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百科名片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录

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

第1期运河

第2期运河

第3期运河

沿线地理

现状特征

通惠运河

北运河

南运河

鲁北运河

鲁南运河

中运河

里运河

江南运河

近代整修

开通意义

申报世遗

杭州宣言

数字运河

治理目标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京杭大运河文化节

朱炳仁与京杭大运河

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

第1期运河

第2期运河第3期运河

沿线地理现状特征

通惠运河北运河

南运河

鲁北运河鲁南运河中运河

里运河

江南运河

近代整修开通意义申报世遗杭州宣言

数字运河

治理目标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文化节

朱炳仁与京杭大运河

展开编辑本段基本情况

地图(8张)

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

编辑本段现状特征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

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 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

通惠运河

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

”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目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北运河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南运河

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

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底宽15~30米,水深约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畜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鲁北运河

也称位山、临清运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选新线,长104公里,但未开挖。1960~1968年,根据引黄输水要求,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两头河段尚未开挖。

鲁南运河

国那里至梁山段称东平湖湖西航道,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中运河

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

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长163公里。徐州以下河段,经近年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里运河

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近年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江南运河

自长江南岸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编辑本段近代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构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以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通的水运网。

反复论证了近20年的京杭运河二通道工程,终于开工

了。12月18日,京杭运河二通道八堡船闸引航道工程奠基,意味着“二通道”从纸上蓝图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交通部门称,“这条全长39公里、总投资估算为77.5亿元的二通道,是解决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环保以及运输功能降低的‘杀手锏’。”

从1989年提出京杭运河“二通道”方案到18日正式开工,该工程反复论证了近20年。杭州交通港航部门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进行了“二通道”线位综合分析论证、方案预审、线位初定,以及与相关县市的协调、上报项目建议书、组织工可研究等大量工作。仅“二通道”的线位问题,就先后有过东、中、西三套方案。

东线:起自杭申线的余杭区博陆,穿320国道、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01省道、杭浦高速公路,穿绕城高速公路、德胜路、下沙路,在八堡附近入钱塘江;

中线:经杭州主城区从三堡入钱塘江的现有通道。起自北星桥,经拱宸桥,越武林门中山北路桥、艮山铁路桥,从

三堡船闸出钱塘江;

西线:起自北星桥,西穿勾运路、104国道,经三墩穿绕城公路、天目山路,经屏峰在花牌楼与绕城公路置换,出龙坞、望江山至新浦沿出富春江。

天价“架高”沪杭铁路

最终,工程按照东线方案施工。“虽然要下穿沪杭铁路、穿过3条高速公路和钱塘江出口等不利因素,但从贯通的可能性来讲,最具优势。”而西线从航运的角度来看是最理想的,但建设成本巨大,破坏西线附近的景区旅游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有一定冲突;改造现有航道的中线方案会极大地破坏已有的城市规划,难以解决文物保护等难题,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选择东线方案,仅仅为了航道下穿铁路,就要为架高沪杭铁路买一笔‘巨单’。可以说,为了保护城市规划和环境,我们做了最不经济但也是最经济的选择。”

运河通道变“瓶颈”

1999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进行了四级航道改造,但随着腹地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货运量成倍增长,航道的升级步伐大大落后于船舶的升级步伐。

据预测,2015年、2025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货运量将分别达到10770万吨和15640万吨。作为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市区段的航道只有五级航道标准,25座桥梁均未达到五级航道的通航要求,严重制约了京杭运河作用的发挥和未来航运的发展。

千吨级船舶从山东直达杭州

运河二通道建成后,京杭运河航道等级将达到三级,届时1000吨级的船舶可从山东东平湖直达浙江杭州,运力提升40%。

行家分析,以开发区的电煤运输为例,电厂每年需要大量的发电用煤,如果全靠铁路运输,电煤从淮南煤矿到电厂每吨将多花10至20元的运费,如果全部走水路,10万吨煤就能省下100万至200万元的成本。

随着二通道开通,市区航道将可用于旅游等,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噪音环保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编辑本段开通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了两百余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粮北运。

编辑本段申报世遗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

京杭大运河

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六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的前后两任局长——张文彬和单霁翔。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

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

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两位权威专家——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如此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

”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

京杭大运河

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

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编辑本段杭州宣言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在此,我们呼吁:

━━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动员全社会

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

━━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调动各方力量,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重视并启动京杭大

京杭大运河

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把申遗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

━━尽快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线城市参加并全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编辑本段数字运河

为了更好保护京杭大运河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将“开凿”“数字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2007年5月初在京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提出,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实施数字京杭大运河专项。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专家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京杭大运河住处采集标准,系统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建立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信息系统。

《规划》介绍,这一系统能将京杭大运河的文字、图片、地图、遥感图像等非空间数据在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下进行

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双向查询、检索并对图象进行浏览、查询、分析和制图,形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实施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研究、展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本段治理目标

近年来,太湖流域内年用水总量290亿立方米,而流域内本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162亿立方米,剔除因污染不能利用部

京杭大运河

分,太湖流域3000多万人口年创造近万亿元GDP,用水量竟是实际资源量的两倍。由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和流域人口数量不相协调,流域水体污染十分严重,使太湖流域面临水质型缺水的严峻形势。根据1998~2000年三年间连续水质监测评价表明,尽管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力度,但太湖水体水质总体上尚未得到明显好转,湖泊富营养化在整体上也未得到明显改善,2000年总磷、总氮、化学耗氧量均远未达到规划治理目标;河网的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方还有恶化的趋势,太湖流域水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来杭州旅游!我们面前这条河,就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它纵贯南北,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南北水上干线。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82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嘉兴的运河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两位权威专家曾说:“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世事沧桑,运河几度兴衰。三年前,按照还河于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要求,杭州全面启动“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一句话概括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一馆两场三园两带六埠十五桥。 现在我们站的地方,就是运河一期工程最北端——北星公园,它因紧邻北星桥而得名,大家注意公园里这7组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它们是按“北斗七星”位置整体布局的,中间最高的观景阁取名北星阁,意喻北极星。夜晚上北星阁东望,可见广场上七星闪耀,非常漂亮。 请问有谁看过建筑大师陈从周先生的文章《故乡》?陈从周先生所说的“故乡”,就指运河边的青莎古镇。 大家现在游览的,就是依《故乡》描述设计的青莎公园,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浓浓古镇味,路边一丛丛的是芒草,园里还种了文竹和凤尾,樱花、紫荆花交杂其间,到了春天,你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项目(精)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项目——余杭塘栖中心区一期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简本 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 INSTITUTE OF INDUSTRY EP & D, ZHEJIANG PROVINCE 国环评证:乙字第2007号 二OO八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由来 (1) 1.2项目地理位置 (1) 第二章建设项目内容 (3) 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3) 第三章周围环境概况 (4) 3.1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4) 3.2保护目标确定 (4) 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6) 4.1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6) 4.2空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6) 4.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7) 4.4固废物影响分析结论 (7) 第五章污染防治对策 (8) 5.1污染防治措施 (8) 5.2环保投资 (9) 第六章公众参与 (10) 6.1调查对象、方式与内容 (10) 6.2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10) 第七章环评总结论 (11)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由来 为进一步保护好京杭大运河,使大运河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上产生更大影响,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和运河沿岸十几个城市对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声日益高涨。京杭大运河被认为是我国申遗成功率极大的文化遗产地项目。 近年来,塘栖古镇的保护工作倍受各级领导关注。省委、市委相关领导在对塘栖镇进行专门考察后强调指出,保护好塘栖古镇,对于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京杭大运河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布的《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0)》,塘栖镇根据《塘栖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要求,计划将塘栖古镇保护与大运河保护开发有机结合,在加强古镇保护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京杭大运河杭州郊区段的文化内涵。目前,塘栖古镇保护工作已得到杭州市和余杭区的大力支持,并拟将保护内容纳入大运河浙江段塘栖节点综合保护项目。 因此,杭州余杭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项目——余杭塘栖中心区一期工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求得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受杭州余杭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由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承担此环评工作任务。为此,在征求环保主管部门意见的同时,我院相关人员在现场调研、资料收集、走访相关环保管理部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专家和领导审查。 1.2 项目地理位置 工程拟建地位于余杭区塘栖镇,按照保护工程的整体安排,本次项目的工程范围基本为《杭州市塘栖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所确定的塘栖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区域控制范围,包括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以及需要控制的区域,范围涉及的总面

