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调整宏观经济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央银行调整宏观经济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央银行调整宏观经济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央银行调整宏观经济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目录

内容摘要 ..................................................................................................................................... I I 一、存款准备金概述.. (1)

(一)概念 (1)

(二)目的 (1)

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近年调动的原因 (1)

(一)再贴现的局限性 (2)

(二)利率政策的局限性 (2)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产生的效应 (2)

(一)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 (2)

(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3)

(三)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3)

四、存款准备金机制的完善 (4)

(一)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利率确定方式 (4)

(二)实行信息披露制度 (4)

(三)加大差别存款准备金上调幅度 (4)

(四)扩大实行范围,体现公平原则 (5)

(五)加强配合,增强监管政策的协调一致性 (5)

参考文献 (6)

内容摘要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之一,对经济的良好、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存款准备金的概述入手,进一步分析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近年调动的原因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产生的效应,从而对存款准备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调动、效应、建议。

一、存款准备金概述

(一)概念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二)目的

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现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实行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存款准备金制度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多少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或以库存现金形式自己保持。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重,称为准备率。

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近年调动的原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中国人民银行在面临国内外不同经济形势时,多次以其为重要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整。

法定存款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的清偿力,是央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有效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相比,可以看出其他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也让

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央行多次调动存款准备金率的背后原因。

(一)再贴现的局限性

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行再贴现政策,由于在再贴现政策中,央行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其效果欠佳。如果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超额准备金用于贷款业务,就不用进行再贴现;次外,商业银行向央行进行再贴现时,可能也暴露出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引起央行更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也许会更多的选择同业拆借。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如果出现流动性过剩,央行一般不会考虑使用再贴现政策来收回流动性,而通常是在通货紧缩,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央行才会使用再贴现政策。

(二)利率政策的局限性

我国的基准利率是一种管制利率,由央行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而定,但是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弹性,导致效果欠佳。目前,我国利率工具处于双轨特征的政策目标下,央行既要防止经济过热增长,又要维持币值稳定。在信贷市场上,央行为防止投资过快增长,必须保持较高的利率;在货币市场上,为抑制人民币升值,央行又要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产生的效应

(一)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最为直观。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成本变化和信贷数额变化导致总的收益率变化两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依赖于存贷款的利差收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就会意味着银行增加其存放于央行的准备金金额,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实际的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比增加的准备金数额成倍放大。这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使总的收益率下降。因此商

业银行一方面要交更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必须向央行借入再贷款或回购央行票据以弥补信贷资金缺口,增加再贷款或票据的利息支出。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的商业银行为了确保支付和临时应急,不得不在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以高息拆入资金,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支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波尚未平息,上调准备金率可以保证金融系统的支付能力,增加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有五大效应,并从五个方面影响股票市场的均衡点及市场结构。一是通过央行宣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给投资者一种货币政策紧缩或扩张的预期,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市场行为;二是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市场资金供给,进而影响股票市场;三是通过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相对收益率和股票市场资金供给,由此影响股票市场;四是通过影响股票市场资金供给,从而影响股票价格指数;五是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不同上市公司、不同板块的股票价格也有不同的影响。

中央银行宣布(或暗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会对人们的心理预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中央银行宣示(或暗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人们就会预期:货币政策趋于紧缩;货币供应量将减少;与货币供应量相关联的银行贷款将减少;股票市场资金供应将减少;市场利率将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会趋慢;上市公司利润会趋减;股票市场市盈率会趋高;股票市场投资价值会相对降低;股票市场有下行的压力;汇率将趋升;物价上涨率将趋降;如果物价上涨率继续上升,中央银行会进一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因此,最终结果还是资金面趋紧、市场利率上升、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率被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市场泡沫,使市场的运行更加健康持久。

(三)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房地产建筑行业由于其投资规模大,一直以来都需要银行贷款资金的支持,贷款依赖程度较高。为了抑制资金流动性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房地产行业是我国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点之一。流动性过剩是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而银行过去宽松的流动性所带来的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放款冲动是房价持续过快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通过上调准备金率,可以使银行对贷款的态度更加谨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状况,对控制房地产扩张和房价上涨起到重要作用。

