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述地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概述地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概述地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增值自己的形式。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为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主义地租所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地主)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地租

反映的是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对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同时也是国家用于调节社会生产与分配的经济杠杆。

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马克思从土地所有制入手,对地租进行了分析,指出,无论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有何不同,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马克思还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地租

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指出这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农业中,面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土地,租地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数量不同,这就表现为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绝对地租既不是农业产品的社会生产价

格与其个别生产价格之差,也不是各级土地与劣等土地之间社会生产价

格之差,而是个别农业部门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之差。

腾讯公司战略分析教案资料

腾讯公司战略分析

摘要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 提 供商,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腾讯业务非常广泛,涵盖:即时通讯、门户网站、网络游戏、无线服务、电子商务、搜索等业务,所以,对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研究腾讯公司发展战略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腾讯发展历程,然后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能力分析提炼出腾讯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最终明确揭示出腾讯拥有的三大核心竞争力。接着我们根据腾讯的愿景以及战略目标定位,深入研究了腾讯是如何围绕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战略制定,并对腾讯当前的战略进行了剖析。最后,我们在对腾讯公司发展战略记性全面分析后,进一步明确指出腾讯要想确保各项战略顺利实施应具备或提升的资源能力。 关键词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战略分析;对策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目录 一、公司简介 (1) (一)企业愿景 (1) (二)企业使命 (2) 使命: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发展自身 (2) (三)价值观 (2) (四)经营理念 (2) 二、外部环境分析 (3) (一)宏观环境分析 (3)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 2.经济环境分析 (3)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 4.技术环境分析 (5) (二)产业环境分析 (6) 1.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6) 2.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6) 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6) 4.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6) 5.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7) (三)竞争环境分析 (7) 1.世界范围内 (7) 2.中国范围内 (7) (四)市场需求分析 (8) 三、内部环境分析 (9) (一)资源分析 (9) 1.人力资源 (9) 2.财务资源 (9) 3.实物资源 (9)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9) (三)品牌价值分析 (10) 四、SWOT 分析 (11)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湍流模型概述

大多数飞行器都是在高Re数下飞行,表面的流态是湍流。为了准确地确定湍流流态下的摩阻、热流,湍流成为一个重要而困难的研究课题。 (一)DNS 目前处理湍流数值计算问题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即所谓直接数值模拟方法(DNS方法),直接求解湍流运动的N-S方程,得到湍流的瞬时流场,即各种尺度的随机运动,可以获得湍流的全部信息。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和先进的数值方法的研究,DNS方法已经成为解决湍流的一种实际的方法。但由于计算机条件的约束,目前只能限于一些低Re数的简单流动,不能用于工程应用。目前国际上正在做的湍流直接数值模拟还只限于较低的需诺数(Re~200)和非常简单的流动外形,如平板边界层、完全发展的槽道流,以及后台阶流动等。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处理工程中的复杂流动问题,即使是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也还差三个量级。 (二)LES 另一种方法称做大涡模拟方法(LES方法)。这是一种折衷的方法,即对湍流脉动部分直接地模拟,将N-S方程在一个小空间域内进行平均(或称之为滤波),以使从流场中去掉小尺度涡,导出大涡所满足的方程。小涡对大涡的影响会出现在大涡方程中,再通过建立模型(亚格子尺度模型)来模拟小涡的影响。由于湍流的大涡结构强烈地依赖于流场的边界形状和边界条件,难以找出普遍的湍流模型来描述具有不同的边界特征的大涡结构,宜做直接模拟。相反地,小尺度涡对边界条件不存在直接依赖关系,而且一般具有各向同性性质。所以亚格子模型具有更大的普适性,比较容易构造,这是它比雷诺平均方法要优越的地方。自从1970年Deardorff第一次给出具有工程意义的LES计算以来,LES方法已经成为计算湍流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应用的方向也在逐步扩展,但是仍然受计算机条件等的限制,使之成为解决大量工程问题的成熟方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RANS 目前能够用于工程计算的方法就是模式理论。所谓湍流模式理论,就是依据湍流的理论知识、实验数据或直接数值模拟结果,对Reynolds应力做出各种假设,即假设各种经验的和半经验的本构关系,从而使湍流的平均Reynolds方程封闭。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湍流模式理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从对模式处理的出发点不同,可以将湍流模式理论分类成两大类:一类称为二阶矩封闭模式,另一类称涡粘性封闭模式。 (1)雷诺应力模式 所谓二阶矩封闭模式,是从Reynolds应力满足的方程出发,将方程右端未知的项(生成项,扩散项,耗散项等)用平均流动的物理量和湍流的特征尺度表示出来。典型的平均流动的变量是平均速度和平均温度的空间导数。这种模式理论,由于保留了Reynolds应力所满足的方程,如果模拟的好,可以较好地反映Reynolds应力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因而可以较好地反映湍流运动规律。因此,二阶矩模式是一种较高级的模式,但是,由于保留了Reynolds应力的方程,加上平均运动的方程整个方程组总计15个方程,是一个庞大的方程组,应用这样一个庞大的方程组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计算量很大,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二阶矩模式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2)涡粘性模式

