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

P110表外业务与股东权益:

●E=(A-L)+(CA-CL)

●E—金融机构真实净值

●A—金融机构表内资产市场价值

●L—金融机构表内负债市场价值

●CA—金融机构表外或有资产市场价值

●CL—金融机构表外或有负债市场价值

●只考虑表内业务的股东权益,是对真实情形的有偏估计。

●或有事件的相关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的反应

●股谚:“利好出尽是利空,利空出尽是利好”

●中国平安发出巨额再融资(1200亿)公告,被市场视为造成

A股大跌“血案”的“罪魁祸首”。市场反应却不一样。

●不相关的一个例子:万通地产的“10送10”后的市场反应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作用:

● 1.增加收入——将业务转到资产负债表外可以用增加的手续费收入来弥补传统中介

业务上利差的缩小。

● 2.规避监管——可以避免监管成本,因为储备率要求、存款保险和资本充足率要求

对表外业务都不适用。

● 3.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一部分表外业务的开展,会构成金融机构的义务或负

债,造成金融机构一定意义上的清偿力风险。

● 4.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发展表外业务,正是为客户提供一种多元化服务的思

路体现,表外业务经营比较灵活,只要交易双方同意,便可达成交易协议。

● 5.转移和分散风险。

●表外业务如互换、期货、期权等都有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功能,

给金融机构提供了控制资金成本,套期保值的投资手段。

● 6. 增强资产流动性。

●表外业务中的许多金融工具均具有“现金性”、流通性和可转让性,

从而促进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有追索权的贷款债权转让,可将流动性较

差的贷款证券化后出售,获得新的资金来源,不仅加速了银行资金

的周转,而且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的资金流动性也提高了,银行获得

新的资金后,可再用于拓展有关资产业务,扩大业务容量,增加收

益,这是在不改变资金总量的条件下实现的。

●7.创造信用,弥补资金缺口。

●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利用贷款出售,发行备用信用证,安排票据

发行便利等方式,或使其资金运用转变为资金来源,或以银行自身

的信用与信用评估能力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借助于表外业务,银

行大大地弥补了其资金缺口,信用规模扩大了。

●8.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表外业务的发展,尤其是衍生工具的膨胀,使金融市场变得更富有

效率、活力,更迅速地反馈各种信息,使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领域。P118

●对表外业务的监管标准和原则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类:

●资本充足率原则

●信息披露原则

●审慎会计制度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

●一、资本充足率原则

●采用“信用转换系数”把表外业务额先转换为相应的表内业务额,然后根据交易对

方或资产的性质来确定转换后资产的风险权数,其风险加权值就是表外业务的风险加权资产额。

●由于或有担保合约(如信用证、贷款承诺等)与外汇和利率的衍生合约的性质不同,

因此它们计算表外风险加权资产额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资产负债表表外或有、担保合约风险资产计算

●(二)资产负债表表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合约风险资产的计算

●(一)资产负债表表外或有、担保合约风险资产计算

●巴塞尔协议I规定信用转换系数分为四级:0%、20%,50%、100%

●银行首先将表外业务额通过信用转换系数转换为表内业务额,即信贷风险等额:●信贷风险等额=表外项目的本币值×相应的信用转换系数。

●计算出相应的信贷风险等额后,再根据表内同等性质的项目权数进行风险加权,即

可以得到与或有担保合约有关的表外项目的风险加权资产。

●(二)资产负债表表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合约风险资产的计算

●巴塞尔协议I建议采用现期风险暴露法,该法也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将表外项目数额通过信用转换系数转换为表内项目数额,即信贷风险等额;

●二是将表内信贷风险等额与适当的风险权数相乘,得到表外衍生合约风险资产额。

●信贷风险等额的计算分为两个部分:潜在风险敞口部分和当期风险敞口部分。即:●信贷风险等额=潜在风险敞口+当期风险敞口

●潜在风险敞口反映了未来合约的另一方违约所产生的信用风险。

●当期风险敞口反映了合约的另一方如果现在违约所产生的合约替代成本。

●银行计算替代成本的步骤:

● 1.使用类似合约的当前利率或价格代替原合约中的初始利率或价格;

● 2.再计算在当前利率或汇率下产生的所有当期和未来的现金流;

● 3.最后将所有未来现金流贴现,计算出合约的净收益或净损失的现值,即合约的替

代成本现值。如果计算出的合约替代成本为负值,这意味着银行在合约上存在潜在的损失,但如果合约的另一方违约,银行将盈利,此时,银行的当期风险敞口为零。

●如果计算出的替代成本为正值,这意味着合约对银行是有利的,但如果对方违约,

银行将遭受损失,此时,银行的当期风险敞口就是这个为正的替代成本。

●将潜在风险敞口和当期风险敞口加总就得到了每个合约的信贷风险等额,然后再用

适当的风险权重乘以以本币表示的信贷风险等额,即得到了资产负债表表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合约风险资产,公式如下:

●衍生合约风险加权资产=总的信贷风险等额×适当的风险权数

●二、信息披露原则

●相对于表内业务,表外业务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准则。信息披露制度的

不完善增加了表外业务风险的隐蔽性,这样不利于金融机构的监管。

●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专门的表外业务报表,定期向金融监管当局报告交

易的协议总额、交易头寸,反映对手的详细情况,使金融监管机构尽可能及时掌握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以便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四、内部控制原则

●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风险计量和防范都必须以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前提条件;●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监管的基础是监督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健

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说是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

●金融机构在进行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风险管理程序监督机制

●(二)风险管理程序

●(三)内部控制和审计

●(一)风险管理程序监督机制

●风险管理程序监督机制主要包括:

● 1.董事会的监督

● 2.高层管理部门的监督

● 3.风险管理人员职责的独立性原则

●(二)风险管理程序

●健全的风险管理程序包括:

● 1.风险的计量

● 2.风险的限制

● 3.风险的报告

● 4.风险管理的评估和检查

●(三)内部控制和审计

●为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金融机构应考虑自身的整体控制环境。

●目前,我国银行对表外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很不完善,其原因如下:

●产权制度的不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认识还不够,

因而疏于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还与我国银行表外业务起步较晚有关

银行业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一、什么是表内业务? 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 二、什么是表外业务? 表外(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但带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表外(中间)业务是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资金、信用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产、负债,以代理人的身份接受委托为客户办理各类委托业务事项,或以交易一方的身份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或差价的经营活动。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根据西方权威教科书对表外业务的界定,表外业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能产生收益和/或费用但不会给银行带来潜在资产或负债,国内有些学者称其为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主要包括银行各种代理、结算和咨询服务;另一类则涉及银行的各种承诺和或有债权,国内部分学者称为或有资产/负债类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2)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3)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三、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区别?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比如代收电费、电话费,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代理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类业务等等。 四、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时期可以转化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内容的或有负债业务。比如,担保业务、承诺业务。 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

第十五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第十五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经营的是“信誉”而非资金 B.提供资金和提供服务相分离 C.取得手续费收入 D.取得利差收入 答案:D 2. 下列关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以银行为承兑人的不可流通转让的远期汇票 B.主要用于国际贸易中,国内贸易一般不使用 C.汇票一经承兑,银行即负有不可撤销的第一性的到期付款责任D.分为可撤销银行承兑汇票和不可撤销银行承兑汇票 答案:C 3. 下列关于备用信用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是银行为受益人开立的保证书 B.涉及两方当事人:开证行和受益人 C.实质上是银行把自己的信誉“贷”给客户 D.银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 答案:C 4. 下列关于票据发行便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是一种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 B.利用短期债券利率的成本获得了中长期的资金融通 C.如果一般工商企业作为借款人,票据一般采用短期的大额可转让存单D.不具法律约束力 答案:B