同样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也会影响房地产行业,此次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有利于银行信贷的发放,提高资金流动性,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房价已经开始下跌,通过刺激房地产供应方来稳定房地产市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房价渐进软着陆。房价的下调和稳定,有利于刺激房地产消费,拓展相关保险产品的销售和展业,推动固定资产部分保险行业的发展。

四、存款准备金机制的完善

(一)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利率确定方式

建议人民银行比照超额存款准备金0.99%年利率的水平对该部分存款准备金计算利息,从而调动商业银行主动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化解能力的积极性,强化正向激励机制。

(二)实行信息披露制度

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将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相关文件及时全面地向全社会公布,保障股东、存款人和借款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通过建立高效信息反馈机制,正确引导公众金融行为,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强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风险防范作用和市场约束功能。

(三)加大差别存款准备金上调幅度

大幅提高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范围,可将现行0.5%的幅度调整为最大可上调到5%甚至更高。根据金融机构风险程度和传导货币信贷政策的情况,选择执行相应档次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并建立递进惩罚机制,逐步加大差别存款

准备金率政策的惩罚力度。

(四)扩大实行范围,体现公平原则

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扩展到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改革试点工作结束的城乡信用社,体现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同时,对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采取法人考核和区域分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防止法人达标掩盖局部区域风险突显等不利局面的出现。

(五)加强配合,增强监管政策的协调一致性

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监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在个别金融机构出现重大违规、风险问题以及支付清算问题时,及时调整其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行动的一致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提高调控效率,减少成本消耗。

参考文献:

[1]周宗安,尹洪霞.货币银行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

[2]柏承城,柏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背景与现实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8(7)

[3]余官胜.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

讨,2010(6)

[4]王东.危机四伏的世界经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2008年世界经济和国际

金融形势回顾与前景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09(1)

[5]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10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 3.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 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已经显现 二、设立中央银行的客观必要性 1.政府融资的要求 2.统一银行券发行的要求 首先,银行券的流通范围依据发行银行的实力、资信状况、经营状况和分支机构设置状况而不同,一些中小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流通范围非常有限,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银行林立,竞争加剧,难免发生恶意挤兑的情况。 第三,银行券种类过多,给银行、企业间的交易与支付带来困难,使得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一旦某种银行券不能兑现,造成的连锁反应危害极大。 第四,商业银行独自发行的银行券,往往发行数量过多、准备金不足;或经营管理不善而发生兑现困难,从而引发信用危机,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3.统一票据交换、清算的要求 4.最后贷款人的要求 5.金融监管的要求 三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问题 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的问题 4.关于金融业稳健运行的问题 5.关于政府融资的问题 四、中央银行的性质 (一)从业务活动来看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是金融机构——业务活动具有银行固有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 有特殊性: 地位——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经营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 经营对象——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 业务范围——特有的业务权利 业务特点——存款不支付利息 资产特点——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二)从中央银行发挥的作用来看: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国家行政机构。

