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三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人教版高三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基础知识]

三大发明完成建筑技术提高沈括《梦溪笔谈》元历法与郭守敬理学教育与史学成就书院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词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市民文学元曲与关汉卿

[基本理论]

1.指出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为世界领先,培养学生致力科技文化振兴中华的情操;

3.介绍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学习中分别创造。[能力培养]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促使学生理解上述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各项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培养学生中外史对比的能力和意识;

3.讨论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历史地位。

[教具教法]

资料,图片,学生结合语文课准备的资料,讲述,评价,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同学概述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师归纳。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南方超过了北方,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二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相对安定;三是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加强,各地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步;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我国同时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

一.科学技术。

1.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

〔1〕活字印刷术。11世纪,平民毕升,泥活字。东传至朝鲜、日本,西传至欧洲、埃及,较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宋时在航海中普遍使用。13世纪传至阿拉伯与欧洲各国。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科技条件。

〔3〕火药。唐末用于军事。北宋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与火器。南宋时出现“突火枪〞。“管形火器〞开创人类作战史新阶段。13世纪中期传至阿拉伯,后传入欧洲。金制造火器较发达,曾以此击败蒙古进攻。

2.建筑。

〔1〕李诫《营造法式》。北宋末年。对建筑材料、样式、结构有记载和精致的样图。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2〕辽代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古代木结构建筑著名。

〔3〕金代建造卢沟桥。

〔4〕元大都。有排水系统。

3.沈括《梦溪笔谈》。总结古代尤其是北宋科技成就,为英国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中最

卓越的人物〞,“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4.历法。

〔1〕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2〕郭守敬创制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工作。

〔3〕郭守敬编定《授时历》,一年周期与今公历基本相同,早今公历300年。

二.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理为宇宙万物之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将天理与人欲对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资料]朱熹。徽州骛源人,寓居福建。与程颐程颢合称“程朱理学〞。另稍前有周敦颐,曾有《爱莲说》一文著名并相传。朱子重建和主持白鹿洞书院,从事教育五十余年。主张抵抗,为权臣排挤。留有《四书章句集注》与《朱子语类》等。后为权臣害,先诬蔑朱子之道学为伪学,后诬蔑朱子霸占友人死后财产和引诱两个小尼姑作妾,使朱子罢而去。

三.书院兴起。北宋兴起,南宋大盛。著名者有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等。以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鼓励讨论,辩难和自讲心得,风气活跃。

[资料]五大书院。

四.《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写。略。

五.文学。

1.词。

〔1〕李煜。五代时南唐后主。有很高文学价值。

〔2〕宋词繁荣的条件。一是经济有一定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人民思想感情更加丰富,不能以韵律严格的诗来表达。二是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以新形式抒发感情。

〔3〕苏轼。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4〕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5〕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代表人物。

〔6〕辛弃疾。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7〕陆游。南宋人,诗词均佳,豪放与婉约兼而有之。

2.话本。市民文学的典型代表。由城市艺人口头讲述,记录整理,在流传中不断补充,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高。

3.元曲。

〔1〕元杂剧与散曲的合称。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舞台艺术形式,并产生韵文与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包括小令与套曲,是当时北方的流行歌曲。

