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认识.ppt.Convertor

第一章 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认识.ppt.Convertor

第一章  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认识.ppt.Convertor
第一章  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认识.ppt.Convertor

第一章对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认识心理学家是算命先生?人们误以为心理学家能猜透别人的内心世界。事实上,心理学家只能通过观察人的外在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而心理活动并不仅仅是人的所思所想,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虽然是心理学最广泛的应用,但也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心理学家都会催眠术?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一种方法而已。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学家都会使用催眠术,更多的心理学家关注科学和实验以及观察得出的结果。

心理学就是解梦?很多人接触心理学就是从弗洛伊德的梦的分析开始的。但梦的分析只是精神分析领域的一个部分,并不代表整个心理活动,因为梦的神秘性,导致人们对梦的分析印象深刻。

心理学只研究变态的人?很多人认为心理有问题是不正常的,近乎变态的人才要去看心理医生。其实,大部分心理学家的研究是针对正常人。精神病学家研究的才是所谓的变态,即心理失常的人。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学科。心理学分为哲学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两个时代,前者始自24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后者是以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只不过130多年。哲学心理学Psych的希腊神话科学心理学冯特哲学心理学到现代心理学科学心理学诞生后心理学定义的演变(1)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2)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3)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4)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

现代心理学的思想一、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心理学观点人物:华生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华生: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二、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观点现代心理学思想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精神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释梦理论:梦是愿望的达三、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心理学观点现代心理学思想人物:马斯洛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以认知主义为基础的心理学观点现代心理学思想人物:皮亚杰观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现代心理学尚未成为规范科学心理学之所以不能形成众所共识的范式,主要是因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性非其本性,人性是本性与习性的融合,人性受社会文化影响,其变化具有极大的差异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主题1、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学基础2、感觉、知觉与意识3、学习、记忆与思维4、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5、动机与情绪6、个别差异7、社会心理8、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

现代心理学领域内的科目分化心理学研究的三项准则(一)客观性(二)验证性(三)系统性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自然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言语、表情、行为)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缺点:难以重复验证,难以精确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个案研究:是指以某一个或团体(例如某家庭或某工厂)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优点:针对性强缺点:难以具备足够的个案资料,很难着手研究,也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3.测验法:又叫心理测验,根据预先制定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能力、心理特征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的一种方法。优点: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分析多个变量的相关。缺点: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4. 实验法:有目的地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点: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缺点:无法观察被试者内在心理历程的变化。第二章感觉与知觉用眼睛长时间凝视图中间竖排的四个小黑点大约15-30秒,然后闭上眼睛,一直闭着,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一、感觉概念内涵感觉是指个体靠身体感觉器与环境中的刺激接触时所收集到的讯息,进而辨别出该刺激特征的历程。意义: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人全部心理

现象的基础。

二、知觉概念内涵:知觉是指个体根据感觉器官对环境中刺激所收集到的讯息产生感觉后,经大脑的统合作用,将感觉传来的讯息加以选择、组织并做出解释的历程。理解: 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过程。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形成知觉的基础,感觉是以单一感官(如眼睛)的生理作用为基础所产生的心理作用,而知觉则是大脑统合运作后所产生的心理功能。感觉与知觉是连续性的两阶段心理历程。

由感觉到知觉(达尔马提亚狗)四、心理物理学可以被听见的最轻的声音有多轻?可以被看见的最弱的光有多弱?咖啡中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到甜?1、感觉的敏感性:感觉的敏感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敏感性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当某种刺激持续时间甚久时,感觉敏感性即逐渐降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当个体长时间未接触某种刺激时,感觉敏感性即因而升。——“二手烟”

2、感觉的适应性感觉器官因接受刺激久暂而改变其敏感性的现象,称为感觉适应。利:有助于减少身心负担。如在充满噪音的场所仍能专心工作。弊:丧失警觉性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如长期在空气恶劣环境中工作而罹患慢性呼吸器官疾病。感觉阈限:或简称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是指引起感觉经验的最低刺激强度。绝对阈限的测定是以受试者多次回答中接近百分之五十为正确者为根据的。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视觉: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温冷觉:觉察出皮肤表面摄氏1度的差异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受试者所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强度的最低差别量。也称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

三、感觉阈限的补充研究感觉经验的产生并非“非有即无”的心理历程,除刺激强度之外,刺激的背景因素和受试者的心理因素,都可能影响受试者对感觉经验的判断。信号检测论如:敲门有无信号肯定否定第二节感觉历程一、视觉1、视觉就是眼睛与视觉区之间发生的生理与心理历程。视感觉,即前文所说的物理事件(外在刺激)引起生理事件(神经冲动)而后转化为心理事件的前一段。是一个“由感而觉”的简单心理历程。视知觉,即由生理事件转化为心理事件的后一段。

2、眼的构造

3、可见光谱5、视觉适应暗适应,指眼睛在光刺激较弱之暗处所产生的调适现象。亮适应,指持续在明度较高环境中视觉对光刺激敏感性降低的现象。色调适应,指持续接受颜色刺激时视觉敏感性降低的现象。 6. 后像指视觉刺激消失后短暂留存在网膜上的影象。7、色觉缺陷与色盲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对红、绿、黄、蓝四种颜色辨别清楚者,就是视觉正常。如对其中两种或几种颜色不能明确辨别,那就是色觉缺陷。色觉缺陷一般称为色盲。色盲分为全色盲和局部色盲。

二、听觉1、听觉是个体对环境中声音刺激特征的反映2、耳的构造3、听觉刺激的属性

物理属性:频率、振幅、复杂度心理属性:音调:是指个体对声音高低的感觉。受声波频率变化影响。音强:是指个体对声音强度的感觉。决定于声波振幅的大小。音色:是指个体对在感觉上声音特殊性的辨别。决定于声波的复杂度。4、听觉定向即声源定向,是指个体感觉声音出现时凭知觉判断声音的远近与声源方向。(1)单耳线索(2)双耳线索三、其他感觉1、味觉:是以舌面的不同部位对溶化物质予以辨别,从而获得感觉的历程。2、嗅觉:是辨别空气中气味的感觉。3、肤觉:是靠皮肤表面为感受器接受外来刺激,从而获得触觉、痛觉、温觉等感觉的历程。4、体觉:是个体对自己身体活动的一种感觉。体觉包括动觉与平衡觉。第三节知觉历程一、知觉的心理特征1、知觉的相对性形象与背景

一、知觉的心理特征1、知觉的相对性知觉对比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组织性接近法则相似法则3、知觉的组织性3、知觉的组织性连续法则3、知觉的组织性闭合法则4、知觉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二、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指对物体判断其远近或辨识物体之为深度知觉1、单眼线索直线透视:是指平面上刺激物本身,在面积的大小、线条的长短以及线条之间距离远近等特征上,所显示出的能引起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1、单眼线索纹路梯度:根据各物体本身外形纹路清晰与部位高低之差异而获得。

1、单眼线索重叠

2、双眼线索双眼视差三、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环境中物体位置的移动所产生的

一种视知觉。1、真动知觉2、诱动知觉3、相对运动知觉4、似动知觉四、错觉缪勒——莱尔错觉(箭形错觉)潘佐错觉,也叫铁轨错觉横竖错觉(垂直一水平错觉) 贾斯特罗(Jastrow)错觉。两条等长的曲线,下面一条比上面一条看去长些多尔波也夫(Dolboef)错觉月亮错觉月亮在天边(刚升起)时显大,而在天顶时显小。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

第三章学习与记忆第一节学习一、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因经验或练习获得知识技能或产生行为,并使其成为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二、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无条件刺激,指本来就能引起个体某固定反应的刺激。如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固定反应。如唾液分泌。3)条件刺激,指原来的中性刺激。如与食物相伴或稍前出现的铃声(4)条件反应,指条件作用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如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的应用系统脱敏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系统脱敏法治疗“怕水”:开始可以在海边的沙滩上行走,继而进入水没脚的深度,然后依次进入水能淹没膝盖、腰部、胸口、颈部的深度,直至最后全身漂浮在水面上。注意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应该稍停一下,直到那个深度不再使你紧张为止,再试着进入更深处。

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的应用厌恶治疗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厌恶疗法帮助戒酒:让嗜酒者服吐酒石,或注射阿朴吗啡、吐根碱,在即将出现恶心时,让嗜酒者饮酒。如此每天一次,重复7~10次,直到嗜酒者不使用药物而单纯饮酒也出现恶心,对酒产生厌恶情绪为止。此即说明条件反射已充分建立,以后每年仍可作1~2次巩固性治疗。据莱蒙(Lemere)所行的4096例以此种方法戒酒的效果统计,一个疗程治疗后,维持戒酒5年以上者占38%,维持10年以上者占23%,其余的人以后又继续喝酒。

