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需灵活运用六种心理效应

作者单位:宜春四中

作者姓名:孙雪英

2007年12月24日

班主任需灵活运用六种心理效应

宜春四中孙雪英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联系协调各方面的纽带和桥梁,更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任。时下,很多班主任慨叹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很强的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班主任灵活运用六种心理效应教育引导学生,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源于一个实验,在一座闲置的居民楼里,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破,如果及时安上新玻璃,以后就不会再有人破坏其它玻璃;如不及时补装,人们就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公众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从而诱发犯罪思想的滋生。

班主任要巧用“破窗效应”,合理地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在平时工作中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明察秋毫地发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将班级中的常规隐患消弭于萌芽状态。如学生中的早恋、班内的非正式群体、同学之间的矛盾等,都

需要班主任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就会出现“破窗”后的结果。同时还要慎重对待学生犯错误的“第一次”。对于“第一次迟到”、“第一次早退”……,班主任如果过于迁就、宽容,或者视而不见,势必造成对他人一种潜在的纵容。伴随着这“第一块未及时修理的玻璃”,各种问题将在班级中层出不穷,很快就可能导致班级管理陷入困境。

二、活用“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人的一种认知上的偏差或失真。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的,他用月晕的光学原理来形容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了良好的印象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一个人的优缺点一旦被扩大为“光环”,那么,这个人的其他优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环”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

心理学的“光环效应”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和教育者,认知上的以偏概全的做法不仅会影响你对他人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且会阻碍他人的发展甚至影响其一生。

班主任要活用“光环效应”,要积极倡导素质教育,身体力行,树立“以人为本”的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理念,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评价不能“一好百好”,相反,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更不能“一差百差”,“一无是处”,要避免中国式的“分数光环效应”,而应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

学生、鼓励学生、锻炼学生,力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言行和成长轨迹。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思想,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要多角度地进行评价,要有理有据,切忌主观臆断。

三、重视“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班主任要重视“门槛效应”,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累积,慢慢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与期待,最后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应先提出一个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

四、把握“拆屋效应”

鲁讯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的性惰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大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班主任应准确把握“拆屋效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时候要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目的,直接对学生提出一种比较困难的方案,学生会因惰性、玩性或畏难情绪不想去完成。但给出多种不同的方案,有简单的,比较难的,很难的,让学生必须选取其中一种执行,学生往往会在有比较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任务。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五、谨记“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故事: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并且成为了他的终身伴侣。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学生身上会

起到极好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尔等人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潜力测验,其实验只不过是一次一般的智力测验。他们随机抽取少少数学生进测试,测试后故意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学生,要求教师注意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结果,那些被认为有潜力的学生的学习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罗森塔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老师的期待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动力,应该经常用期望来教育、指导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公平对待和赏识,也特别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后进生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关注,用期待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在关注和期待中主动地成长。班主任要谨记“皮格马利翁效应”,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样,学生的才能就能充分地展示出来,班主任对学生的认识就会更深一层,对学生就会增添更多的欣赏与喝彩,减少轻视与指责,学生也就会流露出对班主任的信任。

六、慎用“马太效应”

《圣经》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

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了,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班主任要慎用“马太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上不要以偏盖全。要在看到优秀生特长的同时关注他们的不足之处,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应该引导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对待后进生则更要多一双发现的眼睛,让他们身上的亮点早日发出光彩。班主任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尊重,以深情厚爱取得他们的爱戴和尊敬,使他们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要珍惜,要紧紧抓住,如果是潜在的,要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寻找、挖掘;是微弱的,要扬其所长,尽量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

