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展示空间中叙事手法应用的研究

关于展示空间中叙事手法应用的研究

关于展示空间中叙事手法应用的研究
关于展示空间中叙事手法应用的研究

关于展示空间中叙事手法应用的研究

作者:汤雪韵

来源:《建筑与装饰》2020年第28期

摘要随着叙事学从文学领域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展览空间中的叙事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生动的观展体验,他们可通过对叙事情节的选择,形成独特的体验方式。本文通过对展示空间中叙事性的探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叙事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手法。

关键词展示空间;叙事手法;叙事空间

1 关于叙事

1.1 传统叙事学的概念

叙事学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叙事文本进行研究的理论。早期的“传统叙事学”主要限制于文学,随着人们对于叙事学的不断研究,叙事学逐渐发展到“后经典叙事学”阶段,其研究范围从叙事语法转移到探究叙事与社会、历史及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展览空间中的叙事

展览空间中的叙事是对叙事作品的空间存在方式、故事内容、结构及叙事技巧的空间性设置的整体表现。叙事使得空间中的各个看似不相关的场景发生有机的联系,促使各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形成完整的故事。叙事就是观者精神层面的导视系统,使得他们在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

叙事性作品

第十章叙事性作品 语言的再现功能和表现功能,在文学活动中表现为叙事和抒情两种类型。 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我们称之为叙事性作品,如小说、戏剧及一些记叙类的散文(文学传记、报告文学)。以抒情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我们叫它是抒情性作品,如诗。也有中间状态的,如叙事诗,诗剧(如中国古代戏曲)。 第一节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和叙事学(narratology) 传统的文学理论,如欧洲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中国刘知己的《史通、叙事》、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李渔的《闲情偶寄》、刘熙载的《艺概·文概》,对叙事性文学的研究偏重或集中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即注意“写什么”。 二十世纪从西方开始,叙事学空前发展,其特点是用共时语言学的方法或系统的方法寻找抽绎叙事性本文深层的“普遍语法”,注重叙述的方式等,即“怎样写”。(结构主义)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叙事(narration),最一般的意义。通俗地讲,即讲故事(the telling of a story)。文学的叙事有其特殊性,主要的是,文学所叙之事非“事实”或“实事”之“事”,乃虚构之事。叙事不等于记事。再则记事或可“草草了事”,即可粗略记述,史书之记事的目的是“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而文学之叙事要曲尽其妙(汉字“叙”字即有“次第”、“端绪”、讲述等义,说明叙事须分条析理、井然有序),引人入胜。金圣叹: “《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水浒》七十回中许多事迹,须者是作书人凭空造谎出来的。”“但写来便若真有其事而亲临其地者。” 因此,文学的叙事是用语言虚构的事件。 特征: 1、文学叙事中的事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人的行为、人与人的行为关系及其结果。 2、文学叙事中的事件是语言虚构出的事件,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但必须合

叙事学分析

叙事学分析 第十章叙事学分析 一、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文学 韦勒克曾说:“无论从质上看还是从量上看,关于小说的文学 理论和批评都在关于诗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之下”。(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第236页。)这一论断 至少是符合20世纪中期以前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现状的,但这一 现状与最近一百多年来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极不相称。 之所以会出现小说理论与批评长时间落后于诗歌理论与批评 这样的情况,与小说批评一直找不到自己的突破口有关。由于诗 歌语言在节奏、韵律、平仄等方面与日常语言相比有很大差异, 形式因素十分突出,因而从语言学、文体学的角度规定与把握诗 歌的本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很容易被想到的思路。对小说 而言,情况却复杂得多。一方面,小说语言与日常语言在形式上 的差异比诗歌要小得多,小说语体往往是混杂不纯的,因而传统 的以语词选择为核心的形式研究在面对小说这一文体时总是显得 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小说内容层面的东西(人物、情节、故事) 又太容易吸引批评家的注意力,从而使小说话语层面的东西很容 易被掩蔽。中外小说批评几乎都是从最直观的地方开始的。只要 我们稍微涉猎一些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小说批评,就会发现它们毫无例外都是以情节和人物为核心而展开的批评。这种以人物 和情节为中心的旧式批评,没有抓住小说文体的要害,没有提炼 出概括小说文体本质特征的核心范畴,因而使得小说批评缺乏牢

