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四.通过红色大门

二.去西安的慢车三.汉代青铜

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四.红军旅伴三.贺龙二三事二.造反者一.遭白匪追逐

第三篇 在保安

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

五.红军剧社

三.论抗日战争

二.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一.苏维埃掌权人物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六.红军的成长五.苏维埃运动四.国民革命时期三.革命的前奏二.在长沙的日子

一.童年

第五篇 长征

四.过大草地三.大渡河英雄二.举国大迁移一.第五次围剿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五.人生五十始!四.货币解剖

三.苏维埃社会二.死亡和捐税

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三.“他们唱得太多了”

二.苏区工业

一.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五.红军战士的生活

四.游击战术

三.为什么当红军?

六.政治课二.彭德怀印象一.“真正的”红军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

二.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四大马

一.红色窑工徐海东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关于朱德二.“红小鬼”一.再谈马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路上的邂逅二.保安的生活三.俄国的影响

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那个外国智囊六.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五.友谊地久天长?

六.红色的天际四.“针锋相对”三.蒋、张和共产党

二.总司令被逮一.兵变前奏

在GitMind 热门模板页搜索“红星照耀中国”可获得高清版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初中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初中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轻轻合上书,嘴里却依然“咀嚼”着这铿锵有力的话语·· 阅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经典著作,我的心灵是震撼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 红军·勇士 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士,叫红军;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堡垒,叫红军;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叫红军——《红星照耀中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让世人知道,红军是永不言败的,他们的信念是无法动摇的! 在这本书里,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描写,无不将红军所拥有的优点,所展示的面貌,所蕴含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从作者刚来到中国,到进入红区,与红军领导人交谈,再到最后的感慨,都十分具体真实,纪实性很强,简单的叙事中穿插了各种政治术语,时而妙趣横生,时而严谨认真,从两方面突出了红军具备而其他

人所不具备的特点——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细节·感悟 细细品味这本书后,印象最深的还属那段——长征。 那他到底有多么震撼?还记得作者在此章节的最后,用一个再好不过的词来形容长征——触目惊心!是啊,长征的数据触目惊心,长征的经历触目惊心,就连长征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是那样触目惊心! 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翻大雪山··哪一段故事不触目惊心?哪一个细节不触目惊心?然而,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从不放弃,万众一心,在这段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来!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只因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坚不可摧的堡垒,所向披靡的力量! 传奇·致敬 历史的脚步,在这里驻足;革命的航船,从这里起航。 往事随着时光渐渐淡去,而红军却永远被历史铭记。

初中必读名著12部思维导图整理

初中名著导读思维导图整理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主要篇目:《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老来娱亲”、“郭巨埋儿”)、《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唐僧、猪八

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由“大闹三界”“取经缘起”和“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的百回大书,深刻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明朝统治阶级腐朽没落,世风堕落,表示蔑视皇权的精神。 《骆驼祥子》老舍的长篇小说。描写了旧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 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 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该小说讲述了“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的故事,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阿龙纳斯教授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教授不告而别,把他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 .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过程】 背景导入 一、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二、(一)猜读题目 (二)浏览目录 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一)选读。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 二 ) 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布置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美国】 附1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 计划用4 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每周安排

