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

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

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
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

第一节运动、空间和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知道运动的绝对性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和描述到的结果会有所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学会可以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

4、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学用用时间数轴来描述时间和时刻

一、机械运动

(一)情境创设

两小儿争辩:一辆车开过,坐在车上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二)教学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研究对象、参考系

2、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举例)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参考系被假定为静止

(3)、原则上参考系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实际上选择参考系有技巧:要使研究对象的运动描述更方便、选择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较为方便,如通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选择地面为参考系时,参考系常可以略去不提,如“汽车运动了”,就不必说成“汽车相对地面运动了”

(4)、比较两个或以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5)、运动的描述具有相对性:同一运动相对不同参考系可能有不同描述。

例题:1、公路上有两辆汽车,以相同速度沿着相同的方向行驶,用什么物体做参考系,它们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用什么物体做参考系,它们又都是运动的?(课后作业第1题)

以另一辆公相同速度同方向行驶的汽车为参考系时,两辆车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考系两车都是运动的

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以被选做参考系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考系

C、选择地面做参考系是最好的

D、参考系必须选与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课后作业第2题)

练习

1、某同学坐火车郊游,当火车开动以后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杂志,当他忽然抬头向车外望去,看见路旁的建筑物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画线的三种运动情况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

答案:地面、车厢、火车

2、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第,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运动快慢相同。

答案:D

二、空间位置的描述

(一)、情境创设

你在街上用电话对你的朋友描述你所在的位置?

(二)、教学

1、确定空间位置的步骤

(1)、选择大家都熟悉的标志作为参考

(2)、说明在该标志的哪个方向

(3)、距离多少

2、用数轴表示位置:(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

(1)、一条直线上位置描述

描述参考点东边5米,西边7米

位置是矢量

矢量符号的含义:正负号反映方向、绝对值反映大小

知识延伸:用钟表的时针指向几点来确定空间位置的方法,也是实际应用时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2)、平面上位置描述

描述福州、澳大利亚悉尼在地表上的位置:东经119度30,北纬26度08,西经33度52,南纬151度21(用正负号表示)(3)、空间中位置描述

福州上空200米

总结:建立坐标系时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例题:1、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米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米高处被接住,坐标轴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米处,设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坐标分别是A、2米,-2米,-1米B、-2米,2米,1米

C、4米,0米,1米D、-4米,0米,-1米

2、小明所在学校的校门口是朝南的,他进入校门后一直向前走120米,再向东走40米就到了他所在的教室,请你画出他的教室所在的

位置.

选校门口为坐标系原点,x轴正方向表示向东,Y轴正方向表示向北,建立坐标系如图。

练习

1、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后静止.如右图,若AC=100 m,BC=30 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则出发点的位置为________m,B点的位置是________m,C点的位置为________m,A到B点的位置变化为________m,方向________.C点到B点位置变化为________m,方

向________.

-7003070向东-30向西

三、时间的描述(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

1、时刻与时间的辨别

时刻:某一瞬时,如早上10时,第三节上课,10时45分,第三节下课

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如一节课持续四十五分钟

时间、时刻是标量

2、在数轴上表示时间与时刻

分辨:3秒、第3秒

第3秒初、第3秒末

例题:

1、时间与时刻有什么区别?2秒内、第2秒内、第2秒末,它们分别指的是时间还是时刻?它们分别表示多少秒?(课后作业第3题)

2秒是时间,时长2秒;第2秒是时间,时长1秒;第2秒末是时刻2、以下的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的是

A、某航班于14时30分从北京起飞

B、某短路运动员用11.5秒跑完了100米

C、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于19时开播

D、在某场足球赛中,甲队于开赛10分钟后攻入一球

E、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驶主权

练习

1、在下面叙述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指的是时刻?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大阅兵在20XX年4月23日14时正式开始.

(2)20XX年8月1日9时18分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时速350公里的CRH3“和谐号”动车组从北京南站发车,9点44分首趟列车安全到达天津北站,全程仅用了26分26秒.

(3)第25次南极科考队于20XX年10月20日10时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中国南极昆仑站”建设.历时173天,于20XX年4月10日8时,返回国内基地码头,宣告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任务

【答案】(1)中的20XX年4月23日14时指时刻.

(2)中的“20XX年8月1日9时18分”和“9点44分”均指时刻,而“26分26秒”指的是时间.

