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择业与就业

择业与就业

择业与就业
择业与就业

首先,先择业是对大学生素质的完整体现。大学生的竞争力是什么?是他在大学学习中提高的学养素质,获取的专业知识,培养出的思想方法。只有恰当的选择自己将从事的职业,才能在求职中体现他大学文凭背后“人才”这一价值。

其次,先择业能提高效率。我们不能好罐子破摔,这不仅是浪费了资源,更是对用人单位的不负责任,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再次,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盲目就业,这样缺乏效率,浪费时间。要想成功就业,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场如战场,大学生如果想在职场上取胜,就必须先对行业和自身特点进行一番深入分析,这样求职才会更有竞争力和必胜的信心。社会希望大学生“先择业再就业”——

1.仓促就业会造成人才浪费。如果毕业生只是带着盲目性和短期打算走上工作岗位,在临时的就业岗位就难以安心工作,会在短时间内频繁跳槽,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浪费。

2.毕业生为了就业而放弃专业。造成社会中的专业化人员缺失,使专业岗位供需愈加不平衡。

3.“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容易使大学生心情焦虑。使涉世不深的毕业生们感到了极大的就业压力,过多的“就业不满意”势必造成更大的社会焦虑。

家长希望大学生“先择业再就业”——

我国即将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只要找到工作,生活就不成问题。所以,更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把眼睛紧紧盯在“谋生”“糊口”上面,而应该在人生的第一次起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有利于社会的工作,才是我们大展拳脚,奉献青春,铸就一生辉煌的时刻。

正方向反方的提问:

一.如果先选择就业后,有了好单位又跳槽,请问对方2辩如何解释这带有“择业”性质的跳槽行为?

先选择就业的大学生的跳槽行为有可能被用人单位指责为“不诚信”,也可能陷入违约、赔偿之类的麻烦事里面。而且,如果过早地跳槽,大学生在他们最需要积累的阶段没有打下厚实的事业基础,那么短暂的工作经历也难帮助他们得到更好岗位的青睐。

二.如果先选择就业,请问对方辩友,你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呢?何不现在就去社会上随便找个工作就业呢?

一上大学,所以同学都要想明白四个问题:你能干什么;你想干什么;你喜欢干什么;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所以我们现在选择专业都是综合这4个问题为前提的,你所选的专业就是在为你的未来,你的理想铺路,而不是仅仅为了“糊口”。

三.请问对方辩友,你们选择先就业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先就业,再择业”的方法只能解决短期的生计压力问题,从长远来说,这种做法只能使就业变得越来越盲目。因为,没有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选择岗位,纯粹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对工作没有喜爱之情,久而久之,便发觉工作枯燥而乏味。于是,很多人为了追求新鲜感而选择跳槽,匆匆忙忙中又寻找了一份新的工作,但没做多久又觉得厌倦了……就这样不停地辗转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上,最终自己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究竟什么工作才适合自己,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四.请问对方辩友,现在没有多少学历的民工都能找到工作,为什么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呢?

关键是他们不愿意。从大学生个人来讲: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兴趣爱好是很重要的,选择一个喜欢的职业对大学生自身而言是必须的,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就没有工作的激情,没有激情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最后要么跳巢,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又要从试用期开始,还

造成经济损失,要么就继续混下去,但这种做法更是在浪费自己的人生,再要么被单位辞退,这既打击自己的身心,又造成别人对自己的消极看法。

反方可能向正方的提问:

一.就业压力大?

首先就业压力不是长久的事,它只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现象。如果对方辩友一直强调我国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只能说对方辩友是对国家失去了希望。因为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不可能老是困扰在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升高的问题里面。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甚至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它毕竟不是主流。我相信对方辩友的拳拳爱国之心是不会认为我们国家没希望了吧。

其次,社会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先择业再就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个对他们感兴趣有帮助的长期员工,不是来混口饭吃翅膀一硬就飞走的“临时工”。所以我们在就业之前必须经过谨慎的选择,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对我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利?通过这份工作能否发挥我的价值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可以开始工作,而不至于沦为仅顾自身利益的赚钱机器。所以我方认为先择业再就业。

二.家庭贫困急需就业?

