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规定精选文档

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规定精选文档

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规定精选文档
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规定精选文档

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规定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北京市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规定

为规范爆破整地造林工程建设,确保爆破整地造林成效,依据国家、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以下技术规定。

一、地块选择

实施爆破整地造林的地块,应选在浅山地带、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和风景游览区范围内,难以采用常规人工整地方法进行造林且有水源保证的地段。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市属国有林场)完成地块初选并填写爆破造林地块落实登记表(见附表1),经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复选合格后,进行规划设计。

二、调查设计

(一)小班划分:以二类资源清查区划的小班为准,不单独划定小班。

(二)小班调查:利用1:10000地形图对地块范围和小班进行初绘,将小班按顺序编号,实地调查,填写小班调查表(见附表2)。

(三)作业设计:统计调查结果,填写小班设计内容统计表(见附表3)。设计内容包括整地方法与规格、造林树种、苗木规格、造林密度、针阔叶苗木混交方法及比例、抚育及管护措施,确定山道、防火隔离带。

1、整地方式与规格

大穴整地:坡度15度以下的山脚、缓坡、沟谷等区域,整地规格为××0.8米,株行距3×4米,每亩56株。

中穴整地:坡度15度以上的区域,整地规格为××0.6米,株行

距3×3米,每亩74株。

2、苗木种类及规格

选用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树冠丰满、长势旺盛、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检疫合格的苗木。裸根苗的苗根不得劈裂,切口要平滑,土球苗不散坨。

针叶乔木类:苗高1.5米以上、树冠丰满度在90%以上,土坨直径为苗高1/3。

阔叶乔木类:胸径2厘米以上,根系大小为胸径的8-10倍。

灌木类:2-3年生,地径1.5厘米以上,分枝不少于3个,根系长为苗高的1/3。

3、混交方法及比例

根据造林目的、种间关系及立地条件,确定主栽树种及针、阔叶乔木(包括彩叶树种)的数量,针阔混交比例6∶4或5∶5,乔灌混交比例为7∶3,采用合理的混交方法。

4、山道和防火隔离带

保留原有山道,并根据作业需求修建一定量的作业道路;根据有关规定设置防火隔离带。

(四)作业设计说明书

包括说明书、统计表(附表3-4)、位置图和作业图,格式见附件。

三、整地施工

整地施工前,区县主管部门(市属国有林场)须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合同书,明确责任,确保质量。整地顺序从上到下,先挖后爆,做到挖、爆结合。实施爆破整地的地段必须与人员聚集地、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做好安全警戒和防火工作。按设计规格整地,

做到坑径上、下一致。平缓地做树盘,斜坡地在坑外侧清理出地基,用石块砌好半月形外埂(埂面高出坑面10-20厘米),要求坚固整齐、人踩不塌。整地质量及单位面积内整地坑数合格率要求达到95%以上。验收合格后方可采用客土方式回填土。填写爆破造林整地情况记载卡(见附表5)。

四、苗木栽植

起苗、运输、栽植需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完善交接手续。从起苗到栽植完毕,一般不超过三天。苗木栽植前根据坑底和外埂渗漏情况适当铺设塑料薄膜,防止浇水渗漏。阔叶苗适量截干、疏剪;针叶苗退下或剪开包装材料,不能破坏土坨。栽植时可适量使用保水剂、生根剂、抗蒸腾剂、地膜(杂灌草、碎石、生态垫)覆盖,填土夯实,砌好坑外缘,做好灌水堰。及时填写苗木栽植记载卡(附表6)。

五、养护管理

栽后当年苗木成活率及第二年保存率要求达到90%以上,栽后三年内,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浇水、封埯、立支架、垒树盘、补植、涂白、看护、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实行5年封育。及时填写抚育管理记载卡(附表7)。

六、监督管理

爆破整地造林工程实行施工监理制。

六、档案材料

各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市属国有林场)要按年份及时将各种相

关材料整理归档(电子版及文本形式)。内容包括地块落实登记表、作业设计(文字、图、表)、作业设计批复、施工进度表、自查报告、抚育情况报告、一书(施工合同书)三卡、工作总结、监理报告及检查验收报告等相关材料。

按时以文字形式及电子文档方式将地块落实登记表、作业设计、施工进度表、总结、自查报告上报市林业局。

本规定解释权由北京市林业局负责,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生效,原有相关技术规定同时废止。