(3)中的“20XX年10月20日10时”、“20XX年4月10日8时”均指时刻;而“173天”指的是时间

思考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二人均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则乙是静止不动的

B.甲、乙二人均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走,若以乙为参考系,则甲是静止不动的

C.两辆汽车在公路上沿同一直线行驶,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若观察结果是两辆车都静止,则选用的参考系必定是其中的一辆车D.两人在公路上行走,速度大小不同,方向相同,则选择其中的一人为参考系,两人都静止

【解析】两汽车速度相同,互为参考系时都是静止,但若以另外和它们速度相同的对象为参考系也可得出两车静止的结论,C错.D中两人速度大小不同,互为参考系时不能得出静止的结论.

【答案】AB

2、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3、如右图所示,甲、乙、丙3人各乘不

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

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

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

丙的运动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答案】ABC

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则甲相对楼房是向下运动的,以地面为参考系,甲是向下运动的.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甲向下运动,以地面为参考系,乙是向下运动的,而且速度比甲大.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则丙的情况稍微复杂些,以地面为参考系可能是向下运动,但速度比甲和乙都要小,也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向上运动的.

物质的运动

对于物质运动的观念的一些认识 时间和空间一样,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自变量而已,其它量的变化大都是建立在它基础之上。粒子的自旋与时间无关。粒子的内秉变量都与时间无关。时间不是万能的 时至今日,人们仍认为具有质量的物体的运动可分为两种状态-----运动和静止,而物体的运动速度是这个物体的固有属性。。 【地默零】 我们作为生物个体,自从有意识以来就生活在地球表面。我们的身体在我们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是和地球表面的运动状态一致或近似一致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目光所及的大部分物体也都是和地球表面的速度是一样的,从而也给人的感觉是静止的。这样,地球表面所在的惯性系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参照系,一切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用这个天然的参照系来衡量。也就是说,我们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首先默认地球的速度是零,以地球的速度为原点,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这个原点的差异越大,我们就认为它的速度越大,反之亦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样一种运动观: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有一个固有的速度,这个速度是这个物体的一个固有属性。下文中,这种运动观被称为“地默零”-----也就是“地球的默认速度是零”的简称。 如果要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地默零,我们可以这样说:观察者把地球所在的惯性系当成了绝对参照系,把物体在这个绝对参照系中的速度当成了这个物体的一个固有的属性。 【我们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因参照系的不同而不同】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所在的惯性系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一个总是变来变去的东西怎么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呢?而且宇宙空间中存在着那么多的星球,彼此的运动状态并不一样,凭什么以地球所在的惯性系为绝对参照系,而不是以其他的什么惯性系作为绝对参照系呢? 为了更好地描述上面这个疑问,我们大家可以来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在某处空间存在着两个不同运动状态的行星,我们给他们编号为1号和2号,在这两个行星上分别有甲、乙两个观察者。这两个行星附近的空间里存在着一个体积巨大的在两个行星上都能看得见的飞船,这个飞船本来是在1号行星所在的轨道上运行的,在某一时刻,这两个行星近距离地相遇而后又继续沿着各自的路线运行下去。同时,前述的飞船利用这个机会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从1号行星轨道切换到了2号行星所在的轨道。对于这一个变轨动作,1号星上的甲有如下记录:以前挂在天空中静止不动的那个飞船,突然加速追上了2号星,并且和2号星一起飞行。2号星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1 1.单选题 1.1 2.5 除了《哲学笔记》这本著作外,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还包括() 您没有作答 a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c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d 《国家与革命》 该题考查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国家与革命》《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论我国革命》等著作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2 2.5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这是()。 您没有作答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该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思想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1.3 2.5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您没有作答 a 波兰人民共和国

