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 概述 (1)

1.1 设计依据 (8)

1.1.1相关批文及文件 (8)

1.1.2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8)

1.2 设计范围和主要内容 (10)

1.3 设计概要 (10)

1.3.1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 (10)

1.3.2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 (10)

1.3.3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 (11)

1.3.4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 (11)

1.3.5湿地景观建设工程 (12)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1.4.1主要技术指标 (12)

1.4.2主要经济指标 (12)

2 某某市黄河湿地工程区概况 (13)

2.1 地理位置 (13)

2.2 气候 (13)

2.3 土壤 (14)

2.4 河流水文 (15)

2.5 生物资源 (16)

2.6 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 (17)

2.7 地震 (18)

2.8 土地利用现状 (18)

2.9 交通条件 (18)

2.10工程区主要环境问题 (19)

2.10.1 污染物大量排放,湿地局部污染严重 (19)

2.10.2 人为干扰强烈,湿地原生态景观遭到破坏 (19)

2.10.3 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 (20)

2.10.4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20)

2.10.5 管理措施严重不足 (20)

3 总平面布置 (22)

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22)

3.2 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 (24)

3.3 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 (24)

3.4 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 (25)

3.5 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 (26)

3.6 湿地景观建设工程 (26)

4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 (27)

4.1设计原则 (27)

4.2工程目标与设计思路 (27)

4.2.1工程目标 (27)

4.2.2设计思路 (27)

4.3进出水水质与设计参数 (28)

4.3.1进、出水水质 (28)

4.3.2设计参数 (28)

4.3.3工艺流程 (29)

4.4沉砂池 (29)

4.4.1设计参数 (29)

4.4.2单体设计 (30)

4.5垃圾池 (31)

4.6进水泵房 (31)

4.7厌氧塘 (32)

4.7.1工艺设计 (32)

4.7.2设计参数 (33)

4.7.3单体设计 (33)

4.8接触氧化池 (35)

4.8.1工艺设计 (35)

4.8.2设计参数 (36)

4.8.3单体设计 (36)

4.9.1工艺设计 (38)

4.9.2设计参数 (39)

4.9.3土建工程设计 (39)

4.9.4生态修复设计 (40)

5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 (42)

5.1工程目标、原则与工艺流程 (42)

5.1.1工程目标 (42)

5.1.2设计原则 (42)

5.1.3设计进、出水水质 (42)

5.1.4设计参数 (43)

5.1.5工艺流程 (43)

5.2浮叶植物区 (44)

5.2.1设计参数 (44)

5.2.2土建工程设计 (44)

5.2.3生态修复设计 (45)

5.3表面流湿地 (46)

5.3.1设计参数 (46)

5.3.2土建工程设计 (46)

5.3.3生态修复设计 (48)

5.4草滤带 (50)

5.5贮水系统 (51)

5.5.1设计参数 (51)

5.5.2土建工程设计 (51)

5.5.3生态修复设计 (52)

5.6出水泵房 (53)

5.7输水管道设计 (55)

5.7.1设计原则 (55)

5.7.2设计方法和步骤 (55)

5.7.3管材比选 (55)

5.7.5输水管道设计 (58)

5.7.6输水管道施工 (58)

5.7.7主要工程量 (59)

6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 (60)

6.1工程建设目的 (60)

6.2工程整体设计与分区 (60)

6.3物种配置原则 (61)

6.4保护区湿地原生态保育工程 (62)

6.4.1保护区I湿地原生态保育工程 (62)

6.4.2保护区II湿地原生态保育工程 (63)

6.5修复区湿地生态构建工程 (64)

6.6重建区湿地生态建设工程 (65)

6.6.1盐化草甸区生态重建工程 (65)

6.6.2半固定风沙区生态重建工程 (66)

6.6.3低洼地重建区生态重建工程 (67)

7 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 (68)

7.1 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目标 (68)

7.2 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整体设计 (68)

7.2.1 执行标准 (68)

7.2.2工程等级和防洪标准的确定 (68)

7.3 排水渠设计 (69)

7.3.1渠底比降计算 (69)

7.3.2渠道设计水深及宽深计算 (70)

7.3.3渠道岸顶超高计算 (71)

7.3.4渠道冲淤计算 (71)

7.3.5渠道护岸及稳定性设计 (71)

8湿地景观建设工程 (73)

8.1湿地景观建设工程目标 (73)

8.2湿地景观设计原则 (73)

8.4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区景观设计 (74)

8.5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区景观设计 (75)

8.5.1保护区自然景观设计 (75)

8.5.2修复区灌木林—草地景观设计 (75)

8.5.3重建区湿地景观设计 (75)

8.6排水渠两侧景观设计 (76)

9 安全与节能 (78)

9.1 安全措施 (78)

9.2 节能措施 (78)

10 环境保护 (80)

10.1主要的环境问题 (80)

10.1.1生态破坏问题 (80)

10.1.2水污染问题 (80)

10.1.3大气污染问题 (80)

10.1.4固废污染问题 (80)

10.1.5噪声污染问题 (80)

10.2环境保护措施 (81)

10.2.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81)

10.2.2水污染防治 (81)

10.2.3大气污染防治 (81)

10.2.4固废污染防治 (81)

10.2.5噪声污染防治 (82)

11工程运行管理与监测 (83)

11.1管理、运行维护方案 (83)

11.1.1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 (83)

11.1.2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 (84)

11.1.3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 (85)

11.2监测方案 (85)

12 施工条件、方法和进度 (86)

12.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 (86)

12.3 施工工期和进度 (87)

13 工程效益分析 (89)

13.1环境效益 (89)

