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在 1991年 4月 6日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讨论会上的发言)

钱学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

同志们,今天在座诸位是来参加“地理科学”讨论会的。诸位都是专家,而我对不是搞地理的。为什么今天叫我来就来了?这是因为近8年来,我一直在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这不是一个小的学科,而是一个大的科学部门,即地理科学。它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并行的,所以合是一个大部门。我这个外行,怎么敢这么说,我是怎么想的?我把这个过程今人先向各位报告一下,然后再讲一点我的想法,作为这次“地理科学”讨论会的一个背景材料。

我对地理科学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开始是在1983秒年,我读到一位中年地理学工作者浦议昕的文章,讲述环境(那时开始提出要保护环境),他在这篇文章中引用、介绍了“环境”这个词在苏联有种叫法,即“地球表层”,我觉得这个词好。那时我满脑子装的是”系统”概念,看了这篇文章后,觉得我们的环境是一个系统,感到当时一些流行的说法如“生态环境”等还不够。所以,1998年我在《环境保护》杂志上写了“保护环境的工程技术棗环境系统工程”一文,在这篇文章里我讲述了当时认识到的所谓环境棗人类社会生活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并提出研究整个环境的科

学基础就是“地球表层学”。所以,我这个外行完全是从系统的概念出发,认为整个人类存在的环境是一个系统,并认为从一个侧面(或者是气象问题,或者是生态问题)去考虑都是不够的。

1985年,我参加了北京组织的一个研究北京市建设问题的会议,会上我强调了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并提出:“会议上很多文章讲城市规划,那么城市规划这门学文靠什么理论?我觉得应该有一门理论,或者叫技术理论的学科。”那天陈希同市长也去了,他讲他的困难是:“外商来北京建公司要装好多电话,我没有那么多钱来装电话”。我说:“这不单是外商来办企业的问题,你这个城市的大系统要建设好。”所以我提出了“城市学”这个问题。作为一门城市发展与规划整体现论的城市学也属地理科学。

我正式提出“地理科学”这个词是在1986年,在“第二届全国天、地、生学术讨论会上。我提出,地理科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休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还有文艺理论这九大部门并行,在十个科学技术大部门中,地理科学也是一大部门。当时我觉得地理要考虑的问题跟地学(地质学)不一样,因为地学考虑问顾的时间概念非常长,最少 1万年,动不动就是100万年。青藏高原隆起是最近的一件事,那也是200万年前开始隆起的,而地理要考虑的问题的时间不是那么长,最小的时间是十年、几十年,一般多是几十年、上百年这样的时间。那时我认识到,地理科学跟地学不一样。我的基本思想都是受系统科学、系统学、系统论哲学观点的影响,要没有这种系统观点,我不会有地理科学的想法。

我怎么想到地理呢?这是在读到英国人 Ronald Johnston编的 The Future of Geography(《地理学的将来》)这本书后,作者中大概多是英国教授,他们都感慨万分:英国地理学曾经了不起,而现在不行了。为什么英国人从前地理了不起,现在不行了?道理很简单。大英帝国原是太阳不落的帝国,从前侵略世界其它国家,在全世界呈威风,当然要研究地理学,而现在只剩下联合王国的几个小岛,地理学就无所施展,政府也不支持了。从这本书我更想到,大英帝国不行了,而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正是兴旺的时候,所以地理学对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就一定要在中国发展地理科学。这些方面我必须感谢黄秉维先生给我的多次鼓励,不然,我这个外行也就说说算了,不会再搞下去。

说到这里,同志们也许会问,我怎么没有提到我们中国科学院的老前辈竺可祯先生?在这里我要老实对同志们讲,竺可祯原是科学院的副院长,我在力学所,当然认识他,但那时我知道的东西太少了,跟地学不搭一点儿边,只知道竺可祯先生对物候学很有研究,

很尊敬他。唯一记得一次科学院学部在上海开会,有天晚上我跟地学部学部委员们在一起,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见你们搞地学的,就想到野外考察、地质勘探,你们用的方法是不是太落后了?是不是用先进一些的工具?”其它的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当时连竺可祯副院长对于很重要的地理学的论述都不知道。后来我听说他很重视地理学,但是没有看到他到底是怎么说的。直到去年纪念竺老百年诞辰的时候,我才得到了《竺可祯传》这本书,在《竺可祯传》第六章,读到他对地理学很精辟的见解,这是他在1965年一次讲话中说的,竺可祯先生说:“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与区域分异以及生产布局的科学,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实践作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部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这个《传》上还可见到笠可祯先生在建国初年就已经讲了地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所以读了之后,我觉得“地理科学”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归功于笠可祯先生,而不是我。我只是冒叫一声,还不知道笠老早就提出来了。笠老是前辈,我是后辈。所以“地理科学”这个概念不是我的,是竺可帧的。

我在地理学上并没有下过功夫,所以对诸位地理专家所做的工作并不很清楚。最近读了《河南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和中国科协学会部汇编的资料,才看到各位专家对“地理科学”的意见,学了不少东西,对我有很大启发。

第二个问题的说说“地埋系统”的概念,这是根本的。

地理环境是一个地球表面系统,也就是他业系统。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有为人所改造的自然环境。而这个地理环境是一个人与目然相互密切关连的系统,即地理系统。

现在能够接受“地理系统”这个概念的人大概比较多,因为系统概念已很普遍了。但是今大我要特别指出,光说地理系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问它是什么样的系统,因为现在系统学已经发展到要为系统分类了。系统各有各的特点,而且这个特点影响研究、分析它的方法。比如说最简单的小系统,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的部门,数量不多,七、八个,十来个,这好办,其理论是最成熟的。再复杂一些的系统,即子系统数目增加,比如有几十个、上百个,且子系统都相互关联,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参数,所以这个系统形成的方程的未知数有好几百。这样一个系统称“大系统”,无非子系统数目多了,理论还是比较清楚,用人计算是不行的,但可用大型电子计算机来算。还有一种

