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文史资料回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20辑吴岱峰

山西文史资料回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20辑吴岱峰

山西文史资料回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20辑吴岱峰
山西文史资料回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20辑吴岱峰

回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20辑吴岱峰-5佩勋马云泽\

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是1931年春夏之交在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成立的。这支百余人的革命武装在吕梁山区汾阳、孝义、离石、中阳、石楼等县,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抗款,组织农民协会,斗争地主豪绅,并在孝义县西宋庄、等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从而发展了革命力量,播下了革命火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后因敌人调遣强大兵力围攻,游击队按照省委的指示精神,实行战略转移,西渡黄—河,先后在中共陕北特委和陕西省委领导下,坚持和发展陕甘游击战争。:晋西游击队转战晋陕甘三省,经过曲折历程,成为后来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红二十六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建西北红军做了宝贵的贡献。山西省的政治情况1930年,山西经过蒋、冯、阎中原大战后,阎、冯战败,冯玉祥、高桂滋、孙殿英等及阎锡山旧部溃退山西境内,各自掠地自保,大小军阀勾心斗角,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山西劳苦大众在阎锡山的长期统治下,受尽欺压剥削之苦。军阀混战,更加重了人民经济上的负担,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再加上散兵游勇的抢劫勒索,使山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路军阀为了筹集粮饷,对老百性的敲榨勒索日益苛刻,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政治的腐败和经济的凋敝,使山西省的政局非常混乱,民众的抗税抗捐斗争不断发生,党的地下组织活动也很活跃。当时,在山西的各路军阀部队中,都有党的秘密组织。驻平定县的高桂滋部、驻侯马的杨晓初部、驻汾阳的冯玉祥部军官教导团,以及太原的炮兵团等部队中,都有党的地下支部在积极进行兵运工作。根据中共山西省委的计划;准备进行武装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开辟山西革命根据地。晋西吕梁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土豪劣绅、地主恶霸对老百姓的统治尤为残酷。党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党的组织,在群众中进行宣传,引导群众有组织地进行革命斗争。二、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的建立吕梁山区山峦起伏,地形险要,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是搞武装的好地方。刘天章同志领导的中共山西省委决定,在吕梁山区建立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30年,在山西省委领导下,有杨重远、拓克宽、周维仁、董金芝等同志先后到汾阳、离石、柳林一带开展创建游击队的准备工作。不久,中共陕北特委先后派来阎红彦、白锡林等同志到晋西吕梁山区,参加创建晋西游击队的括动。为了便于游击队与山西省委联系,还通过地下党员筹集了1600余元,以“实业救国”为名,在太原南郊开办了一个“并州养蜂场”作为地下活动的秘密联络机关,由朱敏、田有莘等同志负责。刘天章同志曾在这里召集专门会议,确定了晋西游击队的名称、任务、活动方针、负责人选和筹备工作的组织分工,并决定抽调工厂、农村和军阀部队中的地下党员作为游击队的骨干力量。杨重远、拓克宽、阎红彦、白锡林等同志都曾到这里多次参加秘密会议,向党请示和汇报工作。这个养蜂场还为后来成立的晋西游击队转送过人员和枪支弹药等。在吕梁山区有一些往来于黄河两岸的武装“土客”(当时有人从陕西往山西贩运鸦片,雇用流氓无产者用武力保护,以防官方没收,这些带武器的人,俗称“土客”),山西省委负责军委工作的梁干臣同志在太原向阎红彦、白锡林、拓克宽、杨重远等同志传达了省委的指示,要他们将“土客”争取改造过来,利用“土客”的人和枪支开展游击战争,阎红彦等认为这些人唯利是图,纪律不好,难以改造。但省委分析了利弊,认为在党的领导下,对他们加强教育改造工作,这支力量还是可以利用的。对其中不接受改造的人可以清洗。拓克宽、阎红彦、白锡林同志曾被派往师治贵一股“土客”中去做工作。但由于“土客”成份复杂,纪律涣散,特别是由于师治贵的反动态度和破坏行动,所以未能把他们争取过来。晋西游击队的成员,包括省委从太原兵工厂调来的尹子安、安世仁、马佩勋等十余个党员同志;陕北特委先后派来的阎红彦、白锡林等一批党员和从军阀高桂滋部调来的具有作战经验的一批党员,以及在吕梁山地区吸收的赤贫农民。为了加强汾阳联络站的工作,也为了与晋西各县地方党取得联系,游击队内还组织了临时党支部,

由杨重远任支部书记,阎红彦、拓克宽、黄子文、吴岱峰为支部委员,白锡林为候补委员。以杨重远为主任的联络站,负责筹集武器弹药,转运调配人员等,为建立晋西游击队做了大量工作。阎红彦同志往来于太原、汾阳和吕梁山区联络,白锡林则回山区做游击小组和群众的工作。汾阳是太原到吕梁山区以至陕甘宁的必经之路,是个工商并茂的县城。驻有冯玉祥的一个教导团和一个负责维持治安的团队。杨重远同志将秘密联络站设在东关商业区的万义客栈。栈房经理是李海山、阎万清。他们同情革命,协助游击队掩护来往人员,转运枪支弹药,从太原兵工厂和军阀高桂滋部队中调来的骨干共有30余人,都是经过这个联络站先后到达了山区的。当时游击队的武器共有长短枪25支,其中拓克宽、李成兰、曹鸿北等随身带来的盒子枪有9支,白郎宁手枪2支、联络站转来的步枪有晋造三八式6支,湖北造3支,马步枪5支。这样,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创建游击队的条件已经具备。1931年春夏之交,游击队在楼底村(现名西泉,属孝义县)一家老乡的大院里举行了庄严的成立大会。会场上插着大队、中队的队旗,大队队旗中央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旗上写着游击队名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院内外贴着大幅标语。参加大会的除全体队员外,还有当地的群众。指战员每人佩戴红领带(表示勇于为革命流血牺牲,所以又名牺牲带。在游击队的活动中指战员都佩此带)。成立大会由拓克宽主持。他宣布了根据省委意见由党支部建议的领导人员名单,全体队员举手表决一致通过。游击队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以下简称“晋西游击队”),大队长拓克宽,副大队长阎红彦、吴岱峰(在汾阳,未到会),政委黄子文(在太原,未到会),总支书记杨重远,财经员白树梅。大队辖两个中队,第一中队队长由阎红彦兼任,辖胡廷俊、李成兰等三个班。第二中队白锡林为中队长,辖陈玉清、周维仁等三个班。杨重远在会上宣读誓词,全体队员举手宣誓:“吕梁tll_k~旗飘,红军诞生在今朝,马恩列斯为师导,共产主义是目标。队前宣誓决心表,革命到底不动摇。”宣誓后,由阎红彦同志讲了国内斗争形势,介绍了中共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扩大和红军所取得的胜利,并讲解了成立工农武装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意义,以及红军的性质、任务、纪律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游击战十六字诀等,成立大会在嘹亮的国际歌声中结束,吕梁山上举起了第一面标有镰刀斧头的革命红旗,诞生了山西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

三、晋西游击队的活动

建队后,党总支作为战斗的核心,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阎红彦同志任组织委员,黄子文同志任宣传委员,拓克宽任军事委员,白锡林同志为候补委员。支部下设三个党小组,大队小组由拓克宽兼组长,一中队由田有莘任组长,二中队由曹鸿北任组长。规定党小组每半月开一次会,支部会一月一次,有重要问题由支部书记随时召集开会。当时对部队的政治工作抓得很紧。战士每周举行一次班务会。班里选拔政治觉悟高的群众为政治战士,作为培养入党的对象,如胡廷璧、董金芝等人都当过政治战士,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游击队的宣传工作,由政委直接负责。队伍行军时、宿营时,以及战斗间隙里,都向群众作宣传工作,讲游击队的性质,发动群众起来抗租、抗税,同地主老财、官府、劣绅作斗争。游击队还在吕梁山区到处张贴布告,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其内容如下: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布告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为劳苦群众而战。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打倒贪官劣绅土豪,铲除地主剥削压迫,实行废债务分土地。保护正当的工商业,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夺取革命胜利。大队长:拓荒政委:黄成章(注:拓荒即拓克宽同志,黄成章即黄子文同志)为了扩大游击队在群众中的影响,由党永亮、蒲政平等同志专门负责组织人员沿途刷写革命标语。标语的主要内容有: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协会;打倒国民党;建立苏维埃政府,建立农村革命政权,没收地主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废除一切苛捐杂税等等。部队要求严格执行毛泽东同志制订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还经常帮助贫苦农民,给

粮给物,和吕梁山的穷苦百姓建立了骨肉深情。游击队以汾阳县三道川、中阳县上桥村、孝义县邬家庄、西宋庄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在这一带结识了不少的贫苦农民,串联了一些朋友。在这几县地方党的领导下,有些村建立了农民协会(简称农会),实质上成为游击区的村政权。他们帮助部队代购粮食,搞敌人情报,组织发展群众团体(妇女会、儿童团、青年团等),进一步发动群众抗粮、抗税、抗款,组织群众斗争地主恶霸,没收他们的财产。群众团结在农会周围,农会成为对敌斗争的一个有力的组织。