贫困生迫于家庭经济的压力,顾不得挑拣,不得不尽快去挣钱。他们这样做也只不过是把“先就业再择业”视为形势所迫的权宜之计。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有三重目的,一解决生存问题,二谋求自身的发展,三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类。

如果我们不是经过认真挑选就匆忙从事一项职业,必定不会对它有多大兴趣,在达到第一层目的之后便停滞不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何谈自身发展?我们怎样服务社会?为解决生存问题而不经选择的匆忙就业是一种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短视的行为!我们不是仅顾自身利益的赚钱工具!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对方辩友是不会支持更不会踏上这条路吧。所以我方认为先择业再就业。

三.先择业的目的?

我们选择先择业是从长远打算来看的:

1:择业是为了更好的去就业。

2:通过择业,可以培养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3: 既然伯乐难遇,我们就应该自己主动创造机会去寻找伯乐,择业是前提、基础,通过正确的择业,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通过择业能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4:试问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那所有工作岗位岂不都饱和?而且企业并没有择之以才,那么整个社会会怎样呢?所以我方认为先择业再业。

先就业后择业的缺点:

首先,先就业后择业将使大学生相对于用人单位的信用度降低。用人单位希望得到的是愿意长期服务于该单位的的有用人才,为此,他们愿意花大价钱开讲座搞培训将一个生手培养成熟手。他们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员工学成之后辞职书一递便转身走人,因此他们怎么相信一个不是因为爱好兴趣专长仅为解决生存问题而来应聘的大学生呢?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只会增加用人单位的不信任感,甚至还会浪费人才培养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体现。

其次,先就业后择业会导致大学生自身能力的退化。很多人认为,先随意选择一份工作,再在工作中调整方向,但是,如果满足于一份不合适自己的工作,不但没有了挑战性和锻炼学习的机会,即便有了一、二年的工作经验,对于今后再择业也没有多大的实际帮助,浪费了青年打基础的宝贵时间。目前行业的细分化决定了人才的专业性,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淡化了自己未来的专业度,同样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

就业指导之如何择业与就业

就业指导之如何择业与就业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走进社会,都会面临就业的问题。如何就业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就业简历面试准备 2013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难走进公众的视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高校扩招导致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用人标准和自身条件都不是很清楚,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导致求职时四处碰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似乎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更为重要,有些大学生甚至以金钱、物质享受作为认识追求的最高目标,并以之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这使得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将找到一个工资高、收入好、工作环境舒适的单位视为成功,反之,则被认为是失败。适应社会需求,端正择业志向,是当代大学生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择业就要从客观规律出发,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兴趣爱好等,再根据就业环境从实际考虑再做出正确的择业。 我采访了一位已经毕业两年的学长,问及当初大学毕业时如何选择工作,他说,“我当时向一家建筑企业公司投递了简历。”他告诉我,“找工作如同找对象,关键自己要开心!”这家企业在西部有好几个项目,他把自己的几个创意跟公司的人说了说,他们很感兴趣,并表示有能够落实在施工中的可能性。虽然家人挺反对我去西部工作的,可我就是想去那里,我喜欢。我愿意将我的才华施展到那里,把我的创意融入项目中”。学长是把“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公司的发展”作为择业的重要选择。他还告诉我,找工作时,制作简历和面试策略也是很重要的。 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对大学生就业择业问题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a8180994.html, 对大学生就业择业问题浅谈 作者:张新艳张岩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29期 [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金融危机的爆发,本来已经很紧张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本文主要论述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因素对策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高校扩招但是前几年扩招的影响 依然存在着,毕业生的人数还是在增长,而就业岗位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却在减少。据悉,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了610万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对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产生了不利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努力变挑战为机遇,走好自己未来的路。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随着各种宏观经济形势 的变化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在不断地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114万大学生毕业,就业率90%;2002年145万,就业率80%;2003年212万,就业率70%;2004年280万,就业率73%;2005年338万,就业率72.6%;2006年413万,就业率70%左右;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就业率70%。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笼罩着阴暗的氛围,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批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危机。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金融危机使得经济衰退,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大量裁员。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在 金融危机浪潮中尚不能坚持,对于一名涉世不深专业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来说就更难在这巨大的 漩涡中抓住一颗救命的稻草了。相对于待业人数来说就业岗位数就是杯水车薪了。 2.大学生对于就业择业的态度比较悲观,很容易相信别人的就业观点,人云亦云。在对大学 生就业形势进行调查时,只有不到5%的人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良好,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不抱什么希望只是走一步算一步。这种悲观的就业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3.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值比较高,认为自己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付出了很大的机会成本, 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实现盈余。在市场模式下,很多大学毕业生盲目跟潮,就业比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 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 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我的就业与择业观

