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毕业论文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我们身处在一个阅读资源丰富的时代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量连续四年大幅提升。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阅读率为83%,18岁以下公民国民阅读量明显高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课外阅读是获取广泛知识的主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亦成为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加强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升中学生整体素质,陶冶学生心质,而且能让中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另外,课外阅读可以影响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以及行为方式,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其对正处在青春期时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很重要的影响。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为阅读产生的繁荣欣慰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课外阅读对学生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加强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势在必行。

根据本人实习期间指导中学生一年级学生情况,本文就如何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加强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进行探讨,围绕这一论题,分析研究中学生当前课外阅读指导现状以及课外阅读指导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核心部分是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从而得出思考结论及可行建议。本文分三个部分,一是界定相关概念,进而分析中学生课外阅读及阅读指导现状,进一步阐明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二是找出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三是根据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如何切实有效改善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指导

目录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 5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5

1.兴趣不高,阅读量少 (5)

2、没有计划,快餐式、碎片化阅读文化产生的影响 (5)

3、阅读资源匮乏,适读性不高 (6)

4、缺乏适切性课外阅读指导 (6)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现状------------------------------------------------------ 7

1、科学指导缺失 (7)

2、教学具有功利性 (8)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缺失原因及必要性分析 -------------------------------------- 8

(一)功利性应教育制约 --------------------------------------------------------------- 8 (二)信息多元化影响 ------------------------------------------------------------------ 9

1、教师知识系统对开放性文化接受性增强 (10)

2、媒体的便捷性让老师缺乏教学创新与研究的动力 (10)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缺失----------------------------------------------------------- 10 (四)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11

1、课外阅读能提升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11)

2、课外阅读对中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及良好道德有重要作用 (12)

3、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12)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 13

(一)转变思想—重视课外阅读对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 13 (二)激发兴趣—改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3

1、抓住中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 (13)

2、探索课外阅读方法以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4)

3、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5)

(三)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课外阅读技巧----------------------------------- 16

1、选择正确的课外阅读资源 (16)

2、阅读技巧 (17)

结语 --------------------------------------------------------------------------------------------- 20 参考文献----------------------------------------------------------------------------------------- 20 致谢 -------------------------------------------------------------------------------------------- 21

正文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国民学习意识呈增长趋势。同时由于社会处于大信息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让国民有了更加便利的阅读方式和平台,阅读变得轻而易举,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就我而言,所就读的天水师范学院就有大量丰富的图书馆藏和便捷的数字文献库给学生开放借阅和下载,平台更趋人性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学生将毫无疑问获得更开阔的眼界和视野,他们所能接触到的资源将是前人无法企及的,当然,这样丰富的资源也将深刻影响中学生形成更宽广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当然,积极的一面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也要关注这种开放的系统所带来的像消极思想和价值观的泛滥。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兴趣不高,阅读量少

为了深入分析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本人以在甘谷县中学实习为契机,面向中学生组织开展了一次阅读专项调查,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中学一年级3个班120名同学进行有效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平均投入的课外阅读时间较少,80%以上的学生每天平均阅读时间少于一小时,而且全年阅读量也不容乐观。通过于受试者交谈并分析,中学生学习阶段正处在一个过渡时期,学生一方面刚从小学升上来,学习兴趣不稳定,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形成,课外时间心思都在玩乐,阅读需要大人或老师从中督促;另一方面,中学生阶段作为高中阶段的过渡时期,升学压力增加,课业变的繁忙,学生普遍认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

为了提高学校升学率,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抓的很紧,学校将会占用学生大多数课间时间,这样一来,课余时间能供学生选择用来读书的机会将不断减少,如果学生这方面兴趣再不高,那课外阅读就基本上严重缺失。

