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13、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13、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13、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十三、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1、易读错的字

污蔑(miè)遭(zāo)受屠(tú)杀悲愤(fèn)恐怖(bù)捶(chuí)击毁(huǐ)灭黎(lí)明赔(péi)上暑(shǔ)假赋予(fù yǔ)卑劣(bēi liè)两桩(zhuāng)无耻(chǐ)恐怖(bù)蛮横(mán hèng)挑拨离间(jiàn)卑鄙(bǐ)黎(lí)明

2、多音字

jǐ(几天) chuán(传出) xià(吓倒) dǎo (吓倒)几传吓倒

jī(几乎) zhuàn(传记) hè(恐吓) dào (倒车) jìn(不尽) de (好的) pǔ(李公朴) piáo(姓朴)尽的 dí(的确)朴朴

jǐn(尽管) dì(目的) pō(朴刀) pò(黄朴树) de(大得很) qiáng(强得很) kàn(看着) zhe (笑着)

得 dé(得到)强 jiàng(倔强)看着

děi(可得) qiǎng(勉强) kān(看护) zhuó(执着)

zhāo(高着) liàng(力量) dōu(都是) jiàn(间接)

着量都间(挑拨离间)

zháo(着急) liáng(测量) dū(首都) jiān(中间)

hèng(蛮横) chóng(重开) jiāng(将失去) gěi (留给)

横重将 jiàng(将领)给

héng (纵横) zhòng(重量) qiāng(将进酒) jǐ(供给)3、形近字

xiǎo(晓得)挠náo(挠头)掉diào(失掉)暗àn (暗杀)

浇jiāo(浇水)娆ráo(妖娆)悼dào (悼念)

shāo(烧火)饶ráo(富饶)淖nào (泥淖)黯àn (黯然)

谙ān (谙熟)桩zhuāng(两桩)消xiāo(消息)梢shāo(树梢)

赃zāng (贪赃)销xiāo(销售)捎shāo(捎信)

揞ǎn(揞点药)脏zāng (肮脏)稍shāo(稍微)哨shào(哨兵)

捶chuí(捶击)状zhuàng(状态)慌huāng(慌乱)朴pǔ(朴素)

锤chuí(铁锤)壮zhuàng(强壮)扑pū(扑向)

睡shuì(睡觉)妆zhuāng(化妆)谎huǎng(谎言)仆pú(女仆)

赔péi(赔上)换huàn (换来)焕huàn (焕发)拨bō(挑拨)

陪péi(陪伴)(挑拨离间)

培péi(培养)唤huàn (呼唤)涣huàn (涣散)拔bá(海拔)

暑shǔ(暑假)赋fù(赋予)蛮mán (蛮横)跨kuà(跨越)

恋liàn (恋爱)挎kuà(挎包)

署shǔ(署名)斌bīn(文质斌斌)峦luán (山峦)胯kuà(胯骨)

耻chǐ(无耻)址zhǐ(地址)蔑miè(污蔑)激jī(激动)

祉zhǐ(福祉)缴jiǎo(缴获)

趾zhǐ(脚趾)扯chě(拉扯)篾miè(竹篾)檄xí(檄文)

4、解词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蛮横: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某集团:指国民党反动派。

桃色事件:当时(40年代)把男女关系所引起的事件叫“桃色事件”。国民党反动派暗杀离公仆后,企图在人民面前掩饰他们的罪行,造谣说李公仆被暗杀是因为“桃色事件”。

5、成语

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污蔑、中伤的说法。卑劣无耻: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形容一个人做事诚恳,言行一致。

偷偷摸摸: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6、读一读,写一写

晓得卑劣无耻毒手污蔑屠杀悲愤捶击

恐怖势力毁灭卑鄙蛮横赋予

光明正大挑拨离间卑劣无耻偷偷摸摸7、辨析词义

(1)赋予——授予:【相同点】二者都有“把事物交托给另一个人或物”的意思。【不同点】“赋予”没有法律上的效力。如:清新的空气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授予”是指相关单位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有法律上的效力。如: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李向群烈士“抗洪英雄”光荣称号。

(2)污蔑——诬陷:【相同点】二者都有“捏造假象,冤枉好人”的意思。【不同点】“污蔑”是败坏别人名誉、名声,没有具体行动。如:他曾经造谣污蔑我偷了他的钱包,使我一直萎靡不振,郁郁寡欢。“诬陷”是刻意假造罪状加害他人,对人有人身攻击。如:我们要多做调查,掌握一手材料,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决不能捏造实施诬陷他人,做违法乱纪的事。

