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软暴力

校园软暴力

校园软暴力
校园软暴力

校园里来自老师的软暴力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校园软暴力”,并了解它的具体表现及对人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掌握日常生活中如何克制歧视行为以及应对软暴力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许多学生恐怕都有这种体会,上学的时候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老师的冷落,有的是一个方面,有的是在一门课上。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有时也不能例外。比如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鄙视、轻蔑与嘲弄、给脸色;对学生进行公开通报批评、要求学生作公开的检讨、把学生转入层次比较低的班级和学校等等。校园里这种来自老师的以冷落和语言伤害为主要内容的被称作“校园软暴力”。

“校园软暴力”由来已久,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暴力却愈演愈烈。原本师生关系比较和谐美好的校园,现在却日趋冷漠,校园变得杀气戾气十足。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家面对这些看不见的“软暴力”,有的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则麻木了,致使这些“软暴力”显现出了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一、什么是校园软暴力

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在学校里发生的软暴力,我们称之为校园软暴力。校园软暴力是指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互相在精神上和心灵上造成伤害的行为。目前校园里最常见的软暴力主要来自老师。被软暴力之后的学生常会感到自己被歧视、被忽视、被轻视,精神和尊严遭到打击,毫无自信、倍感自卑,孤立无援。

校园“软暴力”它不像行为暴力一样可以留下证据、伤痕等,而且常常难以分清责任,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对方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的。因此,在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被口诛笔伐,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并大幅度降低的现阶段,随之而来的“校园软暴力”却明显抬头,越演越烈。软暴力之所以在校园里盛行,还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1.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向来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从严。但“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里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千百年来,“责罚”一直被视作教导孩子“成人”、“成才”的最有效、最必须的手段。所以,古代的严师手里经常握着一把厚厚的戒尺。不仅如此,责罚孩子在我国还具有某种“形而上”的哲学根据,“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之类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格言使对孩子的教育暴力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到现在,这种以“责罚”为手段的教育方式,至今仍然被一些家长和老师奉为信条。

2.教师本身缺失必备的素养当前教育体制中引进的激烈竞争,比如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使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长期在精神压力之下,需要寻找释放的途径。而学生有时就成了部分教师的释放空间。当与学生发生矛盾或学生的行为失范时口无遮拦,完全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心态和体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对待屡教不改的顽劣学生,须施猛药,下重手,使其认识到对自己

所犯错误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一定的处罚,才能有所悔改,至少将有所收敛。这些观念都是“软暴力”产生的温床。

3.学校管理不严。由于现在对分数过分的追求,导致学校有意无意的放松了对软暴力这方面的要求,有时候要求的模模糊糊,力度不够。对老师的培训也大多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对心理和教育技巧上的培训相对较少。因此,为了能考个好成绩,让学生罚抄,写保证书,写检查等等这些软暴力的做法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至于来两句损话,用冷漠的态度,不屑的表情,更是家常便饭。

3.学生及家长对“软暴力”默许。一直以来,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敲打”表示理解。即使在施教过程中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也被认为是由受教育者引起的,学生不知如何应对教师的“软暴力”伤害;家长一方面对于教师的做法报以宽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无奈。因为孩子往往要在一个老师的手下学好几年,惹得老师不高兴,恐怕遭殃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这种种原因,无形中给予校园“软暴力”一个容身的空间。

4.至于学生之间的软暴力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和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成绩上,忽视了对孩子关心他人感受、同情弱者等方面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储存”过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正是这种人文教育的缺位,养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漠视他人感受的偏狭性格。使得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恰当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肆无忌惮地伤害别人。

二.司空见惯的校园软暴力现象

现阶段的校园软暴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挖苦与讥讽,这种方式造成的隐形伤害既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贬损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它增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极易造成师生冲突。常见的校园软暴力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语言伤害。包括谩骂、讥笑、嘲讽、挖苦,用侮辱性的语言故意伤害他人。例如:“你比猪还笨,比驴还蠢!”“你脑袋里装的是糨糊还是屎啊?”“没有比你更弱智的人了!”“考得那么差,还有脸见人?自己跳楼去吧!”

2.表现在表情和神态的软暴力,如教师整天表情凶狠,充满蔑视不屑一顾的表情,久而久之都回给学生造成伤害。

3.利用集体的力量,开班会、小组评议等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孤立围堵,说某学生不好都别和他玩,和这种人在一起这辈子就报废了。发动大家写“评议”、写“评语”,罗列他人所谓的缺点,显示所谓集体的“评判”;推举各种各样的“最差”,比如“最差学生”、“倒数第一名”、“落后分子”、“后进学生”、“最不守纪律的人”等等。导致这些学生成为被孤立,被冷落,被伤害,被打击的对象。有些学生还被迫坐在角落里,几乎无人问津。

4. “叫家长来”,动辄以此来威吓学生。如某某你明天把你父亲叫来,坐在你旁边监督你上课,否则你不要到学校里来了!有的还影射学生家长:你老是不遵守纪律,这让我想起来上次开家长会,就你父亲一人旁若无人地抽烟,还啰里啰嗦个没完,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一点没错。

5.随意的定性、贴标签,典型的话语有:你是什么东西我还不知道?好事没有你,坏事少不了你!这事不是你干的那是谁干的?最起码少不了你的份;“你这辈子完蛋了!”“你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你将来只能去捡垃圾扫马路!”。此外,是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彻底放弃。如对有“前科”的学生不闻不问:你父母不是会向校长投诉吗?那好,以后我就不管你了,你作业也不用交了,来不来上课也随便你,反正明年你准备留级就是了;再有就是随意怀疑诬指学生偷东西、早

恋等等,搜身,搜书包,查笔记本,私自拆信,偷看日记……

6. 罚写检讨写保证、张贴检讨书保证书或公开朗读检讨书保证书。学生犯了错误后,让其写检讨、写保证,可以让他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分析,找出自己所犯错误的思想根源。从这一点看,写检讨、写保证很正常,无可厚非,不失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好形式。问题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抱着这样的初衷。有的教师让学生张贴检讨书保证书、公开朗读检讨书保证书等,全然不顾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也有的老师,片面迷信写检讨写保证的批评教育功能,滥施检讨,无论学生出现什么问题,包括一些鸡毛蒜皮的错误,教师也居高临下地强迫学生写检讨写保证以示自己的权威,导致现在“检讨书”、“保证书”泛滥成灾。

“检讨书”、“保证书”是认定某人有错之后,让其写的认错、悔改性、保证性的文字。在学生眼里,检讨与保证被认为是“坏人”的专利,“检讨书”在她的心目中就像“罪证”,特别是在学校,学生一旦作“公开检讨”、“公开保证”,就被认为是“坏学生”,而受到同学的讥笑、家长的批评。这种偏见抹杀了检讨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作用,有时这种偏见甚至会致学生于死地。2009年3月24日,湖南郴州九中初一学生徐远方跳楼自杀就是因为写检讨。

7.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罚抄写作为“杀手锏”,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每当学生做错了题或写错了字,无论简单还是复杂,许多教师动辄让学生重复抄写100遍甚至500遍、上千遍。有时候,不仅仅是做错了题、写错了字要罚抄写。上课讲话、迟到、做小动作等违纪行为,凡是教师认为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也经常会采取罚抄写的方法来惩罚学生,而且一罚就是上百遍。罚抄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无任何益处,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变相体罚行为。它严重侵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人格尊严和休息权。

8.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有失公平:如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提问“差生”是浪费时间,索性就不提问或少提问;有的老师在批改“差生”的作业时往往不像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那样认真,有时干脆就不批改;这种不经意间的“歧视”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那些在考试排名中排在最后几名的同学永远抬不起头来,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优越感,看不起成绩较差的学生。于是,成绩差者自然被打入另类,被排斥在一些重要活动之外,忍受歧视的煎熬