固的理论基础,无法超越教条式批评和印象式批评的局限,而拥 有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这种状况只有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 法国叙事学建立起来的时候,才得到了改观。 叙事学(法文的narratologie,英文译为narratology)一词由法 国结构主义学者托多罗夫在1969年出版的《〈十日谈〉语法》一书中首次使用。用托多罗夫的话说,这是一门“关于叙事作品的 科学” ,“主要是研究叙事文和故事之间的关系,叙事文和叙述 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和叙述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张德寅 编选:《叙述学研究》第19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实际上,在此之前,有关叙事学的理论就以诸如叙事作品结构分 析、叙事语法、叙事诗学、叙事话语等不同名称在法国文学研究 和文学批评中出现,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太大的关注。叙事学理 论的影响力的扩大最初直接得益于结构主义理论的传播。70年代 以后,叙事学已经成为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界广泛关注的一种理 论,这一理论不但由法国波及英美等其它国家,而且在理论形态 上也日趋完善。 托多罗夫的叙事学研究是从用“故事”与“话语”这两个概 念来区分叙事作品的素材与素材的表达方式开始的。托多罗夫认 为,“故事” 是按实际时间及实际的因果关系排列的事件,“话语” 则是指对故事的艺术处理或形式上的加工。在以后的西方叙事学 研究中,尽管不同的理论家对叙事作品的层次划分有不同的看法, 但托多罗夫的这一区分仍然是叙事学研究的起点。作为一种修辞 批评,叙事学批评关注的是叙事作品的话语层面而不是其故事层 面。这正是叙事学批评与传统的关于叙事作品的批评之间的差异

电影叙事中空间的建构与意义

电影叙事中空间的建构与意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从卢米埃兄弟的第一部电影放映开始,人们即开始臣服于电影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之中。在早期卢米埃兄弟(Lumière Brothers)出品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世界各地,用底片捕捉了真实生活中自然流动的影像,电影就像是一扇世界之窗,向人们展示了那些他们从未到访的地方:在城市的人们得以浏览乡村风光,乡村的人们也可以目睹未曾到访过的繁华都市,人们仿若跟随着电影远至世界各地旅游。至于与卢米埃兄弟同时期的乔治?梅里叶(Georges Mélières)则发展出风格回异、充满想象的奇幻影片。在著名的《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中,以舞台式的手法打造出一个不存在于现实的魔幻空间,有别于卢米埃兄弟影片中的真实空间。然而不论是卢米埃兄弟纪录片式的电影,或是梅里叶具高度风格化的电影,都让人们能够透过视觉触及身体所无法到达的空间。「每个故事都是一部游记,一场空间之旅。」(de Certeau,1984:115;引自Bruno,1997;简伯如译:2004) 当我们在观影的时候,也总是可以发觉电影导演不断地在创造与电影故事相符的真实。而这样的真实通常无可避免地必须透过与故事相符的空间的真实感来完成。观众也总是会期待对特定的类型电影有特定的场景期待,如科幻电影中总是不可少的太空景象、或是为各式充满科技感的新奇设施所包围的环境。

以黑色电影(film noir)这一类的类型电影来说,故事发生的场景多在城市。《霹雳神探》(The French Connection,1971)以纽约为背景,而影片里,我们看到的纽约不同于旅游手册里到处都是光鲜的高楼大厦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属于夹缝中的暗巷、酒吧。而片中最精采刺激的飞车追逐场面里,主角穿梭在大小巷弄,潜于高架铁下追逐坏人,城市在此是破碎的、被分割的,意谓着各式的所谓的都市之瘤潜伏其中,总是会等待适当的机会浮于其上。最后警察包围坏人所聚集的大型仓库,也是一个类似废弃的大型仓库。阴暗的纽约市,与明媚充满阳光的马赛成一对比,纽约似乎更显得污秽不堪。 在黑色电影中故事所发生的城市,多半不会选择象征城市进步繁华光明的一面,而会刻意选择其扭曲、阴暗的角落来作为主要的场景,城市所展现的不是其进步繁荣等现代性的表征,相反地城市所代表的是一个在光鲜外表下,交杂了对于权力的欲望以及人性贪婪面的展现。电影叙事中的空间同时成为了具有意指性的元素,人物活动的空间和人物心理的空间以及和影片意义成形成某种对称的关系。空间在故事中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空间决定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张力。而由这一类的电影中,我们发现空间已经不仅仅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景,如黑色电影中的城市一般,空间同时也可以是各类文体与电影中叙事产生的核心所在(Konstantarakos,2000)。 叙事需要一个接纳产生行动的空间环境,电影叙事也是。空间在电影叙事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故事发生的空间(地点)、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叙事性作品