5. 货币互换发生的前提是()。 A.存在对货币需求相反的交易双方 B.能使双方都获益 C.存在利率差异 D.必须有在期限和金额上存在相同利益而对货币币种需求相反的交易双方 答案:D 6. 利率互换发生的前提是()。 A.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有不同的信用等级,进而产生了融资时的比较优势 B.必须有在期限和金额上存在相同利益而对贷款需求相反的交易双方 C.存在利率差异 D.能使双方都获益 答案:A 7. 下列关于远期利率协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远期利率协议下存在本金的转移 B.如果协议签订后市场利率下降,买方受到保护 C.合同是标准化的 D.是一种场外交易的金融产品 答案:D 8. 下列是关于经营租赁的说法有()。 A.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租赁,一般租期较长 B.是设备的短期使用或利用服务 C.是财产所有人将其财产出售以后又租回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 D.是将设备或财产租入后再租出的方式 答案:B 9. 银行为了防范由于利率变动而产生的市场风险,通常会采用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反方向的对冲交易,这种对冲交易()。

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

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风险管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再次敲响了警钟,表外业务的泛滥和高风险成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近年来,国内银行业表外业务发展很快,理财产品、代客衍生产品、国际结算等表外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何认识表外业务的风险特征,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是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表外业务的内涵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ies)中的“ 表” 指“ ,的是资产负债表,之所以称其为表外” 是由于这些业务按照传统的会计理论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内核算。由于会计与法律制度不同,表外业务的定义和范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一)巴塞尔委员会对表外业务的定义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所确定的标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构成银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表内资产或负债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泛指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及结算、代理等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二)人民银行对表外业务的定义2000年1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表外业务定义为“ 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1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业务。” (三)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区别,根据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间业务是指“ 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这一表述与表外业务的定义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所涵盖的业务类别不同。人民银行规定,中间业务涵盖的业务类别不仅包含属于表外业务范围的担保、承诺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类交易,还包括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托管、咨询等银行完全不承担资金损失的手续费类业务。通过对国内外表外业务定义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广义表外业务的内容基本一致,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即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狭义的表外业务。而中间业务不仅包括有可能转换为表内资产、负债的表外业务,还包括银行不承担资金损失的手续费类业务。本文提到的表外业务区别于银行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中间业务,主要指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二、表外业务快速兴起的原因(一)避险需要(二)规避监管(三)市场竞争(四)利润追求 2 (五)国内三、表外业务的特点及风险特征四、国内商业银行对于表外业务的认识误区五、加强表外业务的思考和建议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兴起的背景及原因表外业务是社会经济和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表外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上个世纪70 年代以来,基于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业务创新步伐,其中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更引人注目,表外业务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之一。1、金融市场的发展及融资方式的变化。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而通过商业银行实现的间接融资规模日趋缩小,商业银行传统生存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迫使商业银行在表外从事大量非传统银行业务,如从事有价证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由于直接融资活动的扩大,各种长短期有价证券在发行、转让及债权债务的结算等环节上的违约风险不断加大,从而客观上产生了大量信3用担保的需求,这也促成了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信用担保等表外业务的发展。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及金融自由化。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带来了全球性货币金融活动的自由化。由于浮动汇率、浮动利率取代了固定汇率和固定利率,导致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经济主体,日益受利率、汇率波动的影响,经营活动的风险不断扩大,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尤为严重。为了规避市场风险,作为新兴风险管理手段的以期货、期权和互换为主体的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起来。3、避免金融资本管制。1988 年,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低应达到8的要求。为了达到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定义与分类

表外业务定义与分类 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一、表外业务按其业务内容可分为: 1、承诺类业务 2、担保类业务 3、委托代理类业务 4、衍生金融工具类业务 5、咨询服务类业务。 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如承诺贷款业务。 担保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连带付款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信用证、承兑等业务。 委托代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收取一定手续费等为目的,接受客户委托,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代理、分销、代客理财等金融服务的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代理债券、代理资金清算、代收代付、代客理财、基金托管等业务。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是指建立在基础金融工具或基础金融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后者价格变动的派生产品,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某一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远期、互换金融等。 咨询服务类业务是指以银行拥有的专营许可权或行业优势,为客户提供的纯咨询服务性质的业务。包括理财顾问、委托代保管等业务。