二ΟΟ四年八月

附表:

表1 爆破造林地块落实登记表

表2 小班调查表

表3 小班设计内容统计表

表4 爆破造林作业设计(完成情况)统计表

表5 爆破造林整地情况记载卡(一)

表5 爆破造林苗木栽植记载卡(二)

表7 爆破造林抚育管理记载卡(三)

附表1

爆破造林地块落实登记表年度________

区县________ 所在乡镇___________地段名_____________

面积________ 原有树木种类

有林地面积______ _____% 乔木____________________

荒山荒地面积______ _____% 灌木____________________ 裸岩除地面积______ _____%

立地类型

地类_________坡向_____坡度_____坡位_____土层厚度_____ 岩石类型______________风化程度___________

地块示意图

____________

主要负责人__________ (盖章) 乡镇负责人__________

填表日期年月日

附表2

小班调查表

年度区县(林场)乡(镇)村地段

调查人调查时间

附表3

小班设计内容统计表年度区(县)(林场)乡(镇) 地段名称地段面积

调查人:调查时间:

附表4

爆破造林作业设计(完成情况)统计表年度区(县) 设计单位

爆破造林整地情况记载卡(一)

区县(林场) 乡(镇) 地段名称 小班号 造林年度 施工单位 负责人

要求:验收总量不低于1%,各项指标合格在90以上可以造林。验收人签字: 爆破造林苗木栽植记载卡(二)

区县(林场) 乡(镇) 地段名称 小班号 造林年度 出圃地点 起运负责人 栽植单位 栽植负责人

注:验收人应为主管部门、实施单位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代表。 验收人签

字:

爆破造林抚育管理记载卡(三)

区县(林场) 乡(镇) 地段名称 小班号 造林年度 抚育单位 负责人

附表5

附表6

附表7

说明:抚育管理内容包括铺膜、浇水、松土、割灌等。

附件

规划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1.封面包括工程项目名称(××年××区爆破造林规划设计)、设计人、审核人、申报单位、负责人(签章)、设计时间。

2.正文包括项目依据、基本情况、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工程预算。

3.附件

(1)小班设计内容统计表;

(2)规划设计统计表;

(3)地段位置图(缩印区县地图在A3幅面上,标注位置范围);

(4)作业设计图:利用1:1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幅面大小为A4或A3,标注设计图所在图幅号及坐标线坐标。绘制地段范围、小班界、山道和防火隔离带和重要的地物标志。每个小班内用分子式注记主要内容:

小班号-面积(造林面积)-整地坑数如:2-30(25)-10 造林类型代号 3

图廓:外图廓用粗线,内图廓用细线,粗细度根据图幅而定。

图名:用宋体或黑体,字体大小、位置一般在上方中心偏左部位。

图例:标明小班线、山道、防火隔离带、地物标志等。

图标:放在图纸的右下角,内容包括,工程名称、设计单位、设计人、制图

整地方式与造林方法

整地方式与造林方法 文章摘要: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整地还能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只要整地方法得当,整地季节适宜,通过整地可以使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地墒情改善,使有多余水分的低湿地水分排除。因为整地改变了土壤水分、温度和通气状况,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营养物质的分解,促进……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整地还能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只要整地方法得当,整地季节适宜,通过整地可以使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地墒情改善,使有多余水分的低湿地水分排除。因为整地改变了土壤水分、温度和通气状况,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营养物质的分解,促进可溶性盐类的释放和各种营养元素有效化。整地还可以使腐殖质及生物残体分解加快,增加土壤养分的转化和积蓄。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一、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二、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 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三、造林方法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1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1 范围 本规定对碳汇造林地点选择、调查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整地栽植、未成林抚育、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碳汇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15 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LY/T1 607-2 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GB/T1 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6000-1 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3.1 基线 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本规定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 3.3 碳汇 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4 碳汇造林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3.5 计入期 又称管理运行期,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可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以及发证的时间周期。 3.6 碳泄漏 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本规定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造林地整地造林技术

造林地整地造林技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造林地整地造林技术 摘要: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常用的造林地清理与整地、人工播种及造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营林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造林地;整地;人工播种;造林方法 1造林地清理与整地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梢头、站干、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2人工播种 ①撒播。撒播是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使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该方法工效高、成本低,但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