叙事性作品( 第七讲叙事性作品(上) 主要内容旨在分析叙事性作品的特点.旨在分析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叙事性作品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品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叙事性作品是"叙事"这一叙述活动的产物.性作品是"叙事"这一叙述活动的产物.分析叙事性作品就是对这种叙述活动全过程的分析.具体从三个层次: 过程的分析.具体从三个层次: 分析叙事性作品的三个层次A,叙述内容(story),叙述活动与社叙述内容(story),叙述活动与社), 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是从叙事话语的内容中分析外部世界的事物进入文学话语后的形态特征.语后的形态特征.B,叙述话语(text),对叙述文本形式特叙述话语(text) (text), 征进行分析C, 叙述动作(narrative),叙事作为活叙述动作(narrative) (narrative), 动的特征进行分析传统的西方叙事理论亚里斯多德《诗学》虚构/真实, 亚里斯多德《诗学》:虚构/真实,情节贺拉斯《诗艺》贺拉斯《诗艺》:人物类型布瓦洛:理性节制情感, 布瓦洛:理性节制情感,类型化人物狄德罗: 狄德罗: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黑格尔: 黑格尔:性格是现代艺术的中心恩格斯: 恩格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传统的中国叙事理论特点:作品的社会内容,以人物,情节, 特点: 作品的社会内容, 以人物, 情节, 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环境三要素为中心.毛宗岗评点《三国》毛宗岗评点《三国》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张竹坡评点《金瓶梅》金圣叹的《水浒传》西厢记》金圣叹的《水浒传》,《西厢记》评点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当代"叙事学" 当代"叙事学"理论影响: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 影响: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 法国结构主义思潮.主义思潮.特征: 特征: 立足于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文化理论; 注重文本及其结构,注重叙事作品的共性.注重文本及其结构, 注重叙事作品的共性第一节叙事的界定叙事就是讲故事.故事是什么叙事就是讲故事.故事是什么? 汉语的本义就是过去的事" 英语中的"故事" "过去的事".英语中的"故事"(story)一词有一词有历史" 史话"之义, "历史"或"史话"之义,故事的这种过去时态性质表明它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性质表明它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通过神话,史诗,英雄传奇, 通过神话,史诗,英雄传奇,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等种种故事形式,人们记忆并传播着一定社会事等种种故事形式, 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从这个角度来说,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一,叙事的涵义与特征涵义: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涵义: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 ①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情感意义的意义价值的价值事件过程的意义过程的价值一,叙事的涵义与特征②叙事的方式是话语的虚构.叙事的方式是话语的虚构.人物存在于叙事世界内,而不是之外.人物存在于叙事世界内,而不是之外.符合生活逻辑感情逻辑一,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构成: 叙事的构成: 1,叙述内容:即讲述故事,包括事件,人,叙述内容:即讲述故事,包括事件, 场景; 物,场景; 2,叙述话语:既呈现故事的陈述语句; ,叙述话语:既呈现故事的陈述语句; 3,叙述行动:即叙述本身,叙述人怎么说, ,叙述行动:即叙述本身,叙述人怎么说, 谁在说,以什么方式说等.谁在说,以什么方式说等.倒叙插叙顺叙按照历史先后逻辑,情感逻辑按照历史先后逻辑, 武松打虎故事的精彩与其说是武松做了什么,不如说是叙事人讲了什么.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疙瘩地揪住, 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疙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 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

叙事性色彩活力研究

叙事性色彩活力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空间叙事性和色彩的空间知觉特性理论,提出空间叙事性色彩活力的概念。从色彩空间效果和色彩心理感知的角度,对空间、功能和使用者的叙事性体验的一致性进行重新审视。力求为城市色彩规划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色彩空间;色彩活力;叙事性; 中图分类号:j20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research on narrative color dynamics /lou haiwen,xu hao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ace narrative and colorific space consciousness characteristics, i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treet space narrative color dynamics. this paper makes the color landscape analysis from two aspects:color space effect and color percep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function, color,user’s narrative experience, and trying to making every effort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 for urban color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keywords]: colorspace;colour dynamics;narrative 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国内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对色彩研究主要停留在城市设计导则和建筑单体的色彩运用两个层次。前者多运用于城市历

