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中级会计实务(WORD版)

2019中级会计实务(WORD版)

2019中级会计实务(WORD版)
2019中级会计实务(WORD版)

201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中级会计资格

中级会计实务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第二章存货

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三章固定资产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六章无形资产

第一节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征和认定

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第八章资产减值

第一节资产减值概述

第二节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的确定第三节资产组减值的处理

第九章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工具的分类

第二节金融工具的计量

第三节金融资产终止确认和金融资产转移的判断

第十章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

第一节应付职工薪酬

第二节借款费用

第十一章债务重组

第一节债务重组方式

第二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第十二章或有事项

第一节或有事项概述

第二节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

第十三章收入

第一节收入概述

第二节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合同成本

第四节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十四章政府补助

第一节政府补助概述

第二节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第十五章所得税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十六章外币折算

第一节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二节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第十七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第二节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第三节前期差错更正

第十八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第三节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第十九章财务报告

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

第二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第三节合并资产负债表

第四节合并利润表

第五节合并现金流量表

第六节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七节特殊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第八节合并对务报表附注

第九节合并财务报表综合举例

第二十章政府会计

第一节政府会计概述

第二节政府单位特定业务的核算

第二十一章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一节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

第二节民间非营利组织特定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一、财务报告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承担这一信息载体和功能的是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它是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最终结果,是沟通企业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报告应当向谁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当保护谁的经济利益,这是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出发点;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报告所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决定着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与灵魂。

关于财务报告目标,通常认为有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在受托责任观下,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

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将投资者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凸显了投资者的地位,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决策无关,那么财务报告就失去了其编制的意义。根据投资者决策有用目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及其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利润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有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与投资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除了投资者之外,企业财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还有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由于投资者是企业资本的主要提供者,如果财务报告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的会计信息需求,通常情况下也可以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

二、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入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一定的折旧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孕育出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本身的属

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记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及其时点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

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对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损失。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2. 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

3. 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例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

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做到相关,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想让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就应当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如果其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作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者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商品已经售出,但企业为确保到期收回货款而暂时保留商品的法定所有权时,该权利通常不会对客户取得对该商品的控制权构成障碍,在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企业确认相应的收入。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而这些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务中,如果某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在实务中,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全部获得之前即进行会计处理,从而满足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但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如果企业等到与交易或者事项有关的全部信息获得之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信息披露可能会由于时效性问题,对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有用性将大大降低。这就需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作相应权衡,以最好地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为

判断标准。

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减少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形式。

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例如,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购置的固定资产等可以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制造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对外出售后收回货款,货款即为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 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表明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通常在判断资产是否存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不享有其所有权,但企业控制了这些资产,同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如果企业既不拥有也不控制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3.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企业有购买某项存货的意愿或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因此而确认存货资产。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到,能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判断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

2.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都需要

付出成本。例如,企业购买或者生产的存货、企业购置的厂房或者设备等,对于这些资产,只有实际发生的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才能视为符合了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取得的资产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例如,企业持有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尽管它们没有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但是,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话,也被认为符合了资产可计量性的确认条件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里的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在法律意义上需要强制执行。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入款项形成借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予以偿还。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经营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也使有关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合理预期。例如,某企业多年来制定有一项销售政策,对于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预期将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务就属于推定义务,应当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

2.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

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形式偿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将负债转为资本等。

3. 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2.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的资产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额(有效套期部分)等。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了。

2019年中级会计实务真题(附答案)

201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2017 年5 月10 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一项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全部出售,取得价款1200 万元,当日办妥相关手续。出售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100 万元,其中投资成本为700 万元,损益调整为300 万元,可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为100 万元,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甲公司处置该项股权投资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100 B.500 C.200 D.400 2.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 年12 月31 日,甲公司出售一台原价为452 万元,已提折旧364 万元的生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50 万元,增值税税额为25.5 万元。出售该生产设备发生不含增值税的清理费用8 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出售该生产设备的利得为()万元。 A.54 B.87.5 C.62 D.79.5 3.下列关于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收到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 换入资产的成本 B.支付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 资产的成本 C.涉及补价的,应当确认损益 D.不涉及补价的,不应确认损益 4.下列各项中,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A.实际发放股票股利 B.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C.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5.2016 年1 月1 日,甲公司以3133.5 万元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总额为3000 万元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债券期限为5 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不考虑增值税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2016 年12 月31 日,甲公司该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24.66 B.125.34 C.120 D.150 6.2016 年1 月1 日,甲公司从本集团内另一企业处购入乙公司80%有表决权的股份,构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2016 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 万元,分派现金股利250 万元。2016 年12 月31 日,甲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总额为9000 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16 年12 月31 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万元。