很难穿透地被层。适用于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亟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径的树种等。②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播种。播后要覆土镇压,可进行机械化作业,种子消耗量比较大。适用于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及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③穴播。穴播是按一定行、穴距播种的方法。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人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④块播。块播即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块状面积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组,施工比较复杂。 3造林方法 播种造林 该方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这种造林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对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树的碳汇量如何计算

树的碳汇量如何计算 CDM这个项目咱们国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非常快。我本来准备了咱们国家在CDM 上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PPT材料,但刚才赵所长在论述中提到了生态建设碳的减排,我又改变了主意,想谈点“森林碳汇减排项目的现状和前景的分析”。应该说温室效应气体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生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这个话题可能会和我们所谈的生态问题更紧密一些,也想跟大家共同的探讨一下。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的这种碳汇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CO2,有着很强的碳汇功能。周国逸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表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CO2上升的办法。由于工业化进程加速,致使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CO2,加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使固碳作用下降,碳汇与碳源不能达到平衡,出现碳失汇,大气CO2浓度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并影响到全球碳循环。降低和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污染物减排,二是吸收温室气体,后者则与森林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因为森林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和森林土地利用可以吸收、固定CO 2的森林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通常其长期单位成本远远低于通过工业产业升级、利用工业污染治理减排的成本。这也是近些年林业碳汇项目日益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森林碳汇发展背景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地球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 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有约束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为碳交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际上碳交易主要有CDM (清洁发展机制)、JI(联合履行)、ET(排放贸易)三种机制。碳交易已成为面对气候变迁的一个市场解决方案。其它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作用越来越予以关注,如《波恩政治协议》、《马喀什协定》都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CO2的排放量。2003年l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京都议定书》不但规定了41个工

造林地的整地

造林地的整地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整地还能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只要整地方法得当,整地季节适宜,通过整地可以使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地墒情改善,使有多余水分的低湿地水分排除。因为整地改变了土壤水分、温度和通气状况,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营养物质的分解,促进可溶性盐类的释放和各种营养元素有效化。整地还可以使腐殖质及生物残体分解加快,增加土壤养分的转化和积蓄。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一、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 (1)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

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清理方式有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 二、造林整地 (一)造林整地的方式方法 1、全面整地 (1)特点: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显著,清除杂草彻底,便于机械作业。但受地形、环境状况(岩石、伐根、更新林木、生长灌木等)和经济条件限制较大。在一些地区整地后易引起水土流失或风蚀沙化。 (2)应用条件:主要在平坦地区使用,如果是花岗岩、沙岩等母质上发育的质地疏松或植被稀疏的地方,坡度小于8o地方才能使用;土壤质地比较粘重或植被覆盖度较好的地方,一般也不能宜超过15o。 2、局部整地 包括带状整地与块状整地。 (1)带状整地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好,保持水土作用好,在平地、缓坡可采用机械作业,也较省工,带状整地的技术指标、方法及应用条件见表1-1。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1]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在11月11日公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月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 义乌交易试点 11月1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 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吨。 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熟。

最新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一、种子与苗木 (一)种子 (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 (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 (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 (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 (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 (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 (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 (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 (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 (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 (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1988); (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6—1988)。(二)苗木 (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 (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 (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 (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 (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 (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 (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1—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 (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 (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完整版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附件3: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 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 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当地群众具有参与项目造林的积极性,具备开展项目活动的组织、劳力和技术保障。

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着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1.造林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三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人工播种方法 2.1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 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2.2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

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MR)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监测报告 (F-CCER-MR) 第1.0版 监测报告(MR) 项目活动名称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项目类别1(一)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中国自愿减排项目 项目活动备案编号537 项目活动的备案日期2016年2月2日监测报告的版本号 1.0 监测报告的完成日期2017年1月15日 监测期的顺序号及本监测期覆盖日期监测期序号:01 本监测期覆盖日期:2012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项目业主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类型领域14:造林与再造林 选择的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AR-CM-001-V01 项目设计文件中预估的本监测期内温 室气体减排量或人为净碳汇量 47,201 本监测期内实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或 人为净碳汇量 37,785 1包括四种:(一)采用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减排项目;(二)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三)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四)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