三.软暴力危害

校园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体罚,是一种心罚,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软暴力”表面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软暴力”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试想对于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早早就被当作“坏学生”打入另册更残酷,更可怕!尤其是让学生列举“罪状”的做法,不仅仅只伤害了当事人,实际上也伤害了班上全体学生的心灵。它将使天真无邪的学生得到一个重要的“教训”: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揭发”自己,并因此会遭到与当事人一样的命运。于是,他们要么视他人为“陷阱”处处防范,要么处心积虑记住别人的“缺点”以便向老师邀功,纯洁的心灵会因此而变得阴暗,健康的人格会因此而受到扭曲。

家长、同伴尤其是老师侮辱性的语言是对孩子心灵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受到语言暴力伤害的学生,首先容易出现成绩下降、失眠、心跳加快、情绪不稳等现象,随即就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症状,再接下来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甚至厌世自杀。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由于校园“软暴力”而产生的心理疾病已占青少年心理患病总数的10%~20%,并且呈上升趋势。

人皆渴望得到他人对自我的爱护与肯定,特别是得到自己生活中重要人物(通常包括父母、师长、领导、朋友、恋人等人物)的爱护与肯定。这是人性之本,也是人格成长的需要。学生的自我意识基本上是老师、同伴、家长对他们的评价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围人肯定的、积极评价的学生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满意感、自信感和成就感。反之,经常受到周围人否定的、消极评价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和失败感,甚至心灵扭曲出现一些暴力,尤为严重的是一旦孩子因“软暴力”而产生了心理问题,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医治好的,有的即使走入社会后,仍然有心理障碍,无法正常与人交往。

8.在校园里,关于长相、名字的歧视是最普遍的。这种软暴力主要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如比较胖的同学被称为“水桶”,“万吨轮”,比较瘦的同学被称为“泥鳅”“瘦猴”,长的比较丑的女生,长期被人叫做“恐龙”。更有甚者,在某些学生中这种歧视甚至演变出排斥和孤立其他同学的倾向。有的学生容不得与自己生活方式习惯有异,家境较差或者成绩落后的同学。动辄给他人冠以侮辱性称谓,加以羞辱。并且在学习、日常活动中公然排斥、孤立这样的同学。

校园的歧视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些社会现象在校园中的反映。孩子们的心理尚不成熟,对事对人的认识处于简单的状态,他们对其他弱势同学的歧视是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原因综合形成的,追根究底,它的责任与后果,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要改变这种日渐蔓延的校园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努力,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中成长,远离校园歧视这种冷暴力的伤害。

二、软暴力的成因

软暴力之所以在校园里盛行,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本来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美好的,但现在却日趋冷漠,校园里面杀气戾气十足。随便上网一查,就会发现很多发生在校园里的杀戮的事件,每一场杀戮的背后,都有软暴力的影子。先看看软暴力形成的历史的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武死战、文死谏,率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把私生活领域的孝不孝,无限扩大成忠君,并把忠君和爱国等同起来,这样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一种软暴力。

中国软暴力文化历史久远积淀颇丰,给现在的软暴力盛行提供了历史的背景和土壤。古代的封建帝王都是软暴力的高手,这种软暴力无处不在,就像是林黛玉进大观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霜刀剑严相逼。兵不血刃就能把人活活逼死,历代统治者都乐此不疲。所以鲁迅才说,翻开历史的道德流水账簿,就看见了两个字,“吃人”。

除了丰厚的历史积淀作为软暴力的土壤外,其次是现实生存导致的原因。

现在的基础教育仍然是以考试为中心的分数教育,根本不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创新思维能力、对生命绝对价值的追索精神为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教育,像手纸一样,用完了就要扔掉的快餐式的教育。

有些老师热衷于分数,因为分数背后是先进、考核、评职晋级等现实物质利益,

诱惑力很大,况且对学生也无需作长远打算,只要能把学生的分数榨出来,什么措施管用就用什么。

有些时候软暴力甚至还得到了某些家长的默许和纵容。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软暴力当成老师的严格要求。

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认识不到软暴力非法本质,虽然难受,但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不受到软暴力危害的权利。

其实,有些实行暴力或软暴力的老师本身就是软暴力的受害者。老师之间即使打架,也毕竟是少数,更多时候,相互之间都是采用软暴力互殴,所谓的民主评议,互相打分,平时的闲言碎语,指桑骂槐,孤立冷弱,表情上的蔑视,语言上的讽刺挖苦,眼神里的不屑,互相贬为无能之辈,无爱之徒,狗屎窝囊之类这些都属于软暴力的范畴。

在这种恶性的职场倾轧氛围下的老师,难免就会把一些不良的情绪带到学生那里去,软暴力就此蔓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一个老师的神经再坚强,也难抵软暴力经年累月的伤害。恶虎害怕群狼,好汉难敌四手,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就是这个道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曾子杀人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我认为导致“软暴力”现象禁而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教师方面的、家长方面的,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一、从学校方面看,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办学行为不够规范,片面追求升学率,只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法律原则,对教师的“软暴力”行为或视而不见,或只是轻描淡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是不了了之,这就为“软暴力”现象的滋生提供了一定的土壤。

二、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美丽谎言的制造者。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教师,班主任等,视学生写“检讨书”、“保证书”之类的学生书面检查为教育、惩戒学生的重要手段。之所以在教师中流行这种做法,并将其作为管理学生的“灵丹妙药”,主要是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学生观没有根本的改变,管教形式过于简单粗暴。教师一方面对“软暴力”的危害性认识不够,认为让违规学生写检讨写保证,对作业出现错误的学生罚抄写,对个别后进生语言尖刻一点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不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心理负担,不会影响班级教育教学管理;另一方面教师对自己的“软暴力”的性质认识不清,认为自己的主观动机是好的,出发点是为学生成才,不属于违法行为,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软暴力”变得“合乎情理”了。

三、从家长方面看,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坚信“严师出高徒”,他们渴望教师从严要求自己的子女,所以面对教师在良好的愿望和较强责任心驱使下让自己的子女写检讨、写保证,罚抄写甚至讥讽孩子也是默许甚至支持,这就助长了“软暴力”现象的蔓延。

四、从学生方面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教师的“软暴力”,他们是敢怒不敢言,况且他们不懂法,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就使教师对违规学生的体罚更加无所顾忌了。

二.司空见惯的校园软暴力现象

现阶段的校园软暴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挖苦与讥讽,这种方式造成的隐形伤害既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贬损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它增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极易造成师生冲突。常见的校园软暴力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语言伤害。包括谩骂、讥笑、嘲讽、挖苦,用侮辱性的语言故意伤害他人。例如:“你比猪还笨,比驴还蠢!”“你脑袋里装的是糨糊还是屎啊?”“没有比你更弱智的人了!”“考得那么差,还有脸见人?自己跳楼去吧!”

2.表现在表情和神态的软暴力,如教师整天表情凶狠,充满蔑视不屑一顾的表情,久而久之都回给学生造成伤害。

3.利用集体的力量,开班会、小组评议等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孤立围堵,说某学生不好都别和他玩,和这种人在一起这辈子就报废了。发动大家写“评议”、写“评语”,罗列他人所谓的缺点,显示所谓集体的“评判”;推举各种各样的“最差”,比如“最差学生”、“倒数第一名”、“落后分子”、“后进学生”、“最不守纪律的人”等等。导致这些学生成为被孤立,被冷落,被伤害,被打击的对象。有些学生还被迫坐在角落里,几乎无人问津。

4. “叫家长来”,动辄以此来威吓学生。如某某你明天把你父亲叫来,坐在你旁边监督你上课,否则你不要到学校里来了!有的还影射学生家长:你老是不遵守纪律,这让我想起来上次开家长会,就你父亲一人旁若无人地抽烟,还啰里啰嗦个没完,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一点没错。

5.随意的定性、贴标签,典型的话语有:你是什么东西我还不知道?好事没有你,坏事少不了你!这事不是你干的那是谁干的?最起码少不了你的份;“你这辈子完蛋了!”“你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你将来只能去捡垃圾扫马路!”。此外,是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彻底放弃。如对有“前科”的学生不闻不问:你父母不是会向校长投诉吗?那好,以后我就不管你了,你作业也不用交了,来不来上课也随便你,反正明年你准备留级就是了;再有就是随意怀疑诬指学生偷东西、早恋等等,搜身,搜书包,查笔记本,私自拆信,偷看日记……

