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边坡滑坡监测方案

道路边坡滑坡监测方案

道路边坡滑坡监测方案
道路边坡滑坡监测方案

目录

1 概述 (3)

2 监测内容 (3)

2.1高边坡道路滑坡监测 (3)

2.2 缓边坡道路滑坡监测 (3)

3 监测方法 (4)

3.1高边坡滑坡监测方法 (4)

3.1.1 边坡倾斜情况 (4)

3.1.2 边坡锚索应力 (5)

3.1.3 边坡锚杆应力 (6)

3.1.4边坡水平位移 (7)

3.2缓边坡滑坡监测方法 (8)

3.2.1 地下水水位 (8)

3.2.2 滑坡体位移变化情况 (9)

3.2.3不同深度土体位移变化 (9)

3.2.4 边坡倾斜程度 (10)

3.2.5雨量监测 (11)

4 数据采集 (12)

5监测系统云平台 (14)

6产品简介 (15)

6.1 BGK-6150固定式测斜仪/倾角计 (15)

6.2 BGK-4900型振弦式锚索测力计 (16)

6.3 BGK-4911振弦式锚杆应力计(钢筋计) (17)

6.4 BGK-A3/A6振弦式单点、多点位移计 (18)

6.5 BGK-4500S型振弦式渗压计 (19)

6.6 BGK-3427型大量程位移计 (20)

6.7 BGK-9010-011一体化雨量监测站 (21)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公路、铁路项目越来越多。在山区的铁路、公路工程建设中,道路多穿行于山川、河谷之间,经常要开挖大量边坡,边坡的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覆盖层,导致出现大量的此生裸地以及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边坡岩土体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失稳破坏还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防止公路、铁路边坡失稳,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危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监测显得非常重要,加大自动化监测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2 监测内容

2.1高边坡道路滑坡监测

高边坡的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道路施工开挖,使原有地貌产生较大变化,边坡上部结构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侧向应力应变,最终失稳造成边坡坍塌或滑坡现象产生,因此对高边坡的安全监测主要分以下几部分进行。

(1)边坡倾斜情况

(2)边坡锚索应力

(3)边坡锚杆应力

(4)水平位移

2.2 缓边坡道路滑坡监测

坡度较小的边坡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活动,地下水的作用主要表现

在软化边坡土层,降低土体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方面。缓边坡安全监测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地下水水位

(2)滑坡体位移变化情况

(3)不同深度土体位移变化

(4)边坡倾斜程度

(5)雨量监测

3 监测方法

3.1高边坡滑坡监测方法

3.1.1 边坡倾斜情况

边坡纵向不同深度土体水平位移变化情况监测可采用BGK-6150型测斜仪来完成。在观测位置钻孔,将测斜仪通过不锈钢管与滑轮组连接后安装在带有导槽的标准测斜管内,当土体发生位移时测斜仪与测斜管同步移动,以此来监测边坡的倾斜情况。

图1 BGK-5150测斜仪安装示意图

3.1.2 边坡锚索应力

预应力锚索法是边坡加固的方法之一,预应力锚索对于高路堑边坡加固具有

较好的效果,对预应力锚索的荷载情况的监测是高边坡滑坡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应力锚索应力监测选用BGK-4900型振弦式锚索测力计来进行。锚索计用于测量加载液压千斤顶的力的变化及荷载与锚索的长期应力变化,提供锚索荷载全过程的监测,经过自动数据采集仪的信号输出,实现远程遥测

图2 BGK-4900型锚索计安装示意图

3.1.3 边坡锚杆应力

锚杆加固是高边坡挡土墙加固中的一种,由肋柱、挡土板、锚板组成,靠锚杆的拉力维持挡土墙的平衡,锚杆的应力变化直接影响边坡加固的牢固程度。

锚杆应力监测选用BGK-4911型锚杆应力计来实现。锚杆应力计安装时应力计直接焊接在待测锚杆的中间,将焊有锚杆计的锚杆推入钻孔中时,应避免损坏电缆,必要时做好电缆防护。

图3 BGK-4911锚杆应变计安装示意图

3.1.4边坡水平位移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选用BGK-A3型单点位移计进行。在边坡上选取观测点,钻孔,安装位移计,位移计锚头锚入边坡深处相对稳定的岩层中,通过位移计传感器对变化量的测量与反馈,实现边坡水平位移变化的监测工作。

图4 BGK-A3单点位移计示意图

图5 BGK-A3型单点位移计安装示意图

3.2缓边坡滑坡监测方法

3.2.1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水位监测选用BGK-4500S型振弦式渗压计来完成。每一个渗压计都需要获取一个精准的零读数(即初始读数),而这个读数将用于后期的数据处理。零读数是在仪器安装之前(即未加压时)读取的数值。