二、表外业务按业务性质可分为: 1、委托代理类业务 2、衍生金融工具类业务 3、或有负债类业务 4、咨询服务类业务 其中,或有负债类业务包括承诺、担保、保函、信用证、承兑等业务。 三、巴塞尔协议根据不同的“信用转换系数”被分为了5类: (1)100%信用转化系统的表外业务,包括: 一般负债保证和承兑;销售和回购协议以及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远期资产购买、超远期存款和部分缴付款项的股票和代表承诺一定损失的证券。 (2)5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包括: 某些与交易相关的或有项目;票据发行融通和循环包销便利;其他初始期限在1年期以上的承诺。 (3)20%信用转换系统的表外业务,包括: 短期和有自行清偿能力的与贸易相关的或有项目。 (4)0%信用转换系统的表外业务。 类似初始期限为1年期之内的,或者是可以在任何时候无条件取消的承诺。(5)与外汇和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由于这类项目的交易中,如果交易对方违约,商业银行损失的仅仅是重新安排和替换新近流动的替换成本,而不是交易合同所代表的面值的信用风险,所以有必要对这类项目进行特殊处理。

8第八章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第八章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概述 一、流动性的含义 所谓流动性,本课程所指的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中能够满足必要支付的能力。它包括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即资产能迅速变现,负债能随时筹集。而且都不能给金融机构带来不利和损失。 虽然流动性要求并非金融机构所特有,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显得更重要,因为: 1.金融机构的现金流动最频繁,对流动性要求高。(每天都有进行收付活动) 2.金融机构都是信用企业,对流动性具有刚性要求。(靠信用吃饭,没信用无法生存) 3.金融机构一般负债程度高,对流动性的要求强烈。(负债率高达90%以上) 4.金融机构为应付竞争,需较高的流动性。 5.金融机构的经营较敏感,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受政策的影响较大,资金的松紧) 二、流动风险的概念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要求的可能性。在负债方面表现为不能随时满足存款人提存或投资者收回投资的要求,在资产方面表现为不能随时满足借款人融通资金和正当贷款的要求。

流动性风险是由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及期限差异引起的。当资金来源(负债)大于资金运用(资产)时,就出现了资金盈余,这就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但当资金运用(资产)超过资金来源(负债)时,便会出现资金紧缺,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金融机构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有两类:一类是与特定的产品或市场有关的流动性风险;另一类是与金融机构的总体资金状况有关的流动性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流动性的中断,使其不能以之前的价格或相近的价格来对冲某一头寸的风险;后者则是金融机构不能在清算时履行付款义务或支付保证金的风险。 当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风险往往意味着其持有的资产流动性差和对外融资能力枯竭,如果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的债务,就会被迫出售资产,如果其资产的流动性差,就不得不低价出售而遭受损失,倘若资产无法出售,而且对外融资的渠道丧失,则该金融机构就会因为无法履行到期债务而被迫宣告破产。 三、流动性风险的来源 1. 流动性风险的内部来源 (1)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不对称的影响。 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的总量和结构的对应变动是影响其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以银行为例,如果银行在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的情况下,盲目扩大资产规模,特别是扩大长期资产规模,则必然导致风险资产权重增加,产生流动性风险。同样,短期资金长期使用,也

银行的表内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一、什么是表内业务? 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 二、什么是表外业务? 1、表外业务 表外(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表外(中间)业务是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资金、信用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产、负债,以代理人的身份接受委托为客户办理各类委托业务事项,或以交易一方的身份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或差价的经营活动。 2、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银行大力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根据西方权威教科书对表外业务的界定,表外业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能产生收益和/或费用但不会给银行带来潜在资产或负债,国内有些学者称其为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主要包括银行各种代理、结算和咨询服务;另一类则涉及银行的各种承诺和或有债权,国内部分学者称为或有资产/负债类表外业务。 3、表外业务 所谓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表外业务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2)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3)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三、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区别?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比如代收电费、电话费,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代理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类业务等等很多种了四、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时期可以转化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内容的或有负债业务.比如,担保业务、承诺业务。 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

