乐:流派众多,出现各式各样、风格独特的乐曲。

答案:

一、1.(1)古典主义(2)启蒙自由 2.(1)广阔(2)乐观主义 3.(1)声乐(2)交响曲(3)浪漫

二、1.(1)科学技术(2)个人感受色彩(3)干草堆(4)绘画 2.(1)音色(2)牧神午后·前奏曲 3.(1)音乐(2)传统艺术

三、1.(1)新印象派凡·高(2)视角 2.(1)夸张新材料(2)毕加索

课堂作业

(2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1.18~19世纪之交,欧洲音乐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A.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B.从古典主义音乐向现实主义音乐过渡

C.从浪漫主义音乐向现实主义音乐过渡

D.从现实主义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题干时间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是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故选A项。

2.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了人们的赞叹。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作”。这部交响乐的特点是 ( ) A.反映重大的社会题材

B.表达对乡村的热爱

C.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

D.揭露封建王朝的罪恶

答案:C

解析:贝多芬在《合唱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中加入了以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的合唱,这是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作品。所以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该作品的内容不符。

3.有人说: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因为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这说明贝多芬 ( )

A.多凭主观想象创作音乐作品

B.创作的作品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C.创作的作品多赞颂个人英雄主义

D.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答案:D

解析:贝多芬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民主大加赞美,极力追求进步,勇于抗争。这反映在其作品中,就表现为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由此可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知识点二

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4.某位画家在伦敦的时候,画了不少雾中景物,每张的色调都不同,人们看了他的画以后才发现伦敦的雾是有颜色的。他因此被称作“伦敦雾的创造者”。这些绘画属于( )

A.浪漫主义绘画 B.现实主义绘画

C.印象主义绘画 D.文人画

答案:C

解析:根据“画了不少雾中景物,每张的色调都不同”可知,这属于莫奈的绘画风格,莫奈属于印象主义画派,故选C项。其他三项与题干材料体现的印象派绘画的特点不符。

5.艾黎·福尔在《世界艺术史》中说:“他们关注光的变换、色的逃遁所构成的无穷无尽、颤动不已的旋涡……陶醉于光线的千变万化。”下列作品中能体现他们这种“关注”的有( )

①②

③④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他们关注光的交换、色的逃遁所构成的无穷无尽、颤动不已的漩涡……陶醉于光线的千变万化”可知“他们”是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故A项正确。

6.“他的音乐有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捕捉无定型的流动体(如云、风、气味等)运动时的瞬间印象,把它们用绝妙的音色、和声等表现出来。”下列哪部作品与此相符 ( )

A.《四海一家》 B.《牧神午后·前奏曲》

C.《命运交响曲》 D.《黄河大合唱》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其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体现了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A是现代摇滚乐作品,C是浪漫主义音乐作品,D与材料叙述的音乐特征不符。

7.印象派绘画与音乐的关系是( )

A.继承与发展 B.完全无联系

C.只有继承性 D.完全是创新

答案:A

解析:本题为关系型选择题,用知识结构分析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两者都属印象派体系,同时,受印象派绘画方式的影响,一些音乐家在创作中强调音响和音色,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音色,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这说明两者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知识点三

现代艺术的兴起

8.雅克·德比奇教授在其主编的《西方艺术史》的扉页中写道:“变形,色彩自由,空间的新表达方式,从抒情动作或几何中诞生的抽象化,抛弃关闭的形,形的混合,材料的多样化,粉碎种类界限……”下列艺术作品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 ( )

A.《干草堆》 B.《向日葵》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变形,色彩自由,空间的新表达方式”“几何中诞生的抽象化”“形的混合”等以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该艺术形式应当为现代主义。A、B、C属于印象派,只有D属于现代主义流派。

9.某种绘画艺术将零散的判断按照画家的感受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来一种给人以支离破碎感觉的画面,使绘画艺术走向抽象。这种绘画属于( )

A.浪漫主义流派 B.印象主义流派

C.现实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D

解析:根据“支离破碎感觉”“走向抽象”等可知,这种绘画属于现代主义流派,故选D项。

10.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认为,音乐应当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音乐美学家 E.汉斯立克称赞他的音乐“没有早熟的伤感或故意的反常,而只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快感”。布索尼的音乐风格属于( )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表现主义 D.新古典主义

