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肺炎案例分析

社区获得性肺炎案例分析 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孙淑娟 一、病史摘要 患者,女,68岁,55kg, 158cm。患者20余天前外出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于外院静脉点滴“洁霉素、激素”(具体不详)治疗3天,体温下降,症状好转,后未再继续治疗。1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9℃左右,伴咳嗽、咳少量黄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自觉胸闷、胸痛、乏力,胸痛以右侧为主,持续性酸胀痛,自服“银翘解毒片”等对症治疗,效果差,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沉82mm/h,胸片示双下肺感染,右侧明显,右下结节影,以“肺炎”收入院。 患者既往健康,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10年前因受颅脑外伤住院治疗,无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入院体格检查:T 39.4℃,P 120次/min,R 23次/min,BP 124/72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双侧胸廓活动度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沉82mm/h,胸片示双下肺感染,右侧明显。 入院诊断:肺炎 二、治疗经过 入院第1天:患者发热,最高体温39.4℃,伴咳嗽、咳少量黄痰,痰液较粘稠,不易咳出。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入院后诊疗计划:①监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完善肝肾功能、炎性反应指标、微生物培养、胸部CT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与病情。②给予经验性抗感染、祛痰、物理降温等治疗。 用药医嘱: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drip, q12h 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30mg:100ml, iv.drip, q12h 痰热清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iv.drip, qd 入院第2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39℃,给予吲哚美辛栓(50mg)退热。咳嗽、咳痰不明显,自诉胸闷、乏力。食欲差,半流质饮食,间断睡眠,未解大便,小便色量无明显异

球形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球形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杨玉娥,郝敬明,胡春艾,赵宝忠,师毅冰,夏平 [摘要]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便与其他球形病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做出鉴别诊断。方法搜集32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的临床和CT、X线平片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球形肺炎的主要表现:(1)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病变呈方形,是球形肺炎的特征;(2)病变局部及周围胸膜肥厚;病变所属支气管非狭窄性均匀增厚;肺门侧血管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及牵拉;病变非胸膜侧浅淡小片状高密度等强烈支持球形肺炎诊断;(3)抗炎治疗后病变疏散或明显缩小支持球形肺炎,提示可以继续抗炎治疗;(4)纵隔、肺门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趋向支持肺炎诊断;(5)晕征、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内肺泡征,不能过分强调其诊断价值。首诊平片显示病变的病例,平片可作为经济、简便有效的随诊方法。结论 CT检查是球形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鉴别 Imaging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herical pneumonia:a report of 32 ca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spherical pneumonia (SP)and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other spherical lesions,particularly in pulmonary carcinoma.Methods 32 cases of SP clinically proved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CT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1)Bilateral margins of the lesions were perpendicular to pleura with a straight cut edge presenting a square sign.(2)Following manifestations strongly means SP:adjacent pleural thickness;symmetrical bronchial wall thickness without bronchial stenosis;intensified vascular markings but not hardening;small patches of slight high density around lesions apart from pleura (3)Reduce of lesions after anti inflammatory therapy was inclined to SP.(4)There were not mediastinal and hilar lymph enlargememt.(5)“Halo sign”,“bronchiologram”,“vacuole” were not special to SP.Conclusion CT exam is a effective way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to SP. [Key words] pneumonia;tomography,X-ray computed;diagnosis,differentiation 球形肺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肺部炎症,被认为是误诊率较高的病变。笔者继1996年及1999年报告[1,2]后又搜集近年资料完整的病例,再行进一步分析、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89例(91.7%),咳嗽97例(100%),气促16例(16.5%),喘息14例(14.4%),胸痛12例(12.3%);肺部有阳性体征33例(33.8%);血白细胞正常(45.3%)或轻度增高(41.2%),血清C反应蛋白(90.7%)和血沉(84.4%)多有升高; 影像学改变阳性率高达100%,与肺部阳性体征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15×109/L 5例,占5.1%;血清C 反应蛋白(CRP)8mg/L 88例(90.7%);血沉(ESR )测定64例,其中20mm/h 54例(84.4%)。 2.2胸部影像学改变。97例患者均经X线胸片和胸部VT扫描检查,阳性体征出现率达到100%。胸片病变位于双侧肺34例,35%,单侧肺63例,65%。分为以下4种类型:I型50例,51.5%,表现为肺实质阴影,呈节段性分布大片密影,少数为多发性小斑片状影或大叶实变影,其中位于右下肺24例,右中叶12 例;Ⅱ型11例,占11.3%,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模糊;部分有聚集征象;或病变区呈网织状阴影及细的不规则条状影;Ⅲ型6例(6.2%),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Ⅳ型30例(30.9%),表现为从肺门向周围肺野呈扇形分布大片状淡薄影,其内可见肺纹理,多伴有肺血管周围的浸润阴影。合并胸腔积液12例,合并肺不张15例。 2.3治疗。红霉素30 mg/(kg.d )静脉滴注2周,或阿奇霉素10 mg/(kg.d )静脉滴注3d 停4d 共2周,改口服阿奇霉素,疗程2~3周, 有肺不张者行拍背体位引流。89例有发热者在治疗4~14d后体温下降,平均(6.8 ± 3.7 )d,治疗7~18d 后咳嗽症状明显缓解,平均(10.3± 6.2 )d;大部分患儿于疗程结束时呼吸道症状消失。住院时间8~23d,平均(13.5± 4.3)d,70例(72.2%)住院期间复查胸片病灶吸收,余好转出院后门诊随访4~10周内病灶吸收。 3.讨论 支原体肺炎主要是因支原体感染患者肺部后,在肺组织局部迅速增至,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而致病 [2] 。MP肺炎患儿的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而ESR 及CRP却常常增高,即说明了这一点,可分别与细菌性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相鉴别。本组患者患者WBC 15×109/L 5例,占5.1%。 支原体感染主要病变部位在气管到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细胞,MP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受体上,分泌毒性物质,损害上皮细胞, 使纤毛对粘液清除功能障碍,且 持续时间较久 [3] ;气管壁及细支气管壁可有水肿、溃疡形成;支气管周围的单核细胞浸润,可扩展到血管及淋巴管周围的间质;严重者可有肺泡上皮剥脱和气

