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广西植物Guihaia Jul.2014,34(4):570-574 http://journal.gxzw.gxib.cn

 DOI:10.3969/j.issn.1000-3142.2014.04.028

杨鸿雁,罗绪强,杨帆,等.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J].广西植物,2014,34(4):570-574

Yang HY,Luo XQ,Yang F,et al.Algae flora of Leig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Guizhou[J].Guihaia,2014,34(4):570-574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杨鸿雁1*,罗绪强1,杨 帆2

(1.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550018;2.贵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五○一台,贵阳550004)摘 要: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藻类植物432种(含54个变种和2个变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区系成分以国内外广泛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38.44%,还出现热带种类和高海拔高纬度冷水性种类。此外,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反映了分类级别越高,其相似性就越大。

关键词:藻类植物;区系;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贵州

中图分类号:Q9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14)04-0570-05

Algae flora of Leigong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Guizhou

YANG Hong-Yan1*,LUO Xu-Qiang1,YANG Fan2

(1.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Guizhou Normal College,Guiyang 550018,China;2.The 501 of

Guizhou of Administration of Radio,Film and Television,Guiyang 550004,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data access through inside,the floristic analysis of algae Leigong MountainNature Reserve was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is area there were 432species(including54varieties and 2forms)belonging to 96genera 45families 24orders 8classes and 6divisions.The total elementswere ahead by widely distribut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ypes representing 38.44%of the entire species,followedby the element of high altitude and latitude is that living in cold water,as well as Tropical element.In addition,thesimilarity of genus and species reflected higher level of the classification,the greater the similarity.

Key words:algae;flora;Leig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Guizhou

藻类植物是一群分布广、种类繁多且古老而原始的自养植物(桑正林等,2005)。关于藻类植物区系,国内外学者早在1786年就有了相关研究(毕列爵等,2000)。我国最早的一篇藻类植物系统分类学的文章是由毕祖高著的名为《武昌长湖之藻类》的文章(毕列爵等,2000),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版了较为系统的淡水藻类分类书———《中国淡水藻类》。贵州藻类植物区系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有了零星的标本采集和记录,相关的研究成果有《贵州湿地》(1998)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方面,只有少数文章涉及到藻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对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目前,涉及藻类植物的研究鲜见,尤其涉及藻类植物区系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在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进行一定范围野外调查及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分析该区藻类植物的区系特点,以期为贵州藻类植物区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收稿日期:2013-12-20 修回日期:2014-03-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187);贵州省环境科学教学团队项目(黔教高[2012]426号)。

作者简介:杨鸿雁(1981-),女,贵州黔东南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藻类植物生物学,(E-mail)flyerlouren@163.com。*通讯作者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自然概况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82年,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地跨雷山、榕江、剑河、台江4个县的11个乡镇行政区,42个村寨(陈继军,2000)。地理位置为108°5′~108°24′E,26°15′~26°32′N,面积47 300hm2;最高海拔2 178.8m,最低海拔650m,相对高差大于1 500m(陈继军,2000)。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古老,是国内第一个以保护秃杉林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张林等,2005)。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山麓为14~16℃、山顶9.2℃,年降雨量在1 300~1 600mm之间(陈继军,2000)。保护区是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张林等,2005)。

1.2野外考察和标本鉴定

2007年5-6月和9-10月,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藻类植物的野外调查和采集。由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跨度较大,所以对保护区藻类植物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以6个典型区域(小丹江、西江、响水岩、方祥、雷公坪、雷公山)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主要采集地进行全面采集。

选择不同生活环境(气生、亚气生和水生)的藻类植物进行全面采集。其中水生浮游藻类样品使用25#浮游植物网,在水面和水下以20~30cm·s-1的速度作“∞”字形拖动2~3min(章宗涉等,1991);气生和亚气生标本用小刀划取石壁、树干、土壤表面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藻类植物群落,置于盛有甘油-甲醛-水溶液(1∶1∶8)固定剂的标本瓶中(朱浩然等,1982),并做好采集记录。通过采集共获得藻类植物标本238号(其中小丹江39号,西江53号,响水岩52号,方祥22号,雷公坪27号,雷公山45号)。依据藻类植物分类工具书(胡鸿均等,2006),显微镜下对微物片中的藻类植物进行分类鉴定。1.3数据分析

采用物种数和植物区系成分综合系数作为藻类植物多样性的指标,并利用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进行分析。

(1)藻类植物区系成分的综合系数计算公式(左

家哺等,1990):S

j=

j=1

Xij-X—ij

X—ij

式中,Xi

表示k个地区中n个分类单位中第j

个分类单位的平均值;Xi

表示k个地区中第i个地

区n分类单元中的第j个分类单位数据;n表示分

类阶层数;S

表示k个地区中第i个地区植物区系

成分的综合系数。

(2)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计算公式:

S=a/(a+b+c)

S表示两地的属(或种)的相似性系数,a表示

两地共有属(或种)数,b、c分别表示仅出现于一地

的属(或种)数(左家哺,1990)。

2 结果与分析

2.1区系的组成

据野外调查和室内标本鉴定,雷公山自然保护

区共记录藻类植物432种(含54个变种,2个变

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中蓝

藻门、红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分别

占保护区藻类植物总种数的22.9%、0.

23%、0.23%、46.30%、0.46%、29.86%。综合分

析,研究区硅藻门的种类数占首位,其种类数由多到

少依次排列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

红藻门=金藻门。

2.1.1科的组成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属数

≥4属,且藻类植物种数≥16种的科定为优势科(刘

红敏,2007)。通过这一原则得出,该保护区有4个

科为优势科(表1),占该研究区总科数的8.89%。

这4个优势科共含28个属179个种,分别占雷公山

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29.17%和

41.44%。表2中的4个科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中

具有明显的种群数量优势。表明该研究区的藻类植

物大量集中于少数科中,优势科的现象较明显。因

此,这4个科是构成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

系的主要成分。同时,研究地中的寡种科和单种科

的比例达51.11%,这些寡种科和单种科的丰富性,

不但反映了本地区藻类植物区系成分的复杂性,而

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

系起源的古老性(谢宜飞等,2013)。

2.1.2属的组成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种数

≥16种的属定为优势属(刘红敏,2007)。通过这一

原则得出,该保护区有5个属为优势属,占总属数的

5.21%,在这5个属中包含131个种,占总种数

30.3%(表2)。研究区中的寡种属和单种属的属数

4期 杨鸿雁等: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表1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优势科

