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我们国家在小学全面开设外语仅仅只有五年的时间,也就是从1999年开始。当然小学所开的外语在我们国家不是强制性的,不是compulsory

education,而属于optional,可选择的。我国小学开设外语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是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或者说是在之前没有规律可循,没有成功经验,甚至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全面开设的。但是由于我们必须要融入这个社会,融入这个世界,必须要适应globalization

以及国际斗争的新形势,因此,外语学习要从小抓起,这一点我本人是非常赞同的。

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领导讲,目前全国开设外语课程的城镇小学已经达到

70%以上,农村小学已经达到了30%。全国有一亿三千多万的小学生,那说明,现在已有五六千万的小学生开始学习外语,只是学习时间不一样。国家要求的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早开设,一般由三年级开始。但我国现在有许多地方,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的,也有的是从幼儿园开始,甚至还有进行“bilingual”

双语教学的,有的从五、六年级开始开设。开设的年级目前看来参差不齐,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教学的多一些。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国家的外语教学包括小学的外语教学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经过几年的实践,通过我们的课改还有新课程的实验,外语教学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反思,最近有一些媒体、舆论在谈论我国的外语教学,包括小学的外语教学应何去何从的问题。《南方周末》,全国个人阅读比例较高的报纸,在今年

9月23日,曾刊出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一篇题为《中国公共外语教育反思》的文章。文章指出我国的外语教学“与时间成本、费用成本、机会成本相比,外语教育得不偿失。绝大多数人在学习十几年外语之后,其实外语能力仍很低”。并提出“废除外语的一票否决是时候了”。另外,在全国人大会上,也有代表提案认为,不必全面普及外语,称这是很大的浪费。因此,中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已经处于一个critical period,一个关键期。就是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到底该怎么办。

从个人角度,我反对上述专家及人大代表的意见。外语是我们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语言素质。语言素质包含母语素质和外语素质。中国的汉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它在国际化方面,在国际政治、经济斗争方面,还不是主流语言,但英语却是主要的。另外,全世界以英语作为母语者已经超过四个亿,如果加上二语国家,再加上许多国家把英语当作主要语言来学,实际上英语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汉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学习英语,会严重影响整个中国今后的发展。所以,中央作出上述决定来推行全面开设外语,我认为是对的。目前我们主要考虑的不是我们现在开不开英语课,什么年级开,而是考虑怎么开,怎么才能取得高效。

从1999年以来,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已经连续四年进行了许多关于小学外语教学的教研活动。我们把重点放在课程和课堂教学上,因为我们的外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好不好,决定了整个外语教学的质量和命运。中心曾分别在绵阳、南宁等地召开过专门研讨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研讨会。今年在大连是第五届。重点主要是放在课程和课堂教学的效益上。最近几年来,关于小学外语教学,我也发表过一些讲话,在1999年,有一篇叫《我国小学外语教学的形势和前景》,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当代小学外语开设情况,以及支持小学开设外语的一些理由和论点;小学外语教学所必备的一些条件;还有我国小学外语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后来我又曾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四大要素”。我这次是要在这四大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思考

的范围,如何在我国小学外语教学当中落实每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外语”。这两个字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中国人,包括从小学开设外语,是在教一门外国语言,所以它的教学目的、教学类型、教学的基本原则、路子都和母语、二语有所不同。而且,我们的外语教学是在中国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就是Chinese style——不能叫做Chinese particularity。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它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绝不是培养所谓的“交际能力”。因为在汉语这样的语言环境下进行外语教学,是培养不出真正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也是中国语言学者、专家、教师们的共识。迄今而止,中国所有的英语教学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例如:教学大纲、要求,从来没有提出我们的英语教学目的是要培养交际能力,有些人提出要培养交际能力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培养什么呢?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的目的是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把英语作为一个tool,或是instrument。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目的都弄错了,那我们的英语教学就会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上,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把交际能力误认为仅仅是口头交际或仅仅是听说。这是把目的和整个过程都忽略了。而认为我们上外语课本身就需要交际,就是交际。这又是个大错特错。因为把语言课上成完全的交际,这是一种强交际法,是交际法的strong

version的做法,是过于极端的做法。外语教学在一般情况下用强交际法是很难实现的。另外,由于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TEFL)而不是二语教学(TESL),更不是把英语作为母语教学(TENL)。二语习得(SLA)的理论以及它的一些方法,我们是应该借鉴、学习的。这对我们外语的学得非常有帮助。但是,外语学得和二语习得有极大的差异。因为外语学得主要通过没有语言环境的课堂教学classroom formal instruction来实现,主要靠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而二语习得则主要靠目的语语言的exposure,还有immersion,“浸入”这种natural acquisition,这种自然的习得,与外语学得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即使是二语习得的这个理论,如果我们用好它,也不至于使我们外语教学现在出现这么大困难。因为二语习得的主要假说有两个,一个是输入假说,强调input(可理解性的输入),可理解性的输出假说;还有一个是监控假说(monitor),这两个假说是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还有第三个假说,就是顺序假说,即关于习得的顺序的假说。这些东西,如果我们都按照二语习得的话,也不至于使我们的外语教学出现这么大的困难。因为输入假说确定了我们必须大量的输入。我们的教学是输入型的,而不是输出型的。而我们现在的教学,小学、初中、高中包括大学,都是在强调应用,输出型的,都是productive instruction。这是极端错误的。二语都做不到,外语怎么能做到呢?外语不等于输入就输出了,二语习得理论最近又加了一个intake,大量输入以后,还要有个接收的、组织的、融合的、加工的过程,和二语的文化、母语的东西结合以后,才有可能输出。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production或是output。

