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鲁科版)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鲁科版)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鲁科版)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鲁科版)

《必修1》..................................................................................................... - 1 -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1)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3 - 第四章相互作用.................................................................................... - 5 - 第五章力与平衡. (6)

第六章力与运动 (8)

《必修2》 (11)

第一章功和功率 (11)

第二章能的转化与守恒...................................................................... - 14 - 第三章抛体运动.................................................................................. - 17 - 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 - 19 - 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 19 - 第六章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初步.. (20)

《选修3-1》 (21)

第一章静电场 (21)

第二章电势能与电势差 (23)

第三章恒定电流 (24)

第四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逻辑电路 (27)

第五章磁场 (30)

第六章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 (31)

《选修3-2》 (35)

第一章电磁感应 (35)

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36)

第三章交变电流................................................................................ - 38 -8 第四章远距离输电. (39)

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41)

《选修3-4》 (43)

第1章机械振动 (43)

第2章机械波 (44)

第3章电磁波 (45)

第4章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46)

第5章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47)

第6章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48)

《选修3-5》 (50)

第一章动量守恒研究 (50)

第二章原子结构 (50)

第三章原子核与放射性 (52)

第四章核能 (53)

第五章波与粒子 ................................................................................... - 55 -4

《必修1》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导 入 认识运动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照系。

2、时间和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及时雨,通常用t 表示,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通常用t ?表示。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及运动都是相当复杂的,研究问题时要暂时撇开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这是一种抽象过程。通过抽象,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忽略它的形状和体积,但它占有位置,且具有质量。一个物体能否被视为质点,并不是由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决定的,而要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占主要因素来确定。

(1)运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跟它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

(2)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3、路程:是质点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

4、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而路程则是表示质点通过的实际轨迹长度的物理量。

(2)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当选定一个正方向后,位移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但不过此时的负号仅仅表示位移跟选定的方向相反,并不表示数量的大小关系。而路程是标量,其运算法则是代数加减。

(3)位移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路程不仅与质点的初、末位置有关,还与路径有关,从甲地到乙地,位移是唯一确定的,而路径却不是唯一的,路径不同路程可能不同。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1、标量:用大小就能描述的物理量。

2、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3、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

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为:t

s v =,速度是矢量。

(1)平均速度: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t

s v =。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该时刻或该位置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4、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

t

v v a t 0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为2

/t m 。

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改变量)(0v v t -的方向。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在加速直线运动中,00>-v v t ,a 与0v 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00<-v v t ,a 与0v 方向相反。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比值t

v v t 0-为

恒量,即大小、方向不变,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可直接用公式t

v v t 0

-求加速度。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中,t

v v t 0-不是恒量,即加速度是变化的,利用公式t

v v t 0-求

得的加速度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加速度。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加速度α

tg t

v v a t =-=0

,即加速度等于v —t 图中直线的斜率,斜率的大

小能反映加速度的大小。

6、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三者的区别:

(1)速度等于位移(位置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改变量)(0v v t -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了多少,是描述速度变化的物理量;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t v v t /)(0-,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物体的速度大(某一时刻),其速度的改变量(一段时间内)不一定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等都是错误的。

7、位移—时间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

①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

②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物体发生的位移s 和所用的时间t 成正比,即:v

t

s

=为定值,由此可得到位移公式:s=v·t.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如图;图象的物理意义在于反映了运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可以清楚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情况,便于从总体上认识过程的特点。

说明:定义中的“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意味着“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实际中是不存在的,但只要我们所要求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就可认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8、位移图象的应用:

(1)根据图象的特征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图线为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平行于t 轴,表示质点静止;图线为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注意图线并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图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运动的速度:v=k=tgθ,k>0,则v>0,表示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k<0,表示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从图象直接求出任意时刻物体相对坐标原点(参考点)的位移及某段位移所需的时间。

(4)图线在纵轴上截距表示计时起点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从参考点出发的时间。

(5)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的时刻及位置。

9、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矢量,而平均速率是标量,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相同。其余的情况下二者的数值一般不等。 第三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导 入 速度的变化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的两个推论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 at t v v t +=0

(2)位移公式:

2021at t v s +

= (3)平均速度公式:

2

0t

v v v +=

(4)速度位移关系式:

as v v t 22

02=-

(5)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at

t v v t

+=0和位移公式202

1at t v S +=,两式联立

消去t 即可得到速度位移关系式.在有些问题中,没有给出或者不涉及时间t ,应用速度位移关系式解题比较方便。

(6)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v t =2/。

证明:由at

t v v t

+=0可知,经2

t 后的瞬时速度为:

at v t a v v t 2

12002/+=+= 而 0v v at t -=

v v v v v v v t t t =-=-+

=2

)(21

0002/ 既:2

02/1t v v v v +==

(7)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 中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的关系为:

2

2

2

0t v v v +=

中点

证明: 根据

as v v t 22

02=-

则 (1)2

22

02s a v v ?

=-中点

(2)2

22

2s a v v t ?

=-中点

两式相等有:2

2202中点中点v v v v t -=-

则有:2

2

2

0t v v v +=

中点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的两个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两个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 21aT S S S S S S N N =-??=-=--I I I I I I I I

证明:

设物体以初速度 v0、加速度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自计时起时间T 内

的位移2012

1aT T v s +=,

前2T 时间内位移2s 为2020222)2(2

12aT T v T a T v s +=+=,

故第二个T 内的位移S Ⅱ为:2012II

aT 2

3T v s s s +

=-=

连续相等的相同内的位移差220202

1

23aT aT T v T T v s s s I II

=--+=-=?。

即2

aT s =?