我的就业与择业观 现在很多学长们之间谈论的话题几乎都是:今后打算干什么?也有同学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在慢慢走向成熟,已经不再是刚进入大学时的那个充满幻想的女孩,感觉先就业、再择业是我以后较好的选择!两年之后我将真正的进入社会,自己的选择,我不会去挑剔工作周围的不足,我想正因为不足,才更需要我!年轻人多吃些苦没坏处的!当自己发觉工作中再也学不到东西或自己想学的已经学到手的时候,我会选择择业或创业,择业的面会大一些,因为毕竟自己经验还不够丰富,还需要积累,另外资金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我所想的所有所有的前提是我有一个目标,一个远大的目标!而我所做的就是向这个目标前进终而达到!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相差是那么的遥远,而很多大学生包括我都以为自己花了大把大把的学费来上学,毕业了就应该得到好工作!也许这是中国人的通病,想的好,却懒于去做!工作了把自己整得很怀才不遇的样子,成天抱怨社会抱怨周围!作为大学生,所想的应该是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实现自己追求的价值。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应当树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择业观念。大学生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

就业形势,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崭新的就业观,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转变。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这是最根本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眼界打开一点,把眼光放长一些,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这是最为务实的做法。生存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首要问题,离开了生存,一切将无从谈起。要认识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移,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比较客观的态度是勇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找一份工作,一边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一边根据现实状况和兴趣特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 有句话说得好,先就业再择业,这才我们目前的上上之选。把握好就业的机会,尽快地让自己适应社会生活,寻找生存法则,我们才能在破天荒的就业压力中得以良好生存。等就业无异于慢性自杀,主动出击,放下架子,努力找到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 对于职业的选择,每一个人,尤其是对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都应该是一个谨慎的选择。因为职业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关系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许多人将自己定位得太高,非所谓“崇高”的职业不做,认为最基层的工作没有发展前景,只能庸碌的过活这一生。但我认为不然,一个人如果起初就拥有一份不错的

浅谈大学生择业与就业

浅谈大学生择业与就业 张展源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以下将就这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看法。 一、展望未来,选准方向 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二、发现并发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给用人单位一个放心选择你的理由,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切忌“同而不合”,即自己作为竞争者没有自己的竞争力,与其他竞争者同质化,同时又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关于近年的就业形势,现在社会高等教育高增长率、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和劳动力市场严重分割。高等教育高增长率反映的是毕业生数量增长的速度,适度的超前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度的超速只会得不偿失。大众化教育毕业生太多了,遍地都是,但工作少,竞争就很激烈。因此国家不再负责包分配,毕业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信息又杂又多,找工作很不容易,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呢?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根据这些自身基本条件去对照,自己干什么工作比较合适。没有正确的估价自己,盲目去就业,就是错误的就业观。 当前大学生就业观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很多大学生就业过于理想化,他们往往都怀有寻求理想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对深灰对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的向往,具有比较强烈的成就动机,总想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这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值得赞同的,但他们同时也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客观的评价自己,甚至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等待状态,因而忽视了择业过程当中的需求信息的收集、择业技巧的学习、社会其他因素影响的作用,把择业、就业过程简中化、理想化,这类大学生往往定位较高,有一些甚至选择回家继续等在家里考研。其次,一些大学生过分看重眼前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一味追求到城市去、到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对国家需要人才量较大的乡镇企业、边远山区、艰苦行业不屑一顾。有的择业时与单位更多地在工资待遇、居住条件、假期长短等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对于单位的具体规模、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和个人的继续教育等重要问题却不很关心,使用人单位感到学生胸无大志,最终不与此类毕业生鉴订就业协议;有的只看重眼前利益,不管自身条件和专业如何,一心向往工资高、地位高的工作。再者,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非常狭窄一他们认为只有找到“公家”的铁饭碗才算就业。他们认为大学毕业后在私营企业、非国有公司都只是打工,不是正式工作,不能叫就业,并且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生源地的大学生,找“铁饭碗”的愿望仍比较强烈。 种种片面和错误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常常导致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不仅有利于自己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而且有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青年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都有着美好地憧憬,对未来的职业都寄予厚望,都期望在自己将来在从事的职业岗位上有所建树。 就业观和择业观的不同,最根本的在于有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既是历史上一切品德高尚、功勋卓著的人们工作的根本目的,同样也是新一代大学生应树立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那么在端正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后,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呢?第一,树立能上能下的就业思想。不要人为地认定某些职业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某些职业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打破这些职业框框,对于活跃大学生就业市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第二,树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界的全方位的就业思想。大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视作基本的谋生手段,只要职业合适,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出一份光和热,行业、体制、区域都可以跨越。第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流动就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要从一而终的职业。因此,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