Table 1 Statistics of algae dominant families inLeig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科名

Name of family

属数

No.of

genus

种数

No.of

species

舟形藻科Naviculaceae 11 11.46 91 20.78鼓藻科Desmidiaceae 8 8.33 43 9.82脆杆藻科Fragilaeiaceae 5 5.21 23 5.25双星藻科Zygnemataceae 4 4.17 22 5.02合计Total 28 29.17 179 41.44

表2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优势属Table 2 Statistics of algae dominant genus in

Leig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属名

Name of genus

种数

No.of species

颤藻属OscilLatoria 18 4.11

鼓藻属Cosmarium 18 4.11

桥弯藻属Cymbella 24 5.48

羽纹藻属Pinnularia 26 5.94

舟形藻属Navicula 45 10.27

合计Total 131 29.91

和种数为73个属和136种,分别占总属数的76.04%和总种数的31.48%。说明该保护区藻类植物寡种属和单种属丰富,藻类植物种类组成较为集中,藻类植物种类的分化程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谢宜飞等,2013)。

2.1.3种的组成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有432种(包括54个变种2个变型),含中国特有种1种,占保护区藻类植物总种数的0.23%。虽然中国特有种不丰富仅1种,但这里有中国特有属的分布,说明研究区藻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也是与其他地区长期交汇和渗透有关。由于中国特有成分比率低,表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在起源方面个性特征不显著。而蓝藻种类所占比例较高(22.9%),则说明研究区的藻类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性的特点。

2.2区系地理成分

通过划分研究区藻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可以了解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的分布结构及研究区与其它地区植物区系间的关系,并为研究藻类植物区系和地理环境变化的历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于藻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至今没有明确的划分方法,因此,本文依据现代地理分布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的地理区系进行划分。

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432种(变种和变形)藻类植物中,国内外广泛分布种有166种,拟短形颤藻(O.subbrevis)(胡春香等,1993);紫球藻(P.cruentum)(胡鸿均等,2006);硅藻门中的颗粒直链藻(M.granulata)(胡鸿均等,2006);绿藻门中的膨胀新月藻(C.tumidum)(胡鸿均等,2006)等,占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总种数的38.44%。淡水普生性种类14种,箱形桥弯藻(C.cistula);项圈新月藻(C.moniliforum)(谭明初等,1984)等,占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总种数的3.24%。非淡水普生性种类2种,微绿舟形藻(N.viridula)和银灰平裂藻(M.glauca),占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总种数的0.46%。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冷水性种类10种,橄榄绿异极藻(G.olivaceum)(饶钦止,1964)等,占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总种数的2.31%。山区普生性种类6种,纤细桥弯藻(C.gracilis)(胡春香等,2003)等,占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总种数的1.39%。热带、温带地区种类6种,纤细异极藻(G.gracile);方鼓藻(C.qua-drum)(钟肇新等,1986)等;占总种数的1.39%。环北、地中海共有成分种类———克伦地亚双星藻(Z.carinthiacum)和泛北极广布成分———梯接转板藻(M.Scalaris);占总种数的0.46%。此外,中国特有种1种,占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总种数的0.23%,所占比例最低。因此,研究区藻类植物种的地理分布说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成分较复杂,且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2.3区系相似性系数

区系相似性系数是从不同分类学水平来比较两区域植物区系的相似程度,用以阐明区系发生发展等不同层次的理论问题(张镱锂等,1998)。同时,可以得到不同地区之间植物区系亲密程度及帮助推断其起源,而且对于植物区系分区和过渡地区植物区系地理属性的研究具有较大意义(王荷生,1992)。2.3.1样点的比较分析 运用左家哺(1990)《植物区系的数值分析》中关于种的相似性系数等级(表3)来分析表4。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从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数值发现:(1)属的相似性系数大于种的相似性系数,说明分类级别越高,其相似性就越大,这与其它植物类群区系相似性研究结果相一致。(2)从属的相似性系数可知,各样地之间亲缘关系表现较亲密,而种的相似性系数则存在着比较亲近和比较疏远两种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藻类植物虽然起源相同,但由于要适应各自生存的微环境,

5广 西 植 物 34卷

表3 种相似性系数的等级(王荷生,1992)Table 3 Grades of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the species

相似性系数(Sc)亲密程度Closeness

Sc≥0.50很亲近Very in timate

0.3≤Sc<0.5亲近Close

0.2≤Sc<0.3比较亲近Closest

0.1≤Sc<0.2比较疏远More isolated

0.05≤Sc<0.1疏远Estranged

0.01≤Sc<0.05很疏远Very distant

Sc=0无关系No relatuinship

表4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6样点藻类

植物区系相似性系数比较

Table 4 Comparison of 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 of algaeflora in 6sites of Leig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种Species

属Genus

小丹江

XDJ

西江

XJ

方祥

FX

响水岩

XSY

雷公坪

LGP

雷公山

LGS

小丹江XDJ-0.491 0.483 0.457 0.451 0.541西江XJ 0.177*-0.413 0.347 0.254 0.382方祥FX 0.261*0.171*-0.486 0.351 0.565响水岩XSY 0.276*0.189*0.209*-0.406 0.447雷公坪LGP 0.186*0.154*0.144*0.227*-0.390雷公山LGS 0.233*0.176*0.256*0.253*0.191*-

 注:带*号表示种的相似性系数;不带*表示属的相似性系数。

 Notes:*indicate 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 of species;no*indicate 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 of genera;

表5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与其他地区藻类

植物种相似性系数比较

Table 5 Comparison of similarity coefficient in

Leig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with other areas

地区

Mountain

地理位置

Geographical location

共有种数/

相似性系数

Species/Sc

福建武夷山

Wuyishan Nature Reserve27°35′~27°55′N,

117°24′~118°0′E

54/0.0875

四川青城山

Qingcheng Mountain30°45′~31°22′N,

107°22′~103°47′E

20/0.0438

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

Gongbu Nature Reserve28°39′~30°20′N,

92°54′~94°54′E

81/0.15

贵州荔波小七孔

Xiaoqikong

25°27′N,107°37′E 25/0.0519兰州五泉山

Wuquanshan

36°19′N,103°58′E 25/0.0530从而导致藻类植物亲缘关系随着分类单位等级越低,亲缘关系逐渐疏远。

2.3.2与其他保护区的比较分析 不同地区间区系亲缘关系要以种的分布区类型为依据(谢宜飞等,2013)。本文以福建武夷山(梁良弼,1994)、四川青城山(解冬等,2006)、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李博等,2012)、贵州荔波小七孔(向刚等,2002)、兰州五泉山(胡春香等,2003)的藻类植物与贵州雷公山自然保

