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中国大历史有感

读中国大历史有感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物流学院

课程论文(20012 - 20013学年 2 学期)

论文题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

课程名称:近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王华峰

班级:物流管理 3 班

学号:1 2 1 1 0 1 0 0 9 5

姓名:姜雨辰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读书笔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姜雨辰学号1211010095

这本书我看的很慢,因为它里面涉及了太多专业的东西。似乎是一本历史书,但更像是一本社会学的专业书。至于它所侧重的大历史,有很多要建立在对微观历史熟悉的基础上,也听说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而我本身是对严谨深沉的历史言论比较排斥,所以选择这本书,它谈笑间的独特叙述历史的方式,着眼风云变化历史叙述虽简短但是分析却极为深刻,读完后百感交集。

首先我看一本书起初会去了解作者了解他的背景和时代好像会更深入到作者的思想中去,由此得知黄仁宇黄老师他不是现代人,是三百年的以后的人,看透了历史,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本《中国大历史》胜过了《万历十五年》。然后我觉得黄仁宇老师他不在乎理论体系是否周密也不在乎自己的言论是否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他真正想做到的就是用自己的想法告诉全世界的人,他将半生的思考与同他一起走过的那个时代的人一区和我们分享告诉我们他想说的,这并不是为了在学术界有所影响,但他却远远超过了史学家们。

什么是“大历史”呢?黄仁宇老师在开篇的时候大意是说这本书并不是从道德方面分析而是在现代经济上和传统社会上的并容。在这样看来黄仁宇老师对历史的关照更是注重于经济活动从政治上着手,传统上的中国一直都是形似一个大组织管理,看似整体却没有在真正有效的治理。而且在书里黄仁宇老师也称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为“不能用数目字管理”的社会,而现代经济来看却正是商业经济恰恰是数字管理最明显的社会。周边的一切似乎都充斥了鲜明的数目。

在这本书里黄老师将秦朝建立以来的史实比较突出第一帝国汉代,第二帝国唐宋,以及第三帝国明清的记事。在汉代来看似乎是最初的楷模,拥有秦皇手下的统国后继而更加兴勃,匈奴问题再三平复,政府财管得当,民生土地有计。汉朝以庞大的农村经济为基础,因为这样的结构,朝廷也只能以公众的精神作为施政方针。但后来经济改革仍然失败。原文“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获解决;甚且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绝,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于是,一个个“坞堡”地方自卫组织相继建立,中国俨然进入另一个新形态的战国时

代。”也就告别了一个时代。唐宋时期事态多发展呈现包容扩大的状态,唐代多以朝成夕败,有如逆旅。是中国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由各国使节来往到文化传广效仿。后来武则天掌权以新代旧,经营的确实实质性的改革。后面安禄山的叛变到黄巢的民变都暴露出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而到宋朝在经济管理上有了尝试和突破,但没有很大起色,而宋朝的一大弱点正是全发民族观念,虽说宋朝很早就企图铲除辽之盘踞。可是公元979和986年两次战役都一败涂地。在后面王安石的新法更让世人折服,就像现世人的深渊思想眼光深远。明清则泰国内向不与世争总显“自顾自”的形式,内敛、停滞为主要基调干燥无味。但是明政府与自然经济力量的分离也是它行政上的特色之一。黄老师在这里逻辑很清楚,中国从隋唐开始,科举取士,以道德文章选官,这是小农社会的无奈选择。

作者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给予的评价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十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这也是我对黄老师对于政治经济上的另外一种表达刻画的喜爱。他写的并不是传统历史教材上每分每秒似乎都要发生,而是只讲故事,舍弃了一切可以舍弃的细节,甚至一些常见的史实。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可以一笔带过,然后他只是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历史的框架一个朝代的大纲。“大历史”被这样简单有趣的写了出来。一个时代的刻画就可以简单到用一句话来表述。再看后面对于当代的描写则是“中国的当代史可以简明地条列:国民党和蒋介石制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中共和毛泽东创造了一个新的低层机构,并将之突出于蒋之高层机构之前。现今领导人物继承者的任务则是在上下之间敷设法制性的联系,使整个系统发生功效。”在我们所认知的史实是蒋介石和国名党必是对于共产党毛主席下端的敌方,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就是蒋介石就是坏蛋,在国共内战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的问题、资本主义问题和两岸问题上,黄老师似乎又在表述的时候并没有偏激站在哪一边并且从容表现,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则提出的质疑多过了肯定。“蒋介石全靠这组织上的能力得世界之公从,成为中国之希望。也因为如此,他刺激了日本军人,终有全面武装冲突。他也明知中国无力单独取胜,必须倚借外国援助。在采取这立场时他只是无可如何,批评者也不应就此指摘,因为他与当日同盟国家的领袖邱吉尔、戴高乐无异。只是战局结束后他没有将欢乐带及于援助他的人。相反的,与他结盟成为一种累赘,也成了一种羞愧不能告人之处,因此他一直没有被人宽恕。”相反代表底层机构的中共和毛泽东占有民心从中凸现出低位取而代之树立了新中国。全书末尾,黄老师探讨了资本主义与现代中国的关系。他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构成,以此反观中国历史。站在他的角度,不认同中国之后所建立的社会主义。

