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科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机制分析

张科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机制分析

张科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机制分析
张科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机制分析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机制分析

——以济南钢铁企业集团为例

摘要: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技进步日益成为当代发展的主动力。我国不仅要从国外引进适合本国国情的先进技术,还要在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本文从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优劣势出发,阐述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的内涵,指出了我国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重复引进严重、重硬件轻软件、消化吸收不利以及宏观调控缺乏等问题,并以济南钢铁集团为例,总结了济钢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指出应从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进内容的侧重点、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五个角度着重考虑,构建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

关键词: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协同机制

Abstract: Since the mid-20th century, the advance i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main power of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not only need introducing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which suit our country from overseas, but also nee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digesting and absorbing the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ity of the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t states the definition of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t also points out some existing problems which includes the redundant introduction, appreciating hardware ignoring software, the digestion absorption disadvantageous as well as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lacks and takes the Jinan steel and iron group as the example, summed up the Jinan Iron and Steel the experiences and enlightenments i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spects. It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consider emphatically from five angles which are the government's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the main status of the enterprise,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introduction, play the role of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Technology introducti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引言

当今社会,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国际商业竞争与国际政治关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技术转移的日益频繁,所以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中国将技术引进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已经实施20多年,为国家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在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问题上的欠缺,我国长期处于重复引进的窘境。在学术界关于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研究不少,但往往缺乏全面性和协同性分析,本文正是从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各自的优劣性分析入手,着重讨论如何构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以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一、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概述

技术进步依靠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方式目前有两种:一种是技术引进,另一种是自主创新。而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的构建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重中之重。

(一)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业或企业通过某种渠道,从外国获取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知识的活动过程。这种国外技术向国内转移,是在国际贸易中,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方式,把技术由卖方转移到买方的一种经济行为。另外也包括采用非贸易方式进行的技术转移。技术转移的本质就是减少国家之间的技术势差[1]。上文所提到的技术,主要有三种:①硬件技术,如机器、设备、仪器等产品。②软件技术,通常为工艺程序、设计蓝图等书面形式记述的。③中间技术,即介于前两者之间,指专长、管理经验等。相应的,技术引进的具体方式可分为以下四类:①硬件型,主要包括成套设备或生产线的购进、包建项目;②软件型,主要指技术协助、合作设计研制和咨询;③混合型,包括FDI以及合作生产;④非贸易方式,主要包括科技交流会议、展览与考察等[2]。

技术引进的目的在于提高引进国或引进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制造水平。当前不仅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设备,而发达国家也同样在大量进行着技术设备的引进。

(二)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依赖自身的能力及资源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在科技创新中取得创造性的进展,攻克科技难关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科技创新的后续环节,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实践活动。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是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3]。

一般而言,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可使创新主体在竞争环境中居于优势地位,并可能导致大量的渐进创新,以及相关的创新簇群。自主创新需要创新主体具有一定的资源及能力作为支持,并能够独立承担创新过程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自主创新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分析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技术发展所运用的两种方式,各有其优劣之处,有必要将其对比起来进行分析。博弈分析是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手段,下面建立博弈模型来进一步分析我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1.技术引进的优劣势分析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许多领域存在着技术上的落后,但是许多技术单靠国内企业的开发往往不经济。同时,我国的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在研发上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采取技术引进方式则可以引进成熟的技术,同时将技术直接用于生产之中,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日本就是通过技术引进而迅速崛起的典型国家,据日本长期信用银行调查,日本在1950~1973年的20年间引进约25777项技术,支付了57.3亿美元专利费和技术指导费,而美欧国家开发这些技术与专利的费用则高达1800~200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引进费用的31~35倍[4]。可见,技术引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节省研发时间、节省研发费用以及减少风险三个方面。技术引进不仅可以提高一国的技术水平,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改变产品结构,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艺技术,有利于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

但是,技术引进也存在很多负效应。我国技术企业如果过度依赖技术的引进,往往会忽略技术消化吸收从和研发,从而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之中,这使我国企业落后于国外,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大多利润被跨国企业或合资方所占有和分割。同时,引进技术企业一味追求技术引进,也容易造成自身的懈怠,缺乏自主研发、自我创新的动力。引进的技术由于缺乏知识的累积,可能造成我国企业研究人员对成果基础和技术不能充分理解。另外,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在加上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实行的技术封锁,我国企业无法引进真正的核心生产技术。大量的技术引进以及对国外技术的长期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许多技术本来可以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我国企业却望而却步。如我国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均依赖进口,西药、精细化工产品很多依靠仿制。这些现象不但提高了我国企业引进技术的成本,而且压缩了企业的技术研发空间。

2.自主创新的优劣势分析

自主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高层次。技术突破的内在性、技术与市场研发的率先性、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是自主创新的三个重要特性。这三个重要特性决定了自主创新战略在竞争中会显示出明显的优势:①技术垄断优势。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有助于企业形成技术标准与较强的技术壁垒,所以技术创新企业产品率先进入市场,从而对跟进者构成技术锁定,能够巩固其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②产业优势。自主创新在全新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往往引起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活动,形成创新集群现象,从而带动大批新产品的诞生,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③产品竞争优势。自主创新企业启动早,能够优先积累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较早建立起与新产品相适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④市场竞争优势。自主创新的产品使创新企业在市场上具有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从而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6]。

但与此同时,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约束条件。首先,自主创新是在新技术领域中的率先性探索,所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使得自主创新的企业必须承担较大的风险。其次,资金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制约条件。由于自主创新本身高投入的缺点,企业进行创新时需要具备足够的巨额资金支付能力。另外,为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创新企业需要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科研队伍以及较强的信息网络。总而言之,自主创新战略要求企业必须

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投入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力。因而,面对我国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的现实来说,自主创新战略实行起来存在着不少困难的[7]。

3.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

根据以上分析,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在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方面各有利弊。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是指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引进方能动的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并根据环境和市场的变化适时的进行技术的自主创新、技术扩散,以达到其经济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与技术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目的的技术发展机制。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不同于单纯的技术引进模式与自主创新模式,而是将两者有机整合,建立的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发展机制。

4.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博弈模型分析

下面通过具体的模型来分析我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假设:①存在一个国有中型企业Q;②若采取技术引进将获得150的收益,但同时要支付70的引进成本;不采取技术引进将不获得任何收益,也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③若进行自主创新,将获得现实的收益200,同时获得预期的潜在收益为250,同时创新的开发成本为180;若Q不进行自主开发,也将不获得任何收益也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其博弈模型见下图1.