图6 BGK-4500S零读数示意图图7 BGK-4500S安装示意图

3.2.2 滑坡体位移变化情况

滑坡体位移监测选用BGK-3427型线性电位计式大量程位移计来实现。将传感器固定在稳定点上,另一端则固定在滑坡体另一端作为动点,当动点产生位移变形后将通过连接杆传递。

图8 滑坡体位移监测示意图

3.2.3不同深度土体位移变化

不同深度土体位移变化情况监测选用BGK-A6多点位移计来完成。土体在失稳前不同深度层面上的位移是不同的,为了更精确地了解土体位移变化情况,需对不同深度不同层面上的土体位移进行监测,达到预知的目的。

图9 BGK-A6型多点位移计安装示意图

图10 BGK-A6多点位移计安装图

3.2.4 边坡倾斜程度

边坡的倾斜程度监测选用BGK-6150(钻孔测斜管内安装)测斜仪来完成。BGK-6150测斜仪可以监测到边坡竖向不同深度、不同土层的水平位移,并能实时了解到不同土层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化情况。

山体滑坡监控预警完整系统.docx

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 一、需求概述 1. 山体滑坡24小时全天候监测需求 监测区域处于滑坡多发地段,临近居民区,需要采取24小时全天候的预警动态监测手段,及时发出监测预警信息,预警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免受或减少损失。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 自动报警定位需求 支持在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前,通过精密仪器及时监测出山体松动、偏移的微小征兆,在及时发现并立刻自动报警的同时,迅速确认并在监测地图上显示滑坡位置O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 预警预测需求 支持通过分析长期的山体位移变化,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范补救准备。 4. 信息查询管理需求 可以对历史监测数据、报警数据、统计图表数据等进行查询管理。并建立数据档案,用于长期监测研究。

二、系统总体方案 1. 系 统总体架构方案 数据传输与接收接口服务 1)基础层 基础成主要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硬件,是整个系统架构的基础 数 据 收 发 接 口 管 理 报 警 信 息 查 询 软 件 历 史 数 据 查 询 管 理 监 测 数 据 管 理 存 储 基础地报警信监测分 理数据息数据析数据 历史监 测数据 实时监 测数据 数 据 层 系 统 维 护 管 理 软 件 0.M -1-00 -LED D.x 日E I.DG -J-BD ? - Uil : ?. 预 警 短 信 发 布 管 理 滑 坡 位 置 方 向 监 测 预 测 分 析 管 理 软 件 自 动 监 测 预 警 软 件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主要有激光测距传感器终端、网络平台、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监测终 端采集数据通过传输网络与计算机平台互通,形成一个集成的系统。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2)数据层 整个系统的数据包括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图表分 析数据、报警信息数据、历史报警信息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核心。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3)应用层 在基础层和数据层基础上,开发应用系统,包括数据管理、自动 报警、图形分析预测等若干功能软件 4)表现层 是指最终系统的操作界面,将有电子地图为系统地图,实现各种功能包括报警、图表查询、图形分析等功能操作界面O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 系统总体配置方案 本系统从用户需求出发需求配置:激光测距监测设备终端设备、监测预警平台软件、无线传输设备。 1)激光测距监测设备3套。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2省道(211国道)旬阳至小河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部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文件编号 SRBG-XXLJ-03-2016安 拟制安保科 审核人 批准人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生效日期 2016年6月25日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目的 (3) 第二章适用范围 (3) 第三章应急救援体系 (3) 一、组织体系 (3) 二、运行机制 (5) 三、应急响应 (7) 四、应急部门职责 (7) 第四章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10) 第五章应急结束 (10) 第六章后置处理 (11) 第七章培训 (12) 一、培训 (12) 二、演习 (12) 三、奖惩 (12)

第八章预案管理 (13) 一、审查复审 (13) 二、预案管理 (13)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专项、现场应急预案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避免或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结合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旬阳至小河公路XXLJ-03项目部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应急[2007]88号文件》、《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 二、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适用范围