总之,班主任只要在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这六种心理效应,经常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到学生中间去,去了解他们的内心,去热爱、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学生也就愿意和班主任交流、说心里话。这样,班主任与学生就能良性互动,就会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生动、变化着的学生个体。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鲜明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钻研精神,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科学地了解和认识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这些工作只有在了解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时才可能圆满完成。中小学班主任老师面对的是多样的学生,既有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有各种原因造成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1.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避免用成人的心理来推测学生的心理,避免提出不符合学生特点的要求。 学生的心理发展都具有脑与认知的基础。儿童期的脑还在发育中,很多方面如控制和执行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很多认知能力都与成人不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考虑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兴奋和抑制系统还不够协调,这就导致他们在注意、情绪、抑制等方面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他们的注意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而不能提出他们能力不及的要求。有些教师在学生一入学就要求学生上课时安安静静地听课,认为这样才算是遵守纪律,这样的要求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强烈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动机和日常行为。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很容易大喜大悲.缺乏控制。比如,他们受到表扬立即兴高采烈,挨了批评则马上情绪低落,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注意方式。关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积极情绪实现对儿童学习的促进作用。很多班主任老师习惯于课前处理班级问题,然后再讲课,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问题,一是浪费了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二是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影响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地坚持。因此,教师要求小学生做需要长久意志努力的事情时,最好能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这样既避免学生觉得枯燥、不好完成,又可以让学生经常体会成功的感觉,提高他们的参与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需要学生自觉坚持的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过渡性、闭锁性、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作为班主任老师,除了学习方面的特点,还要注意中学生的一些独特之处。

班主任心理辅导技巧

班主任心理辅导技巧 “心理辅导”这个概念,出现在我们教师脑海中的时间已不短,但直到如今,许多教师这种辅导意识还很薄弱。而事实上这种教育理念,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每个教育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把心理辅导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则是迫在眉睫了。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队伍,更是应该跳出传统的思想教育框架的桎梏,率先成为集教师和心理辅导者为一身的新型人才。这里,仅以本人参加心理辅导骨干教师培训班所学知识,结合几年来班主任工作体会,谈谈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辅导应当注意的几点: 首先,班主任必须转变观念,把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严格区别开来。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心理辅导要求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悦纳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如果心理辅导者以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面目出现,以苦口婆心说教的方式对待学生,肯定要被他们,特别是“问题”学生从心里否定掉。结果你是讲得口干舌燥,唾沫横飞,学生却已经坐不住了。这是一个误区,需引起高度警惕。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又是一个挑战:完成这个角色转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在心理上与学生平等,如果自己高高在上,或为完成某项任务而下达一些指令,这样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是作无用功。 其次,班主任不要强调自己的身份、立场,而是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在我们的传统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主动性很大,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自上而下式

的,真理总是掌握在老师手里;要求学生听从、服从,遵从老师的旨意;学生非常被动,而这种模式完全不适合于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当今社会,这些生机勃勃、体质强健的青少年,面对的却是单调枯燥的学习活动;激烈紧张的考试竞争、观念不当的家庭教育、节奏快速的生活流程,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失衡。针对这些纷繁芜杂的问题来源,如果教师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或是靠主观臆测来解决问题,怎能对症下药呢?结局可想而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是心理辅导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再次,班主任要学会聆听。聆听是心理辅导中最重要的技术。在传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讲得多听得少,学生听得多讲得少。这样的话,学生心里只把你当作老师而不是倾诉的对象,就不会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同时,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去耐心听。听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把脉的过程,听完了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让学生多说,也是让学生合理的宣泄情绪。宣泄了也就轻松了;说了也能理清头绪,更认清自己。有些问题甚至会不费吹灰之力而告破,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但对许多老师来说,这并不容易。因为长期的思想工作者角色是他们养成了滔滔不绝的习惯,善讲而不善听。许多信息就会由于不善于听而流失,甚至歪曲。从而使辅导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班主任要锤炼语言功能,但同时一定要学会聆听。这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态度,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情与爱护,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