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分析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

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一)信用保函。信用保函是一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二)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三)承兑业务。(四)备用信用证业务。 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 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英国巴克莱银行表外业务的盈利可抵补其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在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表外业务收入达到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业务种类单一,主要以一些传统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人民银行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 第三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第四条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第五条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风险控制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应评估、审查表外业务的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掌握表外业务经营状况,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完善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授信方法,将表外业务纳入授信额度,实行统一授信管理。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管理,并建立审慎的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表外业务应当获得上级银行的授权。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对每项表外业务制定书面的内控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定期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保证程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建立计量、监控、报告各类表外业务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准确反映单个和总体业务风险及其变动情况。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可采用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降低风险。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应当有真实交易的背景,真实交易是指真实的贸易、借贷和履约及投标等行为。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经营衍生金融交易类业务应设计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市场风险评估模型,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应设定所能承担的整体风险限额和每一种业务的风险限额,并根据不同业务明确各部门和各级交易人员的交易敞口头寸、期限及止损等权限。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应当前台(交易)与后台(会计结算与交收)分开,业务资料保存完整,以备查验。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根据表外业务的规模、客户信誉和用款频率等情况,结合表内业务进行头寸管理,规避流动性风险。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形成的垫款应当纳入表内相关业务科目核算和管理。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应当有完整、准确的会计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建立表外业务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审计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

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及其管理方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理方法 与传统的表内业务相比,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也存在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常见的金融风险,不过,表外业务风险更为分散、隐蔽性更强、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这要求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需要借助更多的工具,需要更为复杂和灵活的管理方法。 一、表外业务风险的类别 商业银行在划分表外业务和传统业务的风险采用了基本相似的方法。表外业务的风险有以下种类: (一)信贷风险 传统意义上银行的信用风险在于信贷业务中,大规模贷款的企业容易造成信用风险。但在实际上,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如信用证业务、票据承兑业务、担保业务等,在交易对象无力履约时同样会引发信用风险,此类或有负债业务的风险却往往被人忽视。虽然这些业务不直接涉及债权债务关系,但当潜在的债务人由于各方原因发生支付违约时,银行就有可能变成债务人。例如,在信用证业务和票据发行业务中,一旦开证人或票据发行人资金周转困难或资金链断裂因而不能按期偿付,银行就要承担连带偿付责任。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因利率、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价格

变动造成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由于利率、汇率等的频繁波动,在银行的交易活动中市场风险最为显著,是表外业务面临的主要的风险之一,尤其在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业务中非常突出。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风险和商品风险。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系统内部内控机制的缺陷带来失误,或者发生灾难事故而造成意外损失。主要指由于系统故障、业务操作流程不合理、人为过错、外部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它主要关系到各种欺诈、业务操作中断或系统失败、内部流程管理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当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出现较大缺口而无法及时弥补,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获得足够的资金,常常会导致严重后果。历史上因流动性问题发生银行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倒闭的事件不胜枚举。流动性问题对银行的表外业务影响也很大,比如银行提供过多的授信或备用信用证,就可能发生无法满足客户资金需求的风险。再如银行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时,想要进行对冲轧平其头寸,却没有相应的对手,无法以合适的价格完成抛补而出现资金缺口而面临风险。 (五)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当银行自有资金不足又缺乏其他可用资金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 理指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人民银行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 第三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第四条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第五条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风险控制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应评估、审查表外业务的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掌握表外业务经营状况,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完善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授信方法,将表外业务纳入授信额度,实行统一授信管理。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管理,并建立审慎的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表外业务应当获得上级银行的授权。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对每项表外业务制定书面的内控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定期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保证程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建立计量、监控、报告各类表外业务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准确反映单个和总体业务风险及其变动情况。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可采用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降低风险。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应当有真实交易的背景,真实交易是指真实的贸易、借贷和履约及投标等行为。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经营衍生金融交易类业务应设计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市场风险评估模型,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应设定所能承担的整体风险限额和每一种业务的风险限额,并根据不同业务明确各部门和各级交易人员的交易敞口头寸、期限及止损等权限。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应当前台(交易)与后台(会计结算与交收)分开,业务资料保存完整,以备查验。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根据表外业务的规模、客户信誉和用款频率等情况,结合表内业务进行头寸管理,规避流动性风险。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形成的垫款应当纳入表内相关业务科目核算和管理。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应当有完整、准确的会计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建立表外业务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审计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对风险的计量、限额和报告等情况进行再评估;在商业银行聘请外部审计师进行的年度审计中应包括对表外业务风险情况的审查和评估。 风险监管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报送非现场监管报告书的时间要求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各类表外业务经营情况,报表格式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种类和特点,以及表外业务风险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详细地探讨了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able outside the commercial banking business concept,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risk of the concept,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balance-sheet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 OBSA Risk Management