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A.1.项目活动的目的和一般性描述 森林具有吸收CO2的功能,本项目拟通过植树造林,以增加森林碳汇量、减少大气中 CO2的总体含量,达到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目的。 为响应广东省绿化造林的号召,根据《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 年)》和《大埔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于2012年初起,在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实施碳汇造林项目,造林规模为7,400公顷,造林活动开始于2012年4月,以开始造林地的整地活动为标志。从2012年至2015年的4年时间里,每年分别造林约1,850公顷,共计7,400公顷;其中荒地造林4,248.86公顷、疏残林地造林3,141.14公顷。造林活动开始前,造林地为宜林荒山或只有残次林附着的荒山,疏残林地的郁闭度小于0.2,均为非农业和其它用地。 A.2.项目活动的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境内的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三 河镇、大麻镇、枫朗镇、银江镇、光德镇、大东镇、西河镇、桃源镇和百侯镇;具体地理位置如图A.1所示: 图A.1 大埔县碳汇造林位置图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附件3: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

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 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造林整地

第十七章造林整地 造林地整地,又称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主要是土壤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造林整地是人工林培育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造林地的清理和造林地的土壤翻垦两个方面。在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整地几乎是唯一被广泛应用,且有效果时间较长的栽培措施。正确、细致、适时地进行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具有重大作用。 第一节造林整地的特点和作用 造林整地与农业整地、苗圃整地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但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是因为造林地的土地种类多,条件差,多为未经耕作过的自然状态,这就决定了整地任务和方法的多样性、艰巨性。其次是造林地分布的地域广,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很大一部分处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这就决定了造林地只能更多地采取局部整地的方式。最后是由于人工林的生长周期长,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而同一地块在造林后又不可能年年进行整地,往往培育一个世代只进行一次,所以人们往往希望整地的效果大些,其作用的持续时间长些,这就对整地的规格、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 (一)光照 造林地的光照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只有一部分被地以及地面的植被等吸收,其余部分反射回到空中。如果辐射强度不变,被植被吸收利用的越多,反射的强度越大,造林地上的光照条件就越差。因此,通过改变地表面的状况,减少吸收率的反射率,是调节林地受光条件的关键。 自然植被茂密的造林地,由于太阳辐射大量地反射回去,光照不足。整地可以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光量。 通过采用不同的造林整地和清理的方法和规格,可以调节造林地的受光状况,满足不同树种苗木、幼树的需要。全面彻底地清除植被,可以使喜光树种充分受光;部分地清除植被,一些耐荫树种或幼年较耐荫的树种,可以获得适度的受光和庇荫。 整地还可以改变造林地的局部小地形,增加或减少受光量。如在南向的坡面上,整出局部的朝北的反坡,由于改变了光线与地面的交角,受光的状况也随之改变。 (二)温度 造林地的温度变化,主要决定于进入地面热量与从地面传出热量的差值。如果进入热量大于传出热量,地温就升高,反之,地温就下降,两者相差越悬殊,地温变化也剧烈。除此之外,造林地的地温状况,还受地形与土壤含水量、比热等条件的影响。 整地时清除掉覆盖在地表面的植被,地表变得裸露,透光量增加,空气对流加强,因而白天地温和近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夜间则与一般裸露地相似,降温比较快。 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的数量和比例。由于水的比热要大大地超过空气,所以在干旱条件下,整地后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加,地温升高较慢,但地混比较稳定;地湿润条件下,整地以后,排除了过多的水分,土壤空气含量增多,地混上