中国社交网络发展历程的四种阶段教案资料

中国社交网络发展历程的四种阶段 “六度空间”理论的再度提出,打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另一扇大门,将早期社交性网络的概念引入互联网,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SNS。目前,社交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成为投资圈最为炙手可热的追捧领域。回首SNS的发展,回首SNS 的发展,从国外的MySpace、Facebook、Twitter到中国的开心网、人人网等泛娱乐SNS 应用,再到目前中国大行其道的微博、米聊(微博)、微信,乃至垂直类SNS的应用形态,社交网络服务的概念深入互联网精髓。 一定意义上来看,社交网络其实是源于网络社交的需要,基于此种思路,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主要呈现四种阶段,如下图所示: 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主要呈现四种阶段一些事 (一)早期社交网络雏形BBS时代 从社交网络的深层演变来看,社交网络应该是从WEB1.0时代的BBS层面逐渐演进。相比于E-mail形态,BBS把社交网络向前推进了一步,将点对点形式演变为点对面,降低

交流成本。此外,相比于即时通信和博客等轻社交工具,BBS淡化个体意识将信息多节点化,并实现了分散信息的聚合。此时,天涯、猫扑、西祠胡同等产品都是BBS时代的典型企业。从VC/PE关注度来看,2006年年以前,资本主要关注BBS及博客形态的社交网络产品,但是后期来看,这类企业的发展多不尽人意。 (二)娱乐化社交网络时代 经历了早期概念化的六度分隔理论时代,社交网络凭借娱乐化概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外社交产品推动了社交网络的深度发展。2002年,LinkedIn成立;2003年,运用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的Myspace成立;2004年,复制线下真实人际关系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Facebook成立,这些优秀的社交网络产品或服务形态,一直遵循社交网络的“低成本替代”原则,降低人们社交的时间与成本,取得了长足发展。 纵观中国,国外社交网络如火如荼发展之际,中国社交网络产品相继出现,如2005年成立的人人网、2008年成立的开心网,乃至2009年推出的搜狐白社会等,拉开中国社交网络大幕。这段时间大体跨越了2006-2008年三余年,VC/PE在此间经历了大幅投入之后,2008年进入缓步投入阶段。 (三)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 新浪微博的推出,拉开了中国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的大幕。2009年8月,新浪推出微博产品,140字的及时表达,及根据用户价值取向及兴趣所向等多维度划分用户群体,用户通过推介及自行搜索等方式构建自己的朋友圈,这种产品迅速聚合了海量的用户群,当然也吸引了众多业者(如腾讯、网易、盛大)的追随。这种模式也再次将广义社交网络推向投资人视野。