13.2社会效益 (90)

13.3经济效益 (92)

14 问题与建议 (93)

1 概述

1.1 设计依据

1.1.1相关批文及文件

(1)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2010年2月12日

(2)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某某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3月

(3)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某某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4月

(4)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量图,某某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3月

(5)关于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某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8月18日

(6)关于某某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批复,某某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0年7月20日

1.1.2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排水工程》(91SB4-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含

2003年局部修改版)》(01S305)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0)《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97)

(11)《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BB/T14529-93)

(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5)《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16)《港口工程测量规范》(JTJ203-98)

(17)《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00)

(18)《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1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2)《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2003)

(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97-94)(2000版)

(2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27)《防洪标准》(GB50201—94)

以及国家其他有关的现行规范、标准等。

1.2 设计范围和主要内容

工程区东起某某市南海子自然保护区东界,西到210国道某某黄河大桥,北至南绕城公路,南至黄河,建设规模约12000亩。

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污染河水强化处理系统、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和湿地景观建设工程等。

1.3 设计概要

某某市黄河湿地经黄河改道而成,位于某某市东河区南侧。由于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污染物大量排入湿地,农业围垦严重,造成湿地局部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破坏了湿地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湿地功能的不健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迫在眉睫。

通过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善通过湿地进入黄河的水的水质,为下游的水源地提供安全保障,工程将修复湿地的原生态景观,有利于改善某某市的人居条件和整体景观,还通过实现河水资源化利用,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

1.3.1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

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的第一部分为河滨旁通式强化处理工程,第二部分为接触氧化+潜流湿地净化处理工程,目的是通过该工程最大限度的净化来自二道沙河的污染河水,保护黄河湿地,同时为后续工程提供低污染的水源。

1.3.2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

本工程是对经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后的来水进行进一步净化,

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使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B排放标准,满足东华第三热电厂中水回用的要求。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由浮叶植物区、表面流湿地、草滤带工程、贮水系统和输水系统五部分组成。

1.3.3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

根据湿地生态环境和植物分布现状,因地制宜对工程范围进行分区,设计分为3个区:保护区、修复区与重建区。并对各区设计实施原生态保育、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等方案措施。

保护区内乔、灌、草植被保存较好、生长旺盛的,只有局部区域存在一定生态退化。设计对其以保护为主,局部区域辅以人工干预与扶持,进行生态恢复。

修复区有一定的乔灌林地和草地,部分区域植被退化。设计对其在维护保育现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区域草地植被生态修复。

重建区内湿地生态结构破坏较严重,部分土地被开垦耕种,植被覆盖率及生物多样性较低。设计对其实施生态重建,恢复湿地植被与生态系统。根据其现状,将其分为3个亚区:盐化草甸区、半固定风沙区、低洼地重建区,并分别对其实施灌草重建、沼泽重建、挺水植物重建工程措施。

1.3.4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

排水渠北端与二道沙河相连,南端与黄河相连,东邻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区,西靠湿地生态重建区,主要功能是导流二道沙河富余的来水,同时有利于暴雨期间从二道沙河来的山洪水漫流到较缺水的工程区的西部地区和降低山洪水对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和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的冲击。

1.3.5湿地景观建设工程

本工程在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功能的基础上,遵循以自然为本,以天然景观为主的设计理念,采取具有针对性、可持续性、多样性的技术手段与生态修复措施,使黄河湿地恢复为功能健全、物种丰富的良性稳定的生态系统。

主要建设内容为:污染河水强化处理、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区景观设计、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区景观设计与排水渠两侧景观设计。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1主要技术指标

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占地面积为332.2亩;

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占地面积为1888亩;

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占地面积为9280亩;

排水渠长1463米,挖方11446 m3,填方5668 m3;

湿地景观建设工程是在黄河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实施保护与修复的基础上,兼顾湿地的景观效果,形成大范围的自然湿地生态景观。

1.4.2主要经济指标

本项目设计概算为12478.56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10818.16万元,其中:

污染河水强化处理工程费3544.97万元;

低污染水生态净化与资源化工程费1529.25万元;

湿地原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工程费5541.32万元;

排水渠整治建设工程费41.40万元;

湿地景观建设工程费161.21万元。

2 某某市黄河湿地工程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某某市黄河湿地工程区南临黄河,北靠某某市黄河大坝和南绕城公路,东起某某南海子自然保护区芦苇塘,西到210国道黄河大桥。地理坐标为东经109o59′2″-110o2′26″,北纬40o30′8″-40o33′32″9。工程区地理位置图见图2-1。

图2-1 工程区地理位置图

2.2 气候

某某市黄河湿地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而寒,少雨雪,

夏短炎热,多雷雨,秋高气爽,气温续降,昼夜温差大,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温差大。全年光照充足,降水少面集中,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变化明显,历年平均气温6.4℃,1月平均气温-12.6℃,极端最低气温-31.4℃(1971年1月27日)。7月平均气温22.8℃,极端最高气温38.4℃(1953年7月8日)。全年日照时效149.7小时,无霜期平均151天。年平均降水310毫米左右。7~8月雨水集中,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多雨年678毫米,少雨年131毫米。年均蒸发量为2342.2mm。地面封冻期一般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平均最大冻深1.6m,积雪厚90mm。平均风速3.4m/s,主导风向NNW,最大风速23.3m/s。

