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CT影像分析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CT影像分析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CT影像分析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CT影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9720474.html,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CT影像分析

作者:周燕戴吉祝永忠陈凤玲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提高对吉非替尼药物性间质性肺炎的认知。方法报告1例双肺弥漫型肺泡癌患者服用吉非替尼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其治疗,并结合文献探讨疗效的影响

因素。结果病例经停用吉非替尼、吸氧、甲基泼尼松龙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CT显示病变炎性改变明显吸收。吉非替尼药物性间质性肺炎疗效和预后与该病发现早晚、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密切相关。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患者预后良好。定期影像学

检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关键词] 吉非替尼;间质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 R56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61-02

吉非替尼(Gefitinib,商品名:Iressa、易瑞沙)又称ZD1839,是Astra-Zeneca公司开发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是当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热点之一。其对难治性 NSCLC 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明显小于细胞毒化疗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但其有痤疮样皮疹、腹泻、恶心呕吐、皮肤干燥、间质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尤其是间质性肺炎的发生虽然罕见,但其反应严重,并具有致命性,故应引起高度重视。我科1例晚期肺癌患者服用易瑞沙后发生间质性肺炎,现报道如下。

1病例报道

患者,女,58岁。因咳嗽、咯痰1个月,加重1周于2009年8月21日入住我院。入院时无咯血及痰中带血,不伴发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无潮热、盗汗及食欲减退。既往无结核病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及吸烟史。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T:36.8℃,P:86次/min,R:20

次/min,BP:120/70mmHg。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2×109/L、红细胞计数3.62×1012/L,血红蛋白定量111g/L,血小板计数:123×109/L;2009-8-24胸部CT(封三图4):双肺弥漫分布粟粒样结节影及纤维条索影,部分边缘模糊,双下肺病灶内见散在钙化灶,小叶间隔增厚及网状改变;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实变影;纵隔内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影;影像提示:1、双肺弥漫性病变考虑为慢性感染(1、尘

肺合并感染;2、粟粒性肺结核);2009-8-26纤支镜:隆突尖锐活动,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及各段支

气管通畅,未见充血、水肿及新生物;纤支镜刷检物涂片未查见抗酸杆菌,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刷检物查见恶性瘤细胞。诊断为:双肺肺泡细胞癌(弥漫型)。患者拒绝化学药物治疗。2009-8-28开始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咳嗽症状基本消失,一般情况尚可,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2009-9-24复查胸部CT(封三图5),与2009-8-24比较:双肺弥漫性病变部分吸收,两肺内阴影均有所缩小。继续服用易瑞沙治疗至2009年10月5日时,患者出现发热、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协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MPP患儿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并对MPP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肺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2例MPP患儿的胸部DR表现为肺实变22例,肺间质改变14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双肺纹影增多11例等。48例患儿急性期行肺功能检查,有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在恢复期复查肺功能,有5例存在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其余恢复正常。MPP患儿急性期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PEF、FEF25、FEF50、FEF75、FEF25-75)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影像学表现呈现多样化,肺功能急性期改变有临床意义,应定期监测肺功能,预防哮喘发生。 标签: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肺功能;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尽管多数MPP可以治愈,而且有一定的自限性,但重症MPP仍可导致患儿肺不张、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等,且近些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有逐步增加的趋势[1]。所以有必要了解和掌握MPP的临床表现,但是针对MPP患儿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功能改变报道较少。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52例MPP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内科住院确诊为MPP的患儿。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3]。患儿有咳嗽、发热、肺部闻及罗音等呼吸道感染表现,有胸部影像学改变证据,MP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临床上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无效。根据参照标准选取52例MPP患儿,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10岁,平均(6.93±1.58)岁。所有患儿均因呼吸道感染就诊,以发热、咳嗽为主,其中7例出现喘憋,2例合并肺外表现,其中1例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合并川崎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胸部DR检查及肺功能检查。胸部DR检查:采取拍摄后前位胸部正位片,其中12例行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采用德国JEA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Paed肺功能仪器,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FEF50,FEF75,FEF25-75)指标。常规肺功能检查均在入院后72 h内进行,对于肺功能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发布时间:2010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鉴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近年来发现我国肺炎支原体在体外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并征求了部分学组外专家意见后,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形成了如下共识,特整理发表,供临床医生参考。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属于柔膜体纲中的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最初曾被称为Eaton媒介(Eaton Agent),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被确认为支原体属的一个种。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由于此类肺炎在临床表现上与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有明显区别,且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无效,因此临床上又将其与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其他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统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1]。 一、流行状况 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多为散发病例,约3~6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以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及军队等人员比较密集的环境中集中发病[1]。最近的一项包括亚洲地区在内的全球性C AP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CAP的12%,在所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CAP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2]。与大多数国外地区相比,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可能更高。一项专门针对亚洲地区CAP中非典型致病原流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地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 治专家共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发布时间:2010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鉴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近年来发现我国肺炎支原体在体外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并征求了部分学组外专家意见后,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形成了如下共识,特整理发表,供临床医生参考。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属于柔膜体纲中的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最初曾被称为Eaton媒介(Eaton Agent),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被确认为支原体属的一个种。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由于此类肺炎在临床表现上与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有明显区别,且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无效,因此临床上又将其与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其他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统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1]。 一、流行状况 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多为散发病例,约3~6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以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容易在学 校、幼儿园及军队等人员比较密集的环境中集中发病[1]。最近的一项包括亚洲地区在内的全球性CAP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CAP的12%,在所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CAP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2]。与大多数国外地区相比,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可能更高。一项专门针对亚洲地区CAP中非典型致病原流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地区CAP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占%,而我国上海和北京两地CAP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比例却分别高达%和%[3-5]。在不久前完成的一项7个城市12家医院参加的全国性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