(完整版)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发展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发展 情境教学的萌芽出现在古代。情境教学注重的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对学生的教育,最朴素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孔子强调的“启发”教育,也是运用情境启发学生,达到有效的教学;苏格拉底强调的“产婆术”教育,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寻找答案。除此之外,还有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美国的杜威,他们都在情境教学上不谋而合。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社会的理解决定于个人主观经验的不同,用一句俗语解释就是“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按照建构主义的思维,学习者通过原有的经验和心理认知结构联系社会文化情境背景创建新的学习情境,这个过程是对旧知识的一个重新整合。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者作为认知的主体,对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建立在自己主动建构的基础上才能重组成自己认可的知识,教师在这个有意义的建构过程中只是一个“催化剂”,对比情境教学法不难发现建构主义教学环节中也包含情境创设。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论学习理论的代表是布鲁纳,他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形成的认知结构,而是学习者发自内心想去获得知识,并通过把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内化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法”,所谓的发现法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矛盾,从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相似之处。该办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包括种不同的智力,它们是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传统智力只重视前三种,忽略了后四种。加德纳的智力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组成人的各种智能是相对独立的,有着不同发展规律,所以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多种智力的开发创设各种可能的情境。多元智能理论为情境教学提供了生理和智力保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对指导后来的学习有重大影响,无论今天我们怎么去 辩证的看前人的理论,它们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时代下有它研究的意义。 行为主义重视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刺激决定作用,认为个人意念只是一个影响个人学 ①林丰勋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细数起来,情境教学的萌芽出现在古代。情境教学注重的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对 学生的教育,最朴素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孔子强调的“启发”教育,也是运 用情境启发学生,达到有效的教学苏格拉底强调的“产婆术”教育,是创设一定 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寻找答案。除此之外,还有世纪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美国的杜威,他 们都在情境教学上不谋而合。任何方法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当我们对于一 个事物现象进行关注应用时要看到它的本质面貌,更好的让原理论来指导实践。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习的一方面因素。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的行为反应过程。根 据以上观点,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从这个层面上看, 行为主义与新课程的理念、情境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同年,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最初的NCP 协议下的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是Internet 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但在NCP 协议下,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但无论如何,ARPANET成为了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可以说,最早促使互联网最初起源的推动力是冷战时期的军备角力思维。 2、TCP/IP协议的产生。 由于最初的通信协议下对于节点以及用户机数量的限制,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

湍流模型概述

大多数飞行器都是在高Re数下飞行,表面的流态是湍流.为了准确地确定湍流流态下的摩阻、热流,湍流成为一个重要而困难的研究课题。 (一)DNS 目前处理湍流数值计算问题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即所谓直接数值模拟方法(DNS方法),直接求解湍流运动的N-S方程,得到湍流的瞬时流场,即各种尺度的随机运动,可以获得湍流的全部信息。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和先进的数值方法的研究,DNS方法已经成为解决湍流的一种实际的方法。但由于计算机条件的约束,目前只能限于一些低Re数的简单流动,不能用于工程应用.目前国际上正在做的湍流直接数值模拟还只限于较低的需诺数(Re~200)和非常简单的流动外形,如平板边界层、完全发展的槽道流,以及后台阶流动等。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处理工程中的复杂流动问题,即使是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也还差三个量级.(二)LES 另一种方法称做大涡模拟方法(LES方法).这是一种折衷的方法,即对湍流脉动部分直接地模拟,将N—S方程在一个小空间域内进行平均(或称之为滤波),以使从流场中去掉小尺度涡,导出大涡所满足的方程.小涡对大涡的影响会出现在大涡方程中,再通过建立模型(亚格子尺度模型)来模拟小涡的影响。由于湍流的大涡结构强烈地依赖于流场的边界形状和边界条件,难以找出普遍的湍流模型来描述具有不同的边界特征的大涡结构,宜做直接模拟。相反地,小尺度涡对边界条件不存在直接依赖关系,而且一般具有各向同性性质。所以亚格子模型具有更大的普适性,比较容易构造,这是它比雷诺平均方法要优越的地方。自从1970年Deardorff第一次给出具有工程意义的LES计算以来,LES方法已经成为计算湍流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应用的方向也在逐步扩展,但是仍然受计算机条件等的限制,使之成为解决大量工程问题的成熟方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RANS 目前能够用于工程计算的方法就是模式理论。所谓湍流模式理论,就是依据湍流的理论知识、实验数据或直接数值模拟结果,对Reynolds应力做出各种假设,即假设各种经验的和半经验的本构关系,从而使湍流的平均Reynolds方程封闭.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湍流模式理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从对模式处理的出发点不同,可以将湍流模式理论分类成两大类:一类称为二阶矩封闭模式,另一类称涡粘性封闭模式。 (1)雷诺应力模式 所谓二阶矩封闭模式,是从Reynolds应力满足的方程出发,将方程右端未知的项(生成项,扩散项,耗散项等)用平均流动的物理量和湍流的特征尺度表示出来。典型的平均流动的变量是平均速度和平均温度的空间导数.这种模式理论,由于保留了Reynolds应力所满足的方程,如果模拟的好,可以较好地反映Reynolds应力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因而可以较好地反映湍流运动规律。因此,二阶矩模式是一种较高级的模式,但是,由于保留了Reynolds应力的方程,加上平均运动的方程整个方程组总计15个方程,是一个庞大的方程组,应用这样一个庞大的方程组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计算量很大,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二阶矩模式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2)涡粘性模式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 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 ARPANET 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 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 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 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 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 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 ARPANET ,进行联网的研究。同