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5-08-25T11:56:00.7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窦红张铁琴 [导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呼吸科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窦红张铁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呼吸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50 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5 例,观察组患者75 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97.33)显著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序贯疗法;支原体肺炎;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99-02 支原体肺炎在呼吸内科临床中较为常见,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治疗难度有所增大[1]。目前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药物主要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这两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该病发病期间的病征为刺激性的剧烈干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学习。我院呼吸内科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对7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入住的150 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5 例,男性患者39 例,女性患者35 例,年龄在33-76 岁之间,平均年龄(45.3±8.3)岁,病程(15±1.3)天;观察组患者75 例,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38 例,年龄在31-79 岁之间,平均年龄(54.9±9.3)岁,病程(14.1±1.5)天。所有150 例患者均符合2004 年版《内科学》中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纳入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不明显发热且存在明显呼吸道症状和鼻咽部症状等;经肺CT 和X 光片检测存在早期间质性肺炎;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和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无效;经血液检测肺炎支原体呈阳性。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给予口服罗红霉素(国药准字H10960116大连美罗大药厂生产)治疗,150mg/d,一日2 次。观察组支原体肺炎患者给予静滴阿奇霉素(国药准字J20090135 Pfizer IrelandPharmaceuticals 生产)治疗,500mg/d,7 天1 个疗程,在患者体温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候给予口服阿奇霉素片(国药准字H20066931 青岛润恒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500mg/d,一天一次,服用4 天后停止3 天,7 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2 个疗程。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肺CT 显示肺部病灶基本消失后再继续用药1 个疗程,总计治疗2-4 周。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的应用和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后,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CT 和X 光片检测结果正常可判定为治愈;治疗后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肺部CT 和X 光片检测结果有所改善可判定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各项体征和临床症状以及肺部CT 和X 管片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改变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IBM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 ± s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指标对比(x ± s,d)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时间、退烧时间、肺部CT 片结果好转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好转需要的时间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在临床中,及时对肺炎支原体进行诊断,并加以正确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相关文献显示,肺炎支原体是导致支原体肺炎发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大小在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小生物,且具有高度的多形性。肺炎支原体中的P1蛋白的存在是致病和黏附的主要因素,肺炎支原体含有RNA和DNA,不具有细胞壁,头孢类抗生素和青霉素对其无效[2]。大环内酯类药