滑坡监测方案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什德中快速路德阳-中江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为什邡经德阳至中江干线公路工程德阳至中江段,本项目既是德阳主城区与中江县城之间的快速通道,又是德阳全市域范围内的一条东西走廊主通道,是德阳市“五纵五横”干线公路网的横向骨架。本项目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5.5米。主线起于金沙江东路终点德阳海关大楼附近,穿过齐家堰隧道后朝和新镇方向布线,与和新镇北侧通过后继续向东,过集凤镇双桥村,在隆兴场西侧飞马村附近与规划的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隆兴互通设置双喇叭互通连接,后上跨人民渠,上跨三绕高速,向中江县城方网延伸。止于中江县二环路继光大道路口,与规划的继光大道西段对接。本监测方案为监测线路主线K14+680-K14+741段路基右侧一滑坡体。 2.目的与任务 a) 目的: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滑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滑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 施工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学院路延伸段道路工程 K3+100~K3+340左侧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湖南泓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学院路延伸段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简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施工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施工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员配备及组织分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机械设备配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用水、用电及原材料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施工方案及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施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环境、环保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施工方案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方案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方案施工方案及工艺 一、施工准备 开工前,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做好施工阶段水、电、原材料等及配套设施的保障工作,方便施工顺利的进行。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因第二级边坡的桩基、托梁已施工完成,以及托梁上部挡墙第一层混凝土已基本施工完毕,且雨季即将来临,为防止坡顶土体受雨水浸泡后,增大对支护结构的侧向推力,加大下滑趋势,经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几方代表现场勘察后决定,按如下步骤和方案进行处理: 第一步:先对二级边坡坡顶进行抢险施工,以确保二级平台以上土体的安全。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第一道截水沟开挖→滑坡体堵缝和夯实→第二道截水沟开挖→第三道截水沟开挖→挂网喷浆。 因第二级边坡挡墙至开挖线以外山体出现大量大小不一的裂缝,其中最大裂缝宽度达0.5米,深度达5米左右,为避免坡顶地表水对下面边坡的影响,本方案共设置三道断面尺寸为600*800mm的截水沟,第一道截水沟位于坡面最外侧裂缝与坡顶之间的正中处,主要作用是截住坡顶与本截水沟之间坡面的地表水,减少坡顶地表水对下侧边坡的浸泡。第二道截水沟位于边坡开挖线外侧2米处,主要作用是截住

第一道截水沟与本截水沟之间坡面的地表水。进一步减少两水沟间坡面地表水对下侧边坡的浸泡。第三道截水沟设置在距挡墙墙背2米处,主要作用是对墙背回填坡面上的地表水进行排除,减少雨水对墙背土体的浸泡和土体因自重的增加而产生对挡墙的水平推力。3条截水沟基本与路线呈平行状布置。为更有效的将坡面积水排除,水沟迎水面一侧不能高于原坡面,截水沟沟底应设置不小于2%纵坡,将坡面的地表水通过截水沟引入两侧山谷或自然沟渠中。截水沟槽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开挖,断面尺寸为600*800mm。为进一步缩短截水沟的施工时间,在截水沟槽开挖成型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对水沟两侧壁和沟底采取挂网+喷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强度为M20,厚度为5cm。 为避免雨水对山体裂缝区域的冲刷和浸蚀,造成裂缝进一步的扩大。本方案采用小型挖掘机先将有裂缝处山体表层的杂草、树根以及表层土清除,然后用粘土将裂缝分层填入,用夯实机将其与裂缝土体分层夯打密实。最后用挖机将整个坡面修整平顺和夯实,做到坡面无松散土方或石块。且在墙背处回填土体的表面形成一定的纵坡,使墙背坡面积水能及时流入截水沟排出,以减少地表水对墙后土压力的影响。最后采用锚杆挂钢丝网+喷射水泥砂浆对整个坡面进行防护施工。喷射水泥砂浆厚度为5cm。Φ16mm锚杆长度为1米,布置间距为2000mm*2000mm,钢丝网网格尺寸为:20*20mm。为确保喷射砂浆的厚度,在砂浆喷射施工前应做好厚度标记,确保厚度均匀,无露筋现像。在施工时因天气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施工中断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未施工完毕裸露的坡面用防水彩条布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施工完