护区进行种的相似性比较(表5)。

通过种的区系相似性分析,既能看出雷公山与其它区系的联系紧密程度,又反映了“种的分布主要与具体生态环境特点密切联系”的规律,即“属以上分类等级的分布类型反映的是区系的历史性质,而种分布类型反映的是现代藻类植物的分布格局,但种的现代分布格局又主要受制于现代生态环境”。

3 结论

3.1藻类植物多样性丰富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地理位置复杂,高山峡谷交错,不同海拔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各种生态小环境,为藻类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藻类植物,有藻类植物6门8纲24目45科96属432种(含54个变种,2个变型),且以硅藻占优势。人为干扰导致的生境片段化所体现的藻类植物多样性的丧失在研究区中表现较明显。贫营养环境的指示藻类植物———舟形藻科(Naviculaceae)和鼓藻科(Desmidiaceae)是组成该研究区的优势科,并且优势科的现象较明显,可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3.2区系起源个性特征的不显著及其古老性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中国特有成分比率低,表明研究区藻类植物在起源方面个性特征不显著。而研究区中的寡种科和单种科的比例达51.11%,寡种属和单种属的比例达76.04%,且蓝藻种类所占比例较高(22.9%),这些区系组成特点都反映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

3.3地理区系成分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地理区系成分是以国内外广泛分布种为主,同时出现了热带地区种类、山区冷水性种类和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冷水性种类。且研究区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的丰富性高(所占比例分别为51.11%和76.04%)。总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复杂,从地理成分组成的特点,可反映出该研究区是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

3.4区系相似性系数

通过对研究区藻类植物亲缘关系变化的情况及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与其它5个保护区的区系相似性分析表明:(1)研究区藻类植物属的相似性系数范围

4期 杨鸿雁等: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在0.254~0.565之间,种的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144~0.261之间,即属的相似性系数较种的相似性系数高;(2)与其它地区相比:种的相似性系数依次是西藏工布(0.15)>福建武夷山(0.0875)>兰州五泉山(0.053)>贵州荔波小七孔(0.0519)>四川青城山(0.0438)。分析说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区内及与其它地区区系的联系紧密程度,反映了藻类植物虽然起源相同,但为适应各自生存的微环境的变化,呈现出分类级别与亲缘关系之间的正相关性,即分类级别越高,其相似性就越大。同时也反映了,种的分布主要与具体的生态环境有关,即种的分布类型反映的是现代藻类植物的分布格局。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探讨种的分布与海拔梯度、人类干扰程度等生态环境相关性体系的建立,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Bi LJ(毕列爵),Xu ZP(徐正榜),Liu GX(刘国祥).2000.Thefirst paper on taxonomy of Chinese fresh water algae in Chinaand its author(我国早期的一篇淡水藻类分类学论文及其作者)[J].J Wuhan Univ:Nat Sci Edit(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6:453-454

Chen JJ(陈继军).2000.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tourism resources in Leigong Mountain(雷公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开发构想)[J].J Guizhou Coll Educ(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1:19-23

Hu CX(胡春香).1993.The ecology distribution of Oscillatoria ofGansu,Ningxia,Qinhai and Xinjiang Provinces(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颤藻生态分布)[J].J Northwest Norm Univ:Nat SciEdit(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55-68

Hu CX(胡春香),Ma HY(马红樱),Pang HL(庞海龙),et al.2003.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lgae in Wuquans-han of Lanzhou(兰州五泉山的藻类及其分布)[J].Acta BotBor-Occ Sin(西北植物学报),23:2 099-2 106

Hu HJ(胡鸿钧),Wei YX(魏印心).2006.The FreshwarterAlgae of China:Systematics,and Ecology(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M].Beijing(北京):Science Press(科学出版社):1-915

Li B(李博),Feng J(冯佳),Xie SL(谢树莲).2012.Distributionand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lgae in the Gongbu Nature Re-serve,Tibet(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及分布特点)[J].Acta Bot Bor-Occ Sin(西北植物学报),32:807-814

Lang LB(梁良弼).1994.A list of the algae flora of the Wuyis-han Nature Reserve,Fujian,China(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名录)[J].Wuyi Sci Jl(武夷科学),11:167-178

Mei H(梅洪),Zhao XF(赵先富),Guo B(郭斌),et al.2003.Advances in freshwater algal biodiversity in China(中国淡水藻类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Ecol Sci(生态科学),22:356-

359

Rao QZ(饶钦止).1964.Some fresh-water algae from southernTibet(西藏南部地区的藻类)[J].Oceanol &Limnol Sin(海洋与湖沼),6:169-180

Sang ZL(桑正林),Tian H(田虹),Dai X(代勋).2005.A re-search for algae resources in Zhaotong city(昭通市藻类植物资源研究)[J].J Zhaotong Tearcher’s Coll(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7:29-31

Tan MC(谭明初),Zhong ZX(钟肇新),Bao SK(包少康).1984.The desmids in Dai Lake of Jinyun Mountain,BeiBei,Chongqing(a continued report)(北碚缙云山湖的鼓藻类植物续报)[J].J Southwest Teach Coll(西南师范学院学报),6:82-92

You QM(尤庆敏),Li HL(李海铃),Wang QX(王全喜).2005.Preliminary studies on diatoms from Kanasi in Xinjiang Uighurautonomous(新疆喀那斯地区硅藻初报)[J].J Wuhan BotRes(武汉植物学研究),23:247-256

Xiang G(向刚),Chen C(陈椽),Liu N(刘宁).2002.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iversity of the tufa algae in Xiaoqikong area,Libo(荔波小七孔钙华藻类多样性初步研究)[J].J GuizhouNorm Univ:Nat Sci Edit(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35-40

Xie D(解冬),Yu SH(于树华),Wang YG(王岳光),et al.2006.An initial study on the algae species of the Qingcheng Mountainin Sichuan Province(青城山藻类植物初步研究)[J].J Si-chuan Normal Univ:Nat Sci Edit(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348-351

Xie YF(谢宜飞),Zhu H(朱恒),Chen H(陈慧),et al.2013.Pteridophyte flora of Ganjiangyuan Nature Reserve(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Guihaia(广西植物),33:804-811