对于这本书大体的观点可以分为三点:1.组织和财政的管理建设是稳定中国建设的必然问题 2.文官制度的缺陷是造成历来中央和地方关系不稳定的的源头。3.中国村庞大的自然经济难以数字化管理南里商业化发展所以难以有现在经济税收制度。

而这本书特别强调了历史观,也就是在历史背后所发生很难显而易见的东西。现代人去理解却很片面,因为这200年来中国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吧。黄老师的心态是很平和乐观的,因为一些历史的东西太过深入总是让人

陷入思想的困境和近乎绝望,总是想到历史就是残害和反败,战争,腐败。大历史虽然只有短短3个字,但包含了黄老师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财政、税收、军政各种制度的演变黄老师又重新为我们进行了梳理,黄老师外国留学的经历又让他的观点里结合西方的思维,更能深刻剖析历史。他拜托了政治历史一体化的写法更注重什么原因为什么然后最后会怎么样。从西方眼光看来,中国自相矛盾的情形很多,那些对意识形态死硬不肯放松的人,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倚之为自身安全的保障。(读者见解)

在黄老师看来他把中国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就像从前语文课文里一样分为“总分总”的形式,总起是高级官僚政府阶级,分下是政府官僚的动态策略改革,下面承担的却是黎明百姓,再此看来形似集中力量办大事却只有头大事散乱让中国历来变得很混乱。让中国真正集中起来似乎还需要很长一段路。就当代来说,我就认为中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民族统一,应为我本身就是新疆人,在少数名族聚集的地方生活了十几年。从爷爷奶奶祖父母以及父母多少得知,在新疆少数名族是很排斥汉族人的,我本身身在一个汉族城,所以少数名族不是特别多,相反在博尔塔拉、克拉玛依等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来看,汉族是不被少数名族欢迎的。其实如果不是新疆的人,都希望嫁给一个少数名族,维族等。应为少数名族长相和外国人一样五官很标志。但是我们新疆人知道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首先少数名族“排斥”汉族,在宗教上有信仰,不吃猪肉等。如果一个少数名族和汉族通婚,有两种情况,1,这个少数名族被逐出家门永远不能回去。2.汉族人信教洗肠洗胃,并且和自己的家人永远断绝往来。我觉得从这里来看少数名族就已经自觉的和汉族划清了界限。如果国家做好统一首先解决的不应该是台湾香港澳门,应该是自己本土里的56个名族们。

在社会上一些问题的发生来看,中国的领导旗杆们仿佛一直都是个高高在上的王者但很不切实际很虚幻,例如在新疆7.5事件中国家并没有给予很大的关注相反更本问题确是让“志愿民兵”去平复了动乱。在相关报道的事实掩盖,更用断绝网络来封锁消息达到划分包隔小部分平息大部分的局面,可能很难想象我们当时封锁了一年的网络,没有办法上网,没有办法发短信。唯一与外界的沟通就是电话电视。自等我们自行平息一般。然后再说说网络上前一段时间被炒的沸沸扬扬的“切糕”事件。可能真的有心的人会自己去发现事情的真相。可能如果我说我来自新疆,一定会有人第一个问我你买得起切糕?我也是汉族,新疆是我的家乡,为了一个网络“切糕”就被大家很自觉的要当作人肉靶子去争辩。

然后我不否认中国确实是个大国,但是他太给人一种威严感和分离感,没有从更实际根本的问题上去帮助我们保护我们。从上我们民生百姓不得而知,从下政府知而不行否则草草形式。

当然也没有必要过分悲观,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间断的就是历史。从前没有意识到的隐患必成未来的忧患,也必会是下一代兴勃的要点。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不同多个时代里每每有了问题,得到了问题解决的根本却要到下一代才得到根本解决。

我想我所理解的大历史,就是这样站在历史外面,参透它。作为这个历史外

面的人,我们不能参与它的精彩帮助改变它的纰漏,但是我们还能面对它,思考它。谢谢黄仁宇老师的书---《中国大历史》。

注:黑体字为摘抄

姜雨辰

物流管理三班

学号:1211010095

星期二第五六节课

2013年6月6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