滑坡监测的方法简述

滑坡监测方法简述及新进展 缪静芳 摘要:介绍了滑坡监测的内容,以及一些常用的滑坡监测技术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些年不断发展的GPS监测系统、分布式光纤传感器、TDP测试技术、无线传感器在滑坡形监测中的应用。并且指出了不同滑坡监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相应的优缺点。 关键词:滑坡;滑坡监测;GPS系统; TDR监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 1 引言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或全部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地面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尤以滑坡灾害的影响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70多座城市和460多个县市受到滑坡灾害的威胁及危害,平均每年至少造成15-23亿元的经济损失。如果能够对滑坡进行监测, 实现滑坡危害的早期预报,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滑坡所造成的损失。因此, 监测既是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崩塌滑坡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 2 滑坡监测的内容 滑坡动态监测的内容包括滑坡变形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和滑坡推力实测。目前,国内外滑坡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已由过去的人工监测逐渐过渡到仪器检测,并正向高精度的自动化遥测系统发展。监测仪器也在不断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测距仪和高精度电子经纬仪等先进设备,正在逐步成为滑坡动态监测的新手段。 3 滑坡监测的方法 从滑坡的监测内容来看,滑坡监测应该是由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的。对于不同的监测目的、不同的滑坡发育阶段及不同的滑坡类型所选择的滑坡监测方法也不同。目前滑坡动态监测中使用的技术大致可归纳为宏观简易地质检测法、大地精密测量法、设站观测法、仪器仪表监测法和综合自动遥测法。 3.1 宏观简易地质检测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滑坡发育过程中的各种迹象,如地裂隙、房屋、泉水动态等进行定期监测、记录,掌握滑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其中,最常用的是对地表裂隙、建筑物变形的监测。在裂隙处设置简易监测标志,定期测量裂隙长度、宽度、深度的变化,以及裂隙的形态和开裂延伸方向等。由于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大小不同,滑速也不同,因而不同部位产生不同力学性质的裂隙,有滑坡后部的拉张裂隙、滑坡体中前部两侧的剪切裂隙、滑体前缘的鼓张裂隙和滑坡舌部的扇形裂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滑坡标志,如封闭洼地、滑坡鼓丘、滑坡泉、马刀树、醉汉林等。该方法的特点是获取的信息直观可靠,简单经济,实用性较强,适应于对正在发生病害的边坡进行观测。但也存在内容单一、精度低和劳动强度大等缺点。 3.2大地精密测量法 该方法即采用高精度光学和光电测量仪器,如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通过测角和测距来完成监测任务。监测边坡的二维( X、Y 方向)水平位移常用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监测水平单向位移常用视准线法、小角法、测距法:监测边坡的垂直位移常用几何水准测量法、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 大地精密测量法长期以来受到滑坡工程监测人员的高度重视,是由于具有如下优点: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量程不受限制;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精度高;

边坡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株洲云龙示范区迎宾大道边坡滑坡治理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方案 1.1、编制说明 我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按照建设单位招标会通知精神和内容要求,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经公司专题会议研究后,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编制,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我们一定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合理利用工程资金,向株洲市云龙示范区学林办事处献上“良心工程、道德工程、精品工程”。 1.2、编制依据 (1)株洲云龙示范区迎宾大道边坡滑坡治理工程招标文件。 (2)我公司的质量ISO9001、环境ISO14000和职业健康安全OHSMS18000《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管理制度。 (3)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锚杆工程 一.材料 (1)预应力杆体材料宜选用钢绞线、高强度钢丝或高强螺纹钢筋。当预应力值较小或锚杆长度小于20m时,预应力筋也可采用II

级或III 级钢筋。 (2)水泥浆体材料:水泥应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可采用抗硫酸盐水泥,不得使用高铝水泥。细骨料应选用粒径小于2mm的中细砂。采用符合要求的水质,不得使用污水,不得使用PH值小于4的酸性水。 (3)塑料套管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其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不致损坏,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与水泥砂浆和防腐剂接触无不良反应。 (4)隔离架应由钢、塑料或其它杆体无害的材料制作,不得使用木质隔离架。 (5)防腐材料:在锚杆服务年限内,应保持其耐久性,在规定的工作温度内或张拉过程中不开裂、变脆或成为流体,不得于相邻材料发生不良反应,应保持其化学稳定性和防水性,不得对锚杆自由段的变形产生任何限制。 二、作业条件 (1)在锚杆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土层条件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器具和工艺方法。 (2)根据设计要求和机器设备的规格、型号,平整出保证安全和足够施工的场地。 (3)施工前,要认真检查原材料型号、品种、规格及锚杆各部件的质量,并检查原材料和主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工程锚杆施工前,宜取两根锚杆进行钻孔、注浆、张拉

GPS监测山体滑坡方法的探讨

第1章绪论 1.1 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新一代的卫星无线导航系统。目前,GPS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测量,车辆导航与控制,大地测量,形变体监测,资源调查,观测地壳运动,将测绘工程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技术层面。GPS主要包括GPS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接受部分。 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 2、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 3、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21+3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DOP)。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经过20余年的实践证明,GPS系统是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多功能系统。GPS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领域、多模式、多用途、多机型的高新技术国际性产业,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2 GPS定位原理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卫星不断地发送出自己的时间信息和星历参数,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接收器的三维方向和三维位置以及运动信息和时间速度。 例如,假定恒星的离我们的距离为17710米,它是一种高轨道和精确定位观测,这颗恒星以画圆为中心,我们是在球的上面。那么假定为19320米距离的二星级,我