8、作家作品简介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作品为人后人青睐。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9、主题

这篇演讲作者以犀利的语言,深刻地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同步测练习题(含答案)

最后一次讲演 一、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卑劣.(liè)晓.得(xiǎo)无耻.(zhǐ)毒.手(dú) B.蛮横.(hèng)捶.击(chuí)恐.怖(kǒng)悲愤.(fèn) C.赋.予(fù)势.力(shì)诬蔑.(mèi)屠.杀(tú) D.毁.灭(huǐ)卑鄙.(bǐ)吓倒.(dào)遭.受(zāo) (解析:A项“耻”应读作“chǐ”;C项“蔑”应读作“miè”,D项“倒”应读作 “dǎo”。)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既兴演讲慷恺激昂词不达意卑弊无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 ....,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 ....,予以严斥。 C.在她的挑拨离间 ....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 ....,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解析:C项“挑拨离间”是贬义词,与语意不符,可改为“好言相劝”。)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B.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价值观变化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D.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身心吗? (解析:A项搭配不当,可把“提升”改为“展现”。) 5.演讲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富有激情的话。

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案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案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is teaching plan is customized for the origin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s suitable for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ntent can be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案例——《闻 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新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案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海宁许巷中学肖鹏 ●设计理念 1.把握大语文观方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 2.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承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 3.在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学生才是演员。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虽然有了欣赏美的权力,却很少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待遇。所以,让学生“翻身”当家作主迫在眉捷。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美的世界,真正成为教学舞台上的主角。而教师要

做的只是导航,绝非掌舵。 4.对待传统教学,我们应该“扬弃”而非“抛弃”。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但它的某些基本内容却不能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构筑教学大厦的重要材料。 ●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3、掌握从生活中走进课堂,从课堂上步入生活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愿瘢蛔龅娇翁媚谕馊诨峁嵬ā?SPAN lang=EN-US>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照片导入 1、联系生活: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2、照片导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及答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壳.(qiào)锲.而不舍(qì)炯.炯目光(jiǒnɡ)窥.园(kūi) B.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小楷.(kǎi)校.补(jiào) C.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ǒnɡ)慷.慨淋漓(kānɡ)弥.高(mí) D.气冲斗.牛(dǒu)臧.克家(zānɡ)赫.然(ha)宝藏.(zànɡ)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字下画线)并改正 疏赖夜霄卓跃的成绩十年坚辛独栽形式紧张警报叠起 改正: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联系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分析词语的表现力。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部“校补”赫然 ..而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 ...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的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多选) 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难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E.秋日的晚霞给校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煞是好看。 F.通过和老师的长谈,使他明白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 G.我家的楼下刚开张一家专卖通俗读物的综合书店。 H.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7.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比喻) B.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拟人) 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D.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 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同步试题新人教版

最后一次讲演 追溯背景 年月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月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有国民党特务混入,他们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无所顾忌地说笑取闹,使人忍无可忍。于是,在李夫人离开讲台后,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演讲。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离社返家途中,他被特务暗杀了。这次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文章主旨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了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伪本质,赞颂了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结构图示 拓展链接 李公朴(—),原名永祥,号晋祥,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李公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社会教育家。李公朴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坚持革命、顽强斗争的一生,是忠诚于中华民族进步事业与和平民主事业的一生,是献身中国文化事业和社会教育的一生。李公朴“爱国、民主、进步”的精神不仅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卑劣诬蔑屠杀恐怖 毁灭卑鄙蛮横赋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卑劣(è)无耻(ǐ)民主和平(é) .蛮横(è) 捶击(í) 光明正大(ā) .赋予(ù) 诬蔑(ì) 偷偷摸摸(ō) .卑鄙(ì) 吓倒(ǎ) 挑拨离间(à)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激动娇傲光明正大 .诬蔑牺牲和爱可亲 .黎明疯狂桃色事件 .热列舆论挑拨离间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本文是闻一多在年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 .文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本文作者闻一多,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春水》等。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 .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激动”“骄傲”“疯狂”都是形容词。