理解空间_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_方英

第37卷第2期2013年3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37No.2 Mar.,2013 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 方英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00,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理论界出现了“空间转向”,与此契合的是,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如何理解空间是开展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问题。理解空间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历史上空间意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脉络,这是理解空间的起点。第二,在“空间转向”的视阈下理解空间———空间的凸显、空间意义的多维性与复杂性、对二元对立的超越,这是理解空间的重点。第三,在文学叙事的层面把握空间的意义,这是理解空间的落脚点。文学叙事空间是由作者、读者、文本共同建构的想象性、艺术化空间,既是表达层面的空间形式,又是内容层面的具象空间。 关键词:空间;“空间转向”;文学叙事 中图分类号:I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3)02-0102-04 20世纪后半期以来,由于认识到历史决定论对空间的遮蔽[1]31,西方理论界“通过对空间的强调、对时间意识的批判性反思以及对一种新的空间思维的呼唤”[2]15,出现了哲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整体性“空间转向”(spatial turn)。与此“空间热”相契合的是,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甚至某些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认为,“无视空间向度紧迫性的任何当代叙事,都是不完整的”[1]37。西方不仅出现了相关专著与论文集,而且权威的《劳特里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中也收录了与空间叙事相关的词条:叙事空间、空间表现形态、空间形式。国内的文学空间叙事研究主要兴起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并迅速升温,在理论研究与文本批评方面不断有所突破。 在空间叙事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其中,如何理解空间是开展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概念和物理的事实,空间这一术语还没有普遍公认的唯一的定义。”[3]164空间的意义是多维的、复杂的、动态的、辩证的,我们无法对其做出本质主义的定义,只能试图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对空间的意义加以理解和把握。 一、西方历史上空间意义的基本内涵和大致发展脉络 西方历史上对空间概念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古希腊、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古希腊哲学关注的是本体论的问题,始终在存在的层面思考空间。近代哲学关注的是认识论的问题,主要将空间作为客体的认识对象。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兴起,空间成为实证性的问题。20世纪,时间与空间成为哲学、美学、政治学、物理学等学科的核心概念。20世纪上半期“多数学科聚焦于时间性范畴”,后半期“哲学社会科学则呈现出整体性的‘空间转向’”。[4]导言1空间成为理论界的核心概念,空间的意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希腊时期主要探究了“虚空”和“处所”这两个空间概念,并已触及近代笛卡尔提出的“广延”概念。当然,作为经验的虚空、处所和广延,古希腊人已经具有,只不过这三种经验未能综合成一个统一的空间概念,这种统一是近代的事情。[5]57-61虚空、处所、广延这三个概念涵盖了空间的基本内涵:容纳性、范围性、方位性、参照性、秩序、层级、关系、三维等。这是我们把握空间的起点,也是理解文学空间的基础。 以笛卡尔、牛顿、康德为代表的近代空间观开始将空间背景化和几何化,视空间为静态永恒的背景、框架和容器[5]3-4。近代空间观要么是理智主义的,要么是经验主义的,却都受到形而上学的束缚,对于空间的理解也始终限于实在与属性、实体与虚空、精神与物质、绝对与相对、主体与客体、超验与经验等问题的二元分裂。[6]76-77黑格尔之后的哲学研究开始转向身体,并对形而上学展开清算。但20世纪前半期主要重视时间概念,空间曾一度淡出哲学的视野。即使是柏格森关于空间的心理学观照也未能脱离二元对立的割裂,更因其对时间的偏好而贬低空间,令空间的意义遭 201*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方英(1977-),女,江西乐平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英美文 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宁波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G12—ZX21)的最终成果。

电影叙事手法与景观空间设计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916556503.html, 电影叙事手法与景观空间设计初探 作者:毛静陈鸣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6期 摘要本文以景观叙事性设计手法研究为主,以电影叙事为研究视角,通过镜头语言、故事情节等叙事手法的深入研究,列举相关设计案例,揭示它们与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和应用要点。 关键词电影叙事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1电影叙事手法与景观空间设计 电影是二十世纪诞生的一种艺术类别,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着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银幕形象,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电影叙事学是在借鉴文学叙事学的研究成果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当代景观设计产生深刻影响。在此,笔者选取了两类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叙事手法进行研究,分析它们与景观空间设计的内在联系。 1.1镜头语言 1.1.1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引申用在电影上表示镜头的剪辑和组合。 位于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就像一部蒙太奇电影,设计师屈米运用“解构主义”设计手法,对场地进行分解、重建,有别于传统公园设计,拉·维莱特公园没有明确的中心景观节点,取而代之的是片段化和持续变化的形式,屈米将点、线、面三种要素进行叠加,其中点的体系由间距120m*120m的一组“疯狂物”(Folies)构成,这些采用钢结构的红色建筑物给全园带来明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线性体系构成了全园的交通骨架,它由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种有悬铃木的林荫道和一条称为“电影式散步道”的流线型园路组成。面的体系由10个象征电影片段的主题花园和几块形状不规则的、耐践踏的草坪组成,以满足游人自由活动的需要。这种蒙太奇式的设计手法很好的突出了景观设计的张力,强烈体现了设计者的创新理念,也为当代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竖立了一个标杆。 1.1.2长镜头 长镜头是与蒙太奇相对应的两种电影镜头语言之一,其主要来源于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的长镜头理论。苏州的环秀山庄是一座以湖石、假山为主的古典园林,园内保留有清代叠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实用标准文档 例一: 案例名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5500 万元称总额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竣工项目案例 选用 设计类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型 案例所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 8800 平方在地米详细地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 号 址 参与设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 2015-5-1 计师 业主名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称 业主联 undefined 系人 所用材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料品牌 设计说 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明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C、作品在空间布局 上的设计创新点 :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 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 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实用标准文档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实用标准文档 HA事业部顶面图 HA 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 积占用大于1/2, 展示空间运用大 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 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 HA不同 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 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 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 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 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 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 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 频繁。