游击队游击队运送枪支弹药,以及参加游击队的人员往来,经常在离石县王营庄、白马仙洞沟到柳村湾一带出人。现在王营庄洞沟大队社员王学珍、王和生、贺玉金三同志过去都见过游击队,他们虽已双鬓斑白,但对当年的情况仍记忆犹新。中阳县上桥镇有个土豪叫杜寿高,有土地两条山,多年雇长短工30余人,剥削农民十分凶残,周围几十里地区的群众都对他切齿痛恨,游击队帮助农会发动群众斗争了这个地主,没收了他的粮食和财物,分给了劳动群众。在中阳县的后师峪,由郝金标同志(当地地主的雇工)带路,游击队打了土豪郝守富。接着,孝义县碾头村群众纷纷要求游击队逮捕横行乡里的大恶霸地主武世恭。这个恶霸地主依仗他儿子武孟猷(此人是留日学生,当时在太原)的权势,在碾头鱼肉乡民,作恶多端,实属罪大恶汲。他听说游击队要来逮捕他,便闻风而逃。经马佩勋同志的详细侦察,确悉武孟猷的父亲武世恭,与其弟武振纲逃到了介休县的张兰镇。张.兰镇是平原地区的一个重镇,这里住有不少国民党军队,戒备森严,岗哨密布,逮捕一个恶霸实有困难。在当地农会的帮助下,阎红彦同志乔装打扮成商人,深入虎穴智擒恶霸。他带领四个游击队员把武世恭等人抓住,并且在碾头村没收了武世恭家里的财产,分给了贫苦农民,组织群众清算了他的剥削账,迫其退赔了他放的高利贷,由农会处理了这个恶霸。消息传开。震慑了远近的恶霸地主。后师峪任耀金等在1931年参加了平分土豪郝守富财物的斗争。任耀金同志现年66岁,谈起当年分粮情况非常生动具体。游击队在劳苦群众中的影响扩大了,得到了更多群众的拥护。一些贫苦农民纷纷要求参加游击队,先后有郝金标(牧童)、张应棋、戴秉章、马三保(雇工)等二十几位同志加人了游击队。汾阳县永安镇驻有白军一个排,这个排有地下党员牟排长(名字记不清),班长冯金福等,同地方党和汾阳联络站有联系。经过游击队和地下党一段时间的争取工作后,这个排具备了起义的条件。联络站通知游击队策应这个排起义。阎红彦、白锡林、胡廷俊等同志遂前往永安镇,住在永安镇同情革命的白文轩、景芝贵开的猪店。他们和牟、冯二同志接上关系后便积极策划布置,用了三天三夜时间,终于在4月中旬的一个夜晚举行了起义。由阎红彦同志带领起义部队向山区疾进。部队西进到王家池,敌人一个连的追兵赶来,在激战中,起义部队中个别土兵见形势危急,突然把枪对准阎红彦,质问阎红彦,“你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阎红彦沉着镇静,向他们晓以大义,;使之听从指挥,和大家一起击退了敌人,于天亮前顺利转移到指定地点。最后把这30余个起义战士带到山上与游击队会合。当时有一个姓米的青年学生,在这支起义队伍的最后,不幸被敌人捕去,带回永安镇活活被烧死了。起义士兵带来的枪支全部是沈阳造步枪和晋造冲锋枪,是一批好武器。这时部队已有90多人了,长短枪有80多支,起义部队编为第三中队,牟、冯为正副中队长。西宋庄是靠近吕梁山山顶的一个大村庄,地处险要,人口较多。游击队移住这里后,由农会帮助,开办了一所列宁小学(当年的学生王崇祥、郭成柄、武光锁、武正乾等同志都还健在,现在年龄已在六十岁以上),儿童入学一律免费。由队委党永亮同志负责主办,游击队员轮流讲课,教唱<国际歌)。游击队还办了一个农民夜校,吸收附近农会干部和贫苦农民参加学习。由队员们分担课程,讲地主豪绅如何剥削压迫穷人,穷人为什么穷,讲怎么组织起来,团结起来闹革命的道理,启发阶级觉悟,发动他们组织起来同反动派作斗争,为成立农村苏维埃政权培养了骨干。这一带很快开展了打土豪,分牛羊,分浮财的斗争。劳苦群众笑逐颜开,青年们积极参军。群众唱起自己新编的山歌:正月里来是新春,我望我郎当红军,如今革命高潮起,小郎哥呀,妹送你去当红军。哎嗨哟!二月里来刮春风,穷苦人

民闹翻身。吕梁山上搞武装,同志们呀!团结闹革命。哎嗨哟!游击队指战员在春耕和农忙的时候,常到贫苦农户家去帮着干活,送肥、翻地、整田,还给无劳力的穷人家砍柴挑水等。队员们和群众在劳动中建立起了深厚感情。敌人如有活动,群众就会很快向游击队报告,部队除了打仗,宣传组织群众,帮老乡于活之外,还经常抓紧时间搞各种军事训练:爬山、瞄准、射击、劈刺、投弹。学习毛主席的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讲如何利用地形地物以及各种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使游击队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游击队在吕梁山区的几次主要战斗

(1)初战中阳留誉镇中阳县留誉镇驻有敌巡缉队(团队)20余人,步枪10多支,是敌人在吕梁山的——个防御据点,距游击队驻地约有80华里。队委研究了情况,决定拔掉这个据点。建队后不几天的一天深夜]2时许,部队到达留誉镇,拓克宽指挥,由阎红彦中队主攻,白锡林中队负责向中阳县警戒,以迎击增援的敌人。但部队过早被敌人发现,鸣枪报警,敌人全部龟缩在碉堡里不出来。队领导急于打好这一仗,下令猛攻,田有莘、阎茂林二同志负伤。这时我火力集中射击,敌人见势不妙,从碉堡后面的通道偷偷逃跑了,我们只缴获步枪一支。战后,游击队分析了这次战斗不利的原因,认为是对敌情了解不详,情报不实,地形不熟,轻易出击,以致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指战员都认为应吸取这次战斗的经验教训。(2)锄家沿遭遇战锄家沿在孝义县和中阳县的交界处,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193]年农历四月间,游击队在上桥村打了土豪杜寿高之后,转回根据地路过这个村子时,队伍停下来休息。这时敌军也向这里开来,事先双方都没有察觉,直到敌人走近我们哨兵时,才被担任警戒的杜兴垣同志发现,鸣枪报警。这里山高林密,敌人抢先占领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向我们住的村庄猛烈射击。阎红彦同志临危不慌,命令部队分组抢占了西面和北面山头,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人只注意到西边和我们相持激战,阎红彦同志却在北山组织了一个枪法好的突击队,由白锡林带领,绕到敌人侧翼,向敌人马群猛烈射击。特等射手白锡林将敌指挥官击中倒下马来,一时敌人乱了阵脚,阎红彦同志乘机吹起了冲锋号,我们分散各山人员一齐射击,枪声四起。这时又下起倾盆大雨。敌人不知我方虚实,溃散而走。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我们缴获敌人几支枪,牟中队长牺牲,蒲政平同志负伤,由地下党送进医院治疗。当地群众给我们送水送饭,庆祝游击队取得的胜利。(3)水头镇伏击战夏季的一天,石楼县水头镇地方党送来情报,说白军来了一个连,住在水头镇,这个连是来包围我们的。水头距游击队驻地只有四五十华里。经队委研究讨论,决定在敌人出击必经之路上,选择有利地形打·伏击消灭敌人。战斗由拓克宽、阎红彦同志指挥,游击队先派出白锡林同志化装前往侦察,部队天黑后出动,在水头不远的地方,选择了一个两面是高山密林的有利地形埋伏,等待敌人到来。拂晓,敌人的几个侦察兵探头探脑地走过来了,游击队没有惊动他。等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后,阎红彦同志鸣枪为号,游击队集中火力向敌人射击,把敌人打得懵头转向,乱成一团,拼命地向山里逃窜,敌准备占据制高点,死里逃生。游击队预先埋伏在此的胡廷俊小组,占据有利地形,对反扑的敌人猛烈射击,杀伤不少敌人。经过激战,敌人大部被歼灭或当了俘虏,只有少数几个逃跑了。这一仗,我们俘敌五六十人,缴获了敌人的全部武器弹药,给敌人以有力打击。游击队进占水头镇,群众纷纷送茶送饭。队员们在街头刷写标语,散发传单,并召集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的道理和党的政策。会上还宣布了对俘虏的处理,愿意参加红军的欢迎,愿回家的发给路费,每人两块银洋。会后,搞了一餐饭招待俘虏,把他们送出警戒线,放他们回家,俘虏感动地说:“红军官长给了我们活命,我们再也不当兵打红军了。”游击队队委会贯彻了党的俘虏政策,扩大了政治影响。游击队于当晚撤出了水头镇到原驻地休整。(4)老鸦掌战斗游击队向石楼前进,经过一夜的行军,拂晓到老鸦掌。这里地形险要,重山峻岭,周围没有村庄,只是半山腰里有一个骆驼场。部队经过连续行军作战,

就在这里宿营。天亮后,发现了敌人的便衣侦探。警戒班把这几个人活捉了,这时敌人已发现了我们,向我们射击,随之高山上的敌人也开了枪,我们的警戒班迅速撤回来。游击队听到枪声,拓克宽率队迅速爬上南山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游击队沉着应战,待敌人逼到近距离时,才用手榴弹和冲锋枪猛投猛射。敌人死伤了几个,退下山去。敌人不甘心失败,又组织力量进攻,游击队多次打退敌人,战斗持续到中午。当时的晋西游击队的武器弹药是很宝贵的,不能和敌人打消耗战。午后,游击队撤出了战斗,向高山上转移。五、晋西游击队反“围剿”西渡黄河,实行战略转移1931年农历七月间,山西省主席商震倒台后,徐永昌上了台,驻扎山西的各派军阀的矛盾暂时缓和,形成一致反共的局面。这时红军晋西游击队已发展成为百余人的武装部队,声势浩大,威震晋西,吕梁山区各县反动政府纷纷向省里告急。不久,徐永昌派了一个师、一个炮兵团和地方武装共万佘人,气势汹汹地来“围剿”晋西游击队。敌军推进到吕梁山边沿,在高山路口遍设哨卡,步步进逼,重重封锁,妄图消灭晋西游击队。在这之前,省委估计到情况的严重性,指示游击队作好反“围剿”的准备。夏末,阎红彦等同志不惧艰险,从太原运回了两千发子弹和其他武器。阎红彦同志又秘密来到太原,向省委汇报了吕梁山地区的严酷斗争形势。省委决定,如敌人调遣强大的兵力围攻,游击队在无法立足时,为了保存这支红色武装力量,应西渡黄河转移到陕北去继续开展游击战,省委并将此事通知了中共陕北特委。游击队在离石、中阳等县绕到敌后,向敌人开展游击战,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给敌人以6肋

有力打击,拔除一些据点,后来又袭击吕梁山南部的敌巡警队。在中阳县的暖泉、隰县的水口、永和县境等地扫除了敌人一些哨所,逮捕了一些土豪地主。游击队紧紧依靠群众,昼伏夜出,时而集中,时而分散,时而采用奔袭消灭敌人的小股武装,同敌人周旋。但是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敌人依仗强大的兵力步步为营,加紧搜山,使游击队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了。游击队向隰县一带运动。一天,当我军进到坡牛山时发现了敌人。这是敌人的一支搜剿部队。游击队迅速抢占了有利地形,同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敌军在机枪、迫击炮掩护下,对我军阵地发起冲锋。队领导认为敌强我弱,不宜恋战,以免遭到敌人包围,命令李成兰等几个同志掩护,各队以班为单位撤出战斗,转移到东山顶的小白庙集中。当晚,队伍集中后清查人数,有杜兴垣等八九人失踪,战士张琪同志负伤,派张忠继同志护送出山,找地方组织设法掩护。敌人的包围圈越缩越小,群众遭到残暴镇压,给游击队送粮送情报也越来越困难。游击队转移到宋庄、土桥一带,得悉敌军已侵占了关上、楼底等处,杀害农会干部,烧毁了游击队住过的老乡房舍,正在派重兵侵占宋庄一带,游击队决定向南移动,以避免与敌主力作战,后来又迫不得已突围西进。这次战斗就成为晋西游击队在吕梁山的最后一次战斗。游击队退人密林山区,只能在山上兜圈子。开始群众还能断断续续地送粮送饭,后来与群众的联系全部被敌隔断,游击队经过一段艰苦转战,也有较大减员。队员们只能用野菜充饥。这时山西省委又被叛徒出卖,遭到大破坏,游击队和上级党组织失掉了联系。从乎定县起义后创建的红二十四军,也离开了晋东开向晋冀边界。晋西游击队的处境更加恶化了。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农历七月十五日,在一个高山顶上召开队委扩大会义,会上发生了原则性的分歧意见。一部分人有严重的悲观情绪,只看到敌暂时的强大,自己力量还弱小的一面,因而主张埋枪散伙,等以后局势好转了再干;另一部分同志则主张就在晋西和敌人打到底,为革命拼个死活。拓克宽、阎红彦、杨重远、吴岱峰、马佩勋、白锡林、胡廷俊、符友坚、陈玉清等坚决主张按山西省委早有的指示精神,西渡黄河转移到西北去继续开展游击战。也有一部分人不愿意离开家乡,不主张过黄河转移到陕北去。在激烈的争论中,阎红彦等反复分析了当时各方面的情况。山西方面,徐永昌视晋西游击队为心腹之患,下决心要消灭这支武装;在军事上,敌人多于我们数百倍,层层封锁,隔绝了游击队和游击根据地群众的联系,又失去了和山西省委的联系,很难在晋西坚持下去。陕北方面,大革命时期就有武装斗争的经验。大革命失败后,陕北党转入地下,在农村和农民群众中都有基础,地方党和·群众条