答案:D

解析:由“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只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快感”可知,布索尼的音乐风格与新古典主义音乐简约自然的风格一致,所以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贝多芬自称是“强硬的民主主义者”。1797年,拿破仑率领大军直逼维也纳,他对拿破仑仰慕不已,把他当成建立伟大共和国的英雄,并为拿破仑谱写了一首交响曲,题词为“献给拿破仑”。可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时,勃然大怒,称拿破仑为暴君,他抓住乐谱的封面撕个粉碎。当这首交响乐出版时,他把标题改为“英雄交响乐——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材料二:德彪西的音乐对一个听惯了贝多芬与莫扎特的乐迷来说,则完全是一片混乱、陌生的世界。梦幻一般的交响诗《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可以说,德彪西通过这一作品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此曲被后人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

材料三: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有许多音乐论著,且在古琴方面造诣很高,还会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三千弟子中,通六玄者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为“诗、书、礼、乐”。在孔子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以音乐净化品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一反映了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什么思想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3)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德彪西通过这一作品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4)有人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艺术似乎不如西方动人心弦,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变化说明了贝多芬对专制的憎恶,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赞颂,对自由和欢乐的渴求。

(2)追求进步和自由,反封建、争取民主。处在欧洲启蒙运动和革命时代,启蒙运动的发展,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3)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它的特征不直接反映社会与时代的气息,而是通过音乐来直接描述人的主观感觉与印象,表现的是光影色彩给人的朦胧神秘的感觉。

(4)西方音乐并不能使中国音乐黯然失色。只是中国官方长期注重和标榜的是伦理政治文化,所以近代以来

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得不够。但中国民间传统音乐是举世灿烂的。另外,西方音乐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及科技创新的时代气息紧密相连,在风格变幻、创新方面颇有个性特色,这一点恰是中国近代音乐创作上的不足。所以产生根源不同在于社会存在。

课后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某位音乐家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同时又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下列作品不属于该音乐家的是( )

A.《命运交响曲》 B.《英雄交响曲》

C.《田园交响曲》 D.《牧神午后·前奏曲》

答案:D

解析: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承前启后式的人物,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A、B、C三项都是贝多芬的代表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所以D项符合题意。

2.1804年春,贝多芬完成了《英雄交响曲》并题写了“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题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将印有献词的封面撕下,并在后来出版时将标题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一事实反映了贝多芬( )

A.对于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精神

B.对于拿破仑的敬仰崇拜之情

C.敢于正视和修正自己的错误

D.具有反封建和争民主的精神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因为拿破仑将共和制改为帝制,才导致了贝多芬的行动,体现了贝多芬反封建的思想和对民主的追求。

3.贝多芬的音乐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充满了时代精神。这主要由于贝多芬( )

A.一生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

B.将“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作为他的座右铭

C.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受“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可见本题强调的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思想内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音乐艺术家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他们向往民主、追求自由,故C符合题意。

4.下列是法国某画家的一系列画作,其名称皆为《睡莲》,展现了同一池睡莲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下的迥异景色。据此判断,该绘画流派可能为( )

A.现实主义 B.印象派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印象派画家善于捕捉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景象,展现色调美,对光线十分敏感,故选B项。

5.印象派画家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

B.影响了音乐创作

C.为绘画领域开辟了新方向

D.欧洲艺术从内容到形式发生变革,出现现代风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印象派画家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欧洲艺术从内容到形式发生变革,出现现代风采。

6.19世纪末,法国著名音乐家德彪西把和声作为丰富色彩的一种手段,还有意识地冲破常规节拍。这标志着新的音乐流派的诞生,该流派是( )

A.浪漫主义音乐 B.印象派音乐

C.民族派音乐 D.现代主义音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19世纪末、德彪西、冲破常规节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开创了印象派音乐。

7.右图是法国毕沙罗的《瓦赞村口》,作品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该作品的表现方法非常注重对阳光和空气的表现以及色彩冷暖对比关系的把握。这幅画作的风格应当属于( )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注重对阳光和空气的表现以及色彩冷暖对比关系的把握”可知,该幅画重视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画面色彩特别清新、明亮,故C项正确。

8.有一位研究音乐史的老师发现,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擅长从管弦乐队里抽取音色的深浅明暗度,其作品《波莱罗舞曲》的节奏和旋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并借助拉威尔对力度的纯熟使用(从轻到响或从响到轻的变化)和对音色的巧妙结合,听起来使人感觉变幻莫测,趣味无穷。这部作品属于( )