差异空间与叙事策略

差异空间与叙事策略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1831-)是当代文坛重要短篇小说作家,于20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叙事学视角研究门罗的第十部短篇小说集《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中不同空间的构建,探究 第二空间在这些短篇小说中的意义及空间构建与叙事策略的关系。其中,倒叙、预叙,全知、有限视角的使用与转换构成了本部作品中重要的叙事策略并极大地促进了不同空间与女性不同身份的构建。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文,主要介绍作者和作品信息、目前的研究背景、本文的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理论框架、论文结构。第二章分析九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生活空间。房子、丈夫和日常生活构成了这一空间的主要元素。这一章主要考察倒叙和有限视角如何刻画出女性沉闷的生活和压抑的身份。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作为叙事的一部分, 构成了不同的叙事层次,解释了基本叙事中女性的身份危机。第三章 分析第二空间的构建以及这一空间对于女性人物身份的重要影响。第二空间区别于人物日常生活空间,为人物暂时地逃离生活中心提供了 契机。在这里,往往有一名男子与女主人公发生爱恋。人物体验视角 是呈现这一空间的重要叙事视角。由于这种内视角只能透过人物的视野、感觉、知觉来表现事物,因此其感知范围是有限的。但正是这样 的局限使得人物前后的改变愈加明显,引人注目。随着人物不断深入 第二空间,悬念逐层解开,危机也不断化解。叙事层层推进,直到主要 事件在此发生。第四章探究女主人公在回归日常空间后,对于第二空 间的回顾、反思以及这一空间对其产生的后续影响。本部短篇小说集

结尾叙事通常采用预叙和人物回顾视角等策略。作者常采用预叙手法叙述多年后的情景片段,那时的女主人公则采用回顾视角追忆过往年华。在主要事件发生后,对第二空间的叙事就此终止,叙事时间穿梭到多年以后。尘封于记忆之中的某个片段突然显现,以外视角重新审视当年的自己,人物往往会获得重要的体悟。最后是本文结论部分。本集中的女性人物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空间。第一空间是人物生活中心,其中埋藏着人物的身份危机。第二空间更为边缘、自由,为人物化解危机提供场所和契机,对于本部作品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构建出了两种不同的空间,促进了外部空间与人物心理空间的互动,揭示了作品的积极主题:女性的生活可能表面看似平静,但实际非常复杂;女性拥有抵抗窒息生活的空间,尽管她们有时以逃离作为抵抗的策略,但这仍然体现了女性的自主性。

叙事性空间设计训练——杨华

叙事性空间设计训练——杨华

叙事性空间设计训练 ——空间构成课的改革与实践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杨华 摘要:叙事性设计是后现代设计的理论支柱,设计师通过说故事,将设计作品作为故事的载体,从而传达设计的概念和内涵,使观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空间构成中,引入叙事性设计的理念,培养学生通过讲故事,寻找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和构成形式,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个性表达和情感传递。 关键词:空间构成叙事性设计后现代设计 正文: 空间构成这门课程是设计学院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把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系统理性的工作方法是关键。这种训练对学生之后将面临各种专业的学习都十分重要,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对基础