三、操作条件作用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把猫关进笼子里,笼外放一块能使猫看得见的肉,猫尝试逃出笼门去吃肉。开始时,猫在笼里盲目地乱抓乱跑乱撞。在一系列忙乱地动作中,猫偶然碰到了笼门的门栓,笼门被打开,猫吃到了肉,以后又连续作这个开门取食的实验,反复了十八次,他发现,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猫的乱抓乱撞的动作逐渐减少,成功的动作逐渐增加,开门的时间越来越快,后来,猫一被关进笼里,猫就立刻能准确地打开笼门取到食物,这时猫就学会了开门取食。桑代克认为猫的学习就是笼门门栓这一情境(刺激)与打开门栓这一反应建立了巩固的联结。效果率: 在尝试错误学习历程中,某一反应之所以能与某一刺激发生联结,是因该反应能够获得满足的效果。这是尝试错误学习能否建立的基本原则,桑代克称为“效果律”。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准备率:指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个体本身准备状况(因饥饿需求食物)而有异;个体在准备反应的状况下,遂其反应,则感满足,有过满足经验,以后遇到同样情境时,自会使个体继续做出同样反应。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指个体在环境适应中主动向某刺激反应时,如反应后带来有效的后果,个体即将学到以后对该刺激继续反应。操作条件作用原理的应用(1)编序教学(2)电脑辅助教学四、认知学习柯勒的顿悟学习实验顿悟是指突然察觉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黑猩猩的顿悟学习实验,从左至右分别为:接竿、敲打、跳竿、堆箱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指在社会情境中,个体只凭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不必自己表现出行为反应,即可学习到别人行为的学习历程。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可以通过观察而获得代替性的间接经验。

观察学习论要义学习并非单纯决定于外在环境学习得自对楷模的观察与模仿(示范教学、观摩教学、教学演示)观察与模仿并非机械式的反应模仿随情境变化而有不同方式(直接模仿:如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综合模仿:综合多次所见;象征模仿:模仿偶像;抽象模仿:如学习解题原则)

第二节记忆与遗忘学习代表知识的获得,遗忘代表知识的消失,记忆也称保持,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刺激消失之后,在心理上仍保持下来代表原刺激的讯息一、记忆的定义记忆也称保持,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刺激消失之后,在心理上仍保持下来代表原刺激的讯息。记忆的测量(1)回忆法,如考试时的论述题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最先记忆的部分和最后记忆的部分印象最深刻(2)再认法,如考试中的是非题或选择题(3)再学习法,也称节省法(4)反应时间法,指根据从刺激出现到反应表出所经时间来推估学习的一种记忆测量方法。二、感觉记忆:是指引起感觉之刺激消失后瞬间所留下的记忆。(1)形象记忆,如:闪电(2)声象记忆,斯伯林(Sperling)的形象记忆实验研究验结论:局部报告法证实感觉记忆存在,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保持时间短暂。三、短期记忆指初次接受的讯息消失后(没有机会重复练习)能保持20——30秒的记忆。如:查一个电话号码打电话时的记忆口语翻译时译员对话语的记忆四、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编码:保持复习精心复习长期记忆的储存:隐性记忆:通常称为程序性记忆,指长期记忆中储存的记忆在检索使用时,个人并不自知;只是将学得的活动依序表现出来,达到使用的目的。如:拿筷子、骑自行车、写字、操作工具等。长期记忆的储存:显性记忆:通常称为陈述性记忆,指长期记忆储存的记忆,在检索使用时是个人自己知道的,也是个人可以用语文表达出来的。如:对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的记忆。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记忆过程三个基本过程之间的关系1、识记是记忆的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2、保持是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中间环节3、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四、遗忘什么是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艾宾浩斯是世界上最早对遗忘现象作系统研究。1885年发表了《记忆》一书。1)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2)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3)遗忘曲线:表示保持量与学习间隔时间的关系遗忘的原因/;干扰论动机性遗忘线索依赖论遗忘的干扰抑制理论(1)遗忘是因为大脑储存的信息受到干扰和抑制而产生的(2)两种影响遗忘的抑制情况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遗忘的动机性遗忘理论指当事人心理上不愿记忆而形成的遗忘。遗忘的线索依赖论图书馆查书的例子(线索不当)“舌尖现象”(线索不足)回忆记忆时的线索如何增进记忆并减少遗忘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三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三天后能保持70%左右。理想的记忆就是——听说读写练,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协同并用编码阶段:1 在清醒状态下去记拉胥里(Lashley,1912)用咖啡碱与马钱子碱等兴奋剂提高大脑的兴奋水平,促进了动物的学习。2 进行深层次的意义加工编码分为不同的层次。要理解,要意义加工。3 多通道协同活动记忆:采用边看、边听、边写的记忆方式。4 把要记忆的材料形象化、韵律化。5 适当进行过度学习储存阶段:1、组织有效的复习。a、复习要及时。b、经常复习:c、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d、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e、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f、系统化复习。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上课时记笔记,读书时写笔记和编提纲。提取阶段:提取时的线索(或者情境)与编码时的线索越相似,提取的效果越好。(Tulving,1983)通俗来讲,它是指学习时和回忆时的情境(或线索)越相似,回忆效果越好。增进记忆并减少遗忘的谐音法把枯燥乏味的数字变成有意义的语言。如把99790989谐音为“舅舅吃酒,拎酒拜舅”增进记忆并减少遗忘的联想法

第四章意识与思维第一节意识与意识状态意识: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谜一、意识的性质与特征1、意识的定义:意识是一种觉醒的心理或精神状态,是个体心身合一对内外世界有所了解并随时做出适当行为反应的复杂内在历程。2、意识的心理作用(1)意识的检选作用:指在意识状态下个体对环境中的刺激,并非是全部收受的。(2)意识的控制作用:其一是意识支配自己的思想行动,其二是藉意识控制使其意识状态产生改变(如催眠)。3、意识的不同状态1)下意识:指个体对其内外环境中一切刺激情境不完全了解的一种精神状态。(2)无意识:指个体对其内在与外在环境中一切刺激情境无所感、无所知、无所记的一种精神状态。如:外在刺激的强度未达到绝对阈限之前,个体体内一切器官活动3)潜意识:指潜藏在内心幽深处不为个体所觉知的意识。(4)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一种意识状态。

二、睡眠与梦1、睡眠的基本特征(1)睡眠的普遍性人类睡眠的特征有固定的地点,有隐私性;睡眠个别差异小(2)睡眠的必要性睡眠对个体来说是必须的(3)睡眠的身心功能恢复论: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正和恢复。或是睡眠的一部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保养论:是恢复论点补充。为了

保存精力,涵泳生机,以免疲劳过度,危害健康。进化论: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2、睡眠障碍:指个人无法自主或控制自己的睡眠;想睡时偏偏无法入睡,不想睡时却又无法维持清醒的精神状态。(1)失眠:很难入睡,无法进入沉睡阶段,容易惊醒情境性失眠(如亲友病故,失学,失业,破产,失恋,离婚),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如生活秩序突然改变太大,时差),药物依赖性失眠(2)窒息性失眠:是一种因为呼吸困难造成的睡眠障碍现象。如支气管炎患者多为呼吸道有疾病的人或者老年人。对此病患者,切记服用安眠药。(3)梦游与梦话:梦游是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眠的怪异现象。梦游时人是不会做梦的梦游多为儿童,多在6-12岁之间梦话成为梦呓,是睡眠中说活的现象。梦呓与做梦无关。(4)夜惊与梦魇夜惊:睡眠中突然惊醒,面露痛哭表情,两眼无神向前直观,爬起来坐在床上,呼吸急促,发汗,甚至惊叫,数分钟后现象即自行消失,自行恢复睡眠,天亮后对夜惊的一切,均无所记忆。梦魇俗称恶梦,通常是由于作了可怕的梦导致的

3、心理学家对梦的理论解释(1)梦的潜意识活动理论: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被誉为“改变历史”的空前名著。梦的解析既是一种解释梦的理论,也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对梦的解: 当事人所陈述的梦,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在表象之后,隐含的是另外的意义。梦分为显性梦境和潜性梦境潜性梦境中梦的内容通常有几种变化方式:简缩、转移、象征、再修订。梦具有守护睡眠和愿望满足的作用。(2)梦的认知活动理论:做梦只是日间生活活动的延伸;是讯息处理的一种形式,将感觉记忆输入长期记忆的过程。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将个体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关于梦的“事实”.所有的人都会做梦。在一个晚上,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大约为10分钟。一夜之间,大约要做4~6个梦。梦的持续时间较短。睡梦中事件的持续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之间并不存在一致的关系,我们在几秒钟内可以做一个“长梦”。“整夜都在做梦”实是一种误解关于梦的“事实”——对梦的记忆:每晚做的梦,醒来后只记得极少数。对此有三种解释:①梦境之间相互干扰造成遗忘;②梦境多属于不愉快的事,产生动机性遗忘;③梦属于短时记忆的内容,不经复述不会自动进入长时记忆。剥夺梦将导致梦更经常地发生。梦的特征不协调性——人物、物体、行为和情境特征经常出现错误搭配;不确定性——梦中的形象和事件经常十分模糊,飘忽不定;不连续性——思想、行为、表象和情境经常快速转移到与前者无关的状态中;缺乏批判性——梦中的形象事件经常稀奇古怪,但做梦者却深信不疑。一旦个体对梦中的情景发生怀疑时,他也就快醒了

