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

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1.技术的产生:技术员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案例:造纸术和印刷术;飞机的诞生。

2.技术的内涵: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广义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课本中的技术指的是狭义的技术。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针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是技术的自然属性。例:立体农业生态生态工程(正面案例);永动机梦想的破灭(负面案例)

社会属性: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是技术的社会属性。例: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4.技术创新的两种表现形式: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发明举例:四大发明;眼镜;马镫;阿拉伯数字;电子计算机等(从来没有的)

技术革新举例:多功能缝纫机、新型马桶、升降篮球架等(在原来基础上的改进)

5. 技术的性质(总结)

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⑴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⑵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⑶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

⑴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含义、成果形式、任务、与生产的关系、验证方式)

技术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使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具有实践性。科学则是自然界逊在的自然规律,它对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讲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技术设计、技术措施,变为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物化为工具、机器、技术装备等,科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a含义不同: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和高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物化成果。

B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一般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C 任务不同: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以增进人类的知识财富;技术的基本

任务是改造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要回答“是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D与生产的关系、验证方式

4)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举例:技术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核技术(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空间技术(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产生太空垃圾)。

5)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成果,是技术发明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项有一定权力,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人们在自己的努力活动创造的成果与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制度:专利制度是技术、法律、经济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的重要形式,它以技术的发明创造为基础,在《专利法》的保护下,以独占市场为主要特征,以谋求发明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国际公认和通行手段。

明确:何谓专利、专利的三个特征(独占、时间、地域)、专利的三种种类(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方法(原则、途径、步骤)。

第二章步入设计殿堂

设计就是从确定的目标出发,经过一定的规划、分析和决策,产生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的过程

1.设计的一般过程(不是规定程序,可以变化、重复)

2.设计的特点

1)设计课题的源泉是人类的需求

2)设计的本质是创新

3)设计的领域很广泛

4)设计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5)设计需要发挥团队精神

3.技术设计的三种类型

1)开发性设计。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独创性的设计

2)综合性设计。利用现有技术及其原理,进行重新组合,使设计系统化、综合化,从而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技术产品。

3)改进性设计。在总的方案原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已有的产品进行局部变更,使其进一步满足某些特定需要的设计。

4.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

1)造型: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物体的对称与平衡

2)色彩

3)美感:动感;节奏感;方向感;比例:

4)人机工程

5.设计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美观性原则;技术规范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6.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设计为技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技术发展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设计追求的是创新,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然而这种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如果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实现。

3)综上,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设计催化了发明与革新,从而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可以说,设计是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核心过程,但设计也要依赖技术水平这个重要基础,任何新技术设计都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技术的发展又为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基础,使设计进入新的世界。技术与设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闪亮的结合点是创新。

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

1.发现问题:

(1)问题的来源: 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别人给出的问题; 基于一定的目的

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问题.

(2)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观察日常生活; 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问卷法、询问法);

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2.明确问题及要求: 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

3.制定设计方案:(1)收集、处理信息;(2)设计分析(8原则+工艺便于制作,三要素:

物、人、环境,具体分析);(3)设计方案构思(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头脑风暴等);(4)方案呈现、筛选(图纸、模型、原型)

4.设计的表达与交流:(1)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图样、图表、模型、符号、标志、声

音语言、手语和旗语、计算机程序语言、信号灯)(2)技术语言的特点(简单明确;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规范、统一)(3)制图标准(图纸幅面及格式、绘图比例、图线形式、尺寸标注、图样中字体)(4)三视图(尺寸数值、尺寸线和尺寸界线)(5)电路图(5)设计交流注意事项(虚心征求、取长补短、重视意见、交流主动、反复完善)

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

(一)材料的初步知识

1、分类:

①天然材料:如木材,黏土,石材。由于直接取材于大自然,这类材料能保持原本特质。

②合成材料(人造材料):塑料,玻璃,钢铁。这类材料由于经过化学变化,将不保持原来的特性。

③混合材料:胶合板,混纺料。这类材料能保持部分原来的特性。

2、性能

强度,弹性,韧性,硬度,延展性,其他性能。

3、常见的材料

①木材:

软木:松木,杉木。

硬木:樟木,槠木,梓木。其中樟木有樟脑的气味,其枝叶可提制樟脑,能防虫防腐,是制作书橱,衣橱的上等材料。

人造板材:胶合板,饰面板。

②金属:

黑色金属(含铁的金属)

有色金属(不含铁的金属)

③塑料:

热塑性塑料(加热会变软,甚至熔化)

热固性塑料(一次成型,如机械零件,电器外壳,工具手柄等。)

(二)、工具

1、木工工具

①锯子:是用来锯断或锯开木料的工具。

②刨子:用锯子锯开的木料,表面是粗糙的,也不一定平直,为进一步加工,需要刨子。刨子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平刨,而且刨身越长,越能将木料刨削的平直。

③凿子:主要用于凿削榫眼。

其他工具包括:斧头,钻子,羊角锤等。

2、钳工工具

钳工指利用手工工具及设备对金属工件加工。

①画针:在木料上画线,可用铅笔,墨斗等,而在金属工件上画线,则需要特制的工具-------画针。画针由钢丝磨制而成,为提高硬度,须经淬火处理。

②錾子:用于錾削金属。

③锉刀:用于锉削金属。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钳工锉,整形锉和异形锉。整形锉主要用于修整工件上的细小部分。异形锉是用来锉削工件特殊表面用的。

钳工加工方法除了锯割,錾削,锉削外,还包括攻丝和套丝。攻丝是加工内螺纹的过程,套丝是加工外螺纹的过程。

(三)、工艺

工艺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工艺的种类繁多,各行各业都有自有的生产工艺(木工、钳工、机械加工5、焊接、铸造、锻造、冲压、热切割、热处理、表面涂覆)

工艺的一般过程;(以木工工艺为例)

备料-----形成坯件-----零件加工------部件制作-----总装配-----表面涂饰。

(补充)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

①草模:初级阶段,构思阶段。

②概念模型: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人机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模型。

③结构模型: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能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的模型。

④功能模型:用于研究产品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的模型。

⑤展示模型:真实材料,准确的尺寸,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或按一定比例缩放的、作为产品样品进行展示的模型。

第五章再创设计新意

一、实现创新设计

定位:创新思维是优化设计的基础,优化设计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1 创新思维的特征

⑴开放性: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乐于接纳新信息,善于输出新信息;能够打破现有框架的束缚,把设计过程视为推陈出新的过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⑵多向性: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时能提出多种设想,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的因素。当思维在一个方向受阻时,善于转向思考或逆向思考。(人和物过河有多少方案?)

⑶独立性(或叫独创性、求异性):这种思维方式敢于追求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见解,能大胆突破前人设计的时代局限。(半导体的发明)

2 创新设计的类型

⑴原理创新:原理创新是运用一种新的技术原理于产品设计中,从而产生出新颖、先进的技术产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⑵结构创新:涉及材料选用、加工制作的工艺性、产品的经济性及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诸多因素。(普通自行车→折叠自行车)

⑶外观创新:是运用技术手段与艺术处理相结合而赋予产品美观外形的创造活动。(手机)

3 实现创新设计:一要注意训练创新思维;二要明确创新设计的方向。

二、技术测试

一项新产品设计出来后,它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技术测试来回答。技术测试是检验产品性能、质量的科学手段,也是评价、优化设计方案的必要前提。

1、技术测试包括技术检测和技术试验,它是科学评价技术产品、优化设计方案的科学依据,是根据一定的科学道理,使用通用的或专用的量具或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测试工艺进行的。

2、技术测试一般存在于三个阶段:

①生产施工前的测试:如材料的性能测试、原料的质量检测、建筑工程的测量准备等。

②生产施工过程中的测试:如加工零件的尺寸与形状检测、部件的组合质量与功能测试、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食品药品的配料成分检测等。

③生产成品的测试:包括各方面的质量、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等。

3、技术测试所用仪器:

①常用检测仪器:游标卡尺、内外径千分尺、百分表、硬度计和多种专用量具等。

②专业技术测试:电子水准仪、万能试验机、钳式硬度计、高精度测试仪、测厚仪等。

4、简单的技术测试方法:

①对两种不同型号电池进行性能测试(P123技术试验)

②材料的抗弯强度测试(P124图5-8)

③木纹的横向和竖向抗剪强度比较测试(P125图5-9)

三技术试验(Technical Test)(补充)

1、定义: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

2、作用:它不仅是对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3、分类:

⑴按应用范围分: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

⑵根据试验目的分: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a性能试验:通过改变所给的条件,测量试验对象的状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明确试验对象的性能或性能故障,如对产品的高(低)温试验、振动颠簸试验等。

b优化试验:对试验对象进行条件优化或条件组合,如农业中不同品种的对比试验等。

c预测试验:通过试验,预测被试对象状态的变化及产生的后果,如可以通过老化试验预测零件老化后的结果。(安全帽的超载试验)

d信息试验:通过测量、采集、识别和处理信息来影响试验效果。

4、技术试验的方法:

⑴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这种试验方法称为优选试验法。如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⑵模拟试验法: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称为模拟试验法。如汽车的碰撞试验,在专用的场所模拟现实中的撞车事故,以考察汽车的性能。采用这种方法试验,可以减小风险,提高效率。另外,模拟试验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如水利大坝从论证到、设计到开工建设进行了许多试验,可以将大坝制成等比例的缩小模型,进行水利试验。图

⑶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虚拟试

验法。如:用计算机模拟“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表面的场景效果。图

⑷强化试验法: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称为强化试验法。

如:检测产品的抗压性能时可采用强化试验法,选用专用的压力设备,对产品施加一定的压力,来考察产品承受压力的最大限度,这是强化外力对产品作用的试验方法。

⑸移植试验法:在相互具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这样的方法就是移植试验法。如:作物的移植、学习方法的借用等。

5、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⑴一般地,技术试验的实施包括制订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

⑵技术试验报告是技术试验工作完成后应当形成的成果,其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试验报告的文字应力求简明扼要。

(3)试验记录作为试验的原始记录,应该是完整和真实的。记录内容应包括试验的全过程,当试验现象反常时,应做出明显标记,作详细的记录。

四、评价、优化设计

⒈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及运用

一般说来,可以将科学、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新颖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优化设计的方向。运用好上述原则,还得深入探讨以下问题:

⑴问题一:存不存在“一票否决”的情况?(P126)

⑵问题二:评价原则应不应该分轻重主次?(P127)

⑶问题三:如何协调互相矛盾的评价原则?(P127)

⒉评价、优化简单物品的设计: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应优先考虑什么评价原则。

例一:对多功能用品盒评价的首要原则是使用功能,其次是美观性,然后考虑其他因素。

例二:对自制小板凳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实用性、安全性(结构强度是否达到),其次是美观性,然后考虑新颖性等

五、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一)产品说明书(Product Specification)

1、产品说明书及其作用

产品说明书,也称为用户手册,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它可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特性,确保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

2、产品说明书的编写:

⑴一般结构:标题、正文和产品标记。

a 标题:置于文首或封面,完整的标题由产品的商标、型号、货名以及“说明书”或“使用说明书”构成。力求简洁、鲜明、醒目。

b正文:说明书的主体,包括产品构造、性能、适用范围、技术参数、安装、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c标记:包括产品的商标、厂家名称、地址、电话、邮编、代号或批准文号等。内容要写清楚明白,地址要用全称。

⑵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条款直述式、直问直答式。

a条款直述式:把说明的内容分成若干类别,然后按照一定顺序逐项书写。

b直问直答式:将说明的内容归纳成问题,按一定顺序提出逐一回答。

⑶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①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②体现产品设计的特点。

③不必平均用力,应有所侧重。④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二)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⒈技术产品的使用。为了恰当、安全、高效地使用产品,在使用产品之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性能,懂得产品的使用或操作方法,掌握产品的保管和养护常识。以来电显