备考中级会计实务笔记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八部分: 1:总论 2:资产类: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 3:收入负债类:收入、负债及借款费用; 4:特殊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或有事项、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 5: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6:最重要税务类:所得税; 7: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8:财务报告; 第一章《总论》 1.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目标不再是满足国际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是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企业、企业集团、事业单位等)、持续经营(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时间范围)、货币计量(计量手段);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为了弥补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我们现代会计编制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就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实际发生)、相关性(经济决策相关)、可理解性、可比性(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重要性(金额、性质)、谨慎性(不得高估资产和收益,不得低估费用和负债)、及时性等; 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及计量原则: ★资产:(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确认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负债:(特征)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确认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收入:(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确认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该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费用:(特征)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确认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日常活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非日常活动); ★利得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营业外收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利的损失可能影响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影响当期损益,但是最终都会影响所有者权益; 价值、重置成本(盘盈); ★计量属性都是按照购入以后的后续计量,购入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公平交易价购入的,后续如果每期期末体现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期末账面价值会调整为期末公允价值,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等期末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其他资产期末不按照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的,就是按照购入成本持续核算是历史成本计量; 第二章《存货》 1.存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全

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一讲 第一次课程的内容2007年教材变化比较大的地方 教材变化对中级会计实务的影响: 第一次:93年7月1号,新旧会计制度接轨 第二次:2001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第三次:2007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针对上市公司的。中级会计实务的学习方法: 1.课程听两遍就可以了,联信网络课程的特点就是随面授来录制的; 2.不主张在单位看书,上班有闲暇时间就回忆老师讲课的内容; 3.老师在课堂上会结合书上的习题和课外的习题在课堂上讲,学员课外做的习题就一套就可以了,到时候老师会推荐 新准则对中级教材突现的变化: 难点有三个: 第一层:所得税会计,在企业核算中,抛弃了应付税款法,必须是纳税影响债务法; 第二层: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的结合,难度比较大; 第三层: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二讲 接上一讲内容: 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 9号准则产生的前提 和财务管理内容的结合 2007中级会计实务第三讲 接上一讲内容: 例:购买一处房产,合同总价的300万,合同约定每年年末支付100万,银行的贷款利率(折现率)为6.5%,折现的总额为260万:

借:固定资产 260万 未确认的融资费用 40万 贷:长期应付款 300万 分析:40万是3年的财务费用,每年进财务费用要采取实际利率法来摊销财务费用,原来是采取直线法来摊销财务费用 债务重组:按照市场价值,在原来的会计制度下就认账面价值,按照新的准则导入了公允价值。 例:甲有房产一处,不考虑折旧,购入价为50万,现在的市场价值为80万,甲欠乙 110 万,双方达成了一个债务重组的协议:甲用房产抵110万应付乙的欠款。 按照以前的会计处理方面(不认市场价值): 甲方:借:应付账款 110 乙方:借:固定资产110万 贷:固定资产 50万贷:应收账款 110万 资本公积 60万 按照新的准则,换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必须要按照公允价值 整个损益:110-50万 债务重组收益:110-80万 处置资产的损益:80-50万 债权人(换入资产的价值必须按照公允价值来计算): 借:固定资产 80 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0万 贷:应收账款 110万 企业合并(20号准则): 掌握三层意思: 1、站在公司法的角度来谈企业合并 第一种合并吸收合并,A+B=A(B灭失,B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转入A) 第二种合并新设合并:A+B=C(A、B 灭失,产生新公司C) 第三种合并股权合并:A作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卖给了B公司,A成为B公司的 全资子公司。会计处理:只需要做实收资本和股本明细账的转换。 借:实收资本-甲 贷:实收资本-B 图例:甲-100%---A-100%---B 重点注意:合并报表主体发生了变化2、站在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角度

2019年《中级会计实务》100个高频考点

中级《中级会计实务》考点库 100 个 1.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个假设。 2.资产应具备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购入存货的入账成本=买价+进口关税+运费、装卸费、保险费。 4.企业的存货期末计量方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5.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全额提取减值准备: ①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②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③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④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6.能够准确反映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完全一致的是:个别计价法。 7.固定资产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8.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9.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10.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包括:

(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3)已出租的建筑物。 11.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是否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不需要。 12.“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日是? 租赁期开始日或用于资本增值的日期。 13.“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的转换日是? 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日期。 14.“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存货”的转换日是? 租赁期满,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决议明确表明将其重新开发用于对外出售的日期。 15.企业合并有三种类型,包括: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 16.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17.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哪个科目?管理费用。 18.合并方发生的与发行权益性工具作合并对价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首先冲减:资本公积。 19.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什么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 20.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固定资产应以其在购买日的什么价值计量:公允价值。。

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真题及答案(第一批)

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真题及答案(第一批) 单选题 1.2X18年12月31日,甲公司涉及的一项产品质量未决诉讼案,败诉的可能性为80%。如果胜诉,不需支付任何费用;如果败诉,需支付赔偿金及诉讼费共计60万元,同时基本确定可从保险公司获得45万元的赔偿。当日,甲公司应确认预计负债的金额为()万元。 A.15 B.60 C.0 D.48 【答案】:B 【解析】:或有事项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应该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认预计负债,考试100,超高通过率的考证平台,中级会计师刷题就来考试100。题型齐全,高质量题库,助力你通关考试。对于补偿应该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相应的确认其他应收款。 2.甲公司购买其子公司(乙公司)的少数股东拥有的乙公司股权时,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低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乙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的部分,应当调整的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是()。 A.资本公积 B.投资收益

C.未分配利润 D.盈余公积 【答案】:A 【解析】:母公司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在合并报表的角度属于权益性交易,因购买少数股东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小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3.甲公司对其购入债券的业务管理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该债券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全流量,仅为对本全和末偿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应将该债券投资分类为()。 A.其他货币资金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D.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答案】:D 【解析】:考试100,超高通过率的考证平台,中级会计师刷题就来考试100。题型齐全,高质量题库,助力你通关考试。金融资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1)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义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2)该金融资产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全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2017中级会计师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 个人学习笔记【呕心沥血整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2、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立场和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 注意两个时间范围的区分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应以币值稳定为假设 三、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即应依据权责关系,而不是现金的收付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的期间。注意: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记账基础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如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要求: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平衡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晦涩难懂,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要求:1.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 2.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会计政策) 五、实质重于形式(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企业集团)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大多数的业务交易,其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实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法律形式没有反映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按照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账务处理。 六、重要性(性质和金额(净利润为1))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完整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要求将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完整、全面的计量、报告。 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相同的金额对于规模不同的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重要性理解。 七、谨慎性(加速折旧和计提减值、存货采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费用和损失。

《中级会计实务》的无形资产之读书笔记

第四章: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学习笔记(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掌握)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土地使用权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2、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土地使用权而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掌握) (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项目的研究开发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1、研究阶段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是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开发阶段

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重点考点试题十含答案

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重点考点试题十含答案 【非货币性福利的核算·单选题】企业对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进行计量时,应选择的计量属性是()。 A.现值 B.历史成本 C.公允价值 D.重置成本 【答案】C 【解析】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单选题】2018年7月,甲公司当月应发工资1 000万元,其中:生产部门生产工人工资850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50万元;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工资100万元。根据甲公司所

在地政府规定,甲公司应当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0%和8%计提并缴存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甲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1.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以及所得税影响。甲公司2018年7月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万元。 A.1 215 B.100 C.182.25 D.121.5 【答案】D 【解析】甲公司应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100+100×(10%+8%+2%+1.5%)=121.5(万元)。 【辞退福利·单选题】企业因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职工补偿而发生的职工薪酬,应借记()科目。 A.营业外支出

B.管理费用 C.生产成本 D.销售费用 【答案】B 【解析】企业因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而发生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单选题】在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时,资本化期间内与专门借款有关的利息收入应()。 A.冲减当期财务费用 B.冲减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 C.计入营业外收入

2019版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试卷A卷 (附答案)