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班级

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班级 在学校教育中,一切教育和教学都是通过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是学生管理的基层单位,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因此,优良的班风对于促进学生管理规范化,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风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学校尤其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营造和建设,以及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和课间的“旁敲侧击。”作为班主任,在营造和建设良好班风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从心理学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学生,才能找到适切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与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对学习进发出极大的热情,产生积极的行动。按照成功理论的观点看,学生在学习中若能获得成功,就会感到满意,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渴求新的突破,这就促进动机的发展。所以学习的成功是最足以使学习感到满意、振奋,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给他们创造一种既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努力又能达到的学习情境,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其学习动机。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经受挫折的学生,更应热情关心和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才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然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受到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与目的是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当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动力就大。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把社会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的学习需要;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学习上的直接兴趣会伴随积极的情绪状态,有了这种情绪,就会鼓舞学生愉快地去学习,新鲜感越强,就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萌动求知欲望。作为班主任应配合任课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具体内容,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二、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摸清学生基本情况,了解班情,是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基曾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就应先全面地了解人。”班主任的任务是要从思想、交往、道德、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来培养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个性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心理学家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有心理活动,且人的心理活动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班主任面对的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各方面都会因为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家庭影响和个人心理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差异的学生。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脉搏。我们教育的目标和功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前我们的教育目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文崇二校燕相容 3月25日下午,在县教科局的精心安排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渠县中小学班主任视频教育培训。认真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的陈纪英教授所作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彩讲座。陈教授在讲座中整合了大量工作案例,将心理学理论结合工作实践,使概念化的理论更易被吸收、消化,聆听之时亦能与自身实践相联系,边学习边进行反思。 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会到“没有所谓笨的学生,聪明的只有学习快慢的区别”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份责任,一份爱心,加一份宽容。宽容源于自信,源于对学生善意的理解。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到了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冲突问题和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使我明白了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要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更要关心他们学习动机,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习惯等,教师只有在教育管理中走进学生,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这次培训我还学到了更多的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有“五有”:心里有人,心系学生;眼里有事,善于观察;嘴里有话,循循善诱;受里有活,务实真干;脸上有笑,真情待人。不要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此次培训使我们收获颇丰,作为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我们对孩子的内心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给我们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搭建了一条心灵的纽带。通过培训,我们将会把学习所得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发展。使得我们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心理学知识对班主任工作的帮助

心理学知识对班主任工作的帮助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宾中学李枝福 前言:2013年12月23日开始本人有幸在宾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宾阳县2013年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一周的学习使我感受到心理学知识对班主任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因此,有此毕业论文。 内容提要: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工作时时面临一个不可抗拒的现实:学生每批都是十六七岁,而且越来越时尚、越来越个性化。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却一年比一年老去。想沟通顺畅,了解学生的心理装置就是不二的法宝。班主任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能使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装置,沟通效果更好;能使我们掌握管理的命脉,工作更有章法;能使我们清楚工作的界限,生活质量更高。 关键词:心理装置管理命脉工作界限 正文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装置,沟通效果更好。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让班主任牵挂甚至是头疼的学生,他们在纪律上或学习状态上总会给班主任找点岔子。他们在跟老师谈话时有的是服服帖帖有的是油盐不进有的是不屑一顾甚至恶语顶撞,经常是谈话过后效果甚微:学生依然故我,班主任依然头疼。可以这样说,一个班主任能让好生差生都喜欢和你说话,和你说心里话,那么这个班的班风基本不用操心了。但有一个不可抗拒的现实:学生每批都是十六七岁,而且越来越时尚、越来越个性化,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却一年比一年老去。想沟通顺畅,了解学生的心理装置就是不二的法宝。班主任跟学生间的谈话至少有不对等性、防御性、试探性这三个特征。由于各种原因,在学生的心里甚至很多老师的潜意识中,班主任跟学生的谈话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不对等行为。表现为老师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权威投射到学生身上:希望学生老实回答,积极回应,学生没有权利提自己想提的问题更不能反驳班主任不合理的讲话。这种没有互动的训话学生不可能一直保持热情高涨,理所当然地,学生只交给班主任两只耳朵,随便你训。而经常“被谈话”的差生甚至是带着敌意的防御跟老师打交道的。学生的耳朵和嘴巴有个共同的开关,这个开关在他们的心理。如果开关没打开,任凭多动听的道理学生都是无动于衷的。从这个层面上说,班主任应该去掉自己的权威。尽量不激起学生的防御机制。诸如“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出来吗?”“为什么总是你在自习课讲话。”“为什么总是你最迟?”“你打算以后怎样改?”这些质问的方式很容易激起学生本能的防御,应摒弃。 班主任能不留痕迹的让学生改掉毛病当然最好,如果非得指出毛病,能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是最能产生改正效果的。最近我跟一个美术培训很出色的学生谈话,周围的同学都反映她喜欢在自习课聊天。我先让她预测刚结束的术科期考会比段考考得好吗?她说没问题。我问班上画画能达到你这个水平的同学有几个?她得意地说了几个人的名字,我问你认为你们