Zhang L(张林),Wang ZC(王志成).2005.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orest protection district in Leigong Mountain(雷公山保护区森林火灾的成因及对策)[J].For Fire(森林防火),84:16-17

Zhang YL(张镱锂),Zhang XM(张雪梅).1998.Cofficient ofsimilarity-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floristic geography(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参数———相似性系数)[J].Arid ZoneRes(干旱区研究),15:59-63

Zhang ZS(章宗涉),Huang XF(黄祥飞).1991.Method for thestudy of freshwater plankton(淡水浮游植物研究方法)[M].Beijing(北京):Science Press(科学出版社):1-426

Zhong ZX(钟肇新),Bao SK(包少康),Tan MC(谭明初),et al.1986.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diatoms in Dai Lake Areaof Jinyun Mountain,BeiBei,Chongqing(北碚缙云山湖水域硅藻植物研究初报)[J].J Southwest Teach Univ(西南师范学院学报),4:103-113

Zhu HR(朱浩然).1982.Cyanophyta collection,preservation andmicro fabric production method(蓝藻类的标本采集、保存及微物制片法)[J].J Nanjing Univ:Algae Album(南京大学学报·藻类专缉)

Zuo JB(左家哺).1990.A numerical analysis of flora(植物区系的数值分析)[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12:179-185

5广 西 植 物 34卷

雷一、实习目的: 1,通过此次实习,了解雷山自然景观,认证听老师讲解,学会描述一些地貌、地质、土壤的形态及特征,分析其成因,以及了解植物的垂直分布。 2,会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野外地形图方向的辨别等 3,最后,此次实习,达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二、雷山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①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城东北面。距县城 30公里,海拔2178米。东经108°5’——108°24’,北纬26°15’—— 26°32’。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面积47300公顷,是 贵州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5月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雷公山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清水江、 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维持者。 ②雷公山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台隆主体部 分之雪峰迭台供。地层由下江群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 主要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沙岩、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 状钙质板岩和团块大理岩。岩石是震旦纪的清水江群,板溪群沉 积形成 ③雷公山保护区水文地质构造独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资源的 贮存条件特殊,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循环交替环境比较和 谐,水资源极为丰富,为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 件。 ④雷公山保护区的气温年变化 曲线与太阳总辐射的年变化 趋势基本一致,一年中一月 份最冷,以七月份最热,相 对湿度随海拔增高而加大,

雷公山顶年均气温只有9摄氏度。雷公山全境垂直气候差异明 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 平均气温为14-15摄氏度,“冬暖夏凉”是其主要的气候特征。 登临峰顶,可以观日出、佛光、云海...... ⑤雷公山保护区分布面积大的是黄壤,在垂直分布上从海拔 150~1400m均为黄壤所覆盖,其次是山地黄棕壤,海拔 1400~2000m为该土覆盖,分布较少的是山地灌丛草甸土和山地 沼泽土。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在5左右,故土壤肥力水平是高 的,宜林程度好,能满足发展杉木、秃衫等树种的需求。 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0.7%以上, 在已知的1390种植物中,有属中国特有的16种,被列为国家濒 危、珍稀植物的有20种,如秃杉、红豆杉、种萼木、银杏、鹅掌 秋、马尾树、榉木、楠木、水青树、金佛山兰等,是我国中亚热 带一个极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人文地理概况: 雷山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县总人口14.9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2.33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水族等. 主要以苗族为主,特别 是苗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古朴典雅,风情浓郁,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 涵,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苗族 建设、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 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 富文化内涵,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 化教科书"。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 楼独具特色。雷山县苗族有三大舞:铜 鼓舞、木鼓舞、芦笙舞;有三大歌:苗 飞歌、别福歌(苗族叙事史诗)、游方 芦笙舞表演歌;三大节:爬坡节、吃新节、鼓藏 (苗年)节;三大赛:斗牛、斗鸡、斗 鸟;有三大传统手工艺:银饰、蜡染、刺绣。走进雷山,你能见到唐代发 型、宋时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将领略一部浓缩的中国农耕文明发 展史。雷公山养育了各族儿女,雷山人民保护了雷公山。 三、地质:实习时间:2010.11.6.

文章来源于:景观英才网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存与发展:封闭还是开放 经济开发步伐的加快、正在推进的林权改革以及自然保护区自身存在的问题,给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眼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封闭还是开放的抉择。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保护决不是“死看死守”,一味地推崇经济发展与单纯地追求保护都是不可取的,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以找到两者间的平衡。 封闭还是开放,这是一个问题。眼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保护区里有一些土地是集体的,由当地的农民在经营。而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生存非常重要。”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巡视员陈建伟说,一方面是农民要从土地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法规又规定对保护区里的土地实行严格管理,尤其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允许进行任何经营活动,不准动一草一木,这就是非常尖锐的矛盾。 另一个矛盾则是保护区的“大”与保护机构的“小”。目前,仅全国林业系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总数就已经达到了2012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达到了247处,总面积1.23亿公顷,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79%。 但国家林业局此前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缺乏应有的投入,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2亿元,许多保护区一直在走“自养”的路子。发达国家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每平方公里年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57美元,而中国仅为52.7美元。 由于经费、技术装备和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不到位。而为了适应经济开发的需求,一些保护区正在被不断地蚕食。 去年中期,来自国家、地方林业局和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应邀参加了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组织的国内培训和赴美考察。事后,上述人员在考察报告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保护是第一原则,只有保护好资源,保持完整不破坏,子孙后代才有享受自然的机会。但保护决不是“死看死守”,任何人都不能进入,完全封闭起来,公众就被剥夺了享受自然的机会。 “阿迪朗代克”模式 阿迪朗代克是美国本土最大的公园,虽然其名气远不如黄石国家公园,又是州属“国家公园”,面积却是黄石的3倍还多,有600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美国罕见的和中国众多保护区有着共同特点的自然保护地——这里住着很多居民。在有着共同特点的保护地,美国人是怎样管理的?