2.3 土壤

某某市黄河湿地是经河流改道形成的冲积平原,由黄河河道南移后留下的河漫滩地,河流阶地组成,地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1020米,地势呈阶梯形,北高南低,从南到北分为河滩与阶地,其中河漫滩高出黄河水面0.5-1米,宽约1km,阶地高出黄河水面2-4米,宽约2-3km。主要土壤类型为森林草甸土、草塘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沙化草甸土、沼泽土、半固定风沙土和分散分布的盐碱土,其中草甸土类型较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低洼,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地带,分布面积最大;沼泽土分布在湿地的沼泽地带,面积最小;风沙土是近几年由于农民开垦湿地,破坏植被后在风的吹蚀下堆积而成,但风沙土的颗粒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属于风沙土初期阶段的半固定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黄河岸边的沙滩和沙堤上;盐碱土分布较为分散,呈斑块状零星散布在阶地上。

湿地土壤的含盐量普通较高,大部分土壤在1%以上,盐碱土

含盐量表层可达2-3%,但盐分的化学成分以中性盐为主,Na2SO4占80%以上,pH值为8.5-8.8,这种盐分对植物危害性不大,可以通过水洗解决问题。

湿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含量均大于1%,其中草甸土含量最高,平均达到3%以上。土壤养分齐全,全氮全磷亦可达到0.2%左右,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类型土壤物理性质良好,上层大多以粉沙为主,下层则以粘粒-粉粒为主,通气性好,但下层透水性较差,适合于侧根,须根性植物生长。

总的来看,土地平坦,养分含量较高,物理性状良好,属肥沃土壤。但近几年的围垦引起土壤大面积的退化、物理性状趋于板结、盐化碱化作用增强,尤以土壤沙化最为突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并且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应尽早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2.4 河流水文

黄河从湿地南面东流,流经保护区约7.2 km,其水面宽约

130-458m,平均300m左右,水深约1.4-9.3m,平均流速1.04m/s,最大流速3.13m/s,最大流量6115m3/s,最小流量48 m3/s,年均径流量259.56×108m3。每年11月下旬开始流凌,12月上旬封冻,至次年3月下旬开河,常伴有凌汛,河水可淹没整个湿地,大约持续1周左右。

二道沙河防洪体系由二道沙河、西河、西河道、头道沙河构成,二道沙河防洪体系总流域面积95.0k㎡。二道沙河位于某某市市区以北,河道出山口以上称为大庙沟和本坝沟,流域面积83 k㎡,发源于包郊的乌兰胡同,出山口以上纵坡1/30,市区部分纵坡1/95,河道流向从出山口以后向南沿低洼地形流经二道沙河村西,过京包

铁路、经同官村东入黄河,全长18.6公里,为黄河干流的一级支流。二道沙河平时干涸,大雨过后方有流水通过,现为泄洪、排污水通道。二道沙河及二道沙河以上各支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由于本地区的暴雨大,流域及河道的比降又较陡,降雨历史短,所以形成的洪水具有峰高量小,历时短、陡涨陡落、来势比较凶猛的特点。该地区洪水发生在汛期6~9月份,其中7~8月份为主汛期,百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915m3/s。

二道沙河下游除接受九原区沙河镇的工业及生活污水外,还汇集了二道沙河和四道沙河改道渠的全部污水。二道沙河与南绕城公路交汇处的实测水量为10.96万吨/天。根据某某市环境监测站2007年全年监测数据,水质指标为:来水水温为13.0℃至23.0℃之间,平均16.8℃;含盐量为1010-1580mg/L之间,平均1260mg/L;氨氮为79.78mg/L、总磷为4.58mg/L、COD为142.5mg/L、BOD5为30.8mg/L、SS为300mg/L、pH为6-9。

地下水为潜水,埋深1-3.8m,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某某市城市尾水和黄河水,人工开采和蒸发为主要排泄途径。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潜水变化幅度为0.5-1.0m,枯水季节地下水补给黄河水,洪水季节黄河水补给地下水。南海子公园的补水主要在每年凌期通过从黄河人工抽水补充。

2.5 生物资源

某某市黄河湿地工程区植被大部分是草甸草原植被,在河滩草地及林地中,采集、鉴定已了解到现有野生植物36科93属137种,其中草本有121种,灌木和半灌木有16种,树木主要以乌柳、榆树、柽柳为主,在园林植物中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乌柳、旱柳、红柳、

枸杞和罗布麻。

工程区陆生脊椎动物共101种,以鸟类为多,达77种,占脊椎动物的76.2%。鸟类是工程区最丰富的动物类群,也是主要保护对象,经调查并参照有关资料,工程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二级保护鸟类10种。

2.6 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

某某黄河湿地所处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断裂,断陷盆地反复升降运动沉积形成了阶梯状地貌。本地区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沿南境边从西向东蜿蜒而过,属阴山和黄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从景观上,湿地呈现出水域、沼泽、灌丛、草地等类型,其中以林灌、沼泽、草甸为主要类型。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单元层,6个工程地质亚层,揭示勘察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ml)。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为: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①1素填土(Q4ml):褐黄色,中密,潮湿,2.1m以下饱和,主要成分为细砂,卵石及粗砂,只在H19#孔(保护站)揭露。其层顶高程为1004.4m。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②1粘土(Q4al):黄褐色,软塑~可塑,含粉土及粉质粘土薄层,切面较粗糙,干强度高,韧性高,中~高等压缩性,表层分布,层顶标高介于997.63~1003.69m之间,层底标高991.43~1001.69m之间。其中排水渠附近表层分布有0.4~0.5m左右的淤泥质粉质粘土,黑灰色。平均标贯击数11.1击。

②2粉土(Q4al):灰黄色,密实,湿,含粘土团块。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该层成层分布,层顶标高介于994.29~1001.69m之间。平均标贯击数10.1击。