抗生素序贯疗法的知识

抗生素序贯疗法的概念 1.1 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 是指同一种抗生素不同剂型间的转换,即由静脉给药变为口服,其药效不变.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乳酸左氧氟沙星由注射剂向片剂的转变. 1.2 降级疗法(step down therapy) 又称“下台阶疗法”或“下行疗法”,是指相同或不同抗生素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其药效下降.这种转变一般是由高级抗生素改为低一级的抗生素. 1.3 转换疗法(switch therapy,transitional therapy) 是指不同抗生素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其药效不变.一般是同一级抗生素不同药物之间的转换. 1.4 后继疗法(follow-on therapy) 是指同级或不同级别的抗生素由静脉给药转变为口服给药,其疗效可以不变,也可以下降. 1.5 层流疗法(streamlining therapy) 是指由(多种)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转变为(单一)窄谱抗生素静脉或口服给药. 2 临床施行序贯疗法的理由 2.1 由抗生素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到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如果要通过静脉给予抗生素一般都是中重度感染,此时静脉给药血药浓度高、起效快,能迅速控制感染,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如果口服给予抗生素则由于吸收缓慢、且血药浓度不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会贻误治疗时机而造成不良后果.静脉给予抗生素3~4d后患者感染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能够口服且有合适的口服抗生素代替静脉注射的抗生素,则可实施转换. 2.2 由抗生素本身的特点所决定①有些抗生素各种规格和剂型比较齐全,不但有输液剂、供肌肉注射的注射剂,而且还有口服制剂、外用制剂.这就为抗生素的转换疗法提供了可能.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即属此类.②有些抗生素本身由于口服不吸收或在消化道容易被破坏,不适合做成口服制剂而只有注射剂,但同类抗生素中却有抗菌谱、抗菌作用强度和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相似的口服制剂.因而也为抗生素的转换疗法提供了可能.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的部分品种即属这种情况. 2.3 降低患者治疗费用众所周知注射治疗的费用远远高于口服治疗,这是由注射剂本身费用、注射操作相关费用、误工费等所决定的,有时可因注射造成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甚至静脉炎.因此,适时进行抗生素的转换疗法可以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可以节约医药资源(加快医院病床周转,增加医院收容).这正是序贯疗法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药物经济学原因. 2.4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之所以不好,除了诊断、药物的选用、患者本身情况不佳以外,患者对治疗的不顺从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抗生素从注射给药转为口服给药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 3 序贯疗法对患者的要求