2、没有计划,快餐式、碎片化阅读文化产生的影响

中学生受到升学压力影响,其大部分精力全部投入到系统的课程学习当中,无心且无力顾及课外阅读学习,课外阅读渐渐成为学生寻求放松,追求安逸、

暂时逃离枯燥课业的一项途径,随着学业负担于日俱增,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来说基本成为一种奢侈和消遣活动,更别说让他们形成系统良好的阅读好习惯。碎片化、快餐式阅读对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紧张的生活和繁重的学业让学生没功夫和心思选择有用的课外读物,或者便利快捷的网络碎片小说读物更容易给学生带来精神和感观上的刺激。这种浅阅读直接导致学生阅读碎片化,阅读量少,影响不深刻。其次,中学生阅读方法不恰当,比较随意,不会选择和鉴别,仅凭自己的爱好来取舍,采取的态度就是随便看看;对读物内容没有注重消化和累积,从而使得课外阅读内容不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3、阅读资源匮乏,适读性不高

阅读资源日渐丰富和广泛,然而适宜中学生阅读的资源依然匮乏。中学生不易获得适读和优秀的资源直接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与质的有效提高。在对一些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选择来自老师的课堂推荐以及学业内参考书目,比如各种辅导类书籍、中学生作文集、诗词集等等,学生很少会主动选择拥有一本自己的课外读物。由于图书出版行业追求利益意图,投资语文课外读物开发的出版商较少,有的也是配套语文课外练习题集、作文集等可以获取高利润的资料,而单纯出版针对中学生这一特定阅读群体图书的商家更少,出版商更青睐去迎合学校和家长的心理预期,其价值取向与社会利益最大化背道而驰。

4、缺乏适切性课外阅读指导

中学生课外阅读普遍存在一个现状,即是缺乏老师的适切性指导,课外阅读适切性的内容包括指导的适时性和适合性。《温州晚报》2012年4月期中调查的中学生阅读情况显示,导致中学生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书以及没有喜爱的书可以读,在这方面教师除了教学就应当积极引导。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思维较活跃,兴趣广泛而阅读比较随意,对老师推荐的阅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抵触,主要是老师所推荐的内容实用性较强,学生觉得会缺少趣味性,对读物没有新鲜感,这也是教师指导缺乏适合性的表现。

老师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学生所喜好的内容以及他们的阅读心理需求。另一面,应试教育是传统教育的价值取向,所有的教学都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其教学知识量庞大,学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老师尽管意识到课外阅读有效拓展对中学生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迫于教学需要,他们没有采取有效的指导,而是把大把时间都花在语文课堂教学和习题练习上了。针对以上教师缺乏有效指导,学生读书比较盲目,中学生课外阅读有待改善。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现状

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学生正值成长期中的青春期,此时期学生心理、生理处在功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同时此时期也是阅读能力形成和陪养的关键时期,科学有效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行。当下教育正处在信息化时代,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日渐丰富和合理,中学生课外阅读已探索到新的方法,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现状很有必要性和实用性。

1、科学指导缺失

中学生正处于升学的关键阶段,他们在这种教学传统的影响下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尽管语文教学老师一致认为课外阅读有其重要性的一面,但是大部分老师仅是提出这个口号,并未付诸实践,真正地进行科学有效指导。

(1)课外阅读形式单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阵地无外乎就是课外阅读课和教室读书角,学生很少会选择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读者》、《青年文摘》、名人传记便是他们所有的读物。教师也很少组织学生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开拓学生阅读视野。

(2)缺乏阅读方法和习惯的指导。课外阅读要产生效果,首先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然而目前老师在这方面做的依然不够。老师应当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予以纠正和引导,以防影响阅读的质量和效果。老师一般情况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宏观层面,他们只强调阅读的重要方面,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很少去有针对性的进行具体方法指导和个体差别指导。

(3)阅读效果不能保证。教师在学生看哪些类型书籍方面调查研究较少,缺少这方面的研究,教师就不会形成有效的监督;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课外阅读课程,班级也设置了读书角,然而却形同虚设。学生在学业高压紧张的学习氛围下没有监督和指导很难有意识去阅读。阅读过程中没有做记录,读完也忘的差不多了,阅读能力当然不会有所改善,这样的阅读既占用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也没有多大用处,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

2、教学具有功利性

中学生肩负承重的学校升学压力和家人的希望,学校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因此而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将围绕升学率转,教师最终的教学成果用升学率这个看得见的指标来衡量。