②3粘土(Q4al):黄灰色,可塑,夹薄层粉土,干强度搞,韧性高,高压缩性。层顶标高介于993.69~994.72之间。仅在H10#,H18#钻孔处揭露。

3.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③1粉砂(Q4al):黄灰色~灰黄色,中密,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局部有粉土夹层。层顶标高介于990.49~1000.4m之间。平均标贯击数26.4击。

③2细砂(Q4al):灰褐色,密实,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仅在H16#钻孔处揭露,层顶标高介于974.8~991.4m之间。平均标贯击数45.7击。

2.7 地震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0.4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

2.8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某某市水利勘察设计院实地勘察测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电子地图,统计出目前湿地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草地、林地、明水域和农耕地等。

2.9 交通条件

湿地交通便利,地理环境较为优越。西接210国道(包东高速

公路),北临某某南绕城公路,距某某东火车站6公里,某某机场仅3公里。

2.10工程区主要环境问题

由于人们对湿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农业围垦),而忽略了湿地的其它功能,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湿地功能的不健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0.1 污染物大量排放,湿地局部污染严重

根据2007年监测结果,进入某某黄河湿地的污染物数量较大。其中经过二道沙河(西河)等四条排污沟,污染物年入湿地量BOD、COD Cr、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903吨、4181吨、2431吨与134吨,通过降水和面源等还有一些污染物要进入湿地,这些污染物在二道沙河入湿地的低洼地段聚集起来,致使该区域约300亩的区域污染严重,造成明水区恶臭难闻,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生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群减少。而且这些污染物大多直接进入黄河,对黄河水质以及黄河流域的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无疑是严重的威胁。

2.10.2 人为干扰强烈,湿地原生态景观遭到破坏

某某黄河湿地是典型的半干旱地区的湿地景观,以鹅绒委陵菜、蒲公英、车前草与黄花补血草等典型的半干旱草本植被为主。某某黄河湿地季节性的淹水,原本应该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价值。但由于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管理,致使人为干扰强烈,农业围垦严重,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土壤退化,植被破环严重,生物多样性受损,而且污染严重,污水在低洼地积存,典型的半干旱地区的原生态景观严重破坏,景观美学和观赏价值大

为降低。

2.10.3 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

某某市黄河湿地已出现严重生态退化,由于开荒耕种和污染物排放,对这块宝贵的湿地已构成严重破坏。目前盲目无序开垦面积已占湿地总面积的50%,造成湿地生态退化。某某市黄河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基因库与生物资源库。本应在景观上呈现出明水区、沼泽区、湿草地和干草地等类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考察仅高等动植物就有238种,未被记录的低等生物种类更是巨大,湿地的退化也导致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植被数量减少和生物量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一些草本、半灌木、灌木、甚至乔木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栖息的动物数量迅速下降,特别是鸟类。

2.10.4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加剧

某某市黄河湿地由于污染物排放和无序的围垦耕种,再加上农民对已垦湿地的耕作管理粗放,基本上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目前湿地土壤已经出现板结、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严重,并产生扬沙的现象。

2.10.5 管理措施严重不足

湿地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场所,而且也是人类的生态屏障,也是客观存在的最重要的“天然绿色生态工程”。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和美化环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目前由于人们对湿地价值的认识仍很模糊,对湿地的建设和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保护力度小,保护意识淡薄。人们非常重视修复损毁的生态环境,而现存湿地的建设和管理却重视不够,

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一)

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一) 摘要介绍了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并提出湿地重点攻关技术,以期为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以及湿地生态的恢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湿地保护技术 由于湿地处于水陆交互作用的区域,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占地球表面面积6%的湿地,却为世界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特别是为濒危珍稀鸟类提供了生息繁殖的基地,成为众多珍稀濒危水禽完成生命周期的必经之地。 一个系统的面积越大,该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越有保证。因此,增加湿地的面积是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平稳的基础。严禁围地造田,对湿地周围影响和破坏湿地生境的农田要退耕还湿,恢复湿地生境,增加湿地面积1]。湿地入水量减少是造成湿地萎缩不可忽视的原因,水文条件成为湿地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通过相关水利工程加以改善,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增加鱼的产量,增强调蓄功能;积极进行各湿地引水通道建设,以获得高质量的补充水源;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固堤防,搞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淤积;恢复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 2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2]。根据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可概括为以下3个部分:一是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境恢复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提高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等。湿地的基底恢复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湿地面积,并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基底恢复技术包括湿地基底改造技术、湿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清淤技术等。湿地水状况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水文条件的恢复通常是通过筑坝、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措施来实现;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等。二是湿地生物恢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种选育和培植技术、物种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种群动态调控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群落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群落演替控制与恢复技术等。三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生态系统构建与集成技术等。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既是湿地生态恢复研究中的重点,又是难点。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切实加强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湿地污染源的综合整治与管理,通过部门间的联合,加大执法力度。要严格控制湿地氮、磷肥及农药的施用量,控制畜禽养殖场废水对湿地的污染影响,大型畜禽养殖场废水要严格按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养殖废水土地处理。 植物是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中最主要的生物净化材料,它能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对水质的净化有一定作用。目前,在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应用方面,国内外均以水生植物类型为主,尤其是挺水植物。由于不同植物种类在营养吸收能力、根系深度、氧气释放量、生物量和抗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在人工湿地中的净化作用并不相同。在选择净化植物时既要考虑地带性、地域性种类,还要选择经济价值高、用途广以及与湿地园林化建设相结合的种