(2)、 对于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如下特殊规律:

① 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n v v v v n ::3:2:1:::321?=? ②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为2321::9:4:1:::n S S S S n ?=?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

)12(::5:3:1::::-?=?n S S S S n III II I

证明:

2

22222

23322222212)12(21)1(2125212212

321212

1aT

n aT T aT n aT T v s aT

aT aT aT T v s aT aT aT aT T v s aT s n n -=+?-=+==+=+==+=+

==

故)12(::5:3:1::::321-?=?n S S S S n

④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

()()()1

:23:12:

1::::321--

?--=?n n t t t t n

证明:

由22

1at s =,有:

()

a

s a s a s t a s t 212222 ,221-=-?==

()a

s a

s

a s t 22322323-=?-?=

()

a

s

n n a

s

n a ns t n 21

)1(22--

=-?-?=

故:

()()()1

:23:12:

1::::321--

?--=?n n t t t t n

第四章 相互作用

导 入 奇特的力现象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第2节 形变与弹力 第3节 摩擦力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任一个力都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或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

2、力的图示:用一有方向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的方法:在图中必须明确力的大小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顿的力)、方向、大小、作用点。在画力的图示时,同学们常常由于粗心漏了选标度或标刻度而使力的图示不规范。在学习物理时,一开始就要养成考虑问题细心周到,处理问题谨慎等良好习惯。

3、力的分类(力学中)??

?阻力等

压力、支持力、动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分有:、弹力、摩擦力

按力的性质分有:重力

说明:

(1)不同性质的力,其效果可能相同。如重力和弹力,都可为动力,也可为阻力。 (2)同一个力按性质命名只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则可有不同的名称。如马拉

车的力按性质命名只能叫弹力,按效果命名则可叫拉力,也可叫动力。

(3)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物体的重力在上升时为阻力,在物体下降时为动力。

(4)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后在受力分析时,只分析根据性质来命名的力,而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

4、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竖直方向就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不要将竖直方向说成指向地心的方向,也不能不加条件地说成是垂直方向;

(2)重力的大小:G=mg(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通常为9.8N/kg);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力作用在物体的各个部分,从效果上看,跟作用在某一点是等效的,这个点相当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第2节形变与弹力

1、形变: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称为形变。

2、弹性限度:当弹性体形变达到某一值时,即使撤去,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3、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弹力的大小与弹性体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N/

kx

F=,比例系数k叫做弹性体的劲度系数,简称劲度。k的单位是m

4、摩擦分成: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1)滑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2)特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公式:N

=

fμ其中μ:动摩擦因数。μ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度有关。

(3)静摩擦力:当两个彼此接触、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但喝的相对滑动的趋势时,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滑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第五章力与平衡

导入感悟平衡之美

第1节力的合成

第2节力的分解

第3节力的平衡

第1节力的合成

1、共点力: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就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2、力的合成: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物理学就把这个力路段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3、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以原来两点共点力

F和2F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

1

其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来表示。这就是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有的矢量的合成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4、力的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运用力的图示法,以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边夹角的对角线就是合力。用刻度尺测量对角线长度,计算出合力F 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某一分力的夹角的大小表示出合力的方向。

(2)公式法:如图所示:由余弦定理有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θ

θαcos sin 212F F F tg +=

即:θ

θαcos sin 2121

F F F tg +=-

①当θ=0时,21F F F +=;当θ=180°时,2

1F F F -=,其方向指向较大力的方向。故两个力合成时合力的取值范围为:

2

121F F F F F +≤≤-.

②求两个以上分力的合力,可采用逐步合成的方法,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分力的合力,依次类推,直到求出所有的分力的合力为止。

第2节 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2、力的正交分解: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叫做力的分解。

第3节 力的平衡

1、平衡的各类:不稳定平衡、稳定平衡、随遇平衡。

2、稳度:物体的稳定程度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都属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是指一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种一组力中任何一个力称为其他所有力的平衡力。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为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0=合

F

4、三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解法:常是把任意两个力合成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无论二力还是多个力,都是将多个力最终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处理。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其实是将多个力分解在两个垂直的方向,在每个方向上再讨论二力平衡问题。

二力平衡时,两力必须共点共线;三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中,三力必须共点共面。

5、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一般用,整体法和隔离物体法,在运用隔离法处理多个力的平衡问题时,采用正交分解法进行运算较方便。

6、注意点:

(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0=合

F ,可当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来处理,

因为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一般可视为质点,这样得出平衡条件比较简单。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不一定静止。

(3)共点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为合力为零,其中合力为合外力,是物体受外的作用力,不是自己施给其它物体的力。

7、处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思路:

(1)先确定研究对象,再进行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求解。对比较容易的问题,可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可用正交分解的方法求解,而且当未知力的方向事先尚不能确定时,可先假设未知力具有某一方向,然后根据解得的结果判断,此未知力的实际方向。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合

F ,??

???∑=∑=00y x F F (3)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步骤:

① 隔离研究对象;

② 分析被隔离的对象受力情况,并画好受力图;

③ 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矢量三角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结合平衡条件布列方程求解.

8、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① 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接触面间有弹力、两物体有相对运动。四者缺一不可。

② 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③ 大小:f=μFN.

④ 动摩擦因素μ:与表面两个物体接触面的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

① 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且两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两物之间有弹力。 ② 大小: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运动趋势方向上的外力的大小。并且

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即:max f f

0<<,max

f 是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

③ 方向:与物体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3)滚动摩擦:在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第六章 力与运动

导 入 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3节 牛顿第三定律 第4节 超重与失重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物体不受力时,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要么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2)外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速度决定的,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即是物体速度的改变,就是说物体具有加速度,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对惯性的理解:(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由于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因此: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ma

F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有物体受到力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2)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即加速度与合力具有同向性。

(3)力的作用和加速度的产生具有同时性,没有先后。

(4)加速度随力的变化而变化。当外力随时间变化时,加速度也随时间变化。当外力恒定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也恒定不变,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立即消失,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4、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把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联系起来,产生了两类基本问题,即已知物体受力的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题的一般方法:在处理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或运动情况,列出动力学方程或运动学方程,求出联系力和运动的物理量加速度,再根据加速度求运动过程中的物理量或物体所受的力。若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物体,还应采用隔离法分析。

(3)由F=ma可知a与F有瞬时关系,即a与F同时产生,同时增减,同时消失,a可突变,但速度v不能突变。

(4)寻找临界条件时,必须先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力的变化与相关的运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寻找转折点。

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表达式为F=-F′。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第4节超重与失重

1、超重:物理学把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2、失重:物理学把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

象称为超重现象。

3、超重与失重的条件:??