Q企业

引进

不引进

图1 博弈模型图

从博弈模型图可以看出,Q企业不论进不进行自主开发,选择技术引进的话都比不进行技术引进获得的受益要大些,所以作为企业选择帕累拖最优状况一定会选择技术引进的;如果不考虑技术引进的因素,Q企业选择自主开发都比不开发能获得更多的受益,所以它最终也一定会选择自主开发的。这个模型的均衡状态是矩阵的左上方,即企业既进行技术引进,同时又进行自主创新。

模型的结论对我国企业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我们的企业也既不能放弃自主创新而一味地追求技术引进,也不能只依赖于技术引进而放弃自主创新,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企业应该把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者协同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综上所述,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优劣势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博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技术引进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技术领域都领先,适时地引进先进技术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但是,单纯的靠技术引进往往无法获得核心技术,相反会使企业过分依赖外国的技术,忽视自身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然而,完全的自主创新同样不可取。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是统一的整体,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只有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才是明智之举。因此来说,在我国大力进行产业技术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的今天,建立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是符合我国现实的一项正确的技术发展战略。将技术引进与技术自主创新相结合,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如同站在巨人的肩上,能看的更高更远。同时,建立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机

制,既可以加速技术升级,又能真正实现外来技术本土化,避免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稳健提高。

二、企业技术引进及自主创新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技术引进取得了很大发展,2000年共引进技术7353项,合同总金额为181.75亿美元[8]。我国的技术引进及自主创新对迅速提升产业结构整体水平、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不难看到,我国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

(一)重复引进严重

缺乏技术前瞻、规划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引进项目审批的多头管理,结果造成了我国技术的重复引进,无端浪费了有限的资源。重复引进通常分两种:一是同种技术的多次引进,也称为纵向重复引进。二是同一水平层次的技术被国内不同地方的不同企业重复引进多次,也称横向重复引进[9]。我国的重复引进主要表现在:①一般性加工项目及低水平重复引进多。②横向重复引进项目多。③集中性重复引进多,即市场需求量急剧扩大或产品利润高的行业,多为钢铁、汽车、电子电器、机床等行业重复引进较为严重。

(二)技术引进重硬件,轻软件

我国每年要花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引进,但我国技术贸易仍以硬件技术贸易为主,软件技术贸易为辅。如表1可知,硬件设备的引进长期占据我国技术贸易总额的70%-80%,这种长期的技术贸易不合理使我国一些行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之中。

表1 技术引进中的技术费与设备费

综上原因分析,造成我国技术引进重硬件,轻软件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第一,相对于技术软件,硬件设备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往往更容易判断和掌握,引进风险较小;第二,跨国企业更乐意将二手的硬件技术输出给发展中国家。这两方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硬件设备引进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三)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利

近几年来,我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消化吸收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欠缺。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率低等问题还在不同程度的存在。在我国,消化吸收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典型是宝钢和武钢,而它们的消化吸收率也仅为26%,改革创新率仅为11.4%[10]。另外,我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大多还停留在对零部件、原材料的国产化状态,创新力度更远远不够。下面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我国的创新状况:我国从1950年开始引进技术,截止2001年9月,共引进技术45334项,合同总金额已达到1585.7亿美元。而我国进行消化吸收后的创新技术的出口从1980年才起步,截止2001年底只有11000多项,总金额还不到500亿美金[11]。

(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往往体现在技术的选择、资金的投入、风险的承受能力等方面。我国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支配,对于外国的技术市场还较为陌生,这使我国企业在技术选择上的能力非常薄弱。技术引进受技术、外贸、国际技术市场等多种综合因素影响,这给企业的技术选择也带来了较多的风险。另外,我国的研发与企业生产相脱节,企业核心技术的自给率较低,也造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从资金投入方面,消化吸收的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普遍难题。目前我国企业用于消化吸收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贷款和技术资金,有些则仅从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费中列支。

(五)宏观调控缺乏,相关政策不配套

我国技术引进缺乏权威和统一的宏观管理体系和协调运行机制,从而导致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缺乏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技术引进缺乏长期和整体性的战略目标,使经济目标、政策与技术引进之间缺乏协同。②信息激励、市场机制、自主产权制度还不够完善。③对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方面缺乏导向与相应扶持。④对技术输出企业缺乏导向激励。

三、济南钢铁集团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中国钢铁行业骨干企业之一的济南钢铁集团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等有效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成果,从而突破瓶颈的制约,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下面探讨了其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中的有益经验。

(一)济钢技术引进及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1.坚持冶金技术国有化

济钢不断引进消化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实施重大冶金技术的国有化改造。1993年济钢在国外引进干熄焦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在国内建立起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法熄焦装置,回收红焦热能发电,提高焦炭质量,创造了可观的效益;2002年,建成中日合作济钢绿色援助计划“副产煤气高效燃烧改造”示范项目。2004年利用工艺中节余的副产煤气,实施了燃用中低热值混合煤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2.积极与国外技术先进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济钢注重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合作的方式改善企业技术水平。

2005年10月,济钢与智利CMP公司合作开发的若莫若矿山合作项目竣工

投产。2006年济钢与来宝公司、凯姆克公司签署燃气——蒸汽发电CDM项目商务合同及协议书,并于2007年3月在联合国正式注册成功,是当时世界冶金行业二氧化碳减排量最大的注册项目。2006年10月济钢与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全球采购部签署协议,被授予“卡特IE1861钢厂”批准资格。