和一般的行政机关不同: 调控手段——侧重经济手段 调控过程——分层、间接实现 有一定的独立性——受政府制约又独立于政府 五、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及其表现 (一)发行的银行 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成为央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货币发行的垄断程度 1.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 2.最低限度的竞争性发行。 3.完全自由发行 (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 1. 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 2.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定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 3. 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具体体现: 1.代理国库(接受国库存款、为国库办理支付和结算、为国库代收税款、办理公债的认购、推销、还本、付息等) 2.向政府提供信用(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透支、)(购买公债:一级市场上购买、二级市场上购买)、(对商业银行的政府债券抵押贷款) 3.政府经济顾问,向政府提供国内外货币政策和金融事务的技术性建议。 4.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5、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6、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 (三)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1.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2. 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 3.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1.填空 1、 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结构、内部职能结构、分 支机构设置 p23 2、 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权≠最终决策权 p5 3、 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划分:经济发行、财政发行 p80 4、 央行发行准备金的种类: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证券 准备(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 p82 5、 央行负债业务中央行票据的定义:中央银行债券是为调节金融 机构多余的流动性,而向金额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中央银行 债券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特殊性:一是期限较短,二是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金融宏观调控 而发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业务, 其实施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P88 6、 央行能否控制货币(货币供给是否是外生变量):p189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实际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决定的,而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中央银行可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措施的使用来调控货币供给量,即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决定的。(央行能否控制货币) 7、 央行的统计信息体系主要包括:金融统计、景气调查 p156 8、 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利率、(贷款量、 汇率)p202 9、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准备金、基础货 币。 P205 10、货币政策工具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P216 1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异同:(1)着眼点存在差异(2)运用的工具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题——简答题整理版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题——简答题 1.决定央行制度类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54) 答:①国家的社会制度,主要是指政治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②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达程度;③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理位置以及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为什么中央银行要求保持相对的独立性?(P80) 答:①货币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要求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②防止货币的财政性发行也要求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③中央银行业务的特殊性与专业性也要求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3.人民银行贷款分为哪四种贷款?具体内容是什么?(P125) 答:①年度性贷款:主要用于解决有关银行因经济合理增长,或承担国家较多的中长期指令性政策贷款任务而引起的信贷资金不足;期限为1—2年。②季节性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信贷资金营运中发生先支后收,或存款季节性下降、贷款季节性上升等客观因素引起的临时性资金短缺;期限为2个月,最长不超过4个月。③日拆性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汇划款项未达等因素,发生临时性的资金头寸不足;贷款期限一般为10天,最长不超过20天。④再贴现贷款:专门用于解决各银行因办理票据贴现引起的暂时资金不足;贷款期限一般为3个月,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4.中央银行在进行证券买卖业务时一般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①只能在证券的交易市场上、即二级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②只能购买具有上市资格,即在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销售的、信誉非常高的有价证券。③只能购买流动性非常高的有价证券。④一般不能购买国外的有价证券。 5.资本充足条件的包括哪些比率?其基本内容是什么?(P305) 答:资本充足条件是指保持银行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条件。这些比率从不同角度反映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①基本资本比率。即银行全部资本除以银行总资产所得的比率;这个比率可用来衡量一家银行对贷款损失的保护程度,以及银行经营是否稳健。②总资产与资本的比率,这实际上是基本比率的倒数,表现为资产对资本的倍数关系。③资本与存款负债的比率。这是同资本与资产的比率相对的一种资本充足条件,反映了以资产管理为主或是以负债管理为主的两种不同的管理策略。④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这一比率表示资本充足条件的侧重点,是为了防备风险资产的风险。⑤坏账准备金与贷款总额的比率。⑥综合性资本充足条件。 6.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或称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278) 答:①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三种: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②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为:M=M1+M2=L1(Y)+L2(r)。式中,M1指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M2指由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③强调了利率的重要性。

第8章中央银行制度

第8章中央银行制度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代表国家发行通货、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处理国际性金融事务、对金融体系实施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 1.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1.1.1统一银行券发行与流通的需要 1.1.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与清算的需要 1.1.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的需要 1.1.4政府融资和代理国库的需要 1.1.5政府从事金融监管的需要 1.2中央银行的演变 中央银行的产生一般有两条途径: 一是由资本实力雄厚、社会信誉卓著、与政府有特殊关系的大商业银行逐步缓慢发展演变而成。 二是由政府出面通过法律规定直接组建一家银行作为一国的中央银行,典型代表是日本银行等。 1.2.1中央银行的形成与推广 1.2.2中央银行的强化 1.3中国人民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1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它是由其业务活动的特点和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的。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金融运行的中心。 中央银行是具有特殊性质的金融机构,通过办理具体的金融业务,履行国家赋予的金融管理的职责。但是,中央银行不是普通的金融机构,作为银行的银行,其经营目标、服务对象等方面与普通商业银行有明显区别。 中央银行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国家行政机关。中央银行作为管理机关,又不同于一般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有其特殊性,具体体现在:第一,中央银行对金融和经济的管理调控基本上是采用经济手段;第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必须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现;第三,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上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2.2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中央银行的性质在其业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2.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被国家赋予了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这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篇一:美国为什么实行二元制的中央银行制度 美国为什么实行二元制的中央银行制度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dualcentralbanksystem)是指在 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银行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但地方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力。这是一种带有联邦式特点的中央银行制度。该制度一般具有权利与职能相对分散、分支机构较少等特点。 美国实行二元制的中央银行制度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反对任何形式的中央集权体制,认为建立中央银行违背宪法精神。美国之前的第一第二国民银行都因为和美国自由放任的思想从冲突被联邦政府干预 而倒闭了,因此美国直到1913年没有中央银行。 1907年美国爆发银行危机让美国人意识到只有建立中 央银行才能保证金融的稳定,政府开始考虑建立中央银行,派专家学者到欧洲考察学习,回国后开会讨论:最初提案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储备协会实行总分行制度,但是南方和西部地区不同意,要求建立五十个或者更多拥有自治权力的