???=时,为完全失重状态当向下的加速度加速度

失重: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超重:物体具有向上的g a

《必修2》

第一章功和功率

导入神奇的机械功

第1节机械功

第2节功和能

第3节功率

第4节人和机械

第1节机械功

1、机械功:用于某物体的恒力大小为F,该物体该力的方向运动,经过位移s则F与s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用W表示。

(1)功的计算公式:θ

?

=(单位:焦耳,用字母J表示)

?

s

F

W cos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②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注意:不能把功理解为力与位移的无条件的简单结合;不能认为只要物体受力的作用,物体又运动了一段位移,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例如一个物体

在光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并且物体运动

了一段位,但这段位移并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重力和支持力都不对物

体做功.

2、θ

?

?

=的物理意义:

F

s

W cos

(1)式中θ

s cos

?可理解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力的方上的位移的乘积;也可将式中θ

?理解为是在位移方向上的力,功的大小等于位移和

F cos

位移方向上的力的乘积.

(2)虽然力(F)和位移(s)都是矢量,功(W)也有正负,但功是标量:

①当θ<90°,cosθ> 0 ∴W>0,力对物体做正功,表明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

动作用。

②当90°<θ≤180°时,cosθ<0,∴W<0,力对物体做负功,表明力对物体的

运动有阻碍作用,也可说是物体克服个力做功;当θ=90°时,cosθ= 0,∴W=0,力对物体不做功。

(3)当F,s,a确定后,力F对物体做的功w有确定值,跟物体做什么性质的运

动(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无关,也跟物体同时受到的其他力无关.

(4)同一个力做功的数值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这叫做功的相对性.例如汽车刹车后向前滑行的过程中,静止在汽车地板上的货物受到向后的摩擦力f;若选地面为参照物,f对货物做负功;若选汽车车厢为参照系,f对货物不做功.通常末说明参考系时,应认为是选地面为参考系。

(5)θ

?

?

=的运用条件是:F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恒力。

W cos

s

F

3、对几种不同力做功的分析

(1)重力做功: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面内沿曲线从A运动到B,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hAB,重力做正功WAB = mghAB,从A到C,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

hAC,重力做负功WAC =-mghAC,由此可见,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重力乘以

两个位置的高度差,下降时重力做正功,上升时重力做负功.做功的多少与运动

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无关,只与重力大小和两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不仅仅是重

力,往后学习的电均力做功也是如此,它们做功的多少都与具体的路径无关,只

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

(2)摩擦力做功: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A向右滑行到B,位移为sAB,所受摩擦力f 向左,则摩擦力做功W =-fsAB,说明滑动摩擦力做负功。

如图所示,物体被轻放到向右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物体将受传送带所给的向右的摩擦力f作用,从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到B,发生位移为sAB,则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 =fsAB,说明滑动摩擦力做正功。

如图所示,物体 A 在 B 施予的静摩擦力作用下与 B 一起向右加速一段位移sab ,A 受静摩接力的大小为f ,方向向左,则此摩擦力做的功为W =fsab,说明静摩擦力做正功.

如图所示,如果由物体 A 与 B 一起以初速度v0 由 a 向右减速滑行到b,位移为sab,A 受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方向向右,则此摩擦力做的功为W =-fsab,说明静摩擦力可做负功。

由上述四种情况可知,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都既可做正功,又可做负功.(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磁铁N极相对,相向滑行,各自受到磁场斥力作用,因为场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即位移方向)相反,所以这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分别在做负功.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磁铁因相互吸引而相向运动,各自受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同,可见这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分别在做正功.

如果上两例中都固定一块磁铁,则磁场力对该磁铁不做功,在上图中,磁场力将对另一块磁铁做负功,在上图中,磁场力将对另一块磁铁做正功.可见,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能有一力不做功,另一反作用力仍然可做正功或做负功,我们再分析上图中,B 对A 的静摩擦力对P做正功的同时,A 对 B 的静摩擦力

对 B 做负功。

由以上分析看,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可能情况是,同时做正功;或同时做负功;或一力不做功而其反作用力做正功或负功;一力做正功而其反作用力做负功;或都不做功。

4、功的原理:合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1)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第3节 功率

1、功率:物理学上用物体所做的功W 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 的比值,作为在该时间内物体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求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叫做功率。t w P /=,Fv P =,W kW 10001=。

2、平均功率:物理学中把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功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功率,通常用t W P /=表示,而把某一时刻的功率叫做瞬时功率。当做功的力与物体的位移同方向时,瞬时功率用Fv P =表述。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相同。

3、功率的概念及其理解:

(1)力对物体做的功W 跟完成这些功的所历时间T 的比值,叫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功率的定义式P =W/t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国际单位为瓦特,用字母W 表示。

1kW=1000W 1马力=735W kW·h 是功的单位而不是功率的单位, J 103.6h 1k W 6

?=? (3)力对物体做功多,其功率不一定大;功率大,力对物体做的功并不一定多.如果力对物体做的功与时间成正比,则功率为恒量;如果力对物体做的功与时间不成正比,则功率的大小与所研究的时间有关. 4、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做功机械能长时间正常工作的最大输出功率叫做机械的额定功率.它是动力机械的性能指标之一,与机械是否做功无关,与机械实际做功的快慢也无关系.