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形势分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8年就业形势分析 一、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一)适龄劳动力数量依然很大,供给持续高位运行,远远大于市场需求量。 2017年,全国适龄劳动力9亿人以上 2018年新成长劳动力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820万人。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1、三大困难群体就业“齐聚头”,压力剧增 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2、受经济环境影响,返乡农民工增多,回乡创业不易,带来新的 压力 A、企业改制、产能提升、高新技术更新,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 减少,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当前就业质量就一步提 升,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急需提高。 B、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进城农民工大量 涌入,就业门槛降低,流动性增强。 C、受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复速过缓,带来 的企业倒闭和裁减员工的影响尚未全部衰退。 D、新的经济形式兴起,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制造加工业和实体 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就业方向逐步向第三产业和家庭服务业转移,带来了新的要求。 (三)高校扩招,带来高校毕业生持续困难的压力 A、高校教育与社会就业需求的脱节,就业信息渠道的缺乏与不 畅,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学、教的单一与孤立,理论与实践脱节,工作能力的欠缺,缺 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

C、自我认识不足,盲目定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追求高薪。 (四)、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带来就业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基层———就业空间和就业机会更大,缺乏人才(环境和发展空间不足) 二、积极的政策应对:拓展渠道,开展公共职业介绍,加强转移就 业,做好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就业援助,做好就业困难家庭的帮扶就业。三、围绕脱贫攻坚,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活动。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人社部部署要求,人社部门的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从5个方面着手: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促进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引导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其重点是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和培训。 依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向贫困劳动力发布招聘信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

大学毕业生该如何面对就业与择业

大学毕业生该如何面对就业与择业

大学毕业生该如何面对就业与择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整体就业状况的一个晴雨表。每年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与连年持续下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这两组数字一增一减,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对国内外有关就业状况的规律性分析发现,大学毕业生能否看清其中的就业发展趋势,并及早调整、把握自己的择业方向,对于能否成功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影响就业状况的规律性因素 经济发展全球化与高科技普及应用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它们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是,给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使得趋于饱和的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部分大学毕业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窘境。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全球化与高科技普及应用吞噬了大量低端职业,却没有产生出足够多的高端职业。

美国当初崛起的优势在于大规模的制造业,当地工厂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后来由于本土制造业的成本上升,许多企业纷纷迁到发展中国家,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结果本土制造业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现在,像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情况正在中国国内重演。先是港台企业迁内地,后是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迁内地。造成沿海发达地区本地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减少,广东对中小企业的腾笼换鸟计划更加剧了这种进程。 就企业而言,它们还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更广阔市场范围的激烈竞争中。拿食品、日用品制造业来说,以前只要在本地(例如某县、某市)排得上名次的企业就能获得生存发展。但现在在全球化竞争、全国性市场一体化下,要么跻身全国该行业最领先的前几位生产厂商行列,要么就很艰难度日,甚至倒闭。能经受得起全球、全国性市场同行业竞争而存活下来的企业越来越少。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企业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在相应减少。更糟糕的是,不仅制造业的

就业形势分析

第一讲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面临的挑战——就业竞争惨烈 1、我国人口多,需要就业的基数大。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本世纪前20年就业压力仍较大 ●未来20年,我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9.4亿人. ●“十五”期间(2001-2005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长1360万人. ●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目前尚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有1100万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 ●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大国意味着劳动力富裕,就业竞争激烈,2003年我国人口达13亿,80年代第三次生育高峰出生的8.3亿的人口也已达到劳动年龄 ●“十五”期间,每年城乡新增劳动力将增至峰值,加上现有城乡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城镇安排就业的达到2200多万人。按国民经济增长7%左右,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0万——800万、每年供大于求的缺口1400万——1500万人;再加上农村还有1.5亿富裕劳动力,矛盾十分尖锐。 ●椐国家统计局测算,在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到90 年代,只增加70万个就业岗位 2、高校扩招的就业压力如期而至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我国高校从99年开始扩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是世界第一,高校毛入学率达到17%(国际上通用标准是15%)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总的来说毕业生出现了局部的和结构性的供大于求。98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08万;2002年320多万;2003年380多万,2004年400万。在投入增加不多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在短短的六年增加了近4倍,而社会岗位没有同速增长,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二00四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人,较去年增加68万人,增幅32%。截至9月1日的统计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73%,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实现就业人数比去年增加56万人。但毕业生就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二OO五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三百三十八万人,比去年增加五十八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98年我校共2000人,2004年一年就招收4140余人,2005年招收4100多人,全校学生人数目前已达12000余人,是98年的6倍多。相应的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大副度增长。 3、下岗职工增多,行政事业单位人满为患 全国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300万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500万人,上年失业人员800万人) 企业: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如太极、宏声、建陶,下岗职工人数居高不下,增大就业压力;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较小,数量有限,规模不大,难于生存,劳动力需求不大。 行政事业单位: 一方面机构改革,岗位限编,编制精简;另一方面,公务员依然抢