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新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雷云业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上采取一般治疗,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对症疗法等治疗措施。结果患儿基本痊愈。结论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肺炎诊断治疗 肺炎至今仍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是5岁以内小儿的第一位死因。国内统计,肺炎占小儿内科总住院人数的24.5%-56.2%,WHO已将小儿肺炎列为全球重要儿科疾病之一,我国政府也将其列为儿保四病之一。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气温聚变季节多见。多见于婴幼儿,尤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按病理形态改变,可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前者多因细菌所致,后者刚以病毒为主,临床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支所管肺炎的住院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有关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1-3岁26例,3-10岁22例,10-14岁2例,50例患儿均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及用中药方剂泻白散加减口服,结果50例患儿经过治疗基本痊愈,现将临床治疗报告分析如下。1.2 临床表现 1.2.1 一般症状起病急骤或迟缓。在发病前科先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数日,骤发者常有发热,患儿多呈倦怠状态,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甚至神志不清、嗜睡、昏迷等。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湿罗音,以两肺底及脊柱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明显。由于多为散在性小病灶,叩诊时一般正常,当病灶融合扩大,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相应的实变体征。 1.2.2 血常规检查细菌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增高,甚至可见核左移,细胞质中可见中毒颗粒。X西安胸片显示,早起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小点,斑片状阴影,也可融合成大片,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隔区居多,可伴肺不张或肺气肿。 2 治疗 2.1 一般治疗 应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炎症,改善肺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为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供给足量水分和营养,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清单易消化。 2.2 支持疗法 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或静滴免疫球蛋白、肌注干扰素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3 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为选用敏感抗生素,及时、足量或联合应用。 ⑴根据临床诊断先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治疗应考虑社区感染或院内感染、新生儿或年长儿感染、营养良好或营养不良基础上的感染、急性或慢性感染情况等。经验治疗应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体内外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临床使用中的药效学特点、不良反应等,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病因特异性治疗,应用抗菌药物前应采集相应的标本作病原学检查或培养,根据细菌学诊断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支气管肺炎及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支气管肺炎及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概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 岁以内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微生物增多,易发生肺炎。此外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以及病等并存症及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均易发生本病。 【病因】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主要有RSV、ADV、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加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临床表现】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 1.主要症状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②咳嗽:较频繁,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③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④全身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体征①呼吸增快:40~80 次/分,并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②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病儿可无发绀。③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肺部叩诊多正常,病灶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 3.重症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 (1)循环系统:可发生心肌炎、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呼吸突然加快>60 次/分。②心率突然>180 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者。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5 项即可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肺炎并发中毒性脑病至今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在

最新支气管肺炎诊疗规范

支气管肺炎诊疗规范 【概述】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 岁以内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微生物增多,易发生肺炎。此外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以及病等并存症及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均易发生本病。 【病因】 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主要有RSV、ADV、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加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临床表现】 2 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 1.主要症状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②咳嗽:较频繁,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③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④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体征①呼吸增快:40~80 次/分,并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②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病儿可无发绀。③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肺部叩诊多正常,病灶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 3.重症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 (1)循环系统:可发生心肌炎、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呼吸突然加快>60 次/分。②心率突然>180 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者。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5 项即可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肺炎并发中毒性脑病至今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在确认肺炎后出现下列症状与体征者,可考虑为中毒性脑病:①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②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③昏睡、昏迷、惊厥;④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⑤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心跳解离(有心跳,无呼吸);⑥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在肺炎的基础上,除外高热惊厥、低血糖、低血钙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如有①~②项提示脑水肿,伴其他一项以上者可确诊。 (3)消化系统:一般为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表现为严重腹胀, 膈肌升高,加重了呼吸困难,听诊肠鸣音消失。重症患儿还可呕吐咖啡样物,大便潜血阳性或柏油样便。 (4)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hormone, SIADH):①血钠≤130 mmol/L,血渗透压<270 mmol/L;②肾脏排钠增加,尿钠≥20 mmol/L;③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皮肤弹性正常;④尿渗透克分子浓度高于血渗透克分子浓度;⑤肾功能正常;⑥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⑦ADH升高。若ADH不升高,则可能为稀释性低钠血症。SIAHD与中毒性脑病有时表现类似,但治疗却完全不同。 (5)DIC:可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凉,脉速而弱,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出血。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 序贯疗法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sequentialtherapy,SAT)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新型治疗用药模式。它是指对急性或中、重度感染住院的病人,先胃肠外给药(多为静脉给药),待到临床症状或体征有明显改善后(一般需3~5天),及时改为口服给药的一种治疗方法。 抗菌药物的转用,可以是高一级的抗菌药转为低一级抗菌药,也可以是同级抗菌药不同药物间转换。因此,序贯疗法又被称为转换疗法(switch therapy)、下行疗法(step down therapy)、后继疗法(follow-ontherapy)。抗菌药物依照药效学特征可分为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两大类。所谓浓度依赖型,即抗菌药物的抗菌强度与药物的血药浓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血药浓度越高,抗菌力越强。属于此类的药物有氨基苷类抗生素等;时间依赖型是用药时间越长,抗菌活性越强,当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抗菌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强其抗菌活性。?—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甲恶唑等便是这类抗菌药。 一、序贯疗法提出的药效学基础 1、?—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即静脉注射后短期内的高血药浓度并不能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因此,提出了?—内酰胺类药物应尽量延长给药期间血药浓度超出致病菌MIC的时间。而临床疗效确切的口服?—内酰胺类抗生素也可达有效的血药浓度,通