示电话为例,人们若通过说明书掌握了自动追拨功能的使用方法,就可方便地拨打诸如电台之类的热线电话了。在使用此功能时,电话若未能拨通则自动挂机,16秒后会自动重拨。

⒉技术产品的维护和保养。它是指维护产品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为了便于维护和保养,在设计时应注意:使用标准部件;为产品配备必需的一般维修工具以方便产品维修;尽量提供维修者易识读的符号标志;产品设计上要便于拆卸并确保操作安全。

3、技术产品的服务途径:

(1)查阅说明书获得厂家的服务电话、服务网站网址、服务网点分布等信息。

(2)打电话咨询或上网查找。

(3)请教其他用户获取服务信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通用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复习课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 地球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长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相等(2万千米) ★相互关 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指示方 向 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纬度经度 划分方法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 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 为900S 由0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 1800,00经线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 西的1800属于西经。 分布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 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 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 小的是西经;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 是180,东西经相反 代号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 纬线经线 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 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 ④90°极点①0°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①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0°--160°E是东半球160°E—180°--20°W是西半球 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 网 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 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 周呈放射状的线 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 垂直 N S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重点归纳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重点归纳知识总结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 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 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 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 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 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1、半岛是指伸入海洋或湖遥中的陆地。它的构成形式一般是三 面临水,一面同大陆相连。从分布情况看,世界主要的半岛都在大 陆的边缘地带。?欧洲海岸曲折,有众多的半岛,素有“半岛的大陆”之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的半岛有5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 半岛(世界第五大半岛),面积5万平方千米:西南欧的伊比利来半岛,面积58.4万平方千米;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面积50万平方千;南欧的亚平宁半岛,面积14万平方千米;南北欧的科拉半岛,面积 10万平方千米。 2、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面积达300 多成平方千米,有将近1/3个中国大。半岛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7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上,内陆的绝对最高 气温达55℃;年降水量大部分年份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几 年不下雨。亚洲地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半岛还有南亚的印 度半岛还有南亚的印度半岛面积208.8万平方千米)和东南亚的中南 半岛(约200多万平方千米),它们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半岛和第三大 半岛。 3、世界第四大半岛是位于北美洲东部的拉布拉多半岛,面积为140万平方千米。岛上大部分是海拔较低的高原,湖泊较多,沿海 海湾较多。北美洲的其他半岛面积均不大,都在20万平方千米以下。 4、非洲最大的半岛是东北非索马里半岛,面积为75万平方千米。它呈三角形向东北突出,被称为“非洲之角”。南极洲也有一个大 半岛,位于南极大陆德尔海与别林斯高晋海之间被称为南极半岛, 面积有1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多山的半岛。南美洲和大洋洲虽然也 有半岛,但面积都很小。 5、我国较大的半岛有3个;位于山东省东部、胶菜谷地以东,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山东半岛,面积为3900平方千米:位于辽宁省 东南部、辽河与鸭绿江口连线以南,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辽东半岛,面积为29400平方千米;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伸入北部湾和雷州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一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地球的运动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P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及顺序(P4)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创新设计P3反思归纳)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P8)、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P10)、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创新设计P4) 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 5.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的方向、 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P14)6.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地球公转的意义(昼 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7.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四季。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永远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没有四季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创新设计P10反思归纳) 9.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创新设计P12反思归纳) 10.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创新设计P14) 1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创新设计P17) 1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应用(创新设计P18) 13.横波、纵波的特点以及地球圈层的划分(P21 图1.25和图1.2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受热过程(创新设计P26) 2.热力环流成因及几种常见形式(创新设计P27) 3.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低低高—气压变高,等压线向气压值低处弯曲) 4.等压线图中风力和风向的判读(创新设计P28) 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34 图2.10)、每个气压带的成因(创新设计P31)、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35 图2.11 北半球夏半年向北移) 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P37) 7.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气候类型(创新设计P34) 8.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成因、气候特征(创新设计P34) 9.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创新设计P36)、冷暖锋的判读(创 新设计P38) 10.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方向、天气情况(创新设计P36) 11.等压线图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识别(P43)、锋面气旋的判读(创新设计P39)