系统,其子系统多到上万上亿,但是子系统种类不多。比如这个屋子里的空气,氧、氮等,它们的分子数目多极了,上万亿、上亿亿,但是即使这样的系统,物理学家们还是有办法,因为它的子系统种类并不多,可以用统计物理或统计力学的方法算。这项研究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近20年又有新的发展,把它应用到了非平衡态,形成非平衡态的热力学,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里高津的理论。后来这个理论又被更精确地发展,即由西德的赫尔曼?哈肯创建了协同学。但是不论是普里高津还是哈肯,尽管他们所处理的系统的子系统确实很多,可子系统种类并不多,也就是几种、十几种。对于这种系统,这些年我们给它起名叫“开放的简单巨系统”。所谓简单就是指子系统的种类并不是很多,那么用普里高津和哈肯的方法来处理是可以的。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地理系统是什么样的系统?是不是小系统?当然不是。是不是大系统?也不是,它是比大系统大得多的巨系统。那么是不是简单巨系统?不是,是复杂的巨系统。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是系统里面最困难的一种,叫“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有什么特征?第一,它是开放的。所谓“开放”就是跟系统之外有关联,有交往,既有能量物质的交往,又有信息的交往,而不是封闭的。例如,地球表层一方面接受从地球以外传来的光和其它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另一方面又从地球表层辐射红外线;此外还有天体运动产生的引力作用;还有各种外来的高能粒子、尘埃拉子、流星,高层大气也有分子溢出。地球表层还接受地球内部运动的各种影响,以及地磁场的影响等。第二,它是巨系统,就是子系统成亿、上百亿、上万亿、上亿亿。第三,它是复杂的巨系统,就是子系统的种类非常之多。人是一种子系统,还有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动物、山山水水、以及地下矿产等等。这就形成一个特点,即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内部层次、结构多变,而且我们很难分清、确定,今天你看是这样,再过一天又不是这样。这就给我们研究分析地理系统这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造成很多困难。举例说,最近看到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问题就非常复杂。在《经济参考报》 3月 13日第一版有一篇关于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问题的报道,提出这决不仅仅是林业问顾,它涉及的面非常广,水利、农牧、财政、商业、国土、环保、能源、以及铁路、交通等部门都涉及到了。所以这是一个层次复杂多变、内部关系非常错综复杂的系统。

这几年,我们组织了一个讨论班,讨论系统学,在这个讨论班上,我们发现了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它的特点,我们还发现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用标准的科学方法即培根式还原论的方法去处理不行。还原论的方法是,如果要处理的这个问题太复杂,就把它切成几块来研究,如果这些块还复杂,可再切小,如果还复杂,再切小。越切越

小。用这种方法处理,你必须知道怎么切合理。这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层次复杂多变,如果不知道怎么切,乱切就可能把这个问题的本质特征切掉了,就改变了原来问题性质。比如长江防护林问题涉及到那么多部门,如果切块,这块归林牧部,那块归财政部,行吗?不知道怎么切,结果互相打架,防护林也就干不成了。我们这个系统学讨论班三年以前开始感觉到这个问题,以老方法来对付这些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看来不行。讨论班上一些同志研究过国民经济宏观调节问题,所以第一个认识到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系统。后来发现,人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人是不简单的,所以这些年西医也感到他们过去长期沿用的培根式还原论方法不行了,甚至人脑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因为人脑的神经细胞约有1015个,而且神经细胞有各种各样。地理系统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首先要明确: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巨系统;第二,它是系统里最复杂的、研究起来境困难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1990年1月号《自然杂志》上,我们才开始把这个问题讲出来。那篇文章把所用的方法叫“定性与定量相结余的综合集成法”,后来考虑到这个词不怎么恰当,所以最近我们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今年年初又在《科技日报》(今年1月21日一22日)上发表了于景元、王寿云、汪成云的文章,具体讲到社会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环境-地理系统,讲清了这些都是开放的巨系统,要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

这样一个认识是很重要的,这些概念很新,在这里我要向诸位报告,这是中国人的发明,外国人没有。到底是中国人行还是外国人行?我看中国人行。为什么外国人不行?我看差别在于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用辩证嫩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他们没有。为什么竺老提出“地理科学”这个概念并有了基本思路,却没有提出地理系统(外国人也没有提)?我认为问额在于没有“系统”这个概念,因为直到竺老去世,系统工程、系统学的概念还没有出现。所以这不能怪竺可祯先生,这是后来的发展。

再有,怎样处理地理系统这样“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搞地理的人恐怕也很困难。要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问题,又没有好的办法,那么只得用老方法;即培根还原论的办法棗切块的方法。对搞地理的同志来说,古典地理是一门思辩学问,研究它还只能搞调查,加上议论,需要定量却又没法定量,可是与地理学家同道的地学家们却起劲地搞板块运动、地质力学等,这就给搞地埋的带来很大压力:地理怎么样科学化?结果又想不出办法,很为难。我提出‘“地理科学”这个概念中,得到了黄秉维同志的一些鼓励,他还送一文章给我看。他说:“地理学太乱了,有各式各样的说法。”这是什么道理呢?我看就是这了道理,搞地理的人确实处在一个地困难的位置,要处理的对象是一

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而又没有一个现成的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结果就搞成这么一个状态,也就是分成小块,一块一块地分。这说明过去工作所遇到的困难。我们理解,各种问题,比如关于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那些理论多极了。现在看都是好心,但不解决问越。去年八3月8日在国刊物Nature上有一篇James Lovelock 教授(美国人,现在英国)写的文章,他提出的“地理环境”,用“Gaia”来表示,我从字典上查出,这是希腊大地女神的意思,但他那个概念还是自然的环境,人文方面他只是讲到人为破坏自然环境,他还没有把环境看作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地理系统这样一个概念。中国同志也写了不少这方面的书,我也陆陆续续收到了,看到了,比如迟维钧同志的《生态经济理论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徐景航和傅国伟二位主编的《环境系统工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及《青年地理学家》编委会编的《理论地股学的进展》(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这些书都在试图用一些定量的方法,但由于以上原因,他们用的方法就是普里高津或哈肯的方法,而刚才已经说了,用普里高津和哈肯的方法处理地理系统是不灵的。