班主任心理辅导论文范文2篇

班主任心理辅导论文范文2篇 班主任心理辅导论文范文一:论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 摘要:教师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塑造人类灵魂,是一项光荣而艰苦的任务。在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今天,教师要肩负起教化灵魂的使命,掌握心理辅导是重要一环。心理辅导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辅导,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展开补救性和矫正性的心理辅导,是班主任职业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意义;心理辅导内容;心理辅导方法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小学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还负有促使本班各科教育工作协调发展的责任,并在沟通学校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起着桥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其职责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任务,小学班主任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成绩。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与爱好。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的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集体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小学班主任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老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还应该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最后还要联系本班学生的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心理辅导工作的实际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学生心理素质,却令人担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赖以生存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寺家庄镇西龙贵小学张海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2013年3月份我参加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聆听了许多心理教育专家的讲座,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任俊教授作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启发。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的科学”,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及促进它们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科学研究,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主张能够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的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 二、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首先,教师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作为学校教育者,自己的行为和心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学校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精神状态都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班主任的心理状态,乐观、开朗的情绪会带动感染班级学生的情绪,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投入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1、要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包括班级具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激发活力的竞争机制、有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作为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要千方百计打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2、发挥学生主动性,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环境。 积极心理学坚持人性本善的人性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愿望,都有积极地力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力量,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坚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要懂得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共同管理班级。例如,班级日常卫生工作,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这项工作中,有的班主任就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他们给学生“加官进爵”,如窗户长——负责每天擦窗户,门长——每天擦门,讲台长——每天整理讲台……同样是搞卫生,但是换了一种思路,效果完全不一样。多了一个称号,学生或许会变被动为主动,做值日也有了荣誉感。教师充分运用积极的激励手段,让学生获得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的积极情感体验。 3、充分利用班队课,开展系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班队课是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要把平时观察到的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用积极心理学的办法加以解决。团体辅导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班主任心理辅导

班主任心理辅导 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他们的生理开始迅速发育,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再加上家长殷切的期望、同学激烈的竞争、现代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传播等,又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接受。因此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是整个班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应掌握基本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对整个班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我校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我建议应注重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 中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个性进一步凸显。在做学生心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体现师生人格的平等。班主任如果居高临下,虽然有时可以较快的“解决”一些事情,但实际上,学生更内在的真实感受得不到宣泄,更深层的矛盾得不到表露和解决,结果必然只是在表面上消除了一些现象,而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并易导致师生的隔阂甚至对立,使师生双方都感受到挫败。所谓“教成人,结成冤”的现象,往往也是由此产生的。尊重学生人格平等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要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性别、相貌、成绩等方面的差别而歧视他(她),使每个学生都有向上进取的机会。班主任的歧视行为和偏爱行为,容易使学生产生自负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等,给整个班级工作带来许多不利。有少数学生反应:在班上“有两个世界”,尽管自己有时想上进,但想到老师的态度,就打

起了退堂鼓,甚至想放弃学习。尊重学生人格平等,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由此使心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二、要善于使用“同感 用“同感”,即“自他相换”,“用对方的眼睛看世界”。这有利于学生表达出更真实的内在感受,有利于发现学生更内在更全面的矛盾。班主任的“同感”,会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自己人”、“朋友”的感觉。很多时候,仅凭建立起良好的“同感”基础,不少心理问题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三、要善于挖掘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因果律不仅适用于现象界,也同样适用于精神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对其错误观点和有悖社会规范的行为,不能总是通过简单地训导加以解决。班主任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这些问题本身,更要挖掘出形成这些问题的诱因,针对这些诱因进行剖析,方能收到“釜底抽薪”之效。以前有个男生找我,说自己一旦受到别人侵犯,就会控制不住,拿起手边的东西猛打对方,为此深感苦恼。经过探究,回想起上幼儿园时,曾被几个同学打倒在地,情急之下,他随手拿起一块砖头,砸破了一个同学的头,结果大家都吓跑了。从此他就有用东西打人的冲动。当这个症结找出来后,他从心底感到这是个畸形的反射,对自己的行为有了相当清晰的自我反省和一定的厌恶之情。不久之后,这个以打架闻名的学生彻底告别了不良行为习惯。