〔2〕关汉卿。代表作为《窦娥冤》。

[资料]蒙古人不重科举,灭金后只举行过一次科举,此后80余年废科举。社会上许多读书人将科举作为唯一目标,不免失落。且元工商业发展畸形,王公贵族与官僚聚居城市,为元剧流行提供土壤。此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戴上臭老九的帽子。他们不得不踏入此间,寻得一席之地。关汉卿,北京人,长期创作戏剧,被称“梨园领袖〞。《窦》剧中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1958年关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另有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等。另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六.绘画艺术。代表作品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另宋徽宗赵佶的绘画作品也很出名。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①科学技术的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建筑技术的提高;沈括的《梦溪笔谈》;元朝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②理学。③教育和史学:书院的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④文学:宋词的繁荣;李煜、苏轼、柳永、 辛弃疾、李清照词作的内容、风格特点;陆游的诗词;市民文学──话本;元曲和关汉卿。二、能力培养目标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通过分析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填写《五 代辽宋夏金元文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表比较的自 学能力。 3.我国三大发明的传播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通过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4.通过比较编年、纪传史书体例和宋词中豪放派、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培养学生的比较研究能力。 5.通过学生总结、讨论这一时期的 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传播,说明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大大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 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教育、史学、哲学、文学、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 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风采,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 4.通过辽、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说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要点一、科学技术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 2.建筑技术的提高3.科学家沈括和《梦溪笔谈》 4.元代的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

高三历史教案-中国古代文化史 最新

中国古代文化史 一、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教育、体育等方面。 二、基础知识 (一)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 夏朝:相传夏朝已有历法,今天的农历,称“夏历”,一年12个月,闰年13月 商朝:沿用夏历,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春秋:便国天文学家观测到37次日食,测定了冬至和夏至的日期,留下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 战国:《甘石星经》,一年中的季节都已测定 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编写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 东汉:张衡创制了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出现第一台地动仪早1700多年。 唐朝: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 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编订出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 元朝: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推算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了《授时历》 2、医药学 战国:分科治病、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成为传统的诊断法。《黄帝内经》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制成“麻沸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 唐朝: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高宗时,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孙思邈写出《千金方》,他被后人称为“药王”。 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被译成各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文献。 3、数学 西周:西周初年商高讲过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 春秋:发明九九乘法表 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编写的《周髀算经》,记录了我国古代早期的一些数学成果。 西汉:出现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刘歆推算圆周率数值3.1547 三国:刘徽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428 南朝:何承天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428、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100多年;他所写的数学专著《缀术》到唐朝时被定为学校课本。 4、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印刷术: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868年我国的《金刚经》卷子。北宋毕生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元朝又出现锡活字、木活字,后又用铜活字、铅活字。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指南针:战国时,人们用磁石制出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人们又用磁针制成指南针。北宋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多角度分析儒学复兴的原因,对程朱理学的内容和影响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认识辽宋夏金元的文学艺术成就,培养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探究三大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发明家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认识程朱理学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地位。 【难点】 全面理解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和其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谈话法)、图示法、归纳法 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联想理解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短片)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辽宋夏金元史的相关短片。教学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并以此来提问: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状况如何?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①首先,教师出示本课课件,展示重点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圈点标注; 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解决疑问; ③最后,全班采用问答法的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知识要点提纲如下: 一、儒学的复兴 1.儒学的复兴 (1)儒学的危机: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不及佛教和道教。 (2)儒学复兴运动:北宋中期,一批学者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3)理学的兴起: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被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 (1)主要主张: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①宇宙观: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②人生观: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2)儒学教育: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加以

