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篇1:古诗词鉴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第一句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

古诗词鉴赏篇2:古诗词鉴赏集锦

一、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古诗词鉴赏篇3:古诗词鉴赏九入手方法

作者背景标题诗眼词眼意象景物描写用典专业术语

紧扣考试大纲,联系高中语文课本实例,就如何鉴赏评价古诗词,总结了九入手方法。

古代诗词的鉴赏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点之一,也是重点和难点之一。诗词鉴赏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阅读理解,《考试大纲》在能够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这一总要求之后列出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级。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考试说明》中把鉴赏评价具体明确为五个方面:①理解诗词中词语的含义。②概括诗词的中心思想。③分析作者在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④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⑤评价诗词作品的思想内容。围绕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对古诗词鉴赏类试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

一、从了解作者、背景入手。

对于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在试卷中一般不会给予解释。而对于比较陌生的诗(词)人,在诗句之后、问题之前会给予注解。注解有的简单,有的较为详细。较为详细的除了诗人的经历外,一般都附带出该诗的写作背景。这对把握整首诗(词)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㈠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空有满腹才华却屡遭权贵谗毁,终不被唐玄宗所信任。了解了他的生平和经历,我们就能更深刻地品味出李白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芥!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李白《古风》其十五)里那对上层统治阶级贱视贤才的抨击;品味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里那因怀才不遇而引起的深切愤懑;品味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

山》)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里那深切的孤独与寂寞;品味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那不愿同流合污的狂傲!

㈡熟悉作者的风格。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风格是识别和把握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区别的标志。因此,从风格入手鉴赏诗词,无疑也是一条捷径。例如①雄浑(气势雄伟、立意奇特)风格作者: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如《别董大》《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出塞》);②豪放(豪迈奔放)风格作者:李白(如《将进酒》《秋浦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③沉郁(凝重深沉、忧郁)风格作者: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④悲慨(悲壮慷慨,寂寥苍劲)风格作者: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⑤俊爽(英俊豪爽,飒爽流利)风格作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⑥平淡(质朴、自然)风格作者:如王维(《鸟鸣涧》《鹿柴》)、孟浩然(《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山水田园诗人;⑦旷达(疏狂不羁,高洁特立)风格作者: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⑧委婉(含蓄)风格作者:意在言外,曲折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㈢了解写作背景。如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其诗风格豪放飘逸,而杜甫的诗风格沉郁顿挫。不同的诗风与他们生活的背景有一定的关系:若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李白处于上坡路,他抬头看天,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和翱翔的雄鹰,充满了自信与狂放;而杜甫处于下坡路,他看到的是荆棘丛生、坎坷不平的小路,充满了血泪和痛苦。抓住了这一总体特征,我们再看他们的诗作,就不难理解杜甫《春望》《石豪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登楼》等所表现的主题。又如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词时,如果不了解他是亡国之君的背景,就无法深刻领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尽愁思和绝望。再如晏殊的《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云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

时,无限思量。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思乡?是怀友?还是忧民?如果不结合写作背景恐怕很难断定。但是我们如果了解了它是写于作者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六年,正在外官任上这一背景时,其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就较为容易理解了:表达了词人被贬官后的忧懑和茫然。

二、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诗词的标题,就如同文章的标题一样,具有眼睛的功能,是心灵的窗户。如果能够透过这个眼睛(窗户)去分析理解其所告诉我们的有关信息,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把握古典诗词的主旨(心灵)。

例如鉴赏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鉴赏时首先可以从标题入手:春夜点明季节和时间,洛城点明作者当时客居的地点(洛阳),闻笛点明作者听到了笛声。具体是写笛声的情况还是写闻笛的感受,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就很好理解了,由于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该诗抒写了离别行旅之苦。又如杜甫的《客至》《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根据标题就可以判断《客至》是写客人到来时的情况或自己的心情,《登岳阳楼》是写诗人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或所感,《旅夜书怀》则是写诗人某个旅途夜晚心情的抒发。

古典诗词的标题,一般包含下列几种信息:

1。揭示诗词的主要内容。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白《听蜀僧浚弹琴》等等;

2。交代写作的主要目的。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等等;