3.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模式

济钢不仅重视技术的引进与提高,还在管理水平上力求与世界接轨。

2004年济钢与韩国浦项制铁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三炼钢——中厚板生产线MES项目。该项目全线贯通后,生产管理体制有计划订单型转变为客户订单型,达到了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目的。2005年济钢开始引入国外先进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三年共实施黑带项目96个,总计实现经济效益4.2亿元,形成了“六西格玛+标准化”过程精准管理方法。

(二)济钢自主创新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发展自主创,济钢逐步由资源依赖、速度效益型转向创新推动、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模式,并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能源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1.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济钢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取得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据济钢调研数据统计,2005年钢产量达到1042万吨,位居全国第七,实现销售收入386亿元、利税31.6亿元、利润19亿元;出口钢铁产品130万吨,创汇5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1.6亿美元。“十五”期间济钢做足工艺、产品结构的大调整,实现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跃上产品企业到文化企业的新层次,处于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效益最好、职工得到实惠最多、社会知名度显著提升的阶段,5年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34亿元、实现利税107亿元、实现利润59亿元,2005年总资产达到322亿元,是2000年的3.16倍。

同时,许多科技成果也获得了国家表彰。

2000年2月,济钢技术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4年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部门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

2000年9月10日,济钢质检中心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现场审评,11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实验室。

2001年和2006年“干熄焦技术开发与应用”、“热能资源高效梯级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两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6月10日,济钢成为科技部举办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约企业。

十年来,济钢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1400多项,形成专利11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

2.提高了能源环境效益

据济钢调研数据统计,2005年,济钢吨钢耗新水3.98立方米,5年累计节约新水1.1亿立方米。再放长一点看,“九五”到“十五”的10年中,济钢年产钢增长近5倍,耗新水总量仅增长1/10;10年累计节约标准煤1800万吨,价值120亿元以上。

各类污物排放总量大幅度降低,先后建成了省级文明工厂,省级环境友好企业。

3.带来了社会效益

济钢充分利用自身工艺优势,合理回收利用社区生活废水污水;在烧结工序配加化工厂铬渣,进行无害化处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自

己的贡献。

(三)济钢技术引进再创新历程给予的启示

我们从济钢的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借鉴,推而广之,它为我国企业技术引进与创新工作也提供了些许启示。

1.具有自主创新的意识

企业应该像具有创业激情一样具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在创业过程中,企业必须具有主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识,并以此指导其战略行为,只有在这种意识的主导下,企业才能经受得住自主创新过程中的多次反复、多次挫折,并取得最终的成功。坚持观念引导,强化自我创造意识也是济钢始终贯彻的方针。在这种方针的指引下,济钢逐步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观念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为支持,管理创新为保证,追求企业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钢铁企业发展模式。

2.与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合作

济钢重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构筑产、学、研、销开发合作同盟。

2004年4月15日,与法国施奈德公司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先后与国内先进设备制造企业——南京汽轮机集团、杭州锅炉集团、陕西鼓风机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04年10月11日,与广东亚仿能源开发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开发能源仿真模型技术合同。

2005年7月8日,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3研究所、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新途径。

目前,济钢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大技术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3.将重点放在引进技术的学习和消化吸收方面

据统计,我国企业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投入比仅为1/0.08,日本与韩国的这一比例则为1/5至1/8,这说明我国在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方面的投入还相当不足。济钢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加大对技术的消化,吸收的投入力度,通过多年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从技术、质量、生产、管理等方面提升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研发与管理队伍,这是形成自主研发能力的基础。

四、构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机制的对策

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它的技术创新能力上。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是我国缩短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差距,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因此,必须构建技术创新引领的引进技术在创新战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六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机制[12],以实现技术跨越。

在我国构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必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引进技术的产业发展

技术引进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政府宏观管理协调层,以使技术引进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达到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内外均衡的良性循环[13]。在政府对技术引

进的宏观调控方面,日本政府做得很好,政府指导企业有目的地购买所需的专利与技术。此外,日本政府为了指导企业技术引进,将企业输入的技术分为两种:①甲种技术,是指根据日本外资法规定签订的输入技术项目,合同期限超过一年以上,费用以外汇支付,须经外资审议会、大藏省及其他有关部门批准。②乙种技术,是指根据日本外汇及对外贸易管理法签订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下,费用以外汇支付;或期限超过一年,费用以日元支付而无权兑换外汇[14]。从而达到对企业引进技术进行管理的目的。据统计,1950~1970年内,日本共引进技术项目15000件,其中甲种技术占55.49%,达8324件[15]。

具体而言,我国应从以下几各方面着手加强宏观调控。

首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信息咨询体系、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及金融市场等社会支持体系,强化由国家推动技术引进的高层次发展;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完善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二次创新的引导与监管;对引进技术提升相关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行动态绩效评估;提高引进技术可行性分析的科学性、战略性及前瞻性。

其次,运用国家力量,组织技术引进的信息与情报,发挥各方面专家的作用提供咨询。鼓励中外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对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关经验进行交流。组织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另外,对技术引进合同实行国家审批制度,对外资的管理与调控方面应采取分散监督向系统监督转变。控制外汇的使用权限,限制盲目进口,要增设税种,增加消化吸收资金,鼓励进口企业实现技术创新。

最后,再自主创新方面,政府要注重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掌握技术标准的制定权,以此掌握市场的主动。

(二)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世界上80%的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产权产生于企业,并且发展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科研体系。“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正是这些创新型企业的共同特点,因此确定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形成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是引进的主体,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国产化也需要企业来进行和实现。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将为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具体实施应注意以下方面:①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应重视自我保护。②我国企业必须通过大量研发投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③必须将先进生产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相结合,即两个车轮共同推动企业发展[16]。④企业要注重防范市场风险与资金风险。⑤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利用。