件较好,晋西游击队到陕北人地皆熟;军阀统治力量较弱,一些军阀部队中有我们党的秘密组织。同时估计谢子长、刘志丹等同志还在西北活动,能找到他们共同开展对敌斗争。经过这样摆情况,讲道理,结果意见取得统一,决定突围,西渡黄河,转移到陕北去打游击,以保存和发展这支历尽千辛万苦创建并经过严峻考验的红色武装龟有一部分同志不愿过黄河到陕西去,要求回家乡活动,经队委研究同意,每人发给30元银洋作路费。他们表示以后仍要积极进行活动,能带枪的还带走了枪支弹药。这时部队共30余人,每人挑选好枪两支(盒子枪18支、冲锋枪21支、步枪24支、小手枪2支、共计60余支)。其余的就埋在山中,请当地同志设法联系地下党,给予处理。到黄河边要行军2m多里,还要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困难很大,但我们满怀着胜利的信心,在人迹罕见的深山里向西行动。一天夜晚,部队在高山岭行军,迷失了方向,在危难之际,突然发现了灯光,杨重远和阎红彦去侦察,原来是一位老乡,还认识阎红彦,他说“我姓郭,我是陕北安定县(现子长县)的。我认识你,你是游击队。老百姓暗中保护着你们红军呢。”他还说:“山上和路口都有敌人的哨卡,只是前边一条石沟没有敌哨兵,从这条沟摸出去,走十多里路就没有敌人了。”我们按老乡指示的方向前进了。石沟是一条两山相夹的狭沟,多年没有人迹,走了十几里路出了沟口,却被陡峭的绝壁拦住了去路。我们把绑腿、皮带、旗杆全都利用起来,搭成人梯攀上悬崖,在朦胧月光下,摸了一夜,赶天亮登上山顶,同志们的衣裳都被汗水湿透了。稍休息一时,继续在泥泞深草树林中行进。这样,终于把追剿的敌人远远地甩在后边。突围后的第二天,我们终于看到了翻滚咆哮的黄河。在突围后到黄河边的途中,李生茂失去了联络。这时全队只剩下30个人了。他们是:拓克宽、阎红彦、杨重远,黄子文,白锡林、党永亮、李成兰、马佩勋、周维仁、胡廷俊、田有莘、符友坚、陈玉清、吴岱峰、师俊才、张免芝、白树梅、李发荣、张应琪、刘昌汉、郝金标、王俊杰、冯金福、董金芝、胡廷璧、戴炳章、李炳云、杜鸿亮、李素云、寇世仁。这30个人都是共产党员,是经过考验的红军游击队的骨干力量。部队到三交附近河边,几经周折没有得渡,最后登上高山在乌龙庙里休息。杨重远等步出庙门,到山顶上察看地形,准备渡河。队员们俯瞰黄河情景,此时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绵延不断的荒山秃岭在茫茫薄雾中显得肃穆而庄严。晚上,正在大家焦急等待渡河的时候,阎红彦领着水手王怀安等六人带着羊皮筏子来了,大家很是欣喜、激动,再一次领受着群众对红军的深情厚谊。这些筏子是用油涂了、充了气的羊皮筒连接起来的。一个筏子只能载几个人,还要会水的人浮在水里推着走。队伍趁着夜色来到河边,当时虽是秋季,但在西北高原黄河深谷的夜晚,冷风刺骨,寒气袭人,为了抗寒,我们每人喝了一些酒。这天是农历七月二十日,天空没有星月,水手前拉后推,白锡林水性好,也帮着推。这样一批一批地渡到了西岸。不料最后一批同志渡河时,装着枪弹的油篓绳索被水冲断。杨重远焦急地说:“没有枪就等于要了我们的命。”随即派会水的白锡林、吴岱峰下水。他们在河中乱石堆里将油篓打捞上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经过一夜的搏斗,30个人胜利地渡过了黄河,来到西岸。我们热情地送别了水手,并付了渡河费。这时天才开始发亮,太阳也慢慢地升起来了。六、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开展游击战争陕北是建党较早的地区。在大革命时期,学生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党在敌人部队中的工作也不断发展;大革命失败后,陕北军阀井岳秀疯狂镇压革命人民,不少党组织遭到破坏,但是人民仍在坚持斗争。1927年10月,唐澍、谢子长组织领导的西北人民最早的武装暴动——清涧起义,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开展武装斗争的骨于力量。起义失败后,党一面进行兵运工作,一面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为继续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准备条件。中共陕北特委派阎红彦、白锡林等到晋西吕梁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在中共山西省委的领导下,创建晋西游击队,也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作出的决定。晋西游击队渡过黄河后,为了尽快找到陕北特委,不顾疲劳向西疾进,当天早晨到了陕北清涧县属高杰村附近。游击队在这里找到地下党员白周元(小名),要他迅速向陕北特委送信,报告红军晋西游击队已进

人陕北,请组织调配党团员来参军,壮大游击队的力量。部队在这里稍休息了一会儿,经川口镇继续西进,当晚赶到了白家川倒柳树,遇到了一位和阎红彦、杨重远、白锡林相识的商人白国华。在他的帮助下,当地群众给我们烧汤做饭,亲切地问长问短,真使我们觉得有回到家一样温暖。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早晨,部队出发翻过一座高山到了清涧石嘴驿。这里是榆林通向西安的南北大道。这天适逢集日,摊贩遍街,赶集的群众很多,热闹异常。游击队到了这里,买卖公平、态度和蔼。乡亲们听到我们都是本乡本土口音,敢于向我们接近。队长拓克宽命令部队利用休息时间向老乡们讲革命道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说明我们是红军晋西游击队,由山西到陕北是为打倒军阀井岳秀,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赶集的群众听了宣传以后,奔走相告,晋西游击队过河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邻近的乡村。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游击队到了黄土高山岭上小村庄宿营。乡亲们看到我们全副武装,有些疑惧的心情,游击队员们一面说明来意,一面帮助老乡担水,扫院。老乡转而以热情相待。有的还反映当地的敌情。如说地主武装民团的头子拓老板离此不远,要我们小心。第二天一早,部队下山沿着淮宁河西行。时而走平川,时而渡河,部队通过南沟岔时,将游击队员张应琪从山西背来的两个元宝在商店兑换成银洋,以备沿途需用。在南沟岔附近行军途中,游击队与敌军官兵六七人在雾中相遇。由于我领导人拓克宽、黄子文没有缴敌人的枪,队员们意见很大,认为这是失职。部队走过南沟岔七八里处。在柳树滩休息时,大家要求开民主会议,改选队领导人。会上发扬民主,广致推选阎红彦为大队长,吴岱峰为副大队长,杨重远任政委。下辖李成兰、胡廷俊、马佩勋、周维仁四个班,游击队群情高昂,决定继续西进。当晚到了涧峪岔宿营。村里土豪薛华英闻汛而逃。此人一贯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穷苦农民切齿痛恨。游击队通过调查,证明属实,决定开仓济贫,把粮食分给群众。起先群众不敢分,队员们分别将粮食送到老乡家,群众感到游击队是为穷苦人办事,跑了的群众t11回来争着分粮。从此游击队打土豪、斗地主的消息传开,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游击队翻过营盘山到达了安定(今子长县)西区枣树坪。大革命失败后,这里党的组织转向农村、学校开展活动,一直坚持对敌斗争。就在这里,游击队找到了地下党员谢德惠(谢子长的长兄,人称谢老大),得知谢子长现在甘肃活动,通过谢德惠找到了中共安定县委书记马文瑞(这时县委设在任家岭)。马文瑞当即动员当地党员和青年参加游击队(第一个来的是马云泽,接着又有强龙光、强世清、侯奉孝、侯奉来、侯奉高、郭立本、赵福祥、惠怀玉、李维俊、惠泽仁、阎宝忠、路文昌、陈志刚、姬升元、郭万芝、王得民等党员和一批革命青年)。同时又很快将游击队到达陕北的情况转告中共陕北特委。不久,特委书记赵伯干派张子平来传达指示,要游击队在安定、清涧、延川、延长、靖边等县开展游击战争。陕北特委还先后派来一批党员和革命青年参加游击队。从此部队士气更加旺盛,战斗力也更加强了:平桥遭遇战农历七月二十八日,游击队由安定向安塞县境运动。途中活捉了安定县政府派来的侦察张发华。经群众反映和调查证实,这个人是地主恶霸的忠实走狗,是县衙门的班头,群众对他恨之入骨,队委决定予以镇压。此举深得群众的拥护。部队本需休整一下,但情况不许,又继续翻山越岭向西进,经过安塞县边境平桥,有一片枣树林,部队就在这里休息。有些同志一倒下就睡了,猛然听到枪声四起,子弹扑扑地落在身边,战士们从梦中惊醒,却不见敌人。详细观察后,发现敌人在高山上向我射击(后来得知是杨家园的团队)。队委决定要狠单÷了七—-下,由阎红彦指挥部队分路向敌人攻击,白锡林带的两个班绕到山后突击。这时密云满天,下起瓢泼大雨。我们冒着大雨猛冲上山,先打死了几个敌人,其余敌人纷纷溃逃,我们缴获了一些枪支和弹药