通用技术必修一 试题及答案

通用技术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系统分析的目的是:( ) A 、为了减少实验的失败 B 、为了减少系统内子系统的要素 C 、为了减少设计决策的风险 D 、为了减少设计过程的不确定因素。 2.自行车刹车控制过程如下:刹车时,施加一定的握把力,通过杠杆系统,使刹车片压紧车圈(或轮轴),车轮减速。刹车握紧力与车轮转速一一对应。这是一个开环控制系统,其方框图如下。 在这个控制系统中执行器是( )。 A 、握把 B 、杠杆系统 C 、刹车片 D 、车轮 3.早期人们到银行存取款需要人工填单、记帐、确认等工作,自从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请问这种流程优化属于( ) A 、工期优化 B 、技术优化 C 、成本优化 D 、质量优化 4.下面关于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流程环节的时序都是可以调整的 B .任何流程环节的时序都不能调整 C .有的流程时序可调整,有的流程时序不可调整 D .环节多的流程才能调整 5.普通家用自行车的刹车控制是属于:( ) A 、机械控制 B 、气动控制 C 、液压控制 D 、电子控制 6.下列控制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系统的是( )。 A 、智能电冰箱的温度控制 B 、计算机的CPU 上的风扇的转速控制 C 、现代化农业温室的温度控制 D 、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 7.1912年,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500多名社会名流在华盛顿隆重集会庆祝。爱迪生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出场,他激动的说“倘若我

做的工作给这个社会哪怕只带来一丝的幸福,那我也就因此而更加满足了……”这说明() A.技术解放人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技术活动能实现自我价值D.技术改变世界 8.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不受侵犯,设计部们应进行技术的什么保护。() A.综合性B.两面性C.专利性D.目的性 9.具有MP4功能的手机要求能够长时间播放视频节目,这种设计要求电池的容量要大、体积要小,这促使电池生产厂家加快研发高能微型电池。这个案例说明()。 A.设计创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B.设计与技术的发展无关 C.技术总是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D.技术的发展不需要设计10.我国古代中医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诊断工作流程: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处方;但是现在,中医的诊断也借助西医的物理检验手段来加强中医的诊断准确度,这样的流程优化属于:() A.工期优化B.技术优化C.成本优化D.质量优化 11.“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这句话出自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之口。意思是说:一个酒杯价值千金,但若是它漏了不能盛酒,也就失去了基本的功能,就没有了使用价值。它说明了设计必须要符合什么原则?() A.美观原则 B.经济原则 C.实用原则 D.技术规范原则 12..某村民刘某买了一种名为“保果灵2号”的农药。农药说明书上清楚地标着“连续使用2次,间隔期为20天”。刘某看后,当天便对果园的柿树连续喷洒了2次农药,准备20天后再喷洒2次。七八天后,他家200棵柿树的叶子、果实全部掉落!请问,造成刘某家200棵柿树叶子、果实全部掉落的原因是() A.说明书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 B.说明书的内容条理不清楚,“说而不明”; C.说明书的内容没有侧重点; D.刘某没有看清楚说明书就盲目使用农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地球运动规律)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的时间和的空间的结合。 3.宇宙的特性(1 )物质性——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①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质量、体积都很大 ②其它天体: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人造天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 (2)运动性一一天体系统①概念:距离较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小(低)到大(高)的排列,有以下4 个层次 ③太阳系概况: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行体、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的普通性:就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而言,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2)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高级生命 (1)外部环境:①太阳是单颗、中年恒星,太阳光稳定;②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安全。(2)自身条件:③日地距离适中、昼夜更替周期短一一适宜的温度(平均温度15C);④体积、质量适中一一形成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氮和氧为主);⑤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使水汽凝结,形成原始海洋 ----------- 液态的水。⑥ C H、O N 等元素——生命体的基本物质组成; 其次,地球具有磁场,也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臭氧防止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大气防止陨石对地球的撞击等都是地球生命诞生的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光热(按波长分可见光、红外区、紫外区)。 2.太阳辐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即太阳通过质量的损耗而放出光和热。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普通性主要是指:从运动特征来看,它与其它7大行星具有三个共性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从结构特征来看,它与类地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其特殊性主要是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3、经线的特点:半圆;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14、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有纬线都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15、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的180°为东经(E),自西向东度数由小变大;向西的180°为西经(W),自西向东度数由大变小。 16、纬度: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为0°纬线,从赤道向北的90°为北纬(N),自南向北度数由小变大;向南的90°为南纬(S),自北向南度数由小变大。 17、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8、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的经线圈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以东经度为主,为东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以西经度为主,为西半球。 19、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0.地球的自转:周期(1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角速度除了两个极点为0以外,其余各地相等,为15°/h;线速度是赤道最大,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纬度60°为赤道的一半)。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22.昼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3、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二知识点汇总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 保护人、解放人和发 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一一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 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例:都 江堰、南水北 调、西气东输) (2) 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 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例:物料的再循 环工艺) 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 b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 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 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 .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 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 方便人们交流 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 超技术 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 3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b 知识产权 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 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 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 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整理..