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施工合同(-标段)(范本).doc

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项目施工合同(标段)(范本) 甲方:河源江东新区农林水务局(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保证项目造林工程质量,依期完成造林各项任务。本项目经公开摇珠招标,由乙方承担项目的施工。现经双方协议,订立本施工合同,以明确责任权利,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名称、实施内容及地点 1、工程名称: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2、工程实施内容及地点:造林地点为江东新区镇,造林面积亩。具体详见《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 第二条工程质量要求 1. 乙方施工必须严格按《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标准和要求等进行,保证本工程质量达到作业设计标准。造林完成当年第一次抚育后,至年月日前竣工验收时,保存率达90%以上,种植的各类苗木平均树高应达到作业设计要求。否则,不予验收付款。 2. 凡本工程中出现质量不符合标准需返工的情况,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工程价款结算、验收方法及付款方式 1、工程造价:工程总造价为元整(¥元)。各工序单价造价以《河源江东新区2017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文本为依据,按实际完成工作量验收结算。 2、造林验收方法及付款。 (1)、造林验收必须由乙方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列出需验收各要项(如造林地点、完成面积等),监理单位出具核实证明(盖章),然后由甲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验收。按规划范围,以作业小班为单位,对合格的作业小班进行验收,并用地形图勾绘完成面积;不合格的作业小班必须返工,直至合格才予验收。规划范围外的不予验收。验收分工序(阶段)进行,上一道工序(阶段)未通过验收的,不得申请下一道工序(阶段)验收。 (2)、验收方法分四个阶段(工序):第一阶段:林地清理、备耕打穴,林地清理是否按设计要求实施,打穴规格、株行距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第二阶段:施基肥、复土,主要是验收放肥情况及复土质量;基肥用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30%以上;第三阶段:种植,主要是检查种植情况,包括是否按设计要求的树种配比混交、种植质量是否合格;第四阶段:造林种植后二个月,根据作业设计图实地核实造林面积,检查验收成活率及是否按要求进行抚育。造林面积核实要求达100%,成活率要求达95%以上,否则,需补种、补植后才验收。 (3)、造林付款方式:根据乙方施工进度、质量验收情况实行分期付款方式。第一次在完成林地清理、整地打穴、施基肥复土后,凭

关于造林碳汇项目开发操作具体流程

所谓林业碳汇项目就是根据某一区域(县、区林业局为主管与支持单位)2014年以来进行的乔木林新造林项目或竹子新造林(前期地块主要为荒山荒地无林地造林)及竹林经营项目。 项目经由我司包装后提交到省发改委及国家发改委进行申报,取得国家发改委的备案并确定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减排量(碳汇量),该减排量即可以在经国家备案的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获取造林项目的碳汇收益。 目前我司造林碳汇项目主要与各区县林业局合作开发,需要各林业局配合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按时间顺序): 1、与我司在当地的业务人员沟通,确定可开发为造林碳汇项目的面积1,确定开发意 向; 2、我司技术人员根据各林业局提供的可开发为造林项目的数据出具项目分析意见书, 明确碳汇项目收益等问题; 3、我司与林业局或林业局指定的企业签订碳汇项目合作开发协议; 4、林业局提供可以作为碳汇项目开发主体的企业性质的法人单位; 5、我司安排技术人员对签订开发协议的林业局做项目尽职调查(主要是收集开发碳汇 项目所需的各相关资料); 6、我司根据林业局提供的资料进行碳汇项目的设计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 学),期间若有存在争议或不清晰的地方需要林业局相关人员或部门进行澄清以确 保项目相关设计文件真实、准确; 7、项目开发过程中公示到国家发改委网站后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给第三方审定 机构,相关证明材料模板由我司提供,林业局负责核查真实性及盖章即可; 1根据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有关规定,符合造林碳汇条件的项目。

8、项目公示后,我司会同国家发改委指定的第三方审定机构到项目现场进行审定工作, 林业局人员按照我司要求准备资料提供给第三方审定机构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审定,确保项目合理、合法、合规; 9、第三方审定后即可提交到省发改委转报国家发改委,需要林业局提供的业主单位授 权我司人员对该项目的申报、领取备案函等事宜; 10、项目备案后即可进行签发工作,林业局需要提供相关的样地资料及样地监测数 据,我司根据该数据计算确定项目实际减排量进行申报、核证以及减排量签发工作。