。打了这仗之后,部队在朦胧的雾夜中沿着山岭迅速向西走了80里,到了安塞县侯家河湾宿营。次日早晨发现保安李家咀团队来袭击,当时在大雾中只听见枪声,看不见敌人,游击队只有在晨雾中迎着枪声还击。敌人在冲锋枪、机关枪猛烈扫射下溃退了。部队由安塞县西进到保安县(现志丹县)境,沿途打听刘志丹的情况,群众传说刘志丹去甘肃了。保安县境,山高沟深,道路崎岖,部队正在沿着山沟小道前进,突然队伍后边有一位骑快驴

的老乡向部队赶来,急促地对我们说:“我给你们送信来了。驻保安国民党军队高玉亭营步骑300多人来打你们,你们应当小心。”这位老乡打听到我们是从山西来的晋西游击队,是来为穷人翻身打仗的,所以来给我们送信。为了防备万一,游击队沿安条岭转向北进。安条岭是插在保安和安寨中间的一座大山,向北伸到三边(安边、定边、靖边三县)。这里山高沟深,人烟稀少,常有土匪为患,群众看到游击队,大都逃跑了。我们对没跑的乡亲,宣传游击队的任务主张,通过他们把逃跑的群众喊回来。晚上大部分群众回来了。群众向游击队反映这里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的情况,游击队没收了一家地主的财产分给了群众。游击队严格遵守红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借用或损坏了群众的东西,把钱放到炕上,写了条子,并把用过的锅碗洗净,住过的院子打扫干净,给群众留下很好的印象。安条岭战斗游击队在深夜沿安条岭北进途中,发现了敌情,根据侦察得知,敌人部署南北夹攻我游击队。阎红彦听到南路敌人口音是外地人,判断是敌高玉亭营;北路敌人说本地土话,一定是民团,决定用快速行动,先冲垮北边民团,回头再组织火力打高玉亭营。于是,阎红彦率领游击队首先向北边山梁猛冲猛打,这些民团一打就垮了,还活捉了几个。回头组织火力,用冲锋枪扫射南边的敌人。强龙光、马佩勋、李成兰、周维仁、冯金福、董金芝、白锡林、胡廷俊、符友坚、郭立本、侯奉邦等组成突击队,勇猛出击。高玉亭营被打得狼狈不堪,纷纷溃退。这是游击队到陕北后的第一个以少胜多的战斗。敌军和民团步骑300余人来消灭游击队,反被我军击溃。游击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在这次激战中,黄子文擅自离开部队,后于1932年春,由中共陕西省委介绍回陕甘游击队。拓克宽在这次战斗中负伤,后来牺牲了。游击队北上到了靖边县蒙汉边界沙漠草原地带,在辽阔的草原作战,需要扩充骑兵,便在三边一带,打土豪、搞马匹。这时,得知红二十四军已西渡了黄河,到陕北神木、府谷县一带活动。队委派胡廷俊化装经蒙古去神、府找红二十四军接头,迎接他们西来会师。游击队便在三边长城内外打土豪,得到了马匹,扩充了骑兵,加强了战斗力。游击队员们站在高山之巅,面对着茫茫草原,望着雄伟的万里长城,愈加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不料一个同志北望蒙古草原漫无边际,南眺光山秃岭与天相连,竟产生了悲观情绪。他怒气冲冲地说:“咱们打这样的游击战争打到什么时候为止?我主张与敌人硬拼,全被打死也是光荣的。”这话使大家感到震惊,同志们严肃地提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我们这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由山西到陕北,以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为榜样,为劳动人民翻身而战,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现在我们的武装虽小,但这是扑不灭的革命火种,不但要播种吕梁,还要燃遍祖国西北高原。经过批评,这个同志思想有了转变,和大家统一了认识。大家以愉快的心情,凑了一首打油涛:红军健儿志气坚,高举红旗在高原。·继续西进扫封建,跃马挥戈在陕甘。远大理想怀胸际,不辞艰苦水向前。·过了几天,胡廷俊回来了,他得知确实消息,红二十四军在榆林以北百余里的蒙地两岔河失败了。队委会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后,决定南下返回安定县一带活动,并同地方党联络。于是,游击队步骑配合,挥师南下,并将在靖边县高石畔打土豪得到的元宝和一些财物,上交了陕北特委。游击队于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到安定寨儿山,太阳将要落山时,击溃了向我军进行袭击的横山石湾镇的敌人万宝山营,当晚到达孙家河宿营。夜间接到“土客”杨琪、杨鼎、杨桐、张福才、肖永胜、贺得胜等来信,他们要求同游击队一起行动。队委会讨论决定:为了利用和改造这些“土客”,壮大革命力量,同意联合行动,一致对敌,但不是正式编人红军游击队,并提出三个条件与他们商议,一、听从队委领导;二、不抢穷人东西;三、不强奸妇女,他们表示完全接受,游击队就给“土客”武装各小队派出了指导员,又由各队抽调人、枪,组成一个执法队(队长雷恩均,副队长白崇发)。都佩带执法袖章,如有违犯纪律者,按红军纪律处理。营盘山战斗农历八月二十五日,部队行至营盘山。正在商讨今后行军计划时,得知敌万宝山营又纠集横山县的民团向我方运动。用望远镜观察,发现敌人正在我侧翼,企图从侧后向我进攻。阎红彦立即命令部队占领险要阵地,迎击敌人。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从早晨打到中午相持不下。这时阎红彦抽调强龙光、强世清、马佩勋、董金芝、冯金福、侯

奉孝、符友坚、郭立本等10余人组成突击队,绕过深沟插向敌人侧后,用冲锋机枪向敌指挥所扫射。我出奇制胜,敌人一时混乱不堪,纷纷逃命,我正面部队乘机发起冲锋,敌仓皇溃逃。这次战斗缴获步枪五六十支,子弹数千发,俘敌伤兵三四十人。杨重远政委把俘虏集中起来讲话,欢迎他们参加红军,愿回家者每人发银洋二元,并把敌伤兵送往安定县城。这是我党在陕北第一次执行党的优待俘虏政策,在广大群众和敌军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营盘山战斗后,游击队乘胜东进到安定县北区南沟岔。这时又有一股由山西来的“土客”师储杰部约百余人,愿意接受游击队队委提出的三项条件,并同意接受编队,在晋西游击队队委领导下和红军联合行动。雷恩钧、李宗白、白雪山、惠泽仁、陈玉清五同志先后由地方党和游击队领导派到师储杰部任指导员,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玉家湾、瓦窑堡战斗游击队在南沟岔时,得到地方党送来的情报:敌人由瓦窑堡开来一个加强骑兵排到玉家湾,是敌军的王牌军,扬言他们兵强马壮、武器粮良,要消灭游击队。队领导和杨琪、杨鼎、师储杰(后叛变)讨论研究对策。经过一番争论和多方估计,决定先发制人,星夜行动,拂晓前袭击该敌,出敌不意一举歼灭之。当夜部队急行军翻过关道峁山,红军侦察员遇见魏殿元,他向游击队领导人详细叙述了敌情和敌人的居住地点,并由他带路前进,拂晓前游击队将敌军包围。一声令下,战土们冲锋前进,奋勇冲杀,很快就结束了战斗。敌人大部分被当场击毙,其中有石得胜等三个排长。其他敌人有的还没有起床就作了俘虏。这次战斗,全歼了敌人,缴获了全部武器弹药和马匹,使部队得到了很大补充,这是晋西游击队人陕以来打的第一个凓亮的歼灭战。这一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威风,提高了我军的士气。玉家湾歼敌胜利后,估计瓦窑堡敌人还没有察觉,可出敌不意,进攻瓦窑堡。游击队骑兵绕川道前进,步兵沿山间小道前进,到达瓦窑堡城郊,展开进攻。我军一部分突人城内。这时有一个敌军土兵从玉家湾逃回去,报告了红军的消息,敌人有了难备,退守米粮山(内城)据城固守。因此,一时难以攻克,游击队便撤出战斗,继续向南行动,次日到延川县永坪镇休整。雁门关战斗游击队在永坪镇休整,永坪学校职工张云是地下党员。他为游击队提供油印机等,用以开展宣传。这时地方党送来情报,得悉驻延安敌旅长高双成到榆林向军阀井岳秀拜寿完毕,将返回延安。队委会决定派部队南下到雁门关险要处设伏,准备活捉敌旅长。次日拂晓出发,但在爬雁门关(折顶山)山时,发现敌人已占据山顶,居高临下向我们射击。上山只有一条路,山坡很陡,地形对我不利,部队不易展开,反而容易遭受敌人的伏击。在战斗中,我军先后有肖永胜、张福才、贺得胜三位负责同志牺牲。因此队委决定游击队撤出战斗,向北行进。岔口战斗当游击队北进到达延川县清平川岔口的时候,得到可靠情报,敌旅长高双成已经绕道经瓦窑堡、蟠龙回到延安。延安敌军纠集各县敌军和民团企图向我军进攻。游击队严密警戒,监视敌人,并随时准备行动。次日拂晓发现了敌人,游击队立即占领了有利阵地。敌人步骑约有六七百人,向我采取包围形势。敌前哨与我发生战斗以后,敌主力部队却迟迟不前,也不组织力量向我阵地逼近,双方对峙,激战一天。后来,队领导判定敌人在等待后续部队到来,对我实行重重包围,妄图一举消灭红军。队委决定,当晚突围。天黑以前,部队选择好道路,做好准备,黄昏后在我们占的高山修了一段路,人马从陡坡滑下去,敌人未曾察觉,我军顺利地转移到永坪附近。为了迷惑敌人,我扬言向北行动,摆脱了敌人的尾迫。野鸡岔战斗游击队由永坪出发,行动到安定县凉水湾时,按安定县委转来特委指示:游击队应避开敌人主力,可转到甘肃去开展游击战争,并报告中共陕西省委,游击队向甘肃陇东去了,请派人接洽。当时游击队到蟠龙附近贯家屯稍加休整。为了迷惑敌人,游击队扬言北进三边一带。队委会一面令师储杰部(土客)由贯家屯北上,经十里长岭南下到金堂,渡洛河、经白沙川、瓦子川、平正川,到葫芦河与晋西游击队会合。同时,晋西游击队与杨琪、杨鼎部由贯家屯出发,西进到了保安县顺宁川、野鸡岔以北,与敌张廷芝部队遭遇。我尖兵班马佩勋、郝金标等首先同敌人打响,我军迅速占领阵地,同敌人争夺山头,这时,敌连长燕麦子被我队特等射手郝金标击毙,敌人慌乱,爬到半山腰之敌被我消灭一部,其余溃逃了。我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