以上是讲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地理系统。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到底是什么?我在这儿给大家说说这个方法的特点及我们对这个问题是怎样认识的。

什么叫复杂巨系统?第一,我们要研究这个系统,一定要从定性知识出发,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太多东西,这是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感性认识,不能脱离这个实际。我觉得现在的地理学,各门各行地理学讲的道理就属于这一类,它是感性认识,是有见解的,是很宝贵的,因为它是在大量的工作经验基础一上形成的。但是它只是定性的,也不全面。第二,光定性还不够,不能停留的感性认识上,我们要一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努力达到定量。这里我讲一段历史:在7、8年前,我们国家开始研究粮油倒挂棗收购的价格高,卖出的价格低棗这个经济问题,收购价高是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但是人民生活又要求不能把粮价一下提高,所以国家的贴补数量相当大,一年大概好几百亿元,后来发展到将近一千亿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记得那时宋平同志(当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大概想听听我有什么方法,就说:“讨论这个问题时你来参加”。我不干这行,但为了学习还是去了。参加的人都是经济学专家,各人说各人的看法。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讲怎样解决粮油倒挂问题。有意思的是,他们之中有好几位在讲完后有这么一句话:“我

不保险按照我这个方法去做准能解决问题。”那些大专家都是这么讲的。所以说定性是不够的,必须要定量。那么从定性到定量的说法是从哪里开始的?是实际需要逼出来的。问题是什么叫“量”,什么是过硬的量,这个问题不是说说而已,比如说粮油倒挂的问题,这个“最”就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在地理系统中,这个实实在在的数字就是大量的地学活动中野外考察获得的数据,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也是统计的量,它不是人为的,必须是实际上可以获得的、客观存在的量。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理论要联系实际。实际的“量”必须是实实存在的,而不是随意制造的。这些是在地理系统恐怕有成百上千,所以决非是简单问题。一方面量是定性认识,也就是地理学家的学问、见解,以及大量地理学文献里的各式各样见解,这是很重要的、很宝贵的,但这只是感性认识,是不够全面的;另一方面,要有实实存在的经过调查统计的数字。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这两方面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辩证统一的认识论,是最难的。

这里可以说说,我所了解到的一些外国人的工作,比如他们去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就没有这个方法。怎么办?现在他们也说有处理简单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比如普里高津、哈肯的方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位J. W.Forrester教授,他介绍了一种方法棗系统动力学,这个方法实际上是从自己的某一个概念出发,来选择或创造一些参数,这是人为的,然后也定量,上机运算,得出的结果算是定量了。我国也有一些同志这样搞,他们也说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先定性,再定量,也上机计算。因此,我说应该把定性、定量相结合改为从定性到定量。有些经济界名家也到处用上述的错误的方法,结果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我们所讲的从定性到定量中,到底怎样工作?也就是分为几个步骤?这是在近几年的经济分析中,在我国国民经济专家马宾同志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很有成效。第一,明确任务、目的是什么?第二,尽可能地请有关专家提意见和建议,例如上面讲宋平同志曾经把经济专家请来,议论粮油倒挂。大家意见肯定不完全一样。此外还要搜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这个工作必须很认真,有了定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加以摸索。在建立模型时,必须考虑到与实际调查数据结合起来,统计数据有多少就需要有多少参数,这是实际的,不能人为制造。比如经济问题,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种类很多,有几百个,所以,模型的参数必须要从实际统计数字相结合。这个复杂模型靠人手工计算是不行的,只能用大型电子计算机完成,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但这个结果可靠性如何?需要再把专家请来,对结果反复进行检验、修改,直到专家认

为满意时,这个模型方算完成。在经济问题上我们摸索出的方法,所渭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宗合了许多专家意见和大量书本资料的内容,不是某一专家的意见,而且是从定性的、不全面的感性认识,到综合定量的理性认识,这个方法已经过实际应用。也许有人会问,应用效果如何?可以这样说,在经济问题上,这些年来受国务院的委托,这方面的同志已经作了不少工作,与其他部门专家的预测相比,他们在经济领域运用综合集成法预测的数字是最准的,是讨硬的。所以,可以说,对于这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开始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我们把这个方法叫做以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可以说我们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特征就是认定性到定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不可能提出这个方法。所以我们说,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要跳出培根式还原论方法,那是机械唯物论的方法,要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办法。

有了以上认识,可以这样明确地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宣传地理科学,并不是说地理学不行了,地理科学发展还是要依靠过去地理学大量工作的基础,包括专家意见,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要对地理学家的工作及过去使用的方法给予充分重视,这些丰富成果是广大地理学家的贡献,是在座诸位的丰功伟绩。现在我要更上一层楼,把它综合起来,目前要强调一下综合性的工作。使得这一部门学科的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人对自己的环境到底持何看法,这也是地埋没学问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人对生存环境已经从被动转移到主动阶段,即不是盲目地开发利用资源。今天的科学已经能够使我们认识我们改造客观环境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好的就利用,不好的需经采取措施加以治埋。关于这个问题,哲学家有些评论不免带有片面性。去年4月《哲学研究》上有一篇题目是“传统地理环境理论之反思”的文章,后来在第六期又有一篇题目是“读传统地理环境理论之反思”的文章。批评前者的观点。两人观点不一样。根据地理哲学的观点,人对地理环境可以改造,而且可以克服由于我们的行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我们中国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就是要创造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并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地理环境。比如不久前,中国林学会曾召开过一次“沙产业讨论会”,意思就是说,中国有这么多戈壁、沙漠,而且还有那么多沙化现象,难道我们就认输了?没有!我们可以改造、治理沙漠。几十年来我国的治沙工作已经证明,人可以改造自然。