常应用头孢类抗生素。 2、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半衰期长,有明显的后效应(PAE),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等特点,而且,大部分药物既可静脉给药,又可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可较长时间维持血药浓度在MIC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序贯疗法的最佳选择。 二、序贯疗法的适应症 1、呼吸道感染这是抗生素序贯疗法应用最多的一类感染。据国内报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矽肺并发感染、多重耐药肺结核、小儿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小儿肺炎、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支气管哮喘并发感染、阻塞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鼻窦炎、非典型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均可应用序贯疗法。 2、泌尿系感染如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结石并发感染。 3、其它感染如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恶性血液病、预防围术期后感染、预防妇科术后感染、胆道感染等。 国外关于抗生素的序贯疗法报道很多,但多数涉及的仍然是呼吸道感染如社区获得性肺炎等。 对于抗菌药物很难进入的靶器官/组织感染,药物口服达不到MIC的,不适宜使用序贯疗法,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眼内炎等。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协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MPP患儿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并对MPP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肺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2例MPP患儿的胸部DR表现为肺实变22例,肺间质改变14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双肺纹影增多11例等。48例患儿急性期行肺功能检查,有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在恢复期复查肺功能,有5例存在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其余恢复正常。MPP患儿急性期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PEF、FEF25、FEF50、FEF75、FEF25-75)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影像学表现呈现多样化,肺功能急性期改变有临床意义,应定期监测肺功能,预防哮喘发生。 标签: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肺功能;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尽管多数MPP可以治愈,而且有一定的自限性,但重症MPP仍可导致患儿肺不张、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等,且近些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有逐步增加的趋势[1]。所以有必要了解和掌握MPP的临床表现,但是针对MPP患儿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功能改变报道较少。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52例MPP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内科住院确诊为MPP的患儿。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3]。患儿有咳嗽、发热、肺部闻及罗音等呼吸道感染表现,有胸部影像学改变证据,MP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临床上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无效。根据参照标准选取52例MPP患儿,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10岁,平均(6.93±1.58)岁。所有患儿均因呼吸道感染就诊,以发热、咳嗽为主,其中7例出现喘憋,2例合并肺外表现,其中1例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合并川崎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胸部DR检查及肺功能检查。胸部DR检查:采取拍摄后前位胸部正位片,其中12例行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采用德国JEA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Paed肺功能仪器,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FEF50,FEF75,FEF25-75)指标。常规肺功能检查均在入院后72 h内进行,对于肺功能

支气管肺炎培训试题

肺炎培训考试题 姓名:科室: 得分:一、选择题 (每题5分,共16题) 1、婴幼儿时期易患得肺炎就是( B ) A、大叶性肺炎 B、支气管肺炎 C、间质性肺炎 D、干酪性肺炎 E、支原体肺炎 2、支气管肺炎得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就是:( E ) A、病原体侵入 B、高碳酸血症C、毒素作用D、低氧血症 E、肺动脉高压 3、小儿肺部感染易引起肺间质性炎症就是因为( B ) A、呼吸中枢不健全 B、肺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 C、下呼吸道口径小,纤毛运动差D、呼吸肌不发达 E、血IgM及IgG含量少 4、肺炎得心力衰竭常以什么衰竭为主( A ) A、右心衰竭 B、左心衰竭C、全心衰竭 D、末梢循环衰竭 E、以上都不就是

5、肺炎并发脓胸得常见病原体就是:( D ) A、肺炎双球菌 B、大肠杆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绿脓杆菌 6、小儿肺炎引起全身各系统病理变化得关键就是( E ) A、病原体得侵入 B、组织破坏 C、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D、毒素作用 E、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7、以下哪项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得临床特点( D) A、起病缓慢 B、多为低热C、肺部体征出现较晚 D、较易发展成脓胸、脓气胸、肺大泡 E、氨苄青霉素特效 8、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应优先考虑下列哪项情况?( D) A、高热 B、酸中毒 C、心力衰竭D、脓气胸E、肺炎加重 9、婴儿病毒性肺炎临床症状最重得就是(C ) A、鼻病毒肺炎 B、副流感病毒肺炎 C、腺病毒肺炎