(1)教材为主,阅读拓展。老师在对待课外阅读这个问题上倡导学生读一些与教学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同步课程辅导、练习集等。就连文学经典名篇的阅读指导也是让学生能提高答题能力,进一步服务考试。一些对学生成长起重要作用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书籍教师缺乏有效指导。所以课外阅读有较浓的功利色彩。

(2)课外阅读需要挤时间。由于中学生课程安排紧张,学业负担较重,他们可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虽然一些学校开没了课外阅读课,但学校指定一些读物,不给学生主动阅读的机会。或者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读取书籍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很难从中获取到有用的知识营养。新课示提倡学生要养成完整阅读一本书籍的习惯,从阅读中体会知识的乐趣。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缺失原因及必要性分析

以上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现状可以看出,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是中学生课外阅读缺失的重要原因。缺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利性应教育制约

每年六月举行的中国“高考”牵动着大众的心,阵势浩浩荡荡,世界范围都在关注,重要性可见一斑。高考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35年历程,每一次都牵动着应试学生家庭和所在学校的心,正是这种一考决定终生的教育

取才体制造成的。我国近几十年以来教育重心依然是高考,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家长决定择校的标准就看学校的升学率,学校里边评优的标准是班级的升学率。这些标准从而使一些成效见快的学科备受青睐,由于语文成绩提高慢,产出较低,因此不太受重视,就算是重视也是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积累而非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试教育心理是整个社会的通病,由此产生的教育功利化越发严重。功利风气下教学理念的影响,围绕考试辅导类教材层出不穷,再者中学生传统学习时间占了大部分时间,过重的学业负担让课外阅读更加难以为继,学生不仅视野得不到开阔,而且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导,在教学中起到核心的引导作用,是绝对的主宰,阅读教学由于单一的形式和讲风盛行而剥夺了学生个性化阅读权利。学生便很难将所学到的东西延伸至课外阅读当中去。

(二)信息多元化影响

个体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提升,人们进入快节奏生活方式。现代多媒体快速发展进入人们的生活使得文化知识的传播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科技的蓬勃发展也让人们的信息和阅读意识不断增强,公众已经对采取各式各样的媒体获取信息习以为常,由以前纸质阅读到如今的在线阅读,从经典著作到草根文学,还有博客和微博等等,科技让我们接收信息更加方便。媒体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种影响作用是具有正反两面性的。

公众对现代多样化信息来源具有依赖性,表现在:生活、工作的快节奏令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鉴别和选择有用且适合自己的信息,也没有时间通过阅读来提升生活质量和改善个人修养,只是被动接受并迎合媒体在快节奏下制造出来的具有娱乐性和商业性的读物。作为利字当头的传媒主体出版业不断迎合大众的口味,缺乏社会责任感。

大众传播低俗化影响首中学教学

1、教师知识系统对开放性文化接受性增强

这样使得教师在课程资源占有和应用及知识储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极大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另外,这种开放性系统在面对如今思想浮躁下的教学方式时亦有很强的接受性,表现以下:

(1)教师队伍日趋年轻。由于传统师生关系改变,师生间思想交流变的频繁,略带随意性,教师往往忽视中学生心理年龄品质。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更加深刻,无形中对其形为方式、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处于形成期的中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2)开放性知识系统。课外阅读价值取向及方向受到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渗透给学生的一些负面因素及浮躁思想,比如浅阅读风气、快餐式阅读方式等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和方向。对于身心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尚不成熟的中学生影响深刻,从而将导致中学生文学品位偏低,阅读具有娱乐性和浅薄性。

2、媒体的便捷性让老师缺乏教学创新与研究的动力

媒体文化来临使得现代阅读方式严重冲击传统文本阅读。人们变的愈来愈浮躁,大众在肆意享受着这种快捷文化所带来的轻松和方便。教师借助获取资源的便利性懒于自己研究教案,上课颇喜欢采用多媒体教学,严重缺乏创新与研究的内在动力。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缺失