另外,前几年三峡建坝问题也是一个讨论得很热闹的问题。当时曾提出建立三峡省,我对浦汉昕同志说,你应该到那里看看,三峡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瑞士差不多,为什么不能把三峡建成为东方的瑞士?我们应该有这个雄心壮志。不久前。我跟中国科学院综考会考察队的同志说,你们考察青藏高原,了不起。青藏高原共有250万平方公里,这么高大的高原是世界所没有的,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包括高技术和新技术,为什么不能把占国土总面积,1/4的青藏高原建成21世纪的乐土呢?搞地理科学的人就应该有这样一种观点,这就是一地理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可以认识客观,可以改造客观。哲学是指导我们具体工作的,那么地理工作者就应该有这么一种思想棗一地理哲学;地理哲学是地理科学的哲学概括。

地理科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工作。属“地理建设”;“地理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环境建设。刚才提到《科技日报》年初那篇文章中讲到的就是“地理建设”。这个概念是什么呢?在政协和人大讨论李鹏总理关于“八?五”和今后十年计划的报告和纲要时,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义明建设,也有整个国家的政治方向的建设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些建设都要依靠一个环境棗一社会主义“地理建设”。这个思想已在前面提到的今年年初的文章中讲过,目前正在讨论的李鹏总理报告和纲要中,用的是另外一个词,叫基础设施,但用我们的话说叫“地理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地理建设”呢?它包括交通运输、信息、通讯、邮电、能源、发电、供煤供气、气象预报、水资源、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灾害预报与防治等等,都是我们整个国家、社会所存在的环境,这些都是“地理建设”。但这是非常复杂的多方而的工作。光是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一项就涉及到那么多的部门,除林业部门外,还有水利、农业、财政、商业、国土、环境、能源、以及铁路、交通等。正如《经济参考报》记者所说的,整个社会都要来办的事叫社会工程。这样一个复杂的事情-地理建设,不能都说是地理科学,否则就太广泛了,就把所有其它学科都吃掉了。地理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地理科学工作者要起很大很大的作用,但其它学科也要起很大的作用,要共同协作才能搞好地理建设。这并不意味着地理科学应该包括其它所有学科。我们应该想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很多,不但包括自然科学,还在社会科学。所以讲地理建设,不是说地理科学要把地理建设所需知识

全包括进来。这是重要的,因为我们这个会是讨论地理科学的体系问题,应该把整个体系搞清楚,以便使所有学科都承认这个体系。

最后我提几点建议,请同志们考虑。提出“地理科学”概念是我们中国人要做的一件大事,而且很紧迫,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地理科学工作者能否大致统一认识?只要大多数同志认识比较统一就好办了。

至于学科体系,应逐步在实践考验中建立起来,现在有一个大致的体系就可以了。我建议分三个层次:一是某础理论的层次;二是直接应用的技术性层次;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技术理论层次。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大概都有三个层次,最典型的是自然科学这个大部门。有了三个层次概念之后,再看看属于地理科学范围内的学科有多少?有几十门。目前已成立学会、研究会的学科就有几十个。这里不排斥任何一门学科,只是大致地排一排,有个位置。

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和这样一个大致的体系就可以开始工作了,至于细节的调整可以在工作中逐步加深认识,现在一定要把系统的结构搞得很细,一门门都定下来恐怕还欠成熟,现在只要有一个大致的位置就行了。这是第一个建议。

有一个问题是发展地理学科必须抓的,这就是要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要举掌握并且要发展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现在回会用这个方法的人不多,只是刚才说的那些搞经济的人,大概都在航空航天部的710所;现中科院自动化所搞人工智能的部分人也对这个工作感兴趣;还有国防科工委的系统工程研究所,他们也有人对这个方法感兴趣。请大家考虑,要建立地理科学是不是有一个任务,即搞地理科学或有志于搞地理科学的同志,要下功夫来学这个方法,这是没有书的,而且尚未完全定型,还在发展中,是否搞一个研讨班或讨论会,请有关方面的人来讲课,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希望有志于此的同志来学习。然后把这个方法用于地础科学。比如198三年探出的地球表层学,建立这门学科要运用定性、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否则没法建立。这是第二个建议。

第三个建议:这次会议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大局,所以我们应该把讨论的情况、今后工作设想,向党和国家报告。我参加政协会议,想到地理科学,感觉国家对地理科学还本够重视,但比以前好多了,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了。我们中国人建设社会主义应该有远大的眼光,看到2l世纪,不能只看眼前的事情,要看到

更长远的环境建设、地理建设。如果同志们和我一样认为地理科学很重要,就应该消除顾虑,人力宣传。这个宣传是对党和国家负责,所以应该把这个思想向国家汇报。尤其是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还挂靠国家计委,可以向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报告,这是应该做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入学考博专业课考题(最全)

中科院2007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区域发展: 名词解释(每题4分): 三大自然区;倒U型曲线;里斯本战略;空间结构;生态补偿机制 论述(任选4题,每题20分): 1、试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经济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难点。 3、协调发展的具体含意。 4、试论述我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关系。 5、市场经济的完善对我国区域规划的影响。 经济地理): 名词解释(每题4分):杜能圈;垂直外资;郊区化;交通枢纽;发展轴 论述题(任选4题,每题20分): 1、结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解析乡村转型中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论述产业集中与产业集群的异同。 3、与我国1980-90年代相比较,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什么变化,及其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4、结合下图我国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布局方案,论述其经济地理基础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 5、谈谈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有哪些科学依据。 中科院2006年博士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经济地理)专业考试题 城市地理学(2006) 一、简述题: 1.简述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2.简述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城市发展定位。 4.简述我国大城市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特征。 二、论述题(3选2) 1.比较城市群与都市圈在发展机制、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方面的异同。 2.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城市规划可能产生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2006) 一、解释 1.指出“十一五”规划的4类主体功能区 2.货流图 3.人口金字塔 4.生产性服务业 二、简述(3选2)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遥感概论》考试大纲 本《遥感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概论》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内容包括地物电磁波谱理论、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和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应用等方面。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地物电磁波谱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掌握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和方法,并具有综合应用遥感信息分析地理现象和特征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地物电磁波谱理论 1.地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2.太阳辐射与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3.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 (二)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1.遥感平台 2.摄影成像与扫描成像 3.微波遥感与合成孔径雷达遥感 4.遥感图像分辨率与图像特征 (三)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数字图像处理 1.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与影像合成 2.遥感影像分类与特征提取 3.多源遥感信息融和 4.遥感与相关技术集成 (四)遥感应用 1.遥感应用的一般原理与技术 2.遥感在资源与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3.遥感在灾害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 二、考试要求 (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基本了解遥感发展的历程,理解并掌握遥感地磁波的基础理论,对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和图像特征有较直觉的理解和认识,对遥感平台和相关的遥感仪器指标与性能有较深刻的了解。 (二)遥感图像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技术与方法 比较深刻地认识地物遥感影像特征,基本掌握遥感影像合成和信息融和原理与方法,熟悉遥感目视解译的流程和方法,掌握数字遥感影像的分类和特征提取,并对遥感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和实际经验。 三、主要参考书目 1 陈述彭、赵英时.遥感地学分析.北京:测绘出版社,1990 2 梅安新、彭望录等.遥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周成虎、骆剑承等.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4年7月13日