但是我们小学外语教学一开始就输出,什么都不要学,这是极端错误的。外语教学类型上的错误,导致我们很多原则上的错误,很多教学基本原则的错误。这是我们必须要反思的事情,现在我们必须要开始反思了。如果不反思,我们的外语教育就会全军覆没了。我们的外语产业,我们的外语教学事业均会出现危机。实际上现在已经出现危机了。所以,这个TEFL类型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再糊涂了。我们很多的教材,目前几乎所有小学的英语教材,都是以二语习得的理论为基础编辑的,甚至是以母语的基本理念编写的,甚至是把国外的东西,连书名、内容什么都不改,拿来让中国小学生用。这是对中国人极大的犯罪,对外语教学极大的摧残。这种东西怎么能用呢?不符合中国国情、教情、学情。我这个话你们大家可以批判的。但我却是必须要说的,我要对国家负责任,对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负责任。国外的理论、教法再好,我们没法照搬照用它,但我们有些学者,有些出版单位,不要铜臭气太浓了。要拍拍自己的良心。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要素,环境(environment),即语言环境。语言学习最主要的问题是环境,如果不解决环境的问题,语言学习就无法达到成功,无法获得良好的效应。恰恰中国人把英语作为外国语来教来学。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的母语——汉语,无时不在,汉语这种interference,以及我们中华文化这个背景,我们的风俗习惯,甚至我们中国人的性格,这种internal characteristic,我们东方人这种internal culture,都会影响我们的外语学习,因为没有相应的外语语言环境。小学到初中,九年义务教学,国家给我们的课时只有6-8%,一百节课只有6-8节是外语课。这是教育部2002年的28号文件规定的,而我们的母语——汉语却占20-22%。我们的母语有环境,还有那么多课时。外语没有环境,课时又那么少。所以,我们的外语教师是在“违法”的情况下,在加班加点的上这个课,违背了教育部规定的课时数量,加时加课。但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没有语言环境。所以就决定了我们的外语教学是最困难的教学形式,是最困难的教学学科。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最难的一门课,从管理,从教和学,从评价上看都是最难的。所以外语教学确实需要我们下大功夫。

我前四、五天刚从韩国回来,参加泛韩英语教师协会的国际学术年会。这次会议只请了四个专家作讲学,中国请了我,另外还邀请了新西兰澳克兰大学的一位著名的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位博士及新加坡大学的一位博士。大家探讨的问题是在外语的环境下(in the EFL context),这种classroom interaction(课堂的交流活动)怎么组织。大家一致认为,在母语情况下,这种classroom interaction 全用外语来进行是极端困难的,因为没有环境。有人说,我们可以创造环境。这节课我们不说汉语,就说外国语,学生们也不说汉语,我们唱外文歌,用外语组织各种活动。但那仅仅是创造一种creative 的环境,而且是假的环境。有人说,上课时,搞活动,我们搞pairs、groups、performance、dialogues,搞语言交流的活动,大量使用语言,这是不是正式的交流呢?也不是!也是假的环境,因为不是真的用语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你的生活、学习、生存等等一切的问题,这些交流全是预设的,全是假的。这是一种假交际或准交际。但是我们还要这么做,没有办法。不过无论你怎么creative 也是假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创造这种语言环境。但是创造语言环境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功夫。那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把教室都贴上英语的标语、英语的格言,把走廊都放上和英语相关的东西,就说我们现在是英语环境?这不行,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没有英语就吃不到饭,办不了事情,这才叫真的语言环境,真正的需求。

第三个要素是资源,即resources。环境与资源它俩有相同的东西,也有不同的东西。资源指的是外语教学、学习可以利用的东西。它的各种的必备的条件:一个重要资源就是师资,这是最主要的一个资源;另外一个是教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再有就是教具,它包括了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计算机等所有这些的条件。这些资源也属于环境,但是比环境更具体。目前教师的资源极端匮乏。刚才,我说我们是在没有教师培训的情况下开设小学英语课的。好多小学英语教师本身的语言基本功、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还有英语教学的技巧、基本方法、技能极差。有一些教师完全是改行的,转岗的。另外,小学外语教育的科研也处于很低的水平,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在小学开设外语,特别是从小学一年级开设外语,师资就更显匮乏;教材,我刚才讲过,我们现在几乎绝大部分的教材都是二语习得理论的教材,在中国的外语教学条件下无法使用,中国也很难投入那么多。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资源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开这个会也要首先解决资源的问题,也是教师培训,也是科研,也是为大家提供信息。这方面的改善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但是迫在眉睫。

第四大要素“类型”,即中国外语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教学,具体的教学应该是什么形式的?我们目前都是在采用输出型的教学,这是本末倒置的。这就像我们没有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作,到了秋天却想收割庄稼了,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同样,没有输入就要有输出,这是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中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是input

instruction,或者叫input-based instruction,或者叫form-focused instructed,以输入为主的教育,而不是目前实行的这种输出型的或称为交际型的、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类型。我们的教学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课堂活动可以多样化,百花齐放。但是最基本的一些规律不能违背,因为这种东西违背以后会受到惩罚的。就如同我们刚才讲到的农业播种一样,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因此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应该是输入型的,但输入不是光输入,而是以输入为主,并不是不输出。我们什么东西都不要形而上学,不要一点论,不要走极端。但是重点一定是输入型的。

现在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实际上是无法输出。我个人观点,小学现在试点,三年级开设外语。小学强调单词量,就只这一项,不要做别的,不管语法,不管具体的技能,单词量如果达不到1500,平均每年400的单词,就不要开设外语。国外一年基本都是要求学习1300多个单词。我们增加三倍时间,四年,行不行?因为我们学习要讲效率,投入要讲产出。我这次到韩国,我做完报告后,他们就向我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中国人学习外语是不是有advantage,我说不对。中国人学习外语怎么有advantage,汉语和英语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语系,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比较刻苦,我们自己的母语就比较难学,所以使我们学外语就比较下功夫。我说我是学了三十多年的外语,教了三十多年,研究了三十多年,我现在就这种水平。我们中国也是这样的。我们可能比韩国人学得快一点。当然,我这是吓唬他们的,到底什么情况也很难说的。所以如果把我们的外语教学定位在输入型的外语教学上,现在所有的教材、教法都必须改,原则都必须改,否则就违背了规律。我刚才讲过,连二语习得都是输入型的,Rod

Ellis等名家,都是强调输入型教学的。最先提出这种学说是在80年代。而我们外语怎么能是输出型的呢?没有输入哪有输出呢?所以,小学外语,我们提倡音标不要学那么早,单词不要那么记,语法要淡化,是值得商榷的。如果语言本身的东西不去学,我们开外语课做什么?我们小学学了四年,到了初中一年级还要全部重学,我们要这个repetition做什么?这是浪费学生时间,是图财害命!第四个要素,学得(learning)。学得跟习得都是“得”。有人讲,不管“习得”还是“学得”,我们怎么得到都可以。但我们中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一定是以学得为主。有些人说这个习得也得,学得也得,都得不好么?这两个东西可不是胡来的。因为,这样得到还是那样得到,这就是一种选择,一种教学类型的choice。由于我们是外语教育,所以我们的外语教学的路子,就应该是学得,而且不是以学得为主的,而只能是学得!最近,在国际上争论非常激烈,而且实际上已经有定论了。学得与习得是迥然不同的,是有distinctions的,而不是仅仅存在difference。