教学理论的概述

教学理论的概述 1.教学理论的概念: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2.教学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教学理论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从规范性和处方性角度考虑,教学理论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具体地说,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学习理论主要是在描述和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 代表内容 ①大教学小课程苏联、中国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于其中的,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从而教学理论包含课程理论。课程是教学内容的代名词,属于教学的一部分;课程也往往被具体化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三部分,课程理论主要研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编制和改革。 ②大课程小教学北美课程涵盖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教学只是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教学理论只是课程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3.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1 )教学理论的形成:教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思想成熟再到教学理论的形成。这一进程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不断系统的过程,其中系统化是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 《学记》是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 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W.Ratke ,1571---1635 )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们用的词是"Didactica" ,并将其解释为"教学的艺术" 。 赫尔巴特在1806 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里的教育学是"Padagogik" ,英语是"Pedagogy" ,源于希腊语中的"教仆(Pedagogue)" 一词,它主要指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两方面。 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核心,他第一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第一阶段,“明了”(clearness,也译作“清楚”)。在明了阶段,儿童的观念活动处于静态的钻研状态,对学习的内容逐个地进行深入的学习;主要的任务是明了各种知识。这就

腾讯的发展历程及盈利方式

腾讯的生存法则 在众多人电脑桌面上,总会有一个小企鹅在闪来闪去,QQ这只小企鹅改变了三亿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用科技生产出了一种时尚。 拥有了三亿多人的用户群,在这个巨大的平台上,腾讯借助互联网又创造出一种科技时尚的商业模式。 吸星大法 有记者曾这样提问盛大董事长陈天桥,"有没有想过像腾讯QQ那样做即时通讯。"他的回答耐人寻味,"司马昭之心,谁不想做?问题是,腾讯有'吸星大法',你有什么好创意,它立刻就能照搬过去,忙活半天等于给腾讯打工了。只有找一个腾讯模仿不了的,我才会去做。" 陈天桥所谓的"吸星大法"无疑揭示了腾讯的技术跟进策略。从2002年到2004年腾讯业绩的增长速度令人侧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腾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吸引用户的眼球。而这些新业务的灵感不少都来源于互联网上。 一个可以证明的例子就是QQ游戏,由于和QQ社区捆绑,从去年投入到现在,QQ游戏最高在线人数已经突破130万,远远超过联众,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位的游戏门户,这就是跟随战略的体现。另外,像过去开拓的铃声、短信、交友、校友录等服务,莫不是跟随战略的结果。 目前,QQ有着将近3.7亿的超大注册用户量,在此基础上,腾讯完全可以看到别人的成功后再去跟随,因为新开拓业务的成本会比较低。 所谓的吸星大法确实为腾讯带来了很多的商业机会,但是实际上这种方法对于腾讯来说并不是百试百灵。腾讯确实存在着一些社区壁垒,但并不是说腾讯在什么行业做都能成功,比如QQ交友、邮件等,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腾讯的QQ用户其实就是一个大平台,各种项目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孵化。但是腾讯实际上之所以能连续开展那么多项目,吸纳众家所长,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腾讯的企业文化,一种轻松、自由、开放的企业文化。 在腾讯内部员工因为工作问题争吵是家常便饭,这种习惯甚至还被带到了会议上,员工会经常反驳领导的意见,包括马化腾在内的公司管理层也都非常注意吸纳员工的好点子。 比如现在很火的QQ秀就是由员工提出的建议。像QQ秀这种类似的业务是先从韩国开始做起,后来员工认为适合腾讯,就向公司管理层提出了"QQ秀"这个建议。最初公司领导认为这个建议不可行,为了证明建议的可行性,员工们