地理数学方法 习题

第二章 ——(试卷2) 在某地实施作物新品种试验,各试验小区的面积如表1所示,试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离差平方和。 表1某试验地玉米产量 第三章 相关系数 ——(试卷9) 某地的月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如下表所示,计算平均气温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并检验其显著性。 第三章 3.时间序列分析 ——(试卷3) 我国自然灾害受灾面积的某段历史资料如下表,试用一次指数平滑法预测下一年受灾面积,(平滑系数а=0.9)(15分) 单位:万公顷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受灾 面积 3105 4046 3649 3865 3538 4250 5202 5079 3937 4453 3979 第三章 回归分析 ——(试卷8) 已知数据

问题: (1)用指数回归模型进行模拟,写出回归方程。 (2)计算回归方程的相关指数 某城市近8年用水量数据如表所示。试用指数平滑法预测该城市2006年的用水量 (取α=0.5)。(10分)(出处同上) 第三章 4.聚类分析 ——(试卷8) 已知九个农业区的聚类分析结果如表所示,请根据所给聚类分析的联结表,绘制聚类谱系图。(本题共1小题,满分为12分)

第七章投入产出分析——(试卷2) 设有如下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 (1)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和列昂捷夫矩阵I-A; (2)计划年度A、B、C三个部门分别生产240,460和170亿元的社会产品,各部门应相互提供和消耗多少中间产品? (3)各部门生产多少社会最终产品和创造多少社会最终产值 前三章作业题 1、表中给出100位同学某课程成绩原始数据表,要求: (1)统计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图(直方图)表;

评_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_一书

11 周廷儒等.泥河湾盆地新生代古地理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31-136 12 李容全等.北京地区长辛店砾石层的沉积学特征与西山地貌发育的几个问题.地理学报,1984,39(1):86-9513 李华章.北京地区第四纪古地理研究.地质出版社,1995,135 14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河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新构造图说明书.地震出版社,1985,12 15 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91,501-502 16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9,632-633 17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山西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9,227-229 18 天津市地质矿产局.天津市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92,228 19 王宪曾.山西天镇刘家沟第三系褐煤中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4):89-10620 内蒙古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91,318 21 李容全.内蒙古岱海盆地新生代古地理研究.中国北方资源开发与环境研究.海洋出版社,1992,161-166 22 叶伯丹等.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第四集).地质出版社,1986,22-277 23 王慧芬等.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K-Ar 年代学及其演化.地球化学,1988,(1):1-11 评《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一书 袁兴仁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730070) 兰州大学地理系徐建华教授编著的《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一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系统介绍了目前地理学研究中所涉及的数学方法,基本囊括了地理学定量分析中所应用的数学内容,为地理学定量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学习参考书及教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需要,地理科学定量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自1963年美国地理学家鲍顿提出计量革命以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地理学的定量化已由原始数据的处理和转化发展到建立地理模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输入、存储、更新、检索、管理、综合分析及输出的过程实现了微机化。这一突变,使古老的地理学焕发了青春,推动了地理科学的大发展,并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马克思曾经预言:“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史,证明了马克思的这一精辟论断。没有数学方法的引进就不可能有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国地理学者从80年代以来积极追赶世界地理科学的发展步伐,编写教材、开设课程、培养人才、新增设备,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有关的地理问题,为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一书,是我国自80年代以来在地理研究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概括和归集,它是地理定量化专论中的一枝鲜艳的奇葩。这本书除了内容全面、取材先进外,在编写上也有很多特点:(1)其章节结构既有系统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便于读者既了解全面,又能对某种数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2)该书对每种数学方法的介绍简明扼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而且作者联系实际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实例,可供读者借鉴。(3)书中对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论述全面、脉络清晰、资料翔实、观点明确,很有启发及参考意义。 该书作者是一位刻苦奋进、功底扎实的青年地理学家,近年来著作颇丰,《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和数学方法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地理教育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祝愿作者再接再励、百尺竿头、继往开来、勇攀高峰,为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页46第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第13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5年推荐免试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办法 推荐免试硕士生招生办法 一、申请条件 1、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限接收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具有推免资格和推免指标的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 2、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气象学专业可接收“211工程学校”具有推免资格和推免指标的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 3、申请人必须具有“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 4、在大学期间全部考试成绩优秀,没有重修、补考、不及格纪录。 二、申请程序 1、申请人查阅我所2015年硕士生招生目录,选择招生专业、招生方向、招生导师。 2、申请人登陆我所网站查看导师简介,按申请专业选择两位导师做为候选指导教师,与导师联系并征得导师的接收意向。 3、从我所网页下载并填写《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将该表及在校成绩单于2014年9月10日前寄达我所招办。 4、登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网:(https://www.doczj.com/doc/ea18717028.html,/)的“网上报名”栏目进入“推免申请系统”即可填写申请表,请于9月10日前填写并提交。凡是通过系统成功提交申请的考生,系统会自动发送确认短信和电子邮件。在面试通知和拟录取确认环节也增加了相应的短信提示功能。请各位考生务必填写正确的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地址。 5、我所招办于9月中旬通知通过初审者来我所参加面试(包括英语测试、专业内容复试、心理测评和体检)。 三、申请时须提交的材料: 1、《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申请者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申请表中内容不得为空,推免资格由学校所在教务部门盖章方才有效,不得以院(系)章替代。未能在申请表上盖章的,最迟于2014年10月15日补交。 2、在学期间成绩单原件(需加盖所在学校教务章或院、系教务章)。 3、六级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 4、身份证复印件。 5、院系辅导员推荐信 四、后续事宜 1、通过面试拟录取的推免生持我所正式接收函到所在学校的教务部门领取密号,按所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网报(全国统一网上报名),打印网报信息。 2、拟录取的推免生于11月10-14日参加网报现场确认。 3、拟接收的推免生于11月20日前向我所招办寄交由各省市招办盖章的《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登记表》及网报信息表,未能提交上述材料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 4、2015年4月我所招办向拟接收推免生寄发《调档函》。