3。指出吟咏的主要对象。例如,陈子昂的《燕昭王》,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蜀相》,元稹的《菊花》,李商隐的《蝉》《柳》《细雨》《楚宫》等等; 4。点明抒发的主要情思。例如,王昌龄的《西宫春怨》,王维的《相思》,李白的《哭晁卿衡》,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杜牧的《叹花》,李绅的《怜农》,聂夷中的《伤田家》,白居易的《长恨歌》,王昌龄的《长信怨》等

等。

5。揭示了作品的线索。例如: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当然,诗词的标题还含有别的信息,如主要事件、题写范围、时间地点、内容情调等等,只要我们抓住标题的主要信息点,就能触及到诗词的核心。

三、从诗词中的关键词入手。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如果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我们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例①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的关键词有见、欲、恐、意万重等。见:秋风无形,本不可见,但它带来的秋色、秋容、秋态却随处可见(如黄叶飘落、百卉凋零)。做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免勾起思乡之情。这一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了读者暗示和联想。欲: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恐:本来写完了又担心遗漏了什么,把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刻画的细致入微。意万重: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

例②朱淑真的《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关键词是凉: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例③薛莹的《锦》: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关键词有寒、微、忧等。寒、微:写夜深天寒,织作不息,以致筋疲力尽,表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忧:此处是指织女忧而非诗人忧。织女忧的是所

织之锦不称舞人衣,实际表达了诗人对织女的同情,对奢靡生活的强烈不满。

例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1 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如: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如: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是现实中某种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 自古志士仁人就不乏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不懈的追求。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些人往往是把这些情感寄托在诗歌当中,而诗歌中的形象通常是这些情感的寄托。如: 【仙吕】后庭花 【元】吕止庵 功名揽镜看,悲歌把剑弹。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世艰难,艰声长叹,满天星斗寒。 这首元曲,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夜不寐、忧虑国事的志士形象。他揽镜自照,鬓发已斑。青春年华,却消磨于官场,此刻自哀华年已逝,功业无成。仕途艰险坎坷,愿望无法实现。进不能实现救世济民的志向,退又不能忘情国事,进退两难。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功业志向在艰难的世道面前化为乌有,只落得一声长叹。而满天的寒意,正是他的悲哀。 4、是现实中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的卖炭翁,他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快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 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 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 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 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 代表作。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 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微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文学_高中生高考经典古诗词赏析及翻译

高中生高考经典古诗词赏析及翻译 高中古诗词鉴赏翻译(一)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 导语:高考作为每个学子人生中的一场重要考试,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极高。其中,古诗词是高考作文和阅读理解题的重要素材之一。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首经典古诗词,帮助大家更好地鉴赏古诗词,提高语文水平。 一、《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李白的名篇《静夜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明月和思乡的联想,使诗情与意境相得益彰。考生在鉴赏这首诗时,应注重理解每个字的含义,领悟诗人的深意。 二、《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以壮丽的景色描绘,表达了对追求进步的决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自身的描写,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启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三、《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唐代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以豪情万丈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豪 情壮志。通过黄河奔流和人的白发暗喻岁月无情,唤起读者对人生意 义的思考,同时也激励了人们追求激情和成功的精神。 四、《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鹿柴》,通过描述空山寂静的景象,展现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观察细节,领悟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考生在鉴赏这首诗时,应注意感受其中蕴含的意境和哲理。 五、《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唐代杜甫的名篇《登高》,以壮丽的景色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豪 情壮志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凸显了人与自然 的关系,启示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界的思考。 结语:高考古诗词鉴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深入理解和鉴赏古诗词,我们可以体验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世界。希望以上介绍的几首古诗词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愉悦,并在 高考中发挥出更好的发挥。让我们一同感受古人的言传身教,提高自 己的语文水平。

高考古诗文赏析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解】 ①洛城:洛阳。 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③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④“闻道”两句: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翻译】 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匈奴骑兵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近来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杜甫诗《恨别》鉴赏】 《恨别》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意切,沉郁顿挫,感人肺腑。

首联领起“恨别”,点出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说明离家之远;“五六年”,可见战乱之久。 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诗人于乾元二年(759)春离开故乡洛阳,返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赴秦州,寓同谷,后又到达成都,辗转四千里。诗人作此诗时,距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 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令诗人深为忧虑。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漂零憔悴。诗人到成都,靠亲友帮助,过上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颖、观、丰、占,其中颖、观、分居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立不安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唐诗别裁集》)这就是说,它不是抽象抒怀,而是借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从形象中体会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告捷的喜讯,渴望尽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诗人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同样抒发诗人的爱国之心。