大运河沿途有哪些风景名胜

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绵延近1,800公里,沿岸名城多不胜数,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从北京算起,大运河流经天津、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阴、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座城市里,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大运河的历史记忆,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 北京什刹海 北京是大运河的起点,而大运河在北京的起点则是今天的什刹海。元时称什刹海为“海子”,又称“后三海”,包括前海、后海和积水潭(又称西海)。三湖之水来自玉泉山,经长河汇注而成。因湖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名什刹海(即十刹海)。什刹海现有水面34公顷,“银锭观山”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有许多特色的民俗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等,至今仍然保留着。现在,这里是北京著名旅游景点。 德州苏禄王墓 山东德州是一座古城,早在秦代就在这里建造县城,明代起开始称为“德州”,大运河纵贯德州全境。在德州北郊北营村,至今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古陵墓——苏禄王墓。苏禄古国位于现今菲律宾共和国的苏禄群岛,当时的苏禄国有东、西、峒三王,以东王为尊。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三王率眷属及侍从三百四十余人前来中国京城朝拜明成祖永乐皇帝,九月返国途中,东王于德州城北安陵驿馆染病,不幸逝世。永乐皇帝下令以王礼厚葬之。这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重要史迹,至今保留完好。 济宁太白楼及崇觉寺铁塔 山东济宁,古称任城,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大运河开凿成功,济宁在明清时是鲁西南地区最繁华的商都,至今仍保存着许多令其自豪的历史文物,太白楼就是其中之一。太白楼位于市区的旧城墙上,传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居。故居总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楼内有李白的珍贵遗迹,楼外的墙壁上,更镶嵌着许多历代朝野闻人的碑刻。城里还有一座崇觉寺铁塔,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座塔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整个塔身的所有构件采用仿木结构的雕模,全部由铁铸而成,代表了当时金属铸造技术的水准。 徐州乾隆行宫 江苏徐州,古称彭城,大运河开通以后,这里的战略地位益显重要,一向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争之地”之说。古诗云:“自古彭城列九州,虎争龙斗几千秋”。元代至正八年(1348年),徐州因扼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要冲而升格为徐州路。乾隆几下江南,对徐州心有独钟,下令在云龙山建造行宫,每次南巡都居于此。不过他对徐州的民俗不太喜欢,一次在云龙山游玩,遇到一个乞丐,竟敢对他不恭敬。乾隆很不高兴,指着童山说:“徐州,地,可谓穷山恶水;人,十足刁民泼妇!” 高邮镇国寺塔和文游台 江苏高邮是一座古城,自宋代起就是江北重镇。大运河流经全县,与高邮湖相接。大运河的左岸,有一座唐代建的西塔(即镇国寺塔),是大运河上最高的古建筑之一,1950年代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2014-11-18 10:25来源:《前线》杂志 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使得大运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北京城市的发展与运河密切相关,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特征与精神形态也深受漕运影响,由此而产生的运河文化,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大观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运河与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巩固 在隋唐之前,北京及华北地区开凿的运河,如曹操、隋炀帝等人开凿的平虏渠、泉州渠、永济渠等,都是以军事扩张为目的、用以运粮运兵的水上通道,那时的运河就如同中原王朝伸向北方的一只臂膀。金、元以后,南北运河的交通水利系统则成为北方政权站稳燕京、进军中原的重要依托。 自金朝迁都、燕京成为都城始,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奢靡的宫廷生活,要求物资运输的规模成倍增加,每年要有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及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华北、江南等地征收运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水运是比陆运更为方便快捷和省力的途径。金朝时曾开通闸河连接通州到金中都城,元朝初年也曾利用坝河、金口河进行漕运,但由于水源的限制,这些运道都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1293年,在郭守敬的设计领导下,元朝开凿了著名的通惠河工程:自昌平白浮泉筑渠西引,汇西山诸泉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再经高梁河入积水潭;从积水潭往下顺皇城东墙南下,接旧金的闸河与潞河(今北运河)相连。这样不仅为大都城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水源,更使得从杭州到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得以全线贯通。从此,江南来的漕船可以由通州溯流而上,直抵大都城内,作为漕运码头的“海子”(今积水潭——什刹海)水域呈现出一片“舳舻蔽水”的繁忙景象,浩浩荡荡的船队络绎不绝地沿通惠河穿行城中。 此后,明清两朝的京城也依旧是依赖着这条运河的供给,只是由于水源减少和水系格局改变等原因,将终点码头移出了城外。也就是说,从金、元始,北京地区的水源要不遗余力地满足一项新的功能——漕运。“国家之大事在漕,漕运之务在河”,漕运乃京城重中之重,维系着北京的经济命脉。 有了这条生命线,城市的稳定与首都政治职能的正常发挥,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否则,后果将十分严重。据《明实录》记载,成化六年(1470)六月,北京周边地区发生严重水灾,流民纷纷涌入京城谋生。而水灾导致的漕运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京城粮价的哄抬,迫使朝廷多次把官仓的储备粮投入市场以平抑物价,严厉打击奸商囤积和惩戒贪官赈济不力。还将国子监的部分生员放假回家,派五城兵马司把数以万计的云游僧人逐还原籍,以减少京城人口对粮米的消耗。 物资保障只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运河的开通,更增强了朝廷政令的通达以及对全国的掌控,也是体现国家对沿岸地区政治影响力的新渠道。疆域辽阔的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偏于国家版图的东北,而有了大运河,也就有了一条强化南北联系、及时掌控江南社会动态的通道。 运河与北京文化中心的形成 运河对北京文化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大运河对外传播京师文化、南方士人的北上交流,促进形成了北京对中国文化的凝聚力、传播力以及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大运河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治统一、经济联系的纽带,更是在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它,有了广泛的人员来往、书籍流通、生产技术的推广、艺术和思想的传播、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交流融汇等等,既能将京城文化流传到全国各地,也使北京吸收各地文化元素,兼容并蓄集大成,从而形成引领文化潮流、对全国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文化中心。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 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有全国的最高教育机构,也是科举时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南方士子以此为契机到京师访学就试,不少人就是沿着运河从水路北上,写下了许多文笔绚烂的游记或记游诗。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国榷》的作者谈迁,在清顺治十年(1653)以幕僚的身份从浙江嘉兴到杭州,在杭州坐船沿着大运河到北京。顺治十三年(1656)返回杭州时,走的仍然是大运河这条水路。记录谈迁行程的《北游录》,描绘了运河两岸的地理风物,留下了他在京期间拜访藏书之家、考察文物古迹,以及与京城士绅文人交游活动等记载,为今人探求明清时期北京及运河沿岸之风土人情的宝贵