湍流与层流_湍流研究概述

第一篇 大气的组成与物理特性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大气的气体成份 大气中的粒子群 大气的运动、能量与构造 大气的光学特性 大气的电学特性
1

第二篇 大气湍流
粘性流体的两种形态: 层流和湍流。 层流是流体运动中较简单的状态, 普遍的却是湍流。
2

湍流研究的意义
湍流的研究与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中 的航空、船运、环境保护、气象、化工、 冶金、水利、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如果 能掌握它的运动规律,对它进行合理的应 用和有效的控制,那么对基础研究与实际 应用将有重大的意义。
3

湍流研究的成果
人们对湍流结构、湍流边界层、湍流 剪切流、湍流的传热传质、湍流扩散、湍 流统计模型、大气湍流、晴空湍流、等离 子湍流、湍流测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 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

本节的内容
湍流的一般定义和描述; 湍流与层流的区别; 湍流理论发展的历史; 湍流理论简介; 湍流的特点; 大气湍流的复杂性; 湍流研究技术的发展。
5

湍流的一般定义和描述
1. 湍流是随机的(Reynolds,Taylor,Von Karman ,Hinze等),又具有拟序结 构。 2. 流体的湍流运动是由各种大小和涡量 不同的涡旋叠加而成的,其中最大涡 尺度与流动环境密切相关,最小涡尺 度则由粘性确定;流体在运动过程中, 涡旋不断破碎、合并,流体质点轨迹 不断变化。
6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概述--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概述--理论指导 1.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教学设计又被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我们可以将课程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计划、媒体教学材料等看作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因此,大到课程开发,小到媒体材料的制作,我们都需要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教学系统既是教学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对象,也是教学设计活动的产物。 教学设计者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己任,通过系统地设计教学,保证没有人处于教育劣势之中,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发展(包括知、情、意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运用和发明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习者的外部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的发生,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发展。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教学设计基本上属于应用类学科。与教学设计相比,教育学和教学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们着重研