人教版高三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基础知识] 三大发明完成建筑技术提高沈括《梦溪笔谈》元历法与郭守敬理学教育与史学成就书院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词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市民文学元曲与关汉卿 [基本理论] 1.指出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为世界领先,培养学生致力科技文化振兴中华的情操; 3.介绍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学习中分别创造。[能力培养]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促使学生理解上述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各项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培养学生中外史对比的能力和意识; 3.讨论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历史地位。 [教具教法] 资料,图片,学生结合语文课准备的资料,讲述,评价,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同学概述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师归纳。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南方超过了北方,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二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相对安定;三是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加强,各地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步;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我国同时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 一.科学技术。 1.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 〔1〕活字印刷术。11世纪,平民毕升,泥活字。东传至朝鲜、日本,西传至欧洲、埃及,较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宋时在航海中普遍使用。13世纪传至阿拉伯与欧洲各国。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科技条件。 〔3〕火药。唐末用于军事。北宋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与火器。南宋时出现“突火枪〞。“管形火器〞开创人类作战史新阶段。13世纪中期传至阿拉伯,后传入欧洲。金制造火器较发达,曾以此击败蒙古进攻。 2.建筑。 〔1〕李诫《营造法式》。北宋末年。对建筑材料、样式、结构有记载和精致的样图。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2〕辽代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古代木结构建筑著名。 〔3〕金代建造卢沟桥。 〔4〕元大都。有排水系统。 3.沈括《梦溪笔谈》。总结古代尤其是北宋科技成就,为英国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中最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案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的文化教学案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案 本节学习重点: 、三大发明的内容及完成和发展的朝代;2、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者、传播和比欧洲早的时间;3、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向外传播和意义;4、南宋发明的管形火器及其意义;、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传播;6、《梦溪笔谈》的作者、朝代及李约瑟的评价;7、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和编制的《授时历》;8、宋代理学的概念和朱熹的历史地位、思想实质;9、五代的杰出词人;10、宋词繁荣的原因;11、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词的特点及其代表作;12、陆游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其词的代表作;13、元曲的概念及元杂剧、散曲的性质;14、元曲最杰出的作者极其代表作。 一、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

2、宋元文化: 3、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蒙古的文化: 二、科学技术 、三大发明:①内容: ②完成和发展的朝代: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①时 间: ②发明者: ③传 播:A、向东:

B、向西: ④比欧洲早 3、指南针的使用:①用于航海的时间: ②传播: ③意义:A、 B、 4、火药的发展:①经过:A、北宋: B、南宋:

、金朝: ②传播: 、《梦溪笔谈》:①朝代: ②作者: ③内容: ④评价:A、 B、

6、天文历法:①元 朝: ②郭守敬:主张: 成就:A、 B、 、 三、哲学思想——理学 、思想特点(概念): 2、代表人物:朱熹:①历史地位:

②主要思想:A、 B、 、 ③思想实质: 四、文学——宋词和元曲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词:五代——李煜:①历史地位: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学设计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出现北族政权和中原政权对峙,最后走向统一的历程,与这一时期爆发的交战相比,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这一时期文化领域取得了灿烂的成果,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40分钟一节的课堂,内容要涉及思想、文学艺术、科技、文字等方面的内容,确实不易,需要老师花很大的心思进行内容的整合和优化。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上高中,还有很多的不适应,对历史科的学习更是,因为初中历史并不是中考科目,学生初中的知识和能力储备非常有限,在这节课的内容中,思想方面的儒学,本来就抽象,初中教材中又没有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更是更加了本节内容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儒学、文学艺术、科技、文字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理解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特征并分析其历史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三大发明的传播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4、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界领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程朱理学的影响。 2、三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3、这一时期文化取得灿烂成果的原因。 五、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的设计遵循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新情境设计、问题导学为原则。 2、本节课讲授的是灿烂的文化,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可着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方面的素养。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 ➊教学目标 一、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各领域的新发展,体会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不同以往的新变化 二、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三、知道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史实 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程朱理学 ➌教学过程设计 一、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以宋朝为主) 1、农业 (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盛行,土地兼并现象普遍。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并较少受到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 (2)耕种技术: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已在南方普及(也有某地一年三熟) (3)灌溉工具:出现水转翻车、戽斗 2、手工业 (1)棉纺织业 ①宋元时期棉花种植推广到全国 ②宋元时期形成麻、棉、丝三足鼎立局面 ③元朝黄道婆发明新式织布机 (2)矿冶业:北宋大量开采煤矿(取暖与冶炼) (3)制瓷业 ①宋朝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 ②元朝景德镇烧制成青花瓷;出现釉里红 3、商业 (1)宋与辽夏金各政权经济密切,官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茶马互市 (2)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外贸税成为国库重要财源(重要港口:明州、泉州、广州)注:中国(瓷器、丝绸、茶叶)海外(香料、珠宝) (3)北宋益州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4)宋代“市”彻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晓市、夜市、庙会繁荣 4、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表现 ①自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 ②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格局 ③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彻底完成,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 ④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开京杭大运河,并开辟长途海运航线(2)原因 ①北方长期战乱,大量劳动力南迁并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工具 ②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更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③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对外贸易条件也比北方优越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精梳理·通时空观念 一、儒学的复兴 1.背景 01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02佛教和 (1)从三国到五代,以□ 03道教。 □ (2)隋朝出现三教合一趋势,唐朝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学家提出复兴儒学。 (3)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04儒学复兴运动。 2.目的 (1)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05现实服务。 (2)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06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07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程朱理学 08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09太平”。 (1)口号“为天地立心,为□ (2)代表人:北宋:□10程颢、程颐;南宋:□11朱熹。 (3)主张:①“□12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②人生的目标应当是“□13存天理,灭人欲”;理学还提出“□14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理学带有□15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16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一套理论体系。 (4)特点:注重抽象思维,具有包括□ 17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 (5)活动:理学大师朱熹对儒学□ 19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合编为“□20四《□18大学》《□ 书”;对“四书”加以注释,使之成为儒学基础读物。 (6)影响:□21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二、文学艺术