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准备:学生:朗读全文,预习生字词,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设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考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和闻一多 (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不用讲得过尽,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进去。)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呕心沥血 潜心贯注心凝神会迥乎不同 一反既而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目不窥园仰之弥高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了解全文大意。 四、整体感悟:(想一想)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五、作业: 1、熟读全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 “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4、 /"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5、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 6、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7、“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8、“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精神? ——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 9、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边读边画出文中一些精辟的语句;概括出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从而快速把握文章;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情感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重点难点 1、积累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闻一多先生伟大人格,从而进行个人的感知领悟。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设计一: 1、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不作任何提示就播放《七子之歌》,听完后教师提问:这首歌在那一年唱的最响?这首歌的作者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 2、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臧克家:当代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

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曾说:减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最后一次演讲预习

一.检查预习 1.背诵《七子之歌·澳门》作词: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预习生字词词语解释【背诵】多音字 3.了解闻一多,填空: 闻一多(1899~1946),原名_______,湖北浠水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4.早晨齐读背景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面对李公朴被暗杀一事,对敌人持何态度? (2)闻一多是从哪方面揭露敌人本质的? (3)闻一多是如何鼓励年轻一代的?给予了哪些期望? (4)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情怀? 三. 早读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谁读的好。【读的过程中,完成以下问题】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四.细读课文,写法探究: (1)“写写”“说说”“打”“杀”与“偷偷摸摸”这几个词有 何表达效果? (2)连用三个“无耻”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五段第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本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这句话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④、⑤段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分别指谁?不断变 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 (6)文章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五.体会文章主旨,完成点拨五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验

《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验 一、单选题 1.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①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②杀死了人,又不敢成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④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⑤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2. 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情色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B.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C.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D.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4.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无耻(zhǐ)诬蔑(miè)激动(jī) B.屠杀(tú)卑劣(liè)恐怖(bù) C.锤击(chuí)挑拨(tiāo)黎明(lí) D.离间(jiàn)悲愤(fèn)卑鄙(bì) 二、填空题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诬蔑:________ (2)蛮横:________ (3)________: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4)________: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5)搞阴谋诡计的人,经常采用偷天换日的________伎俩来混淆黑白,蒙蔽群众。 (6)在群众中挑拨离间,拨弄是非,真是________无耻! 7. 本文《最后一次演讲》是一篇________讲演,讲演者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李先生”即________,是________人士。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评课稿

评课稿 -----评谢明辉老师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 自区教研室开展“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验以来,我校的谢明辉老师一直是主题阅读实验的先行者,她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教学理念。 这节课,谢老师围绕“探究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这一主题展开。由于课文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臧克家和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为此谢老师在课前让学生查找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并推荐与文本相关的诗文《最后一次讲演》、《一句话》让学生进行类文阅读。 导入环节以学生质疑的形式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一石击水,泛起层层涟漪。 在“自主阅读”的环节,谢老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并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发言踊跃,思路开阔,思维有深度;教师适时地评价、引导、补充,让闻一多学生的品格和精神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在这个环节里,除了方法的引领之外,谢老师还注重了朗读训练,阅读与表达的有机结合,更能凸显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也高效地完成了教学重点。 “阅读升华”环节让学生用仿写的形式评价闻一多,这既是语言学习,也是思维训练。因为有了前面的深入探究,所以学生们的表现令人欣喜:准确的评价、动情的表达,把这节课推向高潮。紧接着老师有推荐了社会名人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及闻一多先生自己的创作,这样有留给了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广阔空间,将语文的学习引向纵深。 整节课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读、说、听、写相得益彰,教学节奏富有变化之美,主题阅读落在实处;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是 一节语文味儿足、有深度和广度的好课。 (襄阳市第二十三中学郑荣项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及答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自主预习案】 积累词语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结合书注和读一读,写一写的相关内容,积累词语,并标示出疑难。 2、提出疑难,交流解决。 3、随堂检测,听写 A字音、字形: 衰微赫然(hè)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jì)慷慨淋漓 弥高校补漂白(piǎo)目不窥园望闻问切 群蚁排衙炯炯目光潜心贯注 B词义: 衰微: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是从哪两种身份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可依此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找出结构上起衔接作用的段落。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概括各部分内容。 3、展示学习结果。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教学内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篇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_练习题目(附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浠.水(xī)硕.果(shu?)锲.而不舍(qì) B.弥.高(ní)校.补(xiào)迥.乎不同(jiǒng) C. 衰.微(shuāi)迭.起(dié)沥.尽心血(lì) D.赫.然(hào)凝.结(níng)气冲斗.牛(d?u) 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锲而不舍 B.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郝然而出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3.下列解释 有误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更加)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 B.锲.而不舍(刻)心会.神凝(领悟) C.兀兀..穷年(劳苦 的样子)迥.乎不同(差得远)D.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 (屡次)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而成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而出。(4)这个方面,情况就,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凝结蓦然 迥乎不同B.衰弱凝固赫然截然不同 C.衰微凝固蓦然截然不同D.衰弱凝结赫然迥乎不同 5.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的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3)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7.判定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中。()(2)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经历,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公开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第一课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板书 板书: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性学习,走进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世界,感受闻一多先生言行如一的高尚品质。 2.理解闻一多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步骤: 1.导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臧克家先生写的关于他的老师闻一多,是中国人就有两个方面——说和做,说是表达,那么做是什么?是行动。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里有这么一段对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三不朽就是三立,所以说我们中国的文人,尤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三不朽