究教育、教学方面的客观规律。近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学科的理论研究已经渐渐由单纯的哲学思辩转变到以学习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来研究教育教学的客观机理了。教育学和教学论虽然以心理学为基础,但并不将学习的心理机制作为其研究对象。而学习理论的任务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这两方面的基本理论不同程度地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制定和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了关于教学机理和学习机制的科学依据。所以说,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可避免地要包括教与学的理论。 由于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因此,旨在应用现有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就必须同时关注这两方面理论的最新发展,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与教学设计形成对比的是,教与学理论关心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即教学规律是什么、学习机制是什么等等。而教学设计则关心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理论按性质可分为规定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两大类。描述性理论提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规定性理论一般是以描述性理论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关注达到某种理想的结果所采用的最优方法。教与学理论中更多的是描述性理论,而教学设计中更多的是规定性理论,它规定了为达到某种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如何去选择和确定最好的教学策略。 (1)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由于研究者的哲学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当代学习理论分化为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心理行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历程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历程 概述:1999年阿里巴巴实现用互联网连接中国供应商与海外买家后,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就实现了互联网化。在此之后,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从信息服务,到在线交易、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境电商产业转型。 1、跨境电商1.0阶段(1999~2003) 跨境电商1.0时代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网上展示、线下交易的外贸信息服务模式。跨境电商1.0阶段第三方平台主要的功能是为企业信息以及产品提供网络展示平台,并不在网络上涉及任何交易环节。此时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进行信息展示的企业收取会员费(如年服务费)。跨境电商1.0阶段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衍生出竞价推广,咨询服务等为供应商提供一条龙的信息流增值服务。 在跨境电商1.0阶段中,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以及环球资源网为典型代表平台。其中,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主,线下会议交易为辅,是中国最大的外贸信息黄页平台之一。环球资源网1971年成立,前身为Asian Source,是亚洲较早的提供贸易市场资讯者,并于2000年4月28日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权代码GSOL。 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中国制造网、韩国EC21网、Kellysearch等大量以供需信息交易为主的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1.0阶段虽然通过互联网解决了中国贸易信息面向世界买家的难题,但是依然无法完成在线交易,对于外贸电商产业链的整合仅完成信息流整合环节。 2、跨境电商2.0阶段(2004~2012)

2004年,随着敦煌网的上线,跨境电商2.0阶段来临。这个阶段,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摆脱纯信息黄页的展示行为,将线下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实现电子化,逐步实现在线交易平台。 相比较第一阶段,跨境电商2.0更能体现电子商务的本质,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服务、资源整合有效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包括B2B(平台对企业小额交易)平台模式,以及B2C(平台对用户)平台模式两种模式。跨境电商2.0阶段,B2B平台模式为跨境电商主流模式,通过直接对接中小企业商户实现产业链的进一步缩短,提升商品销售利润空间。2011年敦煌网宣布实现盈利,2012年持续盈利。 在跨境电商2.0阶段,第三方平台实现了营收的多元化,同时实现后向收费模式,将“会员收费”改以收取交易佣金为主,即按成交效果来收取百分点佣金。同时还通过平台上营销推广、支付服务、物流服务等获得增值收益。 3、跨境电商3.0阶段(2013~) 2013年成为跨境电商重要转型年,跨境电商全产业链都出现了商业模式的变化。随着跨境电商的转型,跨境电商3.0“大时代”随之到来。 首先,跨境电商3.0具有大型工厂上线、B类买家成规模、中大额订单比例提升、大型服务商加入和移动用户量爆发五方面特征。与此同时,跨境电商3.0服务全面升级,平台承载能力更强,全产业链服务在线化也是3.0时代的重要特征。 在跨境电商3.0阶段,用户群体由草根创业向工厂、外贸公司转变,且具有极强的生产设计管理能力。平台销售产品由网商、二手货源向一手货源好产品转变。

腾讯发展历程

腾讯QQ的发展历程 腾讯QQ(简称“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 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讯终端相连。2015年,QQ继续为用户创造良 好的通讯体验!其标志是一只戴着红色围巾的小企鹅。 目前QQ已经覆盖Microsoft Windows、OS X、Android、iOS、Windows Phone 等多种主流平台。 发展历程------------------------------------------ 成立当初主要业务是为寻呼台建立 网上寻呼系统,这种针对企业或单位的软 件开发工程几乎可以说是所有中 小型网络服务公司的最佳选择,这是 腾讯QQ的前 换名风波 QQ是1999年2月由腾讯自主开发的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腾讯即 时通信(TencentInstant Messenger,简称TM或腾讯QQ),其合理的设计、良好的应用、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QQ以前是模仿ICQ来的, 是国际的一个聊天工具,是I seek you(我寻找你)的意思,OICQ模仿ICQ它在ICQ前 加了一个字母O,意为opening I seek you,意思是“开放的ICQ”,但被指侵权,于是腾 讯老板(马化腾)就把OICQ改了名字叫QQ,就是现在我们用的QQ。除了名字变化, 腾讯QQ的标志却一直没有改,一直是小企鹅。因为标志中的小企鹅很可爱迷人而且很受 女生的青睐,用英语来说就是cute,因为cute和Q是谐音的,所以小企鹅配QQ也是一 个很好的一个名字。 商标纠纷 2000年,就在OICQ席卷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之时,一纸律师函发到了刚刚成立3年 的腾讯公司。ICQ的母公司美国在线(AOL)起诉腾讯侵权,要求OICQ改名。马化腾急 中生智,将OICQ改名为QQ。 早期发展