学得,你可以先讲规则,后举例子,后实践,后练习,也可以先练习,先举例,然后归纳。就是deductive也行,inductive也行,用whole

language也行,全英语教学也行,用交际法也可以,用翻译法、认知法什么方法都行。只要学得就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而且学生各个阶段,甚至每堂课都不一样。一堂课用好多方法,不可以吗?但是你的基本点要放在学得上。我们可以借鉴全世界好多东西,可以消化,可以继承,可以创新我们传统的语言教学中的一些不好的东西。但是,我们绝不能把国外的教学理论原原本本拿来,给我们中国人用。在专家、学者都不懂某个法是什么的情况下,在中国没有任何实践、借鉴的情况下,在没有成功经验的情况下,大面积推广这种教法是错误的,是不严肃的,是反科学、反哲学的,这是强权的改革。这一点教育部也在批判。最近,《中国教育报》上登了数篇文章,在批评这些东西,反思这些东西。现在,我们需要大家正视这一切。所以说,我们下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要注意显性(explicit)和隐性(implicit)两个方法。

显性就是显性知识,就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语言本身包括知识、技能。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地教这些东西,不要拐弯。我们尽量要使用目的语、外国语,当然有的时候也要用

母语,讲得快,省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用deductive

approach,先给定义,后举例练习;也可以是inductive approach,即可以先举例子,后归纳。但是注意要让学生学到这些知识和技能,要学到语言本身。如果我们一切都不是为了那个目标,只是纯粹的为了表演,我们就不要做。所以要特别注意显性的、隐性的知识,以及显性和隐性的教学。这两方面不可偏废。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迁移。所谓的迁移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乃至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若是积极的就是我们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不论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无论是positive,还是negative,它都对语言学习有好处。我们学习英语,主要是学习它与汉语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学习语言的重点,学习英语的难点、重点、要点。所以,你不重视语言的迁移,不重视比较,语言的比较、文化的比较,我们的语言是很难学好的。目前我们很多教材和教法反对迁移,反对我们利用母语,这是极端错误的。假如说你学二语、学母语,那可以。但是学外国语,抛弃了我们自己的优势,自己的母语,实际上是扔掉了一个捷径,是错误的。所以,迁移的问题还应该好好研究,不研究不行。下一个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learners' ability),就是我们说的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最近,我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英语学习策略研讨会高级培训班上,我有一个半天时间的长篇报告,就是讲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外语,虽然教师非常重要,在没有环境,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外语语言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起主导作用。但是最主要还是通过学生产生作用,学生是要学会的,教师最终是要教给学生怎么学习,就是how to learn。学生是have to learn。所以这个learning ability 或是learning strategies,是教师必须要培养的。在learning strategies中为什么strategy用的是复数形式,要叫strategies?因为有很多的策略。学生有好多的学习策略,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learning ability),就是学习能力(aptitude)。学习能力是指哪几个能力呢?这是二语习得和外语学得都要重视的,也是最近几年来,国际上讨论的焦点话题。具体是哪些呢?一种就是我们对语音的识码能力,就是我们见到一个音就懂得规则,知道怎么发音、使用升调还是降调,会连读,会浊化、弱化,会用它,懂得它的功能,懂得它在什么时候能用,学习语言要有这种能力;第二,要有grammatical sensitivity,即要有语法敏感性、语法能力。因为交际能力最主要一个特征能力就是语法能力,交际能力里面包含了四个小的、具体的能力即语法能力、语篇能力、语用能力、策略能力。如果不懂语法,淡化语法,甚至不教语法是否合适?不合适!我们说外国人学习英语是很费劲的,全靠习惯,全靠模仿,全靠重复、强化、刺激是不行的。在没有外国语的环境下是学不好外国语的,靠习得必然死路一条。所以,我劝告那些编写教材的学者们,在编写教材时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再也不要胡编了;第三个inductive learning ability,什么叫inductive,就是学习要掌握归纳的能力,要有归纳学习的能力;第四个学习能力就是rote-learning ability,死记硬背的能力。有人说素质教育,应该反对死记硬背!那是错误的,死记硬背就是memory,就是记忆,就是用心用脑,就是人的思维、人的认知,怎么能反对呢?语言学习不记忆能行吗?语言学习最重要就是memory,不记忆就没法使用。因为人不是兔子,不是鹦鹉,不是低级动物。最近的一百年来,人类的最大科学发展就是脑科学。而21世纪,世界七大重要的科研项目之一也有脑科学。素质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人的大脑的记忆、认知,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学会记忆也是一种必须的能力。下一个要素是“动力”——motivation。由于外语学习有这么多的干扰破坏因素,又没有语言环境,教师素质也不尽人意。所以,动力是非常重要的。你不使学生motivated,给他们动力,他们就不学。试想有多少学生有这样的思想:我学英语是为了将来的交际能力?基本都是为了考试。一开始,短期的目的,都是为了期中、期末考试,中考、高考,为了上学,为了考上研究生。这是短期的目的。但是我们的motivation,除了短期的目的以外,还有很多。比如

说,我们全国的小学生英语竞赛、我们各种的课堂活动,都可以是motivation。因为小学英语教学,重要的是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是motivation。由于现在小学外语教学缺乏动力,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的批准下,早早地开展了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目前这个竞赛做得非常好。今年有一百多万人参赛,而且分了好几个年级段。原来就是出一张赛卷儿,现在是分年级出几张赛卷儿。总之形势非常好。可以说现在小学外语教育的最大的动力就是这个竞赛。如果没有这个竞赛,我们的小学外语教育所谓的培养兴趣,是名不符实的。Interest是非常容易失去的。他们连十分钟都坐不住,所以竞赛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动力。例如,考试。有人说小学这个教育阶段不要考试,不要评价。实际上不仅是教育,任何东西,任何时候都要有评价,都要有检测,否则就不要做。你不评价,也不考试,怎么知道做得怎么样呢?教材怎么样?教法怎么样?教得怎么样?管理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所以说评价是必须进行的,只是要看用什么形式而已。