三、改变意识状态的催眠与静坐1、催眠18世纪奥地利精神科医师麦斯默催眠术的发明人

(1)催眠:是在特殊情境之下,经由催眠师的诱导使意识状态改变的人为现象。

(2)催眠术:由催眠师所设计的特殊情境以及其所采用的诱导方法,两者合之即称为催眠术。

(3)暗示:是用语言告诉受试者他的意识已发生改变(如:你开始要睡了;你的眼睛已经阖起来了,全身放松,快要睡着了!)(4)催眠诱导:是运用暗示并伴以其他动作,诱导受试者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催眠实施的三个前提条件1、受试者的催眠感受性,2、催眠须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3、受试者须对催眠师有信心、有安全感,两人之间有良好的默契。催眠感受性:是指受试者在心理与行为上自愿接受催眠师暗示的程度。如:受试者自愿按照催眠师的暗示去做,即表示他的催眠感受性高,反之即为低。

有三种人最容易接受催眠暗示:平常喜欢沉思幻想的人;在生活中善于心向专注而不易因外在刺激而分心的人;希望从催眠中获得新鲜意识经验的人。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主动反应减少2、注意层面趋窄化3、旧记忆还原现象4、知觉扭曲与幻5、暗示接受性增高6、催眠中角色扮演7、催眠中经验失忆2、静坐儒家的静坐,目的在于养气。强调身体和语言方面的静,不太注重思想活动方面的静。道家的静坐,主要是修炼“内丹”的一种方法。佛教的静坐,强调思想活动的静止,是以除妄念、脱烦恼、了生死为其主要目的。现代心理学的静坐,在于表明静坐是一种改变意识状态的方法。流行较广的是瑜伽派的静坐。

静坐的效应生理效应:意识松弛,呼吸及心跳速度均降低,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降低,呼气中二氧化碳排出量减少。心理效应:舒缓焦虑、促使智力发展、提升学业成绩、调试心理障碍,增进人际关系;对戒除烟酒毒品的习惯有正面效应。

第二节思维与问题索解一、思维的性质及其构成要素1、思维,是内在的心理认知历程。在思维的构成要素中,概念与意象是最重要的。2、概念概念,指对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的概括认识。概念是构成

思维的第一要素,如果思维时没有概念,就等于算术题中没有数字。3、意象意象,也称心象,是感觉经验的心理表象,指将外在世界中事物编码转化后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意识图像。

二、推理历程推理是指在思维时遵循某种逻辑法则,以已知事实或假设条件为基础,推演出有效结论,从而对事理间的关系获得理解的历程。1、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简称演绎,根据已知事实或假设条件推演出结论的推理方式。三段论法演绎推理:根据一个普遍原则(或公认的事实)为前提,推演到某一特殊事例,从而得到一个肯定结论的推理方式。如:凡金属皆为原质铁山金属故铁为原质

假设演绎推理:也称条件推理,根据一个假设性前提推演出一个结论,藉以作为判断依据的思维历程。如:如果天下雨,我就带伞现在天下雨所以我就带伞

影响演绎推理的心理因素形式谬误的影响如:所有的狗都是动物有些动物是水生动物所以有些狗是水生动物影响演绎推理的心理因素命题暧昧的影响:如果卡片的正面字母是元音,该张卡片的背面就一定是偶数。E K 4 7问:四张卡片中翻阅哪几张,就可验证以上陈述为正确?

将命题内容改为与日常生活接近的用语:如果看见一个人在喝啤酒,就可断定他超过十九岁。那么翻看以下四张卡片的哪几张?喝啤酒喝可乐19岁22岁2、归纳推理简称归纳,是以观察所见多个事例所得经验为基础,归结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藉以作为解释或预测此类事件可能发生之根据的思维历程。如:有经验的医师开药,说“此药服用后对多数人有效”,不说“此药对所有患有同样病者一定有效”。

三、问题索解问题索解(或问题解决)指在不能仅凭既有经验直接处理当前困境以达目的的情境下,经由思维运作得以了解问题性质并寻得解决途径,从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

1、领悟问题的关键(1)了解问题结构。且每个点只被穿过一次。(2)变通问题表达

2、问题索解的主要方法(1)定程法:指在问题索解时按一定程序,逐步进行,最后即可得到正确解答的一类方法。如数学演算、物理化学实验、电脑操作等。(2)直观推断法(或探索法):指面对问题情境无法按既有程序解决,只能凭个人经验而进行直观(或直觉)推断以求取答案的一种方法。如:河内塔问题 1.有三根杆子1,2,3。1号杆上有三层圆环;2.每次移动一层圆环,小的只能叠在大的上面;3.把所有圆环从1杆全部移到3杆上。

3、影响问题索解的心理因素(1)心向作用指个人在经由思维解决问题时的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性心理倾向。(2)功能固着指在问题情境中,因受问题现场条件既有功能的限制不能变通运用,以致无法达到问题索解目的的心理现象。第五章动机与情绪第一节动机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一、动机的定义动机是因某种内在状态,该状态促使个体产生某种外显行为活动,并维持已产生之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历程。二、动机的相关概念1、本能:2、需求与驱力:3、诱因:

4、意志三、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饥饿动机2、成就动机

实验结果:追求成功的学生选择了距离木桩适中的位置避免失败的孩子却选择了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近,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远的地方。解释:追求成功的孩子选择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但同时也保证了具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因此,他选择了与木桩距离适中的位置。避免失败的孩子关注的不是成功与失败的取舍,而是尽力地避免失败和与此有关的消极情绪。

成就需求与失败恐.据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强者倾向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成就动机水平弱者则倾向于选择成功可能性极小的困难任务,或选择成功可能性很高的容易的任务。

耶基斯—杜德森法则:动机强度、活动难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看看你的成就动机

四、动机理论1、激发论耶基斯—杜德森法则2、期望论如选修心理性课程:有的期望借此获得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有的期望借此了解别人,了解自己,有的期望借此增加帮助别人的能力。3、需求层次论马斯洛4、“强制顺从”的实验费斯廷格与卡尔史米斯于1959年的实验让大学生被试在实验室进行1小时单调、枯燥而重复的工作。除控制组外,所有的被试在工作完毕后被要求对等在门外做实验的女学生说,她将要干的工作是非常有趣而愉快的,作为说谎的报酬,一些被试得到20美元(高奖赏组),另一些被试只得到1美元(低奖赏组)。实验结束后,询问每个被试是否喜欢这种工作,并要求在喜爱程度等级表(从—5到十5,分为10级)上作答。(结果会如何?)结果发现,高奖赏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大多认为这项工作枯燥而无趣,不大喜欢,两组态度平均得分值都较低,且无明显差异。换句话说,对工作态度没有多大变化。而低奖赏组的被试大多认为从事这项工作是有趣的、愉快的。换句话说,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不喜爱变得较喜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研究者认为,控制组被试没有被要求撒谎,其所表达的就是他们对工作的认知和态度。两个奖赏组的被试出现了对工作的认知(态度)与撒谎行为知觉的矛盾,即认知不协调。为了减少认知不协调,高奖赏组被试,由于外力影响,就在两个认知之间插进了外在理由的辩解,如“得到一笔可观的酬金撒个小谎是值得的”等等,于是不仅维持原来不喜爱的态度,且对撒谎行为感到无所谓。而低奖赏组的被试由于缺乏充足的外在理由,反而觉得“为一点钱撒谎,太傻了!”为减少不协调,他们就从内部寻找这种行为的支持。于是就朝着否定“说的不是谎言”即觉得工作是有趣的方向变化,即改变了对工作的态度。

5、无压力的服从,登门槛技术换句话说,正如门一旦被脚踩开就有可能洞开一样,人一旦接受小的要求,为避免认知不协调,或想保持前后一致的自我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就是“登门槛效应”。运用这个方法去使人接受要求,便叫做“等门槛技术”

6、外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作用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如果给人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第二节情绪一、情绪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结果:能够活动的猴子先死去了被捆住的猴子毫无办法,只好听天由命;可以活动的猴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时刻处于紧张、焦虑、恐惧中,这些都是消极的情绪状态,对生物机体有重大的影响。

结果:在愤怒、生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亡!!!