巴黎公社 c 苏维埃俄国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题是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知识点的考查。1917年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本题正确答案为C。 1.4 2.5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级之间() 您没有作答 a 物质利益的对立 b 政治立场的不同 c 思想观念的对立 d 社会分工的不同 本题主要是对阶级斗争知识点的考查。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开展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社会分工的对立和不同不是阶级斗争的根源,故排除BCD,选择A选项。 1.5 2.5 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您没有作答 a 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表现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如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还是有一个持续的过程。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上千次、上万次的运算,但还是有持续的时间,谁也造不出不需要运算时间的电子计算机。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这种一维性表现在:任何一个物体运动的持续性都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时间总是朝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时间的这种一去不复返性,即不可逆性,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绝对不会重复的性质决定的。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所谓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定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伸张的性质。物质的空间特性平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表现为一定的体积。第二,表现为一定的位置。在数学和物理中,常常使用“多维空间”的概念,如物理学中“ 相对空间”和色度学上的“ 颜色空间”,都只有比喻或模拟的性质,并不表示现实的空间是多于三维的。在数学上设想没有宽窄只有长短的线和只有长宽而没有高低的面,这也仅是一种科学抽象,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线和面是没有的。 (二)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空间、时间。离开空间、时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但直径仍然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就是说还有一定的空间。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中性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毕竟还是有时间的。微观粒子尚且如此,比微观粒子大的物质客体当然更是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续性了。因此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在空间、时间以外的物质运动。另一方面,空间、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一说空间和时间,就必然要问什么东西的空间和时间,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时间是根本不存在的。空间、时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如测定宇宙间天体相互距离是用“光年”,即光运行一年的行程。对普通长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对微观世界内极小长度的测定,都用电磁波以及其他基本粒子波的运动来测定。人们度量空间和时间的方法、工具和单位尽管各种各样,但都离不开物质运动。人们能够确定量、度、空间和时间的工具和单位,是因为作为工具的物质形态本身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物体之所以能够被测量,也因为物体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如果测量工具不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或者被测量的物体不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时间和空间则无法测量。由此可见,空间和时间离不开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时间、空间不可分。正如恩格斯所说,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总之,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和物质运动密不可分。把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的观点是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运动、空间和时间》教案(1)

运动、空间和时间

(本节是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第一节课,在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机械运动的探索 1、机械运动:从生活和社会现象分析出发,引出机械运动概念 多媒体展示:体育运动,生命运动,政治运动,机械运动画面……。 学生识别运动形式,探索机械运动的共同特点---有位置的相对改变,总结出机械运动的规律。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机械运动进行定义、板书,学生再举一些例子。 2、参考系:机械运动是相对物体有位置改变的运动,因而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状态也就难于确定,进而讲解参照物、参考系,同时举出一些运动的实例,分析其参考系的选取。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默认以大地为参考系。 3、引导学生分析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系的运动形式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由学生举出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教师适当的补充。 如:小小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月亮在云中穿行;坐地日行八万里等等;运动电梯中人的运动状态;行驶的火车中人的静止…… 二、空间位置的描述 1、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数学坐标的应用) 2、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的空间位置(教师引导)。 3、一维坐标: 二维坐标: 三维坐标: 4、总结、反思描述物理空间位置的方法,以城市中行驶的汽车为例进行规范描述。 5、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练习巩固。 6、“信息窗-----全球定位系统“GPS””简介,让学生自学了解,网上的相关信息,丰富物理课外学习。如: ?wtp=tt(百度百科) 三、时间的描述 1、直接举例讲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3点10分到站,3点15分开出,在本站停留5分钟,什么是时间?什么是时刻?课本p16页神州长5号飞船飞行的一些重要时间和时刻。

运动、空间和时间的描述-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运动、空间和时间 一.教材分析 1.这节课是高中物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个物理概念。 2.但是初中和平时生活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明白了运动、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所以这节课没有任何新概念、新理论,只是在名称上有所改变。 3.教材中都是以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有切身体会,对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有更深的了解。 二.学生分析 1.对于学生来说几乎就是复习。机械运动、时间和时刻在初中都学过,不存在太大困难,只要求回顾和理论联系实际就可以了。而坐标系在数学上也学过。 2.高一的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但应用还不够灵活,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相关生活现象合理推理出科学的结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知道参考系的感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和时刻。 4.知道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来描述,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过程和方法 1.在选择参考系时,能选择使研究问题方便的参考系。 2.能区分开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时刻与时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如何选取参考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讨论法,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主体的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用幻灯片演示丰富的图片,展示各种物体的运动,小到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大到遥远的恒星和星系。 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车辆行驶,火箭发射,卫星飞行,电子绕核运动……那么我们如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呢? 2.新课教学 (1)归纳机械运动定义 (2)怎样描述机械运动?