湍流模型发展综述

湍流模型发展综述 摘要:在概述了湍流问题的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了湍流的四种模型,对湍流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模拟能力进行了对比,最后简述了湍流模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湍流模型;Navier-Stokes方程组;J-K模型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problems of turbulence,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d four kinds of turbulence models and compared their ability of simulation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t last, the paper expound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turbulence model. Key words:Turbulence model; Navier-Stokes equations; J-K model 一、引言 湍流又称紊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很不规则的流动现象。当粘性阻尼无法消除惯性的影响时,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流动都是湍流。 湍流运动的实验研究表明,虽然湍流结构十分复杂,但它仍然遵循连续介质的一般动力学规律,湍流流动的各物理量的瞬时值也应该服从一般的N-S方程。对粘性流体服从的N-S方程进行时均化,就可以得到雷诺平均方程。与定常的N-S方程相比,不同之处是在该式右边多了九项与脉动量有关的项,这脉动量的乘积的平均值与密度的乘积是湍流流动中的一种应力,称为湍流应力或雷诺应力。其中,法向雷诺应力和切向雷诺应力各有三个。 湍流问题就是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解雷诺方程。由于雷诺平均方程中未知数个数远多于方程个数而出现了方程不封闭的问题,这就需要依据各种半经验理论提出相应的补充方程式,即各种湍流模型。一般按照所用湍流量偏微分方程的物理含义或者数量进行区分,分别称为梅罗尔—赫林方法和雷诺方法。而后者又将湍流模型分成四类。(1)零方程模型;(2)一方程模型;(3)二方程模型;(4)应力方程模型。下面就对这些模型进行简单的描述。 二、湍流模型简介 1、零方程模型 最初的湍流模型只考虑了一阶湍流计算统计量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即平均方程,没有引进高阶统计量的微分方程,因而称之为一阶封闭模式或零方程模型。零方程模型又称为代数模型,代数模型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模型:(1)Cebeci —Smith 模型,(2)Baldwin—Lomax 模型,(3)Johnson—King 模型。 其中,B-L与C-S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层湍流粘性系数取法不同。后者适用于湍流边界层,而前者则可用于 N-S方程的计算。此两模型已在工程计算中

互联网发展历程

互联网发展历程 1969年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 下将美国 互联网 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有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Harvard(哈佛大学)、BBN和SystemsDevelopmentCorpinSantaMonica(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Stanford(斯坦福大学)、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Carnegie-Mellon(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NASA/Ames(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兰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渐渐扩大为今天的互联网。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1968年,当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他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BobMetcalfe(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这篇论文最初因为分析的不够而被学校驳回。后来他又加进一些因素,才被接受。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BobKahn(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从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1978年

腾讯企业发展历程概览

腾讯企业发展历程概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腾讯 一、公司简介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多年来,腾讯主打产品腾讯QQ早已深入人心。尽管互联网用户增长已趋成熟,国内经济增长逐渐放缓,腾讯公司在近几个季度仍保持着收入和盈利稳健的同比增长。2012年第二季度,腾讯营业收入约为105.3亿人民币,同比增加了56.2%;净利润达到42.2亿人民币,同比增加了32%;净利润率超过40%。2012年11月,腾讯市值已达到63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谷歌和亚马逊,超过百度,排在全球互联网上市企业的第三位。第二季度,腾讯即时通信服务月活跃帐户数达到7.836亿,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 二、发展历程 初创探索阶段(1997—2002年):1997年,马化腾受到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ICQ的启发,开始做一个ICQ的汉化版—OICQ;受到丁磊,张朝阳等人外国融资创业的成功故事激励,1998年,他创立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在当时,选择一个受欢迎的软件给用户提供汉化版是整个中国IT业的一种潮流。而OICQ不单是ICQ的汉化