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辅导

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辅导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强调全程性、全员性。现在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学校专职做心理教育的教师就一两位。这些教师既要进行个别辅导,又要举办心理教育相关的活动,要想完成多方位的团体辅导活动是很难的。再者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平时和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了解不够,难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也难于和学生达到心理相融,往往辅导的效果不高。因此,班主任要看到自己在做心理辅导中的优势,消除畏难情绪,通过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1.班主任更了解自己的学生 班主任对班上的情况最为了解,首先,他就能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其次,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团体辅导活动时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再次,心理辅导前提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关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心灵沟通,有利于快速打开心扉,削除心理阻抗。 2.班主任与学生容易形成心理认同 从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来看,班主任与学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是利益的共同体。“班荣则我荣,班耻则我耻”已是大家的共识了;班主任自己也常常以班级第一人自居,以取得与班级的最大认同;学校在日常管理当中也是将班主任的考评纳入班级常规评比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心理环境。 3.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如:在五一劳动节举行“劳动最光荣”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开展“评选班干部”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辅导,让学生从“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能力)——“接纳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自信看待自己)——“调控自我”(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发展自我”(挖掘潜能、塑造自我)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精选多篇)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心理健康教育 (精选多篇) 第一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2014-2014学年度下学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1年14班李迎 通过近几年各项工作的系统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首先,心理教育紧密围绕学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抓住了学生的特点,学生感兴趣什么,需要什么就及时开展相应的教育指导工作。如新生入学一段时间后,有很多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就及时进行新生适应不良症的教育,指导他们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形式以及和新同学相处等。 其次,对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时间上应尽量方便同学。正常的教学可以有正规的课时安排,但心理咨询不同,要随时以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工作时间。为了方便学生,把咨询时间放在了中午,这

样心理教师就不得不放弃午休时间,另外预约的时间更是不包括在规定时间之内。咨询的时机是千变万化的,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找到,而有些学生是鼓足勇气,下了很大的决心来的,如果这次没能及时帮助,也许就不会有下次了。因此,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就要求心理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一切以学生为主。 第三,学生渴望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学生们在学校中在体验自身成长变化的同时,还要感受激烈的竞争,学习的压力及以不断变 革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内心的矛盾、冲突、压抑就更为显著。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工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的迫切需求,渴望参与的心情。在这种局面下,就更有利于在学生中间开展各项活动与工作,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第四,教师心理水平比以往有了较

大的提高。以前很多教师对心理学一知半解,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都不清楚。而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对学生异性交往问题,不再是以往的严厉批评,生硬拆散,严禁交往……现在许多班主任对这个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会找同学谈心,和他一起分析探讨,能够正确看待青春期中学生向往异性接触的心理。因此,随着教师心理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更趋于人性化,更注重心理感受,避免了矛盾冲突或直接造成尖锐的问题。 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这对我们从事

班主任心理辅导王洪明

2015年12月15日下午2:00 班主任心理辅导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王洪明 内容框架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基本定位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 班级的变革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首先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旧体诗得,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承担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其中,“解惑”不仅是知识之惑、社会生活之惑,更重要的是心理之惑、成长之惑。班主任心理辅导不是“额外”,而是本分工作。(吴增强) 一、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基本定位 班主任不是心理医生,不处理学生的心理障碍; 班主任不是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一般不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或心理测验; 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级预防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案例:“焦点解决”中的赞美技术(班主任) “……在改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字写得比较好,于是在写字课的时候,我走到她身边,故意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声地说:‘薇薇,你的字写得真好,多漂亮啊!’其他正在写字的孩子都抬起头向她张望,坐在她前面的孩子还转过头来看她字的字。我又有意提高竟是:‘你是怎么写好字的啊?’……孩子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薇薇。”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重点内容: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升学择业、生活和社会适应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基本规则:(生活和社会适应)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码头的交往中感受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初步培养珠学习能力,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有否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认识自我) 学习环境和学习要,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