二、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埃利斯情绪理论——ABC理论A:发生的事件B:对事件的信念C:情绪及行为后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会导致截然不同两种情绪反应。

四、管理我们的情绪

放松训练1、肌肉放松练习:全体起立,请闭上双眼,双手握拳,双肩高耸,牙关紧咬,就这样坚持十几秒,再放松。3、意象训练法(1)准备选择一个清净的地方,没有他人的干扰,也没有嘈杂的声音。坐着、站着均可。(2)方法1回忆自己过去经历过的一件最愉快的事,回忆的越具体、越生动、越形象越好。(3)方法2

或者回忆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景色秀丽的旅游胜地,美丽的景色一幕接着一幕在你的脑海中浮现,让自己溶入了大自然,自己成了其中的一棵小树,一片树叶,随风舞蹈。

五、如何调控情绪1、经常保持微笑2、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3、乐于助人4、保持一颗童心5、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6、保持幽默感7、要能处乱不惊8、学会宽恕他人9、有几个知心朋友10、要有目标和追求11、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获得乐趣12、最好能够有点爱情,呵呵。。。13、保持高度的自信14、尊重弱者15、偶尔放纵自己一下16、不做违法犯罪的事17、具备胆识和勇气18、不要狗拿耗子多管闲19、要经常运动,比如提水20、经常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21、对人对己都要严格要求22、有点成绩,不要总沾沾自喜23、不要总是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24、登高望远能淘冶情操

第六章社会心理

第一节社会认知印象形成印象:指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对有关人或事的概念印象形成的过程:归类---明确意义---行为定向意义:人际关系最初、最直接、最经常的定向因素。适应情境、行为定向、理解他人

中心品质模式(凯利)A组: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注重实际,谨慎B组:聪明,灵巧,勤奋,冷淡,果断,注重实际,谨慎结论:“热情”-“冷酷”是影响印象形成的中心(核心)品质

1、首因效应

指在印象形成中最先接受的信息对认知的作用成因:最先获得的信息(第一印象)对后继信息的解释具有定向作用纠正:注意新信息,重新考虑印象启示:创造美好的第一印象热情并外向冷淡而内向。讨论: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矛盾吗?(1)信息呈现的间隔(Luchins) 当两种信息连续出现时,首因效应

明显当两种信息不是连续被感知,而是先知觉第一个信息,隔一段时间再获得第二个信息时,则最新出现的信息,即近因效应较为突出(2)交往对象的不同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的作用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有较大的影响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观察他人时,由于他的某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看来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或品质的认识。

4、刻板效应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5、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总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的吃一些飞醋;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

第二节社会互动一、社会影响1、从众:指在社会情境中,因受他人意见与行动或团体规范与团体压力的影响,而使个人在行为表现或思维方式上与他人或团体趋于一致的倾向。2、依从指在社会情境中,因受他人要求、请托或建议,而接受对方意见以使对方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现象。(1)得寸进尺法如借钱。对方为了保持自己对别人态度的前后一(2)以退为进法如商场的讨价还价(3)投低球策略如卖家愿以低价出售商品后,即将成交时,突然表示经理不同意,要求再加价。3、服从:指个体在社会规范限制下或别人命令下只得听命行事的一种社会行为。4、攻击默默无闻的人比有名望的人更容易攻击他人。个体倾向于把攻击矛头指向自己不喜欢的、看得见的、相对软弱的群体。5、搭便车现象搭便车)是出自美国西部的一个典故。二、助人行为1、利他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2、旁观者效应:研究者对此种危机现场人数多反而不易见到助人行为的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也称旁观者介入危机情况下只有一人在场时,在场者会感到责无旁贷,如有众多人在场时,因受众人的影响,助人的行为倾向反而降低。对此现象的一般解释说由于众人都感到救人责任不在自己,故而称为责任分散。责任分散是发生在超过某一临界规模的人群中,没有明确的责任分配的趋向。

第三节人际交往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1、不敢交往害羞紧焦虑自卑2、不愿交往

缺乏自信:有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不如在中学时那么出类拔萃了,进而形成因嫉妒与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因害怕失败而不愿意与人交往。缺少信任:有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不信任,缺乏与同学的基本的合作精神,觉得别人都不可靠而不愿意交往。缺乏宽容:有些同学缺乏对彼此差异的包容,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伤害,进而而影响交往的愿望。3、不善交往不善长交往的常识:在交谈的过程中显得过于生硬、书生气太足,木讷,心存感激不会讲出,而在当时却不能使人理解。不注意把握沟通的方式:如在劝说他人、批评他人、拒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原则:如开玩笑不注意场合,不懂得给人留面子,或出言粗鲁伤了对方的自尊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习俗4、不会交往理想化带来的失落: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大都有强烈的人际交往欲望,但又常常对人际交往的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色彩,以友谊的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导致高期待与高挫折感并存。沉溺过去阻碍现在的交往:部分大学生经常津津乐道于过去的交往,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却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从而阻碍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消极等待影响人际交往的积累:部分大学生不懂得交往在于平时的交往积累,总希望别人主动与自己交往,而自己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使别人感到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不能使自己受益,这种交往就会终止。

5、交往问题的行为方式讨好型:总爱道歉、宽慰别人、忽视自己、压抑自己、围着别人转、易受伤害指责型:总爱挑毛病、攻击性、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管理能力、领袖才能、超理智型:冷漠、与人疏远、刻板、重分析、解决问题、人情味淡冷静、头脑清楚有观点、研究型打岔型:思维跳跃、心胸开阔、创造性、富有弹性、不确定、情绪波动.. 说不准、另类型、独特一致型:与自己和情境和谐、个人协调、平衡、稳定性、成熟、有血有肉、有理性、比较全面

6、人际交往的交互分析“我好,你不好”——自恃权威的人(抬高自己,否定别人)“我不好,你好”——自卑的人、自我否定的人“我不好,你也不好”——施害的人、否定别人(表面上否定别人,骨子里否定自己)“我好,你也好”——快乐的人、良性互动、双赢

7、人际吸引的条件熟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将喜欢的情感投向周围与自己有直接交往的对象,人际关系的由浅入深,也正是由相互接触与初步交往形成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熟悉引起喜欢。熟悉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才能:人对有能力的人的态度往往出人意料。并不是个人能力越

高,越完善,就越能受到欢迎。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产生逃避或拒绝,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选择一个总是贬显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去喜欢。外貌的辐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外貌魅力会引发明显的“辐射效应”。大学生组织的集体活动中,那些最先受到关注的学生总是在同等条件下具有外貌吸引力的人。但值得重视的是,人们对美貌的人的其他方面会给予积极评价,但如果人们感到有魅力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时,反过来倾向于对其实施严厉制裁。个性品质: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做了一项调查。排在序列最前面,受喜爱程度最高的6个个性品质中,包括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等都或多或少、间接或直接与真诚有关。而排在序列最后的受喜欢程度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装假、不诚实、不真实等都与真诚有关,真诚受人欢迎,虚伪令人讨厌。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与别人保持良好的交往,真诚是必须有的品质。揭秘:走出交往困惑之技巧秘诀之1:多尊重别人情商低的人,总是把“我”字放在前边;情商高的人,总是把“您”字放在前边。假如说话总是以“我”为中心,结果往往令人厌烦;假如说话总是以“您”为前提,结果每每使人心情愉悦,好感不断。秘诀之2:别吝啬您的赞赏一个善意称赞,给人以温暖的阳光;一个不经意的赞许,给人以难忘的印象。一个真诚的赞赏,像一缕春风,吹暖人心;一个优雅的赞美,可以带来信任和希望。人人都希望得到赞赏,其实赞赏别人很容易。秘诀之3:先检查自己,换位思考我们只要经常用指责别人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去宽恕别人,怎么不可能有大的进步呢?秘诀之4:不必过于在意别人无端的评价没有一幅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指责的。自己如是沉默寡言,有人会指责“城府很深”;

自己如是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自己如是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自己如是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秘诀之5:懂得感恩,懂得回报6: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不是惟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故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秘诀之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自己的主意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以自己的威严强使自己的命令,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继续自己的错误,别人仅是默忍或隐怒,日久必成反目之仇。不断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公众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秘诀之8:学会静静地倾听

聆听是一最佳的沟通技巧,聆听是礼貌和诚挚的表现。倾听使对方谈话更加融洽,倾听使心灵的距离缩短,信任增加。多倾听能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也便于了解他人的品行。粗鲁地打断别人的话题,只会增加对方深深的怨恨。自己耐着性子多听一听,于己于人都有益处。秘诀之9:守住自己的心(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身处顺境须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时容易得意忘形,一忘形就不知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秘诀之10:别提太多的要求提一个要求,尽力而为;提二个要求,勉强答应;提三个要求,心中不快;提四个要求勃然变脸;提五个要求,恶语相加提六个要求身心伤害。提太多要求,只能让人生厌。少提不合理的要求。请扪心自问:要求别人多多,自己又为对方干了些什么呢?第七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第一节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一、心理异常心理异常是指偏离正常的心理状态美国出版的《心理异常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次修订版将心理异常定义为:发生于个体的一种临床上有意义的行为或心理症候,其特征是与一种痛苦的症状联系的,或涉及一种以上重要功能的损害。实,在心理学上对正常与异常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心理学上正常与异常仅仅是一种相对概念,差别大多只在量的方面。对待心理异常的态度:处罚,认识,帮助二、心理异常的原因科学研究表明,心里异常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是生理,心理,社会诸种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尤其是体型,气质,神经结构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例如:家族神经性疾病的遗传三、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的心理因素自我同一性的危机:本我,自我,超我个性的缺陷:过于内向,敏感心理素质不完备:自控能力,对挫折应对情绪发展不稳定:最丰富,最动荡,最复杂第二节常见心理异常一、行为与人格分离行为偏离问题:多发生与青少年,是指没有智力落后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而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和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的与常态不同,且妨碍青少年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例如:饮食方面的怪癖,吸毒行为,药物依赖,盗窃,暴

