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K169+500~580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一、滑坡地段情况

滑坡体位于G213线川主寺至汶川公路灾后复建工程K169+500~580段左侧。此段原设计为3米高路堑挡土墙,起止里程为K169+499~K169+601.设计开挖土方总量为222m3,我公司于2009年9月28日~2009年9月29日在监理工程师的同意下对该段挡土墙进行表土清理及土方开挖,至2009年9月29日共开挖土方105 m3左右,挡土墙基础土方未开挖、宽度也未开挖到位。2009年10月1日至2009年10月3日出现连续降雨,土方开挖工作暂停。2009年10月4日出现轻微裂缝,2009年10月5日上午起,滑坡体滑动速度加快,前缘土体发生多处崩滑、推移和鼓裂,后缘土体沉陷开裂,并在滑体中部产生多条拉张裂缝。至2009年10月6日下午,滑坡体整体推移80cm~100cm,滑坡体后缘最高处相对高50多米,斜长最大100多米,中间裂缝宽度为40cm~70cm,并有进一步滑动的可能。原国道213线亦出现推移。滑坡体对原G213线及公路右侧5户村民生命及和财产形成严重威胁。

滑坡段地质情况:表层为耕植土,以下为碎砾石土,滑坡体沿着一古滑动面向下滑动,滑动面有渗水痕迹。

二、应急处理方案

为及时、有效而迅速地处理山体滑坡事故,避免或减轻山体滑坡

对G213线行车以及村民生活、生产安全构成的危害,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2009年10月6日业主茂县代表处及总监办领导在现场实地考察后,根据滑坡段现场情况,要求立即对滑坡体拟定应急处理方案,因此拟定《K169+500~580滑坡应急处理方案》报业主及总监办审定。

1、成立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李杰(项目经理)

副组长:谭家华(项目总工)

成员:杨林、向庆明、宋清寿、章开、杨柳、左剑、李本康、孟龙、周绪斌

应急小组的职责及人员安排:

(1)应急小组职责

a、根据现场滑坡情况立即按本方案启动应急处理措施。

b、负责向业主及总监办报告滑坡情况和应急处理进展情况。

c、应急小组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并严密

监视滑坡的发展,确保抢险人员人身安全。

d、组织和提供滑坡处理所需要的有关物资和机械设备。

e、安排人员对山体滑坡部位经常巡查,特别是降雨期间要派

专人巡查(巡查人员不少于两人)。巡查人员发现滑坡体滑动或土体塌方时,根据实际情况撤离施工人员到安全位置,并立即向应急小组汇报,由应急小组根据情况,组织应急处理。应急小组要确定滑坡处理的重点和中心,把抢救和保护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f、安排道路保通人员24小时在滑坡段两侧值班,确保原G213

线畅通。

(2)应急小组人员安排

组长李杰、副组长谭家华:负责全面组织及安排工作;

组员向庆明、章开:负责应急处理方案的拟定和监督实施;

组员宋清v吧寿:负责安全和道路保通工作;

组员杨林、杨柳:负责材料和机械的运输及调配工作;

组员孟龙:负责滑坡面监测工作;

组员周绪斌、左剑、李本康:负责现场施工及施工人员安排工作。

2、应急处理措施

(1)反压护道处理措施

在滑坡体前缘到原G213线之间填筑反压护道,目的是阻止滑坡体继续下滑,起到暂时稳定滑坡体的作用。填筑里程:K169+450~K169+600,共计150m,反压护道底宽8.0m,填筑高度4m,右侧刷1:0.75的边坡,左侧紧靠滑坡体前缘填筑。原G213线左侧排水沟内埋设Φ200预制混凝土管以保证水沟排水。

(2)截水沟处理措施

于滑坡周界外5~10米处,设置一条环形M10浆砌截水沟,主要用以拦截自滑坡外流入滑坡区域内的水流。截水沟形式为梯形,顶宽80cm,底宽50cm,高度50cm,边墙厚度50cm,底厚度30cm。

(3)滑坡体裂缝处理措施

针对滑坡形成的裂缝,组织人工对裂缝进行回填夯实,阻止地表水下渗。

(4)设置监测点

在滑坡体上设置监测点,加强对滑坡体的监测,及时掌握滑坡体滑动情况。

(5)调集足够设备力量对可能出现的塌方进行处理,保证原G213线的畅通。

(6)尽快联系设计单位对滑坡体进行地质勘查,尽快拿出设计方案,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处理。

三、应急处理人员及机械安排

处理应急处理人员及机械安排(见附表)。

应急处理人员及机械配备表

中国云南路建集团股份公司2009年10月6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