首先是不要设计那么多选择题,不要做那么多书面形式的题。小学外语的检测,要笔头、口头并重。其实,举行竞赛也是一种检测、一种评价,而且是全国性的评价。如果小学放弃了评价、考试,就是放弃了我们对小学英语教育监控的权力。这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失职,也是教师的失误。当然我们的考试形式不能过度使用。过多地考试,过多地布置作业,每节课都检测,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不可行的。另外,考试的形式,不要做过多的选择题。四选一,三选一,从小就培养学生“猜测能力”继而养成作弊的习惯,不动脑筋,这是可悲的。也不要过多地滥用考试,把所有的作业都变成了考试,把所有考试都变成了竞赛那样的考试,都跟中考,高考那样不行。过度使用、误用都不行。所以如果考试这个指挥棒指挥错了,那就有问题了。评价的手段、题型要考虑,评价的方式要考虑。教师总是用100分、10分、5分这种分值概念来划分学生等级,学生就会对学习、对教师、对自已失去信心。因为能获得100分的学生只有一个或者几个。教师评价一次,学生们的兴趣就少一次,动力也就少一次,也被多打击一次。所以这种考试还是要少进行,还不如不评价。因为不评价,学生们一年半年还不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一考试,从第一名排到最后,后面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打击。所以,考试的问题,既要做,又要掌握怎么做。

教育部指示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要把重点放在教法和测试上。我们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自小学阶段设计了NEAT考试——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成绩测试(National English Achievement Test)。现在经过大面积实验,全国已经正式施行,共分为九个级别。刚才提到,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试不行。目前西方国家非常重视评价和考试。美国总统布什的教育改革就是考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但是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反而不考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走极端的方式,是不值得宣传的。不考试就失去了对教学的评价与监控。考试还是必须的,关键是怎么考、考什么、用什么形式考。

下一个问题是“控制”。控制这个词在一般的字典里面不好查,英语叫constraint。控制学习成绩、学习进度。对于成绩的控制,就是对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师的课时密度、各种教具使用的频率都要有所控制,不能乱来。现在有个“越……”的说法,说现在学外语是越早越好。小平同志曾经讲过,电脑要从娃娃抓起。那我们学外语也要从娃娃抓起。这个按照语言学习的理论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看具体情况和条件。既然小学开设了外语,那就要赶紧创造条件。你可以没有条件就开设,但随后要创造条件。但是教师要控制,不是说课时越多越好。

“越……”这种理论是不科学的,应该加以论证,加以分析。当然,学习外语也不是越“老”越好。学习外语的年龄,是有几种说法的。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用心也能学好外语、学好语言。关键是采用什么方法,有多大的动力、有什么学习目的。近来有些关于外语学习的年龄的议论,有些人说越早越好,有些人说越大越好,有人说不大不小才好。其实这些都

是需要商榷的,学外语的确有年龄因素,但很难说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坏,主要是要控制。

下面要谈的问题就是学习英语的“五个C”。美国外语学习标准流传的关于“五个C”的说法,我个人还是比较赞成的。我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还有我本人的一些教育理念也是受此影响。什么是五个C呢?实际上是将外语教学规律总结为五个以字母C开头的单词。简单介绍一下,一个是communication(交流),不能把它翻译成交际,它是交流或者叫沟通;一个是cultures,加了“s”的。这意味着在这里强调不是一个culture,是很多个cultures 的交融;第三个是connections(衔接);第四个是comparisons(比较);最后一个是communities (社区),是指语言交流、语言学习的范围。中国人学外语是在中国这个环境下,这个community之下进行的。

这五个C是很好的教学原则,没有走极端。比如说交流,在这里讲交流不仅指口语的交流,还指笔端的交流,而且尤其要重视笔端交流,同时又分为正式场合的交流、非正式场合的交流等等。这样很科学,而我们有些人一提到“交际”就认为是指口头交流,就是“听说领先”。这是不对的。学习外国语不可能听说领先。首先没有听说的环境,怎么能培养听说能力呢?在这种情况下听说领先是无法实现的。我发现好多的英语作为外国语的国家,它们学习外语的五项基本技能都不是听说领先,是“读”reading领先,然后listening,第三个是writing,然后是speaking,最后一个是translating。它的顺序和我们不一样。所以说communication是讲求目的,而不是走极端的。cultures是讲两种文化的,学习外国文化,有益于语用,而促进你自己的母语文化和母语水平,它本身是两种文化的迁移和磨合,是跨文化交流而不能摒弃自己的文化,完全追随外国文化。我们现在学习外国语就忘记自己的祖宗,就把汉语都扔掉,就去靠双语教学是不可行的。今天这个会议上也来了很多双语学校的老师,但无论如何,双语教学这件事还是很值得商榷的。到底什么是双语教学?到底怎么进行中国式的双语教学?现在各地双语教学的实情如何?需要一些理性的思考。谈到connections,就是需要把外语这门课程与其它课程衔接,不能光顾自己的课程而影响了别的课程。我们在国家给我们的课程时间内,怎么把英语教好。现在,有的学校增加一倍、两倍的课时,并没有意义。只把英语一科学好,影响了其它的课程,有什么意义?还要注意其它学科知识与外语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它们相互之间的融合、相互借鉴。学习英语这门课程的同时,要促进别的课程的学习。别的课程的学习也要促进英语的学习。另外,要处理各学习阶段的关系、衔接好,不能mis-match,不能搞不必要的重复,这就是connections。第四个是comparisons,比较语言的迁移,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不同之处就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最后community,在一个社会里,语言怎么使用,主要是讲语用。所以,这五个C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9日第5版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开设英语是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小学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前提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听、多说的方法,开发学生的学习智力,着重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获得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拥有简单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准确把握初级的语音、语感、语调。农村开设英语课程的时间比较晚,条件相对较差。教师需要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现状;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方法;质量 农村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不像城市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英语。农村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都有待改善;农村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这就导致我们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不够,学生成绩差。但是农村学生是勤奋好学的,他们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农村学生的学习方法,就能帮助农村小学生学好英语这门课程。 一、师资力量薄弱