京杭运河微山一线船闸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南四湖区湖西航道

京杭运河微山一线船闸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南四湖区湖西航道 、湖东航道交汇处上游,湖西、湖东航道规划等级均为二级航道,设计最 大船舶等级为2000吨级,本船闸级别为H级。船闸规模为23*234*5 (m)(口门宽*闸室长*门槛水深),上、下游主导航墙各长 128.6m,上、下游靠船段各长340m, 上、下游停泊锚地靠泊长度为 1000m。公路桥: 主桥跨径组成为(23+37+23)m 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箱梁,引桥跨径组成为(7*20)m+(19+3*20)m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 在船闸大体积混凝土中,混凝土裂缝现象较为普遍,其中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干缩裂缝,因此在施工中进行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干缩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影响。 1.船闸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 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 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 0.6~ 1.0)X 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 1.2?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岸景观)解说词 各位游客,这边是运河广场。提起我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两大壮举,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一城一河”,城是万里长城,河是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48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这条河流不仅仅是单一的交通枢纽,更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时空大动脉”,它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说起这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大家或许更多的是敬佩。确实,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运河,它的历史地位足以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各国就已经以军事目的开凿运河。隋朝,天下统一,中央为了加强对南北的管理,打通各段运河,隋之后的历朝历代,运河不断地修道改造,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的干线,并沿用至今。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的京杭大运河已破败不堪,多处河段淤塞,不能通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沟通了运河航道,建设了通航船闸。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加快建设运河的步伐迈得更大,公元2006年10月1日,总投资20亿元的运河一期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胜利峻工,至此,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古运河重放昔日的光彩。如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景观,无论是沿岸风光,还是乘漕舫船从水中观赏运河两岸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杭州不光有西湖,运河风光更诱人”,运河杭州段,已经成为杭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新景。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对运河水质、景观、桥梁、道路、古街、古建筑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 现在运河广场上人山人海,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便在运河广场上。运河广场是建在运河的东面,离开博物馆,穿过人群,便走到运河边,连接西岸是一座古桥——