再论空间、能量和物质

再论《空间、能量和物质》 摘要:本文结合《易经》的阴阳图对宇宙的构成做进一步的描述,阐述了电场、磁场生成的原因和微观粒子除电子和质子外都是能量粒子。 关键词:阴阳图、正能量、负能量、电子、质子、能量通道、能量粒子。 本文作者已在《空间,能量和物质》一文中对空间的构成,物质和能量的关系给出了一个初步框架。 宇宙空间存在的能量包括:1. 物质辐射和释放出来的能量(如太阳光,地球热辐射,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释放的热)。2.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3. 基态的零点能量。如果我们将1和2定义为宇宙的正能量,将3定义为宇宙的负能量,则正负能量相互转化是守恒的,这是宇宙最基本的守恒定律,由此可以得出;物理学中放出四海皆准的"能量守恒定律"需做出如下修改:在理想化的空间中,物质运动所携带的能量是不变的,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势。但当空间能量不可忽视时,能量对物质运动有阻尼作用,和能量的转化作用,定会对能量守恒定律进行破坏。(注:本文提及的能量皆指空间存在的能量,而非指物质携带的能量,建议应这两种能量以不同的命名和定义)。宇宙是一个永恒的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动态平衡的运动系统,不存在宇宙的开始与终结。宇宙起源的问题,是现代物理对宇宙认识不足带来的,是认识论和世界观的问题。由于物质的运动,使宇宙中的能量运动起来,宇宙正能量是朝着热力学第二定律方向发展,负能量朝着相反方向发展,正负能量互补,使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正负能量是不断运动,相互转化。由于宇宙中物质总量是不变的常量,使得宇宙中正负能量也保持在一个不变常量的动态平衡的运动状态。宇宙正能量或负能量体积的大小,决定着宇宙的大小,由于正负能量是重叠在一个宇宙空间中,因此只要我们知道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能量的总量是多少,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宇宙的半径和体积。正能量的运动是体积膨胀、频率降低、波长被位长的能量运动,负能量的运动是体积收缩、不显示频率与波长的能量运动。能量的运动是有一定的动量和惯性,它们动量表现为对物质运动的阻尼作用,它的惯性表现为地球朝着阳光的一面是白天,背着阳光的一面是黑天。对于体积一定的正能量运动,能量密度高的正能量快于能量密度低的正能量达到波动传播形式。正能量密度高时,它膨胀就快,当达到和某一正能量密度低的值时,它的能量传播已获得了一个大于低能量密度时正能量传播能量运动的初速度。由此可以得出:热水比冷水冻的快。对于某一物质A的DNK来说,它的DNK膨胀作用于周围的DNK和物体,由此产生反作用力作用于A,使A运动。火箭燃烧,在火箭尾部形成其DNK的快速膨胀,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高空。炸弹爆炸,子弹射出枪堂,都是其DNK膨胀的结果。一个被烧红的铁块,它的DNK不断向四周膨胀,并作用于地面形成一个反作用力,致使被烧红的铁块比没被烧的铁块轻。这是重庆学者冯劲松展示的实验结果。宇宙是一个即简单又复杂的运动系统。简单是指它的组成,复杂是指它的变化无穷。宇宙是由正能量、负能量,电子和质子组成的,借助中国《易经》中的阴阳图更能形象的说明宇宙的构成,运动和能量转化。阴阳图是圆的,宇宙是圆球形的。如果将阴阳图上方的阳鱼代表正能量,鱼眼代表电子;阴阳图下方阴鱼代表负能量,鱼眼代表质子,则可表示正负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电子和质子可以不断结合和分离。这证明了《易经》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才能产生运动,阴阳互动才生生不息,才有生命力的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是孔子对《易经》的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为:一是宇宙,二是能量和物质,三是电子,质子和能量,无穷是自然。 质子吸收GNK(负)能量,使GNK产生收缩,GNK的收缩又产生引力(包括:核力,弱作用力和万有引力)。在原子系统中,电子是吸收质子释放出来的正能量,但是在电子单

时间的本质—时间是人对物质的运动过程的表述

时间的本质 ——时间是人对物质的运动过程的表述 张鹏凌 物质是存在着的。 各种强子、轻子、传播子等微观粒子是存在着的,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原子、分子以及分子集团是存在着的,星体和星际物质以及由它们构成的星系是存在着的,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质量和能量是存在着的,各种相互作用力以及空间是存在着的,生物是存在着的,人及人类社会是存在着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物质是存在着的。 物质是以各种方式存在着的。 物质的存在方式包括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以夸克和胶子构成强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分子等大量聚集在一起构成星体,星体以及分散存在的星际物质构成星系的方式存在着的;是各种力及其空间的形式存在着的;是以生物的形式存在着的;是以人及人类社会的形式存在着的;是以其它的或者我们不知道的构成方式存在着的。 物质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的。 物质是在各自的空间中、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在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的。