A.浪漫主义音乐 B.表现主义音乐

C.印象主义音乐 D.新古典主义音乐

答案:C

解析:根据“音色的深浅明暗度”“对力度的纯熟使用……和对音色的巧妙结合”“感觉变幻莫测”可知,这与印象主义音乐朦胧、飘逸、空幻的意境相吻合,故选C项。

9.“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艺术特点,现代主义艺术特点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其创作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离奇表现手法,毕加索具有这一创作精神。

10.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 )

A.古典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答案:C

解析:“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意指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且会有所概括、取舍、调节,强调的是主观感受、非理性的、反传统的,这与西方的立体派风格相类似,故C项正确。古典主义画派注重理性,与题干艺术表现形式不符,故A项错误;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光与色,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流派注重写实,故D项错误。

11.下图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答案:B

解析:观察这两幅画可以知道它们是现代主义作品,都是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的立体主义风格绘画,是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美术流派,只有B符合题意。

12.下列关于印象派绘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印象派画家认为光和色不是绘画研究的中心

B.印象派画家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

C.印象派的崛起意味着感觉和观察方式的变革

D.印象派的创作理念影响了音乐创作

答案:A

解析:印象派绘画认为光和色是绘画研究的中心,故选A。

13.下列内容属于现代主义美术绘画特点的是( )

①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

②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

③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手法

④反传统和反理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②属于印象派绘画的特点,③④属于现代主义美术绘画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音乐界诞生了一位真正的伟人,那就是近代史上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早年深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理想。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在创作盛年双耳失聪,生活上也多次失意,他决意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向命运挑战。在今天,贝多芬的名字不仅代表了登峰造极的古典音乐,而且是一种崇高理想和追求的象征。

在波恩市塑造的贝多芬巨型头像

材料二:音乐用自己的音调形象地概括反映生活的本质过程。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可以听到酷烈的战争,威武的进军和胜利,听到革命进行曲的音调和节奏。他的第五交响曲的结尾部分就是如此。

——鲍烈夫《美学》

(1)贝多芬是哪国人?生活在哪一时代?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哪些?

(2)贝多芬在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3)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理解。

答案:(1)德国人,18世纪至19世纪;代表作品主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交响曲。

(2)贝多芬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代表古典乐派终结和浪漫乐派开端的伟人。

(3)贝多芬一生充满挫折,但也勇于向命运挑战。第五交响乐曲《命运交响曲》,反映了他同命运搏斗,追求崇高理想的呼声。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材料二:鉴赏下列作品:

图一《山径春行图》图二《清明上河图》图三《蒙娜丽莎》

图四《向日葵》图五《镜子里的少女》

请回答:

(1)图一、二分别展示了我国宋代的什么艺术风格的作品?出现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

(2)图三、四、五出现的各自背景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案:(1)风格:文人画、民间风俗画。背景: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传播,文人重视自身的修养,文人画兴起。宋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社会风俗画兴起。

(2)背景与特点:

图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兴起。重视表现人的自然美和人的感情。图四: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重视“光”与“色”的结合与变化。图五: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东西方文化交流,科技革命,用夸张、变形、抽象的表现方法表现内心感受。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教案

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案 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案 课标要求:(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艺术和美术艺术的概况,认识它们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近代民办艺术关系到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19世纪以来世界艺术的辉煌成就,知道艺术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艺术的兴起与流派。 教学难点: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地位和影响的理解。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贝多芬音乐的地位 2.代表作:《命运交响曲》 3.贝多芬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特征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背景 2.印象派绘画 3.印象派音乐 4.印象派的贡献 三、现代艺术的兴起 .现代美术 2.现代音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阅读本课的引言:19世纪以来,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音乐与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欧洲诞生了若干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宛如一座座艺术高山,令世人叹为观止。这些艺术家是谁?他们的作品具有什么艺术价值?进入现代以后,艺术界又有哪些新发展?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文字阅读框《音乐领域的古典