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广东省广宁县广宁中学 王天亮 第一章 行星地球 识记: 1、恒星与行星的区别 2、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带的位置分布清况。 3、天体与天体系统的概念并区分。 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2、液态水的存在。3、质量体积适中,能吸附人类生存的大气。4、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和耀斑)、周期(11年为一个周期)以及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磁暴”现象、“极光”、影响天气和气候)。 7、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为赤道。 8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为20°W ,160°E 。 . 9、东西经的划分界限为0°,180°。 理解掌握: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h),自转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南极上空来 看顺时针,北极上空为逆时针)。 2、晨昏线的判读(随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3、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这两天才与经线重合。 4、时间计算: a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b 、“东加西减”原则。若所求的地方在已知地点的东侧,则用已知地点的地方时加时间差。若所求的地方在已知地点的西侧,则用已知地点的地方时减时间差。 所得结果如果大于24小时,则日期加一天,时间减24小时。如结果小于24小时,则日期减一天,时间加24小时。 c 、时间计算的隐含条件: 晨线 与 赤道交点以及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6:00。昏线与赤道交点以及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8:00。赤道全年6:00日出,18:00日落。 d 、无论何时,东边的地方时要比西边的地方时早,时间数值东边要大于西侧、 e 、一天之中,12:00为白天的分界点(小于12:00为上午,大于12:00为下午),夜晚的分界点为24:00/0:00.。 f 、若知某地x 点日出,则昼长=(12-x)×2 夜长=2x 若已知某地y 点日落,则昼长=(y-12)×2 夜长=(24-y)×2 20°W 20°W 160°E 160°E 东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通用技术必修一复习题

技术与人、社会 1.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使成都变为“天府之国”。此案例说明了以下哪种关系:()A.技术与人B.技术与自然C.技术与社会D.技术与环境 2.中国内地的免疫手段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效果最好的,今年初投入使用的禽流感——新城疫苗重组二联活疫苗,是中国最新自行研制的疫苗,既价格低廉又使用方便。可以用滴鼻、饮水、点眼等多种方式实施,减轻了免疫工作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免疫的风险,更利用免疫工作的开展,这说明技术具有()的作用。 A.保护人B.发展人C.解放人D.限制人 1、人类生活中,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便有了__________的产生。 A、建筑技术 B、食品加工技术 C、纺织、缝纫技术 D、通信邮电技术 技术的性质 1.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技术具有目的性 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有了技术,人类可以陶醉自然 D.技术的未来在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2.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12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太空飞船的发射需要运用到物理学、数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力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这说明了技术具有()A.目的性B.创新性C.综合性D.两面性 3.对于听觉不太灵敏的人来说,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助听器的发明正是从他们的愿望出发,使他们的梦想变为现实。下列关于助听器发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现技术的目的性B.体现技术的符合性 C.体现技术的两面性D.体现技术的专利性 44.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造成上述现象的罪魁祸首是()A.温室效应B.臭氧空洞C.酸雨D.核辐射 练.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了发明者的创造,并赋予发明人一定的权益,使发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行星地球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1.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 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 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 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 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 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 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 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