我们现在认识到的相互作用力有四种: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虽然人们已经建立了弱电统一理论,还希望建立大统一理论,并且认为万有引力是质量使时空弯曲的效应,但是我们还是以四种相互作用力讲一下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强子、轻子、传播子等微观粒子会受到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在各自的空间里进行运动。原子、分子等会受到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在各自的空间里进行运动。各种星体以及构成它们的各种物体会受到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在各自空间里进行运动。构成生物体以及人体的物质会受到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进行运动。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物质在相应的力的作用下在它们的空间里进行运动。另外,物质也会因为它本来就具有的能量进行运动。这些能量来自于物质诞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相互作用力做功获得的。 人总是努力地认识物质的存在以及物质的各种存在方式。 要认识物质,首先我们要对物质的存在及存在方式进行观测,把观测的结果作为认识物质的基础。 再就是我们要提出概念,把物质的存在及存在方式表述出来。对于物质的有些存在方式来说,我们不仅要提出概念来描述它们,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度量。 然后我们要在观测、提出概念和度量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用文字说明物质的存在方式,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物质的存在方式。 最后我们再通过观测和实践来检验理论和数学模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有些存在及存在方式是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度量的。物质的这类存在或存在方式有空间、质量、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等。 我们要认识物质的存在和物质的各种存在方式就需要确定物质的空间距离、空间位置、大小尺寸等。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对空间进行度量。要度量空间就需要有空间的基本长度单位。我们是用特定的空间长度作为基本长度单位的。我们规定的基本长度单位是米。以前人们是用地球经线的长度来确定米的长度。我们现在对长度的基本单位米的定义是:光(电磁波)在299792458分之一秒的时间间隔内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对于质量、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我们也规定了相应的基本单

时间空间与物体运动解读

时间空间与物体运动(1) 论文关键字:时间空间时间间隔物体运动时刻速度论文摘要:时间是什么?时间有开始吗?时间为什么是流动的?时间流动为什么具有单向性?时间是连续的吗?时间与空间有关吗?时间与物体运动有关吗?时间怎么表示?钟表为什么能表示时间? 时间有没有开端呢?大爆炸认为时间-空间有一个开始,而另外的一些科学家指出,时间尺度没有一个瞬间的开始。那么时间有没有开端呢? 我们是如何描述时间的呢?我们通过时刻来描述时间。时间是什么?始时刻与终时刻的时间间隔就是时间。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任意两时刻的时间间隔就是时间。我们可以把某一时刻称为始时刻,另一时刻称为终时刻。 物质的运动进程就是时间。物体的运动用了多少时间?这就要有一个时间单位,就像描述空间一样。例如我们规定了多长的距离或多大的空间是一米。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量度单位描述空间,具体的说就是物体运动的空间长短。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结束运动通过的距离是一米的多少倍或一米的几分之几。我们规定了时间单位,例如秒。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量度单位描述时间。物体从开始运动的始时刻到物体结束运动的终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 物体的速度是相对于时间间隔而言(即时间),不是相对于时刻而言的。物体在任何时刻都是静止在空间中。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时间间隔来说的。我们能说物体在某一时刻处在空间的某一点中,物体在任意时刻都是处在空间中,静止在空间某一点。我们不能说物体在时间的某一时刻在空间中运动。物体的运动相对于时间间隔而言。 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情形。如物体始终静止。一段时间后,物体还在原位置。这一段时间可以是很长很长,例如一万万年;这一段时间也可以很短,例如千分之一秒。对这个物体而言,物体的始时刻就是物体的终时刻。我们可以认为物体所用时间为零,即时间静止。一般而言时刻是不能包含时间的。在这里不同了,时间变成了时刻。就是说当一物体静止在空间中,或所有的物体都静止在空间中时,时间静止。无所谓时间。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时间变成了时刻,在这一时刻里,物体静止在空间中。但,当有一个物体运动时就不同了。物体的运动标志着时间的开始,或者说可以计算时间的开始。物体开始运动的时刻就是计算时间的始时刻。 所有的参照系都是平等的。用参照系描述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是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差值。用另一物体描述参照系时,这个差值不变。例如:两个物体,这两个物体可以是只有两个物体在空间中的情形,也可以是众多物体的两个。两物体a和b .a静止, b 静止。a看b静止,b看a静止。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a看b匀速直线运动,b看a匀速直线运动。a静止,b加速运动.a看b加速运动,b看a加速运动。 空间的各向具有平等性。物体在空间中的任意一点的运动,都是以这一点为原点,向外的运动。包括物体运动一段距离,再返回原点的运动。(这时以返回的地方为原点,向外运动。)我们可以把这称为物体在空间运动的向外性。物体运动的始时刻与终时刻绝定物体运动的时间间隔,即物体的运动时间。物体在空间运动的向外性,决定了物体运动时间的向前性。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物体的运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 1.运动和位置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准备】 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图(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 3.教师站在黑板前,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呢?(板书课题) 6.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 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实验一: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1)教师继续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仿照课本P2关于运动的插图),并提问:左侧的图与右侧的图相比哪些物体(或人)运动?哪些是静止的?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实验二:用方位和距离描述位置。