[金版微点拨] 【名词解释】道学 唐代的韩愈为了与佛教传法系统相抗衡,提出儒家也有一个传授“先王之道”的系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从而提出恢复先王之道,重建儒学的统治地位。理学家一般承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程朱为儒学传道的正统,因此,理学又称道学,或道统学。 【思维拓展】 宋元时期儒学的新特点 为了重建儒学的统治地位,理学家们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同时借鉴佛教和道教有关理论成果,如接受佛教的“观心”“顿悟”,道家的太极、阴阳等思想精华,在消化吸收这些外来和传统文明成果的同时,改造传统的儒学,使道德信条式的伦理原则变成了新的理论体系。 【思考探究1】 教材P66思考点 金版点拨:积极性:①它强调修身养性,有利于使人成为不只顾自己私欲的杰出且高尚的人。②它有利于防范个人私欲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民风的和谐美好,从而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局限性:它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这就有可能把属于社会伦理的“天理”看作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从而把“理”赋予任意的内容,造成对人的束缚。 三、科技 1.三大发明:在宋代基本成熟,之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1)印刷术:北宋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01毕昇发明了□02活字印刷术。 (2)火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发展为□03爆炸型火器。 (3)指南针:用□04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 2.科学家和农学家 (1)□05沈括:北宋科学家,所著《□06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07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内的天文测量,编定《□08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领先。 (3)□09王祯:元朝农学家,编撰的《□10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四、少数民族文字 1.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1)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和文学创作。 (2)金创制了□ 01女真文字,并开设了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理学产生的背景、思想内涵和历史影响。 2.结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发展成就,体会当时中华文明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自主预习 一、儒学的复兴 (1)。 (2)。 。 (1)宇宙观:。 (2)认识论:。 (3)人生观:。 (1)。 (2)。 (3)。 二、文学艺术 (1)背景:。 (2)特点:。 (3)成就:。 (1)内容:。 (2)特点:。 (3)代表人物:。 (4)地位:。 。 。 (1)分类:。 (2)成就:。 三、科技 (1)印刷术:。 (2)火药:。 (3)指南针:。 (1)沈括:。 (2)郭守敬:。 四、少数民族文字 1.契丹族:。 2.女真族:。 3.党项族:。 4.蒙古族:。 核心素养专练 一、选择题 1.北宋仁宗无子,在讨论预立储君(太子)时,大臣希望后宫能提出些建议,仁宗却说:“这些事怎么能让妇人知道呢?让中书决定就行了。”这说明了宋代( )