战马。等到敌后续部队赶来,由于我军预先占领了险要地形,火力射击猛烈,敌人无法前进,就全部向北溃退。我军集合了部队继续西进。红柳沟遭遇战红军晋西游击队,从桃柳树洼出发,西进到红柳沟途中又与张廷芝部另一股遭遇。敌人在右侧高山向我前进部队冲击,我军也迅速抢占了一个高山阵地还击。敌看到我占山的人数不多,猛力冲击,经阎红彦等顽强阻击坚守着阵地。这时我后续部队赶来,游击队前卫骑兵,闻枪声也折返回来,敌人在我军前后夹击下,狼狈溃逃。我缴获战马10佘匹,步枪10多支和一些军用品。队伍集合时,不见阎红彦。部队立即四处寻找,没有找到。几天后,阎红彦才找到了部队。原来在我军夹击敌人时,阎红彦奋起出击,不防掉下深沟,被摔得昏迷过去,幸未受重伤,苏醒后他攀山越岭,寻找游击队,路经刘志丹家门时,由刘家中叫张明科的带路送他回部队,张明科后来也参加了革命。击溃张廷芝部以后,晋西游击队南下,在永宁山渡洛河,经白沙川、瓦子川、到甘肃合水县乎正川、葫芦河。这时,另一路师储杰部也经十里长岭、金堂、平正川、到葫芦河,与晋西游击队会合。红军晋西游击队和联合行动的土客会合后,共有步骑兵约300余人。农历九月下旬,游击队到达南梁地区,继续打听刘志丹同志的消息,队委会还派马云泽带骑兵去寻找刘志丹。后马云泽和和刘志丹一起到南梁地区的阎家砭。阎红彦、杨重远等热情地接待了刘志丹同志,并向刘志丹介绍了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后转战各地的情况,谈得很融洽,阎红彦当即给了刘志丹一支盒子枪。甘肃合水县南梁一带山区,是纵贯陕甘交界的大山脉,是乔山的中段,地处偏僻,道路崎岖,山高林密,会道门多,封建迷信盛行。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在南梁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开始把红军晋西游击队看成是劫富济贫的“梁山兄弟”,经过宣传后,逐步地认识到晋西游击队是共产党领导的为劳苦群众闹翻身的队伍。南梁堡一带的地主武装民团,由于害怕游击队大都逃跑了。当群众发动起来以后,有些为生活所迫参加民团的团丁,逐渐觉醒过来,自动向游击队交出枪支,同群众一起斗地主、分果实。游击队做了一系列的宣传工作,安定了这一带社会秩序。游击队在这一带站住了脚,扎下了根。七、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的游击活动1931年农历十月初,晋西游击队驻南梁堡。这时中共陕西省委派谢子长来领导红军晋西游击队。陕西省委还指示,这一带所有游击部队都归谢子长指挥。在谢子长主持下,成立了新的队委会(即游击队党委会),由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杨重远、胡廷俊、白锡林等组成,谢子长任书记。由于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以后,一直行军作战,没有休整的机会,在南梁堡一些新成立的部队及收编的“土客”队伍成分复杂,纪律不好,所以决定进行一次整顿。经过初步整顿,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加强了团结。队委会认为,晋西游击队这支革命队伍由山西经陕北到甘肃,转战三省,行程千余里,经过半年多的战斗考验,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发动群众斗争了地主豪绅,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斗争中发展了革命力量,播下了革命火种,培养锻炼了一批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这是由于紧紧依靠了党的领导,贯彻了党的各项政策和执行了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的战法;严格执行了红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晋西游击队全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工作中,应当注意改进,队委会认为:晋西游击队后来不能立足吕梁山,主要是敌我兵力悬殊太大,特别是反“围剿”斗争期间,敌以百倍于我的兵力压来,虽然坚持了一段时间,但终因敌众我寡被迫西渡黄河。晋西游击队战胜了许多困难,转战晋、陕、甘,历尽艰苦曲折,终于为党保存了这支坚强的武装部队,这就是最大的胜利。为了在西北地区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扩大党的影响,队委会决定由各队抽调一批人、枪,新编一个支队,到陇东曲子、环县、定边、定夏边界一带活动。阎红彦过去在这一带搞过武装斗争,人地较熟,因此决定由阎红彦任支队长,带领这支队伍在地方党的领导下去开展活动。阎红彦同志走后,晋西游击队由白锡林任队长。庆阳、环县、三边、宁夏一带,是甘肃、陕西、宁夏三省交界地区,在乔山北端,是黄土高原。这一带地处偏僻,山高沟深。光山秃岭,人烟稀少,是半农半牧区,土地、牛羊多为地主豪绅所有,劳苦大众受尽军阀官僚、土豪劣绅的盘剥,衣不遮寒,食不果腹,生活十分困苦。同时,封建迷信活

动泛滥,哥老会盛行,时有匪徒抢劫,人民的生命安全毫无保障。游击队初到这里,人们都跑光了。经过多方的耐心宣传和游击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实际行动,群众逐渐接近我们的队伍,游击队在这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牛羊,抗捐、抗款、抗粮,群众逐渐认识到这支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为穷人闹翻身的队伍。以后,他们便主动给游击队带路,报告敌情,有的参加了红军。游击队逐渐壮大了,尤其扩大了骑兵,增强了战斗力。在群众的有力配合下,打了一些胜仗。游击队在这一带虽然活动时间不长,但在群众中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后来,游击队完成任务后,南下到新堡归队。队委会讨论分析西北局势,决定以晋西游击队为基础,依托乔山为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武装力量,成立红军陕甘游击队。学习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的榜样,向外发展,扩大红军,扩大武装割据的局面。但个别同志认为时机不成熟,怕正式打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红旗,会引起敌人注意,不易立足,主张接受军阀陈蛙璋的收编,依托合法地位扩充武装,待时机成熟后,再打出红旗,成立陕甘游击队。队委会大多数同志不同意这种意见,坚决主张打红旗,正式成立红军陕甘游击队。后来又继续做思想工作,个别同志仍不赞成打红旗。最后队委会提出新的意见,经省委同意,先行整顿部队,纯洁内部,巩固团结。关于打红旗与不打红旗的问题,到甘肃庆阳新堡时,仍没有解决。这时陇东军阀陈挂璋派副旅长刘保堂为代表,来搞收编活动;另派副官史方臣打人我部作下层活动,一面封官许愿进行利诱,一面搞哥老会等封建迷信活动:开香堂拜把子,收兄弟。当时部队内部成份复杂,情况严重,特别在有的部队中,大多数人愿意接受军阀收编,希望早日回家。军阀一面派人在上层搞收编活动,同时派一个营的兵力到新堡附近三面包围,监视我军,企图消灭晋西游击队,或者拉出一部分。在这种严重的关键时刻,队委会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离开新堡。队委会派晋西游击队在柳树塬消灭了敌人两个连,扫清了南下道路上的障碍,顺利地到达宁县柴桥子。这时,省委派来李杰夫(即高维汉)任队委书记。1932年1月上旬,省委根据这支部队的具体情况和“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决定将这支部队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由谢子长、刘志丹分任正副总指挥,杨重远任参谋长,李杰夫任政委,马云泽任经济处主任,杨琪任副官。下辖两个支队,另有警卫队、骑兵队。号召西北所有武装部队联合起来,一致抗日救国,挽救中华民族。一时声势浩大,西北一些杂牌武装,纷纷派代表来接洽抗日事宜。这时陕西三原县、构邑县等地方党陆续派来党团员和二些青年学生、青年农民参军,部队成立了补充队,还抽调班、排级干部,开办军事训练班,学习游击战术和部队政治工作,还传达了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的一些经验,学习古田会议的决议,克服部队中极端民主化的倾向等,并成立了战士委员会。不久,部队南下到正宁县三甲原。当时部队中投降军阀接受收编的鼓噪十分嚣张,日渐威胁晋西游击队的安全。在这危急关头,队委会决定坚决执行省委再次指示,采取果断措施,立即整顿部队。经过整顿,部队比较纯洁,比较巩固了。1932年农历正月初六日,在正宁县三甲原细咀子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政委李杰夫,参谋长杨重远。所辖部队:第一大队(大队长阎红彦)、第二大队(大队长吴岱峰)、警卫队(原晋西游击队,队长白锡林)、骑兵队(队长强龙光)、补充队。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上,有构邑县地方党代表伍伯昌(后叛变)向总指挥谢子长授旗——“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队旗,并讲了话。在成立大会上,还有中共陕西省委代表荣子卿、总指挥谢子长等都讲了话,最后是红军战士代表讲话,陕甘游击队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震动了西北的反动统治阶级。同年年底,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陕北宜君县马兰川杨家店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六军。第20辑晋西游击队在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从1930年夏开始筹建,1931年春末在吕梁山区正式建立。旧历七月二十日西渡黄河,又在陕北特委、陕西省委领导下,从陕北到陇东,转战千余里,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使这支早期的革命武装得以保存下来,并不断发展。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以中央红军为榜样,走井冈山道路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是坚持毛主席的建军路线所取得一个胜利。晋西游击

队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取得的,是在西北人民的热情支持和参加下取得的。今天,我们回顾这一段艰苦的革命历程,一方面为了继承革命传统,教育子孙后代,同时也借此向我们的老战友——晋西游击队中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烈士们表示深切的哀悼。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后记根据中央关于要求老干部撰写革命回忆录,提供党史资料的精神,我们先后参加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的三个同志一起回忆了晋西游击队在山西吕梁山区的创建及转战陕北、陇东一带的艰苦历程。现将回忆的情况整理出来。由于我们的文化水平有限,加之时过五十年了,有些地方难免有遗漏或欠准确之处,恳请有关同志和读者补充指正。附录红军晋西游击队人员名单·姓名籍贯调派单位备考拓克宽阎红彦黄子文白锡林杨重远党永亮李成兰胡廷俊周维仁符友坚陈玉清田有莘史俊才白树梅刘昌汉曹鸿北蒲政平霍XX李生茂常XX吴岱峰张免芝李发荣杜鸿亮李素云王俊杰陕西绥德县陕西子长县陕西三原县陕西清涧县陕西绥德县陕西绥德县陕西绥德县陕西绥德县陕西米脂县陕西佳县陕西延川县陕西绥德县陕西子洲县陕西清涧县陕西子长县陕西米脂县陕西绥德县陕西缓德义合陕西米脂县陕西米脂县陕西子长县陕西米脂县陕西榆林县陕西米脂县陕西绥德县陕西绥德县高桂滋部调来中共陕北特委派来中共山西省委派来中共陕北特委派来高桂滋部调来///P /,////F//////r//////////////中共陕北特委派来中共陕北特委派来中共陕北特委派宋农民、中共陕北特委派来农民、中共陕北特委派来师范学生完小学生中学学生完小学生师范学生完小学生师范学生完小学生师范学生////F//,完小学生师范学生//完小学生中学学生/,/,师范学生中·学学生师范学生