雷公山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十大最好玩地方”之一“雷山县城”。很荣幸作为大家这次雷山之旅的讲解员,我叫XXX,大家叫我XX 就行了。在这里大家将领略到雷山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我们的民族文化。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整个雷山县城的风采。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全县总面积为1218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6%,有苗、侗、水、瑶等六个少数民族,被誉为“地球民族村”。县城距州府凯里37公里,距省府贵阳198公里,是苗族文化的中心,是中国苗族历史上历代大迁徙的集结地。在2004年,历时7个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体验中国·2004全国最好玩的地方”评选活动,凭借上万名网民的赞许,雷山县与香港、四川九寨沟等十大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雷山县现有两个民族广场,分别为“铜鼓广场”和“木鼓广场”,苗族的节日有很多,“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逢年过节,苗族人民都会聚集到广场上来踩芦笙以表欢庆节日。铜鼓广场后上方那一栋栋精巧别致的小楼房是我们的银饰一条街,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五彩斑斓的小灯装饰下,宛如苗族姑娘用来装饰腰部的银饰品——银腰带!银饰一条街还有我们的民族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我们苗族。。。。。。。。。。铜鼓、木鼓、芦笙是我们苗族的三大乐器之一,鼓是我们苗族先民用来祭祖之物,铜鼓广场是用鹅卵石仿铜鼓面造型铺设的,形如太阳放射出的十二道光芒。县城的夜晚,宛如苗族姑娘穿上了华丽的盛装,在重大节日时大家聚集到芦笙场上踩芦笙似的白晃晃一片银饰海洋。 雷山苗族文化 苗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起源于皇帝时期的久黎部落,雷山县是苗族五次大迁徙中第三、四、五次陆续迁徙到这里的集结地,得益于历史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数千年来雷山几乎未受到外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使得多支系的苗族古文化得以一脉相承和完整地保存下来,古朴典雅的服饰、别具一格的建筑、丰富多彩的歌舞、独特的苗族习俗如同一部民俗典宝,铸就了苗族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使雷山成为苗族飞歌、苗族芦笙、苗族锦鸡舞、苗族锦衣银裳与超短等五大艺术的发源和继承地,特别是苗族姑娘只有在苗族隆重节日或姑娘出嫁时才会穿上的银饰盛装,服装的构图内容取材广泛,多彩的图案来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观、自然观、历史观、生命观的代代相传,体现了独特、深厚的美学理念,被历史学家称为是“穿在身上的一部史书”。雷山苗族的建筑、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传统而古老、原汁原味,被文化学者称为“魏晋歌舞”,唐宋服饰,明清建筑芦笙制作技艺、银饰锻造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苗绣、古藏节、苗年、芦笙舞、铜鼓舞、苗族医药、苗族飞歌、苗族织锦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雷山苗族绚丽的意思殿堂。在我们的雷山县还有“中国民族之乡”---郎德上寨;“中国第一最大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世界超短裙苗第一村”---大塘新桥苗寨;“铜鼓舞故乡”---掌坳苗寨。接下来呢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这几个景点。【郎德上寨】位于雷山县北部,距雷山县城16公里,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族文物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名号。这里也是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诞生地;要进入郎德上寨,首先要经得住“酒精考验”,苗族同胞们将以他们最高的礼仪十二到迎宾拦门酒来迎接贵客。【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部,距县府雷山37

常用水生植物 1、千屈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于地下,粗壮;茎直立,多分枝,高30-10 0厘米,全株青绿色,略被粗毛或密被绒毛,枝通常具4棱。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6(-10)厘米,宽8-15毫米,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有时略抱茎,全缘,无柄。 花组成小聚伞花序,簇生,因花梗及总梗极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状花序;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2毫米;萼筒长5-8毫米,有纵棱12条,稍被粗毛,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针状,直立,长1.5-2毫米;花瓣6,红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长7-8毫米,着生于萼筒上部,有短爪,稍皱缩;雄蕊12,6长6短,伸出萼筒之外;子房2室,花柱长短不一。蒴果扁圆形。 生长习性:生于河岸、湖畔、溪沟边和潮湿草地。喜强光,耐寒性强,喜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上生长更好。

2、鸢尾 形态特征:常绿水生鸢尾属多年生常绿草本,系由六角果鸢尾(I.Hexag)、高大鸢尾(I.giganticae)、短茎鸢尾(I.brevuilei)等杂交选育而成,根状茎横生肉质状,叶基生密集,宽约2厘米,长40至60厘米,平行脉,厚革质; 花葶直立坚挺高出叶丛,可达60至100厘米,花被片6,花色有紫红、大红、粉红、深蓝、白等,花直径16至18厘米左右。 生长习性:常绿水生鸢尾喜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常年生长在20厘米水位以上的浅水中,可作水生植物、湿地植物或旱地花境材料。常绿水生鸢尾特别适应冷凉性气候,据江苏盐城表现看该品种在-9℃的低温条件下,能保持常绿且进行分蘖;在长江流域一带,该品种11月至翌年3月分蘖,4月份孕蕾并抽生花葶,5月份开花,花期为20天左右,夏季高温期间停止生长,略显黄绿色,在35℃以上进入半休眠状态,抗高温能力较弱。 值得注意的是,常绿水生鸢尾为杂交品种,很少结籽或不结籽,故生产上常用分株或组培的方法繁殖。 常绿水生鸢尾的叶形、株形、习性与其他水生类鸢尾相似,在黄菖蒲、玉婵花、溪荪等水生植物的应用范围内均可种植,但该品种因其叶厚革质不易下垂、冬季翠绿且花色丰富,其他鸢尾类植物只能望其项背。

森林疗养院开发可行性 研究报告 2019年4月 雷公山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东部,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8米,1989年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国务院审定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7300公顷,保护区内中亚热带原生林保护较好,有植物1390种,动物518种,森林覆盖率达90.7%。 雷公山良好的森林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经黔东南州政府、雷山县政府同意,与自然保护区协商,决定开发雷公山风景旅游资源项目,为贵州旅游大省的黔东南州增设一旅游景点。根据雷公山的地理环境和森林资源以及旅游市场的需要,按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设项目定位是“森林疗养院”,目的是为森林休疗旅游,开辟全国第一个“森林疗养院”。 第一章项目立项社会背景 第一节项目的时代背景及政策依据 贵州省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全省旅游业发展以东部的黔东南州民族风情和西部的自然山水风光“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近二十年的艰苦创业,东翼的民族风情旅游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6年,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要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贵州的重要产业,纲要提出:发挥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 二十一世纪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旅游业和生态建设也要快上,这一伟大战略决策,为贵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这种划时代的背景下,黔东南州选定了雷公山作开发的重点之一,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开发森林旅游业,1992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已明确提出:要重视发展森林旅游业,积极开发林区的风景名胜和观赏动植物资源,有计划地发展森林公园或开辟旅游景点,发展森林旅游事业,搞活林区经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可见,开发森林旅游,政府各有关部门早已有了政策规定和鼓励。雷公山的森林旅游开发是完全符合天意人愿的。 第二节项目立项的依据和可行性 “森林疗养院”,或称“绿茵疗养院”、“花园医院”,是近年来在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新出现的一种独特的“闻香”疗病医院。医院建于森林中(特别是针叶林),不吃药、不打针,主要是通过患者在森林中住宿一段时间及活动,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读书、下棋、绘画、唱歌、游戏等形式,呼吸森林中树木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这种芳香物质是以异戊二烯为基础的萜烯物质(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双萜烯),人体吸入这些物质,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之目的。森林疗养院一般都建在高山森林中,以针叶林中为最好。针叶林为松、柏、桧、杉、