地区联邦储蓄,理由是美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的金融制度。最终在各方利益折衷平衡的基础上形成了建立若干地区联邦储备银行和联邦备委员会的设想,并通过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得以确立,1914年就正式施行了,也就形成了美国今天的二元制的中央银行制度。 篇二: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客观必要性 18—19世纪产业革命推动了商业银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来解决: –银行券的发行问题,分散发行造成的混乱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客观要求由享有较高信誉的大银行集中统一发 行 \ –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来解决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最后贷款人问题,在商业银行资金调度不灵,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作为众多银行的后盾,提供资金支

中央银行学

1:香港金融管理局不执行的职能有(??1.发行货币?)。 2: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的是(?3.准备金?)。 3: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4.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 4: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3.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 5:“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的职能。2.银行的银行 6:什么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3.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 7: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1.信用配额??)是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总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8: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2.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 9:通常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2.不大于 10:将汇总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与汇总的存款货币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可以编制出(?1.货币概览?)。 11: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4.原意大利银行?)。 12: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4.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13:最早的中央银行是(?4.英格兰银行?) 14:CHIPS系统的结算币种是(??4.美元)。 15: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1.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16:最早的中央银行是(?4.英格兰银行?) 17:(?1.韩国)的中央银行根本没有资本金。 18: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4.意大利银行?)。 19: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2.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的职能。2.银行的银行1:从存量角度记录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状况,并以期初存量、本期交易、其他变化、期末存量等统计指标反映金融资产的变动的报表是指(?1.国际收支平衡表)。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于(?年3月?)通过并开始实施。 3: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2.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4:在我国,再贴现利率由(??4.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与调整。 5:1995年颁布的(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经理国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 6: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1.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7:CHIPS系统的结算币种是(?4.美元?)。 8:1995年颁布的(?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经理国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 9:最早的中央银行是(?4.英格兰银行?) 10:“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2.银行的银行?)的职能。11:在支付过程中,因一方拒绝或无力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为(1.信用风险?)。 12:“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2.银行的银行)的职能。13: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4.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14: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4.意大利银行?)。 15:许多国家的金融立法中都明文规定,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票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历次重大调整经济背景分析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历次重大调整 经济背景分析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

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下表是百度中搜索到的从1984年到2013年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状况: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精讲

第一章 名词: 1.《皮尔条例》:确定英格兰银行垄断发行货币权的特许条例。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基础。 2.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即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 3.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两层含义○1中央银行应与政府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 中央银行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政府,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简答论述: 1.中央银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 中央银行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客观经济原因。 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客观经济原因: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 3)调节资金供求,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的需要 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形成 1)初创时期:1656年设立瑞典银行——1913年美国联邦储蓄体系建立 2)普遍推行时期:一战后——二战后 3)强化时期:二战结束到现在 2.中央银行是如何作为“最后贷款人”的? 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办理票据再贴现、再抵押的方式融通资金,在特别情况下,也可直接采取提供贷款的方式。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对整个金融体系都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从而起到避免金融恐慌的作用。“最后贷款人”职能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 1)独立性较强的类型: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对其发布命令、指示。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享有较强的独立性,当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时,要通过协商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2)表面上独立性较弱,但实际上较强的居中类型: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但实际上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仍可相对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和采取措施。 3)独立性较弱的类型:中央银行不论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服从与政府的指令,其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应措施的实行要经过政府批准,政府有权否决或推迟中央银行决议的执行。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有哪些 虽然目前各国基本上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但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归纳起来,大致有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四类,其中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专门设立专司中央银行的职能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建立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篇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结构第三章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结构 1制度类型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概念:是指国家建立单纯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领导全部金融事业的中央银行制度。 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最主要、最典型的类型。 (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概念:是指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利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责。 (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概念: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概念: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三、准中央银行体制 概念:是指国家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 四、跨国中央银行体制 概念:是指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2资本结构类型 一、全部股份为国家所有 国有化有两条途径。 历史悠久的中央银行大部分是从商业银行演变而来,其资本最初也为私人所有。在中央银行的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国家为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认为排除私人资本更有利于为国家整体经济目标服务,逐步实行国有化。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掀起了中央银行国有化的高潮。而在这个时期新成立的中央银行大多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 二、公私股份混合所有 公私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也可以称为半国有化中央银行。其资本金的一部分为国家所有,另一部分由私人所有,国家持有的股份一般占资本总额的一半以上。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