山体滑坡应急演练方案完整版

山体滑坡应急演练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投晋城围滩水电有限公司 山体滑坡和落石应急演练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06月 山体滑坡和落石应急演练方案 一、总则 围滩水电站地处丹河河道峡谷,夏季雷雨天气较为频繁,针对围滩水电站进场道路易发生山体滑坡和落石灾害的特殊情况,为增强员工预防边坡滑坡落石灾害意识,提高单位员工防灾救灾能力,有效检验应急小组的指挥能以及实战水平。 二、演习的目的和内容 1、让全场进一步了解山体滑坡和落石的危害。 2、检验公司在事件突发时反应是否快速,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到位。 三、演习时间: 2015年6月18日 四、演习地点: 围滩水电站厂区道路

五、组织机构和职责 总指挥:耿胜武 现场指挥:李涛 应急抢险组:王卫星 后勤医疗组:王彤彤 现场警戒组:李亮 六、情景模拟 1、演练现场:由于连日雷雨天气,导致厂区道路发生山体滑坡。6月18日下午15时30分,2名保卫巡视人员在巡查过程中,水厂库房冲沟段(或入场大门处)道路发生滑坡,一人被滑坡落石砸伤,滑坡已影响到道路通行。巡视人员立即向当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涛报告。之后李涛向应急总指挥耿胜武汇报情况。总指挥立即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同时启动《高空落石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全面展开。 2、现场警戒组立即集合到现场抢险,在滑坡体上下游各50米处设立警戒线,并立“前方塌方、注意安全”的警示牌,提示过往人员的通行安全,并维护现场秩序。 3、应急抢险组人员,带抢险救灾物资(铁锹、沙袋)前往危险护坡处进行抢险,沙袋加固(主要是在迎道路面筑一个挡墙,防止滑体进一步下滑),疏通道路土石方,恢复道路通畅。 4、医疗卫生组携带担架和急救箱负责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

滑坡监测方案111

目录 1.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目的与任务 (1) 3、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1) 4、滑坡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1) 4.1 监测内容 (1) 4.2 监测方法 (1) 4.3 监测周期 (1) 4.4 监测频率 (1) 4.5 监测的等级 (1) 4.6 布设监测工作量 (2) 5、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 5.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2) 5.2 监测基准网施测 (3) 5.3 变形观测点施测 (3) 5.4 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4) 6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4) 6.1 监测数据的整理 (4) 6.2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 (4) 6.3险情预警标准 (4) 7、人员与设备组织 (5)

8、提交成果资料 (5) 郴州市梅田区滑坡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梅田区滑坡位于郴州市宜章县,滑坡与市区道路仅有人行便道连接,交通条件较差。工作区位于郴州地南端,处于山区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较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带。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江河猛涨,山洪爆发。多年平均气温16.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2.6mm,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其间降雨总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5%。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高为7月的236.8mm,最低为1月的3.8mm,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20.5mm,最大雨强为70mm/h。工作区位于斜坡上部位,坡面冲沟不发育,无地表水流。 2.目的与任务: a) 目的: 用常规的或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竣工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斜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b) 任务: 1) 对斜坡体进行地表(包括构筑物顶部)的位移与沉降监。 2) 通过监测数据获得滑坡局部和整体变形及变形趋势,检验滑坡稳定状况。 3) 与气候、地下水位变化相联系,分析滑坡、危岩变形与之的相关性规律。 4) 在治理工程期间监测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确保施工安全。 5) 提供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报告,以及必要时的预警报告。 3 . 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a)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b)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c)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d)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e)《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4 . 变形斜坡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4.1 监测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此次滑坡动态监测包括地表大地变形监测,沉降监测。 4.2 监测方法 a) 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采用测线支距法及光电极坐标法; b) 垂直位移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3 监测周期 本监测工作从滑坡坡治理工程结束后共计6个月时间。 4.4 监测频率 水平位移变形观测、垂直位移变形观测:每月观测一次,遇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如大雨后、绵雨期、自然条件急剧变化情况下)或平常发现山体有异常变化亦应增加观测次数