2.明代学者胡应麟评论某项发明时说:“(它)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它指的是( ) 3.元杂剧的作者中,有的是“书会才人”,有的是“职业演员”,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这主要反映出元杂剧( ) 4.宋代产生了话本艺术和风俗画,这反映出当时文化发展的趋势是( ) A.走向贵族化、沙龙化 B.走向宗教化、神秘化 C.走向外来化、西方化 D.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5.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族与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 6.宋词从开始的以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无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这反映了宋词( ) 7.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8.两宋是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时期,假如你生活在宋朝,可以见到的现象有( ) ①风俗画盛行②词成为文化主流③瓦子、勾栏兴起④《授时历》的出版⑤活字印刷术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9.北宋兴起的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儒家派别,使儒学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而更好地为地主阶级服务。理学的“新”在于( ) A.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材料二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 ——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章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3)材料三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0.(1)三教合一。 (2)封建统治者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结果;隋唐儒学大家的倡导与努力;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3)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

人教版高三历史五代十国教案

五代十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五代的更替;十国;南方经济的发展;后周的强大;契丹的兴起。 2.思想认识五代十国期间割据政权之间混战不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局部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说明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3.能力培养周世宗改革,除五代弊政,使后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军队的战斗力大为提高,为后来的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由此培养学生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大的重要手段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成果;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分析法。 教具: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教学过程: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从战国起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长达2300多年。按其发展特点,可分为五个时期。 1.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秦、汉〔前475-220〕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581-907〕 找学生列举已学过的封建时期包含的朝代,起止时间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情况。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封建社会的第四个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 1.五代十国的概念 ①时间〔907-960〕 ②地理位置五代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位置大体相同。〔看地图〕 ③朝代更迭 ④十国北汉在山西,其余在南方,前蜀后蜀是相继出现的,在四川。吴和南唐也是相继出现的。 虽然这一时期,分裂割据带来了连续的战争,关卡林立,制度不一等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 2.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 ①黄巢起义后,唐末藩镇的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 ②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以武力夺皇位。 提问:黄巢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瓦解了唐的统治。〕 黄巢起义为什么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而流动作战?造成什么后果? 〔中原地区藩镇势力大〕一些藩镇首领趁机抢占地盘,扩充实力而拥兵自重。而被黄巢起义瓦解名存实亡的唐政权无力控制局势。局面进一步扩大。 那么五代十国局面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①唐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皇帝建梁〔史称后梁〕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4: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4: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 元文明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政治上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尖锐,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最终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有效地管理地方政府,为后世所沿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经济上: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产品商品化加强。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宋出现瓷都景德镇,元烧成青花,元代新兴的棉织业兴盛,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文化上: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播到世界,宋代理学有了重大发展(二程、朱熹);宋词元曲是主要文学形成;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清明上河图》)。分析在此阶段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宋元时期,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科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出现高峰,文化继续发展,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我们不仅认识到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进步,也要看到繁荣背后的危机。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元朝的行省制度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七、五代、两宋和元朝 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分裂,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907—1368年) (一)宋元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1.宋太祖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①结束了节度使割据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宋统治; ②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积弱”局面;冗官、冗兵、冗费,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形成了“积贫”的局面。 2.元朝对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 (1)措施: ①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长官为平章政事,总领地方大权;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2)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 1.庆历新政: 2.王安石变法: (1)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积贫”“积弱”状况、社会矛盾和边境危机进一步加剧,面临严重统治危机。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