湿地恢复生态工程

湿地恢复生态工程 12化41 杨冰清 12234014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人类对湿地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湿地排水和围垦上。如沼泽排水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森林湿地排水发展林业;围湖造田、造地发展农业和建筑业;深挖库塘灌水来发展养殖,吸引野生水禽;泥炭被开采作燃料,发展园艺业。 但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日趋影响下,湿地丧失和退化严重,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水质改变、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和效益衰退。为防止这些过程的进一步恶化,保护现有湿地,恢复退化湿地,已经成为发挥湿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手段。 所谓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原则有(1)、尊重湿地生态过程;(2)、充分利用自然能源;(3)、生态系统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干扰,并从中迅速恢复;(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重功能,提供多种效益;(5)、湿地是介于高地和水体的过渡带,要考虑它的生态交错带;(6)遵循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设计原则的要求。 湿地恢复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协调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是指湿地的生物数量不超过湿地环境的承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使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不同的湿地类型,恢复的指标体系及相应策略亦不同。对沼泽湿地而言,由于泥炭提取、农业开发和城镇扩建使湿地受损和丧失。如要发挥沼泽在流域系统中原有的调蓄洪水、滞纳沉积物、净化水质、美学景观等功能,必须重新调整和配置沼泽湿地的形态、规模和位置,因为并非所有的沼泽湿地都有同样的价值。在

XX地区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XX县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Word文档-可编辑 XX市水利勘察设计室 二O一八年一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5) 1.1工程概况 (5) 1.2投资主要指标 (5) 1.3编制依据和主要问题 (5) 1.4编制依据 (7) 1.5编制过程及结论 (8) 2项目区基本情况 (9) 2.1自然条件 (9) 2.2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11) 2.3社会经济状况 (12) 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4) 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14) 3.2项目建设的原则 (14) 4建设目标、任务与实施年限 (14) 4.1建设目标 (14) 4.2建设任务 (15) 4.3建设年限 (16) 5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16) 5.1封禁方式 (16) 5.2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16) 5.3监测方案 (23) 5.4监测表格 (26) 6年度实施计划 (35)

7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36) 7.1投资概算 (36) 7.2投资筹措方案 (39) 7.3分年度投资 (39) 8组织管理 (41) 8.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41) 8.2组织管理措施 (41) 8.3政策保障 (42) 8.4资金管理 (42) 8.5质量管理 (42) 8.6施工组织与管理 (43) 9效益分析 (44) 9.1生态效益分析 (44) 9.2社会效益分析 (44) 9.3基础效益分析 (44) 1、附表: (1)生态修复项目区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表 (2)项目区行政区划与人口、劳力、耕地情况表 (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4)生态修复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与产值表 (5)生态修复项目措施规划表 (6)生态修复项目分年度实施计划表 (7)投资概算总表

生态湿地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湿地修复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索引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及分类 (1)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框架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及意义 (4) 四、生态湿地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 (5)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流程 (13) 六、智研咨询可行性研究报告优势 (15)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及分类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经济活动(工业项目)决策前的一种科学判断行为。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作为决策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按用途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框架 1、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体投资环境 对资源开发项目要深入研究确定资源的可利用量,资源的自然品质,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开发利用价值。 2、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 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 3、深入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等等。 4、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系统归纳,包括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等。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实际上包含多样的环境,这里先对湿地进行一些说明。湿地在农村的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农家精心管理的水田和池塘等人工湿地维持着多样的生物相,这些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农村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国内外对于湿地的生态修复也有很多实例,本报告所介绍的日本和英国生态修复的实例,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做了很好的尝试,很多经验可借鉴。这些实例都说明湿地保护不是把湿地封闭起来就算是保护了,它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测、研究等一系列科学过程。本报告中涉及许多生物学的内容,找不到足够的字典,原著中所用的一些动植物名称大多是日本俗名,没有英文学名的标注,在由日语的翻译过程中可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仅供参考。 一、湿地的种类及特征 1971年伊朗的拉姆塞尔镇,通过了保护各国重要湿地的《关于对水鸟特别重要的湿地条约》,称为《拉姆塞尔条约》。第五次签约国会议1993年在日本钏路市召开。拉姆塞尔条约第一条对湿地(wetlands)作了如下定义:“湿地,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也不论是永久的,还是短时的;是停滞的,还是流动的;是淡水、半咸水、还是咸水,凡是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属此列。” 拉姆塞尔条约所定义的湿地范围较宽,包括了从天然湿地到人工湿地等多样的湿地。根据1993年进行的第五次自然环境保护基础调查的湿地调查实施要领,日本的湿地,根据地形等条件,可以分类如下表。与拉姆塞尔定义一样,包括了多种环境下形成的湿地。 表1. 湿地分类表

⒈ 自然湿地 如表1所示,自然形成的湿地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湿原”是指在泥炭地中形成的草原。湿原中靠雨水和雪水滋润的称为“高层湿原”,高层湿原中有多样的水苔生长繁茂,好氧性植物发育。湿原中靠地下水滋润的称为“低层湿原”。低层湿原较高层湿原养分丰富,芦苇、蓑草类生长繁茂。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间湿原”,沼茅类是代表性发育种。但是并非高层湿原都在高处,低层湿原都分布在低地,有时一个湿原可同时兼有三种类型。 “涌水湿地”是由涌水等地下水滋润,是没有形成泥炭层的湿地。泥炭湿原只分布在气候凉爽的地域,而涌水湿地是分布在气候温暖的地域,形成毛毡苔类的特有植被。此外,还有雪、 河流、湖沼等淡水滋润的多种多样的湿地。 在海岸和近海的河口处,有些湿地在满潮时被海水或半咸水所淹没,在干潮时水又退去。在这种特殊环境条件的湿地中,生长着好盐性和耐盐性植物。在河口的盐性湿地中,生长着七面草等盐性植物。在干潮时露出大量滩涂,成为很多鸟类的觅食和休息的场地。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较发育的长绿阔叶林,分布在日本九州以南的地区。 湿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日本的水稻生产区,从开始水稻生产的2000多年来,已有很多湿地变成了水田。北海道的湿原也因农田的开发面积不断减少。海岸的湿地也因围垦而大