(三)采取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内容

采取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内容主要包括减少重复引进和坚持以软件引进为主两个方面。

1.减少重复引进,采取有利于国产化的引进方式

企业在选择引进内容及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如何减少重复引进。减少重复引进,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设备的国产化。面对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展开:(1)对软件技术的消化吸收。力争做到第一套引进软件包,第二套、第三套则仅引进专利许可证,实现以国内为主完成设计与制造。

(2)对重大装备的消化吸收。力争做到第一套引进,第二套、第三套则以

国内外合作或国内生产为主。

总之,国产化的核心就是自主创新,即在自主引进技术、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自主采购的基础上,把国外新技术和国内资源整合起来,努力提高我国开发、创新和制造的能力。

2.坚持以先进技术软件的引进为主

实践证明,成套设备的引进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但其却存在很多弊病,不仅投资额较高,而且引进企业往往不能深入了解核心技术的机理与设备结构,所以这种方式不利于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坚持以先进技术软件的引进为主,引进生产工艺的技术软件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引进方式,它表明了技术引进方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技术能力。技术软件的引进主要包括专利技术与技术软件包的引进,这种方式不仅节省引进资金,将引进资金更多的转向消化吸收方面,更重要的是直接有利于消化吸收。当然,引进时也要注意引进的软件技术是否与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相匹配。

(四)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技术中介是为技术商品的买卖双方服务的机构,但主要为买方服务。成熟的技术中介可以为企业引进提供良好的环境。目前一些企业急需技术却苦于找不到国外合适的技术,另一些企业对于技术引进缺乏可行性论证,如此这些问题与没有合理的技术引进中介有密切联系[17]。建立完善的技术中介系统、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是建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机制的重要方面。高水平技术中介可以为企业提供国外技术情报的收集分析,技术市场调研以及技术引进代理业务等,不仅节省了企业的资金,还有利于企业的技术选择,从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法律的调节与保护,所以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建立完善与技术自主创新相关的法律体系,应重点落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完善法律,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我国在知识产权的立法方面已经比较完善,但是执法力度还不够,有法不依的情况还比较普遍[18]。②完善金融法律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资金供给方面给予企业以支持,鼓励其加大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③依法实行税收优惠。政府税收是重要的调节工具,现在许多国家都通过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创新。依法减免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的税收,相当于提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收益时间,从而达到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作用。

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更加深刻地为人们所认识。据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只占5%左右,40-50年代上升到40%左右,70-80年代达到60%左右,90年代初已高达5%左右,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提高到90%[19]。这说明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上的竞争。众所周知,日本从二战后人均GDP只有530美元的落后国家发展成现在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依靠的也正是技术创新[20]。技术创新的方式

有两种:一种是本国自主创新;另一种是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技术引进的“后发优势”能使发展中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缩短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科技水平的最优方式。构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不仅包含软硬件技术的引进开发,还包括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在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应注意到将其与本国实际条件相结合,即在管理上也要进行引进创新。

总体来说,我国的技术水平与经济实力不断发展,相关的立法也逐渐健全。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对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目前在我国建立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机制,既具必要性又具可行性。建立协同机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协作,并改进在构建协同机制过程中的不足,克服困难。通过多方的不懈努力,构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协同机制一定会取得成效,使我国技术水平与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傅强、杨林. 技术引进的理论与实务[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8,

15-37.

[2]张明玉. 技术跨越战略与管理[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6,

140-140.

[3]任仲平. 民族振兴的强大支撑—论自主创新[N]. 人民日报,2005,12,7.

[4]Cecil H Uychara. Technological Exchange: The U.S.-Japanese Experience[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 Washington, D. C, 1982, 192-192.

[5]金伯生. 加入WTO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J]. 国际经济合作,

2001,3,51-52.

[6]赵玉林. 创新经济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27-329.

[7]严婷.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博弈分析[J]. 科技创业,2007,6,11-12.

[8]胡景岩.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战略[J]. 国际经济合作,2002,4,115-115.

[9]张晓霞、宋奎波. 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再思考[J]. 工程技术,2008,1,

79-79.

[10]李欣广等. 产业发展风险与管理[M]. 北京:中国当代经济出版社,2003,

172-172.

[11]许复兴. 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J]. 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2005,35,

11-12.

[12]董洁.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发展[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4,175-176.

[13]Rajive B Jai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Global Distributed Infrastructures[J].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03, 11, 34-36.

[14]战后日本经济编写组. 战后日本经济[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286-286.

[15]Cecil H Uychara. U.S.-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change-Patterns of

Independ- ence[M], Westview Press, Inc., Colorado, 1988, 223-223.

[16]侯国清. 谈谈跨越式技术创新[J]. 中国软科学,2000,3,38-41.

[17]王月辉. 日本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1994,4,

25-32.

[18]谢伟. 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问题[J]. 科学管理研究,1994,12,44-46.

[19]Jaehwa Lee. Essays on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M]. Duke University, 1993, 5, 253-257.

[20]Madison Augurs. The World Economy[J]. A Millennjal Perspective, 2003, 7,

216-216.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取舍探究资料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取舍探究 韩帅斌 (注: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平时作业,抄袭后果自负)本文分析了单纯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两者的合理安排带来的经济效果,得出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初期以技术引进为主,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创新,就不会陷入技术引进依赖而落后于发达国家,从而实现经济独立,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并据此对我国当前发展提出了一定建议。 关键词: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比较优势 一.技术的重要性 按照经济增长理论,影响一个经济体增长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产业结构、技术和制度安排等,但是生产要素的增长如劳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往往是技术提升的结果,制度安排也往往是适应于经济体的禀赋结构的1,只有技术才会在知识的不断积累下得到持续的提高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因此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 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谋求经济增长, 除了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并调整制度安排外,积极推动本国技术水平的提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包括两个途径,一是从发达国家直接进行技术引进,二是自主研发进行技术创新。两者带来的技术提高都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但由于两者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最终结果都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由于对技术掌握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不同,两者又会存