姓名籍贯调派单位备考胡廷璧杜兴垣张琪张忠继董金芝寇世仁李秉彦李易儿米XX 张应琪郝金标戴秉章XXX马三保阎茂林马佩勋安世仁尹志安魏明牟XX冯金福赵文王XX 陕西绥德县陕西米脂县陕西米脂县陕西米脂县陕西吴堡县陕西吴堡县陕西吴堡县陕西吴堡县陕西清涧县山西离石县山西平遥县山西中阳县山西离石县山西孝义县山西汾阳县山西孝义县山西太原山西河北河北河北武安县工人、中共陕北特委派来中共陕北特委派来///f 农民、中共陕北特委派来////农民、自愿参军学生、自愿参军农民、自愿参军牧童、自愿参军农民、自愿参军////太原兵工厂调来////////起义排长起义班长////中学学生////中学学生工人r///学生工人附注:①起义排长牟xx率30余人参加了晋西游击队。②这个名单仅是我们回忆起的游击队在晋西时的部分人员,不是全部人员。(本文作者吴岱峰现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马佩勋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云泽现任中共陕西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670

《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2卷第14-25辑.,1999年03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模板)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刘志丹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6年6月

1928年,由刘志丹等同志领导的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继清涧起义后规模最大的军队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一次武装起义,是我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伟大尝试。华起义的深远意义在于它用热血和生命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刘志丹同志正是吸取了渭华起义的经验教训,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地创建了西北工农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

二、提出三色论 所谓“红色”,就是发动组织工农群众,建立党所独立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刘志丹认为,人民军队是进行革命战争的骨干,必须走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才能使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有光明的发展前途。他把分散的、弱小的群众武装逐步集中起来,先建立游击队,后上升为正规红军。这种办法与毛泽东建军路线是一致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根据全国抗日救亡的新形势,率部同吴岱峰阎红彦等部会师,并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所谓“白色”,就是派共产党人到白军中开展兵运工作。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大胆尝试。红石峡会议后,他返回家乡保安,采取合法的斗争方式,把该县民团改造成为党所掌握的革命武装。随后,他多次打入国民党军,以合法身份发展革命武装,多次被捕和关押。经党组织和南汉宸、杜斌丞等著名人士的营救而获释。刘志丹为了创建革命武装,以非凡胆略,一次次打入军阀部队,出生入死,毫不退缩,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本色。 所谓“灰色”,就是派人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为创建人民军队准备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一项成功实践。他认为,陕甘地区有许多绿林武装,其中不少人出身贫苦,侠肝义胆,由于生活所迫,铤而走险,被“逼上梁山”。他们同官僚军阀、地主豪绅之间的矛盾相当尖锐、复杂。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改造,他们就有可能走上革命的道路。 三、创造三窟论 刘志丹是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他创造性地开辟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探索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独特贡献。渭华起义失败后,他深深感到根据地对于革命成功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向井冈山学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经过广大军民的艰苦努力,成功地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后来又采取“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说:刘志丹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用“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出局面,这很高明。 四、实行正确的土地政策 刘志丹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领导这样的战争,必须把农民问题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引导与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战争、建立革命政权。为此,他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陕西历史 人物

家乡人物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市,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陕西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陕西历史悠久,古老神秘。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 “陕西”名称的起源: 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 陕北背景与人物 陕北南部是黄土高原地区,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地区。陕北是中国现代革命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才辈出。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26年初,李象九、谢子长等创建中共宜川军队第一、第二特别支部;春夏,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是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长征到达吴起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隶于边区政府。 刘志丹——共产主义战士 刘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他早年就读于永宁山高等小学。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26年秋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初率一批干部到豫陕边界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培养赤卫队骨干。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于1929年春返回陕北,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奉命打入陕北、陕甘边一些军阀部队和民团,开展兵运工作,组织革命武装力量,曾先后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刘志丹和谢子长按照陕甘省委的指示,与吴岱峰、阎红彦一起将晋西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对外暂称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任副总指挥(后任总指挥),与谢子长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1933年9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11月后历任红26军42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北上庆阳、合水,与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指挥部队九战九捷,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1935年2月,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红26军、红27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率红26军、红27军主力,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的战法,经两个多月的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歼灭大量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

李妙斋_为保卫照金苏区壮烈牺牲_张化民

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8月/5日/第016版 史鉴 李妙斋:为保卫照金苏区壮烈牺牲 特约撰稿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张化民西北师范大学吴兰涛 西北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的创建者之一,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原名王玉玺。山西省汾西县城关镇店头村人,1903年5月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 少年时期的李妙斋,就在当地堡子庙初小和甘河高小读书。由于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后来在他舅父的资助下,才勉强读完了高小。高小毕业后,在本县天平小学教书一年多,因遭受有钱有势人家的欺压和排斥,只好回乡务农。 1927年5月,李妙斋毅然告别父母妻女,离开家乡投身革命,1933年9月壮烈牺牲。后来,他的女儿王良俊也参加了革命,并担任汾西县妇联主任。1946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创建照金苏区 1927年11月到陕北肤施(今延安)的国民党高双成部投军,从此改名为李妙斋。由于他能写会算,很快当上了连部的事务长。1928年,李妙斋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兵运工作。1930年3月,他在高双成部李亚军团担任营长,在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蒋时,他任冯五祥部第八方面军总司令邓宝珊的警卫营长。冯阎讨蒋战争失败后,他又随邓宝珊返回西安,任邓宝珊的卫士班长。 1932年2月,邓宝珊到兰州任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兼新—军军长,李妙斋随之到了兰州,当了干部补习队的队长。同年10月,邓宝珊派李妙斋到甘肃平凉接枪。在返回途中,李妙斋和共产党员李艮等组织领导了著名的“蒿店兵变”,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七支队,他任队长,李艮任政委。后因兵变失败,李妙斋来到陕甘边区,参加了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吴岱峰等领导的陕甘游击队。 1932年11月,李妙斋跟随陕甘游击队转战旬邑清水原、三原武字区,耀县照金、芋园一带,开展武装斗争。不久,李妙斋等人组织了一支40多人的芋园游击队,他任政委,刘世荣(后叛变)任队长,王金海任副队长。没有武器,他们就自己秘密打制马刀、长矛。经过20多天的准备,李妙斋率领这支游击队首战川口,接着攻下孙家山、张家山、龙家塞,占领土儿梁,创建了照金苏区。 重视统一战线工作 在开创照金苏区时,李妙斋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当时,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陕甘游击队经常在外线作战,照金一带仅剩下他们所领导的游击队在活动。在敌强我弱,处于四面包围的情况下,李妙斋采取了同一些土匪武装和国民党地方民团“交朋友”的方法,在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他们同庙湾土匪头子夏玉山交朋友后,让其为红军掩护伤员,代购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 1932年12月24日,红二十六军二团在宜君县转角镇成立后,军政委杜衡让李妙斋利用他和夏玉山的关系进庙湾侦察敌情。李妙斋牵着两匹作为礼品的骡子刚走,杜衡就下了进攻焦坪的命令,这无疑对李妙斋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没想到李妙斋行动敏捷,乘夏玉山懵懂之际,把情况观察得一清二楚,告辞下山了。 李妙斋回到部队后,建议对庙湾不要急于采取武攻。理由是对夏玉山可以用统战方式争取、改进,为我所用。他的意见得到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的赞同,但受到杜衡的斥责和否定。战斗发起后进展很不顺利,红二团骑兵连长曹盛荣牺牲,20余名红军伤亡。这次盲动,给刚刚成立的红二十六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发展壮大队伍 在困难的局势下,红二团被迫北撤,李妙斋留守照金。他以红二十六军特派员的身份,救治

红29军军长李仲英的跌宕人生

红29军军长李仲英的跌宕人生 去奇斋主人说:在西北革命史上,李仲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一度时期,他与刘志丹、阎红彦、贺晋年齐名,是西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西北红军战史上先后出现过五个军,即红26军、27军、28军、29军、30军。红26军只有军的番号,没有设过军长。后面四个军的军长分别是贺晋年、刘志丹、李仲英、阎红彦。 李仲英于1910年出生于安定(今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早年在本地当学徒。1930年,谢子长在宁夏平罗挂名建军时,李仲英与贺晋年、路文昌、郝兴明等一起参军,追随谢子长投身革命,在学兵队中与高岗、张秀山等成为战友,与高鹏飞、杨林等一起入党。兵运失败后返乡。1934年在谢子长召唤下参加陕北红军,成长为陕北红军中的一员战将,参加了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战斗。红15军团成立时,陕北红军编为81师,辖241和243两个团,李仲英任243团长。劳山战役中,李仲英率部围攻甘泉,诱使延安敌人来援时在劳山地区被我全歼。战后,“左”倾路线开始对陕甘红军进行错误肃反,逮捕了刘志丹、高岗等大批领导人。李仲英与81师师长贺晋年、241团政委李赤然三人紧密团结,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左”倾主义者兵戈相向,迫使他们始终未敢对81师挥舞屠刀,从而保存了陕北红军的元气。之后,

在攻打富县套通塬土围子时,他带头冲锋负伤。后带伤参加了榆林桥、直罗镇战役。1936年红军东征时,在兑九峪战斗中,红军总部遭敌人偷袭,毛主席、彭老总陷入重围。李仲英机断专行,果断从战场上撤下主力,向偷袭之敌展开反击,激战两小时,打退了敌人,保护了总部的安全,因此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高度信任与重用。回师陕北后,李仲英入红大一期二科学习,未等毕业即被调出,从事对东北军和哥老会的统战工作,秘密进出延安城,搜集了许多情报,为党中央开展白区工作、制订统战政策提供了依据,受到周恩来的表扬。周恩来根据他的汇报,给东北军工作委员会起草了一封指示信。这封信现被收入《周恩来书信选集》中。 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处理善后。代表团从延安乘机前往西安时,李仲英把延安城内敌人的动态及时通知代表团,成为我方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在接收延安城的过程中,李仲英与雷经天是最早进入延安城的我方人员,在第一时间就向城外我军通报了敌军撤走、延安已成空城的消息,为党中央进驻延安做出了特殊重要的贡献。1937年春,李仲英被任命为红29军军长,与红27军军长贺晋年、红30军军长阎红彦并驾齐驱,成为刘志丹牺牲后西北红军中三位最高军事领导人。他率领红29军在三边地区进行剿匪,为陕甘宁边区的巩固提供了有力地保障。剿匪任务完成后,又进入抗大二期学习。