1.中央银行的产生: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 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政府性金融机构。 2.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3)货币信用关系 普遍崔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矛盾频繁显现 3.产生的金融基础:(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 观需要(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客观需要(4)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5)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 4.产生途径:(1)自然演变(瑞典、英格兰)(2)政府立法(美国联邦储蓄银行) 5.发展(2个阶段):一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制度的 普遍推广时期;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现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时期。 6.央行制度推广具体原因:(1)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的影响(2)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 瓦会议的影响(3)麦克米伦委员会的影响(4)新国家的产生(5)来自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 7.中央银行制度推广时期的特点:(1)大部分依靠政府力量创建,是中央银行发展最快的 时期(2)设立中央银行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3)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4)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与货币信用控制,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展 8.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的典型特征:政府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 职能进一步强化。 9.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 需要(3)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心得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出现(4)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5)加强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 10.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表现:(1)中央银行实施国有化改革(2)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 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3)新的银行法的制定更加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责(4)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断扩大并日益成熟(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合作逐步加强 11.中央银行性质: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承担管理一国金融事业、 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家机关,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1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的特殊性):(1)调控货币供给量(2)监管和规 范各种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3)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往来于合作,强化一国金融主权13.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的特殊性):(1)调控手段:经济 手段(2)调控作用的发挥:比较平缓(有一定时滞)(3)政策制定:独立性较强 14.央行是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目标业务的特殊性):(1)经营目标:不以盈利为目 标(2)服务对象: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3)经营内容:货币发行、金融机构和政府存款。 15.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6.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发行机构 17.作为发行的银行的重要职责:(一)保持币值的稳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货币发 行与流通(二)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 18.垄断货币发行意义:(1)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2)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 要的标志(3)稳定币值的基本条件(4)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19.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表现: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振幅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④持有 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监督管理金融业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央银行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 A、美联储 B、瑞典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大清户银行 2、一国的利率上升说明( )。 A、货币需求增加 B、货币需求减少 C、货币供应增加 D、货币供求失衡 3、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 A、证券买卖 B、管理清算机构 C、发行央行债券 D、吸收存款 4、当央行的货币投放量小于货币回笼量时表明( )。 A、货币供应增加 B、货币政策偏松 C、货币政策偏紧 D、货币净投放量减少 5、摩擦性失业属于( )。 A、结构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6、间接信用指导包括窗口指导和( )。 A、计划指导 B、流动性比率 C、道义劝告 D、直接干预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实行( )。 A、行长负责制 B、最终决策权在央行理事会 C、央行理事会负责制 D、理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8、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是由( )组成。 A、自主性交易 B、商品、劳务、收益和转移 C、贸易收支和国际储备 D、商品、劳务和投资9、在央行货币政策总目标的选择上发达国家偏重( )。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币值稳定 10、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就是( )。

A、准备金+现金 B、基础货币x货币乘数 C、货币发行-货币回笼 D、法定准备+超额准备11、美联储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准备率 B、银行信贷 C、再贴现率 D、公开市场业务 12、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从(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 A、1996年 B、1994年 C、1983年 D、1998年 13、从中介变量反应到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称为( )。 A、操作时滞 B、反应时滞 C、分析时滞 D、市场时滞 14、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政策含义是( )。 A、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B、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C、货币政策是中性的 D、产出与通胀是相关的15、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换媒介而不对实际活动产生影响的货币称为( )。 A、理性货币 B、合理货币 C、中性货币 D、价值货币 16、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是()。 A、政府宣布比索贬值 B、政府财政大量赤字 C、实行高利率政策 D、贸易逆差 17、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引发的。 A、香港 B、马来西亚 C、泰国 D、菲律宾 18、金融管制有益于生产和消费者双方,这种理论称为()。 A、管制新论 B、社会福利论 C、社会利益论 D、社会新论 19、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于()成立。 A、177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80年