力行为,逃学行为二、人格异常人格异常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长期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方式。人格异常的人虽然自觉地没有心理和生理症状,但他们的行为经常呈现固定型态的异常反应,不遵循社会行为规范,严重的破坏个人社交或工作上正常功能。一般开始于幼年,而持续到终生。人格异常与精神性疾病区别人格异常:没有脱离现实,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精神性疾病:脱离现实,无法自控

三、焦虑症焦虑症是以紧张,不安,忧虑,恐惧为主的轻度心理异常。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体验,人人都有体会的。暂时性焦虑不等于心理异常。四、恐怖症恐怖症是指对某种不具有任何伤害性的事物的不合理的恐怖反应。恐高症:恐尖症:恐黑症:旷野恐怖症:五、泛虑症泛虑症是指任何时间,任何事物都回引起焦虑反应,没有特定的刺激,明显的外因,个体却感到非常焦虑,且持续一段时间。表现:持续紧张不安,总担心会有不幸发生过分注意周围的一切和个人内在反应,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头晕,眼花,心悸,身心疲惫,失眠肌肉紧张,头痛,四肢颤抖,恶心六、强迫症强迫症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强迫理念:总怀疑没有锁好门强迫意向:到河边总想跳下去强迫行为:不由自主地数台阶,不停的洗手七、精神病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的接触的严重的心理异常。表现:1 病人的反映机能受到严重损害,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歪曲的,可出现精神失常现象,如幻觉,妄想等2 社会功能严重损失,不能正常地处理人际关系,不能正常的参与社会活动,甚至会给公众社会生活造成危害。3 不能理解和认识自身的状态,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对自己的处境完全丧失自知力。八、情感症情感症是以情绪障碍为主要病症的精神疾病。躁狂症:极度兴奋激昂,急躁状态下,一周左右抑郁症:情绪极度低落,悲观,哀伤,失望,罪恶感,女性较男性多躁郁症:两极情绪转变,极度情绪不稳定九、妄想症妄想症是以持续性的妄想为特征的一种精神病。表现为对某种事件做出主观的、非事实的,错误的解释,并深信不疑。被害妄想:患者毫无根据的怀疑有人谋害他。关系妄想:患者认为别人的言行都和自己有关,都在议论自己,影射自己。妒忌妄想:患者没有正当理由怀疑自己配偶的不忠实,有外遇,常会出现跟踪,监视等行为。夸大妄想:患者相信自己具有特殊能力,会成为伟人。妄想症除了妄想之外,没有其他病理征兆,他人不易识别。妄想病患者一般具有较高智商,缺乏自我批评与反省能力,一味把责任推给他人,埋怨,责备,怀疑他人。十、精神分裂症在各种心理异常中,精神分析属于最严重一种,发病年龄多在青少年。主要症状为:思维混乱:联想松弛,思考匮乏,脱离现实,语无伦次知觉扭曲:幻听和妄想

情感错乱:喜怒无常,表情冷漠,狂喜痛苦人格解体:自我界限丧失,无法明确区别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出现自我障碍,离群索居行为怪异:动作减少,表现奇特,僵直,频繁精神分离症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尚不清楚,通常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精神素质等有关。对心理异常的科学态度心理疾病可以治疗,而且可以预防对心理异常的人员,一方面要主动求治,同时要自我调节。

第八章心理治疗一、心理治疗的起源1、石器时代由于恐惧和对魔鬼、巫术和神力的迷信原始的方法—在患者的头颅上“开洞”2、中世纪的欧洲受鬼魔学影响,魔鬼附体超自然的力量3、公元1793年“心理上的疾病比奈尔(Pinel)医生巴黎建立精神病医院4、19世纪末20世纪初真正心理治疗的出现弗洛伊德(Freud)对于癔症的治疗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目的:解决引发情绪痛苦的内心冲突神经症的病因在于对记忆、动机和心理冲突的压抑四种技术:::梦的分析阻抗分析移情分析

二、心理治疗的种类1、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疗法由弗洛伊德于十九世纪末创立,它强调潜意识中早年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各种心身症状。其目的消除病人的症状、注重人格的转变,或思维模式的转变、以及解决早的心理冲突,消除潜意识心理冲突的影响,启发病人的自我意识。通过分析,达到认识上的领悟,消除各种不良的防御模式。精神分析治疗一般内容自由联想抗拒或称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移情:负移情、正移情t发泄是让病人自由地表达被压抑的情绪,特别是过去强烈的情感体验。释梦也是心理分析重要手段。解释是医生在心理分析治疗过程中,对病的一些心理实质问题解释。2、人本主义心理治疗3、行为主义心理治疗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人们的行为方式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如果对问题的反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也可以通过对更适当反应的再学习来改变前一种反应。经典条件反射作用行为治疗是一类主要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原理

来认识和治疗临床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强调问题、针对目标和面向将来。行为治疗的一般原则循序渐进式: 逐步给予一系列的练习作业使得病人在处理比较简单的问题中获得信心,最后处理较严重问题.行为分析: 使用记日记或用评定量表的方式来记录何时出现症状和行为类型(B),有何诱因和可能的促发因素(A),会出现何种后果及可能的强化因素(C)实践或练习: 将行为作业看成实验来实践完成,如果达到目的,则意味成功;但没有达到目的并不意味是失败,而是有一个机会更多地了解和认识问题行为治疗的方法系统脱敏)由Wolpe J所创立,用于治疗焦虑病人。先同病人一起制订一份与恐怖、害怕有关的导致焦虑的境遇等级表,然后在治疗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用于抑制焦虑反应,这一过程又称交互抑制因此,系统脱敏包含了三个步骤:1.放松训练2.等级脱敏表3.脱敏满灌疗法逃避诱发焦虑的境遇实际上是条件反射性地强化了焦虑。让病人面临能产生强烈焦虑的环境或想像之中,并保持相当时间,不允许病人逃避,从而消失焦虑和预防条件性回避行为发生。自信心及社交技巧训练)是教会人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恰当地与人交往,用能够使对方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既达到目的,同时又不伤害和贬低他人。厌恶疗法在某一特殊行为反应之后紧接着给予一厌恶刺激(如击电、催吐剂、体罚、厌恶想像等),最终会抑制和消除此行为。厌恶疗法常用于治疗酒依赖或药瘾、性欲倒错以及其他冲动性或强迫性行为障碍。4、认知主义心理治疗19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认知治疗基本技术1.识别自动性想法(.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检验识别认知错误以后,接着同患者一起设计严格的真实性检验,即检验并诘难错误信息。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 4.去注(5.监察苦闷或焦虑水平)鼓励患者对自己的焦虑水平进行自我检测,促使患者认识焦虑波动的特点,增强抵抗焦虑的信心,是认知治疗的一项常用手段。常用认知治疗种类合理情绪疗法基本观点是一切错误的思考方式或不合理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对此他将治疗中有关因素归纳为A-B-C-D-E,即:A-诱发事件B-信念C-后果D-诘难E-效应自我指导训练方法是教会患者进行自我说服或现场示范指导,主要用于治疗儿童注意缺陷障碍、冲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等。应对技巧训通过在想像过程中不断递增恐怖事件,以学会调节焦虑和处置焦虑,其中保持身心的放松同系统脱敏类似,主要适用于焦虑障碍。隐匿示范基本原理是想像演练靶行为,让患者预先了解事件的结果和训练其情感反应,以产生对应激情境的适应能力,对恐怖症患者疗效较满意。解决问题的技术基本设想是有情绪异常的人,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难选择情境的行为反应。学习如何确定问题,然后将一个生活问题分解为若干能够处理的小问题,思考可能的解决答案,并挑选出最佳的解决办法。治疗情绪障碍的儿童、有破坏行为的儿童,以及某些精神病患者。Beck认知歪曲的几种形式a、任意的推断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草率下结论;只根据表面现象,缺乏理性的思考;例:我得罪他了。b、选择性概括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以偏概全”;例:别人都不喜欢我。c、过度引申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引申出一般规律性结论。指在一件事的基础上作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例:我不是一个好母亲。d、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件的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不合理地夸大消极面、缩小积极面;例:得了中等说明我多么不足,得了高分则纯属侥幸;e、“全或无”的思维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把生活往往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例:没有成功就意味着失败。f、乱贴标签给自己或别人帖上固定的大标签;将对整个人的评价和人的某些行为失误混同起来,而“人不等于人的错误”例:我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我一无是处。g、应该倾向有一个固定的观念认为自己和别人“应该”或“必须”怎样,高估不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例:要出错的话就太可怕了,我应该时时尽力,我必须做好;h、情绪推理“跟着感觉走”的非理性推理方式,阻碍了对事物真实情况的了解,使人陷入认知误区;例:我感觉内疚,说明我一定做了不好的事;我觉得失望,所以我的问题不可能解决。i、个人化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一切不幸、事故或别人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例:修理工对我粗暴无礼因为我做错了事。j、选择性消极注视只见事物的消极方面,总是记住这个细节,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例:讲错了一句话证明我是不合格的老师。我将永远找不到一份工作”“我将永远孤独”5、催眠治疗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暗示控制患者的心身状态和行为,以解除和治愈患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第一章生涯与职业生涯讲解