让美走进语文课堂

让美走进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12-05-04T09:58:54.9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4月总第81期供稿作者:蒋素珍[导读]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卵石臻于完美。”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建构 蒋素珍浙江省乐清市丹霞路小学325600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体现美、呼唤美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实行审美化的教育,才能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彰显小学语文教育的魅力与价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呼唤”审美。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使得当下语文阅读教育严重“缺席”,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审美观念的养成。本文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认为教师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来促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让美丽走近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审美建构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体现美、呼唤美的学科。在人们美好的童年里,只有接受到审美教育的滋润与洗礼,才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双方面和谐互促,共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实行审美化的教育,才能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彰显小学语文教育的魅力与价值。 依据笔者多言的从教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文本解读的审美关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关照是指在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质素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品质。 小学语文教材是自身的教育专家学者根据美的标准和法则挑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反映自然和社会中方方面面的美。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抓住教材文本中美的字词语段,将学生带入神奇瑰丽的语文殿堂,让他们在自由的审美中享受美、体验美,形成审美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利用教材文本中令人忘我的情境、让人心灵迷醉的意象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利用教材文本中营造的美学意境,带领学生沉浸其中,体验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审美情趣,指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情境与心灵的唱和 教学情境设置的重要性是每一个学科教育教学所必须注重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义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营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本篇章大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表达了特定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情感。因此,要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成功地意会教材文本中要表达的审美意蕴,就需要教师创设有积极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当中,与智者、圣人对话,和作者、编者交流,实现情感的迁移。让学生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文字表情达意的生命力,感受优秀文章的洗礼和浸润,从而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教师语言的审美感染力 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口语化的书面语,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富于审美的教学语言是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载体。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思维的跳跃、情感的波动、审美想象力的激发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审美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学生的审美对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特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的敬爱者、崇拜者,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性,是美的代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具有美感的语言向学生传达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体验与感悟。这种美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准确、明晰之美,更是形象、情感、文辞的优美。 四、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美 荀子《劝学》篇中认为学习应该“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这些至理名言共同说明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诵读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要适当地提倡学生的朗读学习,在朗读美妙文字的同时体验美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在思维情感的碰撞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美感。感受文字的节奏和语句的韵律,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五、多媒体辅助审美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里,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集声光电于一体的优势,可以有力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将有助于实施审美教育。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生动化、具象化,冲破时空限制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呈现的丰富图画和完美音质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建构。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感受教学过程中的美。所以,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时要适度、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创设美的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六、结束语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卵石臻于完美。”文因美而存,语文教育是呼唤美的教育,语文学科是蕴含美的学科。儿童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依赖于教师的审美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建构,让美走进语文课堂,浸润儿童纯洁美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弗兰克·戈布尔著《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3]徐汝智主编《美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 [4]纪育华主编《母语教学与人格塑造——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科学出版社,2002年。 [5]孙立明杨学谅陈义城主编《创新性教学及课堂教学实录(小学部分)》.沈阳出版社,2001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案

《音乐与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鉴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与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引文、史料、插图等,培养学生在阅读分析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世界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上网了解艺术大师及分析鉴赏其各类美术、音乐作品,感受其艺术价值。 (3)思维方法:学会知识迁移,在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审美能力。学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不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i而且可让学生感受人类优秀遗产的魅力,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创新,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2)认识人类艺术的多样性,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艺术创作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音乐与美术来源于生活,树立起“用美术与音乐指导生活,用艺术影响社会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

让优美的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让优美的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西晋的嵇康、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同时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将优美的旋律恰当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是我将音乐运用于语文课堂的粗略探索。 一、以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出师表》时,我首先播放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教学《隆中对》时,我又选择了刘欢演唱的《哭诸葛》,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战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形象历历在目。强劲的旋律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学生学习情趣高涨,精神饱满地期待着新课的开始。当然,使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要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营造或宁谧、幽深、肃穆、悲壮;或幽默、轻松、凝重、哀婉;或热烈、冷峻、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如《三峡》的雄壮,《金色花》的静谧,《背影》的凄楚等等。以音乐导入新课,音乐运用恰当与否,是这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二、以乐曲烘托朗诵,激情随之飞扬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理解作品描绘的千情万态和感情基调。把这种活动长期运用于语文课堂,能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美的境界,提高创造能力。实践中,配乐朗诵是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手段,使用得好,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朗诵《散步》,可配上理查德森的轻音乐,体会“家”的静谧和柔美;朗诵《纸船》配上《寂静之音》,感受“自然、童真和母爱”的轻盈与缠绵;朗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配上古筝乐曲《行云流水》,由于使用阮乐器演奏,奏出的乐曲类似哭腔,当如泣如诉的乐曲传出时,当音乐迸发出悲伤的气氛、情绪缠绵悱恻时,课堂里的气氛一下子就低沉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融进了音乐中,把朋友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心情读出来了。 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当我们走进课堂,用智慧和情感营造艺术情景,使学生的心态从课堂的观众角色向课堂主人公角色逐渐转变,学生的情感就会和我们产生共鸣,这正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