英语教学需要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在语言教学中,我们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的水平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学历上的合格率较低,有些是民办教师转正,有些是向社会招收的,有些是“学历合同”转正的,并且年龄差距大,这些对于我们的教学质量都有影响。农村英语教师还可能是原来的语文、体育、政治等教师转岗而来。这些教师可能会存在模糊的记忆,虽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就会显得有些落后了。死记硬背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这门课程,而且,老套的教学方式还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设施落后 我们农村的教学条件、设施是相对落后的,教学设施严重匮乏,有些偏远的农村可能连最基本的录音机都没有,这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资源的缺乏就会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教学方式就会受到制约。农村不仅基本的教学资源匮乏,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学生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对于英语的学习是一大阻碍。 三、学生本身存在问题 农村学生从小受到特定的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往往不善言语,比较拘谨,说英语时比较害羞,而且害怕说错被

《关于农村地区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我国自2001年开始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以来,英语教学在小学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为小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整体的教学和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师资问题、教师教学问题、学生学习问题、以及外部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且这些问题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这影响了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稳步向前发展。 二、正文 (一)课程总体现状 黄建华在《宜宾市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提到,尽管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2001年秋季,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在许多地区,区县城所在地的小学几乎是从三年级开设的,而中心校及其以下的农村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较少。有的学校英语虽然排上了课程表,但实际没人上课;有的学校刚开学时有英语课,不久就停了;有的是班主任兼课;有的即使是乡镇中心小学也至今未开英语课。[1]袁长清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宣城市市区小学为例》中说到,小学英语课时数不够,结构不合理。每周只有2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都是40分钟长课时,教学频率低,学生遗忘率高,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2] 李莉在《西部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中说,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的文献资料的研究中发现,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课时开设严重不足,问题更为突出,农村英语课开设情况差于城市小学。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正在城乡全面展开,镇乡级小学3一6年级大部分开设了英语课,但许多课时得不到保证,有些周课时能保证在3节,每周2节、1节的占大多数,有的1节英语课也未开。[3] 朱必前在《区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中提到,在其调查的县城中80%的农村小学英语周课时为2节,周课时为3节的学校仅占20%,课时开设严重不足。课时少,课时的间隔时间过长,课时安排不合理。[4] 李凌云也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中说,在农村还存在着班级规模过大现象。其在河南省新密市对来自全市各小学的108位小学英语教师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目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班级过大,最大的班级竟然达87人之多,而且大班多集中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学校,而偏远的山区小学由于校舍破旧、教学条件较落后、学生生活环境较差导致学生流失率高,班级人数过少,有的山区学校不得不2一3个学校合并为一个,甚至有的学校不得不采用复式班上课。[5] (二)小学英语教学对象的特点 刘影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中说,教学包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体现在英语学习者身上。对小学生特点的了解有助于设计和创设出更加符合外语学习规律的英语教学活动和英语教学环境。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独特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生理方面,小学生大多是7到12岁的儿童,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容易疲劳,对学习容易懈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年龄的不足,使学生真正揉入课堂,把英语学习当作一门趣味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乐趣。另外智力特征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正常的智力是小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在智力正常的条件下,小学生才能开展正常的学习活动。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

浅谈中国教育 【摘要】教育的发展能对一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也需要通过培养出一定的人来实现。可以这样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魂,没有教育,一个国家不可能发展。 【关键词】中国教育水平教育弊端教育制度 一、中国教育水平 纵观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授学,都可以看出那时的思想很开放,教育水平是很高的。到秦汉时期,思想逐步统一,涌出了像杨雄﹑司马相如这些文学家。可是到了隋唐,影响中国千年甚至包括现在的科举制度形成了,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朝廷制定了这一种选拔人才,选拔官吏的教育制度。这时的教育水平可想而知,只考四书五经,谁背得多,谁会写,谁就做官。虽然在唐朝开办了排在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石鼓书院,但仍不能说明教育水平具有很高的水平,还好的是隋唐思想开放,国家繁盛,教育水平相应不差。值得一提的就是明清教育,明朝时科举制度达到鼎盛,全国非常重视教育,八股文的实施让教育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弊端,以至于影响清代的教育,清代后期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加上国家腐败,分裂,教育每况愈下。注:导致了中国古代教育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这样虽然造就了一批能人能士,但严重缺乏素质人才。 要说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真的要感谢改革开放,让中国的教育得到一次解放。但由于社会性质和发展的时间限制,起点低,发展速度慢,水平仍不高,据报道,我国没有一所大学入围全球大学20强,就连最好,最开放的香港大学,也排在26位,大陆最好的北京大学,排名第50名。这就充分说明的中国教育水平还仍需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接下来所说的弊端在影响着。 二、中国教育弊端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很核心的问题,影响中国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我们现在就从最底层的教育现象开始。先说小学,当孩子们都在愉快的度过童年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

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

近几年,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多数小学已开设了英语课程,但师资、英语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质量等诸多 问题造成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阻碍了小学英语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目标的实现。本研究认为有效地开发小学英语 课程资源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对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比较薄弱. 现有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课程资源的狭隘认识影响 到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证支撑,研究的方法也不够精致;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不明,未能突出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核心作用;有关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 发的研究未能突出小学阶段课程资源开发的特性。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本论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和归纳的方法界定了 核心概念,探究了开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论基础。第二,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即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 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调查并分析了上海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开发与 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第三,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 讨并提出小学英语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具体对策。本研究的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是指形成小学英语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小学英 语课程的必要的、直接的条件。根据研究的目的,把小学英语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进一步细分为学生资源、教学内容资源、教学环境资源、教学方法和活动资源。