第一章生涯与职业生涯 【案例导入】 有一天,一个男孩突然问他的妈妈说:“妈妈,您想做个中国的老太太,还是外国的老太太?”妈妈不解地问:“我老了以后,当然是个中国老太太啊!怎么能做外国的老太太呢?”男孩摇了摇头说:“不是啊!外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个漂亮的姑娘,她大学毕业之后,会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接着她会向银行贷款,买下房子和车子,以及许多高级的生活用品,每个月她努力还利息,生活虽然紧张,但是充实而愉快。她有了很好的居住条件,又有自己的车子代步,并且尝尽人生的各种乐趣之后,当她终老时,银行的贷款也刚好还清,便安然地闭上了眼睛。”这位中国妈妈还不是非常明白,便问孩子:“那中国的老太太又怎样呢?”男孩说:“中国的老太太啊!她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漂亮的姑娘,不过她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后,便开始努力储蓄,一年到头都非常的辛苦,什么都舍不得吃,也舍不得享受,只知道把钱存起来,最后还是在病痛中死去。而她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全部由她的子女们获得,这些钱足够她的子女们买大房子和名贵的好车。孩子们孝顺的话,会用这存款的一部分,为死去的妈妈风光厚葬。但是,中国老太太在生前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享受过。”男孩看着母亲说:“妈妈,您到底要做中国的老太太呢?还是外国的老太太?”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如何让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变得有意义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事情。《礼记·中庸》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就会让自己的生涯以及职业生涯黯淡无光。

第一节生涯认知 一、生涯的含义与特征 (一)生涯的含义 “生涯”(career)一词来自罗马文viacarraria及拉丁文carras,二者的含义均指古代的战车,后来引申为道路,即人生的发展道路。“生涯”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庄子》中,《庄子·养生主》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我国古典文籍中也有多处用到这个词,如刘长卿在《过湖南羊处士别业》中说:“杜门成自首,湖上寄生涯”,杜甫在《杜位守宅岁》中说:“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元曲《汉宫秋》也有“正是番家无产业,弓失是生涯”的句子等。《辞海》将生涯定义为“一个人一生的事”,而一生的事除了吃喝玩乐之外,还包括生存的空间、生活的理想与生命的意志。《牛津辞典》认为生涯原有道路的意思,引申为个人一生所走的旅程。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生涯定义大都来自舒伯在1976年提出的观点: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与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生涯只存在于人们追求它之时,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涯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人在自己的生涯中,可能承担的专业角色如表1-1所示。 表1-1 个人生涯可能承担的专业角色

认识职业生涯

认识职业生涯 一、职业生涯的主要阶段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职业活动的全过程。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萨帕把人的职业生涯分为5个主要阶段: 1.成长期(0~14岁) 在这个阶段,个人通过家庭成员、教师、朋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建立了自我的概念。这个阶段关于职业的心理特征有: 第一,对职业充满幻想和憧憬。由于不用考虑职业的现实性,这种想象大多出于一时的兴趣而对某个职业产生崇拜,进而在脑海里勾画出自己未来的职业形象,如天文学家、宇航员、将军、厨师、主持人等。 第二,职业角色模仿。通过电视、书刊或学习成人的职业行为,以游戏、玩耍的方式扮演各种自己喜欢的职业角色,如警察、医生、教师等。在模仿中开始对职业的具体行为进行认识。 2.探索期(15~24岁) 在这个阶段,在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下,个人开始认真地思考和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并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自己对职业的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结合起来。这个阶段的职业心理特征有: 第一,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初步的评价。比如:“我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尤其是软件,所以我想成为—·名计算机软件工程师。” “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推销开始的.而我又非常喜欢和人打交道,所以我要做一名营销师。” 第二,开始考虑职业选择的现实性并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个阶段,虽然有

职业理想,但是这种职业理想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进入职业活动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后,会进一步认识职业的内涵及与自己职业理想的关系,通过改变自己或转换职业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 3.确立期(25~44岁) 在这个阶段,个人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并随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有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各种职业活动中去。这之中,人们不断尝试着寻找与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及价值观更接近的理想职业。这个阶段的职业心理特征是:第一,职业目标基本定位,但并不稳定。一方面是个人判断现任职位是否适合自己,另一方面是所在单位也在考察个人是否胜任岗位要求,所以变换岗位甚至职业是一种正常的职业选择活动。 第二,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在职业基本定位后,一个人可能会变换工作岗位或单位,但通常在一定的职业领域内工作,以图获得职业的深入发展。 第三,承担更多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中,有工作任务的压力,有家庭生活的压力,有社交地位的压力,有年龄见长的压力等。 第四,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获得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基本需要的稳定工作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就变得现实起来,如果这些需要不能从职业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满足,就会产生心理失落感,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心理障碍。 第五,容易产生职业危机。这个阶段,多数人会对自己的职业和能力表现进行重新评估:我是否正确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我是否完成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我得到了什么?我的付出值得吗?我的下半生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经过这种近乎伤害性的评估,有的人如果发现现实与理想较为遥远,就容易产生职业心理危机。这种危机或激励自己重新进行职业定位,或陷入自卑、无助的心理泥潭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 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NO.1 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奠基人)、铁钦纳、费希纳 基本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 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由这些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知觉时有感觉、观念是由意向、情绪由激情构成的。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方法。(依靠被试自我观察) 评价:1、冯特创建了第一个从哲学分化出来的心理学学派,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2、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产生,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3、研究内容过于狭窄且脱离实际。 4、把心理分解为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NO.2 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奠基人),杜威,安吉尔。 基本主张: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他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 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而不是像构造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他们认为意识并非是元素的组和,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其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机能主义推动心理学向实际生活发展。 评价:促进了美国心理学向实际发展,促使其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临床等领域。NO.3 行为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 基本主张:1、反对研究意识,完全不同意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 研究的主题,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对行为进行研究。 评价:强调研究可观察的客观行为,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作用,但 其过分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1、程序学习: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提出的基于自我学习的程序学习系统。是20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八个:构造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机能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派及其主要观点。 ㈠构造心理学派 构造心理学堪称是科学心理学派的第一学派,其奠基人是冯特。构造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经验,包含感觉.意象.情感三种状态。感觉是知觉的要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情感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元素构成的。研究方法上,倡导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强调实验内省法。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研究的意识经验是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对立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的经验的观察的描述,因而该学派有被称为“元素主义”。 ㈡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简称行为主义。其根本的特点是排斥意识,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内省的方法研究主观的意识行为主义大致分为三个间断:(1) 早期的行为主义主张放弃意识而改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法。其特征是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映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接学习,环境决定论。(2)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与反映之间的中介变量,用语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主义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结实中介变量。(3)新的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认为给予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看作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㈢皮亚杰心理学派 皮亚杰心理学派是西方心理学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他从生物角度出发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应该以来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这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的逻辑它勾画了一副完整的而动的认知发展蓝图,对而动思维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㈣机能主义 它起源于美国.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机能主义的先驱,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以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为基础,认为人就是认识社会中成长,所以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其在1890年发表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机能主义概念,他反对把意识分割为元素,认为意识是个整体,是一套连续不断的意识流。 其继承者杜威和安吉尔于20世纪处在芝加哥大学速立起了机能主义学派也称芝加哥学派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有所为”的科学。以有目的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活动的研究在于获得,保持,组织和评价人的经验,以指导行动.这一学派主张应对注意,学习,智能等对人的适应行为有用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 ㈤人本主义心理学

职业生涯规划(第一章) 认识自我的个人基本情况(范例)