第8章《中央银行》习题及答案

第10章中央银行 一.填空题:1.英格兰银行 2.存款准备金 3.户部银行 4.清偿能力 5.存款准备金 6.货币供应量 7.风险资本 8.准中央银行制度,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9.笼断货币发行权 10.由中国人民银行 11.大额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小额定时批量支付系统12.多元制中央银行体制 13.资产 14.再贴现,再贷款 1.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于17世纪末,最早可溯至1668年的瑞典国家银行和1694年的______银行。 2.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的前提是集中商业银行的______。 3.中央银行在中国的萌芽20世纪初清政府建立的_______。 4.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的原始意义是加强金融机构的_______。 5.中央银行办理银行间的清算是在执行货币发行与集中保管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中央银行发挥调控职能是通过对_______的控制与调节来实现的。 7.根据《巴塞尔协议》要求,凡经营国际业务的银行,其银行资本与______的比率最低为8%,其中,核 心资本要占全部资本的50%。 8.中央银行在组织形式上分为单一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9.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最初标志是____________。

10.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_____________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不再对企业和个人直接办理存贷业务,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11.支付清算系统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12.以美国为典型的在一国建立多个中央银行机构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和任务的体制是______________。 13. 外汇黄金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于 ________方项目。 14.中央银行主要通过________和_______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大多数的中央银行采用( a )。 A.单一型 B.复合型 C.准中央银行型 D.跨国型 2.下列中央银行的行为和服务中,体现银行职能的是(c )。 A.代理国库 B.对政府提供信贷 C. 集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吉林大学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65385--吉林大学中央银行学期末备考题库65385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下列属于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是()。 A.韩国银行 B.中国人民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德意志银行 正确答案:A (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不超过()。 A.12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8个月 正确答案:A (3)下列不属于货币政策目标的是()。 A.币值稳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完全就业 正确答案:D

(4)根据对商业票据监管的一般原则,承兑、贴现、再贴现的期限不超过()。 A.5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3个月 正确答案:C (5)新巴塞尔协议正式出台的时间是()。 A.2002年 B.2004年 C.2003年 D.2005年 正确答案:B (6)根据规定,在我国商业银行本外币合并各项贷款与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 A.50% B.75% C.80% D.60% 正确答案:B (7)下列属于货币当局负债的主要项目是()。 A.发行债券 B.储备货币

C.政府贷款基金 D.定期储备 正确答案:B (8)在货币的供给量中,M2等于()。 A.M0+活期存款 B.M1+定期存款 C.M1+储蓄存款 D.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正确答案:D (9)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始于()。 A.1996年 B.1997年 C.1995年 D.1999年 正确答案:A (10)根据有关规定,金融租赁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为()。 A.5亿元 B.8亿元 C.10亿元 D.6亿元 正确答案:A

《存款准备金制度》(参考Word)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目录 定义 起源 基本内容 提存比率 存款准备率的作用过程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法定准备金的交存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 存款准备金制度 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1984年,一直到1990年代末,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不是调控货币总量,而是集中资金用于央行再贷款。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维持著较高的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又称备付金)利率。