(2)机械工作时的实际输出功率叫做实际功率.实际功率不应(不可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会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机械. 5、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从功率的定义式P =W/t 来看,只要在t 时间内完成了W 的功,不论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也不论物体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应用定义式P =W/t 计算出的P 只能是t 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2)将恒力功的计算公式W =Fscosθ代入P = W/t 可得

θθ

cos cos Fv t

Fs P ==

① 上式中θ表示力F 与速度v 的夹角.当θ=0时,cosθ = 1,P =Fv ;可见P = Fv 只适用于F 与v 方向相同的情况,当F 与v 成在一定夹角时,要将F (或v )投影(分解)到速度v (或F )方向上计算功率,故上式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功率计算公式。

② 在利用P =Fv cosθ计算功率时,若F 为恒力,v 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计算出的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若v 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F 为该时刻力的大小,则计算出的是该时刻力的瞬时功率。

第4节 人和机械

1、机械效率:%100%100?=

?=

有用总

有用P P W W η

2、机械功率和机械效率:

(1)使用机械工作时,必须有动力对机械做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叫做输入功(又叫总功),机械克服有用阻力所做的功叫做输出功(又叫有用功),输出功与输入功的百分比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用η表示,即:η =(W 出/W 总)×100%

(2)动力对机械做功的功率叫做输入功率(又叫总功率),机械克服有用阻力做功的功率叫做输出功率(又叫有用功率).由于W 出 = Pt ,W 入 = P 入t ,所以机械效率表达式也可以写作η = (P 出/P 入)×100%

(3)机械效率与机械功率不同.机械功率描述机械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描述功的利用率的高低;机械功率的单位是瓦特,机械效率是没有单位的纯数值;由于使用机械时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机械效率的数值总是小于1的,而机械功率的数值却无此限制。

第二章 能的转化与守恒 导 入 从水车到核电站 第1节 动能的改变 第2节 势能的改变 第3节 能量守恒定律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动能的改变

1、动能: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帮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12k k E E W -=

3、动能和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① 动能的定义式:2

2

1mv E k

=

,式中 m 是物体的质量, v 是物体的速率,k

E 是物体的动能。

② 对运动物体动能的几点说明:

a. 动能是标量: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个标量。动能定义式中的 v 是物体具有的速率,动能恒为正值。

b. 动能的单位:动能的单位由质量和速度的单位来确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千克·米2/秒2,

c. 由于,焦米牛秒米千克?=???=???11112

2

,所以动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③ 动能具有相对性: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具有不同的速度,因此也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来讲,我们选地面为参照物。 (2)动能定理:

①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②表达式:W 总 =△Ek 或

1221Ek - EK W W =??+。

③推导:如图所示物体 m 在水平面上,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 s ,速度由 v1 增如到 v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有:

F - f =ma ①

2as v - v 2

122=

由式②得:a =(2

122 v - v )/2s 将其代入式①得:

F - f = m (2

122 v - v )/2s ①

Fs - fs =2 122v 2

1 - v 2

1

上式表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3)对动能定理的几点说明:

①总W 表示外力的总功,计算方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求物体所受合外力,再用功的公式求总功,另一种方式是先计算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然后再求它们的代数和,这种方法不局限于要求各个力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方向,同一位移中作用于物体,即某过程的不同位移中受到的外力可以不同,它比第一种方法更具有普遍性。

②k1k2k E - E E =?,表示末动能与初动能的差( 动能的增量 ),显然外力总功为正

时(△Ek >0),物体动能增加,外力总功为负时(△Ek <0)物体动能减少。

③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作功,也适用于变力作功,物体所受外力是指一切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在电磁学中动能定理也常常是一条重要而简睫的解题途径。

④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a )选取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过程。

(b )分析物体受力,明确各力做功情况。

(c )根据初、末状态速度来确定初、末态动能。 (d )应用动能定理建立相关方程,并求解作答。

第2节 势能的改变

1、势能:由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作用力和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共同决定的能叫做势能。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等。

(1)重力势能: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中,由于物体与地球间相互作用以及它们间相对位置共同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的定义式:mgh E p =,m 是物体的质量,h 是物体距所选取的参考水平面的高度。EP 是物体相对这个所选取的参考水平面的重力势能。

(3)关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几点说明:

① 重力势能有相对性:mgh E P =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也叫做零重力势能面)有关,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必须首先选取零势能面,通常选取地面为零重力

势能面。在实际问题中,零重力势能可以任意选取。只要选取的参考面与地面平行即可。为了计算上的方便,一般选取初始状态或末了状态所在的水平面为零重力势能面。

② 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若物体所处位置在零重力势能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为正,物体处在零势能面下方,重力势能则为负。故 EP 的符号仅表示重力势能的相对大小。

③ 重力势能差值具有绝对性,在实际问题中,我们所关心的往往不是物体具有多大重力势能,而是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同一个物体,在距离所选取的零重力势能参考面的高度为 1h 和2h 时,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分别为:11P mgh E = 和

22P mgh E =,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为)h mg(h E - E ΔE 12P1P2P -==。由于 mg 是定值,

)h (h 21-的大小和正负也是确定的,所以重力势能的差值P

ΔE 是确定的。这就是重力

势能差值的绝对性,这说明重力势能的差值 (即重力势能的变化置)与零重力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无关。

④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a. 当物体从高处竖直下落时,物体有竖直向下的位移,重力对物体作正功,由于物体的竖直高度下降,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对物体作正功,重力对物体作多少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

b. 当物体从低处竖直向上运动时,物体有竖直向上的位移,重力对物体作负功,由于物体的竖直高度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对物体作多少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⑤ 重力是保守力,重力对物体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始末高度差有关,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即P G ΔE W -=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关于弹性势谈的大小,只要求定性了解,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势能也越大,其计算式:22

1x k E p ?= ,式

中 k 为弹簧倔强系数,△x 为弹簧的形变量(即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弹性势能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

3、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关联的。统称为机械能。若用k E 表示物体的动能,用 EP 表示物体的势能(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则物体的总机械能p k E E E +=

(1)机械能和其它形式能的关系:在除重力(或弹力)外,还有其它性质的力(如摩擦力 、电场力等)对物体做功(正功或负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如物体的内能,电势能等)发生相互转化,这时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总量将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

(2)机械能与做功的关系:

① 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发生变化,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物体动能增加;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物体动能减少。

② 只有弹力做功(具体说弹簧弹力),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发生变化。弹力做

正功,弹性势能减少,物体的动能增加;弹力做负功(或者况克服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增加,物体的动能减少。

③ 若除重力、弹力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总量将变化。若用w 表示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其它性质的力做的功。用 E1 和 E2 表示物体在初始状态和未了状态的机械能,则12E E W