形势与政策: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政策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树立 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的对策分析据统计,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大约是630余万人,2011年的人数高达是660万人,2012年更是增加到680万人,预计2013年的毕业人数将会达到699万人。随着毕业人数一年比一年创新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上届同期13个百分点。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境遇。除了社会多方的各种原因,大学生也必须意识到自身缺陷导致就业这种境遇。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就是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平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要衡量自己的综合能力的高低,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没有衡量自己的能力就盲目就业,那么就是错误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一、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树立信心

许多大学生过于理想化,对人生有许多美好的追求,总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种积极的心态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人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事情都是不遂人意的。 有些大学生把自己定位太高,认为自己应该在大企业、大公司上班,享受高薪和优待,他们看中的是眼前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一心想在城市里,对于小县城、农村的乡镇企业和艰苦环境不屑一顾。这样的心态使他们纠结于小细节之中,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还有一些大学生拘泥于传统思想,只想找“铁饭碗”,在国企或政府部门当公务员。这种具有局限性的观念表明这类的大学生并没有立足于现实。并且许多大学生在没有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就感觉受挫,选择了逃避,长久地赖在家里消极度日。 因此,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立足现实。要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很多高层管理人员也是从基层做起的,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成功。首先,把自己所学的专业,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爱好综合起来,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工作都可以尝试。从先就业中做起,积累工作经验。其次,积极收集就业信息,择业指南,学习就业择业技巧,提高自己的主动性。通过网络资源、人才交流会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大胆把自己的才能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要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就业。

2018中国就业情况分析

2018年我国就业人数统计、人均收入支配及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字体大小:大中小2019-01-12 09:44 来源:中国报告网 就业人口,在我国是指在16周岁以上,特殊职业需要18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是指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就业人口,包括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从业的人员。 一、我国就业形势的基本特征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减速换挡、结构优化调整、动力加快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显得更加重要。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稳就业”放在了“六稳”工作之首。在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延续稳定向好势头。但也应注意到,就业领域存在的一些区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仍比较突出,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1、就业整体形势延续稳定向好 2009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部

2018年以来,尽管面临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内部环境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整体仍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从就业人数看,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6万人,同比均增加3万人。从失业情况看,1-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1%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5.5%的年度调控目标;6-9月,全国主要就业群体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维持在4.3%-4.4%的区间小幅波动;三季度末,全国登记失业率为3.8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降至多年来低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2、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占GDP的比重达到5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贡献。测算表明,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人数大约比第二产业多20%左右。2017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随着网店、微商、网购快递等网络创业就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1978年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部 3、创业创新成为就业增长重要源泉