高考古诗鉴赏原文和赏析50首

高考古诗鉴赏原文和赏析50首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屈原《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

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陶潜《归园田居》(之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通过夜晚湛蓝的天空及明月给人以寂静、温馨的感受,使人感到亲切和怀念。 2.《将进酒》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是李白打动读者的直抒胸臆,抒发自己豪迈洒脱、豁达的情感。诗中抒发了诗人豪情壮志和无畏风险的奋斗精神,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3.《庐山谣》唐·白居易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是反映百姓疾苦、维护公正的诗篇。白居易秉承“从善如流,化敌为友”的原则,以此激励天子显赫的权力去改变现状,实现社会和谐。 4.《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主题是抒发诗人登高远眺,对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深深的领会,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5.《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主题是孤独、寂寞,表现出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唯一性和无助感,是一首心灵通透的诗篇。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主题是客观地反映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关系,诗人通过在朋友离别时生动形象地表现草的生长和改变,来引人思考自然与人之间通力合作的关系。 7.《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主题是表现出春天的景色,这春天,给人以愉快、活泼、充满生机的感觉。这首诗辞就为了让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感受到这样的春天的美好。 8.《清平调·村居》宋·辛弃疾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雨村八九家。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诗主题是表现出桃花、梅花、杏花等春日花卉怒放的景象,

高考 古诗词鉴赏

㈠、送别类意象 ⒉ 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⒋ 长亭。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成为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⒌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⒍ 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⒎ 酒/杜康。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㈡、思乡类意象 ⒈ 月亮/桂魄/蟾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⒉ 鸿雁/大雁/青鸟: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戴复古“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也代指书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⒊ 莼羹鲈脍。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马星野《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⒋ 双鲤。以鲤鱼代指书信。《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⒌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⒏烂柯。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 ⒐烛。相思、别愁。 ⒒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㈢、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⒉ 芭蕉。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⒊斑竹/湘妃竹。泪水,悲伤。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⒋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⒌ 流水。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⒏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因眷恋旧巢的习性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逋 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②底处:何处。③枰:棋盘。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 (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 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 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 苏轼 【问题】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问题】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古典诗词特别将就炼字,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贪看白鹭横秋浦”中“横”字的妙处。 (2)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看看有何不同,请简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 梦回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篇1:古诗词鉴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第一句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 古诗词鉴赏篇2:古诗词鉴赏集锦 一、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应该没有人没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根据诗词内容,找出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意境,分析作者真正想要书法的感情。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篇1 一、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

单轴画。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二、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试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赏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

鉴赏诗歌的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注释: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2-3]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度破讷沙二首 其一 眼见风来沙旋移⑵,经年不省草生时⑶。 莫言塞北无春到⑷,总有春来何处知⑸。 其二 破讷沙头雁正飞⑹,鸊鹈泉上战初归⑺。 平明日出东南地⑻,满碛寒光生铁衣⑼。[1] 注释: ⑴破讷(nè)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新唐书·地理志七》)。 ⑵沙旋移:沙尘飞旋,沙丘移动。 ⑶不省(xǐng):谓未见过。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⑷莫言:不要说。一作“无端”。塞北:指长城以北,泛指中国北边地区。到:一作“色”。 ⑸总有:虽然有;即使有。总,通“纵”。 ⑹沙头:沙漠上。 ⑺鸊(bì)鹈(tí)泉:泉水名。唐时在丰州西受降城北(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 ⑻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 ⑼碛(qì):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乐府诗集.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3-4] 译文: 其一 在沙漠上风一吹,看那沙尘满天飞旋,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吧。不能说塞北没有春天到来,但由于遍地风沙,不见青草,纵有春天到来,一切没有变化,又从哪里看到春天呢? 其二

高考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是一种草根文学,深受普通大众青睐。我在此整理了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 1、《魏风·陟岵》 【先秦】《诗经》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是中国羁旅行役诗的源头。远望当归,登高望乡,长歌当哭,痛切感人。诗中亲人叮咛恍在耳边,幻境融合了想象与怀忆。 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他乡,这语

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拳拳爱子之心深切真挚。表达的是对父亲的思念,却从中也看出了父亲的深情。 2、《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特别注意用诗书教子,曾明确告诉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而他写的这首诗告诫孩子的是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这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文字极为朴实,感情却极为真挚。而读到这首诗的读者,也能从诗中得到启发,教育作用不言自明。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 1、《北郭闲思》 【唐】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诗人看见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许想起了当年送别亲人时那种“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景象。 独守空居,不堪寂寞,思念亲人,只好整天外出,去乡