让美走进语文课堂-美育论文范文

让美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 美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便是真正展现语文课堂的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捕捉美、体验美、发掘美、理解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我认为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学得有趣,让“美”走进语文课堂。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美的形式和内容,如小说有人物形象美、故事情节美、典型环境美;散文有意境美;杂文有犀利美;诗歌有音韵美;戏剧有冲突美;寓言有哲理美;童话有想象美等。而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大多具有典范性,但又各具特色,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语言的朴素美或绮丽美;诗歌语言的凝练美;戏剧语言的含蓄美等等。故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的美质因素,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

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 一、创设意境,感知形象美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音乐、绘画艺术渗透其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中去感知文中所揭示的形象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朱自清《春》一文时,为使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美,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让学生从出示的几幅春景图中,感知春天美丽的景象;那嫩绿的春草、缤纷的春花、柔和的春风、细密的 春雨。使学生通过画面在视觉上感知美,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再如教学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一文时,配以该词的音乐唱段和北国雪景图进行教学,借助乐曲的听觉感知和图片的意境感受,学生增强了对词的内容的感受理解,对一代伟人雄伟气魄的感受理解,引起心灵深处的感动、共鸣。有时,还可将教学简笔画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来创设意境。如教学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寥寥数笔在黑板上勾画出曲中十种景物组合画,并配以凄凉音乐,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让学生在欣赏语言美的同时又深刻领会到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那份深沉的羁旅之思。 二、品词赏句,正确理解美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发表时间:2012-01-13T15:08:30.763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高建琴[导读] 总之,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的因素。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八一实验学校高建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需要欣赏美,追求美。即使是羽翼未丰的中学生也渴望生活在美的世界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种类的美学宝库,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语文课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重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里,越来越多的教师已充分认识到“美”的独特魅力,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美”起来呢? 一、创设情境,美在氛围 心理学研究显示,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强烈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辞兼美的典范文章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欲望,这种审美的心理欲望正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契机。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采取有效的方法,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 生动优美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例如,导入《春》课题时,我满怀激情地说:“一提到春,我们眼前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无尽乐趣;一提到春,我们就联想到‘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读课文,想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学习兴趣浓厚,教学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平时在授课时,我们自己应该先受到文章的感染,该亢奋时,昂然动情;该悲壮时,慷慨淋漓;该委婉时,和风细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变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拨动学生内心的“美感琴弦”,引起情感共鸣。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表达赤子深情。在低沉缓慢处,我们学习时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在高亢迅疾处,我们学习时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学生受到这种情趣陶冶,自然体验到了作者的心绪,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诵读文章,美在感受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对于叙事叙情的文章”,叶圣陶主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还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把文章的审情理趣通过声调语气传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体会。“不知不觉地,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叶老先生描述的这种境界就是通过吟咏诵读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所以说正确的诵读能使人体验到优美的意味,把握住文章的脉搏。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这是一种时空艺术,一种听觉美感享受。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和技巧,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要领。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领略文章的情感意蕴。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美,不是靠教师读,还得让学生们读起来,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导游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深入意境,去主动关照诗文作品中的生活,去具体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在自己的情感中激起强烈的共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呢?一定得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读中去领悟语文的一切。试想,一篇好文章,不读何以明其言?不读何以晓其义?不读何以感其情?不读何以悟其道?若想正确朗读,需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停顿恰当,轻重适度,起伏跌宕,抑扬顿挫,能体味作品的音乐美,欣赏文章的言辞美,体验作者的情趣美。这样的诵读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细嚼词句,美在品味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特征之一。文章美的语言主要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可以陶冶思想情感,进行审美培养。语文教学“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因此,要充分体会课文的美感,还要咬文嚼字,把蕴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都体会出来。教学中,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能创设联想情境,从而体会语言的魅力。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其中“偷偷地”和“钻”既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又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两个词也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和情感。而“嫩嫩”“绿绿”这两个叠词的运用,更突出了小草娇嫩、翠绿的特点,使人顿生怜爱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精美的词句,自然能使他们尝到美味佳肴。 四、启发联想,美在再造 素质教育要加强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还应该在教学中以作品中描述的形象作为诱导,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飞向更美的世界。如《化石吟》一文,在观看化石的图片后,播放音乐《昨日重现》,学生随着音乐遐想,在想象中开始朗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向我们讲述的神奇故事从他们的联想中再造出来了,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出来了。 总之,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的因素。让我们把课文中的美感还给学生,赋予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权力吧!让他们对着美惊奇,因美而感动吧!让语文学习成为他们的乐事,成为他们精神上的需要吧!让美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吧!让语文课堂“美”起来,语文教学就会到达理想的境界。