第一章认识自我的个人基本情况 兴趣爱好 在运动方面:我平时喜欢一些剧烈运动,比如打打篮球,在运动过程中,我总是试图努力成为主力或是得分手,喜欢自我的短暂的满足;在平时我总是表现得很平静,或动或静,张弛有度;还有我比较喜欢登山和去外地体验商业氛围,喜欢体验新的环境 读书是我的第又一大爱好,不管什么书我总是好奇,涉猎知识,特别是经济方面、励志方面、历史方面(特别是历史人物方面的传记我尤为喜欢,经常我把一些历史名人作为自己的偶像)静静的思考是我的非常特别的爱好,我总是在尝试理清一些感觉不可思议的想法,总是觉得在同一处失败很可耻 交友和和旧友畅聊我觉得是一件人生快事,特别是与他们聊天我可以收获他们的认识、看事物的方法和一些趣事是一件很惬意的享受 此外对中国军事和时政有一定的兴趣 能力分析 我爱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上去,尽量让能力从实践中去获得;具体上我在高中做过一个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 (1)记忆类型:读写型,具有较强的文字分析和笔记性质的记忆能力 (2)具有比较强的信息搜索能力 (3)具有比较好组织计划能力 (4)思考问题的角度比较深入,爱去思考难题 (5)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够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和投入 (6)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具有比较敏感的感知能力 性格类型: 根据北森朗途职业规划测评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我是属于外向型性格根据职业测评理论我的性格具有以下特征: (1)外向的人更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外向的人最喜欢的活动是聚会、讨论、聊天。 (2)直觉的人关注事物的整体和发展趋势,重视灵感、预测和推理。直觉特征的人富于想象和创造,喜欢学习新技能,但容易厌倦,喜欢使用比喻、跳跃性地展现事实。 (3)思考的人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喜欢通过客观分析做决定。他们理智、客观、公正,认为原则比人情更重要。 (4)判断的人喜欢做计划和决定,愿意进行管理和控制,希望生活井然有序。他们重视结果(重点在于完成任务)、按部就班、有条理、尊重时间期限。 我的性格类型特点: ?直率、果断,能够妥善解决组织的问题,是天生的组织创建者和领导者。你擅长发现一切事物的可能性并很愿意指导他人实现梦想,是思想家和长远规划者。 ?逻辑性强,善于分析,能很快地在头脑里形成概念和理论,并能把可能性变成计划。 你喜欢树立自己的标准,并要求他人遵循这些标准行动。你看重智力和能力,讨厌低效率。你习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随时都能发现不合逻辑和效率低下的程序并强烈渴望修正它们。 ?善于系统、全局地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为了达到目的,你会采取积极行动。你喜欢研究复杂的理论问题,通过事先分析事情的各种可能性,预见可能问题,制定全盘计划和制度并妥善安排好人力物力资源来推动变革和创新。 ?愿意接受挑战,并希望其他人能够像自己一样投入,对常规活动不感兴趣。你擅长需要论据和机智谈吐的活动,如公开演讲。 行为风格: 追求独立的个性,追求成熟的个性,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对事物保持一种自己独到的看法(但不善于表达),爱比较和追问事情根源,好奇心比较强;内心强烈的欣赏追求自主自立意识和豪放,但又心细万分,徘徊其间,有时有点矛盾的心理(现在在生活小事上要

初中生物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目标: (1)知识目标: 1、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记住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理解生物的特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设计调查方案。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的分工合作、组织和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二、重点:完成本章节内容的识记和把握,理解、记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三、教学过程: 温故篇 (温馨提示:尽量先凭记忆完成,然后针对情况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有困惑的可小组内解决): 1、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生物能;生物 能;生物能;生物能;除 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有明确 的,制定合理的,有时因范围较大不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3、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维持生存。绿色植物从外界吸 收、 无机盐和,通过制造出自身所需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或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4、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进行呼吸,吸入,呼出。

5.、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的排废途径有、、等。 6、生物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例如,大多数植物利用产生的萌发成幼苗;鸟类利用,而猫狗等哺乳动物通过使个体增多。 7、生物归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按照分,可以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分,可将生物分为和等;按照 分,可将生物分为家禽、家畜、作物等。 8、本章节我们学习了两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它们是。 导学篇 重、难点点拨(温馨提示: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完成,有困惑的可小组内解决): 1、生物的共同特征。熟记并运用所学知识,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作为生物必然具备他们的共同特征;反之,不具备其共同特征的物体就是非生物,这也是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其中,有一个特例是“病毒”,病毒是生物但却不具备细胞结构。 例题: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电脑病毒 B、珊瑚 C、珊瑚虫 D、智能机器人 2、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有机物则是包括葡萄糖、淀粉等在内的含有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物质。与二者联系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实现“无→有”的转化(所以被称为生产者),而生物的呼吸则实现了“有→无”的转化。另外因为动物体内不能自己产生有机物,所以为了生命活动的需要,他们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植物或动物)为食,即只能进行“无→有”的转化(所以被称为消费者)。 试回答:任何生物都能进行呼吸吗?呼吸作用的产物你能说出两种吗?、 3、动物体的排泄途径有、、。注意理解植物中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所以可以看做是植物的一种排泄方式。 4、正确理解三种分类方法(实际上生物的分类方法不知这些),它们是互不影响的。比如:狗是第一种分类中的“动物”,它还是第二种分类中的“陆生生物”,也是第三种中的“宠物”。 知新篇 牛刀小试(温馨提示: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不会的提交小组或班内解决): 1、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A、剧烈的运动 B、光合作用 C、捕食 D、呼吸 2、外界生物千姿百态,种类及其繁多,但是除了病毒外,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细菌 C、器官 D、组织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 2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本节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现代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因为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的弗洛伊德主义(或者叫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人在出生时,人格的全部就是本我。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当新生儿饿了或尿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哭闹,直到有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止。 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分,反映了儿童日益发展起来的感知、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自我的功能就是寻求更为实际的、被社会允许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求。所以,当一个学步期儿童想要喝奶时,他会找到妈妈说:“牛奶”,而非哭闹。随着自我的不断成熟,儿童逐渐能更好地控制住毫无理性的本我,独立寻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有些需要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如一个三岁的儿童在两餐之间去偷吃饼干,很快就会被妈妈发现并制止。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的第三个部分,超我,就会逐渐成熟。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良心”成分——三至六岁的儿童逐渐将父母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内化而形成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标准。超我一旦形成,儿童就不再需要成人来指出他们表现的好坏了,他们已经能明了自己的好与不好,并会对自己所作所为感觉愧疚和羞耻。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识 主讲:高金虎 “我是谁?”这是哲学的三大命题之一。“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是大学生在生涯发展中常常思考的问题和职业定位的结点。根据人——职能配理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对个体自我进行了解和认识,这是职业发展的起点,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入、越清楚、就越能够了解自己的所需所能,从而在纷繁的职业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某些贵你来说很重要和你能想要的东西”。价值观是个体在后天成长过程中于环境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人们的行为发生着强有力的内在动力和支配作用。 在很多的时候,价值观往往对个体的人生方向、生活方式起着核心作用。“你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职业能够使你实现这个目标?”因此,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因素,学生在职业决策中的许都困惑,决断困难往往与价值观有重要关俩,如高收入而相对不稳定的甲工作和相对低收入而稳定的乙工作,实际上就是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个体需要澄清的是,对于自己来讲哪个因素更重要。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楚认识的人在做生涯决策时较为容易,他们清楚什么对于自己更重要,并在选择中坚定自己的决定。大学生正过于职业

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阶段。容易陷入误区,如盲目从众,追求热门而忽视自身的特点。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兴趣”。兴趣是“人们为了乐趣或享受而作的事情”。兴趣在人的职业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个体带来兴趣,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激发个体的潜能与创造力。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能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乐此不彼。反之,则最多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还很容易导致厌倦与疲劳。更重要的是,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生活质量的高低,一个人从事的时候是自己喜欢的自己,是人们快乐生活的重要源泉。 按此人格偏好和职业对应我们把它分为六大类: 1、现实型: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欢工具、机械、动植 物:对应工程师、机械式等职业。 2、研究型:拥有数学和科学能力,喜欢独立工作和解决复杂的 问题:对应科研人员、学者等职业。 3、艺术型:拥有艺术能力、创造力、喜欢从事原则性的工作。 对应艺术家、记者、摄影师、室内设计师等职业。 4、社会型:擅长和人相处,热衷于社会关系和帮助他人解决问 题;对应社会工作者、教师、咨询员等职业。 5、企业型:喜欢和人群互动,有影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 经济上的成就。对应律师、企业经理、政治家等职业。

考试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一章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 员工根据自己的核心价值来管理自己职业生涯,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是描述的下列哪种生涯形态(A)。 A.易变性职业生涯 B.传统职业生涯 C.无边界职业生涯 D.创业型职业生涯 2.下列哪位同学的经历属于专业性职业生涯(A) A.一心出国留学的贾道,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专家,所以一心想要学好基础知识、提高成绩。 B.张逸在校园招聘时被某国企录取为“管理培训生”,入职后在企业的各个部门轮训,最后确定为项目经理。 C.甄力毕业后,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优势,和几个同学一起开了一家新媒体公司。 D.隋毅在大学毕业后,申请了一个芬兰的实习项目,边打工边游学了整个欧洲,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微信公众号,他计划3年后环游整个亚洲,让自己继续流浪下去。 3.下列哪位同学为组织性职业生涯(B) A.一心出国留学的贾道,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专家,所以一心想要学好基础知识、提高成绩。 B.张逸在校园招聘时被某国企录取为“管理培训生”,入职后在企业的各个部门轮训,最后确定为项目经理。 C.甄力毕业后,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优势,和几个同学一起开了一家新媒体公司。 D. 隋毅在大学毕业后,申请了一个芬兰的实习项目,边打工边游学了整个欧洲,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微信公众号,他计划3年后环游整个亚洲,让自己继续流浪下去。 4.下列哪位同学为创业型职业生涯(C) A.一心出国留学的贾道,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专家,所以一心想要学好基础知识、提高成绩。 B.张逸在校园招聘时被某国企录取为“管理培训生”,入职后在企业的各个部门轮训,最后确定为项目经理。 C.甄力毕业后,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优势,和几个同学一起开了一家新媒体公司。 D. 隋毅在大学毕业后,申请了一个芬兰的实习项目,边打工边游学了整个欧洲,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微信公众号,他计划3年后环游整个亚洲,让自己继续流浪下去。 5.下列哪位同学为无边界职业生涯(D) A.一心出国留学的贾道,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专家,所以一心想要学好基础知识、提高成绩。 B.张逸在校园招聘时被某国企录取为“管理培训生”,入职后在企业的各个部门轮训,最后确定为项目经理。 C.甄力毕业后,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优势,和几个同学一起开了一家新媒体公司。 D. 隋毅在大学毕业后,申请了一个芬兰的实习项目,边打工边游学了整个欧洲,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微信公众号,他计划3年后环游整个亚洲,让自己继续流浪下去。 6.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认为生涯规划的全过程是(B)。 A.个人—环境 B.个人—行动—环境 C.个人—职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教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五、巩固练习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一、构造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