环 境 科 学 实 习 报 告 班级:14环科 姓名:朱正豪 学号:21409011077

环境科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4年7月13日——2014年7月15日 二、实习地点: 休宁县齐云山镇、新安江源头 三、实习目的: 了解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法,并对其进行阐述。 四、实习人及其所在小组: 第四小组:朱正豪郑琴琴叶雪峰雍万辉余晗张林彬张孟汝张宁张棋张倩倩张儒斌张世良张远智章蕾赵莎莎赵章森周闪闪朱成朋朱晓静 五、指导老师: 徐圣友张世能程东华万顺利 七、实习内容 (一)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齐云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岩前”,因位于齐云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为岩前。1988年改“岩前”为“岩前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为适应发展齐云山旅游形势需要,树立齐云山旅游品牌,特改“岩前区”为“齐云山镇”。齐云山镇境内有着古山、古水、古桥、古村落等众多的人文古迹,自古就以“环境清幽、风景优美”而自居,更是以境内齐云山山上山下协调发展,依托齐云山等丰富优美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该镇一直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在抓好齐云山上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同时,搞好齐云山同山下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准确定位和完善集镇的旅游休闲功能,不断提升经济强镇的服务层次和水平。一方面立足于增强中心镇的综合功能和带动能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的小城镇体系;另一方面在高

起点规划建设小城镇的同时,重点加强城镇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服务功能,尤其是吃、住、购、娱方面的设施功能建设,从而不断提高齐云山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档次。 (二)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设 多年以来,此镇投入了420万元修建了齐云山客运索道,改善了景区旅游交通问题;投入了3000余万元修复了登山古道、景区亭台楼阁和庙宇等,同时开发了月华街、楼上楼、横江田园风光三大游览区近200多个旅游景点,2006年又向上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兴建了齐云山旅游登山公路,极力解决景区旅游交通颈瓶问题等;投入2000余万元对横江沿街一线的街道进行了拆迁和改造,使得整个街道达到了“显山、现桥、露水、透绿”的理想效果;投入了800余万元建设了玄天大道、景区北大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此镇又理出以“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的路子,带领全镇人民建设农村新型家园。通过近些年大力对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目前齐云山景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60余人,另外还吸引当地农民1000余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了更近一步加快齐云山镇旅游事业的发展,以此带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此镇借齐云山镇是县扩权强镇试点镇之一、被列入黄山市重要节点建设之一、齐云山风景区经营权已经收回等有利之机,面对发展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齐云山旅游精品城镇”的目标,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努力优化和发展旅游环境、投资环境。2009年,齐云山镇先后引进“云山诗意”和“中国养生之都”两个超亿元项目,同时配合齐云山管委会全面开展齐云山景区的开发与保护项目建设,目前,索道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山门”改造、旅游步道、旅游公路安保工程等工程在有序进行中。 (三)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法 1、保护区范围的土地、岩石、水流、森林植物、野生动物、冰川遗迹、自然景观等一切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均属保护之例。 2、保护区的管理实行“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民造福”的方针。 3、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全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方针政策和法令;与有关单位共同进行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掌握资源变化动态和发展趋势,对资源利用实行管理和监督;保护和发展动植物资源;开展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科学研究,为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寻求新途径。 (1)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下设若干保护站(分站、保护点),其主要任务是执行林业和自然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负责辖区内的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受理有关业务,协助当地政府搞好联防,并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工作。 (2)各保护站(包括分站)配备专职保护员。保护员应履行如下职责:(1)宣传党和政府关于保护资源的方针、政策;(2)搞好联防,支持林权单位护林组织和人员进行正常工作;(3)制止一切破坏森林植物、野生动物、地貌及文化遗产

雷山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苗岭主峰雷公山山脉直接贯穿全县,最高海拔达到2178.8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77%,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9.7%,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8%,生态环境资源十分丰富。雷山县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以1694米的垂直高差,跨黄红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地土四个土带,越温暖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土壤条件。全县设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地丹江镇,全县总人口约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3万人,少数名族占全县人口的95%以上,以苗族为主。 二、农业发展情况 (一)粮食种植。紧紧围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总产、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和增加粮食效益”的原则,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主要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薯种植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常年在8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在6.5万亩以上、甘薯种植面积常年在1.7万亩以上,常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 (二)畜牧水产养殖。2011年,全县完成畜牧业总产值9600万元,实现牛存栏2.35万头,出栏0.6万头;羊存栏