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目标、特点、修复理论基础及技术和方案确定

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目标、特点、修复理论基础及技术和方案确定 1 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 1.1 地域性原则 我国湿地分布广,涵盖了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各种类型的湿地。因此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湿地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湿地生态恢复策略、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 1.2 生态学原则 生态学原则主要包括生态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位原则等。生态学原则要求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恢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构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使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处于最大利用和最优循环状态,达到水文、土壤、植被、生物同步和谐演进。 1.3 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退化湿地系统的生态恢复是一项技术复杂、时间漫长、耗资巨大的工作。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部运行机制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恢复的后果以及最终生态演替方向进行准确的估计和把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对被恢复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论证,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应尽力做到在最小风险、最小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效益。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应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2 湿地生态恢复的目标 湿地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是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但对于不同的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其侧重点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总体而言,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如下: (1)实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地表基底是生态系统发育和存在的载体,基底不稳定就不可能保证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发展。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中国湿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大都属于改变系统基底类型的,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湿地的不可逆演替。

湿地恢复建设标准-final

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送审稿) 2007 北京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的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湿地保护与恢复和基本建设的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并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但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湿地丧失和退化严重,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湿地周边地区大多人口稠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类对湿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人为的不合理开发活动是导致湿地退化或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已颁布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正在实施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和《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都将湿地保护与恢复分别列为优先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自2002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启动了湖北洪湖、河北衡水湖、黑龙江安邦河湿地、宁夏银川湿地等湿地恢复示范工程。但由于湿地类型不同、规模不一、面临的威胁不同,湿地恢复工程的建设内容复杂。为了因地制宜地确定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统一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使湿地恢复工程更为科学、合理和实用,以满足全国湿地保护工程以及相关部门对湿地的恢复、评价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组织编制了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在总结我国以往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先进的湿地恢复理念,编制完成了本建设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5章28条。第一章总则,主要说明了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二章湿地类型与规模,主要给出了不同湿地类型与规模的划分标准;第三章工程项目构成,主要给出了湿地恢复工程建设的项目构成;第四章工程项目建设布局,分别按类型和规模提出了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建设布局;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别按类型和规模给出了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是对《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的依据以及执行中要注意的事项的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计划与资金管理司提出。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制订工作。 编写组 2007年8月

生态修复技术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 董哲仁,刘蒨,曾向辉 1 概述 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修复,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的治污工程,量大面广,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廉的技术迫在眉睫。 我国的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另外,湖泊水库蓝藻及赤潮给水域生态、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富营养化的控制,发达国家以控制营养盐为主,大多采取“高强度治污-自然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即控制外源磷污染负荷并配合生态恢复措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大成效。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类:1〕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2〕物理方法: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3〕生物-生态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开发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热点。实际上,大自然在发展变化的长期过程中,本身已经具备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强大能力,使得自然界得以持续而有序地运行。其中水体的自然生物净化能力,在人类出现之前的远古时期,就保证了自然界江河湖泊的水体洁净。目前开发的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实质上是按照仿生学的理论对于自然界恢复能力与自净能力的强化。可以说,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 生物-生态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近年来这种技术发展很快,在国外已经达到工程实用化的程度,并且积累了系列观测数据。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是处理效果好。其次,生物-生态水体修复的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所需的微生物具有来源广、繁殖快的特点,如能在一定条件下,对其进行筛选、定向驯化、富集培养,可以对大多数有机物质实现生物降解处理。另外,这种处理技术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所以,这种廉价实用技术十分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工作。用生物-生态方法治污,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体育设施,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 帖子28 精华0 威望25 土木币33 在线时间1 小时注册时间2006-11-10 查看详细资料TOP 2 主要处理工艺方法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利用细菌、藻类、微型动物的生物处理;利用湿地、土壤、河湖等自然净化能力处理等。以下重点介绍几种针对江河湖库污染大水体的修复技术。 2.1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纤维)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反应过程是:1〕基质向生物膜表面扩散;2〕在生物膜内部扩散;3〕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4〕代谢生成物排出生物膜。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它的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此外,运行管理时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国湿地面积约2.5×107平方米,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湿地盲目开垦、滥捕滥捞、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其结果造成河流断流、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己经成为全球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研究是揭示湿地功能机理的关键。当前,国内外湿地生态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化学过程侧重研究各类湿地C、N、S、P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g等重金属循环,沉积物、枯落物的积累和降解及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②生物过程研究更加注意长期定位和模拟实验研究。同时开展了物种迁移与基因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③物理过程仍是侧重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将系统热力学、信息论及控制论等新兴理论应用于湿地能量流动研究。通过对湿地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相应研究,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 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一是脆弱性。水是建立和维持湿地及其过程特有类型的最重要决定因子,水文流动是营养物质进入湿地的主要渠道,是湿地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湿地对水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水文状况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干扰,所以湿地生态系统也极易受到破坏,且受破坏后难以恢复,表现出很强的脆弱性。二是过渡性。湿地同时具有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表现出水陆相兼的过渡性分布规律。三是结构和功能的独特性。湿地一般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构成。湿地水陆交界的边缘效应使湿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特征,为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四是较强的自净和自我恢复能力。湿地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的物质,净化水体。因此,湿地具有较强的自净和自我恢复能力。 湿地恢复 ,一方面指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 ,另一方面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 ,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 ,改善水由栖息地 ;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 ,增强调蓄功能; 迁移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 ; 恢复泛溢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 ,提供野生生物栖息