在一定的差别。发展中国家对技术提高面临这两个选择,由于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同的选择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影响也不尽相同。 二.技术引进的作用途径 技术引进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本国经济与科学技术,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以迅速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主要通过直接购买和外资直接投资等方式来实现技术的跨越发展2。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引进以相对自主研发来说较低的成本将发达国家的技术直接应用于本国的经济发展中来,让落后的经济体也能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资本迅速积累。在大量的资本积累后重新引进更加适合当前发展水平的技术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于是整个经济体便可进入技术引进->经济发展->资本积累->新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中来,从而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得以追赶上发达国家。 但我们也应当注意上述推理过程需要满足的条件。由于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引进的适应于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和禀赋结构的技术也是发达国家曾经适用过的,在发达国家技术水平不变或者进步很慢而且发达国家不进行技术出口管制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总可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引进发达国家的所有技术,从而可以在长期中追赶上发达国家。但是上述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而且这也是现实情况,发展中国家便会陷入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依赖,而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却会不断进步,最终发展中国家虽有进步,却不能在有限时间内迅速赶上发达国家。 三.自主创新的作用途径 自主创新也是后发国家或地区赶超发达国家的一个战略选择,在制定和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能力等资源因素,选择切合实际的自主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措施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措施 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当前要重点完善和落实好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目前,因为发展模式、市场条件、政策和体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热情不高。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企业把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头等大事。要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带动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包括: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使国内企业参与、融入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进一步整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资源,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进一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

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同时,加快完善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政策,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大企业的骨干作用,发挥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 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落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 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是各国政府普遍实行的引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我们要认真研究wto框架下政府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的做法,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投入机制。在财税政策方面,要加大支持研发和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推进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金融政策方面,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金融体系和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要改革政府采购的体

创新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行政学说史论文 论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姓名:孔永明 学号: 120364064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院系: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 年 12 月 18 日

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1954年德鲁克在他划时代的著作《管理实践》中明确提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德鲁克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关键字:企业生存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营销创新市场创新 一创新的内涵 创新的内涵指在世界上首次引入新东西、引入新概念、制造新变化,其中,“新”指在结构、功能、原理、性质、方法、过程等方面的、首次的、显著性的变化。创新导致暂时垄断,产生超额创新利润,并从价值和利润决定的角度,将市场经济“一分为二”:遵循“劳动价值论”的普通商品市场,遵循“创新价值论”的创新商品市场。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使经济不在发展过程中休克)的工具。纵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的失败也多归结于不能自主创新。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的灵魂。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管理创新是为了更有效地运用企业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创造行为。美国管理学家哈梅尔将管理创新定义为:对传统管理原则、流程和实践的明显背离或对常规组织形式的背离。管理创新就是指以价值增加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各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管理、文化、制度等)的协同创新为手段,以培育和增强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创新活动或过程。管理上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论文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论文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目录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引用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功不可没。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迫近,参与经济全球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选择。要想在这场挑战中获胜,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交流是必然的,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是构筑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因此本文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以我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成败得失为参照,以切实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增长为目标,参考相关文献以华为自主创新成功为案例分析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华为是通过自主创新,逐渐在国际电信产业分工中占据研发、品牌等高端位置,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典范。对华为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中国企业过去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新对策对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我国经济腾飞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影响,策略

ABSTRACT 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advanced technology of large-scale cited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destination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knowledge economy approach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knowledge economy is we cannot escape choice. To win in this challenge, omni-directional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is inevitable, we introduce the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ust fully realize innovation in advanc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improving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important role. Enterpris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is constructing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is fundamental to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ate core link. So in this paper technology import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China work as reference, reference success and gain related literature and in China as huawei for cases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depth study inheriting the past, technology import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hina's technological introduc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is subjec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s enhance China's economic boom to realize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echnology import,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fluence, strategie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论文

目录 ABSTRACT.................................................................................................................IV 前言 (1) 第1章中国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现状 (3) 1.1中国企业技术引进的现状 (3) 1.1.1技术引进的概念及意义 (3) 1.1.2技术引进现状 (3) 1.1.3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6) 1.2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7) 1.2.1 自主创新的概念及意义 (7) 1.2.2自主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 1.3中国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矛盾 (9) 第2章“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的分析 (11) 2.1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的企业文化根源 (11) 2.2“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产生的其它原因 (12) 第3章中国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案例分析 (14) 3.1华为公司简介 (14) 3.2华为公司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14) 3.3华为公司自主创新成功的策略分析 (16) 3.4华为的成功带来的启示 (19) 第4章中国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策略分析 (22) 4.1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 (22) 4.1.1技术引进方面 (22) 4.1.2自主创新方面 (23) 4.2从政府角度分析 (23) 4.2.1技术引进方面 (23) 4.2.2自主创新方面 (24) 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毕业论文小结 (30)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引用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功不可没。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迫近,参与经济全球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选择。要想在这场挑战中获胜,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交流是必然的,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是构筑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因此本文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以我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成败得失为参照,以切实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增长为目标,参考相关文献以华为自主创新成功为案例分析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华为是通过自主创新,逐渐在国际电信产业分工中占据研发、品牌等高端位置,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典范。对华为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中国企业过去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新对策对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我国经济腾飞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影响,策略