[美育,课堂,语文]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语文老师,都会自觉地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美的种子,让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品质之一。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美育的现状 1.重德智,轻美育 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学生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与德、智、体相比,美育所占的分量最轻、地位最弱,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忽略了育人的根本职责,把美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被一些教师当作软目标而不予以重视。 2.一问就有,一做就难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都制订了相应的美育目标。实际上很多学校以为美育就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画画。说到底,就是对美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3.忽视学生审美个体的差异 不少课堂老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课堂上始终有一只老师无形的手牵着学生走,学生心灵的火花、独特的感受,都被老师的教忽视了。 二、美育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错,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见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美丑,从心底里向往真善美,自觉地远离假丑恶;培养美的情操,净化幼小的心灵,从小心存善良、与人为善,有爱心,乐于助人,好好学习,既会做事,又会做人;长大后具有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愉快地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感染熏陶作用,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三、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中的美育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怎样让每个小学生从小养成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观念呢?作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启迪智慧、增强生活乐趣,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PPT1:同学们,在上第18课《音乐与美术》以前,我们先一起听首曲子。 这首曲子,我们都耳熟能详,叫做~~《欢乐颂》,这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正是这首曲子,在演奏过程中,倾倒了无数听众。这首曲子,正是如今欧盟的盟歌。 PPT3:除了欢乐颂为人熟知,它的创作者贝多芬,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他的国籍是~~德国,职业是~~音乐家,他被尊称为~~乐圣。 PPT4:他的代表作《九部交响曲》,除了脍炙人口的《欢乐颂》,还有比较出名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原称《第三交响曲》,贝多芬原本想把这首曲子送给谁呢?~~拿破仑。贝多芬当时把拿破仑视为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但是后来传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就把献词撕毁。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共和,民主共和的思想,跟哪场历史事件有关呢?启蒙运动。这正说明了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本74页的内容,然后回答屏幕上的5个问题。 好。请总结一下贝多芬的个人经历,一生坎坷,比如失聪,听不见,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不啻于一次重创。心理素质薄弱的人,就会一蹶不振。但是了解贝多芬的我们知道,贝多芬是一个扼住命运喉咙的人。那他的创作动机是什么?是什么支撑着他与命运作斗争呢?~~他终生追求进步与自由,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是这种精神在支撑着他的创作。而优秀的音乐家自成风格,贝多芬的作品有哪些特点呢?~~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他的主要贡献是~~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并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 以及他的乐坛影响: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换言之,贝多芬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架起了一座桥梁。 PPT5:我们刚刚听了贝多芬的欢乐颂,这首曲子属于古典主义音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典音乐的基本特征是~~(是高雅还是低俗?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拘一格?是积极乐观还是向命运举手投降?)很显然,古典主义音乐,是高雅的,是注重形式的,是积极乐观的。 那除了贝多芬,古典主义音乐还有哪些代表人物?~~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 PPT6:那浪漫主义音乐又有着哪些特征呢?请听一首曲子。 听了这首曲子,再对比欢乐颂,可以发现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比如古典主义音乐更讲究比率适当和自然平衡。但是刚听的那首曲子,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正是在~~18-19世纪之交。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大就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 PPT7:现在我们做一道高考题,检验同学们的掌握程度。这道题选~~B PPT8:18—19世纪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新的音乐流派,印象派音乐。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首曲子,体会一下印象派音乐是什么样的~~

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培训讲学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帕特里莫尼托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线索说明: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 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 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doc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语文老师,都会自觉地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美的种子,让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品质之一。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一、小学语文美育的现状 1.重德智,轻美育??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学生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与德、智、体相比,美育所占的分量最轻、地位最弱,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忽略了育人的根本职责,把美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被一些教师当作软目标而不予以重视。? 2.一问就有,一做就难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都制订了相应的美育目标。实际上很多学校以为美育就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画画。说到底,就是对美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3.忽视学生审美个体的差异??不少课堂老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课堂上始终有一只老师无形的手牵着学生走,学生心灵的火花、独特的感受,都被老师的教忽视了。 二、美育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错,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见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美丑,从心底里向往真善美,自觉地远离假丑恶;培养美的情操,净化幼小的心灵,从小心存善良、与人为善,有爱心,乐