6. 罚写检讨写保证、张贴检讨书保证书或公开朗读检讨书保证书。学生犯了错误后,让其写检讨、写保证,可以让他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分析,找出自己所犯错误的思想根源。从这一点看,写检讨、写保证很正常,无可厚非,不失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好形式。问题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抱着这样的初衷。有的教师让学生张贴检讨书保证书、公开朗读检讨书保证书等,全然不顾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也有的老师,片面迷信写检讨写保证的批评教育功能,滥施检讨,无论学生出现什么问题,包括一些鸡毛蒜皮的错误,教师也居高临下地强迫学生写检讨写保证以示自己的权威,导致现在“检讨书”、“保证书”泛滥成灾。

“检讨书”、“保证书”是认定某人有错之后,让其写的认错、悔改性、保证性的文字。在学生眼里,检讨与保证被认为是“坏人”的专利,“检讨书”在她的心目中就像“罪证”,特别是在学校,学生一旦作“公开检讨”、“公开保证”,就被认为是“坏学生”,而受到同学的讥笑、家长的批评。这种偏见抹杀了检讨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作用,有时这种偏见甚至会致学生于死地。2009年3月24日,湖南郴州九中初一学生徐远方跳楼自杀就是因为写检讨。

7.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罚抄写作为“杀手锏”,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每当学生做错了题或写错了字,无论简单还是复杂,许多教师动辄让学生重复抄写100遍甚至500遍、上千遍。有时候,不仅仅是做错了题、写错了字要罚抄写。上课讲话、迟到、做小动作等违纪行为,凡是教师认为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也经常会采取罚抄写的方法来惩罚学生,而且一罚就是上百遍。罚抄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无任何益处,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变相体罚行为。它严重侵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人格尊严和休息权。

8.在校园里,关于长相、名字的歧视是最普遍的。这种软暴力主要发生在学

生与学生之间。如比较胖的同学被称为“水桶”,“万吨轮”,比较瘦的同学被称为“泥鳅”“瘦猴”,长的比较丑的女生,长期被人叫做“恐龙”。更有甚者,在某些学生中这种歧视甚至演变出排斥和孤立其他同学的倾向。有的学生容不得与自己生活方式习惯有异,家境较差或者成绩落后的同学。动辄给他人冠以侮辱性称谓,加以羞辱。并且在学习、日常活动中公然排斥、孤立这样的同学。

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有失公平:如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提问“差生”是浪费时间,索性就不提问或少提问;有的老师在批改“差生”的作业时往往不像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那样认真,有时干脆就不批改;这种不经意间的“歧视”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那些在考试排名中排在最后几名的同学永远抬不起头来,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优越感,看不起成绩较差的学生。于是,成绩差者自然被打入另类,被排斥在一些重要活动之外,忍受歧视的煎熬

三.软暴力盛行,

我国的传统教育向来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从严。但“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里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千百年来,“责罚”一直被视作教导孩子“成人”、“成才”的最有效、最必须的手段。所以,古代的严师手里经常握着一把厚厚的戒尺。不仅如此,责罚孩子在我国还具有某种“形而上”的哲学根据,“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之类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格言使对孩子的教育暴力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到现在,这种以“责罚”为手段的教育方式,至今仍然被一些家长和老师奉为信条。

曾几何时,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被口诛笔伐,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管理部门严令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家长们也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孩子的权益,使得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大幅度降低。但是,随之而来的“语言暴力”也明显抬头。一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常常肆无忌惮地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学生横加指责、冷嘲热讽,有的长期对一些“问题学生”有意冷落,甚至“横眉冷对”。这种“语言伤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害处不浅。

学生虽然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却比成人更敏感,也更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语言暗示,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潜在影响。“语言暴力”不仅侮辱学生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师生的对立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的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后

果。

原因

危害

■受暴施暴孩子都会很受伤

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由于校园“冷暴力”而产生的心理疾病已占青少年心理患病总数的10%-20%,并且呈上升趋势。据刘燕玲介绍,现如今的确有一些孩子因受到“冷暴力”伤害,而产生了一些心理疾病。最为常见的“冷暴力”是同学之间因长相而恶意取外号,家庭条件不好,常受到同学耻笑甚至一些老师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有歧视态度,这些看似很普通的事情,却让一些孩子产生自卑、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长时间经受“冷暴力”,将会造成情绪表达的“躯体化”,也就是长期压抑的负性情绪会通过躯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发烧、肠胃疾病、心脏病甚至癌症等。

其次,“冷暴力”不仅让遭受暴力的孩子很受伤,同时也会让施暴的孩子受伤。因为这些孩子施暴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施暴。经常向他人施暴的人,内心反而更恐惧,精神更加脆弱。长期下去,会加大孩子的负性情绪,不仅对学习缺乏兴趣,还会产生对人性、对生活的失望,导致心理扭曲,性格分裂,喜欢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给未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报记者贾瑞芳

[反思]:学生的自我意识基本上是老师、同伴、家长对他们的评价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围人肯定的、积极评价的学生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满意感、自信感和成就感。反之,经常受到周围人否定的、消极评价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和失败感,甚至心灵扭曲。32条“罪状”就这样击碎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全部自信。对于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早早就被当作“坏学生”打入另册更残酷,更可怕!让学生列举“罪状”的做法,并不仅仅只伤害了当事人,实际上也伤害了班上全体学生的心灵??它将使天真无邪的学生得到一个重要的“教训”: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揭发”自己,并因此会遭到与当事人一样的命运。于是,他们要么视他人为“陷阱”处处防范,要么处心积虑记住别人的“缺点”以便向老师

邀功,纯洁的心灵会因此而变得阴暗,健康的人格会因此而受到扭曲。反过来,对学生来说,一技之长得到赞赏,一个行为得到鼓励,乃至教师或家长对他们的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期许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些案例说明:教育过程中,老师或家长及同伴对学生的“软暴力”对学生的伤害远远大于硬暴力,这种伤害是内伤,会影响终生。

他说:“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奠基阶段,也是心理加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此时教育不当,会对学生自我意识的稳固和发展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此时的孩子很容易把别人对他的评价内化为自我评价,如果别人用不当的言语或行为对他,他内在的自我会被破坏,从而很容易自卑、沮丧、内向,或者形成攻击型的人格,甚至在将来走入社会后,无法正常与人交往。无论是打骂、讽刺挖苦,或者是不理睬,都可以看成是老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而老师传授的知识可能会被逐渐淡忘,但是暴力的影响却有可能在学生心里扎根

软暴力比硬暴力,隐蔽性强,更生活化,持久性强,危害性更大。软暴力有很强的迷惑性,让人不容易识别和判断。软暴力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貌似合法,还给人留下办法多能力强敬业的假象。有些软暴力的高手还被评为师德标兵。

校园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体罚,是一种心罚,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有的老师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让学生写检查,还要反省深刻上纲上线,导致个别学生为此自杀。还有的老师对学生采取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的态度。

语言讥讽对成年人的杀伤力也很大,对小孩子更是不可估量,这些挖苦语言表面上看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摧残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因为它带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这种自卑感和心灵阴影让学生对人生很失望,有一种挫败感。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专家认为,在教育中这是一种“软暴力”。与体罚式暴力不同,软暴力使用的手段“新颖别致”,家长非但不要“动手动脚”,甚至不需要“亲自动口”。

其实,温柔的“软暴力”摧残的就是心灵,幼小的心灵。它的伤害力甚至超过肉体上的折磨,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

“软暴力”表面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软暴力”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研究证明,这种精神上的软暴力会使儿童日后产生焦虑症、抑郁症和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语言暴力严重危及学生心理健康