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及措施

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及措施 创新驱动是我国现在及未来很长时期的重要发展 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世界 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 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我国科 学技术的持续进步,自主创新水平成为决定企业市场 竞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就 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发展。但当前企业在推动 自主创新的实践中,仍然困难重重。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 (一)体制要求高,缺乏创新意识。 因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数量和规模取胜 的宏观经济环境,导致了我国自主创新体制不完善, 缺乏持久发展动力,自主创新空间布局和投资结构分 布也不尽合理。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企业没 有从创新的“后台”走向“前台”。企业没有广泛建 立和形成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或协作关系,集成创新 意识不强,存有“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心态,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二)科技要求高,缺乏创新基础。 从宏观层面看,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的统筹协调 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从中观层 面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流通的渠道和方 式不健全,科技中介作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 的桥梁沟通水平还较弱,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 真正建立。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 创新少而弱,缺乏重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缺乏具有 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导致了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先天 性发育不良、创新后劲不足,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创新基础极为不强。 (三)人才要求高,缺乏创新人才 。人才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缺乏人 才的企业,技术创新难以实行。仅就企业来说,很多 企业普遍缺少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 给企业实行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带来 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培养和提升。加之,企业内部激励制度不完善,一定水准上挫 伤了企业员工从事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 企业留不住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这种人才流动

自主创新案例

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与制度保障 (一)瑞士钟表行业发展与政府的创新政策 那么我们进入第二个部分,给两张图片,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大家的背景,很多人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所以我们拿两例我们就用实践经验直接解释清楚,一个是欧洲的瑞士,跟咱们中国一样,都是跟创新有关,那么瑞士这个国家有一个非常强的行业钟表,钟表行业非常强大,我们讲的是瑞士钟表行业或者叫创新的过程当中,政府跟企业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政府官员是怎么促进钟表发展,大家会觉得钟表行业还用讲,那么小,对我们中国来说它很小,比瑞士来说那是支柱产业。那么瑞士这个国家给我们中国的印象是什么?它是一个高度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连二战都不参与,就是高度中立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但实际上现实要复杂的多,你不要听美国人讲,美国人说我们中国政府干预经济,干预得太多了,美国人在它成为世界最强之前,干预经济的手法比中国人粗暴野蛮得多的多,你要不信的话你就看美国经济早期发展的时候,它的关税率是个什么水平?美国人介入的时候比我们还强,瑞士也是一样,在钟表行业过程里面瑞士的发展,钟表行业发展跟政府发生了两次联系,一次联系是1920年代,另一次是1960年代。 我们先说20年代,大家觉不觉得瑞士钟表行业会这么强大是非常难以理解的状况,因为瑞士的国家很奇怪,中间有很多大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有,而且瑞士人基本上这几种语言都能讲,为什么只有瑞士钟表行业行,法国钟表行业就不行呢,德国人只会做钟,不会做表,为什么呢?他实际上就是一个理由很接近的,这是个问题,大家注意,主流经济学完全解决不了,主流经济大家说比较优势,德国、法国和瑞士的比较优势没什么区别,严格意义来讲,为什么只有瑞士发展钟表,1920年的时候瑞士政府一个介入对钟表行业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他说钟表行业当中有几类企业,一类是非常熟悉的组装厂,就是品牌商,还有一类专业做零部件,还有第三类专业做加工设备,因为那个加工设备很重要,包装加工设备,所以钟表行业里面三类企业:组装厂;配件厂;加工厂;1920年的时候当时法国和德国的钟表行业也非常强,瑞士政府开始有一个重要的政策,他两条,第一条是什么?所有瑞士的钟表企业,不管是组装厂、配件厂还是零部件还是设备加工厂都得分别加入瑞士的行业协会,组装厂、配件厂、加工成等都有协会,这是第一条。今天我们中国有几个行业协会,这个好象不违背市场经济的原则,这个好像没问题,但关键是政府的调查,他说你家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加入一个行业协会。第二条是加入行业协会的企业的交易对象只能是同一

《申论》经济类热点训练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

第1题给定资料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 很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设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石化装备、70%的数控机床是国外产品。在新兴产业方面,半导体照明产业80%以上的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太阳能光伏产业90%以上的硅提纯技术等依赖进口。 重引进、轻开发,重模仿、轻创新,难以摆脱重复引进困境。我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投入明显偏低。2003年以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之比在14:1以上;2004年以来逐步改善,但仍在4:1左右。 国内市场为本土技术创新提供的机会偏少。大部分高技术含量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有,2002年。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的经费是购买国内技术的4.2倍,与日韩处在我国相同发展时期所采取的支持本土技术创新战略差距太大。同时,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亟待深化。多头管理和部门分割等“老大难”问题,导致科技资源效率低下、重复浪费,不利于创新能力提高。如在核电技术引进过程中,由于条块分割、各自为阵、重复引进。反复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困境;反观高铁,正是由于统一规划,整合行业资源,对外发挥战略买家优势,对内统一组织消化吸收再创新,才取得了高铁集成创新的成就。又如科研设施,国家、地方、社会近年来投巨资配置了大量的科研设施,甚至让一些成果斐然的国外研究机构也羡慕不已,但其利用率十分低下。我国大型科研设施利用率仅2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70%~200%,一些昂贵的设备临近报废期限尚未开封。 面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自主创新尤为重要。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2.新能源汽车未来逐渐替换传统汽油车已成为各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共鸣,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更被企业和投资者看好。然而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仍大量依靠进口,核心技术研发落后于发达国家。 新能源汽车,是指:果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大量依靠进口,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和生产水平与国际上存在差距。 要达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在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的前提下,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还应在注重集成创新和再创新的基础上,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建设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来自行业协会、乘

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

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作用: 企业制度是维系企业作为独立组织存在的各种 __的总和。企业制度的只要作用有: 1、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2、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3、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4、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5、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6、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企业构成和运行规范:

1、企业的契约制度。是当事者之间的共同意愿,如公司章程等。 2、企业产权制度。规定产权所有者对企业的约束力以及产权的权责利,以规定企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变动,它构筑成企业运行的基础平台。 3、企业的智力结构。主要界定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关系,也是界定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确定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方式,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 4、企业组织机构。也就是确定企业制度的实体形式。 5、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制度往往非常具体,是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保障。 6、企业的人格化制度。企业的运行和执行主体都是人。人格化制度是指人在企业中地位、相互关系的界定,包括企业家、管理者与企业的关系,人际关系制度化、人际关系目标化、人际关系契约化、人际关系人性化等等。 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