版,它将即时通讯功能和用户需求有机结合,具备离线消息,个性化头像等功能。随着互联网通过网吧形式在中国全面铺开,这些细微却极具针对性的特点让OICQ迅速流行起来。 创立之初的腾讯处在一个谋求生存的艰难起步阶段,与政府的合作开发才促成了OICQ的诞生。最开始的OICQ 互联网版本和深圳电信合作开发,由深圳电信出资60万,提供服务器和带宽。刚推出的OICQ大受欢迎,用户数飞速增加,腾讯公司因此决定独立发展。期间,IDG和盈科数码为腾讯注资400万美元,帮助腾讯脱离资金困境。 拓展扩张阶段(2002—2009年):灵活地借鉴和创新让腾讯始终保持在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领先地位。当2002年3月QQ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时,进军中文社区的MSNMessenger对其构成威胁。腾讯参考韩国社交网络Cyworld的运作模式,销售虚拟物品如人物形象服装、背景等,推广到QQ上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3年之后的腾讯,进入了一个稳健的平台扩张阶段,陆续推出“QQ游戏”、企业即时通信产品“腾讯通”(RTX)、腾讯TM等新应用,并连续几年被深圳市科技局、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等9个机关评定为“深圳市重点软件企业”。2004年上市后,腾讯开始进入成熟的发展时期。这一年QQ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中国即时通讯产业成

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 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一、湍流模型的研究背景 自然环境和工程装置中的流动常常是湍流流动,模拟任何实际过程首先遇到的就是湍流问题,而湍流问题本身又是流体力学理论上的难题。对于某些简单的均匀时均流场,如果湍流脉动是各向均匀及各向同性的,可以用经典的统计理论来分析,但实际上的湍流往往是不均匀的,这就给理论分析带来了极大地困难。这也就引发了对湍流过程进行模拟的想法。 对湍流最根本的模拟方法是在湍流尺度的网格尺寸内求解瞬态的三维N-S 方程的全模拟方法,此时无需引进任何模型。然而由于计算方法及计算机运算水平的限制,该种方法不易实现。另一种要求稍低的方法是亚网格尺寸度模拟即大涡模拟(LES),也是由N-S方程出发,其网格尺寸比湍流尺度大,可以模拟湍流发展过程的一些细节,但由于计算量仍然很大,只能模拟一些简单的情况,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问题也存在很多问题[1]。目前数值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1.平均N-S方程的求解,2.大涡模拟(LES),3.直接数值模拟(DNS),而模拟的前提是建立合适的湍流模型。 所谓的湍流模型,就是以雷诺平均运动方程与脉动运动方程为基础,依靠理论与经验的结合,引进一系列模型假设,而建立起的一组描写湍流平均量的封闭方程组。目前常用的湍流模型可根据所采用的微分方程数进行分类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两方程模型、四方程模型、七方程模型等。对于简单流动而言,一般随着方程数的增多,精度也越高,计算量也越大、收敛性也越差。但是,对于复杂的湍流运动,则不一定。湍流模型可根据微分方程的个数分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二方程模型和多方程模型。这里所说的微分方程是指除了时均N-S 方程外,还要增加其他方程才能是方程封闭,增加多少个方程,则该模型就被成为多少个模型。 二、基本湍流模型 常用的湍流模型有: 零方程模型:C-S模型,由Cebeci-Smith给出;B-L模型,由Baldwin-Lomax 给出。 一方程模型:来源由两种,一种从经验和量纲分析出发,针对简单流动逐步发展起来,如Spalart-Allmaras(S-A)模型;另一种由二方程模型简化而来,如Baldwin-Barth(B-B)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