山体滑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况 2.2 设计要求 第三章工程施工目标 第四章施工部署 4.1 施工准备工作 4.2 现场项目组织管理 4.3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4.4 施工设备配置 4.5 劳动力配备计划 4.6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5.1 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5.2 锚索施工 5.3 挂网 第六章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6.1 质量保证措施 6.2 工期保证措施 6.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附图表: 1、施工进度计划表 2、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标文件。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02)。 1.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DZ/T0219-2006)。 1.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1.6《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1.8国家现行有关其他施工验收规、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况 本工程为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地点为清原县,工程质量优良,开工日期为2012年8月17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9月17日。 2.2设计要求 本工程边坡采用清除坡面岩体,锚索,锚头,垫板,挂网。 一、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1、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浮石为主。 2、、边坡高25m(标高31m)以下的坡面基本保持原有坡度不变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松动岩体,坡高25m(标高31m)以上的坡段直接削坡至坡顶,坡率按1:0.5。 3、削坡应采取自上而下施工的原则,造价人才网严禁从坡脚开挖削坡。 4、边坡削坡清理后应对坡面进行检查、验收。 二、锚索 1、锚孔直径Φ110mm,采用孔底注浆法,灌注M30水泥砂浆。砂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注浆材料固化前不得移动锚杆。 2、单孔设计拉力120KN,锚固段长4m,锚杆规格Φ25的Ⅱ级精轧螺纹钢筋,锚杆倾角200,。平面上呈3.0*3.0的菱形布置,共5排,第一排锚孔标高为32m,第一、二排锚杆长度8m,第三四五排锚杆长10m。锚杆每隔2m设置一个对中器,锚头采用20cm*20cm,厚10mm的钢板,外部配上紧固器,并采用C30细石砼封锚头。 三、坡面挂网 1、固网小锚杆采用Φ18Ⅱ级钢筋,锚杆采用菱形布置,水平、垂直间距均为2m,长度2.0m,钻孔直径42mm,M30水泥浆灌注,建议水泥浆配比为:水泥:砂=1:1,水灰比0.4。 2、钢筋网采用Ⅰ级钢筋6.5双向配筋,间距200*200mm,每隔2m设置一道加强筋,钢筋网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0mm,加强筋与锚杆焊接牢靠,并用C20砼喷面,厚为12cm。 3、泄水孔采用Φ100PVC管,斜底5%,外露长度10~15cm,梅花型布置,间距3m*3m,断层或节理发育处,泄水孔适当加密。

边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与工程对策

边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与工程对策 吴仁平 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4 摘要:如何对边坡地质灾害进行应急抢险,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是业界日益关注的一个课题。目前的研究尚处于“一对一”的阶段,即针对具体的病害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无法满足高速公路应急抢险的需要,基于这一不足,本文从如何建立边坡应急抢险体系、碰到险情如何进行应急抢险组织、必要的抢险设备储备以及有效的应急工程对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应急抢险;工程对策; The emergency and Engineering Slope Geological Disaster Countermeasures RenPing Wu Zhejiang Jinliwen Expressway Company Limited Abstract: Emergency handling for slope geologic disaster to ensure safe operation of expressway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focusing subject for relativ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Current research is concentrating on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for slope diseases,which can’t meet the needs of emergency repair, based on this issue, detailed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establishing emergency repair system, rescue organization, repair equipment and effective emergency countermeasures are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expressway, slope engineering, emergency repair, engineering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边坡工程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不仅受场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施工技术、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内外因素的影响,必然使高速公路边坡工程成为高风险的工程建设项目。为了保障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提高边坡灾害的应急抢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边坡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要求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部完善高速公路边坡灾害应急抢险机制,落实边坡灾害应急抢险预案,组建边坡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保证一旦遇有边坡灾害发生,抢险队伍应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开展应急抢险作业,科学、有序、安全、快速地组织实施边坡灾害应急抢险工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高速公路通行顺畅。 1 边坡应急抢险 目前、对于运营期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灾害应急抢险的研究与总结仍相对滞后,汪滨[1]等介绍了螺旋锚加固滑坡抢险工程车的研制;易朋莹[2]等以某具体边坡为例阐述了反压法在边坡滑塌抢险中的应用;徐贵娃等[3]总结了锚拉式挡土墙在高边坡抢险加固中的应用,对不同抢险地段提出不同的恢复补救方法;周玲、谢忠胜[4-5]等针对滑坡抢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杨春林[6]介绍了综合整治措施在高边坡抢险加固中的应用;王辉[7]等介绍注浆钢花管在高速公路边坡抢险工程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上述研究基本上是针对具体的病害进行的抢险研究,对于如何形成一套抢险体系、应急对策机制的研究尚待深入和完善。 1.1 应急抢险体系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 山体滑坡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工程设施,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国内外用于山体滑坡监测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大体可以分为: 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两大类,由于山体滑坡监测区域的地理条件复杂、线路架设困难、电源供给等限制,使得有线系统部署起来非常困难,系统维护十分不便,并且监测网络结构的可靠性不高,很多都是把传感器监测节点简单串联起来,当一个传感器节点发生故障时,会影响后面节点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有效性,并且很多监测系统监测到的信息十分有限,不能为正确及时的预报预警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从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现有的无线监测方式如GPS、 G IS,设备成本高,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 ,虽然具有全天候、连续获取信息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但该方法对干涉相位图像质量要求 高,需要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这些决定了它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Wire less Sensor Networks)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化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具有自组网、无线多跳路由和多路径数据传输功能,结合数据融合技术,平衡网络负载,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传感器节点成本低,可实现对整个滑坡监测区域进行大范围的节点布置,保证数据采集的深度,为实现山体滑坡状态监测和预警提供巨量数据基础。本方案针对山体滑坡监测,提出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山体监测区域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结合GPRS/3G通信技术,实现对监测区域的远程实时监护,并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山体滑坡的预警预报。 一、系统架构 山体滑坡监控系统由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无线网关和远程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为了得到监测区域的实时有效信息,在监测区域安放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测量山体位移值和加速度值,由于山体滑坡主要是由地下水侵蚀产生,因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方案安全保证措施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方案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强化施工安全管理,以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重点进行四个方面的教育,即:主人翁责任感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教育;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遵守规程制度和岗位标准化作业的教育。 3、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开工前,安保部应组织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操作规程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项目部的安全技术交底应实行文字交底和签认制。 4、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1)抓好现场管理,严格按制定的安全规则和要求进行施工,保证现场施工有序、安全文明。 2)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统一的安全标志。泥浆池应设置护栏,挂安全网,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3)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4)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禁止穿拖鞋或光脚进入施工现场。 5)、出现紧急情况,应按照安全应急预案做好现场呼救、急救和保护工作。 6)多工种作业时,必须设专人负责,统一指挥,相互配合。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凡不符合安