(1)教师请两位同学,仿照课本P3探索2、3展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让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外围同学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教师在实验中提问学生,台下同学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 4.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 (1)教师点名学生观察校园地图,找出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 (2)学生观察地图,作出汇报。 (3)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点,指名学生对该地点的位置作出描述。 (4)学生相互讨论并作出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3)学生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定一个固定参照物,再比较前后位置相较于参照物是否变化。 2.描述自己的位置。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我们需要借助什么? (2)学生说一说自己描述位置的方法。 (3)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时需要选定某一位置或事物,然后再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阅读课本P3拓展资料,标注汽车的位置。 【板书设计】 运动和位置 【教学反思】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知识整理

初中科学考点知识整理——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一、常见的化学反应: (一)氧化性、还原性和可燃性。 1、氧化反应 (1)含义:物质与_______(填“氧”或“氧气”)发生的反应。 (2)氧气在氧化反应中具有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还原反应 (1)含氧化合物中的________被夺取的反应。 (2)碳、氢气与一氧化碳等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在该反应中碳、氢气与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填“氧化性”与“还原性”)。 (3)分别写出碳、氢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与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1)分别写出氢气、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的相同点:①都有_______放出。②火焰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 燃烧的不同点:产物不同。(根据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区分氢气与一 氧化碳)。 (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_______种物质的反应。(即一变多) 2、分解反应:由______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即多变一)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和_______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 ①含义:两种化合物互相_____________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②反应发生的条件: A、反应物是碱与盐或盐与盐反应时两种都必须___________。 B、生成物之一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燃烧与缓慢氧化 1、燃烧:①含义: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_____________。 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灭火的原理 A、使可燃物与__________隔绝。 B、将可燃物的_________降到着火点以下。 2、缓慢氧化:①含义:指进行速率慢、不易察觉,放热但不发光的___________。 ②举出三个常见的缓慢氧化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爆炸: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 ______________,就会引起爆炸。 4、自燃:物质由于___________产生的热量被积累,温度达到该物质的___________时, 在_______充足的情况下,不经点火就自己燃烧起来的现象。 (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姓名:班级: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8分) 1.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和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3.选择不同的,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的。 4.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等 5.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和。 6.观察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块、小六棱柱是,小球是。 7.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用的,运动得越;用的,运动得越。 8.设计“过山车”时,要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可以设计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运动形式属于滑动的是()。 A. 滑雪 B. 滚雪球 C. 尺子的运动 2. 我们设计的过山车的运动方式属于()。 A. 滚动 B. 摆动 C. 滑动 3. 坐在车上的乘客,相对于()来说其是静止的。 A. 河路边的树 B. 马路 C. 车座

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与()无关。 A. 物体的形状 B. 斜面的倾斜角度 C. 斜面的宽度 5. 描述人物所处位置需要从几点来描述()。 A. 方向、距离 B. 中心点、距离 C. 方向、距离、中心点 6. 人的步行速度每分钟50米,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每分钟100米,汽车的行驶速度每分钟200。则它们之中速度最大的是()。 A. 人 B. 自行车 C. 汽车 7. 下列描述“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从高处滚落,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 小球从高处滑落,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C. 小球从高处滚落,只经历了曲线运动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摆动、转动、振动、滚动、平移等。() 2.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斜面运动。() 3.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变慢。() 4.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用的时间越多,运动得越慢。() 5.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6.让小球从高处滚下,小球的运动形式有移动、转动、平移、滚动。() 7.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8.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 【1.物质与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论时间的特性