那第教师主要的职责是什么了?古代学者韩愈对于教师的职责指出,教师最重要的职业就是传道、授业和解惑。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进步飞快,科技日新月异,教育也在不断进步,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一份职业一样的存在,他还要拥有更深的内涵,角色扮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不是仅仅作为知识的传递者那么简单。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发展,教育实践不断推进,心理学及教育学学科的不断发展让教师的职责更加趋丰富起来,教师要充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信息技术等知识全面了解并关心每一位学生以促其身心综合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将会严重影响教学的发展,个体的发展亦会受到负面影响。一些教师对自己职责定位不清淅,侧重于学生共同基础下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侧重课内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丰富的课程资源对中学生产生的意义。中学生正处在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也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不过,中学生受心理年龄限制尽管具备一些阅读意识和能力,但是其阅读的效果不是很高,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

(四)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获得知识最根本的途径和方法即是阅读,阅读亦是个体形成言语能力、思想和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对一个人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能力的提高,思想情感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都源自于阅读。所以说对学生来说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很有必要,一定考虑到中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二是考虑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课外阅读能提升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时的办法是阅读而不是补课和增加作业量。”调查表时,不学阶段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占总知识的15%-30%,中学阶段达到40%,大学阶段达到70%。数据表明,课外阅读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可以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课内阅读无法替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每个学期课堂所学几十篇课文是没办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更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叶圣陶先生穷其一生致力于语文教育,他特别重视课外阅读,他提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实现以下四个“获得”:

(1)获得写作材料的间接经验。

(2)获得作者思想观点可供立意和思索。

(3)获得作者的感情来陶冶情操。

(4)获得认知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能力。

阅读作为中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拥有以上四个获得,中学生语文能力才会提高。专家做过统计,一个人阅读150万字以上的作品才能形成阅读的能力,但我们中学语文课本字数远远未及这个标准。所以说,没有课外阅读补充,只单纯靠课内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2、课外阅读对中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及良好道德有重要作用

语文具有天然育人的优势,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其目的是提升个体的发展,培育具有真诚、善良、良好品德、热爱真理及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在当下浮躁的社会氛围下,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显得很必要。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当中可以得到的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铮铮傲骨,爱国诗人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高沿情操,田园诗人范仲淹“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爱国诗人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豪情。。。几千年的人文精华和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体现。学生在独自进行课外阅读时,体会图书中关于友情、爱情、勇敢及爱国主义的人类文明精神,产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能力,进而开启自己的心灵大门。促使学生自然成长、独立思考远远胜于老师的说教,中学生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3、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为了适应科技技术的发展,个体必段不断完善,信息化和数字化飞跃进步意味着个体必须拥有获取知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显然中学教材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唯有进行广泛的阅读活动来获取书本以外更丰富有营养的知识,通过阅读培养学习能力,才能培养信息素质,终身受益。

传统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采用有效手段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感受读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坚定恒久的阅读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训练让学习成为一种自愿的行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可以达到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是中学生课外阅读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学生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和紧凑的课程安排下,有效的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

(一)转变思想—重视课外阅读对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先进科学教学方法积极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理念更新才能变革教育。新课改的实施触动着广大群体的神经,原因在于它试图通过变革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及教育制度,把目光聚集于每一个学生的自身发展上来,以期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个体;教育的公平及公正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初等教育背景下获得公平、公正的受教育机会。

中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有区别于具有独特性的成年人,他们正处于一个特定的心理发展阶段,此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以期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知识储备的重要来源,是培育健康人格、提高素质的重要方式,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高度生视阅读能力对于中学生的特殊意义,这将是一种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终极指导。

(二)激发兴趣—改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对某种事物表现出的心理倾向性表现,它会让人产生持久动力去从事完成某一件事性。中学生阅读现状令人堪忧,课外阅读动机的缺乏是导致课外阅读能力显著不强的主要原因,没有兴趣或者兴趣淡漠课外阅读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激发并培养之将是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1、抓住中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

中学生是有别于成人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理与心理发展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认知、注意力及价值观念正处于形成及完善阶段。中学生虽然具备主动阅读的意识和阅读能力,但由于自控能力不强,又缺乏鉴别能

力,阅读比较随意而非专注。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开放性和差异性的阅读心理诉求,积极合理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中学生阅读心理如下:

(1)娱乐消遣心理。中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放松身心,暂时逃避课业的枯燥。课外阅读也是学生为了满足一时好奇和满足眼球的刺激,中学生普遍会选择读一些娱乐性很强的读物,如时尚周刊、武侠小说、卡通动漫等等。或者他们选择通过网络看一些信息和新闻。

(2)功利性心理。课外阅读是出于自我学习和老师要求为目的,最终目的是对课内学习的巩固和提升,以期提高学习成绩。例如读一些课外辅导材料等也是中学生较普遍存在的阅读心理。

(3)偏好性心理。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来选择读物,不同的学生偏好各异,有些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军事,有的偏爱音乐作品等等。

中学教师唯有正确把握中学生阅读心理差异,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学生阅读心理差异化较大,个体身心发展失衡。所以,中学教师在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广泛性,培养积极阅读心理,改正不良阅读心理。

2、探索课外阅读方法以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并不是不想读课外书,从而使得他们无法感受和探索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满足与快乐,长此以往他们便对课外阅读丧失了兴趣。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1)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盲目的没有头绪的在浩瀚的知识资源中探索是不得法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益膨胀的阅读资源中获取有用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2)选择适宜的读物。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摄取足够养分比起吃的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学者大都是读过很多有用的书而非读了很多的书。”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书籍,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心理的读物以期培养起他们的读书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中学生具有鲜明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身

心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任务不尽相同,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也是一样,各有其特点,因此要根据每一阶段的发展需要必段推荐适合其年龄段的课外读物,才能促使其完成各阶段发展任务,建立自信心,形成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和自觉性的形成才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起。

3、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应适时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活动采用一些影响深刻的主题,活动力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心得体会及观点认识,进而产生愉悦深刻的阅读感受。

(1)校内课外阅读活动

校内课外阅读活动是在学校范围以内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它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迁移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学习不公是一门课程,而且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有效结合语文学习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采用活动或课题的形式组织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

教师应当组织每周进行一次班级课外阅读专题活动,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调动学生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让学生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平日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认识到不足,而且可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学生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学会如合分析,阅读的意识会增强,阅读能力和自信心也会提高。

校内课外阅读可以借助图书馆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丰富的资源,利用好藏书;在学校范围内组织诗歌朗诵、知识竞赛、小说创作大赛等活动,激发起全校师生课外阅读兴趣。

(2)校外课外阅读活动

校外课外阅读活动就是在学校以外的课外阅读活动。

每年4月23日举办的世界读书日,其宗旨是向全世界的作者与书籍致敬,同时鼓励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活动期间会有好多集体和单位,学校也会组

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氛围热烈的活动现场及丰富多彩的读物来感染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潜能。例如,借助我国每年的传统节日里的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每到这些节日,借助举办文化节日期间,举办“传统文化知多少”或“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里感受知识的魅力。利用好中国传统节日举办时机,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进而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珍惜,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在和谐、有爱的环境下汲取知识的营养,培养他们综合的学习能力。

(三)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课外阅读技巧

一个人获取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读书,而很多人缺少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1、选择正确的课外阅读资源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进一步说,优秀的阅读资源是成功的阶梯。个人精力有限性与资源的无限性让我们要对阅读资源加以选择。新课标对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提出要求。

(1)课内课外有效联系

中学生正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很重要。很有必要选择与传统教学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源。教材毕竟是针对广大中学生全面发展所编写的,其教育意义具有普遍性。

中学生要按照日常学习过程的需要来展开课外阅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先要掌握好课内所学知识,课内知识稳固以后才能够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提高并巩固课内所学,基础教育的意义即是如此。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有助于辅导课内学习的资料,比如作文集、习题集等让学习作为参考工具。

(2)着重选读经典作品

经典作品蕴藏巨大的力量,文学及审美价值极高,深厚的文学底蕴,它能让学生形成高尚的阅读品质,陶冶学生的性情,直至步入文学的殿堂,形成完善发展的人格魅力。课外阅读时,学生要选择一些经典名著来读,以求形成语文素养。德国诗人歌德曾说:“鉴赏力的形成就是要观赏最好的作品。”我国古代学者也说:“人不读书,则尘谷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当然此处所说的读书则是经典之作而非一般文章,所以说,阅读资源质量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学生鉴赏能力及文学素养的形成,也影响着中学生待人接物、陶冶情操的形成。