于助人,好好学习,既会做事,又会做人;长大后具有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愉快地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感染熏陶作用,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三、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中的美育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怎样让每个小学生从小养成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观念呢?作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启迪智慧、增强生活乐趣,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 1.美育蕴含在对课文的理解感心灵。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悟中 ?学生喜欢语文课,是从喜欢语文课本开始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插图色彩鲜艳、清晰精美,形象生动、活泼可爱,首先就给孩子心理上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感受自然的美。教学《秋叶飘飘》一文时,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陶冶学生心灵。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树叶标本,各小组之间开展赏叶会,通过比一比、赛一赛、分一分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能按颜色分出树叶:绿、红、黄、蓝、黑等,有的能按形状分出树叶:圆形、卵形、针形、心形等,学生既学会了事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 (2)善类的知识,又从中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情趣。??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8课音乐与美术课时作业岳麓版 必修3 [课程标准] 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1.阶段特征 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____________音乐过渡的时期。 2.代表人物 (1)贝多芬 ①国别:________音乐大师,有“________”之称。 ②作品特点:洋溢着____________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③代表作:九部交响曲(如《____________》《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 ④评价:把____________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____________的先河。 (2)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3)莫扎特:被称为“______________”。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1.产生背景 在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一批画家追求创新。 2.印象派绘画 (1)特点:直接描绘________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________变化。 (2)代表:莫奈的《____________》及组画《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3)影响:改变了绘画方式,影响了________创作。 3.印象派音乐 (1)特点:主张用声音的________和音色,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 (2)代表人物及作品:德彪西的《______________》。 4.影响 (1)开辟了欧美________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 (2)孕育了20世纪初对____________的全面突破。 三、现代艺术的兴起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知识梳理(教师版)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复习资料汇编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的因素:难以抵御的自然灾难、频繁发生的战争、近代以来特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使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2、世界遗产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遗产。 3、为保护世界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 1972 年,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公约规定,个缔约国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公约还规定,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要对这些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的援助。 4、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中央的正方形,代表人类的创造活动,外面的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象征着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整个图案呈圆形,既象征全人类,也象征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 5、世界遗产委员会,负责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目,把他们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管理世界遗产基金,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设立了一个常设的执行秘书处,称为世界遗产中心,负责公约的日常工作。 6、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自然遗产是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双重遗产是指既有突出文化价值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 真实性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的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⑥与具特殊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5、《世界遗产名录》的审议和公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对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无形的的保护相对滞后。2003年,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推动非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工作。 6、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1)它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2)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3)它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语文教学论文: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初中教师 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孩子的心灵将得到净化,情感将得以升华,他们会用充满童贞的心去感悟美,充满童趣的眼去观察美,充满童稚的手去创造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极力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景的设置和榜样的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艺术、贴近艺术、拥抱艺术,让艺术美化我们的生活,让艺术装点我们的人生。 一、让绘画走进语文课堂 孩子们喜欢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自己的梦想。从信手涂鸦到精心创作,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一张白纸上顿时出现形态各异的图案和五彩缤纷的颜色,无不刺激着他们的创作欲望。孩子们喜欢画,就鼓励他们大胆去画,画出周围人物,画出祖国山河,画出心中所想,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心中的蓝图。让他们画出自己眼中、心中课文的美景:学完《秋天到》,一幅美丽的秋景图也就诞生了;学完《春到梅花山》,火红的梅花跃然纸上,梅花山的确成了“欢乐的海洋”;学了《草原的早晨》,一幅蓝天白云、碧草如茵、马壮羊肥的画面令人神往;学了《三个小伙伴》,那三个憨态可掬的小家伙会笑嘻嘻地成为你的朋友……同时,老师也应充分利用自己擅长画简笔画这一优势,根据课文内容随机展示,板书生动了,学生兴趣也浓了。 教学内容在此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巩固与延伸。 二、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它带给人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是心灵的交汇、情感的共鸣撞击出的音符,是人类高尚的精神需求和真情体验碰出的火花。爱好音乐的我喜欢将音乐带入语