地理科学专业学习资料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隶属于地理科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1950年开始招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以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为支撑,依托重庆市级实验(实习)教学中心和完善的3G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金佛山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10余实验实习基地,以培养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突出、乐教适教的地理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毕业生主要到基础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也能从事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育优秀师资、地理研究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键问题和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知道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具备基本的地理思维,富有创新精神;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GIS、ARS和地图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修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地理教学及教育管理的能力。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具备完整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教育管理的基本素质。

关于地理科学导论复习 归纳

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① 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内涵扩张② 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的深入扩张③ 向“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扩张④ 向“地球系统” 的深入扩张⑤ 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的、生态的和资源的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的,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的基础的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位置的空间 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的痕迹的空间 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 形成的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的“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有规律有秩序的流动性、变动性结构。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的) 2.地域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的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Ⅰ ①公理Ⅰ: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 ②公理Ⅱ:任何人地关系都是人与地因果反馈的人地关系 ③公理Ⅲ: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

人文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环境与规划学院

人文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12级地理科学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面向社会问题,从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学科人为界线,出现新的综合。涉及国土整治、环境保护、贫穷和饥饿、种族歧视、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问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在地理学的研究中,一切地理要素,如:区域的规模、道路的长短、人口增减等,均可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地理现象,可以做出确定性解释和精确预测与判断。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有着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数学方法研究地理问题的程序:观察实践→先期模式→提出假设→对资料进行筛选→建立模型→反复检验→建立理论和法则。数学方法所采用的推理方式以演绎推理为主。 关键词:数学方法地理学应用 前言: 将数学、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地理学,探索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开展地理学的定量化研究,建立定量模式,这种定量化研究之热潮,就是所谓的计量运动。经过40多年的发展,计量地理学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目前,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已经涉及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各个领域。它不但继承了计量运动的成果,而且还吸收

了40多年以来数学、系统理论、系统分析方法、计算机科学、现代计算机理论及计算方法等领域内的相关成果,其内容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 本文主要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一、 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为了成功的运用数学方法,达到定量化研究的目的,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地理数据的筛选与质量问题(2)模型建造问题(3)与GIS的结合问题。 总结: 客观上讲,在地理学研究中,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数学方法当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对于某些地理问题,目前人们还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去处理,这是外部局限性;另一方面,单纯的用数学方法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究竟可以达到怎么样的深度,这是内部局限性。只有认识这些局限性,并不断的寻求克服他们的途径与措施,才能使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不对发展和完善。

最新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四)水文—环境实验室 1、面积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 2002年生态学试题 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生态恢复的途径 2.碳C、氮N的循环过程 3.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正反馈、负反馈 4.健康生态系统的特征 5.能量流动速率,如何测定? 6.中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7.尺度选择 2003年生态学试题 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生态恢复的途径 2.陆地生态系统碳C、氮N的循环过程 3.生态系统健康 4.能量流动速率,如何测定? 5.生态系统建模有哪些步骤和主要环节? 6.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2005年 1.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和植物生理学角度,解释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热流动的机制及调 控方法 2.决定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生物学过程 3.食物链结构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4.用生态位(niche)的概念阐述中群间相互关系与资源利用策略 (生态位主要指某一物种或种群在生态系统内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最佳位置,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给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定位。生态位和种群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一个生态位只能容纳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随着系统的演替向顶极群落阶段发展时,其生态位数目渐增,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空白生态位逐渐被填充,生态位逐渐被饱和,从而构成复杂稳定和网络结构的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由于物种单一,生态位不饱和,是一种偏途顶极,当人为控制因素消除后人工生态系统易发生变化,是一种不稳定的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演替的不同阶段的结构与过程特征 6.气候变暖对植物分布、生产力和生态系统C/N循环的影响 7.从生态学角度说明一种环境问题(如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水体福营养化)的 发生机制,生态系统影响过程与治理措施 8.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概念及评估指标 2002年环境经济学试题 1.试述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地理科学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基础厚实、特长显著,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娴熟的操作能力,能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和地方国土、环保、规划、水利、气象、旅游等部门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新的定位,着力构建两年基础、一年专业、一年实践的“211”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不仅是省级品牌专业,也是正在立项建设中的国家特色专业。办学理念先进,特色明显,师资雄厚,设施齐备,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前景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强,在同类专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在职教师人数16人,其中博士11人,专业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襄樊学院各专业中平均学历最高。另外,还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隆中学者。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 三、硬件设施 本专业己建有7个基础实验室、1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特色研究所。7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观测实验室、地质标本实验室、水文与地貌实验室、地图与测量实验室、流域过程实验室、地理教具制作 实验室和一个气象站。1个GIS专业实验室和汉江研究所,良好办学条件,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专业发展前景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谋求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核心利益,为学生的就业、考研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当前国家比较紧缺的专业,近十年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考研率也达到了30%左右。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一部分毕业生成为了国家栋梁之才,他们中有成功的企业家,有知名的学者(其中10位获得博士学位,有教学的名师,有优秀的政府官员……。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大力扶持,为本专业发展带来一个良好的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几代地理人的努力,地理科学专业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 副修专科、副修本科与副修学士学位 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修读层次:副修专科、副修本科、副修学士学位。 1、副修专科 应修读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36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专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区域分析与规划。共计21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地球概论,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共计15学分。 2、副修本科 应修读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获得不低于72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62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本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本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区域分析与规划。共计21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地理学引论,地球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共计41学分。 另外,还须在本学院或本专业平台中修读不低于10学分其它课程。 3、副修学士学位 在修读完成副修本科专业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完成副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教育实习、野外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副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则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后,可授予副修学士学位。 4、有关规定