素;大量的习作练习;各种材料的使用;虚实空间的组合;点,线,面,体,色彩,光线,声音等诸多元素对空间营造的尝试,使学生了解空间构成的技法,形成对空间构成设计规律的认识。 +1 一周的理论梳理阶段 对前两周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对空间构成概念的理解。+2叙事性空间设计的创作阶段。 两周的自命题设计。通过叙事性设计的理念,引导空间设计的构思。叙事性设计与后现代设计: 叙事性设计是后现代设计的理论支柱,它是一种设计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通过让设计师以说故事的过程,发挥想象力,展开联想。让设计师的价值观和情感在故事中体现,它不仅有助于设计师的理性构思,同时更见有助于作品的表达,使观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后现代设计的目的已不仅是技术标准和功能需要,人们对设计的渴望更趋于情感的传递,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的展现。设计师渴望更大限度的在设计中表达个性和价值观,追求更大限度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在设计中更多的体现人情味,冲淡功能主义设计中的迷失的人文价值。设计师通过叙述性的思维过程,在作品中追求情感表达,用设计中的人情味打动观者。在课程中引入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浅谈叙事性空间在展示设计方面的运用

浅谈荣誉奖堂之叙事性展示空间的运用 【摘要】本文结合我的毕业设计——荣誉奖堂,就叙事性展示空间入手,阐述了个人对叙事性展示空间的理解, 试列举展示空间作品,对叙事性展示空间中时间、空间布局、多媒体技术、互动展示、情感设计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叙事性;展示空间;时间;互动展示;多媒体技术;情感设计 一.对叙事性展示空间的定义理解及分类 1. 对叙事性展示空间的定义理解 照字面意思理解,叙事就是我们以一种说话的方式方法,以说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设计主题的阐释,叙事性设计既是一种设计方法,也是一种设计思维,好比通过“故事”引导参观者进行体验旅程。我想,就像一个好的故事会吸引观众一样,设想一个叙事性空间也被认为是在展示设计中进行传播和体会的有效方式。 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叙事展示空间可以将物体融入背景。叙事空间是单个展品与其放置的位置之间的简单关系,讲述关于灯光和投影、反射和物体外形的关系,使展品能激发视觉吸引力和视觉传达力。叙事空间的创造,更多地涉及展品的解读以及展示设计的解读,即要建立一个放置展品的故事情节背景。近来,无论是文化展示中还是商业展示中,都强调创造一个故事情节以激发一种情感回应,使之作为观展体验的核心成分。 2.叙事性展示空间的分类 叙事性展示空间避免了大百科式的展示方式,而选择各种重点和素材构成综合的背景,形成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强度层面。其实,许多展示设计都可以看作叙事性空间。这里,我可以看到这些当代展示设计方法,创造了一个故事情节和一个潜在的情感内容,目的在于吸引观众。 这个主题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小的领域: 2.1格式化:是根据年表和传记的最简单的叙事形式 2.2故事讲述:包含了更多样化的诠释,讲述既可以围绕个体的展品展开,也可能是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如图一、图二为中国香港博物馆)它通过一个由展示和实物构成的叙事进程,讲述常规的生活故事,展示设计以故事性的叙述手法展示香港的历史,传播香港

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的纳博科夫小说研究

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的纳博科夫小说研究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是享誉世界的、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高产作家,共有18部长篇小说、近70部短篇和大量诗歌、戏剧、散文、传记、翻译与文论问世。 他多才多艺,兼小说家、蝶类学家、大学教授、诗人、翻译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于一身,能熟练地用英俄法三种语言进行文学创作,还精通象棋、绘画与网球。夏皮洛(Gavriel Shapiro)认为,纳博科夫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已知的最后一位最多才多艺的人。 当然,纳博科夫之所以广为人知,主要源于其小说创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洛丽塔》、《微暗的火》、《阿达》、《普宁》、《防守》等已成为美国许多大学文学课的必读书目。 数不清的现当代作家,包括厄普代克(John Updike)、品钦(Thomas Pynchon)、巴斯(JohnBarth)、阿尔比(Edward Albee)、怀特(Edmund White)、德里罗(Don DeLillo)、拉什迪(Salman Rushide)等都受其影响。本文将在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研究纳博科夫小说的空间特征。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学术界经历了一场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这一转向波及文学,便产生了空间叙事理论。从其发展脉络看,首先“空间”是一种认识论范式转向,与时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它强调脱离传统时空观,旨在探索新的凸显空间重要性的文学再现方式。其次,空间叙事探讨的范围既包括书写等传统上重时间的文本,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重空间的文本,还包括电影、电视、动画等既重时间又重空间的叙事媒体。