军民双拥共建宣讲稿

双拥共建鱼水情军民合奏谱新篇 一、什么是拥政爱民教育。 拥政爱民: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简称。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双拥工作: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双拥工作的范畴包含拥政爱民工作而且大于拥政爱民。 拥政爱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元旦春节期间,二是“八一”建军节前后。元旦春节期间的规定是毛主席定的,毛泽东于1943年10月1日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一文中首先号召开展拥政爱民运动。毛泽东还代表中共中央对这项运动的开展做出了时间上的规定:“以后应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此后,拥政爱民作为一项经常性的运动在全军长期而普遍地开展起来,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项光荣传统而不断地发扬光大。“八一”建军节前后的时间规定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做出的新规定。 拥政爱民的内容上级都会做出不同的规定,就消防部队而言主要集中在扶贫帮困(如帮助困难学生、孤寡老人、烈军属)、走访共建单位、召开座谈会和消防部队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革命战争年代拥政爱民的内容有:一、服从政府法令,二保护政府、帮助政府、尊重政府;三爱护公共财物;四、不侵犯群众利益; 五、借物要送还、损坏了要赔偿;六、积极参加生产减轻政府和人民负担;七、帮助人民春耕秋收和冬藏;八、帮助人民进行清洁卫生运动;九、了解民情风俗、尊重民情风俗;十、向人民宣传、倾听人民意见。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拥政爱民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模范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严守群众纪律,尊重地方干部,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在实践中,人民军队还创造出了诸如双拥活动、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具体活动形式。 二、拥政爱民的历史沿革。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驻陕人民军队和军队院校都十分重视做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工作,通过

红29军军长李仲英的跌宕人生

红29军军长李仲英的跌宕人生 西北党史人物列传 红29军军长李仲英的跌宕人生 魏建国 曾任红29军军长的李仲英 去奇斋主人说:在西北革命史上,李仲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一度时期,他与刘志丹、阎红彦、贺晋年齐名,是西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西北红军战史上先后出现过五个军,即红26军、27军、28军、29军、30军。红26军只有军 的番号,没有设过军长。后面四个军的军长分别是贺晋年、刘志丹、李仲英、阎红彦。 李仲英于1910年出生于安定(今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 早年在本地当学徒。1930年,谢子长在宁夏平罗挂名建军时,李仲英与贺晋年、路文昌、郝兴明等一起参军,追随谢子长投身革命,在学兵队中与高岗、张秀山等成为战友,与高鹏飞、杨林等一起入党。兵运失败后返乡。1934年在谢 子长召唤下参加陕北红军,成长为陕北红军中的一员战将,参加了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战斗。红15军团成立时,陕北红军编为81师,辖241和243两个团,李仲英任243

团长。劳山战役中,李仲英率部围攻甘泉,诱使延安敌人来援,在劳山地区被我全歼。战后,“左”倾路线开始对陕甘红军进行错误肃反,逮捕了刘志丹、高岗等大批领导人。李仲英与81师师长贺晋年、241团政委李赤然三人紧密团结,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左”倾主义者兵戈相向,迫使他们始终未敢对81师挥舞屠刀,从而保存了陕北红军的元气。之后,在攻打富县套通塬土围子时,他带头冲锋负伤。后带伤参加了榆林桥、直罗镇战役。1936年红军东征时,在兑九峪战斗中,红军总部遭敌人偷袭,毛主席、彭老总陷入重围。李仲英机断专行,果断从战场上撤下主力,向偷袭之敌展开反击,激战两小时,打退了敌人,保护了总部的安全,因此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高度信任与重用。回师陕北后,李仲英入红大一期二科学习,未等毕业即被调出,从事对东北军和哥老会的统战工作,秘密进出延安城,搜集了许多情报,为党中央开展白区工作、制订统战政策提供了依据,受到周恩来的表扬。周恩来根据他的汇报,给东北军工作委员会起草了一封指示信。这封信现被收入《周恩来书信选集》中。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处理善后。代表团从延安乘机前往西安时,李仲英把延安城内敌人的动态及时通知代表团,成为我方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在接收延安城的过程中,李仲英与雷经天是最早进入延安城的我方人员,在第一时间就向城外我军通报了敌军撤走、延安已成空

鲜为人知的红24军: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

鲜为人知的红24军: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 1931年7月4日,在山西省平定县爆发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领导的唯一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 1931年7月5日,平定起义后在山西省盂县组建的红二十四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正规军 1931年7月27日,红二十四军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建的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是我国北方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山西省阳泉市及其所属的平定县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工农革命武装力量的源头 一 翻开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有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红二十四军)的记载是一段空白。 其实,红二十四军的历史是一段悲壮的历史。70年前,它曾经在我国北方巍然屹立过,但在此后却被岁月风沙湮没…… 但是,山西省阳泉市的党史工作者们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党史、军史专家张宏志的帮助和指导下,终于使红二十四军的辉煌军史在湮没史海70年后被发掘出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举起了屠刀。此后,国共分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 同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南昌市领导了贺龙等部的武装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8月9日,中国共产党又在湖南省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后,这两支队伍会合在江西省

井冈山,造就了我国第一个工农革命武装割据的根据地。 1930年12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大获全胜而终结。冯系军阀高桂滋所部国民党第47军减员至4000余人,只好由原来的3个师缩编为1个师,并改名叫“正太护路军第一师”,驻防山西省平定县等地。 还在1926年,第47军驻防安徽省阜阳时,以赫光、苗广义等为首的10多名共产党员就打入了高桂滋部,并在第一、第三团都成立了支部,发展党员约五六十人。初始,赫光在军部任少校参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认识到,要想兵变成功,必须掌握兵权,赫光便主动要求离开军部到下面的一个营里当了营长(后来队伍到平定缩编,营改连,赫光成了连长)。 经过4年的努力,共产党员在这支部队里分别担任了营、连、排、班等干部,控制了相当一批武装力量。 当时,正太护路军不属蒋嫡系,也不属阎系统。兵饷没有来源,士兵生活极苦,抢劫、逃跑之事时有发生。不失时机的,我地下党加紧准备在这支部队举行兵变。 1930年4月15日,党中央发出指示,确定在高桂滋部组织兵变。同年9月,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瞿秋白和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与中央北方局书记贺昌谈话,将山西省作为北方革命的重要省份,对山西的革命斗争做了重要指示。 同年秋天,中央北方局决定将中共山西特委改为山西省委,由刘天章任省委书记。 10月,中央北方局在天津召开扩大会议,认为山西省已具备发动武装暴动、创建北方苏区的条件,决定选派干部,加强山西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纪实【图文】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纪实【图文】 以甘肃省华池、合水两县北部,桥山山脉中段南梁地区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全国仅存的一块红色区域。它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为民主中国圣地一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它的光辉斗争业迹已炳耀于中国革命史册。一一九二九年夏,刘志丹同志曾带领他组织的保安民团,到南梁地区肃匪安民,使南梁地区人民第一次见识了革命,获得了革命利益。 一九三O年秋,刘志丹在保安与曹力如、王子宜、魏佑民等同志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从民团、保安队搞出长短枪二十多支,组成一支二十多人的轻骑,打着谭世麟骑兵第六营的旗号,到太白镇以筹集粮草为名,与谭部二十四营黄毓林商谈,暗中联系好在该营当兵的赵连壁(即赵二娃),里应外合,于一九三O年农历十月初一巧妙地歼灭了敌人全部武装,黄毓林当场击毙。又在枣刺贬活捉了该营三连连长,林镇庙团头马建有,逼其交出全部枪支马匹,解散兵士,战斗取得全胜。这就是传颂至今的“太白收枪”。随后,刘志丹带领这支队伍转战于陕甘边广大地区,打土豪、袭民团,几个月内发展到二百多人,老百姓称它是“刘志丹游击队”。 一九三一年春,部队在宁县张皮家原遭到陇东军阀陈硅

璋部袭击,损失残重,刘志丹遂带领余部退至旬邑县职田镇附近农村。后奉党的指示,与苏雨生合作,被编为补充团,借机生息。又因当地豪绅告发,苏雨生诱刘志丹到彬县,被敌镣铐投狱,企图杀害,补充团也被困禁城东古庙缴了械。经党组织多方活动,在南汉窟同志和杜斌垂先生的帮助下营救刘志丹出狱。刘志丹出狱后,适逢原陈硅璋部参谋李勤甫的协助,同白冠五、高岗搭商车前往平凉。途中,刘志丹曾吟诗:“丹心绵绵欲诉君,五中耿耿千秋铭。西去阳关击螃蟹,红日东升满地红。”在平凉,刘志丹等见到了国民军新编十三师师长陈硅璋。陈当时已知刘志丹的身世,但出于对刘志丹卓识良才的敬佩,想利用刘志丹为自己扩充实力,遂任命为十一旅旅长,率第二旅一部和特务团一部,同张秀山、白冠五前往宁县早胜收抚李培宵的饥民武装。 一九三一年初夏,陈挂璋收抚高广仁,编为十三旅驻扎早胜。不久,苏雨生背判杨虎城,陈命刘志丹、高广仁旅迎击。高广仁居心回测,于农历六月二十九日,宴请刘志丹和刘宝堂议事,席间,高甩杯拍案,手下人闻声而起,下了刘志丹和刘宝 堂的枪,顿时,早胜硝烟弥漫,十一旅被火并了。这就是相传于陇东的“早胜事件”。事件发生后,高广仁迫胁刘志丹、刘宝堂随其北撤,企图与苏雨生、张廷芝合为一股攻占宁夏。到了老合水,被陈部五旅刘庆洋击溃,刘宝堂乘机进城得知五旅要加害刘志尹的镜息,转告刘志丹,刘志丹匆匆向张秀山嘱咐了

蓝田赋(修订版)

蓝田赋(修订版) 谭长征 灞河两岸,古城东南,县出美玉,故名蓝田。南枕秦岭,北负骊山,东去商洛,西邻长安。六十五万黎庶,世代耕作,民风淳朴;千九平方公里,山岭叠翠,川塬相间。神鲸大将,愤开秀美鲸鱼沟;白鹿仙子,播福千古白鹿原。公王岭,陈家窝,蓝田猿人之故地;华胥陵,女娲谷,三皇始祖之家园。 千岩做锁,万嶂为拴。秦楚之要地,三辅之屏藩。蓝关道,上峣山,登七盘,仰观栈道通楚地,途经蓝桥到武关;竹篑山,临辋水,守辋川,俯瞰川原拥峣柳①,雄踞峪口锁长安。沛公巧用张良计,绕峣关,逾篑山,大败赵高于滋水;徐帅引兵石门关,出峪口,驻塘子,点燃火种于南山。 自古吟哦,至今咏叹,蓝田美景,文化溯源。韩愈过古道,云横秦岭雪拥关;杜甫望蓝水,玉山高并两峰寒。右丞②恋辋川,长啸独弹赏烟雨;湘子隐洞府,玄觉苦修成八仙。汤泉喷涌,群山如画雄而秀;垂柳夹岸,灞水环碧清且涟。尾生抱柱③,痴情者却难相见;蓝桥相会④,有情人终结良缘。郁郁之篁竹,袅袅之香烟,千年古刹悟真寺;慈祥之菩萨,狰狞之罗汉,第二敦煌水陆庵。究远祖之石器,观钟乳之瀑布,山间海宫锡水洞;劝世人以慈孝,品画中之诗意,望中风景王顺山。 钟灵毓秀,风流山川,前赴后继,辈出英贤。刚正县令张辅,画马神手韩干。闯王大将刘宗敏,关中名儒牛蓝川⑤。藏悲愤乎异域,奏胡笳于故土,思汉缅才文姬墓;倡患难之相恤,约德业之相劝,移风易俗四吕