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

现代心理学

1.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①让学生每天记学习日记。 ②增强学生对他人及自己认识过程的意识。 ③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 ④指导学生监控,评估自己的理解能力。 ⑤向学生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 ⑥要求学生意识到与学习效果有关的四个因素。 ⑦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反思。 等一等想一想找一找看一看做一做 2.教师的社会角色 ①学习的指导者 ②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③心理的保健者 ④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⑤教育科研人员 ⑥家长代理人 3.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 认知能力:1)组织能力2)教学反思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4)教学效能感 4.人格的特征 1)责任心2)宽容3)同感4)情绪的安全感与自信5)教师期待 5.创造力的定义及六大成分 定义: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六大成分:1)敏感性 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定义性6)洞察性 6.创造的过程: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豁朗阶段 4)验证阶段 7.动机的定义:指推动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是唤起与维持个体的行为,为使该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的心理过程。 8.韦纳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 ①根据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可以预测他以后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 ②学生对学业成败的自我归因虽不一定正确,却透露了教育者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③长期的消极归因倾向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 ④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9.培养学习动机的若干措施 ①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 ②通过满足基本的需要引导学生追求成长的需要 ③从学业成败的经历中学会合理的归因 ④利用教师正确的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 10.人格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特征:1)人格具有独特性 2)人格具有稳定性 3)人格具有整体性 4)人格具有社会性和生物性 5)人格具有功能性 11.性格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稳定态度和习

职业指导认识职业生涯

职业指导认识职业生涯 从学校走向社会,你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使你能够立足的是你的职业,你不仅是你生活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的是你存在的价值。因此职业规划,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讲,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并具有如下的特点: 成长阶段:在学校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里一个人对于职业还处于一种模糊的意识状态,对于职业认识幻想大于现实,是一个知识储备阶段。但是成长阶段对于以后的职业发展却是一个基础,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职业发展就会面临很多困难。 探索阶段:毕业之后1-3年,这个阶段是刚刚从学校走出来对学校逐渐熟悉的一个阶段,职业的新奇让新员工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这个阶段是对职业习惯、职业规划、职业素质的探索与培养阶段,更多的是向同事学习,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创新阶段:毕业之后3-7年,这个阶段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是一个标准的职业人了。许多人开始面临职业的晋升。同时在对职业熟悉的基础上,不再满足自己的同事留下的一套规则,逐步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个全新的秩序。当然,薪水也增加了,与此相反,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随着更多就业机会的出现,跳槽的频率也在加大。 维持阶段:大致从第5-7年开始,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许多人的职业逐渐走向最高点,职业的成熟,以及个人魅力的形成使自己处于一个‘登高望远的阶段。在知识更新方面许多人的周期逐渐加长,对于职业而言,经验逐步取代知识成为推动职业前进的原动力,这个时期的人因为事情多,考虑的问题增多,比如家庭、收入、地位等,所以相对而言,,对职业变动一般相当谨慎,跳槽一般比较少。 衰退阶段:退休前的3-7年。时间逐渐磨去一个人对于职业的兴趣,随着收入和地位都达到最高点,许多人开始逐渐失去工作的愿望,同时,对于一个职业而言,知识面临淘汰,个人也面临淘汰,这个时候退出不失为另一种选择。 在认识以上职业规划的五个阶段后,一个人在制定事业计划的时候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理念:首先你希望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你想从生活之中得到什么?换句话说,什么对你最重要?例如:家庭、名声、事业或者金钱? 特长和兴趣:所谓特长,指一个人的特殊才能。规划职业生涯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在职业发展之中高人一筹。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对于职业而言,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职业上去,也就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专业能力:专业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基础。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这样的问题: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我会选择什么,以及我绝对拒绝干的是什么?

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

幻灯片1 第十五章现代心理学 文艺理论 ——从精神分析学派到神话原型批评幻灯片2 现代心理学文学理论形式的背景 ●西方心理学文艺理论是伴随着现代西方心理学学科的进步而发展来的:1879年冯特创 立构造主义心理学以来,出现了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等诸多流派。 ●西方心理学文艺理论的产生与西方现代精神危机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亦反映着人类对内 在世界探寻的热情。 幻灯片3 精神分析批评 ●概念辨析 ●精神分析学:心理学范畴,临床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精神分析批评:精神分析学等心理学理论运用到文学研究的一种批评模式 ●弗洛伊德主义:以弗洛伊德本人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心,包括对其理论所作的阐释。 ●精神分析学发展的两个阶段: ●早期以弗洛伊德理论为核心的传统精神分析学;注重人的生物性本能。 后期经过埃里克森、弗洛姆等重新阐释过的新精神分析学。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 幻灯片4 ●精神分析批评因研究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1、侧重研究作者的心理和创造活动;揭示作者的创作过程、态度及心理状态与其 作品之间的关系。 ●2、以读者精神反应批评为代表; ●3、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和结构方式去研究文本、语言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幻灯片5 幻灯片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 学家、文艺批评家。 ●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是在长期对精神病的诊治过程中形成的,“自由联想法”和释梦相 结合的“讲述疗法”,创立了精神分析法。 ●1900年代表作《梦的解析》问世;此后写了《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创作家与白日梦》 《精神分析引论》《自我与本我》等。 ● 幻灯片7

(直通车)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知识清单】 知识点一: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特别提醒】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其作为生物的主要特征是能繁殖。 知识点二: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非生物 对刺激有明显反应对刺激没有明显反应 能生长不能生长 需要营养不需要营养 能繁殖后代不能繁殖后代 能适应和影响环境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般由细胞构成没有细胞结构 【特别提醒】生物体的共有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考点一:生物特征的理解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A. 遗传和变异 B.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生活需要营养 D. 生长和繁殖 【解析】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如遗传和变异,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长和繁殖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的是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选D。 【例2】下列现像中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生长 D. 馒头上长出“白毛”【解析】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键是看有无生命现象。机器人的行为受人的操纵,它无生命现象;火山喷发和钟乳石生长是自然现象;馒头上本来无“白毛”后来长出了“白毛”,“白毛”实际上是霉菌,有生命现象。 【答案】选D。 【例3】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 A.能够运动 B.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C.需要呼吸 D.能产生反射 【解析】该题描述的是含羞草能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 【答案】选B 【例4】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生物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 【答案】选B 【例5】下列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A . 鸡 B. 小麦 C. 病毒 D.黑猩猩 【解析】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其作为生物的主要特征是能繁殖。 【答案】选C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知识清单】 知识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法 2. 调查法 3. 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4. 实验法 知识二:调查的方法步骤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析自我,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可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 (4)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5)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通过自我评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 (7)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全面了解自己,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职业生涯规划通常建立在个体的人生规划上,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生活、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充实而有条理。 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梦想。没有梦想对于每个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如同无头苍蝇似的到处碰壁。现代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发展很快,很多人很难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佛家有云:“缘自性空”、“空无自性”。的确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更新换代发展非常快。如果我不加紧自己的脚步,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将很难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一、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二、自我盘点 我现在是一个本科生,也算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是所有亲朋好友的希望。我性格有点内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名人传记,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心中偶像是毛泽东···平时与人友好相处。受到亲人、朋友、教师的关爱,喜欢做东西,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有责任心,但缺乏毅力、恒心和创新能力,以致成绩不太理想,有时又多愁善感。但总感觉有时缺乏自信心,并且不喜欢别人在背后评论自己。有时候有点任性,有些小霸道。 三、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虽然恒心不够,毅力不够,创新能力也十分缺乏。但可凭借自身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我想就会慢慢培养起来的。并且要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请他们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种不同缺点,还有就是现在在班里担任团支书的职位,希望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实践和能力的锻炼~~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增加自信心,使自己更好表现。虽然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为自己的成功铺平道路。 四、未来人生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虽然不是十分的喜欢我所学的专业,但是有些课程我还是挺有兴趣的,比如说网页制作和程序编程,我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握以下自己的未来,既然考入了教育学院,在未来很可能会向教育教学和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