高考必背古诗文赏析

高考必背古诗文赏析 古诗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特别容易的拿分点,平常我们背诵的时候还要注意去赏析其中的含义与道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必背古诗文赏析_高中古诗文鉴赏,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必背古诗文(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2023届高考语文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

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 一、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陶渊明的诗歌等,还包括唐及唐代以后文人仿古的诗作,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比如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这些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 “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特点: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二、近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归纳起来,近体诗的特点有四个:①句数固定;②押韵固定;③讲究平仄;④讲究对仗。这四点也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古体诗大多出现在唐朝以前,绝句与律诗是从唐朝才开始出现的。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联、 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押韵。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i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依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实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新奇以与爱恋的心理活动,活敏捷现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净、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说明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合成一落千丈、宏伟壮丽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接着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凹凸。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与林间自由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忱赞美,对束缚特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奇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尝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水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统编版高中语文20篇必考古诗词鉴赏要点归纳--202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统编版高中语文20篇必考古诗词鉴赏要点归纳(命题、备考必备) “教考结合”已然大势所趋。 比如古诗鉴赏就可以用课内知识和课外古诗来对比鉴赏。 细细梳理课内知识,迫在眉睫。 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尤其要注意掌握! 爱情: 一、《静女》 物象:彤管,“有炜”;荑草,“洵美且异”。 场景:甜蜜欢乐。 内容:恋人相会,赠送礼物。 抒情主人公: 男主人公:憨厚,真诚,淳朴。 女主人公:娴静,美丽,活泼。 情感:热爱,深情。 艺术手法:1、借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描写人物心理。(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借物抒情(反复,象征):借彤管,荑草表达对静女的爱。 3、双关:“悦怿女美”,“匪女之为美”中的“女”,既指彤管,荑草,又指静女。 语言风格:淳朴自然,生动活泼,言简义丰,耐人寻味。 4、情节上的逆转:爱而不见。 二、《涉江采芙蓉》(兼有思乡、羁旅) 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意境:清幽高洁,苍茫阔远。 内容:采芙蓉,望旧乡。 抒情主人公:游子。 情感:淡淡的喜悦与哀伤,思念之情。艺术手法:1、融情于景与直抒胸臆(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结合。 2、自问自答:(强调感情,引出下文,为悲伤情感作铺垫。)

语言风格:朴素自然,生动真切,天然浑成。 三、《鹊桥仙》 意象:纤云、飞星、银汉、金风、玉露。 意境:辽阔,遥远。 内容:牛郎织女相会,分别。 抒情主人公:牛郎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 感情:无限惜别,依依不舍之情。 艺术手法:1、拟人: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2、比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3、化用:“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李商隐《辛未七夕》 4、寓情于议,善于议论:在议论中抒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语言风格:优美流畅,通俗易懂,婉约蕴藉,意味隽永。 四、《春江花月夜》(兼有羁旅怀乡) 意象:春、江、花、月、夜、浦口、扁舟,鸿雁、鱼龙、落花、流水、春去。 意境:阔远深沉,宁谧朦胧,瑰丽优美,空灵曼妙。 内容:春江花月夜,人生短暂,宇宙永恒,思妇怀远,游子思归。 抒情主人公:游子思妇。 感情:相思之情,离愁别恨,惆怅迷惘哲理:人生苦短,乐观旷达。 艺术手法:1、结构,以月为线索,以月升起,以月落结,以景结情。 2、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3、问句,拟人的修辞手法。 4、虚实结合,两面兼写:“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昨夜闲潭梦落花,碣石潇湘无限路”“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语言风格:清丽自然,细腻委婉,富于情韵。 五、《江城子》(兼有记梦,悼亡) 意象:孤坟、幽梦、轩窗、明月、短松。

高中生高考古诗词赏析及翻译

高中生高考经典古诗词赏析及翻译 诗歌的艺术感和观众的鉴赏能力,是息息相关的。那么有哪些比拟好的的高中古诗词鉴赏翻译呢?下面是给大家的高中古诗词鉴赏翻译,供大家参阅!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单独欣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那么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那么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那么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

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欣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从小孩的“不念”更能表达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单独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那么“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