-=,即除重力弹力之外的其他性质的力做

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

④ 最后还应强调的是,若泛指合外力对物体做功,那么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若以合W 表示合外力做的功, 1

k E 和 2k E 表示物体初始状态和

未了状轻的动能,则:12k k E E W -=合。

4、机械能的转化: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5、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系内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物体系内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②表达式:21E E = (△E =0),即物体初状态的机械能1E 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2E ,

或物体系内总机械能增量为零( △E =0 )

6、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即只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情况)。 即:W 外=0 W 内摩=0

(1)上式实质反映物体系和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物体系的机械能也没有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如没有内能的变化),则物体系的机械能守恒。

(2)说明:在研究和分析物体系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应注意,应用上面的条件W 外=0,W 内摩=0 去判断,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 不能认为在所研究的系统中,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系的机械能就守恒(可能出现W 内摩 ≠ 0 )

② 也不能认为物体系的合外力不为零,物体系的机械能就不守恒( 此时可能W 外=0,W 内摩=0 )

7、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 选取适当的系统作研究对象,确定系统的研究过程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考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条件

(3)选取恰当的零势能面,确定系统内各物体初 、末态的机械能 (4)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并求解作答。

第3节 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是保持不变。 第三章 抛体运动 导 入 更准、更远

第1节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2节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第3节 平抛运动 第4节 斜抛运动

第1节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物理学中,通常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就去来研究曲线运动。一个复杂运动可以视为若干个互不影响的独立的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比较复杂的运动,常可以看成是由两个或几个简单的运动所组成的。组成复杂运动的哪些简单运动,我们常把它们叫作分运动,而复杂运动本身则叫作合运动。由分运动求合运动叫作运动的合成;由合运动求分运动叫作运动的分解。

(1)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必须按实际情况进行(即分解看效果)。 (3)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4)每个分运动具有独立性。

第2节 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1、竖直下抛运动:gt v v t +=0,2021gt t v s -=

2、竖直上抛运动:gt

v v t

-=0,202

1gt v h -=

3、当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g

v t 0

=,g

v h 220

=

第3节 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把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尚水平方向抛出,不老虎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物体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1)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

① 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 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

① 水平方向

0v v x =,竖直方向:gt v y =;

② 合速度:22y

x v v v +=,方向:0

v gt

v v tg x

y =

=

θ

(3)平抛运动的位移: ① 水平方向:t v s x 0= ② 竖直方向:22

1gt s y =

③ 合位移:22y

x s s s +=

,方向:o

v gt

tg 2=

θ

第4节 斜抛运动: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同—直线上。具体地讲有三点:物体具有初速度,即 ① v0 ≠ 0,②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即∑F ≠ 0,③ 合外力方向与v0 的方向的夹角θ ≠ 0。

(2)曲线运动的轨迹和速度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即轨迹上那点的切线方向,若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那么物体将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抛出,物体从此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鲁科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鲁科版)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现象与微观解释 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元电荷:元电荷是物体带电的基本电荷量,C 101.6e -19?=,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 的整数倍。 (3)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①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电子的得失使物体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②感应起电:指的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③接触带电:一个不带电的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导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体的导体也带上电荷的方法.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其中一个带电,与另外一个接触后分开,则两球所带的电量相同,这个称为电荷均分定律.若两球开始带异种电荷,当它们接触时,先进行中和,再电量均分。 (4)起电的实质:无论是哪种起电方法,都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进行再分配。 (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2节 静电力 库仑定律 1.点电荷的电场力大小: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1)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 ②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点与万有引力很相似,但又有不同:对质量均匀分布的球,无论两球相距多近,r 都等于球心距;而对带电导体球,距离近了以后,电荷会重新分布,不能再用球心距代替r )。 (2)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1Q 、2Q 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r 二次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们的连线。两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2 2 1r Q Q k F =,229/100.9C m N k ??=。 (3)静电力叠加原理:对于两个以上的点电荷,其中第一个点电所受的总的静电力,等于其点电荷分别单独存在时对该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2.电场:电荷周围存在场,电荷的相比不可能超越距离,是通过场传递的,这种场称为电场。 3.电场力:电场对于处在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电场力。 4.试探电荷:放入电场电荷的电荷量应足够小,以免这个电荷引入影响将要研究的电场。同时这 个电荷的线度必须足够小(可以视为点电荷),这样才能确定电场中各点的性质。满足这样条件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 第3节 电场及描述 1.电场、电场强度: (1) 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 (2)电场强度: ①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跟它的电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简称场强。 ②定义式:q F E /= a. 这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b. 其中的q 为试探电荷(以前称为检验电荷),是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可正可负)。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其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方向相同。 (3)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可得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为2 r Q k E =。电场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线:电场中画出一系列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出发到负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此曲线叫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是起源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的有源线。 (2)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相叨,不间断的曲线。 (3)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的地方场强大,电场线稀的地方场强小。 (4)场线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也不是客观存在的曲线,而是人们为了形象直观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曲线。 (5)在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情况下,电荷才可以沿电场线运动。 ①电场线是直线; ②电荷初速度方向和电场线在同一直线上; ③电荷不受其它力。 4.匀强电场:在电场的某一区域,如果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个区域的电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的直线。 5.几种典型的电场线分布: (1)孤立正负点电荷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 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只要能够认识到最终的位移并不是把40 m与30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心里存疑。新课程不是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吗?存疑就是教师预先埋伏下的问题,探究的开始。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做出或浅或深的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后来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3)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必修1》第三章,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力相加的法则,为矢量的完整定义打下了基础。 (4)矢量的定义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知识网络图(大全)