京杭大运河介绍(最新)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想知道更多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知识吗?随来看看吧!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景点简介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至2012年,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 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主要景点通惠河 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当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北运河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详细介绍京杭大运河图文

大地史诗——京杭大运河(图文) 2006-7-9,17:53:48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京杭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或运河。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今天,着名的水利专家郑连第先生将带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解读。 京杭运河,是一项华夏儿女都为之自豪的伟大工程。京杭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多次扩建和改建,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它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过去的绚烂与平淡。 今天的大运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疏浚的河道。自隋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大运河始终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纵贯南北的津浦(从天津到南京的浦口)铁路通车之后,大运河就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为区域性的交通网。不少河段出现淤塞,一到枯水季节即告断航,在某些时期,甚至造成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用煤告急。近年来,大运河又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中,大运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大运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开,清

京杭大运河历史变迁

大运河历史变迁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又名京杭大运河、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自开凿至今,经历了2400余年的历史。运河路线随着历代京都的改变和黄河的改道,曾几经变迁。隋朝以后,大运河是中国东部沟通内河、联系海港的南北水运交通干线,而且还兼有灌溉、防洪、排涝之利,对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曾起了重要作用。 京杭运河的干流与支流 京杭大运河又称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京杭运河镇江至杭州段称江南运河,在杭州市内流域面积726.6平方公里,主要接受余杭泰山、石鸽、闲林及杭州城郊部分径流,经水网调节后,通过运河干线,分别注入太湖和黄浦江,还通过海盐长山闸往南,排入杭州湾。枯水时,水源由太湖补给。 1.京杭运河干流 京杭运河南端原起自艮山门,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后,起点为三堡船闸,经艮山门、中山北路桥、江涨桥、大关桥、拱宸桥、义桥、武林头至塘栖,由杭申甲线、杭申乙线出境。 杭申甲线。由塘栖向东经博陆镇东边出余杭县境,再经过桐乡县

崇福、嘉兴市向东北流入江苏省吴江县,在杭州市境内长度49.2l公里。杭申甲线为运河古道,通航能力为拖带船10X60吨级。 杭申乙线。由塘栖向北经邵家村进入德清县,通往上海及长江沿岸各城市。杭申乙线在杭州市境内长度39.78公里,河道宽60―70米,通航高水位4.25米,低水位2.40米,通航能力为拖带船10X100吨级。 2.京杭运河支流 京杭运河干流以西的支流主要有沿山河、余杭塘河、西塘河、良渚港、中塘河、东塘河、郁宅港、獐山港等。 京杭运河干流以东的支流主要有中华桥港、鸭栏港、横泾港、康桥新河、新河(杭钢进水河)、瓜山桥港、登云桥港等。 大运河历史演变 从周至隋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从今淮安到扬州,开山阳渎,后又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荣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公元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

京杭大运河的资料

京杭大运河的资料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 1 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 2 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 3 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 ,里运河,,7,中运河,,6

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地理位置: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4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5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导游词.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各位朋友,欢迎来杭州旅游!我们面前这条河,就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它纵贯南北,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南北水上干线。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82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嘉兴的运河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两位权威专家曾说:“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世事沧桑,运河几度兴衰。三年前,按照还河于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要求,杭州全面启动“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一句话概括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一馆两场三园两带六埠十五桥。 现在我们站的地方,就是运河一期工程最北端——北星公园,它因紧邻北星桥而得名,大家注意公园里这7组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它们是按“北斗七星”位置整体布局的,中间最高的观景阁取名北星阁,意喻北极星。夜晚上北星阁东望,可见广场上七星闪耀,非常漂亮。 请问有谁看过建筑大师陈从周先生的文章《故乡》?陈从周先生所说的“故乡”,就指运河边的青莎古镇。