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设计20100713

1 概述 1.1 设计依据 1.1.1相关批文及文件 (1)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2010年2月12日 (2)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3月 (3)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4月 (4)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量图,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3月 (5)关于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8月18日 (6)关于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批复,包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0年7月20日 1.1.2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排水工程》(91SB4-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含2003年局部修改版)》(01S305)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0)《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97) (11)《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BB/T14529-93) (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5)《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16)《港口工程测量规范》(JTJ203-98) (17)《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00) (18)《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1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2)《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2003) (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97-94)(2000版) (2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27)《防洪标准》(GB50201—94) 以及国家其他有关的现行规范、标准等。

关于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之基底修复技术简介及探讨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于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之基底修复技术简介及探讨相应的技术 措施 引言 随着洱海流域社会活动的增加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洱海湖滨带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破坏,为保障我大理州经济的稳进发展,必须急速遏制流域污染源、减少入湖污染量、提高洱海水质富营养化、改善湖滨生态景观,市政府决定实施洱海湖滨带(东区)生态修复工程。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修复湖滨带(东区十标段)基底修复 一、区域背景以及工程简介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指相邻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历来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洱海湖滨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湖滨水陆交错带内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交错带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调节。 大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和景观规划营造是一项工期较长的系统工程,(东区十标段)主要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总耗资达6991万元打造的128公里的洱海生态湖滨带(也叫人工湿地),“洱海目前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湖滨带,以每平方米7元多的低造价,由中国环科院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实施。”在农村湿地公园,大理市环保局工程师奎一平介绍。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主要是对洱海沿湖工程1974.00以内的房屋进行退房还海,确保整个项目(洱海湖滨带东区生态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高效完成。 二、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及途径 湿地的生态修复是针对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而进行的,因而取决于洱海湿地生态特征的变化。 作为大理的水源保护地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保护稀缺资源、保护生态敏感性、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刻不容缓。根据现状条件的分析调查,确定本次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通过对洱海湖滨带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对水系进行沟通、调整。提升湖泊湿地系统的净化和涵养功能,扩大湖泊湿地和水源涵养林的面积,形成高水平的淡水湖泊湿地公园。 1.相应的技术措施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_孙毅.pdf

第33卷第3期内蒙古林业科技Vol.33No.32007 年 9月JournalofInnerMongolia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 Sept.2007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 孙毅1,郭建斌1,党普兴2,刘艳辉1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2.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恢复为主题,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 分析了主导生态因子水文特征的变化、形成原因及其生态影响。从湿地生境、湿地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 功能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具体途径,同时为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出了经济、生态协调 发展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中图分类号:P931.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66(2007)03-33-03 ResearchonEvergladeWetlandRemediation SUNYi1, GUOJian-bin1, DANGPu-xing2, LIUYan-hui1 (1.Colleg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 Beijing100083, China;2.InventoryandPlanningInstitute, 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 Xian710048, China) Abstract:Evergladeisoneofthemostproductivitybiogeocenose, whichhasitsownenvironmentalfunctionand wetlandbenefit.Forthereasonitisoneoftheobjectsemphasizedlyprotectedbyhuman.Thispaperresearchesthe evergladebiogeocenosemodifiedwithwetlandremediationandguidedbybionomics, analysesthemainquestionsa-boutwetlandandenvironment.Theapproachofevergladewetlandremediationisanalyzed, andthemanagemode ofthebalanceabouteconomyandwetlandisbroughtforward. Keywords:everglade;wetland;ecosystem;remediation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05BA517A05)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 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 统。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 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 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 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 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 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 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 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国湿地面积约 2.5×107hm2,仅次于加拿大 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 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 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城市 ①收稿日期:2007-07-13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doczj.com/doc/e96024776.html, 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 竞争性磋商文件 山东鲁煤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八月七日

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 竞争性磋商公告 山东鲁煤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受东营市城市管理局委托,就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以竞争性磋商方式实施,具体事宜按照竞争性磋商采购文件执行。 一、项目名称: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 二、采购人名称:东营市城市管理局 地址:东营市东城辽河路号 三、采购代理机构 名称:山东鲁煤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东营市东城沂州路与黄河路交叉口青年公社室 联系方式:- 四、项目内容及预算: 项目概况:东八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测绘项目面积约公顷,项目估算总投资万元,测绘费计划投资万元人民币。 项目编号:DYZCC-# 采购范围:本工程施工范围内测绘的所有内容及技术服务。 测绘成果要求:地形图比例尺≧:,符合国家、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和业主要求,并满足设计要求。 本项目共计一个标段。 五、供应商资格要求: (一)供应商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 (二)供应商必须具有满足采购文件各项要求的条件和全面履约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售后服务能力,包括拥有相应的设备和人员; (三)供应商必须具有测绘丙级(含)以上资质;