前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处于动荡之中,市场利率、汇率起伏不定.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时而高涨、时而萧条。以此为契机,金融创新活动在西方高潮迭起,并迅速扩展到全球。这股金融创新热潮引发了商业银行业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创新。商业银行为了应付时值不利的市场条件,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同时为了增加收入,提高资本与资产的比率,开始大规模从事表外业务活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起到了服务客户、联系客户、促进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作用。可以说,表外业务的发展程度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成为商业银行赢利的主要手段。金融业务表外化和商业银行经营国际化、资本证券化一样成为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表外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以其巨大的风险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表外业务金融杠杆性高、盈亏数目巨大、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潜藏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银行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各国金融管理当局和商业银行纷纷在巴塞尔委员会的监管框架下,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展开了理论研究和监管实践。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风险的概念、种类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一、西方银行表外业务概述 (一)表外业务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Items,简称OFSI),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内充分反映的业务,它本身往往并不形成新的资产或负债,不改变资产与负债的现状,但这种影响在业务过程中一般具有不确定性,即形成“或有项目”。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不需要运用自有资金,而仅仅依靠银行的信誉,依靠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以改变当期损益和营运成本,提高银行盈利水平。 表外业务是一种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互联系又有差别的业务,它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现代商业的银行的三大支柱产业。 (二)表外业务的分类 通行的做法是根据其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影响将众多的表外业务划分为四类:(1)传统中间业务:最典型的就是银行结算业务,另外还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如证券承销、投资咨询、信托、租赁、委托存贷款、代理等业务,这类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物质技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金融辅助性业务,从而带来手续费收入; (2)承诺类(Commitments):就是银行向客户承诺在未来某个时候,当客户需要资金时保证向其贷款,从而建立了一种潜在的借贷关系。即使客户没有向银行实际借款,银行也收取承诺费。承诺类业务主要有备用透支、贷款额度、票据发行便利、回购协议、循环包销便利、普通跟单信用证、贷款抵押等,这类业务形成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 (3)担保类(Guarantees):就是银行担负起为被担保方偿付债务的责任。一旦被担保方违约,银行必须代为履约,可能因此遭受损失,而更多的情况是转化为银行对被担保方的一种追索权。担保类业务主要有:带追索权的资产出售、银行担保、履约担保、还款担保以及备用信用证等; (4)交易类(Transactions):此类表外业务是指与汇率、利率有关的协议,几乎覆盖了全部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金融期货、期权、货币与利率互换、股票指数交易等,这类业务本身只改变资产结构而不改变资产总量,但其损益最终要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上来。 二、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猛发展的动因及特点 (一)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猛发展 在50—60年代, 西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处于从属于资产负债业务的地位,表外业务量占全部业务总量的比重仅为5%左右。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创新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迅速。 首先是表外业务规模迅速发展。以美国银行业为例,该国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1985年表外业务活动量近6000亿美元,而同期表内业务总资产为5300亿美元,总资本为250亿美元,表外业务量已经超过表内业务总资产,表外业务与其总资本之比为24∶1;1988年五大银行集团表外业务总量已达2.2万亿美元,而同期它们资产负债表项下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