2019版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试卷A卷 (附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本卷共有四大题分别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某公司从本年度起每年年末存入银行一笔固定金额的款项,若按复利制用最简便算法计算第n年末可以从银行取出的本利和,则应选用的时间价值系数是()。 A.复利终值系数 B.复利现值系数 C.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D.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2、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在一项未决诉讼。根据类似案例的经验判断,该项诉讼败诉的可能性为90%。如果败诉,甲公司将须赔偿对方10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5万元,但很可能从第三方收到补偿款10万元。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就此项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为()万元。 A.90 B.95 C.100 D.105 3、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A.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数总和法改为年限平均法 B.固定资产改造完成后将其使用年限由6年延长至9年 C.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 D.租入的设备因生产经营需要由经营租赁改为融资租赁而改变会计政策 4、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A.固定资产的残值率由7%改为4% B.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为公允价值模式 C.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0年变更为6年 D.劳务合同完工进度的确定由已经发生的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改为已完工作的测量 5、企业为维持一定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是()。 A.变动成本 B.混合成本 C.约束性固定成本 D.酌量性固定成本 6、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1年年初对某栋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办公楼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该办公楼2011年年初账面原值为70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万元,未发生减值,变更日的公允价值为8800万元。该办公楼在变更日的计税基础与其原账面价值相同。甲公司变更日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的金额为()万元。 A、1500 B、2000 C、500 D、1350 7、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100万元购人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为1000万元的5年期不可赎回债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该债券票面年利率为10%,每年付息一次,实际年利率为7.53%。2015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上涨至115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1082.83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投资者⑵债权人⑶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⑷社会公 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 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反映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假设基本含义具体内容 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子公司、集 会计主体“人”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不是 投资者),空间范围 团 会计主体>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 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假设企业长生不老,不会破产清算固定资产进行历史成本和折旧的基础附注说明持续经营能力 会计分期人为划分核算的区间段会计年度=1 年会计中期<1 年 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度量(实物量度、记账本位币:一般是人民币

劳动量度)外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四、会计基础 1、会计确认基础: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计量基础含义举例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取得或制造所需要发生的各项支出 通常情况下采用 固定资产购进时买价及相关杂费作为 入账价值 重置成本(现行成本)按当前条件重新取得,同样资产所需支出 ⑴ ⑵ 存货盘盈 固定资产盘盈 可变现净值将其变现后获得的净价值⑴ ⑵ 存货的期末计价 资产减值时,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现值(P)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在的价值⑴ 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 ⑵ 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 ⑶ 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 ⑷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 ⑸ 资产减值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⑹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要考虑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⑴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市价)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 ⑵ ⑶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 ⑷股份支付 ⑸生物资产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 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2019年中级会计实务精选试题

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题库及答案、2019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库、中级会计师考前冲刺试题尽在中华考试网——焚题库(中级会计师),考生可登录中华考试网-中级会计师焚题库页面https://www.doczj.com/doc/e94061229.html,/zhongji/在线体验。 一. 单项选择题 1、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基础是()。 A.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存 B.历史成本 C.收付实现制 D.权责发生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A.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房地产 B.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 C.约定3个月后购入的存货 D.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选项B,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选项C,不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选项D,不是承租人拥有或控制的,因此以上三项均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3、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本月购进原材料400公斤,货款为12000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2040元,另发生保险费70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260元。验收入库时发现数量短缺5%,经查该短缺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甲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成本为()元。 A.12312 B.14352

C.15000 D.1296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甲企业购入该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2000+700+260=12960(元)。 4、下列关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可变现净值是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重要依据之一 B.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入 C.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现金流入的现值 D.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合同价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资产负债表日,若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成本,则应按二者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以选项B、C和D均不正确。 5、2016年11月1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商品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17年1月15日按每件2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销售W产品100件。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该产品100件,每件实际成本和市场价格分别为1.8万元和1.86万元。甲公司预计向乙公司销售该批产品将发生相关税费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产品在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为()万元。 A.176 B.180 C.186 D.19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016年12月31日W产品的成本=1.8×100=180(万元),W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100-10=190(万元)。W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根据存货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原则,W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应为180万元,选项B正确。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

01 第一章总论 知识点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前提) 知识点二、会计基础——主要解决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的问题 1.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收付实现制: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除此之外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知识点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项) 知识点五、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有用)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没有所有权,融资租入)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特别提示】 ①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②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③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中大奖)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货币计量)

其中: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法定义务、推定义务:习惯的做法、公开的承诺、公开宣布的经营政策)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现金、实物资产、提供劳务、转为资本等)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特别提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或股东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重点考点试题九含答案

2019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重点考点试题九含答案 【金融资产的分类·单选题】甲公司有一个债券和权益工具的投资组合,正式的书面投资和风险管理规定要求该组合中权益工具所占的价值比重应限定在投资组合总价值的25%至40%之间;甲公司授权相关投资管理部门根据这一比例规定,购买或出售债券和权益工具以平衡该投资组合。如果该投资组合的管理部门被授权购买和出售金融资产以平衡投资组合中的风险,而不存在交易意图,且以往也没有为短期获利进行交易的说法。该组合中的债券和权益工具应作为()。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B.债权投资 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D.应收款项 【答案】A 【解析】该组合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不是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