论时间的特性 摘要:时间不是物质,它是由物质的运动产生的,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运动决定时间,不是物质在时间中运动,而是时间随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物质运动的不可逆性决定了时间的一维性,时光不能倒流,也不能穿越时空。同时性是由物质的相对空间位置决定的,是唯一的,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 时间是人们发明的一种描述物质运动变化的方法,它是用来记录物质运动状态次序、比较物质运动变化的。说白了,时间就是人们给物质的运动状态所编的序号。可能有人不同意时间是人们发明的一种方法这样的说法,认为时间是一种不依赖于人的客观的存在,如果我们一定要找到时间的客观的物理指向的话,那么,时间指的就是物质整体状态运动变化的持续性。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宇宙物质总是从一个整体状态变成另一个整体状态,这种变化的持续性就是时间。 那我们所说的时间有什么样的特性呢?我们又应该怎么解释这些特性呢?通过查阅资料,科学家们认为时间有以下特性: 1.时间的相对性: 时间、空间,是一个人们讨论了上千年的话题,因为时空关系实在是太复杂,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够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让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看看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看看将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让我们回到宇宙的最简单状态:假设宇宙中除了一个质点以外不存在其它任何物质。 我们知道,质点是一个具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理想物体。那么,对这个质点来讲,由于没有其它物质作为参考,它不能判断自己的位置,也不能判断自己的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它没有办法判断时间,对它来讲时间是不存在的。如果宇宙中有了两个质点以后是不是就有时间了,还是不一定,当两个质点保持相对静止时,还是没有时间。 只有当两个质点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时候才有时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根据质点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判断出时间的存在;而当两个质点保持静止不动时就没有时间,因为只要它们不发生变化,就没有这一时刻和那一时刻的概念,时间就是停止的。时间随物质相对运动的产生而产生,随物质相对运动的中止而停止。 同样的道理,即使宇宙中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物质,只要物质之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就不会有时间存在,只有当物质之间产生了相对运动的时候宇宙中才有了时间。时间不是物质,它只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它是由物质的空间运动产生的,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时间不随物质的存在而存在,只随物质运动的产生而产生,随物质运动的停止而终止,时间只能相对于物质的运动而存在,它不是绝对的。这就是时间的相对性。 运动是如何产生时间的呢?所谓的运动其实就是物质的空间位置的远近次序发生的变化,是一个物质空间位置由近及远连续不断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空间上是连续的没有间断的。位置是空间概念的核心,是产生时间的根本,在空间中只有位置是唯一确定的,因为在同一时刻,物质的位置是唯一的,我们还没有发现物质同时存在于两个空间的证据,也就是不存在同一时刻物质即在这儿又在那儿的情况。其它空间概念包括方向、位移、距离、速度等等都是由位置衍生出来的,宇宙中的任何物质变化,包括力、能量以及各种社会事件等等,最终都要归结为物质空间位置的变化,正是由于这种位置变化产生了时间。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各种时间现象都是物质空间位置变化的不同表现形

时间与空间的守恒原理

时间与空间的守恒原理 我读到过一本方励之与褚耀泉合写的物理学科普读物《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1981年科学出版社),很生动有趣,书中通俗地介绍了从牛顿力学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主要发展。 这本小册子,应当说是发展了相对论,假如有人不习惯方褚二人对相对论一些观点的纠正的话。基于“光速不变原理”与“相对性原理”存在,相对论还是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深化它。(其实光速不是绝对速度) 就相对论运动学部分而言,人们很轻易地会提出一个基本问题:运动物体,如果在运动方向上随着运动速度缩短成l l=l01-v2/c2 l0为相对静止时动体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v是动体的运动速度,c是光速(约30万公里/秒)。那么,减少了的那段长度(物体)哪去了? 物质不灭定律又怎么解释呢? 一个运动物体,相对于一个观察者(的眼睛,可以是一个点),如果 (1)运动物体只有长短、上下方向的宽窄,却没有前后方向(即相对于观察者的方向)的厚薄(等于零)。 (2)恒速v运动,方向与观察方向垂直。 (3)方向不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那么,当动体自观察者与之的最短距离开始运动,动体与观察者距离越来越远,因而可以轻易知道,动体给予观察者观察的侧面总是 l0cosθ 这是不言而喻的。其中l0是动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距离最近时,观察者看到的动体长度(注意,动体的v与观察者观察方向垂直),θ角是自开始位置到动体运动中观察者视线转过的角度。 恰恰这个l0cosθ就是动体在观察者观察方向(随v改变着θ角)上的投影。因而动体的实际长度l0并未改变。 尽管动体的运动是直线方向的,但对于观察者正好相当于“不断改变着旋转半径长度(观察者至动体的距离)的旋转运动”。并且有 cosθ=1-v2/c2 这是因为运动中的距离(长度)三角形与速度三角形(光速c与动体运动速度v)完全相似取得的。即如是,则必 (1)动体恰好处在自身的运动方向与观察者的观察方向相垂直时,发出一束光线。 (2)因为光速有限c,则只有一段行程后,这束光才会运行到观察者的眼睛里,使观察者看到。也就是说,当观察者看到动体时,动体已经因速度v运行了一段距离。故知有速度向量和组成速度三角形 V+C=V0 (3)若动体的长度缩尺使有 l=l01-v2/c2 =l0c2-v2 c 则知c2-v2=v0 因此也有c2-v2 c=cosθ