其是我们受着儒家传统文化影响非常的多,我们自古有三立,最上等的是什么?次之是什么?再次之是什么?如果闻一多先生是一名学者,他写书是哪一立?如果作为革命战士的他又属于哪一立?那作为一个人、一个作家或者革命战士立德与立言相比何为高? 立德为高,所以说这篇文章,他表达闻一多先生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他学者的方向,另一个就是作为民主革命战士的方向。2.问题设置: 大家都知道在上个世纪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和平,在那个时期,有很多像闻一多那样的学者具备文化命脉的传承,一起读一读(见PPT)我们看我们说的这些,包括我们读的这些诗都有两个方面,谈一谈你从这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人为国家而奋斗? 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以上两个部分、六个问题,来分析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时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时间7分钟,读完请举手示意。 同学们都已按时阅读完毕。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下面请翻到90页,师生共同朗读五至十二段。

最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 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 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最后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之前,我先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播放视频)

同学们对刚才视频中所演绎的历史事件有了解吗?谁能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师补充)同学们知道,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想要夺取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大肆暗杀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 月 15 号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演讲,结果在当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于是这篇演讲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珍贵的最后一次演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课前导读部分。(板书标题、作者)从导读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与以往所学文章有所不同,这是一篇演讲词,那什么是演讲词呢?演讲词,又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者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自己给红色字注音,然后请同学读一读。 卑劣(li è)污蔑(miè )卑鄙( bǐ) 蛮横( hèng)赋予( yǔ)挑拨离间( ji àn) 三.读课文,析内容 活动一:倾听爱国心

(完整版)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13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同步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ǎo(晓)得卑liè(劣)tú(屠)杀 恐bù(怖) chuí(捶)击毁.灭(huǐ) 卑鄙.(bǐ) 蛮.横(mán) 赋.予(f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 ....的行径令人发指。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 ....地回到座位上。 C.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 ....,问心无愧。 D.反动派想通过谣言来挑拨离间 ....、蛊惑人心。 【解析】B项,“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此处形容手脚动作轻,应该用“轻手轻脚”。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解析】D项,“一二·一”应加上双引号。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设问)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引用) (3)你们完了,快完了! (反复) (4)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反问) 5.按要求变化句式。 句子: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①变成肯定句:历史上所有反人民的势力都被人民毁灭了。