高三历史第五章 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教案

第五章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三大发明及其世界地位。宋词、元曲的名家名作。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特征、地位及原因。 2. 难点: 理学、元杂剧、散曲。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的特征、表现、原因及其地位。 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 〔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 1. 农业有重大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 手工业生产技术与规模进一步发展,产品有民族特色。 3. 商品经济活跃,出现纸币。 4. 海外贸易兴盛,外贸港口世界著名。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表现 ①农业生产工具 农具的改进,使农业生产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两宋时期,我国古代传统农具发展到完全成熟阶段。农具种类更多,分工更细,而且成配套。例如:适于深耕的圆头、尖头的犁铧,有些地区使用的由人力操作的踏犁的出现,使精耕细作得到了有力保障。 ②土地开发和利用 农民在山坡上开垦梯田 ③农作物品种的交流 北方的粟、麦等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水稻良种占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 ④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在继续重视粮食作物的同时,加强了经济作物的种植,这充分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 ⑤经济重心的变化: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辽、西夏、金、元农业生产发展,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作出贡献。 ⑦农业理论的发展,《农桑辑要》是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指导农业生产的技术理论书籍。 补充知识: 江南是指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开发最早的地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是我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但自东汉末年以来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东汉末年至三国时

第12课_《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通过探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指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教师以探究性问题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通过史料研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的、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史料,将史料的展示与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历史材料来解释历史,能用实证的方式对问题的要点逐一探讨,以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二、教材分析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是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四课时。 本单元前三课分别为《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分别概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状况。本课则是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一时期作了小结。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这一时期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由以下四目内容构成,每目内容又涉及更细的知识点: ●“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历史影响); ●“文学艺术”——宋词、元曲、话本、书法、绘画; ●“科技”——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两大科学家(沈括、郭守敬); ●“少数民族文字”——契丹大字和小字、女真文字、西夏文、畏兀体蒙古文和八思巴 文 设计本课教学时首先应明确辽宋夏金元这一历史阶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辽宋夏金元文化以其最丰富、最繁荣、独具融合发展的色彩成为人们喜爱的璀璨明珠。”(赵向东吴付来《中华文化五千年:辽宋夏金元卷•前言》)本课教材叙述的知识点较多,但归类比较清楚。主线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整课内容可以概括为“儒学复兴”“文艺灿烂”“科技辉煌”“文字多样”四大版块。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历史中已经学过“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两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有繁荣的都市生活、宋词与元曲、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中外交通等。这与高中教材有相当多的重合之处,因此高一学生对本课知识不会有太多的新鲜感。基于学生实际,不满足于教材里的素材,通过补充新鲜的史料,设置探究性问题,以涵养学生核心素养。 此外,高一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历史思维正在形成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辩证思维不足,思维比较僵化。因此,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高三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重难点解析 人教版

高三历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重难点解析人 教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古代三大科技发明在宋代的发展,沈括和郭守敬,宋词,元曲;明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 2. 难点: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地位;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作用;对“均田免粮”口号的评价。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一)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1. 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2. 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3. 这一时期从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到元的统一,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重大进步。 4. 宋元时期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是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5. 这一时期的文化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二)科学技术 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1. 三大发明的发展和传播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印刷术从隋唐的雕版印刷到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指南针从战国的司南到北宋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或要从古代炼丹家发明到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再到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和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三大发明的演进是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三大发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阿拉伯、欧洲等地,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沈括和《梦溪笔谈》 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 郭守敬的天文历法成就 元朝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订《授时历》,

高三历史五代十国教案旧人教

. 五代十国 ●教课目的 知识目标 1.掌握五代的更替和五代十国统治的主要特色。 2.掌握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原由。 3.掌握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影响。 4.掌握五代十国后期,一致趋向的不停增强。 德育目标 1.经过学习五代十国期间盘据政权之间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遇到严重损坏,而相对平定的南方,经济获取较大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五代十国后期,一致趋向不停增强,后周世宗适应潮流进行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以后北宋的一致确定了基础。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对照剖析五代十国期间南北场面的不一样,阐释南方经济超出北方的原由。培育学生剖析与经济之间互相关系的能力。 2.经过学习周世宗改革及改革的影响,培育学生正确评论人物或事件的能力。●教课要 点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由及成就。 2.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课难点 五代十国后期,一致趋向的不停增强。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地图:《五代十国先期形势图》。 3.自制投影图片:《周世宗改革表》。 ●教课方法 1.图表法:可制作一些图表,列出五代十国朝代的更替状况以及汉族政权与少量民族政权并存的状况。 2.议论法:组织学生对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原由、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影响、如何理解五代十国后期一致趋向的不停增强等问题睁开议论。 3.阅读法、解说法:对于一些详细的内容,可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看书,而后,教师再做解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讲堂构想 本节属于非考试内容,可是知识点也比较琐碎,波及到五代十国的更替、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致趋向的增强等。所以在教课过程中要注意: 1.各个部分内容的要点和几个部分的互相联系。 2.可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议论,进而激发学生的思想。 3.对一些琐碎的知识点,特别是对于五代十国的更替,可适合制作一些图表,帮助学生记忆。 4.在教课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拥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宋辽夏金元时期教案