大运河文化

感受“水文化”的神奇 —大运河文化讲座有感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是自然之子,水则如同孕育生命的母亲。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黄河和长江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但我们却不能忘记历史上还有一条河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就是曾经联通南北的水上生命—大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大运河的背景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这次讲座则更侧重与从经济文明发展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 全新的大运河文化。 在诸位优秀讲座老师的引导下,同时包括自己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我想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乃至信仰等。运河文化的内涵也是如此,但同时又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内涵,人工开挖是其区别于其他河道的水利属性;国家制度是其作为文化的一种战略高度;连接南北是其社会属性。从这三种属性中,可以看出运河文化的内涵包括了技术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三大类。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运河文化,即运河的文物特性。相对于长江、黄河等河流,运河人工开挖的特点决定了其首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辩证地看,这关系中既蕴含着人定胜天的积极态度,也有相地而流、本乎时势的理性,是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一永恒矛盾的权衡。当这两种思想共同反映在运河河道开挖、疏通、改变及维护的层面上,就形成一种技术层面的文化,可以分为水运工程、引水工程、蓄水系统、整治系统、防灾系统等。其中节制工程、穿越工程、跨江河工程、闸坝工程等专门性工程是工程技术的核心。这些完备且颇具技术含量的工程浓缩了历代官员、水利专家以及大量百姓的心血与智慧,使得中国古代的运河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京杭大运河分别穿过哪几个省

京杭大运河分别穿过哪几个省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分别穿过哪几个省呢?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京杭大运河穿过的省,欢迎阅读! 北京 大运河的起点,公元938年以来,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 天津 大运河北段的中主要的城市,因大运河的漕运而兴起。天津游资源丰富,市区依河而建,景色优美,1989年评选出的“津门十景”分别是“天塔旋云”、“蓟北雄关”、“三盘暮雨”、“古刹晨钟”、“海门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寻踪”、“双城醉月”、“龙潭浮翠”、“中环彩练”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 沧州 京杭大运河中南运河的重镇,中国武术之乡、文化名城。境内有沧州铁狮子、献县汉墓群、泊头清真寺、海丰镇遗址、纪晓岚墓地、

献县单桥、黄骅古贡枣园等七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州 大禹的故乡。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沧州,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通道,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存禹王亭、秦汉墓群、东方朔画赞碑、苏禄国东王墓、四女寺、文昌阁、定慧寺,董子读书台等众多历史古迹。 衡水 河北名城,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现衡水所辖冀州为九州之首。河北省称冀,也缘于此。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县“封氏墓群”和“开福寺舍利塔(景州塔)”。 聊城 京杭大运河与黄河交汇之地,明清时期借助京杭大运河漕运之利,聊城成为沿岸九大商都之一,繁荣昌盛达400年之久,被盛誉为“江北一都会”,又被称为“江北水城”,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济宁 京杭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还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地方,儒家创始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曲阜孔庙、孔府及孔林和境内的京杭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孟庙、孟府、水泊梁山、微山湖、宝相寺、峄山、少昊陵等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四座国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岸景观)解说词各位游客,这边是运河广场。提起我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两大壮举,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一城一河”,城是万里长城,河是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48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这条河流不仅仅是单一的交通枢纽,更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时空大动脉”,它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说起这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大家或许更多的是敬佩。确实,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运河,它的历史地位足以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各国就已经以军事目的开凿运河。隋朝,天下统一,中央为了加强对南北的管理,打通各段运河,隋之后的历朝历代,运河不断地修道改造,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的干线,并沿用至今。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的京杭大运河已破败不堪,多处河段淤塞,不能通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沟通了运河航道,建设了通航船闸。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加快建设运河的步伐迈得更大,公元2006年10月1日,总投资20亿元的运河一期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胜利峻工,至此,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古运河重放昔日的光彩。如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景观,无论是沿岸风光,还是乘漕舫船从水中观赏运河两岸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杭州不光有西湖,运河风光更诱人”,运河杭州段,已经成为杭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新景。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对运河水质、景观、桥梁、道路、古街、古建筑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

详细介绍京杭大运河(图文)

史诗——京杭大运河(图文) 2006-7-9,17:53:48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起,南达,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天建、、、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伊士运河(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京杭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或运河。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今天,著名的水利专家连第先生将带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解读。 京杭运河,是一项华夏儿女都为之自豪的伟大工程。京杭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多次扩建和改建,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它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过去的绚烂与平淡。 今天的大运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疏浚的河道。自隋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大运河始终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纵贯南北的津浦(从到的浦口)铁路通车之后,大运河就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为区域性的交通网。不少河段出现淤塞,一到枯水季节即告断航,在某些时期,甚至造成、、等地用煤告急。近年来,大运河又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中,大运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大运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开,清淤疏浚已初见成效。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向东北,经射阳湖到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为了控制江南广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经临清至涿郡(今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到清江()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再于公元610年开凿至(当时的