全规定者,严禁上岗。 7)严禁班前饮酒,进入施工现场不准嘻戏打闹,禁止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 8)施工机械施工时,必须专人指挥、专人监管。路堤边施工作业时要留有安全距离,机械作业范围内严禁站人。 9)在边坡、沟槽及预留洞口要有警示标志及进行防护,防止人员、机械出现安全事故。 5、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均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输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电线(缆)均按要求架设,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一接地”制,照明线路、灯具等安装高度要符合规定要求。 2)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夜间施工有1名电工值班,配置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工作完毕后要切断电源。

滑坡和高边坡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四川欣通公路工程部嵩昆高速公路先行项目部 嵩昆咼速公路先行段 滑坡和高边坡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 四川欣通公路工程部嵩昆高速公路 先行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四年二月二十日

四川欣通公路工程部嵩昆高速公路先行项目部 滑坡和高边坡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起于嵩待高速公路K10+230,起点桩号K0+000,终于嵩待高速公路K7+830,终点桩号K2+400,沿嵩待高速公路进行道路扩宽施工,路线全长2.4公里。主要工程量:中桥1座,小桥加宽两座;通道涵接长2座;涵洞16座:其中盖板涵接长15座,总长454.13米,新建圆管涵1座,长133.5米;路基填方69044.5m ;3路基挖方204602.3 m ;路基防护29829.5m ;碎石桩18204m;换填透水性材料67193.38 m。 3本合同段设计路基填方均为借土填方,路基挖方均为弃方,利用K1+302 及K2+208旧桥及通道,和与其相接的乡间道路、新修施工便道,对左、右侧土方进行施工。 本合同段路线位于侵蚀堆积盆地地貌区。拟建路线范围内主要分布第四 系人工填土层及第四系冲洪积层,第四系人工填土层为昆曲、嵩待以及乡间道路路基填筑,岩性以黄褐色混泥土、碎石及粘性土为主;第四系冲洪积层岩性以灰褐色粉质黏土、粘土、粉土、粉、细砂、砾砂及圆砾为主。粘土、粉质黏土多呈可塑?硬塑状态,粉土、粉细砂、砾砂及圆砾多呈中密状,强度稍高;第四系土层总厚度>50m。该路段下部粉砂、粉土厚度较厚,且分布较连续,为可液化的土层。据实验结果表明,粉土层粘粒含量较高。 该段路线设计均以一般路基形式通过,挖填方量均不大。该路段不良地 质作用发育一般,仅局部路段浅表层存在少量软弱土层,进行换填或浅层处治即可。第四系覆盖层厚较大,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对路基施工有一点影响;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二、编制依据 1、为规范滑坡和高边坡处理安全施工,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滑坡和高边坡 -0 -

边坡塌方处理方案

四川省建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Array设计处理方案(受控) 发至本单序号: T-01