庵。辛亥举义余成龙,反袁斗士邵泽南。行宫御厨李芹溪,书画圣手阎甘园。苛政凶猛,四乡村社交农具;兵匪横行,乡民组成硬肚团。汪锋举旗闹玉山,蓝桥暴动掀巨澜。王世泰、吴岱峰、刘志丹,二十六军⑥过蓝田,枪林弹雨张家坪,烈士鲜血染群山;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二十五军到蓝田,打富济贫葛牌镇,红色政权换新天。怎能忘,白耀亭领导暴动,齐振国敌营伏潜,侯德普捣毁粮库,赵伯平鸡毛帖传,张静雯巾帼英烈⑦,胡达明游击终南。看今日,为人师表李小棚,金融卫士李凤莲。地质学家赵国宾,爱民神医白粹庵。樊新民秦腔名丑,戴春荣梅花摘冠。费秉勋潜心易学,王安国挥洒书坛。文坛快手,泼墨风云峣柳⑧;军旅作家⑨,书写爱情长篇。《白鹿原》,反思历史,唤醒神奇土地;《鲸鱼沟》⑩,回首往事,描绘时代波澜。工程院士唐长红,倾心血打造国之重器;飞豹歼轰、运二零,展双翼捍卫万里蓝天。 名扬华夏,玉种蓝田;辉映古今,石出终南。质地坚硬,色彩斑斓,玲珑剔透,温润光鲜。想当初,玉玺玉带,玉碗玉盘,玉镯玉璧,玉钗玉环,上佩宫廷,下戴民间,亮丽清爽,护肤养颜。“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看如今,玉雕厂,玉石店,遍布城东城西;玉客商,玉老板,奔走地北天南。山水人物,屏风挂件,花鸟玉佩,器皿文玩。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秦王破阵,乐舞飞天。岁寒三友,书镇玉砚,麒麟弥勒,寿星龙船。但见店铺之内,光彩闪闪;街道两旁,游客源源。美玉之乡,开发美玉已成产业;厨师之乡,特级厨师越洋烹鲜。仿唐菜点饺子宴,一餐尝尽天下鲜。八仙桌,九大碗,荤素汤滋补,色香味俱全。神仙凉粉,盛夏一份清爽;荞面饸饹,陕西十大名面。蓝玉水晶饼,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题目: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刘志丹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号:110515129 姓名:王玉珏 2013年6月

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 ——刘志丹姓名:学号: 摘要:每一段历史中,都有其杰出的人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爱国将领,他们都应该被我们这些后世的人牢牢铭记在心中,去敬重去瞻仰去怀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时刻装着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坚韧不拔。 刘志丹——作为一名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因本人籍贯所在地历史事件不多且众所周知,进行研究调查的同学也颇多,所以选择了较为熟悉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名人来进行研究探讨。 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刘志丹烈士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刘志丹红军爱国将领 正文:人物简介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1],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刘志丹于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进入黄埔军官学校。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南华县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1932年成立红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五军会师,成立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这年秋天,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关押起来。毛主席、党中央到达陕北,刘志丹才得到释放,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刘志丹率部队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后来,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1931年9月,严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境

山西文史资料回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20辑吴岱峰

回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20辑吴岱峰-5佩勋马云泽\ 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是1931年春夏之交在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成立的。这支百余人的革命武装在吕梁山区汾阳、孝义、离石、中阳、石楼等县,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抗款,组织农民协会,斗争地主豪绅,并在孝义县西宋庄、等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从而发展了革命力量,播下了革命火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后因敌人调遣强大兵力围攻,游击队按照省委的指示精神,实行战略转移,西渡黄—河,先后在中共陕北特委和陕西省委领导下,坚持和发展陕甘游击战争。:晋西游击队转战晋陕甘三省,经过曲折历程,成为后来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红二十六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建西北红军做了宝贵的贡献。山西省的政治情况1930年,山西经过蒋、冯、阎中原大战后,阎、冯战败,冯玉祥、高桂滋、孙殿英等及阎锡山旧部溃退山西境内,各自掠地自保,大小军阀勾心斗角,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山西劳苦大众在阎锡山的长期统治下,受尽欺压剥削之苦。军阀混战,更加重了人民经济上的负担,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再加上散兵游勇的抢劫勒索,使山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路军阀为了筹集粮饷,对老百性的敲榨勒索日益苛刻,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政治的腐败和经济的凋敝,使山西省的政局非常混乱,民众的抗税抗捐斗争不断发生,党的地下组织活动也很活跃。当时,在山西的各路军阀部队中,都有党的秘密组织。驻平定县的高桂滋部、驻侯马的杨晓初部、驻汾阳的冯玉祥部军官教导团,以及太原的炮兵团等部队中,都有党的地下支部在积极进行兵运工作。根据中共山西省委的计划;准备进行武装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开辟山西革命根据地。晋西吕梁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土豪劣绅、地主恶霸对老百姓的统治尤为残酷。党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党的组织,在群众中进行宣传,引导群众有组织地进行革命斗争。二、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的建立吕梁山区山峦起伏,地形险要,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是搞武装的好地方。刘天章同志领导的中共山西省委决定,在吕梁山区建立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30年,在山西省委领导下,有杨重远、拓克宽、周维仁、董金芝等同志先后到汾阳、离石、柳林一带开展创建游击队的准备工作。不久,中共陕北特委先后派来阎红彦、白锡林等同志到晋西吕梁山区,参加创建晋西游击队的括动。为了便于游击队与山西省委联系,还通过地下党员筹集了1600余元,以“实业救国”为名,在太原南郊开办了一个“并州养蜂场”作为地下活动的秘密联络机关,由朱敏、田有莘等同志负责。刘天章同志曾在这里召集专门会议,确定了晋西游击队的名称、任务、活动方针、负责人选和筹备工作的组织分工,并决定抽调工厂、农村和军阀部队中的地下党员作为游击队的骨干力量。杨重远、拓克宽、阎红彦、白锡林等同志都曾到这里多次参加秘密会议,向党请示和汇报工作。这个养蜂场还为后来成立的晋西游击队转送过人员和枪支弹药等。在吕梁山区有一些往来于黄河两岸的武装“土客”(当时有人从陕西往山西贩运鸦片,雇用流氓无产者用武力保护,以防官方没收,这些带武器的人,俗称“土客”),山西省委负责军委工作的梁干臣同志在太原向阎红彦、白锡林、拓克宽、杨重远等同志传达了省委的指示,要他们将“土客”争取改造过来,利用“土客”的人和枪支开展游击战争,阎红彦等认为这些人唯利是图,纪律不好,难以改造。但省委分析了利弊,认为在党的领导下,对他们加强教育改造工作,这支力量还是可以利用的。对其中不接受改造的人可以清洗。拓克宽、阎红彦、白锡林同志曾被派往师治贵一股“土客”中去做工作。但由于“土客”成份复杂,纪律涣散,特别是由于师治贵的反动态度和破坏行动,所以未能把他们争取过来。晋西游击队的成员,包括省委从太原兵工厂调来的尹子安、安世仁、马佩勋等十余个党员同志;陕北特委先后派来的阎红彦、白锡林等一批党员和从军阀高桂滋部调来的具有作战经验的一批党员,以及在吕梁山地区吸收的赤贫农民。为了加强汾阳联络站的工作,也为了与晋西各县地方党取得联系,游击队内还组织了临时党支部,

陕西人物与历史

附件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成果名称:家乡人物 姓名: 所在院系: 学号: 联系方式: 日期:

附件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简况表 成果名称 家乡人物 调研时间2012年3 月1日调研 地点 陕西省报告字数九千字 研究方法 查阅资料并走访人物故居 内容摘要陕北陕南和关中的历史人物 关键词 (3-5个) 张学良于右任何挺颖 对报告的 自我评价 资料详细内容充实人物事件真实可靠 调研体会通过这次历史调研,我队自己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家 乡的著名历史人物加深了认识。

附件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成绩鉴定表 (由任课教师填写) 指导教师职称 调研报告 的优点 调研报告 中存在的 问题 是否需要 修改 是否 修改建议 修改时间界限请将修改后的作业与第()周课上务必交与任课教师,否则社会实践成绩按零分计。 评定等级优 85分以上 良 75分-85分 中 60分-75分 差 60分以下 分数百分制社会实践成绩 ×30%

家乡人物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市,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陕西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陕西历史悠久,古老神秘。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 “陕西”名称的起源: 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 陕北背景与人物 陕北南部是黄土高原地区,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地区。陕北是中国现代革命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才辈出。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26年初,李象九、谢子长等创建中共宜川军队第一、第二特别支部;春夏,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是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长征到达吴起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隶于边区政府。 刘志丹——共产主义战士 刘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他早年就读于永宁山高等小学。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26年秋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初率一批干部到豫陕边界地区开展农民运动,

吴岱峰同志二三事

吴岱峰同志二三事 张化民 2013年2月25日,是西北革命元勋吴岱峰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吴岱峰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是西北红军中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是谢子长、刘志丹同志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在西北红军中,吴岱峰是十分难得的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人才。论军事素质,他在军校中接受过严格系统的训练,论文化水平,正牌中学毕业。但由于当时讲成分,而在西北红军中,他的家庭出身很高,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他既是一员能够带兵打仗的战将,又是西北红军中军事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和实际主持人。在长期的征战中,他和刘志丹、贺晋年等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和相互信任。每遇战事紧张之际,他便带兵出征;战事稍缓,又回到红军学校,培养军政干部。1942年西北高干会上,在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历史问题上,他不愿意违心说假话,得罪了高岗,以后长期受到排挤和打击。所幸天佑善人,他得享高寿,颐养天年,健康地活到102岁。在缅怀吴岱峰的时候,把他鲜为人知的几件事和大家谈一下。 1、吴岱峰本来是1925年由张汉民介绍入党的,在杨虎城部队从事地下工作。1942年延安整风审干时,他的入党介绍人早就牺牲了。他以前搞过地下工作,而且被捕过,很多事情无法说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把入党时间拖后到1927年1月,因为那个时候他在西安中山学院先后担任党小组长、总支委员等职,不可能不是党员。 2、1932年12月,陕西省委书记杜衡来到陕甘游击队,推行“左”倾错误,将谢子长、阎红彦排挤出部队,送往上海中央局“受训”,改组陕甘游击队为红26军第2团,自任军和团两级政委,由原班长王世泰任团长,刘志丹、杨重远、吴岱峰等则被排斥在领导者之外。1933年6月, 1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