制度主要应解决管理模式选择、管理轴心选择、管理目标选择、管理体制选择、管理手段选择等问题。 一、模式的选择: 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 1、亲情化管理模式:一般是家族企业所采用的,在我国法律体制和信用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亲情化管理模式以其很强的内聚力起到较好的管理作用,特别是创业初期,亲情化管理模式是其他管理模式无法替代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亲情化模式就应转轨,否则家族内部由于亲情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内耗,而降低管理效率,甚至解体。 2、友情化管理模式:与亲情化管理模式类似,但友情化管理模式没有家族的血缘纽带,显得更为松散,更易产生内耗。 3、温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强调管理中的人情化,但人情味过于浓厚导致企业失控。企业在采取温情化管理模式时应完善相应制度,以防止温情泛滥导致企业失控。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一)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学术界则有争议。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斯内茨(SimonKuznets)的研究,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一般是国家的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但是人均的产量不增加,人的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改善。现代经济增长是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人均产量也增长,每个人可以享用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在工业革命以后变得越来越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就只有在技术创新的速度上比发达国家更快,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发展目标。 但对技术创新的含义,经济学界和科技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经济学界所谓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innovation),是指一个生产者在下一期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比这一期生产的技术好,效率高,这个“新”技术不必是最新的发明。在科技界里则习惯地把创新(innovation)和发明(invention)等同起来。发明是从无到有,是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现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增量贡献。但在经济学里则把发明和创新分开,创新侧重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是

和一个生产者现在实际采用的技术比较,而不是和世界总体的技术水平做比较。 最发达国家各个产业所采用技术在世界各国的相同产业中通产处于最先进的水平,既然如此,发达国家在下一期生产时要采用比现在更好的技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新发明。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传统的产业如纺织业,或是在现代的信息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样,靠发明来取得新技术,也可以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买专利、模仿等等,取得技术创新。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在这两种可能方式当中到底哪一种方式比较好?应该依成本和效益的比较而定。关于发明,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上的发明,投入非常巨大。像IBM每年的研发投入是五十多亿美元,摩托罗拉四十多亿美元,因特尔三十多亿美元,朗讯四十多亿美元。而且风险非常高:一般在最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一百个立项,到最后大约只有五个取得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在十个申请专利的技术中,大约只有一、二个具有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在一百个研发项目中,最后只有一、二个项目,对企业的投入有了回报,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如果只看这个最后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研发项目,它有专利的保护,可以拥有全世界的市场,如果其它国家的企业要用这项新技术必须付专利费,这项技术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会相当高。但是如果把那99项失败也算是取得这一项成功的必要成本,那幺,在最前

最新整理关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奖励措施.doc

关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奖励措施 瓦政办发〔〕66号 为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特制定以下奖励措施。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强化创新驱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以建设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主线,以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为重点,坚持“企业主体、政策引导、重点突破、总体提升”原则,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发展目标。集中突破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攀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国以及国际具有较强优势。 二、奖励额度 (三)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三、奖励的重点范围 (四)鼓励企业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驱动。被国家和省科技部门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的,市财政分别给予每项5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五)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校企联合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被科技部、xxxx省科技厅、xxx市科技局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xxx市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市财政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六)鼓励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xxx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市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于同一企业(集团)内建立上述多个同类研发机构的,不再重复享受本奖励措施。 (七)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市财政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八)鼓励企业建立科技服务平台。鼓励企业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的方向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创新服务,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被上级科技部门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xxx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市财政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被科技部新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市财政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九)鼓励企业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新产品开发。被科技部新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的,市财政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十)鼓励企业申报上级科学技术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二等、三等奖的第一完成单位,市财政每项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二等奖的第一完成单位,市财政每项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xxx市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的第一完成单位,市财政每项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十一)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引导支持企业发掘智慧力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强化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保护。独立法人企业(集团)拥有5件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在专利维护的前9年内,每项发明专利按实际缴纳年费的50%给予资助;授权的国外发明专利每项资助1万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作用: 企业制度是维系企业作为独立组织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制度的只要作用有: 1、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2、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3、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4、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5、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6、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企业构成和运行规范: 1、企业的契约制度。是当事者之间的共同意愿,如公司章程等。 2、企业产权制度。规定产权所有者对企业的约束力以及产权的权责利,以规定企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变动,它构筑成企业运行的基础平台。 3、企业的智力结构。主要界定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关系,也是界定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确定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方式,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 4、企业组织机构。也就是确定企业制度的实体形式。 5、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制度往往非常具体,是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保障。 6、企业的人格化制度。企业的运行和执行主体都是人。人格化制度是指人在企业中地位、相互关系的界定,包括企业家、管理者与企业的关系,人际关系制度化、人际关系目标化、人际关系契约化、人际关系人性化等等。 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应解决管理模式选择、管理轴心选择、管理目标选择、管理体制选择、管理手段选择等问题。 一、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 1、亲情化管理模式:一般是家族企业所采用的,在我国法律体制和信用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亲情化管理模式以其很强的内聚力起到较好的管理作用,特别是创业初期,亲情化管理模式是其他管理模式无法替代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亲情化模式就应转轨,否则家族内部由于亲情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内耗,而降低管理效率,甚至解体。 2、友情化管理模式:与亲情化管理模式类似,但友情化管理模式没有家族的血缘纽带,显得更为松散,更易产生内耗。 3、温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强调管理中的人情化,但人情味过于浓厚导致企业失控。企业在采取温情化管理模式时应完善相应制度,以防止温情泛滥导致企业失控。 4、随机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是指随意性的管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民营企业的独裁式管理;一种是受行政干预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独裁式管理由于管理者“拍脑袋决策”产生随意性,而政府干预的国有企业由于政府干预而产生随机性。随机性管理模式是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核心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核心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 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的基点, 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推动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就要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 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形成有利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 20__年末,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自主创新的重大发展战略,指出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环节。 紧接着中央又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 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两年来, 这一战略得到全国各地的热烈响应, 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幅度增加, 自主创新成果开始涌现。 20__年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已由 20__年的 1.07%上升到1.42%, 专利申请授权数同期由 13万件上升到近 27万件。