金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配套习题及答案

第二编银行业务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一、填空题 1. 按照______对表外业务的划分,表外业务在广义上包括______类表外业务和______类表外业务两大类。 2. 按地域划分,清算模式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3. 在普通支票左上角划两条平行线的为______支票,这种支票只能______,不能______。 4. 传统的结算方式是指“三票一汇”,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 按照是否银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可以将表外业务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6. 代理中央银行业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业务。 7. 国际清算的类型主要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8. 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 9. 借记卡按功能的不同分为转账卡(含储蓄卡)、______和______。 10. 中间业务的三个特点是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______和______。 11. 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基于自己的比较利益,对各自的现金流量进行交换,一般分为______和______。 12. 商业汇票是由______签发的,委托______在制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______或______的票据。 13. 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个人理财业务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14. 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采取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管理中间业务。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______属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 A. 备用信用证 B. 手机银行 C. 信用卡业务 D. 承诺业务 2.银行承兑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为______个月。() A. 3 B. 6 C. 9 D. 12 3.商业承兑汇票的特点是______金额起点限制,而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是______金额起点限制。 A. 有;无 B. 有;有 C. 无;有 D. 无;无 4.因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合约或不履行责任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是______。 A. 操作风险 B. 流动性风险 C. 信用风险 D. 法律风险 5.______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以及持有衍生品合约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货或平仓机会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A. 信用风险 B. 结算风险 C. 流动性风险 D. 清偿风险 6.______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最重要指标。() A. 不良贷款率 B.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C. 再贴现率 D. 贷款利率 7.银行受出口商委托,凭汇票、发票、提单、保险单等商业单据向进口商收取货款的结算方式是指() A. 光票托收 B. 跟单托收 C. 出口托收 D. 进口托收 8. 付款时间较长是银行汇票的特点之一,其汇票有效期为______个月。() A. 1 B. 3 C. 6 D. 9 9.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应经______审查同意,并接受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A. 中国人民银行 B. 证监会 C. 银行业监管机构 D. 国务院 10.下述业务中不属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是______。() A. 结算业务 B. 同业存放 C. 代理业务 D. 租赁业务 11.信用卡消费信贷通常都有最低还款要求,我国银行规定的最低还款额一般是应还金额的() A. 5% B. 8% C. 10% D. 12% 三、多项选择题 1. 根据所附单据的不同,托收分为______和______。()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 现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发〔2000〕344号)不再适用。请各银监局将本?指引?转发至辖内各银监分局和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包括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第三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第四条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第二章风险控制 第五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应当评估、审查表外业务的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掌握表外业务经营状况,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完善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授信方法,将表外业务纳入授信额度,实行统一授信管理。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管理,并建立审慎的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表外业务应当获得上级银行的授权。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当对每项表外业务制定书面的内控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定期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保证程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计量、监控、报告各类表外业务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准确反映单个和总体业务风险及其变动情况。 第十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类和承诺类业务可以采用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降低风险。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类和承诺类业务,应当对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真实交易是指真实的贸易、借贷和履约及投标等行为。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表外业务的规模、客户信誉和用款频率等情况,结合表内业务进行头寸管理,规避流动性风险。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形成的垫款应当纳入表内相关业务科目核算和管理。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应当有完整、准确的会计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表外业务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审计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对风险的计量、限额和报告等情况进行再评估;在商业银行聘请外部审计师进行的年度审计中应当包括对表外业务风险情况的审查和评估。 第三章风险监管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信用转换系数和对应的表内项目权重计算表外业务风险权重资产,实行资本比率控制。信用转换系数和风险权重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统一标准执行,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执行其他标准的除外。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接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其表外业务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 第十九条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8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8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1.商业银行有哪些资产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有以下三大类:贷款、投资和票据贴现。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吸收存款、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和增加资本金。 2.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 表外业务分为广义的表外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广义表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和狭义表外业务。中间业务是指银行利用自己的便利而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为顾客办理的服务,包括汇兑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租赁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等。狭义表外业务包括贷款承诺、担保、衍生金融工具和投资银行业务四大类。 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利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商业银行的活动?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是: 资产方主要包括贷款、各类有价证券、在中央银行存款等等。 负债方则主要有吸收存款、同业借款、从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等。 资产负债表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变动的综合反映。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可以大致判断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的调整,以及它承担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可能变化,当然也可能大致判断商业银行的盈利趋势。但是,仅凭资产负债表并不能准确、完善地得到商业银行经营的信息。 4.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资产管理:(1)准备金管理;(2)贷款管理;(3)证券投资管理。 负债管理:(1)资本管理;(2)存款管理;(3)借款管理。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5.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流动性管理? 对商业银行而言,流动性管理的目的在于,当存款者提出取款需要时,应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存款者的需要。当存款者有大量取款需要时,商业银行可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来满足。在资产方,应当持有充足的备付金或超额准备金,当持有的准备金也不足以满足取款需要时,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第4版)课后习题-表外业务(圣才出品)