力学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1 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2 1gt 合 速 度 V t = ,2 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m ω2r = m r T 2 2 4π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遵循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m =m ω2R=m( )R 2、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情况下,在天体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即?=mg,整理得GM=gR 2。 3、考虑天体自传时:(1)两极 (2)赤道 平均位移:02 t v v s vt t +== 模 型题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能量关系为: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够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此种情况m 1与m 2碰后速 度相同,设为v ,则:m 1v 1+m 2v 2=(m 1+m 2)v 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损失动能为 ΔE km =12m 1v 21+12m 2v 22-12 (m 1+m 2)v 2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即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特殊情况:质量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1 2m 1v 21= 12m 1v 1′2+1 2m 2v 2′2.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v 1 动 量碰撞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为m =1 kg 的相同的小球A 、B 、C 。现让A 球以v 0=2 m/s 的速 度向B 球运动, A 、 B 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继续向右运动并与 C 球碰撞,C 球的最终速度v C =1 m/s 。问: om (1)A 、B 两球与C 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2)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答案】(1)1 m/s (2)1.25 J .线球模型与杆球模型:前面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后两幅图是 有支撑的小球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由mg=mv 2/r 得v 临=? 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即可 得 v 临=0 .车过拱桥问题分析 对甲分析,因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mg-?,所以(1)当v=?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0; (2)当0≤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危险。 对乙分析则:F N-mg=m , 甲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 自由落体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测评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二 第一章功和功率 本章测评 1.下列各过程中所指出的力,做功不为零的有 A.肩负重物的人沿水平路面行走时,肩对重物的支持力 B.汽车沿斜坡向上运动时,斜坡对汽车的支持力 C.用手指捏住玻璃板竖直提起时,手指对板的压力 D.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以相同加速度运动时,物体对传送带的摩擦力 1.思路解析:A、B、C三个选项中提到的力都与相应的运动方向垂直,所以都不做功.只有D 中物体对传送带的摩擦力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一致,做功不为零. 答案:D 2.如图1-1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平面移动了距离s.若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在此过程中 图1-1 A.摩擦力做的功为fs B.力F做的功为Fs cosθ C.力F做的功为Fs sinθ D.重力做的功为MgS 2.思路解析:在本题中摩擦力做负功,所以A不对.在重力作用方向上没有位移,所以D不对. 答案:C 3.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当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了距离s时,如图1-2所示,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摩擦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 B.合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 C.摩擦力对物体m做负功 D.弹力对物体m做正功 3.思路解析:由功的定义式W=Fs cosα,并注意到α为力F与位移s正向间的夹角.本题中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弹力对物体做正功,这两个功代数和为零. 答案:A

4.盘山公路总是筑得盘旋曲折,因为 A.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的距离,根据斜面的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功 B.盘山公路盘旋曲折显得雄伟壮观 C.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长度,斜面的原理告诉我们,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 D.盘山公路盘旋曲折是为了减小坡度,增加车辆的稳度 4.思路解析:盘山公路是根据斜面的原理修建的,根据功的原理,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所以盘山公路总是筑得盘旋曲折. 答案:C 5.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据P=W/t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 B.据P=Fv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 C.据P=W/t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 D.根据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答案:D 6.如图1-3所示,用力拉一质量为m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距离s.若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此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图1-3 A.μmgs B.μmgs/(cosα+μsinα) C.μmgs/(cosα-μsinα) D.μmgs cosα/(cosα+μsinα) 6.思路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 N=mg-F sinα① 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 f=μN=μ(mg-F sinα) ② 又f=F cosα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f=μmg cosα/(cosα+μsinα) 拉力做功为W=Fs cosα即W=μmgs cosα/(cosα+μsinα) 答案:D 7.一个恒力F作用在正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着的物体上.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则 A.F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B.F对物体可能做负功 C.F对物体一定做正功 D.F对物体可能做正功 7.思路解析:力与位移方向相同做正功,相反做负功.在本题中力F与位移s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答案:BD 8.如图1-4所示,某力F=10 N作用于半径R=1 m的转盘的边缘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始终保持与作用点的切线方向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做的总功应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电子课本 篇一: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合) 目录 第五章曲线运动…………………………………………………………………………………………… 2 第1节曲线运动............................................................................................................3 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6 第3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18) 第4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21 第5节圆周运动………………………………………………………………………………………………27 第6节向心加速 1 度.........................................................................................................34 第7节向心力...............................................................................................................38 第8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39)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 天 (58) 第1节行星的运动…………………………………………………………………………………………… 63 第2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67 第3 节万有引力定律 (74) 第4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80 第5 节宇宙航行............................................................................................................88 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89) 2 第1节曲线运动 一、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速度:任一时刻(或任一位置)的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这一时刻质点所在位置处的轨迹的切线方向与 这一时刻质点所在位置处的轨迹的切线方向一致,并指向质点运动的方向 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从 该时刻(或该点) 脱离曲线后自由运动的方向,也就是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中物理选修3_1知识点归纳鲁科版

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鲁科版)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现象与微观解释 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元电荷:元电荷是物体带电的基本电荷量,C 101.6e -19?=,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 的整数倍。 (3)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①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电子的得失使物体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②感应起电:指的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③接触带电:一个不带电的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导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体的导体也带上电荷的方法.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其中一个带电,与另外一个接触后分开,则两球所带的电量相同,这个称为电荷均分定律.若两球开始带异种电荷,当它们接触时,先进行中和,再电量均分。 (4)起电的实质:无论是哪种起电方法,都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进行再分配。 (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2节 静电力 库仑定律 1.点电荷的电场力大小: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1)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 ②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点与万有引力很相似,但又有不同:对质量均匀分布的球,无论两球相距多近,r 都等于球心距;而对带电导体球,距离近了以后,电荷会重新分布,不能再用球心距代替r )。 (2)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1Q 、2Q 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r 二次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们的连线。两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2 2 1r Q Q k F =,229/100.9C m N k ??=。 (3)静电力叠加原理:对于两个以上的点电荷,其中第一个点电所受的总的静电力,等于其点电荷分别单独存在时对该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2.电场:电荷周围存在场,电荷的相比不可能超越距离,是通过场传递的,这种场称为电场。 3.电场力:电场对于处在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电场力。 4.试探电荷:放入电场电荷的电荷量应足够小,以免这个电荷引入影响将要研究的电场。同时这个电荷的线度必须足够小(可以视为点电荷),这样才能确定电场中各点的性质。满足这样条件 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 第3节 电场及描述 1.电场、电场强度: (1) 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 (2)电场强度: ① 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跟它的电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简称场强。 ② 定义式:q F E /= a. 这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b. 其中的q 为试探电荷(以前称为检验电荷),是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可正可负)。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其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方向相同。 (3)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可得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为2 r Q k E =。电场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线:电场中画出一系列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出发到负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此曲线叫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是起源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的有源线。 (2)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相叨,不间断的曲线。 (3)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的地方场强大,电场线稀的地方场强小。 (4)场线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也不是客观存在的曲线,而是人们为了形象直观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曲线。 (5)在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情况下,电荷才可以沿电场线运动。 ①电场线是直线; ②电荷初速度方向和电场线在同一直线上; ③电荷不受其它力。 4.匀强电场:在电场的某一区域,如果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个区域的电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的直线。 5.几种典型的电场线分布: (1)孤立正负点电荷 (2)等量异种电荷 (3)等量同种电荷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鲁科版)-word