但是, 应当看到, 技术创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 大的距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起来, 技术进步的动力不足,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20__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 68%的企业尚未建立研发机构, 76%的企业没有研发活动, 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 为 0.76%, 远远低于国际上一般为 3%的水平。绝大多数企业尚缺 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出口轻纺产品中贴牌生产占相当高的比 重。 通常讲一类企业卖标准, 二类企业卖专利, 三类企业卖产品, 我们的多数企业仍处于卖产品的阶段。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许多企业尽管销售额很大, 但获利甚微, 大部分利润流入外企手中。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国内投资只能集中投向钢 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而电子信息、 精密设备等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主要靠外商投资或进口产品 来满足需要, 使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遭遇到资源、环境越来越严 重的制约。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对 此, 我们要有充分认识。 要按照十七大的部署, 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各项工 作的突出位置, 着重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第一,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创新存在的必要性 2010-04-14 清华领导力培训无忧论文网企业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民营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但是,存在着重技术轻制度的倾向,导致企业发展出现了人员不稳、速度不快、寿命不长等不良现象。因此,民营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种更有效的约束本企业职员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的产生过程,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它通过激发企业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从而推动企业进步。企业之间的制度及相关知识基础的差异,使得企业很不容易模仿。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民营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但是,存在着重技术轻制度的倾向,导致企业发展出现了人员不稳、速度不快、规模不大、创新不足、寿命不长等不良现象。因此,民营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 一、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创新概念自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中被首次提出之后,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主要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辟原材料新来源、实现工业新组织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创新理论是一个被纳入经济学范畴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分析和研究领域。创新理论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若思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 熊彼特首开技术创新研究之先河,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虽然对企业制度创新有一定的意义,但早期对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如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对创新进行类型划分的;此外,希克斯将创新分为“节约劳动型”、“节约资本型”和“中性”三大类;门茨则将创新划分为“基础创新”和“二次创新”两大类(常修泽,1994)[5]。由此可见,他们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偏重于技术创新,对企业制度创新问题的研究是很有限的。 二、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 (一)企业制度创新理论发展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人的行为的分析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仍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已用效用最大化替代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定,理性被理解为人能根据各种约束作出一系列欲望、期望与偏好的选择;二是认识到按传统理论的观点,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受“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会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样实际上是假定了市场的运作不存在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交易费用。事实上,任何一项交易的完成,都需要进行合约的议定、对合约进行监督和讨价还价等,因而必然存在交易费用,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产生了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不同制度安排;三是完全竞争模型要求完全界定私产制度,认为这样是最有效率的,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理论期望,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产权结构的多重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基于这些认识,产权学派企图揭示产权制度的功能及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新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内生的,并探讨了制度的基本功能、影响制度变迁的各种因素以及作出不同制度安排选择的原因等多个方面。 (二)关于制度的研究 兰斯·戴维斯(,,1971)和道格拉斯·c.诺思(,1989)率先在制度创新领域展开了实质性的研究,根据诺思的定义,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务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方式、产权结构、管理体制及市场规则等;.舒尔茨认为,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某些服务的供给者,是应经济增长的需求而产生的,需求的不同也会导致制度安排的不同;林毅夫认为,人之所以需要制度,是因为一个理性人能力的有限性,他在做出决策时要支付信息费用,以及人生活环境与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一方面是

浅谈我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 指导老师: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姓名: 学号:

浅谈我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引用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功不可没。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迫近,参与经济全球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选择。要想在这场挑战中获胜,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交流是必然的,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是构筑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本文以我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成败得失为参照,以华为自主创新成功为案例分析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华为是通过自主创新,逐渐在国际电信产业分工中占据研发、品牌等高端位置,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典范。中国企业必须总结过去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新对策,这样才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走出中国,进而走向国际市场。 2.中国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现状 2.1中国企业技术引进的现状 2.1.1技术引进的概念及意义 技术是人类在利用科学知识改造自然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生产操作方法、技能、工具和手段。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有物质技术,还有非物质生产技术。 技术引进是指通过贸易途径,以各种合作方式,从国外获得发展本国国民经济和提高本国科学水平所需要的技术和技术装备。技术引进内容包括:购买专利使用权、购买专有技术、进口技术装备、聘请技术专家、搜集技术资料、派人出国考察学习等。 技术引进有利于为企业赢得时间,较快地填补我国技术空白,实现对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的技术改造,从而缩短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有利于节省研究试制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在国外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迅速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国内产品的质量与档次;有利于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 2.1.2技术引进现状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技术引进在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同时,产生了引进结构不合理,来源单一,企业重“引进”、轻“消化”,研究开发人才不足等问题。下面指出了目前我国技术引进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技术引进规模与引进质量 近年来,我国技术引进保持了较快增长,引进质量稳步提高。据国家商务部统计,与20 世纪 90 年代相比,近年来我国技术引进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2007 年我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 9773 份,超过 1991 年到 1995 年五年间技术进口合同数量的总和,合同总金额达 254.2 亿美元;2008 年上半年我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 4955 份,合同总金额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 21.1%,技术引进 金额创同期历史最好水平。2008 年上半年,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中,技术费达111.1 亿美元,占合同总金额的 88.2%,比去年同期增长 32.8%。技术费占合同总金额的比重连续六个月超过85%,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近 8 个百分点,技术引进质量稳步提高。 2.引进技术的内容 1)从国外引进工艺、制造技术,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流程、材料配方、制造图纸、工艺检测方法和维修保养等技术知识和资料,以及聘请专家指导、委托培训人员等技术服务; 2)引进技术的同时,进口必要的成套设备、关键设备、检测手段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