文课堂,用它装点文学的殿堂,让它熏陶文学者的梦想:讲《海底世界》一课,我配着理查德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优美的旋律有声有色地进行朗读,一下将学生带入了海底的神秘地带,使他们对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讲《升国旗》,我先用《国歌》导入,营造庄严气氛,使学生尊重国旗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最后以一曲《国旗国旗多美丽》结束,将尊敬国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很好的升华;讲《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为学生电子琴伴奏,学生带着惊喜和愉快的心情拍着节奏演唱了歌曲《小松树》,深化了课文内容,在动听的旋律中共同感受和小松树一起成长的快乐;我们还会在《春江花月夜》的优美乐曲声中进行写字练习,古典的音乐、优雅的氛围写出了一笔笔好字…… 三、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 儿童先天都具有良好的表演天分和较强的表现欲望,如果整堂课都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课,既压制了潜能又压抑了个性,十分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课堂气氛单调、枯燥,也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参与意识。同时我认为肢体语言的表达更能帮助学生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当学生用手势演示“春风”时,那柔软的小手轻柔地摆动,真有种清风拂面的感觉;当他们用双手托着笑脸表示“花朵”时,真令人有在“丛中笑”的喜悦;讲《小河与青草》一课,善良的“小河”和真诚的“小草”进行了真诚的交流;讲《小白兔和小黑兔》,同学们把兔妈妈的和蔼可亲,小兔的神气与不服气表演得惟妙惟肖;讲《2019,北京!》同学们手拿鲜花、彩旗,笑啊、跳啊、欢呼啊!将申奥成功之夜中国人民欣喜若狂的沸腾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文章内容,“不是麻木的看客,而是文中的角色”,学生的心和作者的情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通过师生参与、同桌交流、动作演示、上台表演、角色互换、课本剧演示等多种途径使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发挥,从而极大

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案

第18 音乐与美术教案 第18音乐与美术教案 标要求:(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的学习,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艺术和美术艺术的概况,认识它们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近代民办艺术关系到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19世纪以来世界艺术的辉煌成就,知道艺术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艺术的兴起与流派。 教学难点: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地位和影响的理解。 时:本节教材用一时。 板书设计:

第18 音乐与美术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贝多芬音乐的地位 2.代表作:《命运交响曲》 3.贝多芬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特征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背景 2.印象派绘画 3.印象派音乐 4.印象派的贡献 三、现代艺术的兴起 .现代美术 2.现代音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请阅读本的引言:19世纪以来,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音乐与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欧洲诞生了若干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宛如一座座艺术高山,令世人叹为观止。这些艺术家是谁?他们的作品具有什么艺术价值?进入现代以后,艺术界又有哪些新发展?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文字阅读框《音乐领域的古典

高中历史 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历史 1.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教学目标识记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面临的任务理解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含义教学重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原则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引言,提问:为什么现在的北京不能整个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引申出世界遗产的登录条件和保护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目“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大力保护?然后着重讲述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两个保护原则的深刻内涵。所谓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特征,即保存遗产的原貌,反对在遗产地增添新的非遗产建筑(包括宾馆、饭店、水泥路面)和改变景观面貌的设施(如铺设水泥路面、架设索道、修建公路、在空中拉电线、电缆等)。 这点只要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对完整性的内涵,可让学生先阅读有关的课文和“学思之窗” 栏目有关长城的完整性的小字,并让他们以我国的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为例来说明文

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展开讨论,真正弄清完整性所包含的两层涵义,即有形的范围上的完整性和无形的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最后,在讲述世界遗产公约为保护遗产所作的几项规定时,要着重讲出执行这些规定何以能起到有效保护遗产的作用。 最后一目“艰巨的保护任务” 建议教师用“喜”与“忧”两个字作为基本线索进行讲述,“喜”指的是世界遗产的影响力和申遗热潮的高涨,“忧” 指的是世界遗产遭到的破坏。可结合本省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或准备申遗的项目(可从后面参考资料或报纸、网站上查找)进行讲解,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一)黄山申遗成功后,修了三条索道,并在坡度很大的山腰溪谷间修建水库和蓄水池,开崖凿壁,垒坝蓄水,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二)泰山的地方官曾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的口号,并修建了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修建了大批宾馆、饭店、娱乐城、电影院,使非遗产的商业建筑远远超过了遗产建筑,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三)洛阳龙门石窟申遗之前曾在宾阳中洞、惠简洞、万佛洞中重塑早已遗失、毁坏的本尊佛像,在联合国专家前来评审前才匆忙撤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