最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

学习-----好资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招生试题 2002年生态学试题 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生态恢复的途径 2.碳C、氮N的循环过程 3.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正反馈、负反馈 4.健康生态系统的特征 5.能量流动速率,如何测定? 6.中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7.尺度选择 2003年生态学试题 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生态恢复的途径 2.陆地生态系统碳C、氮N的循环过程 3.生态系统健康 4.能量流动速率,如何测定? 5.生态系统建模有哪些步骤和主要环节? 6.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2005年 1.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和植物生理学角度,解释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热流动的机制及调控方法 2.决定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生物学过程 3.食物链结构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4.用生态位(niche)的概念阐述中群间相互关系与资源利用策略 (生态位主要指某一物种或种群在生态系统内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最佳位置,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给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定位。生态位和种群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一个生态位只能容纳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随着系统的演替向顶极群落阶段发展时,其生态位数目渐增,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空白生态位逐渐被填充,生态位逐渐被饱和,从而构成复杂稳定和网络结构的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由于物种单一,生态位不饱和,是一种偏途顶极,当人为控制因素消除后人工生态系统易发生变化,是一种不稳定的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演替的不同阶段的结构与过程特征 6.气候变暖对植物分布、生产力和生态系统C/N循环的影响 7.从生态学角度说明一种环境问题(如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水体福营养化)的发生机制,生态系统影响过程与治理措施 8.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概念及评估指标 2002年环境经济学试题 1.试述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2.用柯斯定理解释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3.用环境经济学原理说明东南沿海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试述21世纪创新性可持续发展战略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A)

高中地理新课程综合性教育内涵透析 伏钰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730070) 【内容摘要】地理学是一门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它总是站在一个比其他学科更高的角度来综合分析问题,在自然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高中地理课程除了具有和其他学科共同的功能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综合价值。所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育定位,应从地理学科性质综合性教育内涵的价值、社会与客观需求和学生成长的心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透析,使其在传授地理知识内容的同时,必然对国民在形成开放的思维意识,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极强的综合能力产生强大的作用,培养高水平、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国民。本文从学科间综合性教育内涵和学科内综合性教育内涵两个角度透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性教育内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地理学研究范围极其宽泛,上至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的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智慧圈五大圈层构成。五个圈层系统都是呈开放、综合的状态,每时每刻都与外界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这种开放与综合的特点使得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自然、社会学科相互联系,且地理学从整体上反映了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它既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直观性,同时又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领域,涉及面广,现实性强,综合程度高,它总是站在一个比其他学科更高的角度来综合分析问题,在自然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地理学科中的数学知识

地理学科中的数学知识 峨眉四中叶玉娥 地理是一门研究领域很广泛的学科,作为应用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借数学等基础学科去解决一些问题,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适应了当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达到增强知识活力的目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地理问题就是很好的列子。 (一)经纬度的计算: 1..纬度间隔1度,其间隔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2、如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则与它正想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为180度减去x,,所属的东西经相反。 (二)比例尺的计算: 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例题; 已知两地的时间距离是150千米,在地图上测得它们的距离为3厘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是? 解析: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比例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注意两个距离的单位必须统一。 (三)等高线地形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 1.相对高度的计算:相对高度=高处海拔-地处海拔 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陡崖相对高度H:

(N-1) ×h ≤H <(N+1) ×h N 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h 为等高距 陡崖(顶部)海拔高度H : A ≤ H < A+h A 为重合处最大等高线数值,h 为等高距、陡崖底部海拔高度H : B-h <H ≤ B B 为重合处最小等高线数值,h 为等高距 3.例题 (四)气温的计算: 1.计算公式: (1).日平均气温=当天各次观测到的气温之和÷当天观测的次数 (2)月平均气温=当月每天的平均气温之和÷12 (3)气温年较差=气温最高月气温-气温最低月气温 (五)海拔与气温关系的计算: 1、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陡崖相对高度:40米≤H <80米; 陡崖海拔高度:160米≤H <180米。 底部海拔高度:100米<H≤ 120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及资源研究所研究生管理细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管理细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研究生身心健康,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照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管理规定》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规定》,结合本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体在学研究生。 第三条本所将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治学,加强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条本所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当: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好肩负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准备; 3.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研究生行为准则》,遵守研究生院和本所的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5.积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体魄。 第二章研究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研究生在学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培养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本所和研究生院提供的教育科研资源; 2.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加研究生院和所内组织的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3.申请奖学金、助学金; 4.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按照研究生院和本所的规定完成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5.对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本所、研究生院或者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6.对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六条研究生在学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有关规定 为严肃我所学位论文答辩与评阅工作,严把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科院研究生院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资格审查 1、毕业硕士生在答辩前按我所培养方案完成规定的学位课程学习,参加相应的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 2、毕业硕士生在答辩前按我所培养方案完成各必修环节,包括开题评审和中期考核、参加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 3、毕业硕士生在答辩前按我所《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科研成果要求》,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 4、毕业硕士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向研究生部提交我所《博/硕士学位论文自评表》和《答辩申请表》。 5、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要符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标准。学位论文格式应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位论文撰写要求》规定打印、装订(包括字号与字体、行距、字距、图表、参考文献格式等)。 6、未满足上述规定者,原则上暂不受理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如申请答辩时未满足上述第3条规定要求,但满足毕业条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允许组织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准予毕业,但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申请,直至在规定的期限(毕业后两年)内满足学位申请的全部要求后,由本人申请再审议其学位问题。 二、论文送审及评阅 1、学位论文送审采取“盲审”。论文送审时须注明“论文送审稿”字样。论文送审稿从封面到内容隐去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致谢等内容,其余撰写要求不变。 2、盲审评阅人由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所建专家库审核确定,由研究生部负责并组织盲审评阅工作。为保证学生在收到盲审意见后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修改,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论文盲审稿递交截止日(春季为:11月1日;秋季为3月25日)提交盲审稿,不能按时提交论文盲审稿者,按自动延期毕业处理。 3、学位论文送交盲审前,必须经导师仔细审阅,导师在审定学生的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和学术水准后,签字同意,才能送交盲审。 4、学位论文送交3位专家盲审。盲审中,如有1位评阅人对论文持否定意见,则由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再增聘请2位盲审评阅人进行评阅。累计有2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本次毕业答辩申请无效。