②变成主动句:人民毁灭了历史上所有反人民的势力。(或:人民把历史上反人民的势力全都毁灭了) 6.本文标题中的“最后”一词的具体含意是(D) A.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 B.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 C.李公朴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 D.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D项,闻一多先生那天讲演完,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因此那次讲演成为他生前最后一次讲演。 7.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爱国人物故事会】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无数的仁人志士如闪烁的群星。请列举一个你喜欢的历史上的爱国名人,并简要概括他的事迹。 示例一: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示例二:文天祥多次拒降,留下《正气歌》。 (2)【活动二爱国名言展示会】平时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两句与大家分享。 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阅读学习探究 阅读课文“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到“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回答下面的问题。 8.选段中的“你们”是指在场的国民党反动派及特务,“我们”是指爱国人士,包括演讲者。将“你们”与“我们”对举,其作用是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分明、立场坚定。 9.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摘出原句)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赏析 在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里,臧克家老人深情回忆道:“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写作此文时,臧老已75岁高龄,忆及恩师,往事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一生著作颇丰,事迹众多。臧老不写作为诗人的闻一多,却侧重写了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那是因为他们的师生缘始于30年代的国立青岛大学,而那时闻一多先生“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1929年末,臧克家来到国立青岛大学,他参加入学考试时数学考了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可以想象,凭着这样的成绩,要录取几乎不可能。但时任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先生独具慧眼,破格录取了他,一段亦师亦友的美好缘分由此而始,直到闻一多先生与世长辞。臧老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从此臧克家经常出入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而他也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1932年便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诗人自费的诗集《烙印》出版。从此笔耕不辍,走过了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到“诗坛泰斗”。而闻一多先生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他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足够了。”可见相知颇深,他们两人均是从小就喜爱古典诗词。同样的忧国忧民一腔爱国热忱,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了解这段师生缘,便于理解文中的“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这本是《论语》中颜渊赞美孔子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为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这也许代表了当时臧克家眼中的老师,学识渊博而又诲人不倦。闻一多常常悉心指导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常逐字圈点批改耐心指正,在臧克家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前,曾极力为他奔走。 这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一多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无暇顾及,我想这绝非偶然,我们知道,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忧天下。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现实,堪称“诗史”,他虽穷困潦倒却依然有济世情怀。他在安史之乱的逃亡岁月中亲眼目睹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无独有偶,闻一多先生在抗战爆发前过的也是相对宁静的书斋生活,亲眼目睹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抗战爆发后先生亲历清华大学迁址一事,历时两个多月徒步跋涉一千余华里,横跨湘、黔、滇三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了解社会现状,产生了争取民主的强烈愿望,并且,闻一多先生尤其欣赏杜甫,这一点想必臧克家也非常了解,之所以今把闻一多先生和杜甫相提并论,也得于他们二人相知颇深。 此外,文中还曾两次提到先生给他写信,我们知道臧克家在抗战爆发后即奔赴抗日前线,而当时闻一多先生还在象牙塔里过着相对宁静的书斋生活,他此时对国民党的反动面目认识

《最后一次讲演》同步训练

SHZXZX 第9课最后一次讲演 作业设计: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原创试题)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bǐ无耻。你们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暗杀后还要(A.诽谤 B. 诬蔑)李先生!真是无耻呀!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原文有改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挑拨离间( ) 无耻( ) 蛮横( ) 卑bǐ( ) (2)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暗杀后还要(A.诽谤 B.诬蔑)李先生! (3)文中“挑拨离间”的“离间”意思为: 。“光明正大”的意思 是: 【答案】(1)jiàn chǐhèng 鄙(2)B (3)从中挑拨使不团结、不和睦形容襟怀坦白, 行为正派 (二)演讲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富有激情的话。 我明白了一个演讲人的价值,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为实现 人生梦想而演讲,为促进社会和谐而演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演讲! 【答案】为激发爱国热情而演讲,为振兴中华民族而演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 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此 题作答的格式应为“为……而演讲”,补充的内容应该为演讲的意义。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SHZXZX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答案】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解析】选段主要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反动派的痛恨以及对人民力量的坚信。分析文段内容从中找出能够概括这一观点的话语即可。 2、文中的“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答案】“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解析】从“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可知“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由“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可知“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难点: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学情分析: 对于初二学生来讲,一些历史人物,他们比较熟悉。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为本课的重点。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1、我国文学史上有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家,我们同学当中,有知道的吗? 屏幕出示图片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臧克家、闻一多 臧克家(1905.10.8~2004.2.5),汉族。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汉族,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2、正音: 弥mí锲qiè兀wù沥lì函[hán] 衙[yá] 赫hè迥jiǒng 窥kuī楷kǎi 地壳(qiào )宝藏(zàng)无暇xiá)硕果(shuò)澎湃(péng pài ) 校补( jiào)锲而不舍(qiè)慷慨淋漓( kāng kǎi )沥尽心血(lì) 目不窥园(kuī)兀兀穷年( wù)群蚁排衙(yá)赫然而出(hè) 迥乎不同( jiǒng ) 3.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然后再解释整个词语。 ①诗兴不作:作:起。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②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弥:更加。坚:深入。这是从《论语·子罕篇》中引来,是颜 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 ③锲而不舍:锲:锲刻。舍:放下。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 ④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 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 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肿块等。通常这 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叫做四诊。 ⑤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 志“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 ⑥兀兀穷年:兀(wù)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尽。一年到头劳苦不息。出自韩愈的 《进学解》,该文中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