D、合胞病毒肺炎 E、肠道病毒肺炎 10、关于肺炎分类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D) A、按病理分类可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间质性肺炎B、急性肺炎为病程小于1个月 C、慢性肺炎为病程大于3个月 D、按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可分为典型性肺炎与SARS E、新生儿患肺炎称之为新生儿肺炎 11、小儿肺炎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停药时间为:( C) A、体温正常,咳嗽消失 B、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消失C、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后3天 D、体温正常后2周,肺部体征消失 E、体温正常后3~4天,症状消失 12、肺炎患儿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与氧浓度得选择就是 (A ) A、氧流量0。5~1L/min,氧浓度<40% B、氧流量2~4L/min,氧浓度〈60% C、氧流量5~6L/min,氧浓度<70%

抗生素的序贯疗法

抗生素的序贯疗法 1、概述:1987 年Quintiliani 等人提出了抗生素序贯疗法的概念。随后,序贯疗法,降级疗法 和转换疗法等提法也相继出现。它们虽各有不同含义,但总的可称为序贯疗法。序为次序或顺序,贯则为连贯、继续,即在采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依次序而连续用药。这种疗法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滥用与浪费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临床研究证实,用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泌尿、皮肤软组织损伤等感染,用于治疗小儿肺炎及感染性疾病,安全、有效,已成为当今国内外临床各科、各专业抗菌治疗的一大进展。 2、序贯疗法的种类 :序贯疗法是一个统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序贯疗法是指同一种抗生素不同剂型间的转换,即由静脉给药变为口服,其药效不变。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乳酸左氧氟沙星由注射剂向片剂的转变. ⑵转换疗法是指不同抗生素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其药效不变.一般是同一级抗菌药物不同药物间的转换,如静脉滴入第3 代头孢菌素,转为口服头孢菌素。 ⑶降级疗法(降阶梯疗法)又称“下台阶疗法”或“下行疗法”, 是指相同或不同抗生素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其药效下降.这种转变一般是由高级抗生素改为低一级的抗生素.如静滴第 3 代头孢菌素,病情好转改为第2代静滴或口服。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经验性抢救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要求在治疗初始即选用最佳的广谱抗生素,以覆盖革兰阴性与阳性等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的致病菌,迅速控制感染,即采用抗菌素“一步到位, 重拳出击”的原则。在用药48~72H,当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体温下降,这时有关细菌学检测与药敏已回报,再调整相应抗生素,换用适宜的相对窄谱的抗菌素。 ⑷后继疗法(follow-on therapy) 是指同级或不同级别的抗生素由静脉给药转变为口服给药,其疗效可以不变,也可以下降. ⑸层流疗法(streamlining therapy) 是指由(多种)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转变为(单一)窄谱抗生素静脉或口服给药. 序贯疗法的共同点是:先从胃肠外给药(静滴、肌肉),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再转为口服给药。实际上这种治疗方法国内儿科早已应用,例如治疗呼吸道感染,在静滴抗生素控制临床症状后,即停止滴入,为巩固疗效,又口服几天抗生素,实际上就是序贯疗法。 3、药理学依据 3.1 由抗生素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到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如果要通过静脉给予抗生素一般都是中重度感染,此时静脉给药血药浓度高、起效快,能迅速控制感染,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如果口服给予抗生素则由于吸收缓慢、且血药浓度不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会贻误治疗时机而造成不良后果.静脉给予抗生素3~4d后患者感染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能够口服且有合适的口服抗生素代替静脉注射的抗生素,则可实施转换. 3.2 由抗生素本身的特点所决定①有些抗生素各种规格和剂型比较齐全,不但有输液剂、供肌肉注射的注射剂,而且还有口服制剂、外用制剂.这就为抗生素的转换疗法提供了可能.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即属此类.②有些抗生素本身由于口服不吸收或在消化道容易被破坏,不适合做成口服制剂而只有注射剂,但同类抗生素中却有抗菌谱、抗菌作用强度和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相似的口服制剂.因而也为抗生素的转换疗法提供了可能.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的部分品种即属这种情况. 3.3 降低患者治疗费用众所周知注射治疗的费用远远高于口服治疗,这是由注射剂本身费用、注射操作相关费用、误工费等所决定的,有时可因注射造成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甚至静脉炎.因此,适时进行抗生素的转换疗法可以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可以节约医药资源(加快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发布时间:2010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鉴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近年来发现我国肺炎支原体在体外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并征求了部分学组外专家意见后,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形成了如下共识,特整理发表,供临床医生参考。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属于柔膜体纲中的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最初曾被称为Eaton媒介(Eaton Agent),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被确认为支原体属的一个种。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由于此类肺炎在临床表现上与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有明显区别,且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无效,因此临床上又将其与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其他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统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1]。 一、流行状况 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多为散发病例,约3~6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以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及军队等人员比较密集的环境中集中发病[1]。最近的一项包括亚洲地区在内的全球性C AP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CAP的12%,在所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CAP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2]。与大多数国外地区相比,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可能更高。一项专门针对亚洲地区CAP中非典型致病原流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地