主题班会《就业与择业》

X主题班会调查表 专业班级 2 周次第十二周时间及地点 班会主题 (标题) 良禽择木而栖、士为知己者死 主持人参加人数缺勤人数0 主要内容 择业,是每一个需要生活,需要生存的人无可避免的问题。而怎样择业,这是在校或者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必须得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思绪万千,归纳起来,我的择业观可以归纳为两句话:第一句,良禽择木而栖;第二句,士为知己者死。 良禽择木而栖,多年的韬光养晦到了奋发图志厚积勃发的时候,我为您高兴,可业内却少了一位资深的领导者、开创者,一位用心用情耕耘的实践者、探索者,我却不免惋惜甚至痛惜!!!士为知己者死,人生路能够遇到您——志同道合且心有灵犀,足矣! 在我眼里,您是我理想中一直渴望遇到的——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有才干,有思想深度和理论功底,足以点拨我帮助我的真正称得上良师益友的那种人。幸运的是,寻寻觅觅几十年,在经历了风雨之后竟然遇到了!难以忘怀当初结识您的那份惊喜、激动和感怀!我一直认为,那是上苍对我的眷顾——老天知道我是个理想主义的呆子,没给我充裕丰厚的物质基础,却给我送来了认识您的精神财富!认识了您,生命从此不同!我无法想象如果没遇到您,今天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互动信息(发言内容摘要) 择木而栖之择木,要体现在有理想。 我们每一个人活着,不管你是一个农民还是一个知识分子;不管你富可敌,还是穷困潦倒。只要我们活着,心中就得装有一个理想。理想是一个人生活、工作、前进的动力,是激情,兴奋,挑战与斗志的根源。没有理想的生活,枯燥、无聊、颓废、抑郁、无所事事,空空荡荡,没有理想的工作,则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所以,理想也就成了择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有理想而成功,没梦想而失败的事例则是举不胜举。所谓良禽,自然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认同。而追求与自己同一认同的工作,则是择木的第二个标准。工作的认同,也就是公司的企业的文化,主要包括工作氛围,对人的尊重,企业的价值观等。有个好朋友在给我的总结中,提到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我认为企业文化与自己的认同一致,才是四合的基础和前提。这是为什么徐遮投刘备,孔明辅弱蜀的原因。 士为知己者死,主要体现在有兴趣爱好。 何谓知己?知己之长,知己之短,知己之所好,趾己之所不好,知己之所能达,知己之所不能达。除了知之外,还得信。信其能,信其所不能。有了知和信,还有就是有一个对应的舞台。士人思想,是中华的重要传统思想之一。每与朋友聊天,发现有此思想的人真是数不胜数,而从古至今,脍炙人口的案例也是举不胜举,如文王江边请太公,萧何月下追韩信,皇叔三顾请卧龙。好的环境是创造好前途的基础。 而选择一个人好的工作,就好像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专业一样。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是迈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个大三学生,我现在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压力。在就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是复杂的择业问题,而我们大学毕业生正由学生向社会进行角色转换,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难以客观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不够深入,导致大学牛的就业心理出现了一些误区。因此,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关键。 那么,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呢? 一树立正确择业观 1 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正在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 ,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提倡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走向基层和农村,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主要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毕业生如果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专业所学,奉献青春和智慧,将会在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开创新的天地。发挥专业所长,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配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人生就像走路一样,要从第一步开始,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目标。任何单位对招聘的员工,总是让他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在工作中考察他的品行、能力、素质,根据他的表现和工作需要,逐步安排晋升并提高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这个过程,既是单位对他的了解过程,又

2018年度就业形势分析与2019年度展望

2018年就业形势分析与2019年展望 、我国就业形势的基本特征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减速换挡、结构优化调整、动力加快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显得更加重要。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稳就业”放在了“六稳”工作之首。在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延续稳定向好势头。但也应注意到,就业领域存在的一些区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仍比较突出,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1?就业整体形势延续稳定向好 图L年彊来我国城镇新増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小丄虫数据库注:如论年为1-9月数協

2018年以来,尽管面临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内部环境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整体仍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从就业人数看,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6万人,同比均增加3万人。从失业情况看,1-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1%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5.5%的年度调控目标;6-9月,全国主要就业群体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维持在4.3%-4.4%的区间小幅波动;三季度末,全国登记失业率为3.8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降至多年来低位。 2?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占GDP 的比重达到5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贡献。测算表明,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人数大约比第二产业多20%左右。2017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随着网店、微商、网购快递等网络创业就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先择业后就业辩论资料