浅谈造林地整地造林技术

浅谈造林地整地造林技术 发表时间:2019-04-22T16:42:13.54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4期作者:胡铁柱 [导读] 通过对一些实际工作中常用的造林地清理与整地、人工播种及造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营林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嫩江县大治林场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森林面积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2000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 860亿元;松香年产量达44万t,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 000万t以上。林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林业也有多方面的劣势。应当重视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主要工作。在生物界,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适地适树"就是这一规律在造林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做到"适地适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实现科学造林的基础。树种选择不当,不仅影响成活,而且影响生长发育和效益发挥,造林时 使'地'和'树'有机辨证地统一起来,才能使树木发挥最大的潜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造林实际,土壤水分缺乏是限制造林成活与否的限制因素。现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1造林地清理与整地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干、倒木、伐根等清除掉[1]。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用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人工播种 2.1撒播 撒播是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使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该方法工效高、成本低,但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适用于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亟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径的树种等。 2.2条播 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播种。播后要覆土镇压,可进行机械化作业,种子消耗量比较大。适用于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及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 2.3穴播 穴播是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至数十粒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适用于适用各种立地条件,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 2.4块播 块播即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块状面积一般在1 m2以上。可形成植生组。施工比较复杂。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 该方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对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径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影响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3.2植苗造林 该方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同时可以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植苗造林后,苗木成活的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因此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3分殖造林 该方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对造林地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4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选择粗1.5~2.0 cm、一至二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 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 cm。如果土壤较旱,应该用细土覆盖;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垄作,可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用此法。具体工序为:先整好地,作垄,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再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入垄中,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当长出叶片后,即可撤掉薄膜;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蜡速蘸插条的上切口,即蜡封,以防止插条水分过度散失,然后插入垄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头向下,

中国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

《中国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亮相亚太林业周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和浙江农林大学利用亚太林业周这一国际平台,于11月11日举行“竹林与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发布了《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征求意见稿),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据国际竹藤组织中国项目部主任楼一平介绍,近年来,碳汇造林的研究、示范和实践在我国和全球得到不断发展。竹子作为一种生长快、用途广,并且兼具经济、社会和生态多种效益的造林类型,在我国生产实践中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我国每年新造竹林面积保持在7万亩-8万亩。但是,由于竹林碳汇造林和计量监测方法学的缺失,竹子造林面积无法纳入碳汇造林的范畴,其碳汇量无法得到计量和交易,使得投资者和经营者失去了增加碳汇受益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碳汇造林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和浙江农林大学联合研制了这一方法学。 为保证该碳汇项目造林质量,确保该项目产生的碳汇准确、可靠和可核查,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委托浙江农林大学对该碳汇项目进行碳汇计量与长期监测。同时,研究工作也参考了国际竹藤组织近年来对竹林碳汇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竹林碳汇造林项目开发原则、项目合格性、碳库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源、泄漏源、基线情景和项目情景、碳汇林造林技术以及项目监测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和规定,用于指导和规范竹林碳汇林的营造、经营及其碳汇量的计量和监测。 代表们认为,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新的领域发挥竹子资源在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方

面的潜在作用。 据介绍,在亚太林业周咨询的基础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和浙江农林大学将根据国内外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该方法学,并拟在今年12月份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开展全球咨询,争取在2013年发布,用于生产实践。 会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国际竹藤组织中国项目部主任楼一平和亚尼克.库尔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周国模教授和傅伟军博士,分别就中国林业碳汇交易的研究与实践、竹林生长与碳汇预估模型、竹林应对气候变化、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竹林碳汇造林项目的实施、竹林项目碳汇计量方法等主题作了报告。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一、种子与苗木 (一)种子 ( 1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2772 — 1999 ); ( 2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7908 — 1999 ); ( 3 )林木种子贮藏( GB/T10016 — 1988 ); ( 4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GB/T14071 — 1993 ); ( 5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 —1993 ); (6 )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 — 1993 ); ( 7 )林木引种( GB/T 14175 — 1993 ); ( 8 )林木采种技术( GB/T 16619 — 1996 ); ( 9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GB/T 16620 — 1996 ); ( 10 )母树林营建技术( GB/T 16621 — 1996 ); ( 11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 LY/T 1304 — 1999 ); ( 12 )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 LY/T 1343 — 1999 ); (13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 —1999 );

(14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 —1999 ); (15 )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 —1988 ); (二)苗木 ( 1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0 — 1999 ); ( 2 )育苗技术规程( GB/T 6001 — 1985 ); ( 3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 LY J128 — 1992 ); ( 4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000— 1991); ( 5 )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 LY/T 1185 — 1996 ); ( 6 )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LY/T 1882 —); ( 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二、森林培育技术 (一)生态公益林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 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 18337.1 —); ( 2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 18337.2 —); ( 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18337.3 —); ( 4 )生态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规程(GB/T 18337.4 —); ( 5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GB/T 21141 —); ( 6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GB/T 24255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