叙事性研究

叙事性研究 学习散文《小种子》的思考语言作为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纲要》中说:“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尝试说明、描绘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语言材料不仅是幼儿学习语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教师教育意图的自然传递者,幼儿可以借用不同的语言材料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各种关于材料投放的学习:“材料投放要充足,种类尽可能全面,尽量满足每位幼儿的需求,根据活动安排及时更新添置新的材料”,我对自己投放的语言活动材料过程进行了思考:提供的材料为什么不能吸引幼儿?怎样去开发利用新的语言材料? 困惑一:提供的材料为什么不能吸引幼儿? 学习散文《小种子》一文时,我最初投放了各种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向日葵、蚕豆、黄豆等。刚开始孩子们兴趣很高,拿着种类繁多的种子左一看,右一看,“我们家平时做饭外婆就加进了这种种子在米饭里,我还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这样的种子……”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幼儿在第一次观察种子时积极性很高,但在欣赏、学习散文时兴趣一下就没了。第一次投放的材料,并没有达到我预设的目标。 反思一:

我仔细审视了投放的材料,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散文中主要讲的是种子发芽的过程及需要什么?而我投放的种子只是为了让他们观察种子的外形、及名称,与学习散文的目标不一致,材料的投放不够准确,所以吸引不了幼儿进一步学习、理解散文。 第一次调整: 根据此次活动的反思,我将对活动的材料进行了第一次调整:将各种种子种入装有泥土的花盆和透明的玻璃杯子,让幼儿对种子发芽的过程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并用语言讲述种子的生长变化情况。刚开始他们有一定的兴趣,随着时间的变长,虽然种子发芽后的豆苗在一天天变化,但去观察的孩子却越来越少。 反思二: 投放的第二次材料是为学习散文服务的,但为什么孩子的兴趣还是没有被激发呢?难道投放的材料太被动了?这些材料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来投放呀! 第二次调整: 第二次反思后,我将对活动材料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在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们带着全班的孩子,拿着铲子,带着小花盆、来到了一片空地里,让孩子们将少量的泥土装入花盆,并将自己从家里带的各种种子种入花盆,他们都把自己种好的种子小

叙事元素和叙事策略

中国传媒大学老师博文:叙事元素在娱乐节目中的作用 来源:卢宝腾的日志 一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娱乐节目的发展情况,就会发现不管从国际还是国内的情况看,都能看出电视的娱乐节目有一个从综艺向游戏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在电视发展的早期,都会有一个综艺节目兴盛的阶段。比如像美国在二次大战以后一直到50 年代、60年代,有一种非常热门的节目――杂耍节目,其实就是综艺节目。此类节目一方面会有一个幽默的主持人,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幽默风格,同时会把当时各种各样的娱乐素材,包括百老汇的演出、歌舞、流行歌曲,也包括一些比较古典的元素,还有杂技等各种各样的东西汇集在一起。这些节目跟我们中国的综艺节目其实没有什么两样。但现在我们如果再去看看美国的电视节目,我们会发现它已经淡出历史舞台。现在比较主流的综艺节目只有一个是NBC在每周末晚上11 点半播出的,叫《星期六夜直播》。这个节目因为它是在主流的电视频道里播出,虽然已经超出了黄金时段,但毕竟还是一个很主流的节目,所以目前影响还比较大。只是综艺节目在世界范围内,包括在我们中国都在衰败。 另一方面是游戏性的节目,就是带有游戏色彩或者是以游戏为主体的电视节目作为娱乐节目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以90 年代末、新千年开始的时候反映得尤为突出,大量的游戏节目在国内外都占据着大量的荧屏时段。如果到国外看一看就会发现,过去在主流频道的晚间黄金时段,节目基本上是电视剧。但是最近这些年我们看到,这个天下已经被传统的游戏节目或者是真人秀的游戏节目占领了1/3 了。更为重要的是,在收视率排名靠前的节目中,这种游戏类节目更多。比如说去年美国的收视率总榜显示,第一名是《美国偶像》,第二名是《与星共舞》,从第三名以后才是电视剧。 这种趋势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早期的电视因为频道少,观众看电视很新鲜,大家喜欢看综合性的东西。那时不仅娱乐节目是综艺性的,包括平常说的社教节目也是杂志性的。但是随着多频道的竞争,大家对电视的要求不一样了,可能综合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我今天说的是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综艺到游戏,又从传统的、古典的游戏样式到后来新式的游戏样式的发展,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其实给我们一个提示,就是说叙事元素在这种娱乐节目里面的作用越来越强了。在综艺时代,综艺节目几乎没有什么叙事元素,基本上是一个平面的形象,仅给大家展示可以欣赏的节目,不具备也毋须具备像叙事的比如说悬念、冲突、结果等等元素。而现在的游戏类节目,包括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快乐大本营》一类游戏综艺节目,正是通过加入竞赛的内容让原来平面展示的综艺节目增加了叙事的元素。 我们平常说的叙事是一个非常大的词,有不同的解释,我在这里讲的叙事基本上就是指讲故事,但是和我们平常说的讲故事又不太一样。换句话说,构成一个事件,这个事件里面有形象、有冲突、有悬念,最后有结果,这就叫叙事。而在平常各种各样节目中,吸引观众眼球的主要是三方面的元素:第一是信息元素,这种元素主要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大量新闻节目还有教育节目就是以此为特征。其实在很多其他节目内容里,包括电视剧、娱乐节目里面也含有这样的元素,但不太突出。第二是欣赏元素。欣赏元素是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让我们有一种直感的愉悦的东西。它可以说带有审美意味的,但并不能进入我们很深的感情。 而所谓叙事是说它会引起对事件、人物命运、事件结果的一种高度关注。这种关注如果能够做得好,就一