以下理论基础对小学英语教师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具有十 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即有关儿童语言学习的四种流行观点—刺激反应论、先天论、认知论、社会互动理论,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实证研 究发现:(1)教师虽然认同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但不少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比较狭隘,这影响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2)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比较重视,但是部分教师未能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予以足够的重视。(3)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比较随意,方法也比较单一。(4)多数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渠道尚不够丰富,特别是忽视了通过同事、学生、图书馆等渠道开发课程资源。(5)课程资源缺乏和教师教学负担过重等因素都制约了教师有效地开发 课程资源。基于实证研究的发现和开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论 基础. 本研究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对策:(1)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形成正确的课程资源观。(2)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实践应以正确的开发原则为指导,这些原则包括学生中心原则、适应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3)教师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方法重点开发以下课程资源:学生资源,主要包括学生情感、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教学环境资源,主要指教室环境资源和教室以外的校园环境资源;教学内容资源,即以教材为主的课内外教学内容资源;各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资源。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 《中国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 价值、教育实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 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问题原因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然而, 和发达国家相比,和中国经济大国地位和构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相比,中国的教 育还存在不少的严重问题杨德广,202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途和竞争力。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越是 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越突出,就越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目前的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传统教育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能激发 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成为“记忆的容器”。枯燥的内容,乏味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失 去学习的兴趣,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教师中也有“一本教案连用多年”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学 只是机械地重复以往的内容,教学方法单一,年复一年。 二教育价值取向工具化、功利化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的内在目的被外在目的僭越,教育的“速成主 义”“功利主义”愈演愈烈,并与传统的“唯功名”的教育观念达成内在一致。教育功利 主义的价值取向,把教育置于一种外力的惯性漩涡之中。国家关注的是教育维护社会统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而学校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升学率、就业率等。家庭和个人则把学 校教育当作进入高一级学校,取得“高分数”“高学历”的手段。由于对教育目的的曲解,教育变成了为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教育价值取向功利化。 三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难以落实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就是社会资源与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与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就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

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与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就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就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就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与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与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浅析 收水中心校 刘慧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浅析 作者: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收水中心校刘慧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农村小学英语开课范围小,课时安排不合理,开课年级不统一,有的学校只在三年级开课,有的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课,还有的学校只在六年级开课。有些学校英语课虽然安排了课时,但却不能够完全按课程表上课,英语课经常被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用;有些学校刚开学时上一段时间英语课,随后又停了,基本上是走形式居多,随意性较强,质量普遍不高。 为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小学开设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与高频率的原则,小学英语课程要保证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每周课时仅为1~2节,课时开设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由于有些学校的班级规模过大,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学资源匮乏 英语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包括语音室、电脑室、电视机与CD机、录音机(配套磁带)。由于村级小学规模小,因而确立的硬件设施齐全的标准是每所学校有一个语音室和一个电脑室,每间教室有一台电视机和一部CD机,录音机能保证供应每天各个年级的使用。由于农村各个

小学、特别是乡镇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多媒体教室,也没有语音室,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用具都没有配备,各学校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师资紧缺且教师综合素质低 首先,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任教科目多,整体任务重;二是任教年级交叉,班级多,内容杂。在接受调查的老师中,72%的除了教其他课程外,还兼教2个班的英语。各地隋况基本一致。太过碌必然影响备课的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改革难以深入开展。 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低。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极低,具有英语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并不多。接受调查的老师中,本科毕业的占4%,专科毕业占19%,中师毕业占20%,进修结业占24%,自学的占33%。这一数据与我们在其他县调查的情况基本相l 符。据了解,多达97%的英语老师仅有进修学历。再则,多数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由于未经过正规训练,他们语言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匮乏,再加上乡音浓重,夹杂方言,以讹传讹,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这些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4.教学评价机制不恰当 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且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主要以期中、期末测试为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评

关于国内义务教育研究现状的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我国义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之国内对义务教育的研究也如火如荼。本文试图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对2000~2007年义务教育的研究论文进行总结, 通过梳理纷繁复杂的义务教育研究来分析国内义务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及不足。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因素,是提升国民素质、弘扬本民族文化、传播人类科技和文化基础知识、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2006 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及“二免一补”政策实施之后,义务教育更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文运用的是内容分析法的发展分析模式,即A-X-T模式。发展 分析模式是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内容资料量化结果的比较,分析该对象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模式。本文试图运用此模式来分析国内义务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及不足。在本文中,A表示选取的样本来源,即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核心期刊,X为同一内容变量,即有关义务教育论文,T表示抽取样本的不同时间,T1~T8 分别表示2000~2007年。具体操作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篇名”为检索项,以“义务教育”为检索词,时间分别设为2000年到2007 年,范围为核心期刊。本文主要从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的问题领域、研究性质、作者单位、研究形式、研究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三、统计研究及相关结果 1. 义务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每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义务教育的论文数量进行了统计,统计原则是除去简短报道、消息、讨论、笔谈以及回忆性、纪念性文章、名校介绍等无关文章。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2000年到2007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关于义务教育文章的数量大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187篇,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121篇。这反映出义务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目前,农村大部分小学开设了英语课,但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成为农村学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全面分析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李亚东,任职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教研室。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县2001年在有条件的小学从三年级起都开设了英语,到2007年初,全县已有232所小学开设了英语课,开课率达到98.3%。本县现有专业小学英语教师70多人。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1.师资力量弱 据调查,现代小学英语课的教师大部分并不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而是各类高校其他专业多余的教师临时培训出来的,还有相当部分是懂点英语的其它学科教师。这些通过临时培训的教师,他们的专业基本功不扎实,难以胜任

英语教学。他们的英语水平及发音大多数远未达到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的水平。由于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有问题,到中学时纠正起来就更加困难——甚至形成了“负迁移”。 2.课时不足 (1)小学英语课的课时少,大多数学校为每周二节。少数学校每周三节课。这样一来,每3至4天上一节40分钟的英语课,课下又没有英语交流环境,只能是前面学后面忘。 (2)小学生英语自修时间(包括早读、辅导课和课后作业)严重不足。接受调查的教师普遍反映学校对此重视不够,支持不力。这与语文、数学课程的情况形成较大的反差。 (3)个别学校班级规模过大,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组织主要以活动为主,如清源一、二校每班学生人数在50~60人以上,教师对学生不能全面关注,教学活动不好组织。 3.小学英语教师工作量过重 通常小学教师的工作量为15节/周。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课业负担很重,有的教师除了上4个年级4个班的英语课外,还要兼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代七、八个课头的教师比比皆是,有的课时量超过了30节/周;有的还要兼任班主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务。 4.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农村学校经费严重不足,虽然有的学校有一些电教设备,