填方边坡塌方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1.现象 2.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造成坡脚处土方堆积,坡顶上部土体裂缝。 3.2.原因分析 4.(1)边坡坡度过陡,坡体因自重或地表滞水作用使边坡土体失稳而导致塌陷或滑塌。 5.(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填方土料而采用了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6.(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密实度差,粘聚力低,自身稳定性不够。 7.(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渗入,土的粘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掏空造成塌方。 8.3.预防措施 9.(1)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 10.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填方边坡坡度,当填方高度在10m 以内,可采用1:1.5平地保沉度超过 11.10m,可做成折线形,上部为1:1.5,下部采用1:1.75。 12.(3) 填方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避免采用腐殖土和未经破碎的大块土作边坡填料。边坡施 13.工应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水平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当采用机械碾压时,应注意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对不要求边坡修整的填方,边坡宜宽填0.5m,对要求边坡整拍实的填方,宽填可为o.2m。机械压实不到的部位,配以小型机具和人工夯实。填方场起伏之处,应修筑1:2 阶梯形边坡。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1:1.5 斜坡形,以证结合质量。 14.(4) 在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对粘土、粉砂、细砂、易风化岩石边坡以及黄土 15.类缓边坡,应于施工完毕后,随即进行防护。填方铺砌表面应预先整平,充分夯压密实,陷处填平捣实。边坡防护法根据边坡土的种类和使用要求选用浆砌或干砌片(卵)石及铺草皮、喷浆、抹面等措施。其中以铺砌草皮较为经济易行,不受边坡高度限制,边坡坡度亦可稍陡。 16.(5)在边披上、下部作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17.4.治理方法 18.14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修复,并做好坡顶、坡脚排水措施。大面积塌方,应考虑将边坡修成缓坡,作好排水和表面罩覆措施。 控方边坡塌方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1)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办法,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宁西第二项目部所辖区域内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灾害。 1.4应急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山体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项目部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及各架子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负责的

管理体制。 2 应急分析 2.1概况 我项目部辖区内,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灾害的工点主要集中在隧道及靠近大山的施工工点。 2.2山体滑坡灾害风险 (1)山体滑坡灾害有可能直接造成的人身伤亡、设施、设备毁损; (2)山体滑坡灾害有可能造成的供电、通信、供热、供气、道路等设施毁损所次生的影响和灾害; (3)山体滑坡灾害有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灾害; (4)山体滑坡灾害有可能造成的工期延误。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a)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项目部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依照法定职责和相关责任制负责,并与所在地国家市(县)级政府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相衔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组长:杨前进; 副组长:刘文其、宋克鹏、洪富义、张留柱; 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及各架子队队长; 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张娟任应急救援办公室主任;

高边坡滑坡监测方案

边坡滑坡监测方案 2015—09—17 编制

1.概述 为实现无人值守的边坡监测自动化,我公司推出了应用于边(滑)坡或大坝等的基于系统集成技术的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可对边坡岩土体内部沉降、倾斜、错动、土壤湿度、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进行连续监测,及时捕捉边坡性状变化的特征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监测数据及时发送到监测中心。结合地表监测的雨量、位移等信息,由专用的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处理,对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做出判断,快速做出诸如山体边坡崩塌、滑坡等灾害发生的预警预报,更加准确、有效地监测灾情发生,且可为保证地质安全和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信息参考。 2监测方案系统构成 系统由传感器(渗压计、多点位移计、钢筋计、固定式测斜仪、雨量计、土体位移计、

拉线式位移计)、MCU-32型自动采集单元、通信模块、数据库服务器、数据采集软件等组成。见下图 3测量项目 3.1孔隙水压力 边坡除了受到恒定的重力作用以外,地下水的作用对其稳定性通常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而由于降雨等原因,地下水位往往会在一定范围内往复变化,使得在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上的部分岩土体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的状态。这对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十分不利。 VWP型振弦式渗压计适用于长期埋设在水工结构物或其它混凝土结构物及土体内,测量结构物或土体内部的渗透(孔隙)水压力,并可同步测量埋设点的温度。渗压计加装配套附件可在测压管道、地基钻孔中使用。 3.2土体分层沉降 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可通VWM多点位移计测量。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分层竖向位移标埋设稳定后进行,稳定时间不应少于1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每次测量应重复进行2次,2次误差值不大于1mm。 采用分层沉降仪法监测时,每次监测应测定管口高程,根据管口高程换算出测管内各监测点的高程。 VWM型振弦式多点位移计适用于长期埋设在水工结构物或土坝、土堤、边坡、隧道等结构物内,测量结构物深层多部位的位移、沉降、应变、滑移等,并可同步测量埋设点的温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