据许多临床心理医生的总结,家长、老师或同伴侮辱性的语言是对孩子心灵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受到语言暴力伤害的学生,首先容易出现成绩下降、失眠、心跳加快、情绪不稳等现象,随即就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症状,再接下来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相比成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思想单纯,心理敏感,感情脆弱。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经受过多少挫折和苦头。因此,往往大人感觉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有可能对青少年造成重大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当一个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有了一种自觉的意识,有了一种自尊的感觉时,会慢慢筑起一道心理的防线,去保护自己那脆弱的心灵;而一旦这脆弱的心灵受到了有意或是无意的侵扰与冒犯,就很有可能变得尴尬窘迫、自我封闭、痛苦无助乃至心灰意冷,最后是“哀莫大于心死”,再也提不起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了,久之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健康成长。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人皆渴望得到他人对自我的爱护与肯定,特别是得到自己生活中重要人物(通常包括父母、师长、领导、朋友、恋人等人物)的爱护与肯定。这是人性之本,也是人格成长的需要。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在逐步增强,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与同伴和老师的交往,对他们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青少年在团体中获得肯定、尊重,可以帮助他们肯定自我的价值,满足自我肯定的需要;面对缺点错误,他们需要的是师长的中肯批评和循循善诱,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恶语相向。

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间,如果再遭受到校园“冷暴力”,对于孩子、家长来说可谓是双重打击。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室刘燕玲表示,一旦孩子因“冷暴力”而产生了心理问题,那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医治好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平日表现,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就应立即采取治疗或咨询心理专家,极早将孩子带出困境,尤其是应该利用暑假这个较长脱离校园环境的时期,对孩子进行积极干预和治疗。

刘燕玲表示,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现孩子经常喜欢独自呆着,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或有歇斯底里的现象,家长就要关注,因为这是“冷暴力”的最初表现,此时要及时关爱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同时要注意家庭环境的和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走出冷漠。

其次,家长要多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要因为学习成绩差就恶言或冷漠对待,这很容易使孩子内心产生压力。孩子是弱小的,所以关怀很重要。如果孩子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冷漠和歧视,长时间就会选择自我宣泄,容易走上歪路,甚至会用这种方式对待他人。

应对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的,有的孩子还有一些偏激固执的倾向,这样更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这种控制应该建立在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心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思想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明了后果,要始终用自己的心(而不仅仅是语言和“做”出来的行动)去告诉孩子: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你没有问题、你只是小小的心理感冒等。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校中有的语言伤害还来自同伴。同学与同学之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交流

良好的同学关系全赖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流,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加强沟通,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如打球、下棋、郊游等,增进了解,友谊。

2 、关心他人

希望得到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她也会转而关心你,一但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3 、宽容别人

“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有缺点的,也总会做错事的,这些都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计较,别人会很感激并愿意与你交流。

4、完善自我

同学关系紧张的人,大都性格和习惯方面有些毛病,应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习惯,做到:

1)服饰整洁美观。2)习惯面带笑容。3) 注意言谈举止。4) 不要卖弄自己。

5)多多帮助别人。6)善于赞美别人。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热于赞美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悦度将大大增强,同时注意夸奖别人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应遵守两个原则:第一,赞美应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应是对方确实具有或将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第二,夸奖的内容应被对方所在意。

5、保持适当的距离

有时我们对某人太好时,她反而不领情,离我们远远的。究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按互酬水平,你的关心,别人是要回报的,当她觉得自身能力无法回报你的关心时,她只好采取不接受你的关心,疏远你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

其二,任何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只有自己拥有,再好的朋友,如果她不想让你进入而又无法回绝,只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人与人之间适当保持距离,为彼此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间,让彼此感觉到都是自由的,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

小结:

教育无小事,事事学做人!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基本上都是学校、家庭合作教育的结果。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让文明之花在我们心中开放,让具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

教育专家呼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受到社会关注。为避免教育“冷暴力”,学校、教师、家长、孩子应该多多沟通,多多交流。

据有关专家分析,教师心理压力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教育体制当中引进的激烈的竞争,比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第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他们接受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职业,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因此而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性情,从而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第三,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

当我们在为那些“语言暴力”的受害者鸣不平的时候,应当知道,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外部通过制度的调整,降低教师的压力之外,要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

适当惩戒和表扬鼓励一样,都是教师实施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惩戒的前提是让孩子体验到爱。惩戒需要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惩戒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更加积极进取。只有当孩子能够体验到你对他的爱时,你才可以实施惩戒。(四)建设和谐的沟通渠道教师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学生,都应该平等对待,他们同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样有一颗敏感的心。不要因为学生表现出某些不良行为而使用“软暴力”来伤害他们的自尊,使之原本激情飞扬的性格变得抑郁、自卑、丧失自我,甚至成为自暴自弃的人。当然,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也需要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教学是双向的活动,需要学生的相互配合。这些都需要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现在,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有时不经意间也会说错话,出一些差错。但应该相信,绝大多数老师说话做事不会故意跟学生过不去。像前面讲到的那位女生,可能跟班主任有一些误会,那名女生最好能跟老师直接沟通。虽然这名女生曾经想跟老师沟通,但最终没有成功,从此使自己的心变得“伤痕累累”。如果班主任能主动找这名女生谈心,也许问题早已解决了。

讲求教育方式,杜绝语言暴力

对于顽劣的孩子,适度的“惩戒”是必要的,但问题是应该怎么“惩戒”。以往或现今

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有些家长特地交待老师:“你能骂孩子,是对我的孩子更负责!”“不能彻底给孩子糖果吃”。这是中国家长传统的意识、习惯,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前一阶段上海中小学就提倡“批评教育”的活动。对于特别调皮不服管教的学生,采取漠视或冷言相击,通过一些反话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其收心,努力学习,事实证明也很有效。但如何批评惩罚呢?用激将法重要的是老师要真正站在爱学生的立场上,讲究批评的艺术,而不是一气之下的泄愤,更不是放弃这个学生。不适度的批评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不可否认,还有些老师常以恨铁不成钢、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孩子的自尊心、促其上进为借口,但骨子里暴露出的却是对孩子人格尊严的轻视。在“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们看来,说几句难听的话,是为了孩子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陆续推出了各种形式的“行业忌语”,如医生忌语、法官忌语、从警忌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语言暴力”的发生。因此,教育管理部门也要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教师忌语”,把此列为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有三类话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忌语”:一是话题涉及到家庭、父母时,不可使用“缺少家教”、“有其父必有其子”等带有讽刺或鄙视的语言;二是不要对孩子的本性妄下结论,诸如“天生就是个蠢才”、“一辈子没有出息”等;三是不要对孩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如“你比猪还笨”、“你简直不是人”、“我像你这样早就跳楼了”等。

另外,教育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健全心理辅导机制,使学生们在心灵受伤时有一个倾诉和治疗的场所。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园地,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应致力于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着力于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愿我们的校园告别语言暴力的阴影,愿我们的孩子们沐浴着爱的阳光!

二、如何防止对学生实施“软暴力”

1、尊重学生的人格

对受教育者心灵、精神的高度尊重和小心呵护就是教育过程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角度多样化、标准个别化、机会多次化、形式灵活化、结果等第化,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教师在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等方面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人格上、感情上平等,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平等只能靠平等来培养,让我们从细节做起??比如:通过日常与学生朋友式的接触,老师或家长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切忌一发现学生有什么不合自己意愿的行为和想法就急于制止,去驳斥。要以学生的角度,以发展的观点去理解、倾听、引导他们,做到多问、多观察、多体贴就是对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肯定。

2、放大学生的优点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犯错是正常的。学生的缺点暴露出来了,时常有些教师会把这些学生有意无意地打入另册,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也。其实,无谓的批评只会给他们带来各种形式的

伤害。老师和父母要善待他们,分析他们缺点产生的原因,查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同时要更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放大他的优点闪光点。“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赏识是激励人不断进取、满足其内在需要和情感需求的不可忽视的有效手段。当学生出现了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良好行为时,老师或家长都应及时地用赏识的语言加以鼓励,偶尔还适当地奖励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平时更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眼睛、表情、手势等人体语言的作用,如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拥抱学生等激励方法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样就能使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还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别的职业比医生和教师更富有人道性了。这种人道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营养,它给予学生的教益也许是终身的。因为,无论在怎样的一个生命里,强大的、弱小的、高贵的、平凡的、聪明的、愚笨的,自尊都是无价的。