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即不能通过合同现金流量测试,只能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债券投资利息收入的计算·单选题】2017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 078.98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7年1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核算。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持有该债券投资2018年应确认的利息收入为()万元。 A.100 B.82.90 C.72 D.82.50 【答案】B 【解析】2017年12月31日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账

面余额=(2 078.98+10)×(1+4%)-2 000×5%=2 072.54(万元),2018年应确认利息收入=2 072.54×4%=82.90(万元)。 【债券投资账面价值的计算·单选题】2018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 100万元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为1 000万元的5年期不可赎回债券,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债券票面年利率为10%,每年付息一次,实际年利率为7.53%。2018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09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8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 1 070 B. 1 090 C. 1 182.53 D. 1200 【答案】B 【解析】2018年12月31日该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其公允价

2019年《中级会计实务》章节分录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存货(第二章) 1.购入物资 (1)购入物资在支付价款和运杂费时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可使用“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其他货币资金 (2)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的,购入物资在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可使用“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2.物资已经收到但尚未办理结算手续的,可暂不作会计分录;待办理结算手续后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使用“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应付内部单位款 3.(1)预付物资货款 借: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贷:银行存款 (2)收到已经预付货款的物资后 借:材料采购(采用实际成本法使用“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补付物资货款 借: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贷:银行存款 (3)退回多付的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应收内部单位款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第三章固定资产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1)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2)发生的安装等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3)安装完毕结转在建工程和油气开发支出,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和安装成本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1)自营工程领用的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2)自营工程领用本单位的商品产品 借:在建工程 贷:产成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自营工程发生的其它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 (4)固定资产购建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中级会计实务》分录及公式整理:投资性房地产(第四章) 1.成本法模式计量的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在建工程 (2)将自用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原价)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及摊销(转换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折旧或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 (3)按月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及摊销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doc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 社会公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收付实现制 1、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 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 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 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 7、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 或有资产:基本确定 或有负债:很可能 ⑴减值准备的计提 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 ⑶预计负债的确认 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复习题集第3387篇

2019年国家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甲公司于2018年1月3日以银行存款2000万元购入A公司40%有表决权资本,能够对A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假定取得该项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2018年6月5日,A公司出售商品一批给甲公司,商品成本为250万元,售价为300万元,甲公司购入的商品作为存货。至2018年末,甲公司已将从A公司购入商品的40%出售给外部独立的第三方。A公司2018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甲公司2018年应确认对A公司的投资收益为( A、224 B、192 C、188 D、20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2节>权益法 【答案】:C 【解析】: 应确认对A公司的投资收益=[500-(300-250)×(1-40%)]×40%=188(万元)。 2.甲公司实行累积带薪休假制度,当年未享受的休假只可结转至下一年度。2017年年末,甲公司因当年度管理人员未享受休假而预计将于2018年支付的职工薪酬为20万元。2018年年末,该累积带薪休假尚有40%未使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中,关于甲公司因其管理人员2018年未享受累积带薪休假而原多预计的8万元负债(应付职工薪酬)于2018年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A、不作账务处理 B、从应付职工薪酬转出计入资本公积 C、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D、作为会计差错追溯重述上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0章>第1节>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答案】:C 【解析】: 应其他未使用带薪年休假在本期冲回,甲公司规定未使用的年休假只能结转下一年度, 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3.2016年1月20日,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以出让方式取得一宗土地使用权,实际成本为9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2016年2月2日,甲公司在上述地块上开始建造商业设施,建成后作为自营住宿、餐饮的场地。2017年9月20日,商业设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共发生建造成本6000万元。该商业设施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因建造的商业设施部分具有公益性质,甲公司于2017年5月10日收到国家拨付的补助资金30万元。假定采用总额法核算政府补助,则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 A、政府补助在收到时确认为递延收益30万元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 社会公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更多会计实务精品:点击阅读>>> 四、会计基础 收付实现制 1、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 现值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更多会计资料下载:点击下载>>>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 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 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 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 7、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 或有资产:基本确定 或有负债:很可能 ⑴减值准备的计提 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 ⑶预计负债的确认 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 很可能: 50%<X≤95% 极小可能:0<X≤5% ⑷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 ⑸无法估计销售退回可能性 8、及时性:收集、处理、报告及时 例:下列属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A C ) A、商品销售后以固定的价格回购,不确认收入 B、单位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合并进行减值测试(重要性) C、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企业的资产入账 D、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可比性) 六、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七、利得和损失 利得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非日常活动/偶然活动 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损失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 收入 日常活动 费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