3.8万只,出栏1.09万只;生猪存栏7.5万头,出栏6.32万头;禽类存笼22.8万羽,出笼2 4.5万羽。肉类总产量达6600吨以上,水产品654吨以上。 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我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把茶叶、中草药、果品、蔬菜、黑毛猪养殖和大鲵养殖作为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科技服务和政策扶持,使我县特色种植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一)茶产业。茶叶作为雷山县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十年间,全县共以国家项目直接投资6700万余元,带动社会资金和配套资金3亿余元,各项指标年度均以成倍递增,已挤身进入贵州省茶叶重点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县茶产业已有了质的发展,2000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审定批准为“贵州名牌产品”;银球茶2002年荣获中、日、韩第四届国际名优茶评比会金奖;2004年被评为“贵州省茶叶行业”著名品牌;2005年被评为“贵州省特型名茶”称号;2008年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2009年获得“贵州十大名茶”和入选“多彩贵州百强品牌”,和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09年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为金奖;“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优质奖”。截止目前,全县已有茶叶种植面积7.8万亩,实现采茶青面积近4.5万亩,茶青产量达5400吨以上,产品产值达1.9亿元以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名录我国目前国家公园概念上的建设类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公园。由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1982年,我国第一处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批准建立。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067处,总经营面积156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60处,经营面积1125万公顷,省级森林公园955处。 2.自然保护区。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才步入依法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宣布,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97处,各类自然保护区1757处,总面积近1.3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2%,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3.风景名胜区。 截至2004年,中国已经建立风景名胜区677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市县级风景名胜区48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 4.生态示范区。至2000年,全国已有首批33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地、县和单位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5.国家地质公园。至2004年,中国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已推进了3年多,国家地质公园的数量已达到了85座。 另外,还有国家级的湿地保护区、国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等。 森林公园 北京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鹫峰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霞云岭国家森林公园黄松峪国家森林公园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崎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天津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河北 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磬棰峰国家森林公园金银滩国家森林公园石佛国家森林公园清东陵国家森林公园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山海关国家森林公园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野三坡国家森林公园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大茂山国家森林公园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武安国家森林公园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驼梁山国家森林公园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蝎子沟国家森林公园仙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宁国家森林公园 山西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恒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岗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峰国家森林公园黄河口国家森林公园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黄崖洞国家森林公园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精吕文档 由编辑删除! 第一章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必要性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我国自然保护区于1956年开始规划和建设,已走过了50年历程。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49处,面积14995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处,面积8899万公顷。林业系统作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体,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699个,面积11988.5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49%。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的72%和80%。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8个,面积7199.35万公顷;省级589个,面积3500.90万公顷;地市级288个,面积597.36万公顷;县级644个;面积690.93万公顷。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各级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14.6%的原始林和50%的天然湿地,同时还使国家重点保护的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130多种珍贵树木的主要分布地得到了保护。不仅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安全保障。 但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抢救式”保护政策,部分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未能及时跟上,还存在较多问题:一是管理模式单一。重点强调了保护区的典型意义、生态影响和科学研究价值,而忽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保护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其保护功能和管理目标也不一致,主要保护对

广西植物Guihaia Jul.2014,34(4):570-574 http://journal.gxzw.gxib.cn  DOI:10.3969/j.issn.1000-3142.2014.04.028 杨鸿雁,罗绪强,杨帆,等.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J].广西植物,2014,34(4):570-574 Yang HY,Luo XQ,Yang F,et al.Algae flora of Leig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Guizhou[J].Guihaia,2014,34(4):570-574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研究 杨鸿雁1*,罗绪强1,杨 帆2 (1.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贵阳550018;2.贵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五○一台,贵阳550004)摘 要: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藻类植物432种(含54个变种和2个变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区系成分以国内外广泛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38.44%,还出现热带种类和高海拔高纬度冷水性种类。此外,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反映了分类级别越高,其相似性就越大。 关键词:藻类植物;区系;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贵州 中图分类号:Q9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14)04-0570-05 Algae flora of Leigong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Guizhou YANG Hong-Yan1*,LUO Xu-Qiang1,YANG Fan2 (1.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Guizhou Normal College,Guiyang 550018,China;2.The 501 of Guizhou of Administration of Radio,Film and Television,Guiyang 550004,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data access through inside,the floristic analysis of algae Leigong MountainNature Reserve was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is area there were 432species(including54varieties and 2forms)belonging to 96genera 45families 24orders 8classes and 6divisions.The total elementswere ahead by widely distribut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ypes representing 38.44%of the entire species,followedby the element of high altitude and latitude is that living in cold water,as well as Tropical element.In addition,thesimilarity of genus and species reflected higher level of the classification,the greater the similarity. Key words:algae;flora;Leig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Guizhou 藻类植物是一群分布广、种类繁多且古老而原始的自养植物(桑正林等,2005)。关于藻类植物区系,国内外学者早在1786年就有了相关研究(毕列爵等,2000)。我国最早的一篇藻类植物系统分类学的文章是由毕祖高著的名为《武昌长湖之藻类》的文章(毕列爵等,2000),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版了较为系统的淡水藻类分类书———《中国淡水藻类》。贵州藻类植物区系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有了零星的标本采集和记录,相关的研究成果有《贵州湿地》(1998)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方面,只有少数文章涉及到藻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对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目前,涉及藻类植物的研究鲜见,尤其涉及藻类植物区系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在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进行一定范围野外调查及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分析该区藻类植物的区系特点,以期为贵州藻类植物区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收稿日期:2013-12-20 修回日期:2014-03-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187);贵州省环境科学教学团队项目(黔教高[2012]426号)。 作者简介:杨鸿雁(1981-),女,贵州黔东南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藻类植物生物学,(E-mail)flyerlouren@163.com。*通讯作者

中国常见水生植物简介——挺水植物 1、芦苇 【科属分类】禾本科芦竹亚科芦苇属 【中文别名】苇、芦、芦芛、蒹葭、苇茭 【拉丁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 【应用价值】园林、苇秆可作造纸、嫩芽作饲料、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全株分别入药【地域分布】全国各地 2、 2、蒲草 【科属分类】香蒲科香蒲属 【中文别名】水腊烛、水烛、香蒲 【拉丁学名】Typhaangustifolia 【应用价值】编织加工材料、造纸、草芽作野菜、饲料、雄花花粉俗称"蒲黄",具有药用和滋补功能【地域分布】东北、华北、南方水乡

3、荸荠 【科属分类】莎草科荸荠属 【中文别名】马蹄、水栗、芍、凫茈、乌芋、菩荠【拉丁学名】Eleocharis dulcis 【应用价值】菜、入药 【地域分布】江苏、安徽、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区

4、莲 【科属分类】睡莲科莲属 【中文别名】荷花、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拉丁学名】Nelumbo nucifera 【应用价值】藕、叶、叶柄、莲蕊、莲房入药,莲子、莲藕食用【地域分布】全国各地

5、水芹 【科属分类】伞形科水芹菜属 【中文别名】水英、细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拉丁学名】Oenanthe javanica (Blume) DC 【应用价值】菜、入药 【地域分布】长江流域

6、茭白 【科属分类】禾本科稻亚科菰属 【中文别名】出隧、绿节、菰菜、茭首、菰首、菰笋、菰蒋子、菰手、茭笋、茭粑、茭瓜、茭耳菜、高笋【拉丁学名】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 【应用价值】菜、入药 【地域分布】全国各地