有关校园暴力的演讲稿

有关校园暴力的演讲稿 文明和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学校所必不可少的。反对校园暴力是每个人的职责,品才网整理了关于反对校园暴力的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校园暴力的演讲稿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反对欺凌,构建友善和谐校园》。第四周是“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周,所谓“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校园内外时有发生,让我的心情不免沉重。它不但会伤害你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你身边人的生命安全。这不仅违背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友善,而且不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极其容易伤害到同学们的身体心理以及家庭。在这里我首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小主人的眼睛近视了,要去配一副眼镜。配完眼镜回来的路上,鼻子和耳朵不情愿地说:“眼睛近视了,应该戴眼镜,但眼镜为什么要卡在我们身上呢?”于是,他们俩就决定戏弄一下眼睛。一天,小主人弯下腰捡东西时,鼻子和耳朵使劲一晃,眼镜“叭”的一下掉到了地上,碎了。小主人眼前一片模糊,只能看见东西的轮廓。他向前走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鼻子和耳朵磕破了。小主人只好再去配一副眼镜,也去了一趟医院,花了好多钱呢!这时,嘴巴说话了,

“要是你们不捣乱,小主人能摔跤吗?能花那么多钱?”听了嘴巴的话,鼻子和耳朵再不敢捣乱了,也乖乖地听话了,而且也很友善地对待眼睛,他们齐心协力支撑起眼镜,小主人能看清楚了,也常常夸它们是自己的好助手呢。 是的呀,“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友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友善待人,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但是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应该及时寻求家长、老师甚至校园110的帮助。让友善的微笑常挂你的脸上,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天使! 当你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时,当你置身于人山人海的广场时,当你安安全全地穿过人行横道时,当你自觉地捡起校

校园暴力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916778254.html, 校园暴力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丽娟刘紫阳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30期 摘要校园暴力因其出现之高频,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恶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对于校园暴力的研究多集中在校园暴力的概念、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等,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现状,包括国内外对校园暴力的统计、分析、预防措施等;其次,结合实践中校园暴力案例从校园暴力的实施地点、实施主体、实施对象、主观故意以及暴力后果五个方面界定校园暴力的概念;继而从四个维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最后,从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个角度阐述了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教育校园暴力未成年预防措施 作者简介:陈丽娟,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刘紫阳,中共北京市昌平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监察委员会科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doczj.com/doc/e916778254.html,ki.1009-0592.2017.10.328 一、研究现状 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校园暴力”,出现的相关结果约有12700000个,暴力方式复杂多样,包括殴打、扒衣、喝尿、下跪、辱骂等等,其残忍手段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2010年,浙江大学关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 究》调研结果表明:49.2%的学生表示对别人实施过暴力,87.3%的同学表示受到过别人施暴 行为。可见,校园暴力并非偶发,而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此外,校园暴力可能会涉 及到刑事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发布的关于校园暴力案件的调研报告,校园暴力涉及多项罪名,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性侵、侵财各占12%,寻衅滋事罪占10%,故意杀 人罪占6%,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各占2%和1%等等。 广义的校园暴力概念,包括“校园暴力”、“校园欺负”、“校园欺凌”、“校园霸凌”、“校园冷暴力”、“校园软暴力”和“校园精神暴力”等等。目前国内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的主题涉及校园暴力的概念、特点、成因、预防措施等等。根据汪敏先生在《我国校园暴力研究述评——基于1990-2015年“中国知网”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的统计数据,以5年区间的文献数量为单位进行比较,可以发现,1990-2000年的文献数量呈缓慢递增趋势,2001-2015年呈急速增长趋势。从研究内容看,研究视角更加广泛,尤以从法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及多学科交叉视角的研究成果居多。在法律层面上,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遏制校园暴力起到了一定的作

《学校安全防范整改措施范文》

《学校安全防范整改措施范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从不马虎。做好校园学生安全防范工作,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行政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我校学生安全防范整改措施。 一、组织领导和主要职责 为保证学校安全防范整改工作成立学生安全防范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xxx 职责范围。主要负责组织学习有关安全事故的文件,法律和法规。传达贯彻上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指标。根据学校情况,提出安全防范整改对策。 副组长:xxx 职责范围。主要负责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对校舍的安全检查,落实以及校园的安全整改措施.做好校园卫生的防范和保卫工作。 组员:各班主任 职责范围。主要负责课堂教学的安全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二、学生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三、整改的措施办法 2、根据《茂名市学校安全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要求,xxxx

3、采取有利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工作。 总之,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分析对照,采取措施,加强监管,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第二篇。校园安全防范整改措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教育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学校的规范和监督下,教师体罚学生等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硬暴力几乎销声匿迹了,但是另一种软暴力却又有抬头的现象,那么如何有效的遏制软暴力呢。 一、校园软暴力及其危害何谓教育软暴力。教育软暴力是相对于教育硬暴力而言的,就是学生不打、不骂、不体罚,而是用写检讨、罚抄写、讽刺挖苦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致使学生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以至付出结束生命的代价。教育软暴力最大的特点就是伤害时间长软伤害很难治愈。硬暴力体罚疼在身上,软暴力伤在心上,有些学生甚至十多年后也依然留有伤害的阴影。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变成教训,学生见了教师如履薄冰,瑟瑟发抖。更为严重的是在批评时总爱带上从来、每次、总是、没有一点等夸大其词的字眼。这些行为给学生造成看不见的心理伤害,使学生感觉一无是处一蹶不振,没有自信,看不到希望。教育软暴力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经常遭到教师侮辱、讽刺的学生会变得不合群、孤僻、沉默寡言、学习的兴趣丧失、厌恶学习甚至逃避学习。 二、如何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为了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剔除校

小学生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教案word版本

小学生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教案 活动班级:xxx 活动时间:XX年9月12日星期一 活动目标:1.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自觉抵制校园欺凌现象;2.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3.掌握与校园欺凌做斗争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关注校园欺凌现象》视频,引入新课。 二、思考: 1、什么是校园欺凌?你遭遇过校园欺凌吗?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以及生活实际回答。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欺凌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2、讨论:校园欺凌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想一想: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首先引导学生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要忍着不吭声,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其次引导学生从施暴者的角度想: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观看中学生消除校园欺凌专题教育片。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说一件有关校园欺凌的事情。 2、播放几则校园欺凌记实录像片。 3、由电脑高手制作smart课件。 4、准备一句反欺凌口号。 活动过程:

关于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的实施方案

关于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的实施方案

关于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的通知精神,确保我校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工作的顺利开展,经我校研究,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的文件精神,强化教育防范措施,坚决打击校园暴力事件,确保校园和师生安全,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 二、组织领导 组长:孙富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事件,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人生和财产安全,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校园暴力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会严重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坏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全县公安系统、教育系统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措施,狠抓落实,扎实做好信息收集、隐患排查和事故防范工作,增强做好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工作的能动性。 (二)、完善措施,加强防控 1.健全基层组织,维护校园安全

学校(幼儿园)要成立以校(园)长为组长的预防、制止和打击校园暴力工作组,并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方案。注重收集信息,可能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对已经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必须及时控制,坚决打击;要加强校园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防控管理。 2.严格把关,杜绝外来隐患 学校(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门卫管理,建立外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一律禁止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任何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校园;严禁学生将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学校(幼儿园)的门卫应当由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人员担任。 3.加强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学校(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增强她们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行为的意识和方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管理,严禁殴打、体罚学生;二是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使她们充分意识到,伤害了别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要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和“三生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生存、热爱生活,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四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五是要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教会学生在面对暴力行为时的策略与勇气、遭遇暴力以后如何应对;六是教育学