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解读

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 Space-scale & Narrative of Cultural Architecture ■ 艾侠■ Ai Xia [摘要] 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当代文化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在建筑创作中,从空间尺度与体验的互动角度来理解建筑的叙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思维方式。本文以四个设计作品为例,从空间尺度与叙事空间关系的视角来进行学术探讨。 [关键词] 文化建筑叙事性空间尺度现象学[Abstract] One of the main trends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architecture is to create narrative space in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f the building. Narrative can also be comprehended as the conversa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scale and individual experience. CCDI, one of the bigg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s on china, researched on this topic and reveals some design-philosophy through four different works. [Key words] Cultural architecture, Narrative, Space-scale, Phenomenology 一、叙事性:对现代建筑的反思 叙事性空间可以理解为一种与体验密切关联的建筑空间。虽然建筑叙事性是近年流行的学术语汇,但关于叙事空间的存在,自古以来不乏先例。仅就中国建筑而言,不论北京故宫的宏大空间序列,或是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皆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一种叙事的可能—“在环境空间中,人的移动及其。路径和场知觉经验可以赋予其更多的环境意义①” 地也由此超越了单纯的功能流线的设定,转而上升到“叙事化”的境界。 然而,回顾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的变迁,建筑体验曾一度被置于极其边缘化的位置。建筑师和学者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一种近于“二元论”的哲学所牵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处在一种相互博弈的“二元”状态—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甚至更为古老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可以追溯出这样一种哲学的思想渊源。工业革命之后的“技术”情结,使许多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身心置于征服自然的自信之上,大量具备直接功能目的的建筑类型(如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办公建筑)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而相对含混多义的建筑(如宗教和文化建筑)风光不再。 经过20世纪下半叶的阵痛和反思之后,当代建筑思想呈现出从“二元”到“多元”的回归,判断文化建筑的优劣标准也不再是纯粹理性的演绎,而逐渐增加“置身其中”的实地感受—不论是建筑师还是文化学者,都意识到功能与理性并不能代替模糊的感性表达。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建筑现象学的反反复复的讨论,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一种反思的延续。从现象学意义上说,强调空间体验成为建筑设计最为本质的东西,只有体验才能产生场所精神②,这对文化建筑尤其重要。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E事业部顶面图 HE事业部的建筑构造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曲线与拐角打造不同于其他的空间形式。 HE事业部平面图 建筑构造形式的改变在带动空间流动方向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室内陈设布置的形式。使展品脱离死板的摆放展示,赋予其流动的美感。 HI事业部顶面图 HI事业部的空间表达更为简单,以纵横的空间流通方式将视点集中于中部展台,突出展品。

HI事业部平面图 HS事业部顶面图 HS事业部以整体的开敞形式来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将部分隔断放入整体的空间形态中来划分区域的界限,将不同风格展品从中总体中分割出来,达到展品与区域的统一,区域与整体空间的统一。 办公区入口1 办公区入口1运用实体性分割进行空间划分,将字母形式的镂空空间隔断运用到空间划分中增加空间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采用简单的美式装饰风格,运用木质材料的暖色调与铁艺吊灯的暖色灯光来调和白色的冰冷感,增加空间美感,使办公空间更加温馨和谐。 木质的镂空吊顶与前台的公司LOGO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形式美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