数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渗透着自然科学思想方法和人文科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来解决或思考地理问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思想方法渗透在各学科中,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可以做到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运用集合知识来讲解地理概念、分类其相互关系 地理概念是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或根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而认识其本质属性。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本形式,许多地理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地理思维活动,都要以正确的地理概念作基础,因此,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是学习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中心环节。但是,中学地理中的很多概念,其关系用语言表达很费神,学生也不好掌握,运用时容易搞错关系,造成认识的偏差和解题失误,如用数学中的集合,就浅显易懂了。 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地理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从属关系的概念:这类概念如能源、一次能源、常规能源,如果要从文字上区别,首先得记住这三个概念的定义、内涵与外延,这样学生的记忆负担太重,会增加学习的难度。若用集合知识讲解,它们只不过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学生很容易明确(图1);类似的还有土地资源、土壤资源、耕地资源;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等。②包含并列关系的概念:这类概念,如降水、降雨、降雪,有些同学总是把降水与降雨、降雪混淆,特别是降水与降雨常常混用,这是不科学的,事实上,降雨、降雪只不过是降水的两个并列独立子集,用集合表示就很直观;类似的还有锋、暖锋、冷锋,准静止锋;淡水与各种陆地淡水资源的关系等等。③交叉关系的概念:这类概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不完全相同,稍不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学位条例在培养单位的具体实施细则,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进行研究生培养和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为了使研究生培养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并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实现我所“国家地理科学和资源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的战略定位,特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学位管理条例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制定我所研究生培养方案,供我所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生导师及管理部门作为培养研究生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一)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全面、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在本专业的理论基础方面有较高业务素养;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培养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身心健康。 二、培养模式 为加强人才培养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本所实行: 硕博连读; 提前攻博; 已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等形式。 三、学习年限 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的研究生学制为5年; 已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再攻读博士学位学制为3年。 导师可根据对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及博士生自愿的原则,将学习年限延长到4 年,最多不超过6年。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须承担我所有关科研任务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四、学科和专业

我所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经济管理七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生培养点。 五、博士生录取资格考试 博士生录取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口试两个阶段。主要对考生的基础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 “已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及“提前攻博”者必须参加博士生录取资格的笔试考试,硕博连读的博士生资格考试按本所《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实施细则》文件办理。 博士生录取资格考试在我所招生领导小组指导下,由我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组织。 博士生录取资格考试的笔试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组织,根据科学院统一规定的时间考试,采取闭卷形式,统一命题,统一阅卷。考试科目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硕士阶段学习过该课程的可以免试)、外国语、2门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笔试成绩合格者参加口试(即复试)。 口试按二级学科分别成立口试考核小组,进一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即:知识面、应变能力、专业知识深度以及拓展潜能等。 笔试、口试都合格的考生才能列入拟录取的博士生人选,根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并依据当年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本所不接收免试推荐攻读博士学位者。 六、指导方式 博士生指导方式主要采取导师负责下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制,亦可根据需要聘请一名副导师。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博士生导师或副导师应针对学生的基础、个人特长在入学后六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并组织成立与博士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或跨学科、跨专业的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 七、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开课方式和考试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2)外国语(2学分): 2.学科专业课(学位课) (1)学科综合课 《陆地系统科学》(2学分) 《现代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2学分) 《地球信息科学》(2学分) 《资源科学》(2学分) 《生态学》(2学分)

学科性质

学科性质:是一门真正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他一地理学作为基础,综合人类学,经济学,美学等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市场营销战略:是旅游企业为实现其营销目标,以求自身发展而设计的行为纲领或方案营销策略:指旅游企业具体营销的措施,包括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价格策略、旅游产品分销渠道策略、旅游产品促销策略。 基本空间标准:单位利用者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地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区域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所能承受旅游及其相关活动的大量活动量和客流量。 旅游区划: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的共同性,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而与区域外部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的范围划分开来。 旅游区:指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是一个表现出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的统一的地域单位。 生态旅游: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 可视化:在科学计算中产生的大量非直观的、抽象的或者不可见的数据,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等技术,用几何图形、色彩、纹理、透明度、对比度及动画技术手段,以图形图像信息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以旅游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地、动态地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旅游地理信息的多媒体信息系统。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概念是旅游学科理论的基础,也是旅游实践的核心,更是旅游地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 国际旅游者: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外一个国家访问旅行超过24小时的人。 国内旅游者:国内居民到他通常居住地以外的国内另一个地方旅行,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地获得经济利益的。 研究内容:旅游发展条件和地理背景,旅游者,游客流,旅游交通,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规划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旅游地理学理论。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 国内发展阶段:初创,初步发展,深入发展新趋势:国外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进一步协调,许多新的旅游方式的研究力度有待加强,旅游地理学这也地理系的关系有待调整,旅游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变化,跨区域,跨学科性合作研究,国内:研究内容广度和深度的矛盾有待解决,应用价值夸大和非生产过程研究淡化的状况有待改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有待商榷,正确处理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之间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水平有待提高,跨学科合作和跨国际交流有待加强。资源特点:区域性,吸引性,垄断性,文化属性,可创找性和不可再生性,整体性,发展性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三四五”(效益)经济、社会、环境(价值)历史文化、观赏、科学、潜在(条件)景区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经济社会、市场客源、旅游资源特质、旅游环境,“三三六”(价值)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科学研究(效益)经济、社会、环境(条件)景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物或景象的地域组合、景区旅游资源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开发投资、施工条件的难易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