东里三中陈锦盛《关于校园软暴力的思考

当前校园软暴力的归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内容摘要】在当今的中小学校园内,软暴力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积极行动起来,警惕和遏制校园软暴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为此,本文试就当前校园软暴力的表现、危害、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园软暴力和谐校园心里健康和谐发展 当前,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教师体罚学生等“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硬暴力”几乎销声匿迹了,但是另一种“软暴力”却又有抬头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校园软暴力。校园暴力是个沉重的话题,软暴力有很强的迷惑性,让人不容易识别和判断。软暴力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貌似合法,还给人留下办法多能力强敬业的假象。这种无形的校园软暴力,在校园里每天都在上演,却绝少有人关注。调查显示:罚抄、语言讽刺、写检讨和保证书等现象依然存在,学生中5.3%左右的同学被罚抄过,8.7%左右的学生被教师语言讽刺过,11.5%左右的学生写过检查或保证书。有人将校园软暴力归纳为十种表现:语言伤害、乱起绰号、揭短取笑、班会批评、集体评议、推举“最差”、传唤家长、孤立冷落、随意定性、怀疑诬陷等。校园软暴力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位教授认为,校园冷暴力比体罚更加伤害学生,孩子要么产生“退缩性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另外一种是“暴发性人格”,会给社会带来直接影响,例如有的孩子受到这种软暴力之后,性格变得暴躁,内心充满了“攻击性”,对他人和社会在言行上采取过激行为。软暴力可以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发展成社会隐患。也许有些教育者会忌讳这个话题,可是现实状况真是堪忧,只有直面现实,认真分析校园暴力的原因,拿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校园软暴力的归因分析 软暴力之所以在校园里盛行,有其深刻的原因。本来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日期:

【标题】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白志仙 【关键词】校园暴力概念原因现状防治 【指导老师】向从武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学校内,校园暴力相当突出,且呈蔓延发展的趋势,在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就从校校园暴力的概念人手,剖析目前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从而为防治校园暴力提出相关的理论思考。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及现状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viol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相对于暴力而言,校园暴力是个综合性问题,它涵盖了诸如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内容,目前国际上尚未给它做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而言,在国外提到校园暴力,通常使用的术语是“胁迫”,但这一定义未能包含所有的校园暴力行为。国内研究校园暴力现象的学者给校园暴力所下的定义与国外差别较大,仍未形成关于校园暴力的统一定义。有的研究者认为,“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①。也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暴力,亦称校园暴行,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暴力行为以及学生对学校设施的破坏行为”②。还有研究者指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于学校内的暴力行为或犯罪行为”③可见,在我国学界,对于何谓校园暴力的看法仍是五花八门,争议很大。虽然国内学者关于“校园暴力”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各种定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校园暴力必然是发生在校园,但是对于校园这一概念我们应对它进行重新诠释。从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功能上来看,我认为这里的校园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部,即校园不仅包括学校的教育、生活区域,也包括校园附近的其它一些范围。“校园”包括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还当看到,现在学生上学时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围墙内,学校周边的如小卖部、网吧、饭店等也成为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这些区域里也很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因此我认为,在学校正常教学时期,学校附近的公共场所也应当成为“校园”概念的外延。其次,校园暴力不应当仅指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应当包括师生之间、校外人员对在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在师生关系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老师体罚、辱骂甚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出现,这也应该属于校园暴力的一种,因此校园暴力应当包括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最后,校园暴力的作用对象

学生频繁请病假的背后

学生频繁请病假的背后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频繁找各种病由请假回家的现象比较普遍。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考虑学生是不是遇到了“校园软暴力”。如果只是简单地认为学生是体弱多病,或者厌学逃学,那就有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孙菲是从几十里外的学校转入我校的。初来时,她活泼好动、心地善良、学习认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上,孙菲更是出尽了风头,在100米、200米短跑项目中都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可是好景不长,孙菲却莫名其妙地“生病”了,一到放学时间,她就找班主任请病假回家。开始时,年轻的班主任真的以为她病了,也就不假思索地准假。时间长了,老师发现孙菲在校一直情绪低沉,无心学习,就赶紧联系家长沟通情况。于是,家长带领孙菲到城里大医院做了各种检查也没查出病情,医生告诉家长孩子很健康,这让家长很困惑。等孙菲再次请假的时候,班主任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并批评她不安心学习,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孙菲站在办公室里哭起来,这让班主任更加生气,把她晾在一边干脆不管了。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意识到孩子可能遇到了“软暴力”。根据孙菲入校时的良好表现,她遇到的“软暴力”不会是来自老师,很可能是在同学中受到了排挤或欺辱。 于是我主动跟孙菲进行了交流。“孙菲,你是不是被什么人欺负

了呀?”我开门见山地问。“没有,真的没有。”孙菲的眼里带着一丝犹豫。“是你不敢告诉老师真相吧?你不相信老师能把事情处理好,怕以后会受到打击报复是吧?”我想激将一下,对于这个要强的女孩来说会有作用的。孙菲停止了抽泣,没有回答。“这样的事老师遇到很多,知道你自己一个人是解决不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向别人求助,老师真的很想帮助你!”孙菲终于抬起头,脸上还露出一丝愧疚的笑意,然后说:“老师,你认识李丽吗?”李丽是年级里很霸道的一个女生,脾气暴躁,常常欺负同学,连一些调皮的男生都怕她。我点点头,鼓励她继续说下去。“自从运动会以后,李丽就经常不让班里的同学和我在一起,我只要经过她们班的门口,她们就会说一些难听的话。有一次,我忍不住就回骂了一句,她就追到宿舍里骂我。现在,如果她不高兴就到宿舍里骂我,我都不想住在宿舍里了。”孙菲又委屈地哭了起来。听到这里,她的班主任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感到很震惊,着急地问:“今天又是怎么回事?”孙菲平静了一下情绪,接着说:“今天我从她们班走过,李丽在门口泼出一小盆水,正倒在我的头上,我气急了就打了李丽一巴掌。李丽拽住我就打,还威胁要在晚上找人继续凑我。”这时,我们才发现孙菲的头发是湿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孙菲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灵煎熬呀!如果不是认真细致地开导,了解到真相,真的无法想象这种“软暴力”还能让孙菲坚持多久。除外,再加上同学的淡漠冷视、家长的猜疑困惑、老师的“不可理喻”等“软暴

小学生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教案

安全及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三堡寄宿制小学五一班 活动时间:2018年8月28日星期二 活动目标: 1.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自觉抵制校园欺凌现象; 2。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 3.掌握与校园欺凌做斗争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关注校园欺凌现象》视频~引入新课。 二、思考: 1、什么是校园欺凌?你遭遇过校园欺凌吗?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以及生活实际回答。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欺凌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2、讨论:校园欺凌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想一想: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首先引导学生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要忍着不吭声。 告诉家长或者老师;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其次引导学生从施暴者的角度想: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

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观看中小学生消除校园欺凌专题教育片。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说一件有关校园欺凌的事情。 2、播放几则校园欺凌记实录像片。 3、由电脑高手制作smart课件。 4、准备一句反欺凌口号。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的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2、下面请每个同学都来说一说你对校园欺凌最深的一件事情。(略) 3、大家说了很多欺凌事件,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真实的校园欺凌事件。(播放校园欺凌记实片) 4、看了这部记实片,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同学意见略) 5、我们将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反欺凌?,请大家说说想法。 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常见的校园暴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学生分析总结后让学生自己先说出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之后,教师进行总结。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来看校园暴力危害。