贵州雷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雷公山位于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雷山县境内,为苗族圣山、苗岭最高峰,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生态气候资源优势明显。沿巴拉河分布着的几十个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规划区域的旅游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资源品位上,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二、规划需要破解的难题 文化与旅游一体化问题:即如何将苗文化以适当和可持续方式加以利用,贯彻保护促进开发理念,实现文化与旅游一体化战略问题。 南部核心吸引物打造问题:打造南部核心吸引物,解决南部被边缘化问题,是本规划需要破解的第二个难题。 西江提升问题:整合周边资源,实现千户苗寨空间拓展、环境提升、产品转型、品牌提升问题,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难题。

重点发展区域功能和产业分工问题:区域内重点旅游发展区如何实现功能和产业分工,形成差异化吸引力和形象问题,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第四个难题。 资源线性整合问题:如何有效提升河谷村寨景观,有机整合以点为载体将之成面、成片,最终形成文化遗产廊道、景观廊道和产业廊道的问题。 文化差异化产品塑造问题:苗文化同质化较为严重,如何通过产业和功能分工,在游客心目中塑造差异化形象。 快旅漫游问题:如何构建从北、东、南、西入口快速进入的“快旅”通道体系以及区域内自助游、自驾游绿道“慢游”体系的问题。 营运模式创新问题:针对目前社会资金进入雷山县很困难,用地条件差等现状,如何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问题; 产业支撑体系构建问题:如何搭建旅游产业支撑体系,尤其是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社区参与机制和旅游目的地信息平台等问题。 三、旅游发展战略 构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与体验旅游目的地战略 推进少数民族山区城乡统筹示范和国家旅游产业造血扶贫战略 实施一、二、三产业互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 四、旅游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 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与体验目的地 2、形象定位 世界苗族,圣地雷山; 醉美苗乡,中国雷山; 高高的苗岭,幸福的家园; 雷公山苗乡,栖息心灵的地方

安徽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其旅游区布局特点 学校:上海海事大学学号:201110710205 班级:经济116 姓名:张国庆 安徽地处江淮咽喉,襟江近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安徽山河壮丽,气候温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安徽全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亦称皖北)、江淮(亦称皖中)和江南(亦称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独特丰富的省份之一,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璨若星辰,充满着天然神韵和历史魅力。据统计,全省共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旅游点260多处。其中,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地质公园2处:黄山、天柱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巢湖、花山谜窟-渐江、太极洞和花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森林公园2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个: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0个:黄山、合肥、亳州、马鞍山、安庆、芜湖、池州、铜陵、宣城和淮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个等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安徽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一、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一)地文景观 1.山岳形胜 安徽省可划归为皖赣名山旅游区,因而安徽省可以说是以名山著称,名山众多。安徽的名山,虽没有一座列入“五岳”之尊,却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的黄山,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铁九华”---九华山,道教名山齐云山,汉武帝祭封的“南岳”南天一柱天柱山,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的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天下独有的“海门第一关”长江绝岛小孤山,“相看两不厌”的江南诗山敬亭山,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扬名的古战场八公山,禅宗发祥地司空山,人间仙境天堂寨,国家级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鹞落坪等名山。以下重点介绍一下黄山和九华山。 (1)黄山 安徽旅游资源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黄山了。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黄山古称黟山,因为山石黑而发亮,古称黟,因此得名。传说古代轩辕黄帝曾在这里修真炼丹,得道升天,于是唐玄宗亲自下令,改名为黄山。黄山跨黄山区、徽州区、歙县、黟县和休宁县两区三县,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公里,风景区方圆154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黄山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黄山景区内无处不景、无处不奇,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四绝”著称于世。徐霞客曾称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黄山作为唯一的山岳风光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1、中国自然保护区现状 1.1“本底”现状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始于1956年,至今己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截止到1994年底,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760处,面积达到6044万ha,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三大系列九种类型(森林、草原和草甸、荒漠、内陆温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地貌、古生物遗迹),在管理上分属林业系统、农业系统、海洋系统、地矿系统和环保系统。根据自然保护区在全球、全国、省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分为三级:国家级、省级、县(市)级,这些构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本底”,到2000年,保护区总数将发展到1000处以上,总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左右。 1.2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开发生物资源,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实行人工保护条件下,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长速度、生物量都可能增加,甚至种群超量发展。合理开发利用部分野生动植物,种植本地物产的经济植物,饲养本地野生的经济动物等,对于稳定天然食物链,保持保护区的自然承载能力、维持合理的群数量都是有益的。这类开发利用的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度”的确定与动植物区系的种类、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资源的消长等有关,这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二是旅游开发。旅游活动的本质是旅游者为了摄取信息量,旅游者总是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和金钱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因此,信息量越丰富的地域越能吸引旅游者,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特点,理所当然成为旅游者的选择目标,另一方面就自然保护区而言,发展旅游业既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筹集金(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拨款,经费极其有限),又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保障,使“偷猎”,“偷伐”得到禁止,减轻保护区的压力。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的必然性。然而,由于缺少科学管理经验和认识上的不足,使我国保护区的旅游业在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与建立保护区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1)把自然保护区误认为是一般的旅游区,因而在保护区内修公路、造宾馆、建索道、甚至修建一些缺少审美意识与自然景观不相称的建筑和景点。这不但使自然资源和景观遭到破坏,而且过高的基础建设投资使保护区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得不提高收费标准,从而使许多游人望而却步。(2)受经济利益驱使,对高峰期游客数量不加控制,严重超越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容量: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措施,导致环境污染和退化(3)管理上的不协调。自然保护区由于缺少开展旅游活动的经验,加之缺乏必要的基础投资费用,因而将旅游开发区出租给旅游部门,致使旅游部门在缺乏指导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随意经营,导致保护区过渡开发和环境污染,因小失大。 二、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方向 2.1 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表明:传统的旅游开发有悖于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初衷,必须寻求一种与自然保护区具有共性的旅游开发方式,这就是近十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生态旅游(Ecotourism)。进一步讲,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就保护区而言;生态旅游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特色为目标,通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等方式而助于自然保护和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2.2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方向。 80年代初,生态旅游在西方社会引起重视并获得迅猛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在90年代中期受到学术界观注,1995年1月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分会,国家将1999年定为中国的生态旅游年。据世界旅游组织(WTO)估计,1993年前五年中,生态旅游增加25%,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生态旅游兴起并获得迅猛发展;主要原因有:第一,生态时代的产物。自然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能够被人的理性所随意支配,在自然物中始终存在着与人相异的一面,无法为人的理性所透析、这就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至474处截至2018年6月 北京市(2家)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家)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家)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家)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29家)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家)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

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24家)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甑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省(49家)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马河紫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砬子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洞山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朗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细鳞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市(2家)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