宋辽夏金元时期教案 第五单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接着进展 ——宋辽夏金元阶段 (一)宏观掌控 总体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接着进展。 1、政治 (1)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趋向统一。(2)北宋实现了局部地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毅中央集权。(3)元朝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进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完善。元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举行有效管辖,台湾、西藏等我国周边地区正式归辖于中央政权。 2、经济 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封建制生产方式进一步向边疆地区扩展,从全然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商品经济进展,浮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民族间的经济交流频繁,促进边疆地区的进展。 3、民族关系 (1)汉族政权衰微,少数民族进展迅速。(2)民族间战争一度频繁,但经过议和维持了较长时刻的和平局面,经济文化交流紧密。(3)民族融合浮现新高潮,形成新民族——回族。 4、文化 (1)古代科技进展浮现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建造技术、科技著作和天文历法成就突出。(2)理学产生和进展。(3)宋词和元曲成就突出,书院的兴起、宋词的繁荣、市民文学浮现(新特点)。 (二)微观细嚼 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 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东京北宋 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措施,“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标志是北汉被灭 2、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缘故:吸取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 措施:①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统领一分为三,直截了当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与统领军队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②集中行政权,在中央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地点上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司法人员由文官担任。④进展科举制度,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成为定制);科目减少,进士科最重要;实行糊名法妨碍:积极,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基础被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进展;消极,政府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大,军队战斗力弱,导致“冗官”、“冗费”、“冗兵”,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兼并严峻:“别抑兼并”政策,“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2)“三冗”浮现,宋仁宗时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3)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别断 (4)辽、西夏的威胁 4、庆历新政(核心:整顿吏治(结果:触犯了保守派利益,改革被废止) 1043年,为摆脱统治危机,范仲淹 内容:严格官吏升迁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做官;加强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令 5、王安石变法(1069年) 目的:挽救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措施:①理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②军事,保甲法、将兵法;③教育,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意义: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许多荒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当政,新法被废除 缘故: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要紧);用人别当,新法危害百姓; 评价: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但社会

高中历史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之一:叙述式 [师]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的前一部分内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虽然处于分裂、政权并立的状态,但是由于第一,两宋时期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第二,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第三,这一时期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频繁。第四,宋元时期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一方面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第五,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在隋唐基础上继续的发展。因此,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在科学技术方面成绩显著,表现在三大发明、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另外,在哲学方面,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理学也有了发展。 宋元时期文化的发展是全面而广泛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时在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之二:复习提问式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的原因和当时在科学技术、哲学等方面的表现。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宋元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

[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有:(1)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相对统一、安定,中央集权加强;(3)民族融合、交流加强;(4)对外交往的重大发展;(5)在前代文化发展基础上。 [师]很好。那么,谁来说说当时的科学技术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生]在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2)建筑技术有较大的发展,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3)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4)元朝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定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师]很好。另外,在哲学方面,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理学也有了发展。 宋元时期文化的发展是全面而广泛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时在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板书]3.教育 [教师提问]好,大家先看书P125,然后来说说两宋时期的教育发展有什么特色? [学生回答]两宋的教育主要表现在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和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