防暴力伤害安全常识与防范应急措施

防暴力伤害安全常识与防范应急措施 1、校园暴力的危害 (1)校园暴力可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校园暴力不仅直接伤害了学生的身体,还会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些学生由此产生恐惧心理,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完成学业。 (2)校园暴力可使家长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由于担心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许多家长亲自接着孩子上下学,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的家长不得不求助于相关法制机构。 (3)校园暴力可使校园正常秩序受到破坏。校园暴力的存在和发生,使学生不得不挤出时间和精力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 (1)学校设门卫。门卫要符合以下条件:无违法犯罪记录;无传染性疾病;思想正派,责任心强。 (2)学校门卫实行轮换值班制度。寄宿制学校24小时值班;非寄宿制学校在学生上课时间前30分钟开始值班,放学以后30分钟下班,上述时间之内必须有门卫值班。 (3)进入学校的人员,必须持有本校的学生证、工作证、听课证或者学校颁发的其他进入学校的证章、证件。未持有规定的证章、证件的人员进入学校,应当向门卫登记后进入学校。门卫在登记时必须查验证件、问明事由后才能放行,如果有条件联系到相关人员,门卫有联系并核实的义务。 (4)对于不能说明事由或者不能出示有效证件的来访人员,一律不得放行,应来访者要求,可以与学校办公室或者有关老师、学生联系。 (5)有人强行闯入校园,门卫要立即报警并报告学校负责人和相关负责老师,采取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学生和老师的安全。 (6)老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得歧视学习成绩差或有其他缺点的学生。 (7)老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老师语言要文明,不得侮辱学生。 (9)老师不得翻看学生信件、日记。 (10)老师发现学生携带违反法律法规或校规校纪的物品时要暂时收缴,并及时交给有关部门或学生家长,除此以外老师不得没收、处置学生的财物。(11)课间休息时间、午休时间等有学生在校的时间,校园内要有老师或者保卫人员进行巡逻。 (12)老师要积极教育学生不得有不良行为。 (13)老师应该就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共同商量,制定教育措施。

关于校园暴力

关于校园暴力 时间:2017-12-08 09:29:16 | 作者:学霸 在现在各个校园中,校园暴力不少见,这是危及学生,破坏校园和谐的一大隐患。 文中的文文在学校被同学小强欺负,一直不敢告诉妈妈,还是在再三逼问下说出来的,而妈妈见到小强后第一反应竟是:他这么矮,你难道打不过他吗?却忘了自己曾告诫过文文不要与别人打架。这是引人深思的,我们都知道文文妈妈只是希望文文能够保护自己,并且告诉他不要无缘无故打别人,而当文文被打时,妈妈自然很生气,但这方法明显不好,而且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事情;文文做的也不对,宁愿一直受小强的欺负而不愿告诉家长,这是面对校园暴力最愚蠢的方法,当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应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或老师。但是文文仍记得妈妈告诉过他不要与别人打架,这也是很好的。 校园暴力体现出一个孩子的教养和父母的教育,这不仅给被害学生带来身心危害,而且也给校园带来不好的声誉和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危极法律。 一次校园暴力,足以给这个被害学生留下一辈子心理阴影,足以让他每次想起这件事情,就噩梦连连,诚惶诚恐,甚至养成一种冷僻的性格,时刻想着复仇,在网上留下暴力言论等,可能曾经进行校园暴力的人已经改过了,过上了很好的人生,也有可能,那些被害,孤僻的人也成了罪犯!他小时候被欺负了,就会要想着法子给别人使绊子。他小时候被孤立了,他长大了以后就不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的妻子,孩子都可能成为他暴力的对象……那些童年留下的阴影,在未来,一定会化作一个个噩梦,撕碎他的一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校园暴力呢?①遇到校园暴力时,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②必要时,像路人呼救,采用异常动作吸引他人注意。③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不要去激怒对方。④上下学尽可能结伴同行。 ⑤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思想道德课程教育,适当组织同学间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⑥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尤其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付出更多关爱在孩子身上,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⑦经常对学生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等。 校园是我们共同生活学习的地方,每一个同学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人。所以,我们应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杜绝校园暴力现象!

安全工作心得 用角色互换和讲故事法化解校园软暴力

安全工作心得用角色互换和讲故事法化解校园软暴力 在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中,学生之间的肢体接触暴力诸如殴打、推搡、持械伤害等暴力行为,容易被发现和界定,但还有很多区非肢体接触暴力行为,诸如语言伤害、排挤孤立、怀疑诬陷、动作挑衅、暗中毁坏他人物品等等,因其行为的突发性、随机性、隐蔽性、伤害结果的不易界定性,往往会被学校、教师、家长忽视,人们往往会把这样的行为和“开玩笑过分”、“同学之间闹着玩”或者是“不良习惯”相混淆,相对于肢体接触暴力,我们把这种欺凌和暴力行为称之为“软暴力”。 软暴力行为仍然会导致被欺凌者在学校适应和情绪方面的问题,而且可能诱发欺负者和受欺负者乃至旁观者个性畸形发展,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和受教育权。处理不好,还可能转化为身体伤害暴力行为或恶性事件。因此应予高度重视。 防范和化解软暴力的方法有很多,角色互换、讲故事法也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就曾使用过这样的方法。 案例: 刚入学一个月的娜娜突然找到我说:老师,我要退学。 我很吃惊:为什么? 她低着头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上了? 娜娜来自商丘民权,是个乖乖女,说话细声细气,挺内向,学习也很努力,初中毕业后觉得老家的学校不理想,专门选择来郑州上学的。 仔细调查后,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娜娜和丽丽住在308宿舍里,丽丽住在娜娜的下铺,总是喜欢在下面用脚蹬娜娜的床板。娜娜请她别蹬自己的床板,她不仅不听,还说我就是这个习惯,有本事你告我去。她还和好朋友阳阳在宿舍里排挤娜娜,让其他学生不要和娜娜来往。因为丽丽和阳阳是本地的,其他学生都来自外地来,其他同学们也不敢得罪她们两个,娜娜就很孤立。这样在痛苦中煎熬了几周,就决定退学回老家去上。 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我没有按寝管老师和寝室长的建议给她们调整宿舍和床位,也没有去批评处理丽丽和阳阳,而是把丽丽、阳阳和娜娜都叫到308宿舍里,坐下来谈话。 我说咱们今天做个游戏,叫角色互换。 我请丽丽上到床的上铺,让阳阳用脚在下面蹬床板,然后我问丽丽感受,丽丽红着脸说,不舒服;我又让阳阳躺到上铺,让丽丽在下面蹬床板,问阳阳的感受,阳阳说感觉背上老被东西顶着,床板乱动,害怕。我笑着说,看来你们也不希望被这样对待! 我说咱们把宿舍的人都叫来,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老师上高一时,有一个同学小涛,小涛朋友很多,特别是有一个叫小关的,更是和他关系铁。很多同学都很羡慕小涛,却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人缘。 你们想知道小涛好人缘的秘密么? 我和小涛、小关都是好朋友,我知道他们之间的秘密,也知道小涛好人缘的秘密。 ; 小涛是本地人,小关是从外地来的,父母早亡,小关和来我们这里打工哥哥嫂子一起生活,家境很不好。在冬天来临的时候,小关还穿着单薄的衣服,下面单裤里面只有一条秋裤。小涛发现后,就把自己的毛裤给了小关。但小涛没有告诉自己妈妈,因为在当时毛裤是比较值钱的衣物,又加上小涛的妈妈是带着小涛改嫁的,小涛的爸爸不是亲爸爸,所以小涛也不敢和妈妈说,直到妈妈发现小涛没有毛裤,问了小涛原因,小涛不得已才说出实情,妈妈知道后就给小涛又买了一条毛裤,并且告诉小涛平时要多关心小关。 这是发生在一个本地学生和一个外地学生之间的真实故事。 我问宿舍的同学,你们从中发现小涛人缘好的秘密了吗?