小学体育教案全集

时间第一周课型一课时内容(室内课) 1:引导课,体育常识,游戏是儿童的良师益友。 目的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锻炼身体的好处,认真上好体育课。 2、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和基本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 顺序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数时强 开始部分一、唱歌: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务 四、点名; 教 室 1、教师语言要 清晰。 2、讲解课堂要 求任务。 学生坐在教 室里按自己 的座位坐好。1 10 小 基本部分一、讲解本学期体育课的要求 和任务内容。 二、游戏是儿童的良师益友。 1、做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体。 2、做游戏可以使大脑灵活。 3、做游戏可以培养优良品德。 4、做游戏可以使心情愉快。 教 室 1、教室讲解语 言要清晰。 2、要求: ①、学生认真 遵守纪律。 ②、养成良好 的坐立行的正 确姿态。 ③、能够自觉 做到无故旷 课,迟到,有 事要请假。 学生坐在教 室里按自己 的座位坐好。 1 20 小 基本部分5、做游戏可以调解脑力疲劳。 重点:对游戏好处的理解和认 识。 二、游戏: (抓手指) 规则: 1、手放平。 2、食指尖必须顶着手掌心。 3、听到教师口令后才能抓手 指。 教 室 1、教师讲解游 戏的方法和规 则。 2、教师做示 范。 3、学生练习和 游戏。 1、学生认真 听讲游戏方 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 3、学生进行 游戏。 3/4 6 小 结束部分一、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二、下课。 教 室 教师总结本次 可的情况。 学生按教室 的座位坐好。1 4 小 场地 设计 教学回顾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一、运动和位置 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 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9. 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10. 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振动。如尺子、水珠落入水面等。 11.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12.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13.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时间有方向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至今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作为一种探讨,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给出这些问题的新解释: 一、时间的表达 先来看看时间的表达方式,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年、月、日、时、分、秒,那么再仔细看看:年、月、日、时、分、秒又是什么?我们知道:年是地球的公转、月是月亮的公转、日是地球的自转,时、分、秒则是钟表的运转。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它们都有一个共性:这些都是运动。 再进一步,我们想想其它所有关于时间的表达,例如:一顿饭、一柱香、一眨眼、一挥手、弹指一挥间…等等,所有这些表述,无一例外都是运动,那么看来时间确实是与运动相关了。然后让我们再往前思考,若是这些运动都停止了那会发生什么?时间还有吗?屏心静气思考之后,我们会得到这样一幅图景:当世间物质全部停止运动时,那么表达时间的方式也就没有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时间也跟着消失了?这似乎就是时间的答案。 二、时间的本质 时间是什么?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得出时间的本质: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表象。也就是说时间由物质的存在而产生、由物质的运动而流逝,我们说的时间,其真实的反映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变换,其本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运动状态的反映就是我们感知的时间,或者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留影。 这里所说的运动,不仅仅是指位移变动,而是指宇间万物的所有运动:星球运行、日出日落、四季更替、原子分裂、分子聚合、植物生长、生老病死…等等。 三、时间的方向 因为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表象,所以时间的方向也由物质运动的特性所决定。物质运动的特性是:当物质运动由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时,其原来的第一状态也就不存了,或者说物质的运动只有当前态没有还原态,因决定了物质的运动不具有还原性(回朔性、反演性)。 由于物质的运动不会保存其原来的状态,所以物质的运动不能向原始还原,也因此决定了时间的方向也是一直向前,是单向的,不会回到从前。 你也许会说运动可以循环,但每次循环也都是新的向前,这也就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含意。举例来说,树木的运动方向是:种子、树苗、大树,还原时的运动是死亡、分解、归于尘土,而不是从由大树向树苗、种子还原。 若要探讨回到从前,应是什么图景?那这种图景只能在电影里找到,即将电影倒着播放,那种还原的样子才算是回到从前。电影可以倒着播放,是因为电影保存着原来的图象状态,但物质的运动却是不保存原来的状态,所以物质运动是单向的,时间也就是单向,永远只是向前。 作者:王东迪 2018年1月19日 页码: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