(3)选择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书籍

阅读资源选择过程中,需要注重资源的适读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感知,所选读物要适合中学生读。其作品应起到影响他们思想理念及生活态度的作用。如《中国大历史》、《名人传》《安妮日记》等等,此类作品要么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写历史和传记,要么以自我视角第一人称诉说自己的心声,激发了学生渴求认知、崇拜、错奇的心理。中学生应多选一些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强的读物,适读性显得很重要。

2、阅读技巧

(1)泛读、精读及速读

“精读”作为一种全面深刻理解事物而进行的一种阅读方式,是一种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阅读方式。其方法主要有分析阅读法、思读结合以及复读法等等。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中采取精读法去阅读文才优美的文学作品。比如出自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读到这里,学生能够认真仔细的投入感情,才能深刻体会作者说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读者亦会跟着热血沸腾起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精读必不可或缺。

泛读与精读就阅读方式来说是一相对的词,内在关系而言,泛读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生通过精读来获得熟练的技艺,从而可以进行泛读。

而泛读又是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泛读对于学生掌握课程资源和扩大知识面意义重大。

速读顾名思义即快速阅读,它的要领即是快速时间内从所选读物里获得相应的信息。立求快,理解易。速读法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外界知识的方法,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人和人之间能力的差别已不仅仅是谁拥有的知识更多,而是看谁能在浩瀚原知识信息海洋中具备更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手段,当然速度显得至关重要。想速度就要养成一些习惯,一是提前阅读。放在课堂即是课程预习,无论做任何事,未雨绸缪总是好的。阅读前通过预习可以对全书有一个大致了解。再阅读时,可以节省好多时间出来,有的放失针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进行阅读。其次就是抓关键词。浏览文章时眼睛寻求关键的字词句,获得文章核心用意。最后就是学会适量放弃。不要阅读过程中一遇到不识的词句就要查阅书籍,不要因一点困难就停止不前。资料都有其内在逻辑性,眼光应放在整体层面进行理解。

(2)读与思

自古学者便对读与思进行关注过,孔子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是思维、思考,阅读过程中带着思考才能将别人的知识和见解唯己所用,对知识有效利用并形成完善的阅读能力,通过记忆强化是很难做到的。新课改也一直在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通过独立思考产生独立体验,唯有思考才能深刻体验作者书中所呈现的情和意。边读边思已经是有效阅读的重要方式。课外阅读过程中,中学生一定要养成边读、边思、边记的良好习惯。

(3)工具书合理利用

课外阅读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工具书进行解决。例如遇到的生词,不了解的历史文化背景等。阅读中对重要的词义弄清楚明白是很重要的,如果将遇到的问题放过就很难将知识积累。中学生用到的工具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百科全书,另一类是字典、词典。

(4)阅读时间管理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合理管理自己的阅读时间对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一定意义上管理好时间就是一种阅读技巧。管理阅读时间,就是要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习惯包括有计划的阅读,做读书笔记、劳逸结合及读书看报的习惯。管理好阅读时间,阅读就要有目标计划。这样阅读才能有效、正常进行。管理好阅读时间,阅读就要有时效。阅读有效率是关键。中学生处在一特殊阶段,他们的阅读需要高效、速度,有效果。

在知识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给予高度关注,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会让中学生在阅读时少走些弯路,是让其学会独立思考、形成阅读能力和素养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当代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足的现状,系统、全面查找分析原因,从微观方面课外阅读技巧分析和宏观方面课外阅读指导思考两个方面进行了浅析,旨在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内容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参考文献

[1] 刘青.中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结构与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 曾祥芹,韩雪屏主编.阅读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3] 李新祥.成果述评:我国国民阅读研究现状述评(上)[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6-14.

[4] 王尚文,吴克强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孙卫华.对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失的反思[J]。文教资料,2009,4月(中):115.

[6] 路荣.关于高中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7] 傅晓玲.初中生阅读中的不良心理行为及其纠正[J].广东教育.教研,2007,(12):51-53

[8] 谢祥清.素质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 薛智主编.青年读书技巧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0] 苏君阳.公正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