校园暴力现状分析

校园暴力现状分析 近年以来,网络上屡屡频现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视频和图片,这种以强欺弱,以多欺少的暴力行为触目惊心,施暴手段伤尽天良,深受其害的学生遭遇看的我是心如刀绞,为之又看的我怒火三丈。谁家的孩子不是宝,不知道到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朗朗乾坤和法治社会里,在育人子弟的书香校园里,竟然还在遭受惨无人道的摧残时,将会是这个家庭永远的痛。而那些从施暴现场过路人的冷漠,更是让人心寒。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且有蔓延之势,甚至致人死亡等恶性案例有增无减。 同学之间正常的磕磕碰碰,小冲突小摩擦,混同于以强凌弱成性、拉帮结派成瘾的暴力摧残,这种暴力倾向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更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应当引起家长、老师、社会、学校高度的重视。也许你我身边的校园还算稳定,谁也不敢保证这种恶劣的蔓延趋势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身边的学校和

学生。因此,无声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参与到反对校园暴力,拒绝社会冷漠的行动中。将我们身边还没有发生类似事件的情况下,重视防范于未然。 首先,希望教育部门要努力提高对教育战线的教学质量,明确老师的责任承担范围的严厉性。老师要时刻灌输自己的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认清形势,遵纪守法。加强学生德智体的正确发挥,同时,青少年必须树立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良好品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或大声呼叫。对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实施的暴力活动和收取“保护费”等各种校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无声总结分析诱发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其主观上跟现在学校走向商业化,重视收益成果,淡化了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其次同学生日聚会等进酒吧、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场所影响和聚集成帮派,捷径了受校外不良青年交往的引诱等综合影响。客观因素也不排除收看和接触一些暴力影片,恐怖游戏,社会黑势力后缺乏定律和错误理解而盲目崇拜,拉帮结伙,形成帮派,导致演变为现实暴力的可能性。而弱者在受到威胁、恐吓和虐待时,担心被接二连三的打击报复,最终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向学校老师和家长讲述自己的遭遇。使得这些施暴者更加为所欲为,胆

拒绝校园“软暴力”,教孩子勇敢说“不”

拒绝校园“软暴力”,教孩子勇敢说“不” 发表时间:2017-08-08T15:17:39.1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39期作者:张小伟 [导读] “校园软暴力”作为软暴力的一个分类,是指非肢体接触而从心理上进行伤害。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七中学730070 摘要:孩子的年龄决定了孩子的易受伤害性。虽然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为了孩子少受伤害不遗余力地想办法、做工作,甚至于想做一个贴身守护神,但“软暴力”这种伪装过的恶行为,往往在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地伤害到孩子,因此防止校园软暴力事件的发生刻不容缓。 关键词:拒绝校园软暴力教孩子说“不” 权利教育 一、什么是校园软暴力 “校园软暴力”作为软暴力的一个分类,是指非肢体接触而从心理上进行伤害,造成受害者自暴自弃、厌学甚至放弃生命的严重后果。与体罚和罚站、罚写作业、罚劳动等变相体罚式的“硬暴力”相对应,“软暴力”主要包括过重的课业负担、分数歧视现象、“心罚”的教育方式等三个方面。其特殊的发生环境,使软暴力对孩子的危害形式更隐蔽,后果更严重。 二、校园软暴力成因分析 1.“听话教育”是校园“软暴力”成长的温床。“听话”是家长和老师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之一,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多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中国式的听话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等级教育,更是一种奴性教育,听话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无数听话的奴才,人人都变得唯唯喏喏,只会俯首称臣,这样的社会是可怕的。正是这种听话教育,使得孩子们在面对“非暴力”侵害时不会声张,或许很多孩子甚至认为校园的“软暴力”行为没有什么不对。 2.“爱”的名义是软暴力继续的关键。作为孩子的师长,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但如格劳瑞亚般不知不觉中以“爱”的名义行伤害孩子之事的行为却屡见不鲜。 3.权益的不主张,纵容被侵害行为的屡屡发生。孩子与成年人相比,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较差。很多时候,当他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甚至错误地认为也许事情本该如此。孩子的年龄特征也决定了对自身权益的申张度,孩子无法逃脱“软暴力”侵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哪些权利。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告诉孩子哪些不许、哪些不该、哪些不能,却鲜少告诉他们老师有哪些不能、不该、不许。正因为受教育主体对自己权利的不明确和不申张,导致施教的我们对自身教育行为少了规范和合法性的高要求。 三、拒绝校园软暴力,申张未成年人权益,教孩子说“不” 1.学校层面:加强自我监督,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承载者,只有自身严格监督,营造规范合理的办学氛围,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建设良好的成长硬环境和软环境,才能使校园软暴力彻底失去成长的空间。首先,以公正公平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在权利面前要公平对待学生,不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儿,而是充分申张孩子的知情权,不仅仅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应该告诉他们学校、校长、老师的职责与权力。要增加办学的透明度,发动最广大也是最直接的监督者——学生,来验证办学行为的规范。其次,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同时,学校也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排解他们的压力,让教师有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不把自己的不顺转化到学生身上。 2.教师层面: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教师是“校园软暴力”的主要施行者,因此,加强教师的道德和专业素养,彻底认清校园软暴力的危害,并严于律己,以健康合理的教育方法教育每一个学生,才能保证未成年人免受校园软暴力的侵害。首先,改变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来“爱”孩子。要用健康的人格、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行为去塑造孩子美好的未来,将教育手段变成爱的春风。其次,依法施教,进一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使教师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强法制意识,真正懂得校园“软暴力”是变相体罚,也是违法行为、应该制止的行为。再次,能够“换位思考”,放大学生的优点,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点点进步,宽容、理解学生,在学生犯错时不对学生施加“软暴力”。 3.学生层面: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权利教育”。未成年人享有不受虐待、接受教育等诸多权利,只有在一开始就能够接触“权利教育”,了解自己的权利所在,这些孩子们才会在成长之后乃至成长之中合法地争取当得、反抗不当受。因此,未成年人学习《未成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关乎未成年人个人利益的法律法规,了解自身权利,这将使未成年人在受到侵害尤其是“软暴力”侵害时能够分辨是非对错,降低或免受伤害。 参考文献 [1]孙正军关于“听话教育”的思考——由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反思教育[J].中小学校长,2014,07,38-39。 [2]李玉柱颜秀云 “听话教育”不是好教育[J].教师,2012,21,1。 [3]洛浦 “听话教育”当休矣[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4,06,30-31。 [4]杜晓惠浅析校园软暴力现象[J].现代妇女(下旬),2014,05,252-254。 [5]颜云校园“软暴力”及其根除[J].科技信息,2011,09,308。 [6]杨文建李强抹去“心罚”,点亮心灯——对校园“软暴力”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校长,2011,12,34-36。 [7]托马斯·潘 NO!校园软暴力[J].中国德育,2012,21,29-31。

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标题】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白志仙 【关键词】校园暴力概念原因现状防治 【指导老师】向从武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学校内,校园暴力相当突出,且呈蔓延发展的趋势,在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就从校校园暴力的概念人手,剖析目前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从而为防治校园暴力提出相关的理论思考。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及现状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viol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相对于暴力而言,校园暴力是个综合性问题,它涵盖了诸如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内容,目前国际上尚未给它做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而言,在国外提到校园暴力,通常使用的术语是“胁迫”,但这一定义未能包含所有的校园暴力行为。国内研究校园暴力现象的学者给校园暴力所下的定义与国外差别较大,仍未形成关于校园暴力的统一定义。有的研究者认为,“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①。也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暴力,亦称校园暴行,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暴力行为以及学生对学校设施的破坏行为”②。还有研究者指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于学校内的暴力行为或犯罪行为”③可见,在我国学界,对于何谓校园暴力的看法仍是五花八门,争议很大。虽然国内学者关于“校园暴力”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各种定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校园暴力必然是发生在校园,但是对于校园这一概念我们应对它进行重新诠释。从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功能上来看,我认为这里的校园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部,即校园不仅包括学校的教育、生活区域,也包括校园附近的其它一些范围。“校园”包括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还当看到,现在学生上学时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围墙内,学校周边的如小卖部、网吧、饭店等也成为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这些区域里也很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因此我认为,在学校正常教学时期,学校附近的公共场所也应当成为“校园”概念的外延。其次,校园暴力不应当仅指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应当包括师生之间、校外人员对在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在师生关系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老师体罚、辱骂甚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出现,这也应该属于校园暴力的一种,因此校园暴力应当包括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最后,校园暴力的作用对象

防校园暴力安全教育

防校园暴力安全教育 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暴力行为。由于校园暴力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并且暴力行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因此大家习惯称其为校园暴力。 对在校园里悄然“滋长”的校园暴力,我们该如何抵制呢?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3)及时报告,依法维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