运河文化

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的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高邮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历史上的古邗沟高邮段即高邮里运河的前身。置在现运河的西侧,位于高邮老船闸至界首四里铺之间,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在里运河东堤外另开新河,形成“二河三堤”,上世纪80年代为保运堤的安全,基本填平了里运河故道,但河道形状至今仍清晰可见。2006年,高邮明清运河故道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运河故道(里运河)纵贯高邮南北共43.6公里。从车逻到界首运河沿线几乎所有文化遗产。南门大街、镇国寺塔、平津堰、御码头、马棚湾铁牛、耿庙石柱、杨家坞、万家塘、车逻坝、界首大码头都在其中。 【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让学生了解运河的历史变迁,探究运河对于高邮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运河的功能,当下存在的问题和整治措施。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分析、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3.通过活动,在认识运河的基础上,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通过调查实践,收集整理资料,并分析运河的功能以及对高邮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学习方法】 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讨论法、合作法 【活动准备】 准备有关书籍,收集运河发展历史的资料;走访相关部门,参观运河故道。 【学习过程】 活动一:查询资料了解运河的发展历史

汪孔田:论京杭运河山东运道的开辟与经营

收稿日期:1998-09-25 作者简介:汪孔田(1941-)男,山东济宁人,济宁师专学报编辑部副教授。 第20卷第6期济宁师专学报 1999年12月 Vol.20No.6Journal of Jining Teachers’College Dec 11999 文章编号:1004-1877(1999)06-0078-04 论京杭运河山东运道的开辟与经营 汪孔田 (济宁师专 山东济宁272025) 摘 要 :山东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关键运道,元明清三代王朝全力经营山东运河。山东运河开辟与经营的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水源补给、水量分配、水位平衡、洪水调蓄以及避黄保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保证了大运河的全线畅通,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谱写了京杭运河开发史和人类水运史上璀璨辉煌的篇章。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漕运;会通河;引汶济运;水柜蓄泄;避黄保运中图分类号:U61 文献标识码:A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与长城齐名的伟大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迄杭州,途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全长1747公里,是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动脉,成为元明清三代王朝的生命线,对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统一,发挥过重大作用。由于京杭运河路线长、地形复杂,在其开辟与经营中遇到了诸如地势高低悬殊、水位不平衡、黄河以北水源不足、汛期洪水调蓄和宣泄、黄运交汇、运道经常淤塞和决溢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集中在山东河段。因此,山东运河经营的成败是京杭大运河贯通的关键。自13世纪起,元明清三代都全力经营山东运河,前后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成功地解决了水源补给、水量分配、水位平衡、洪水调蓄、保运避黄等重大难题,保证了京杭运河500年全线贯通,谱写了世界航运工程史和中国水利史上光辉的篇章。 一、元代开辟山东运道,贯通京杭 大运河 元代建都大都(北京),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但华北地区历经长期战乱,民生凋蔽,而江南地区经六朝和南宋开发,经济相当发达,成为粮食和手工品的主要产区。“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百司庶府 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江南。”① 政治中心与 经济中心的两极发展,促进了连结两大中心的大运河的开辟与发展。为了取得江南的财粮,保证物质供应,元朝统治者在隋代大运河的基础上全力开通了经由鲁西地区的京杭大运河。 北宋末年黄河南迁,使隋代形成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中断。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帅伯颜率师伐宋,访求通向江淮的水道。都水少监郭 守敬也奉命在鲁西地区进行水文和地形勘察测量,认为山东具有沟通南北大运河的优越条件:济宁以南有古泗水运道沟通淮河;临清以北有御河(永济渠)通向天津。济宁至临清间400余里虽为陆路相隔,但鲁中丘陵地区有众多天然河流、湖泊和数量可观的泉源,为开挖山东运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于是元统治者下决心利用山东汶泗等水道开挖运河,完成经由山东的截弯取直工程。 开挖山东运河是沟通京杭运河最关键的工程。从开挖到通航大致分两个阶段:一是开济宁至须城 (东平安民山)的济州河,二是开安民山至临清的会 通河。 至元十六年(1297年)元灭南宋,全国统一。大都所需大量粮食与物质急需靠水运取之于江淮,开济州河成为当务之急。于是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二月“差奥鲁赤、刘都水及精算者一人,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