谈谈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班级管理

谈谈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班级管理 冯艳丹(1984—),女,助讲,河源市技工学校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交往生活的最基本场所之一。因此,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本文试图从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即从教学、德育、体育卫生、生活辅导这四个方面来探讨积极暗示法、厌恶疗法、心理游戏在班级管理中的恰当运用,使得学生能有目的、有信心地健康成长和学习。 关键字:积极暗示法;厌恶疗法;心理游戏;班级管理;班主任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息息相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顺利进行,就必须有良好的班级管理。离开了班级管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教书育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简言之,班级管理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因此作为班主任,只有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学原理,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使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积极暗示法”在班级教学管理上的运用 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在技校,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就业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学

生面向的是社会,而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切合社会实际的。因此,不管我们的生源质量、学生基础怎样,我们都应该采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们,正如一位教育学家告诫我们:“教师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那么巧妙地在教育中应用“积极暗示法”就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引导。 积极暗示法,就是指通过某些手段使学生受到积极的暗示,以达到其实现目标的一种心理疗法。它源于古老的麦斯迈术,但区别于催眠术。所谓暗示,即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们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由此,积极的暗示就会使得人们的心理朝着积极的方向去努力。该疗法的历史源远流长,一直是心理学工作从事者的宠儿,因为它适合一切正常人,且效果显著。当然也就可以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的法宝之一。如,班上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每次要记忆一个材料时,总会想:“多难记啊!这么多,我能记住吗?”等,这时作为教师就一定要鼓励学生,给予积极暗示,告诉他们:“这个很简单的,你们一定能记住!就像你们能记住歌词一样。” 在班级教学管理中,这个方法十分适用。首先,在新生入学初期要采用积极暗示法。由于新生入学时,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现象。如每天有类似打饭、洗衣的生活琐事困扰着他们,与新同学、室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特别是学习上的不适应。中专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