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的做法起始于18世纪的英国。英国1928年通过的《通货与银行券法》、美国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和1935年的《银行法》,都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由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普遍认识到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重要性,凡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都仿效英美等国的做法,纷纷以法律形式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并授权中央银行按照货币政策的需要随时加以调整。 ①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留一定的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②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一般只限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英国的传统做法允许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抵充存款准备金;法国规定银行的高流动性资产(如政府债券)也可作为存款准备金的组成部分。③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一是确定存款类别及存款余额基础,二是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计算存款余额有的以商业银行的日平均存款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后的差额作为计提准备金的基础,有的以月末或旬末、周末的存款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后作为计提基础。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同期性准备金帐户制,即以结算日的当期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持有期,另一种是延期性准备金帐户制,即以结算期以前的一个或两个时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持有期。④规定存款准备金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种:活期存款准备金、储蓄和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的国家还规定某些特殊的准备金,中央银行一般不计付利息,实际存款低于法定准备限额的,须在法定时限内(一般是当天)补足,否则要受处罚;超过法定准备限额的存款余额为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给予付息并允许随时提用。 各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①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存款期限短的存款准备率就高,如美国的活期存款准备率是8~18%;存款期限长的存款准备率就低,美国曾规定为3~5%。1935年以来,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率制,对所有存款都按同一比率计提准备金。②按银行经营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规模较大、经营环境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存款准备率就较高,反之则较低。也有些国家一律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金比率。③对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是否抵充法定存款准备金有不同的规定。多数国家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不存入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 基本了解: 1、中央银行形成的基本途径: (1)有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 (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的基本类型 (一)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前苏联、中国(1983年前)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eg:一些货币联盟: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货币区、欧盟…) 3、中央银行学的资本组成: (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a、国家通过购买中央银行资本中原来属于私人的股份而对中央银行拥有了全部股权b、中央银行成立时、国家就拨付了全部资本金(中、法、英、德…大多是国家); (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政府资本>民间资本)比利时、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卡塔尔…(政府资本=民间资本);(3)全部股份资本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美国、意大利、瑞士); (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唯一的国家韩国);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货币联盟组织) 重点掌握: 1、中央银行的性质: 从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发挥作用来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特使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危机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2、中央银行的只能以及其表现: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b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业务往来之间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c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其表现为:a集中存款准备金b充当商业银行管理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c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进行监督和管理,负有保持货币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b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和活动;c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其表现为:a代理国库;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的信贷支持;d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黄金、外汇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e代表国家政府参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f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g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为何金融稳定;h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项社会公众发布金融信息。

中央银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过特定业务活动和法律授权的管理方式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一国或国家货币联盟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防范金融风险、规范金融秩序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管机构,也是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 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和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保证。 最后贷款人:又称最终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即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该机构一般在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购买质素理想的资产,或透过贴现窗口向有偿债能力但暂时周转不灵的银行提供贷款。该机构通常会向有关银行收取高于市场水平的利息,并会要求银行提供良好抵押品。是指在危机时刻中央银行应尽的融通责任,它应满足对高能货币的需求,以防止由恐慌引起的货币存量的收缩 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银行的银行:(1)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2)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汇、贷”业务的特征;(3)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表现:a、集中存款准备金,b、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c、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利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责,中央银行机构自身上下是统一的,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一元式的组织形式)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构成。(美国、德国)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制度: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国香港属于准中央银行制度,由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发行货币)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若干国家联合组成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资产: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各种债权。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黄金外汇储备业务及其他一些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负债:是指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其他部门持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负债业务主要有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和资本业务 中央银行负债资产表:是中央银行在履行职能时其业务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报表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材料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关系? 3、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4、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5、简要叙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五、论述题(共20分)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简答: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关系可以从中央银行的职能入手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各商业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立准备金存款账户用来存放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2)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同时同业头寸过紧时,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贷款,以获取所需资金。此时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3)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提供清算服务。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立有存款账户,因此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转帐和划拨;(4)多数的中央银行还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为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退出、以及日常业务进行监管。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贷款业务可以对货币供应量实施调节,央行扩大贷款,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扩大存款机构的放款和投资能力,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大;再贴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和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的证券和外汇买卖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基础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其货币供应的能力。 4、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1)中央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足以干预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2)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政策应具有弹性操纵权力;(3)国内金融市场机制应完善完整;(4)金融市场上的证券种类和数量要适当;(5)信用制度要相当发达;(6)利率市场化程度要高。 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中央银行就是通过这三个环节或途径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 论述: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①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行为的变动:从企业投资角度看,企业投资转向房地产和证券等领域,货币供应的增加和银根松动可能带来企业流动资金的暂时增加却并不一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增长;从企业筹资角度看,企业筹资环境宽松,直接融资的比重日益增大;从个人消费角度看,货币供应的增加通过收入效应增加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但并不一定形成可转换的产业投资;由于社会心理预期的存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物价的变动并不一致。②地方化行为的存在:由于地方政府对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