中国教育的目的及其现状分析 作者介绍:自己写 中文摘要:近年来,中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儿童入学时间越来越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研究生教育也极为普遍。中国家长的教育意识空前强烈直接导致各类专门辅导机构成为新兴产业。人们醉心于教育的发展,却忽视了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本文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着重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现状教育目的 一、中国教育的现状 网上曾有报道说各地出现“绿领巾”、“红校服”等事件,该事件引起社会反响的同时,其表象之下的深层次的思想观念应该要引起更多的思考与反省。 报道称: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们被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这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许多家长也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该校老师解释,学校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西安“绿领巾”事件刚刚过去,刺眼的“优秀生”校服又出现了,这种红色“优秀生”校服不仅颜色有别于普通的的水蓝色校服,而且在这种校服背面,更是印有白色“包24中优秀生”的大字,在校服背面中部,还带有“翔锐房地产”的字样。两个事件的相继到来,不得不让我们在一次的陷入沉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绿领巾”事件中,教育者们歪曲了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一个标志的客观事实,而用红与绿将学生进行“好”与“差”的区分,这是对学生的羞辱,而“绿领巾”事件所折射出的则是义务教育的一大死结,不能激发学生上进,只能“戴出”应试教育之丑。升学率是导致家长选择让孩子读重点中学的基本原因,这就迫使着学校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升序率,这关系到家长的期望,学校的政绩、存亡,教职员工的福利和待遇。但是平等接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按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其真正的目的就是按考试成绩将小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这所学校急功近利的做法,实质就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颠覆。追溯源头,根本在于现行教育评价考核体制出现了扭曲。尽管教育部已在制定《教师教育标准》,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学习权,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教师必须要研究教育对象,杜绝“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但是,只要不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模式,学校和教师的利益考量将一直拿成绩说事,所谓“差生”难以咸鱼翻身,绿领巾还会迎风飘扬。然而对于“红校服”一事,其与“绿领巾”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好”与“差”的评判标准,但人们从中体味到了更多的商业的味道。在学校中,教育功利化表现突出,学生不像学生,整天想着享受玩乐,教授不搞学术研究,整天想着怎样多赚外快,在其位不谋其职,导致学校沦为一个商业性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 以“绿领巾”来鞭策“后进”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古代先贤孔老夫子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理念,其意包含有教育对象的普适性,也包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教育辩证法思维。以一个学校或教育者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们的“好中差”,这样的做法只能归为简单和粗暴。在旧的教育理念中存在“鼓励先进和鞭策落后”的说法,但采取什么样的“鞭策”手段以及应不应“鞭策”值得商榷。理性的现代教育理念中,其实“鼓励”本身也是一种“鞭策”,对于未受到正面激励的学生,“不激励、不鼓励”本身就是一种“鞭策”。在成人世界里,我们愈来愈多地以“激励”来代替“鞭策”,对心灵发育不完善的中小学生、幼儿群体更应如此。而一个给学生戴“绿领巾”的做法,显然更注重惩戒性“鞭策”而忽略了

农村小学英语的现状

农村小学英语的现状 摘要: 农村小学英语的开设,为农村孩子文化素养的提升给予了广阔的平台,缩短了与城市的差距。但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从农村的特点及小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指出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对其的反思与对策,为我们的老师和孩子解决困惑,力争让我们农村小学英语进一步有效、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困难与困惑反思与对策 (一)、英语学习环境的欠缺 小学英语重在说,在交流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农村环境缺少英语交流的场所与氛围,学生在家里学习只是为了完成家庭书面作业,而真正在课堂上感受的机会不多。而农村的活动场地广,孩子回到家很容易成群结队地在水泥场上,广阔的田野里“疯”、“野”,却很少会在一起交流、讨论一下任何所学知识,操练一下英语会话,玩玩英语游戏。 (二)、家庭教育的短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农村的家长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对英语更是知之甚少。地区外出打工现象普遍,孩子大都由祖父母看管,对儿童开展英语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脱节也加大了英语教育开展的难

度,有很多孩子的家长虽然知道英语非常重要,但不知道如何去指导孩子,也就是说缺乏在家教育孩子英语的能力。(三)、英语师资的匮乏 师资力量缺乏可以说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软肋。当前农村学校严重缺少英语教师,工作量普遍过重,一般都要担任多个班和跨几个年级的教学,甚至兼教语文、数学等科目,每周担任20节课左右,这样花在教材钻研、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辅导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地减少了。况且现有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是转岗培训出来的,甚至许多老师连转岗培训也不曾有,只是找一个英语基础略好的兼课罢了。 (四)、农村小学英语配套设施跟不上 农村小学英语从软件上得不到很好的满足,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再者,从学校的硬件设施考虑,英语教学设备、设施、图书、音像、教具不能到位,教师上课什么都没有,仅靠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些学校没有语言配套卡片、磁带、挂图、活动手册,更别说一些音像设备了。这样的条件与城市相比,简直是天堂与地狱。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学习的态度及学习的热情。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知:在农村,想要依靠学生的自觉,借助家长的帮助来拓展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那是很困难的。为此,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让英语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氛围中学习、使用英语?面对小学英语教

目前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出现问题的思考调研报告 摘要:耶鲁大学前校长施密德特曾提出“中国大学如今的发展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大学在传统意义上是教育的最终阶段,十分注重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现阶段教育局也提出最符合莘莘学子的教育方向: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现状并不乐观,教育中课程价值不断流失,内在精神文明不断萎缩,人文素质教育被抛诸脑后……在一个精神文明相对高度进步的时代,面对千万精神,思想逐渐“野蛮化”的祖国接班人,大学素质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这与祖国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分析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改善中国文明建设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广大师生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同观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下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现状和教师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方向等问题。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京林业大学部分在校师生做了调查,男女比例不一。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以下取部分题目统计进行分析 题目1.对于大学生逃课问题,你的看法是? A.坚决杜绝,大学生应该踏踏实实上好每节课