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效果研究

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1T09:57:41.400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9期作者:史济波 [导读] 舟山市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舟山 316000 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确切,能够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并且具有方便、起效迅速以及高效等诸多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舟山市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目的:对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9月-2015年7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0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头孢曲松钠与头孢克肟序贯疗法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显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56.5%和76.1%,差异显著,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确切,能够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并且具有方便、起效迅速以及高效等诸多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头孢克肟序;序贯疗法;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并且多发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主要常见于2岁以内的儿童,主要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等引起的,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1]。本院对2013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给予头孢克肟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对9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9月-2015年7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6例,对患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显示存在斑片状或者片状的阴影,并且肺纹理紊乱、增多。其中有42例患儿为女性,54例患儿为男性;年龄最小的患儿4个月,年龄最大的患儿6岁,中位年龄:(5.3±1.3)岁;病程:4-13d,平均病程:(7.1± 2.3)d。采用单纯随机法将患儿分为为对照组46例患儿和治疗组50例患儿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的46例患儿给予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将50-80mg/kg的头孢曲松钠加入到生理盐水中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共治疗7-10d。 1.2.2 治疗组本组的50例患儿给予头孢克肟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将50-80mg/kg的头孢曲松钠加入到生理盐水中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治疗3d后给予患者3mg/kg的头孢克肟(世福素)口服,2次/d,一共治疗7-10d[2]。 1.3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患儿的咳嗽、咳痰、高热、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或基本消失,对患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显示阴影消失、炎症完全吸收;好转;治疗后患儿的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好转,对患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显示阴影减轻、炎症未完全吸收;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没有变化,对患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显示阴影没有变化甚至扩大,或者患儿的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7-10d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对照组患儿的显效率为56.5%(26/46),好转率为19.6%(9/46),无效率为23.9%(11/46),治疗总有效率为76.1%;治疗组患儿的显效率为80%(40/50),好转率为12%(6/50),无效率为 8%(4/50),治疗总有效率为92%。则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患儿住院以及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选取一种有效治疗支气管肺炎的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上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采用头孢克肟序贯疗法进行治疗,使静脉滴注用药的时间大大缩短,对静脉注射治疗有可能带来的血管刺激、静脉炎、输液反应等不良反应进行例有效的避免,对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3]。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的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显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56.5%和76.1%,差异显著,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确切,能够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并且具有方便、起效迅速以及高效等诸多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兵,易映梅.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7):111-112. [2]杨勇琼.头孢曲松与头孢克肟序贯疗法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0(13):1917-1918 . [3]胡起波,徐晓恒,宋星宇,等.头孢替唑-头孢克肟序贯治疗小儿细菌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11(08):1294-129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