高一物理必修2识点总结 章节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 一功和功率 1、机械功 ①机械功的含义 ②机械功的计算 ▲功cos W Fsα = 2、功和能 ①机械功原理 ②做功和能的转化 ▲功的原理 W W W W ==+ 阻 动有用额外 W W W =+ 输入输出损失 3、功率 ①功率的含义 ②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功率 W P t = P Fv = 4、人与机械 ①功率与机械效率 ②机械的使用▲机械效率 W P W P η== 有用有用 总总 二能的转化与守恒1、动能的改变 ①动能 ②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 关系(实验 ③动能定理 ▲动能2 1 2 k E mv = ▲动能定理22 21 11 22 Fs mv mv =- 2、势能的改变 ①重力势能 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 改变 ③弹性势能的改变 ▲重力势能 p E mgh = ▲重力做功 12 G p p p W E E E =-=-? 3、能量守恒定 律 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 实验探索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能量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作用下,机械能守 恒 22 2211 11 22 mv mgh mv mgh +=+ 4、能源与可持 续发展 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 性 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三抛体运动1、运动的合成 与分解 ①运动的独立性 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2、竖直方向上 的抛体运动 ①竖直下抛运动 ②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下抛

0t v v gt =+ 2012 h v t gt =+ ▲ 竖直上抛 0t v v gt =- 2 012 h v t gt =- 0v t g = 2 02v h g = 3、平抛运动 ①什么是平抛运动 ②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 向做匀加速运动。 ▲ 抛出点坐标原点,任意时刻位置 0x v t = 212 y gt = ▲ 合速度: 22220()()x y v v v v t gt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则tan y o o v gt v v θ== ▲ 合位移: 2222 01 ()()2 s x y v t gt =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0 tan 2y gt x v α= = 4、斜抛运动 ①斜抛运动的轨迹 ②斜抛运动物体的射高和射程 ▲ 斜抛初速度0v 00cos x v v θ= ,0x F =合 00sin y v v θ=,y F mg =合 四 匀速 圆 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①线速度 ②角速度 ③周期、频率和转速 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 线速度 s v t = ▲ 角速度t ?ω= ▲ 周期与频率 1f T = ▲ 2r v T π= 2T π ω=

高中物理鲁科版总结公式归纳知识体系详细概括docLNK

《必修2》 第一章功和功率 导入神奇的机械功 第1节机械功 第2节功和能 第3节功率 第4节人和机械 第1节机械功 1、机械功:用于某物体的恒力大小为F,该物体该力的方向运动,经过位移s则F与s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用W表示。 (1)功的计算公式:θ s F W cos ? ? =(单位:焦耳,用字母J表示)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②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注意:不能把功理解为力与位移的无条件的简单结合;不能认为只要物体 受力的作用,物体又运动了一段位移,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例如一个物体在光 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并且物体运动了一段位, 但这段位移并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重力和支持力都不对物体做功. 2、θ s F W cos ? ? =的物理意义: (1)式中θ s cos ?可理解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力的方上的位 移的乘积;也可将式中θ F cos ?理解为是在位移方向上的力,功的大小等于位移和位移方向 上的力的乘积. (2)虽然力(F)和位移(s)都是矢量,功(W)也有正负,但功是标量: ①当θ<90°,cosθ> 0 ∴W>0,力对物体做正功,表明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动 作用。 ②当90°<θ≤180°时,cosθ<0,∴W<0,力对物体做负功,表明力对物体的运 动有阻碍作用,也可说是物体克服个力做功;当θ=90°时,cosθ= 0,∴W=0,力对 物体不做功。 (3)当F,s,a确定后,力F对物体做的功w有确定值,跟物体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无关,也跟物体同时受到的其他力无关. (4)同一个力做功的数值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这叫做功的相对性.例如汽车刹 车后向前滑行的过程中,静止在汽车地板上的货物受到向后的摩擦力f;若选地面为参照物, f对货物做负功;若选汽车车厢为参照系,f对货物不做功.通常末说明参考系时,应认为是选地面为参考系。 (5)θ s F W cos ? ? =的运用条件是:F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恒力。3、对几种不同力做功的分析 (1)重力做功: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面内沿曲线从A运动到B,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hAB,重力做正功WAB = mghAB,从A到C,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hAC,重力做负功WAC =-mghAC,由此可见,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重力乘以两个位置的高度差,下降时重力做正功,上升时重力做负功.做功的多少与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无关,只与重力大小和两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不仅仅是重力,往后学习的电均力做功也是如此,它们做功的多少都与具体的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 (2)摩擦力做功: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A向右滑行到B,位移为sAB,所受摩擦力f向左,则摩擦力做功W =-fsAB,说明滑动摩擦力做负功。 如图所示,物体被轻放到向右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物体将受传送带所给的向右的摩擦力f作用,从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到B,发生位移为sAB,则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 =fsAB,说明滑动摩擦力做正功。 如图所示,物体 A 在 B 施予的静摩擦力作用下与 B 一起向右加速一段位移sab ,A 受静摩接力的大小为f ,方向向左,则此摩擦力做的功为W =fsab,说明静摩擦力做正功. 如图所示,如果由物体 A 与 B 一起以初速度v0 由 a 向右减速滑行到b,位移为sab,A 受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方向向右,则此摩擦力做的功为W =-fsab,说明静摩擦力可做负功。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表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表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鲁科版)