第八章表外业务 一、概念题 1.表外业务 答: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而且不影响银行资产与负债总额,但却可为银行带来业务收入或减少风险的业务。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担保业务、互换业务、金融期货、期权及其他业务等。其中,担保业务包括备用信用证、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投标担保、还款担保等;互换业务,包括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及货币利率混和互换等;期货及期权业务,包括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期权业务。 2.备用信用证 答:备用信用证是美国银行的一种信用证。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管理委员会给备用信用证下过一个定义:不论其名称和描述如何,备用信用证是一种信用证或类似安排,构成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下列担保:①偿还债务人的借款或预支给债务人的款项;②支付由债务人所承担的负债;③对债务不履行契约而付款。分期支取装运信用证规定货物出运顺序的信用证。此信用证规定了货物依次出运顺序。在这种信用证中,只要有一批货物未运出,那么以后各批货物均不能出运。 3.票据发行便利 答:票据发行便利(Note Issuance Facilities,NIFs)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属银行的承诺业务。借款人根据事先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一系列协议,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期限为5至7年),以自己的名义周转性发行短

期融资票据,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中长期资金。 在票据发行便利中,发行的票据是可以循环的,大部分票据的期限为3个月或6个月,有时票据期限范围可以更大一些,长的可达一年,短的可至一个星期或零星的几天。大多数欧洲票据以美元计值,面额很大,通常为50万美元或更多,其销售对象主要是专业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持票人在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中把票据列为一项资产,而银行的包销承诺通常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因此票据发行便利属表外业务。 4.远期利率协议 答:远期利率协议(Forward Rate Agreement,FRA)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利息差额的贴现金额。远期利率协议建立在双方对未来一段时间利率的预测存有差异的基础上。远期利率协议的特点包括:成本较低、灵活性大、保密性好。远期利率协议的类型包括:普通远期利率协议、对敲的远期利率协议、合成的外汇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利差协议。 5.互换业务 答:互换(Swap),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易对手方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在一段时期内交换一系列款项的支付活动。这些款项有本金、利息、收益和价格支付流等,可以是一项,也可以是多项,以达到多方互利的目的。通常,互换的最低交易单位是1000万美元,美元以外的货币经换算后,要相当于这一金额;互换中使用较多的货币是美元、欧元、瑞士法郎、英镑、日元和新加坡元;期限较多的是5~7年,超过10年的也时而有之;一般都是以市场利率、汇率或其他价格为基础,由双方协商决定价格条件;同时,有多种多样的资金流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