B.大学生有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 C.重要的专业课去上,感觉不重要的就算了 D.无所谓,反正这种现象很普遍 A B C D 31.5% 38.1% 26.1% 4.34% 题目2.根据老师的授课方式及自我学习能力,你对大学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是? A.理解并运用的很好 B.能够跟上老师的进度 C.一知半解 D.完全不理解 A B C D 10.9% 27.2% 52.2% 9.78% 题目3.针对钱学森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你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 A.灌输式教育,缺乏创新性 B.片面的科研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C.教育管理体制的官僚化 D.其他 A B C D 58.3% 6.71% 25.0% 0 题目四.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有? A.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 小学阶段是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兴趣、培养外语学习态度和习惯、建立学习外语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等的关键时期。无论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理论还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看,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已成为必然。我国从2001年起,开始实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但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在农村还存在一些问题。综合各学者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研究,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不强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小学开展高质量英语教学的需要。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英语师资匮乏现象更为严重①。小学英语师资缺额大,同时还存在着较多的兼课老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小学英语教学上。英语课时安排较少,35.5%的学生每周只上一节课②。由于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大部分教师特别基层学校一把手校长的观念中,英语依然是一门“副课”,很多农村小学不引进专职英语教师,英语教师数量存在明显不足。据调查,现在部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存在大量的非专业或非专职教师现象,有的代课英语教师只有初中毕业的学历;有的英语教师的主学科是语文、数学、体育等,有的小学有部分专业素质较高的英语教师,最后也被待遇较高的小学或中学挖走,师资流失严重③。还有部分老师尽管学历上已经达标,但实际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不正确的语音语调以及不规范的板书等都给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二、教学设施缺乏、落后 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农村绝大部分小学电教设施、多媒体、录音机等设备配备严重不足,完全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读等能力的训练。国家已在2007 年全面免除中、小学学生的学杂费, 如今农村小学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 而仅有的拨款基本用于日常开支, 教育经费紧张使英语教学设备、设施、图书、音像、教具不能全面到位,这样的条件严重阻碍了农村英语教学的发展。学生对英语单词、句子的学习和记忆基本上依靠教师和录音机, 一遍又一遍的读, 死记硬背。硬件设备的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态度及学习的热情④。 三、观念落后,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村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学校周围的一些行政村, 学生、家长的素质导致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认识上不正确: 家长们或多或少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 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因此, 对孩子的英语学习缺少很好的支持、鼓励以及引导⑤。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都很盲目,缺乏热情和主动性,认为是为了升学考试而学习外语。100%的家长认为英语很重要,但只有15%的家长认为小学英语很重要,9%的家长会经常询问孩子英语学习情况,2%的学生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由此可见,学生家长都认为英语重要,然而由于缺乏对小学英语的了解,大多数家长认为小学英语并不重要,基本不过问子女的英语学习情况②。农村且乡镇教育部门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因为农村小学教师已经饱和,在他们眼里,小学生除了英语26 个字母外,只是学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几句简单日常用语,对于这门课程好对付,也好教,现学现卖就可以,因此不需要引进科班出身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教师①,这种想法直接影响着小学英语教育的正常发展。 四、教学方法落后 农村小学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贯、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③。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授课方式显得保守,语言也很贫乏枯燥,表情不丰富呆板。再加之,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师甚至于有的领异认为,小学开设英语只不过是让学生知道ABC就行了。因此,没有加强英语教学的管理,也就无所谓教学方法的改进了⑤。除此之外,小学英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很多学校的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课本的知识,没有专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对小学英语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⑥。僵化套用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而另外一方面,有些小学英语课堂过分地崇尚城市小学流行的那些新异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讳莫如深,甚至全盘否定。盲目崇尚新异奇特,忽视教学方法的互补⑦。

中国教育现状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出,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在普鲁士帝国时期,小学就开始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中国于07年才开始普及义务教育,晚了几百年啊),从此以后,德国将国民教育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一大批光辉璀璨的巨星。也正应为如此。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力。而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 中华历经五千年之沉浮而不消逝,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几未间断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这应该是教育的萌芽,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此时的教育尽管存在着等级差异,但也算是一种进步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动荡,群雄逐鹿,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在这时产生。而诸子百家中每一家都开始广收门徒,其中最著名的孔子的弟子竟多达3000多人,此时的教育已经很正规化了,许多大家都提出了自家的教育主张,如儒家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法家的“以法为教”等等。到了汉武帝时期,兴办学校,优而则仕,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甚至于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乃至于现代的中国教育思想意识形态也是如此。隋唐推行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这种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推行长达1300年之久。科举制度是选士用人制度和教育史的巨大进步。 而今天中国实行教育制度尽管比起封建时期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难脱其影响。说起现在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现象:几乎全社会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但人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服从于他,就像明知前面有一个坑,但还是心甘情愿的往里跳。 自1977年恢复高考来,的确它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但高考制度它的弊端我们应该是亲身体会的。限定的科目,限定的内容,限定的答案,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本该自由发挥的文科也被条条框框的标准答案陷于困顿之中。我们在高考之前的十几年的学习仿佛只是为了一张试卷而服务的。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做不了,只能背书。我们向往的事情不能想,只能埋头于题海。我们的爱好被规定为只能是学习。好学生的定义变成了冰冷数字。上至教育部,下至父母学生,仿佛一切都是为高考服务。千军万马抢过高考这一独木桥,实际年中我们忽视了发散的思维,创新的精神甚至是快乐的童年只是为了能在高考中占一席位。对于高考弊端我不想多说,因为人们对这个的争执已经持续了很久,我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高考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否则为何国家还要持续三十多年实行高考制度呢?我想高考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首先,方便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管理教育的人省事,学校省事,大学也省事。至少大学不用费尽心思的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选拔学生,全国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不管跟国外比怎么样,在国内大家都是一样的。 另外,高考还有一个优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可以说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几乎时间的一切纷争都源于不公平。而高考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不管那些作弊和暗箱操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摘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关键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正文 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10年来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弊端渐现。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官本位等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晋峰2004年8月1日召开的中美职业教育高级论坛讲话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五年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师资、理念等五方面仍存在问题。 张晋峰介绍,在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三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三百四十一万增长为一千一百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八十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四十五万。 同时,张晋峰还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在五方面尚存不足。其一、当前中国高

等教育整体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其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二00二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二千五百亿,国家投资一千二百亿,资金缺口近一半。其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二十比一,国际理想比例约为十四比一。其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一千六百余所高校中,一九九八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一半。其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二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举个例子: 伴随着高考临近,各地学子紧张备考。5日上午,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湖北孝感“吊瓶班”照片令人唏嘘,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一边打吊针一边认真备考。跟帖中,类似“世界奇观,中国制造”、“范进,你后继有人了”的评论反复被顶。针对网友的批评,发布照片的同学在其微博中叫屈,表示发布这张照片只是出于好玩,并呼吁“不要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 无数学子为大学梦秉烛夜读,现今高等教育制度却备受苛责,改革筚路蓝缕。5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为题,报道了由多位知名教育界人士参与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会上诸位嘉宾的言论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其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截至5月6日下午,以这一观点为话题的微博数高达20万多条。“头条新闻”发表的相关微博,被转发近15000次,评论9000多条,引发舆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