优选精品欢迎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2识点总结 章节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 一功和功率 1、机械功 ①机械功的含义 ②机械功的计算 ▲功cos W Fsα = 2、功和能 ①机械功原理 ②做功和能的转化 ▲功的原理 W W W W ==+ 阻 动有用额外 W W W =+ 输入输出损失 3、功率 ①功率的含义 ②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功率 W P t = P Fv = 4、人与机械 ①功率与机械效率 ②机械的使用▲机械效率 W P W P η== 有用有用 总总 二能的转化与守恒1、动能的改变 ①动能 ②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 关系(实验 ③动能定理 ▲动能2 1 2 k E mv = ▲动能定理22 21 11 22 Fs mv mv =- 2、势能的改变 ①重力势能 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 改变 ③弹性势能的改变 ▲重力势能 p E mgh = ▲重力做功 12 G p p p W E E E =-=-? 3、能量守恒定 律 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 实验探索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能量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作用下,机械能守 恒 22 2211 11 22 mv mgh mv mgh +=+ 4、能源与可持 续发展 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 性 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三 抛体运动1、运动的合成 与分解 ①运动的独立性 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2、竖直方向上①竖直下抛运动▲竖直下抛

优选精品 欢迎下载 的抛体运动 ②竖直上抛运动 0t v v gt =+ 201 2 h v t gt =+ ▲ 竖直上抛 0t v v gt =-2 012 h v t gt =- 0v t g =2 02v h g = 3、平抛运动 ①什么是平抛运动 ②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 向做匀加速运动。 ▲ 抛出点坐标原点,任意时刻位置 0x v t =212 y gt = ▲ 合速度: 22220()()x y v v v v t gt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则tan y o o v gt v v θ== ▲ 合位移: 2222 01 ()()2 s x y v t gt =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则 tan 2y gt x v α= = 4、斜抛运动 ①斜抛运动的轨迹 ②斜抛运动物体的射高和 射程 ▲ 斜抛初速度 00cos x v v θ= ,0x F =合 00sin y v v θ=,y F mg =合 四 匀速 圆 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①线速度 ②角速度 ③周期、频率和转速 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 线速度 s v t = ▲ 角速度t ?ω= ▲ 周期与频率 1f T = ▲ 2r v T π=2T π ω=

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高中物理知识框架 高一上物理(必修一) 专题考点存在主要问题分值比例常见题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认识运动 2、时间位移 3、记录物体的运动信 息 4、物体运动的速度 5、速度变化的快慢 6、用图像描述直线运 动 随着高中知识层次 的加深,概念的抽 象性,对学生物理 感知能力的要求较 高,同时对学生思 维力度的高要求, 使得很多学生无所 适从。 期中:30-40 期末:10-15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 公式的理解深度 公式的灵活运用 其中:60-70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 2、研究摩擦力 3、力的等效和替换 4、力的合成与分解 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弹力方向的判断, 摩擦力计算问题, 方向问题都是难 点,力的合成和分 解技巧的掌握。物 体的受力分析,静、 动态平衡是本章难 点。 期末:20-30 高考:10-15 选择题 计算题 第四章力与运动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 4、牛顿第二定律 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 6、超重和失重 7力学单位惯性理解深度不 够;牛二律的灵活 运用,解题技巧的 不熟练;三定律间 的关系不明朗等造 成学生不能对问题 进行综合分析,失 重、超重运动特征 的混淆 期末55-70 高考(运动与力学 综合):45-60 选择题 计算题 高一下物理(必修二) 第一章抛体运动1、什么是抛体运动 2、运动的合成与分 3、竖直方向的抛 体 4、平抛物体的运动 5、斜抛物体的运动曲线运动的合成与 分解,抛体运用的 类型、规律,几种 经典题型解题方法 的掌握(本章难度 很大) 期中:50-60 期末:15-20 高考:5-10 选择题 计算题 第二章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往往被学期中:40-50 选择题

高一必修一鲁科版物理知识点复习

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高中物理知识完整结构图

高中物理知识完整结构图 第一章力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吸引 大小:G= 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不定在物体上 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 力弓方向:与物体所受外力方向、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L胡克定律:F= kx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挤压③相对滑动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F= F N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挤压 ③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物体所受其他力的合力方向相反 大小:O V F W F max 力 的合成 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等效代替关系 3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合力范围:| F i-F』< F<| F1+F2I 受力分析「隔离法 整体法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万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的三要素

第二章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时间、时刻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直线运动一 s v=T s=vt v t= v 0+ at v-1 图象 -v o+ v t v= = v t 2 2 「v t = gt ._ 1 . 2 自由落体* =2g v t=2 gh v t2- v0=2 as 特例彳v t = v o- gt h=v o t- gt2 2 2 L v t - v o =- 2gh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勻速亘疑动狀态或静止状态,亘到有外力迴康 『基本公式;a= -^-龙F=吨 特点:矢童性;日的方向与ZF 的方向时割相同 焉时性:a^ZF 同时产生同对消失、同时变化 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各自产主一个加速度,物体的加速 废是这些分加速度的矢重和 I 应用:①两冀常见的动力学题目 扛: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比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件顿运动定律杲联结力和运动 的桥梁1 ②超重.失重问题 塞物体在竖賣肓向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 物体在耍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 b:物体处于超重' 失重状态时,界枝持物的压力或对悬逼的拉力 大于重力或小于重力,限物体的重力尢六殳有变化 「内容二 F=-F ‘ 特点;F 与F 大小相等方向t 目反、同性质、作用时頂朋同 ■■关键;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鬧区别 匚适用范围;宏观、低速、惯ft 券考系牛矍一定律 牛顿 第二 宀獐 - —— 牛矍三定律 _ 在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陰性、惯性参垮系 L 质量是物体惯臥小的唯一量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