一节阅读课。其中 1 - 2 节是导读课,第 3 节是读书汇报课,第 4 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具体如下: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学习“ 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的方法。 课后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谜。建议,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② 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 生活是怎样的? ③ 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 ④ 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 读长征,探原因,悟精神” 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 红星” ,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课后作业(任选其一): 搜集、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籍等资料。 1. 阅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美】); 2. 阅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个长征报告》(作者:陈云)。 3. 第三课时,举行读书汇报会。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作主题发言: 1 . 我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将领或战士皆可,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人物的主要经历、主要性格或品质,并说清楚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红星照耀中国》(7—9章)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主要讲了斯诺在去往红军驻地的路上发生的事情,主要是与农民的谈话,探访苏区工业,以及他对工人生活的一些感受。书中有个小插曲值得关注,就是那个牢骚最多的贫民会主席老头向傅锦魁要鸦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并非所有农民心怀纯粹地支持红色事业的,而是觉得有利可图而异。所以,红色教育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他们看重的是谁得到的好处多。 苏区红色工厂里工业生产的条件并不好,但工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待遇都还不错,工人们的精神状态很好,这在当时环境下难能可贵。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红军是一只战无不胜、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人民军队,这无疑在长征中得到了证实。红军的领导人习惯说“兄弟们,跟我冲”而不是说“兄弟们,向前冲”;八路军实行官兵平等,就连朱总司令一个月的薪水也才五个大洋;新四军更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军部队,主要是由支援红军主力长征而留在长江以南八省的游击队、赤卫队组成。项英领导着他们艰苦顽强地与数十倍力量的敌人作斗争,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时。国军曾无数次地宣称他们已经彻底剿灭了这支部队,然而正如多数领导人一样,它却无数次地死而复生,且拥有巨大的革命力量。“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人民的军队。”这不仅是红军自己说的,也是农民百姓、人民群众说的。 当时红军紧急情况是比较差的,但是战士们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红军教育的重点主要在政治方面——甚至最小的儿童初识字时也是通过简单的革命口号来学的。这说明共产党是讲究实际的。红军也是相当年轻的,如“红军大学自称有一个班的学员全是老战士,平均年龄27岁,平均每人有八年的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可以看出红军很多战士都是特别年轻但是参军时间不短,经历的作战也不少,在“战争与和平”的红小鬼甚至是11岁就参军的,并且还经历了长征。 书中在描写彭德怀时,主要是针对为什么当红军这一问题。“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可以看出彭德怀的坦率的性格。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1928年,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

202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

202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 照耀中国》教学设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阅读纪实性文学作品的方法; 2. 选读书中人物的某一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3.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创作背景,把握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每日进行阅读时,请做好你的读书笔记(不少于200字)2.边读边悟 (1)在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说说“汉代青铜”有什么含义?…… 见附录1每篇思考问题3.学贵有疑你的疑问:【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视频导入,了解背景 1.课前布置阅读周克冰的《新闻界的_哥伦布_埃德加_斯诺和他的_红星照耀中国》并观看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师小结:这本《红星闪耀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1936年6月,一位在旧中国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带上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加 “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由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与传奇的陕北之行……这本书发行后,“一个月印刷了五版,销量在10万册以上”。有人读了这本书后说:“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 美国记者白德修这样评价道,“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 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样一部传奇之作,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2.由学生起来交流在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信息 明确: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生于美国坎萨斯城。《红星照耀中国》是他创作的一部报道性文学作品。它记录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因为这本震撼世界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这个名字注定要与中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二、红色中国印象之导读任务(一): 跳读摘录,整体感知,完成思维导图 1. 请同学们通过浏览目录,猜读这本书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 2. 快速翻看插图和目录,找找熟悉的人,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交流感兴趣的图片和章节。 3. 小组合作,梳理出斯诺采访的路线,并关注在采访过程中经历的主要事件、采访的主要人物以及他对红色中国的看法,并合作绘制出一幅思维导图并面向全班交流。三、巡游人物画廊之导读任务(二):跳读书本,圈点勾画,完成人物卡片 1.教师出示伟人照片,小组成员就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自主确定阅读范围: 造反者(45)贺龙二三事(54)红军旅伴(61)苏维埃掌权人物(68)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彭德怀印象(269)为什么当红军(274)红色窑工徐海东(304)“红小鬼”(339)关于朱德(355)

初二语文第四讲红星照耀中国

八年级语文第四讲红星照耀中国姓名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相关考点; 文学常识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

知识点巩固 知识点归纳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国籍是美国。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 12 篇,又名《西行漫记》。 3、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朱德、周恩来、 彭德怀、贺龙、刘志丹、徐海东等。他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 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4、彭德怀给斯诺的印象是乐观、豁达、勇敢、率真、大公无私。 5、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徐海东,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 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6、红军的成长离不开严明的纪律,1928年后,红军提出了八条纪律:“一、上门板;二、 捆铺草;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 六、和农民买卖东西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二是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三是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 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8、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 ——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贺龙。 9、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 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是张学良。 10、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贫农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归公。 11、《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一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 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其意义还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 评价。 12、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 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13、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4、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15、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你是怎么理解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