(四)参加本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工程师职称证书; (五)供应商的财务资信状况良好; (六)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六、供应商报名时,需提供以下证件原件及加盖投标人公章的复印件: (一)营业执照副本; (二)资质证书副本;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如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参加时,须提供法定代表人亲自签名(或印鉴)并加盖供应商公章的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代理人本人的身份证原件; (四)拟派项目负责人工程师职称证书。 七、报名以及领取磋商文件时间、地点、联系方式: 报名成功者现场购买磋商文件,每本元(售后不退,谢绝邮购),未购买磋商文件视为放弃投标。 时间:年月日至月日(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至:,:至:。 联系人:孔女士电话: - 地址:东营市东城沂州路与黄河路交叉口青年公社室 第一章总则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应用探究 贾存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应用探究贾存 发表时间:2018-12-22T17:56:31.1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贾存李浩 [导读] 结合我国湿地公园的保护与修复现状,对湿地公园的修复模式做出了一些阐述,并对其修复模式有几点建议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山东威海 264205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经济发展局山东威海 264205 摘要:结合我国湿地公园的保护与修复现状,对湿地公园的修复模式做出了一些阐述,并对其修复模式有几点建议,促进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推动整个湿地公园的保护及其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创新应用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恶性的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1湿地公园的现状 湿地公园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生态安全的保障,是城市生态的基础,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环境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中环境功能主要包括:调节环境,如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中水的利用、调节气候等;供应资源,如提供城市用水、提供有机质、能源生产、水运交通等。社会功能主要包括:防控灾害,如蓄洪防旱、防止岸坡侵蚀、防止盐水入侵、防止风暴潮;保护生命,如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社会文化,如历史文化、景观美学、休闲娱乐、教育科研、提供就业等。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城市的人口增多,人们肆意对湿地公园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不合理利用湿地公园的资源,破坏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导致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及社会功能下降环境问题,不利于湿地公园的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湿地公园生态的修复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以保证湿地公园能够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2湿地公园的修复进展情况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为首,逐步开展了有关湿地公园的研究,旨在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对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和重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湿地公园的修复,指的是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包括湿地水环境的修复和水质改善,湿地景观的修复与美化,生物、生境恢复与重建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与重建等方面。目前国内外的针对于湿地公园的修复的一些措施主要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建设堤坝和水土工程,创建良好的土壤和水的环境,为持续发展湿地植物和吸引野生物种创造有利的条件;水体的稀释,定期更换湿地公园里面的水,水不足时应及时补给。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减少污染物对生物的危害。隔离水底的污泥向水体的释放。化学方法主要是加入一些化学药品,改善水质的作用。 生物的方法主要是:投入有益的微生物,向污染物介入外来的降解菌,同时应抑制有害的细菌,防止水域中的有机物污染及水体的富营养化;人工湿地,人为地将石沙等按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地植入植物污水的处理生态系统,以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 3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的创新应用 3.1湿地公园的退化与评价 确立一个定量的建立定量和动态的评价体系,定量评价体系就是给湿地公园划分等级,并确定相应的阈值和生态特征的参数,来研究湿地公园的修复技术。 3.2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方法 3.2.1植物修复法 “适地适树”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系统的效益,如在污染源周围种植对污染物抗性较强的植物。 “丰富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能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乡土植物的种植及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打造能有助于生态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 “植物根系能减少水土流失”,尤其一些具有匍匐茎或抓地性特别强的植物,有助于锁土和生态结构的稳定。 “建立植物监测点”,可以利用当地植物对有毒气体不同的敏感度的观察来检测环境有害气体的浓度,如高山榕、小叶榕、见血封喉、鹊肾树、凤凰木、龙眼、木棉、山楝、青果榕、乌榄、苏铁、秋枫、榄仁树等种类。 3.2.2水生态处理技术 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通过特定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或降解的作用,环保且经济。 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提供氧气。 生物浮岛:利用泡沫等作为载体,将水生植物连根移植到载体内,根系能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净化水质。 曝气充氧:指对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充氧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防止水体黑臭现象。 雨水花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3.3湿地公园的保护 以保护湿地公园的自然性,应相应减少人为干扰,保护湿地公园现有的生物种群和景观,最大限度地排除有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保持湿地公园的原样性。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倡导湿地公园的无污染化,为保护现有的湿地公园尽一份责任。 3.4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管理 基于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工程,来保障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种群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一方

湿地修复技术理论.doc

1.3湿地修复的概述 1..31湿地恢复相关概念 湿地恢复,是指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也包括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湿地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改善水禽栖息地,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的容积,增加鱼的产量,增强调蓄洪水的功能,迁移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恢复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同时也有助于水质恢复。目前的湿地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河缘湿地的恢复上。 1.3.2湿地恢复的理论基础 1.3. 2.1退化湿地恢复的基本模式 受损害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一般可采用两种模式途径,详见图4一1,当生态系统受损害没有超负荷并且是可逆的情况下,干扰和压力被解除后,恢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发生。如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在进行围栏保护,几年后草场即可恢复;另一种超负荷的,并发生不可逆变化,仅依靠自然过程是不能使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必须辅助人工措施才能得以恢复。

1.3. 2.2指导湿地恢复的主要理论 (1)干扰理论 当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引起功能减弱或丧失时就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引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的原因很多,干扰的作用是主要原因,干扰的结果上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形成破坏性波动和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系统的退化。 干扰分为自然干扰体系和人类干扰体系,任何一种自然环境因子只要对生命系统的作用强度超过正常强度,就可能造成生命系统的结

湿地的生态修复

湿地的生态修复 1、引言 2、湿地生态系统的种类及特点及修复理论基础 3、湿地生态修复理论基础 4、湿地生态修复的原则与目标 5、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湿地生态修复 环境工程072 毕顺超 摘要: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 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对人类的影响巨大。我国湿地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如何有效的利用湿地以及湿地的生态修复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湿地的特征、种类以及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原则、目标和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湿地;生态修复;理论基础;修复技术; 正文 一、引言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国湿地面积约2.5×107平方米,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湿地盲目开垦、滥捕滥捞、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其结果造成河流断流、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己经成为全球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