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篇一:2014学年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4学年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会做人”为核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抓好常规,使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形成稳定向上的状态。 二、班情分析 全班现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5名,女生18名。总体情况上,女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已经基本稳定,男生中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上还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状态,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还有较大距离。本学期将重点从身边的问题抓起,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良好的习惯,遇见错误的行为应该如何应对等具体措施,抓好他们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目标 全身心投入、全方位跟进,加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注意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树立好的榜样,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学会学习。作为班主任,首先就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去采取相应的思想教育方法。多跟进,多谈心,及时解除他们思想上的问题,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去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为克服学生在学习上过分依赖老师的心理,尽快教会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本学期,我将分期分批主办学习方法讲座和论坛,请一些学习独立性强,有较好学习方法的同学现身说法,并且把搜集来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他们,使同学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发展。(二)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立志教育。 注意各方面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具体措施有: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完善管理制度,对每天班级各方面情况实行会诊,建立值日班长记录,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及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2、开展各类主题班会,强化学生的理想教育和立志教育,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3、调整和强化班干部队伍建设,使班干部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军。 4、定期表彰班级的各类先进,弘扬班级正气。每月民主评议出班级的“明星队员”。表扬先进,使他们成为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 5、营造班级文化环境,做到文化育人。 (三)家校联手,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首先,班级各课老师要经常互通信息,协调立场,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教育每一位学生,避免因为标准不同而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其次,班主任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常态,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够较为顺利地成长。篇二: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确立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 心理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7%——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这些由于独生子女在家中得到过溺爱,入学后,得不到过于关注,从而产生失落和焦虑,没有应付对挫折的能力。针对以上的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心理辅导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通过班会活动进行心理辅导 班会是我进行心理辅导的主要手段,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共性,我利用班会采取讲座、游戏、小品、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指导和训练。以达到对学生某些缺乏的,或有缺陷的行为进行矫正和改进。 如我们班几位同学不尊重他人,以我为中心,很不合群,为此我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以游戏——背球,来矫正他们的错误行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游戏开始,我有意识地把这几个同学分在一组,其他同学分为一组,共二组,以20米为距离,每组各有一半的同学分立于起点和终点然后由一人把球放在终点两个已准备好的同学背中,如此循环往返直到游戏结束。游戏结果自然是他们不注意合作的同学输了,我趁热打铁问他们为什么输了,赢的一组有决窍吗?有,又是什么?因为他们团结合作。输的一组要想提高成绩,可作什么改进和努力。(要注意团结合作,不能搞个人主义) 此次游戏,让学生获得了合作的感受和体验,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再进行一次比赛,输的一组成绩肯定比上一次好,让他们有成就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开设“聊天室”“留言板”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尽管班主任与教学工作很繁忙,但每周星期五放学后,教室成为我们的聊天室。这时孩子们会向我敞开心扉,让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困惑、苦恼、郁闷……我有如他们的知心姐姐一样,帮助他们化解“心结”,所以每个星期五被他们称为“红色星期五”。 如我班学生张鑫,一年级时车祸受伤,右手残疾,而同时又失去母亲,这对孩子的打击很大,他的性格变得孤僻,不愿和人交流,而且对待学习不认真。我就利用星期五及课外时间单独找他谈心,告诉他学习是为自己学,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又告诉他霍金,张海迪的故事,借给他许多描写身残志坚的人物传记的书,让他看完后给我谈感想,经过长时间的谈心并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张鑫的笑容多了,也开始和同学交流、玩耍,学习也有进步了,我知道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霾已慢慢褪去。 为了便于和更多的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在班里我设了“留言板”,了解孩子们的心声,把回复信悄悄地夹在他们的作业本中。我成为他们的“知心姐姐”。 三、定期开展心理训练 开学时,我会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切实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并且严格按计划执行,我让每周回头看,与自己的学习计划对比,如果按计划执行,就奖励自己,如果计划受阻就要排除干扰,坚决执行计划来,锻炼自己的意志。 复习中,进行如何有效复习的讲座,通过讲座让他们知道如何分配复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注意用脑卫生……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试前,对学生进行消除考试焦虑的训练,先让他们调整期望水平,正确对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需灵活运用六种心理效应 作者单位:宜春四中 作者姓名:孙雪英 2007年12月24日

班主任需灵活运用六种心理效应 宜春四中孙雪英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联系协调各方面的纽带和桥梁,更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任。时下,很多班主任慨叹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很强的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班主任灵活运用六种心理效应教育引导学生,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源于一个实验,在一座闲置的居民楼里,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破,如果及时安上新玻璃,以后就不会再有人破坏其它玻璃;如不及时补装,人们就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公众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从而诱发犯罪思想的滋生。 班主任要巧用“破窗效应”,合理地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在平时工作中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明察秋毫地发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将班级中的常规隐患消弭于萌芽状态。如学生中的早恋、班内的非正式群体、同学之间的矛盾等,都

需要班主任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就会出现“破窗”后的结果。同时还要慎重对待学生犯错误的“第一次”。对于“第一次迟到”、“第一次早退”……,班主任如果过于迁就、宽容,或者视而不见,势必造成对他人一种潜在的纵容。伴随着这“第一块未及时修理的玻璃”,各种问题将在班级中层出不穷,很快就可能导致班级管理陷入困境。 二、活用“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人的一种认知上的偏差或失真。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的,他用月晕的光学原理来形容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了良好的印象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一个人的优缺点一旦被扩大为“光环”,那么,这个人的其他优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环”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 心理学的“光环效应”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和教育者,认知上的以偏概全的做法不仅会影响你对他人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且会阻碍他人的发展甚至影响其一生。 班主任要活用“光环效应”,要积极倡导素质教育,身体力行,树立“以人为本”的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理念,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评价不能“一好百好”,相反,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更不能“一差百差”,“一无是处”,要避免中国式的“分数光环效应”,而应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李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