一辩立论: 谢谢主持人,各位同学,评委,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择业的定义。所谓择业,应当是综合考虑了自己的理想,自身知识构成和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对于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进行的一种理性思考和规划;而就业则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择业"是一个过程和结果的总和,"就业"是一个状态。而"发展"则是协调"就业"与"择业"的重要砝码。如果缺乏长远、合理的"发展"观进行调控,每一次的"择业"与最终的"就业"之间就永远难以达到平衡。因而,合理的个人定位是实现"满意"就业,终生发展的关键。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首先,正视就业竞争、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地择业是必须的,先择业使社会发展有高效性,稳定性。当然,我方承认,在竞争加剧、整体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提出"先就业再择业"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但现在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这种导向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假如学生带着盲目性和短期打算走上社会,在临时"婆家"难以安心工作,第一,不利于专业素养的培养;第二,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正确定位,不利于社会心理的成熟;第三,频繁的跳槽带来了严重的信誉危机;第四,盲目就业带来的专业不对口是对人才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在由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华师大心理应用研究所共同进行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发现,近六成国有单位不赞同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做法。 其次,古人云:“未雨绸缪”,就是在告诉我们凡事必须提前做好计划,而对于就业这个问题,我们的计划是什么?就是择业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就业先行者的现状吧:根据广州的一项调查表明:应届大学生在工作单位的“成活率”只有10%。这就是在对方辩友高呼的“先就业,再择业”口号下的结果呀! 在就业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慎重把握,慎重择业,走好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谢谢! 论点: 1. 先择业后就业有的放矢,能够保证不走回头路,为自己的事业做长远打算,提早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进行规划,尽早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 准确择业才能保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择业不慎,盲目就业,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领域,很难做出成就来的。 3. 先择业后就业,选准职业,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获取自信心,取得成就感,体会到幸福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感受自我生命价值。 4. 先择业,并非择业之时不就业,而是避免盲目就业,是把握机会进入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域,脚踏实地地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个人事业理想。 5. 先就业再择业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就错了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成百年人!工作了很长时间,花费了很多精力,干着自己并不喜欢或擅长的工作,再想干自己想干的事业,代价过大,很难回头。

先择业后就业的缺点

先择业后就业的缺点 关于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问题,我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比较好。先择业后就业的观点在现实社会里有一些不能忽视的缺点,很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我觉得选择先择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要专业对口,都工作比较熟悉和有继续发展下去的兴趣。但是再择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看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是否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2)其次要看毕业生的毕业学校是不是在社会上得到较多认可。(3)再者要看毕业生有没有可利用以便于就业的社会关系。(4)并且要看毕业生的家庭条件能否允许他从容的来面对就业问题。(5)在择业选择考虑的过程中,毕业生极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影响就业。 关于第(1)点,我认为在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具体操作时最可能先有的疑义是,大学四年(三年)里在学校学得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吗?大学毕业后大学生一定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才能有所出息吗?而在目前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开设以及国家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很多高中生都是在长辈指导下选择专业来上大学。并不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所以在认为择业时以要求专业对口能更顺应兴趣的发展来选择工作的观点并不成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毕业之后一味的坚持先择业后就业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关于第(3)点,在现代社会中,毕业生大部分是呆在学校里学习,无法大范围深层次的接触社会,没有良好的可利用的社会关系,并且缺少工作经验和技巧,在寻求适合的工作时,很难有更加便捷的路径来选择。 关于第(4)点,大学生先择业,我想问,你想准备发多久的时间去挑选你喜欢的职业,是一个月,半年,还是一年,是有一个时间期限还是不满意就永远不就业?而在这段过程里,日常生活开支还是继续向家里索取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而在离开了校园走上求职道路的第一天,满足自己日常的生活开支养活自己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实是残酷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先择业后就业会为家庭增加一定的负担,同时在择业时会更谨慎,可能再考虑的时间里会被其他人抢占先机,也会在择业的过程里产生挫败感。 关于第(5)点,每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也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一定心理压力。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会有焦虑、不自信、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而长期在等待合适的对口专业而放弃对一般性工作的尝试,久而久之,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会影响个人对社会、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会导致选择工作时的盲目、茫然。久而久之会产生不自信的情绪,而不自信就是影响就业的致命因素,一般来说,在面试时,用人单位都愿意选择反应敏捷、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但是一些学生由于不自信而怯场,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潜能,往往就失去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所以大学毕业生应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刚毕业走出校门走上社会,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解决个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减轻家庭负担承担社会责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就业之后,可以在工作的同时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掌握更多的用工信息和人脉资源。同时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有利于进一步选择自己喜欢干的或者是能发挥自身潜能的工作。

关于大学生就业方式及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就业的问题,端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调查时间:2010年8月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学生 200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而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并且及时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尽量减少自己的就业压力。 这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进行调查的,采用了问卷调查、网络询问等方式。现将此次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剩下的调查者中大部分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屈指可数。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结果有下面表格可知。

(此卷调查人数为40人,数据真实可靠)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二、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我们也做了细致的调查,得出了以下表格。 由此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不关心职业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和了解,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 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