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海南历史题

2008年海南历史题

2008年海南历史题
2008年海南历史题

2008 年高考海南历史试题

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

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 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 年应是()

A. 己亥年

B. 庚子年

C. 辛丑年

D. 壬寅年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

观点的人应是()

A. 墨翟

B. 孟轲

C. 荀况

D. 韩非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

无功,上所不置而侯

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 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 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 《齐民要术》

B. 《农书》

C. 《农政全书》

D. 《四洲志》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 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 宋朝的枢密使

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 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 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 .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 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 .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 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

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卢梭11.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

促成

业和制造业。

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

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 世纪中后期

B.19 世纪前期

C.19 世纪中后期

D.20 世纪前期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 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

要作用。该法规

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 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 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 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 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 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15.19 世纪30 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 ?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 ?资本输出的要求

1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A. 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 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 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 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 ?国民革命思想

18.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

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 .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19.1920 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D .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 .取得了彻底成功

20.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

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 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 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1.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

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

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 总和

增长了 157 %,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A ?科技人员的内迁

B ?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22.

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 ?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 .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23. 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24. 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 ?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25.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

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

第n 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9题~第3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C.实现

教育为工农服务 D

B .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图1(局部) 图2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

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宋)陈亮:《龙川集》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

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 分)

27. (10 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材料二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 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的目的和背景。(6 分)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

(1)指出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现。(2分)(2)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5分)

(3)概括东盟和欧盟共同的成功经验。(5 分)

考生在第29、30、31、32四题中任选两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二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2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

材料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

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

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

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 分)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6 分)

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8 分)

材料

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议会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

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时,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

——《1787?1789年法国游记》(1)民主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材料中有何反映?(2 分)

(2)分析这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6 分)

31.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 分)

材料

20 世纪60 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 。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4 分)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4 分)

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 分)

材料

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议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其故何哉?盖以吾国文化,倘已至文言一致地步,则以国语为文,达意状物,岂非天经地义,尚有何种疑义必待讨论乎?其必欲摈弃国语文学,而悍然以古文为文学正宗者,犹之清初历家排斥西法,乾嘉畴人非难地球绕日之说,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

——陈独秀答胡适函(1917 年)(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对文言与白话之争性质的判断及他对反对者的态度。(3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5 分)

2013年高考试题及答案海南卷历史

掌门1对1教育高考真题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3.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6.朱元璋认为,“札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7.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D.《石氏星表》 8.图1反映的是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 12.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

海南历史高考卷含答案

2017年海南历史高考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 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海南卷) (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文综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 D 【分析】该题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九鼎是周天子至高无上地位的象征,西周时期诸侯是不能使用九鼎的。但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急剧下降,诸侯不仅敢问周鼎之轻重,甚至敢在墓葬中使用九鼎,这是礼崩乐坏的标志之一,A、B、C三个选项都与题干无关,故正确答案选D。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 A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材料出自《礼记·大学》,强调德行的重要性,即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开始,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和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试题要求找出四个选项中说法最接近题干的一项。A项出自《论语》,强调了统治者身正的重要性,与题干意思合,故为正确选项。B项出自王阳明之口,意在实践“仁”的思想,达到“天下一家”的境界,与题干之意不合。C项出自《三国志》刘备临终对刘禅的嘱托意为要多做好事,亦与题干不合。D项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亦不合题意。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答案】 B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及重要概念的理解。察举制主要实行于汉代,从题干可知,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依据儒学修养和道德声望,由地方向中央推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经形成了儒学独尊的局面,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可知,由地方根据儒学修养和道德声望推荐人才的制度有很多弊端,在汉代儒学知识往往由一些重要的家族

年海南历史高考试题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第I卷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A A D C D B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B C C D B D A 第Ⅱ卷 必考题 21.(15分)答案要点: (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 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6分)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9分) 22.(15分)答案要点: (1)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7分)(2)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8分) 23.(15分)答案要点: (1)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7

分) (2)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7分) 选做题(三选一) 24.(15分)答案要点: (1)“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 (6分) (2)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 意义:改变了束缚农村生产力的旧体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9分)25.(15分)答案要点: (1)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会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8分) (2)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7分) 26.(15分)答案要点: (1)勤奋好学,有学识;不附权势;坦诚直言;不畏强暴;忠义守节(7分) (2)“颜体”气势雄浑;注重书法规范,便于后人学习;书法与个人修养的统一;个人品德提升其作品的价值。(8分)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图1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D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礼乐制度和宗法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破坏、战国时期崩溃瓦解,礼乐制度是西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为了维护和调和等级制度。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 【名师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

2014高考海南历史试卷_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l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材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9.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削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11.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2019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6.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 A.① B.② C.③ D.④ 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海南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海南省高考试题历史部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2.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3.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作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做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前殿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处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6.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扬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之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档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呼?”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9.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海南卷08923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海南历史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hJAbMeWymW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2.“奉法者强,是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hJAbMeWymW A.加强进行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hJAbMeWymW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不确定答案hJAbMeWymW

2012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2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经济。从题干的材料看从周天子开始历代皇帝、皇后都重视这一仪式,说明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重视的原因是农业是古代社会主体经济。A、B 两项容易排除,重农抑商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C项错误。 答案:D。 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儒家思想。题干中儒家的主张主要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意思是统治者实行仁义,必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体现了仁政思想。 答案:B。 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本题考点是秦中央集权制度。解题关键是学生要对选项中“托古改制”、“中华传统”、“君权神授”的准确含义理解清楚,同时熟悉“皇帝”名称的来源。 答案:C。 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解题时学生一是要注意时间:魏晋时期,一是要理解此人提出“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朋友之信”这些主张属于儒家思想,题干反映了佛儒矛盾。 答案:D。 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题干从两个时期御史官员对宰相监督力度大小,说明相权受到限制,这从本质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答案:C 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2016海南高考历史真题

2016 海南卷历史 满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 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B.周C.秦D.唐 A.商 2.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3.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4.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5.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6.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 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7.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 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8.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2019年高考海南历史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试题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 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B.茶叶C.棉布D.白银 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6.图1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 图1 A.①B.②C.③D.④ 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 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8.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 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 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10.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1.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极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

【最新排版】2007年海南高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2007年海南高考政治试题 第I卷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这一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其原因是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富有需求弹性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于乙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 D. 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4.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减少税收②提高存贷款利率③减少政府开支④增加货币供应量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①④ 5.五年前,小张在股市低迷时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一直持有到今年才卖出。该 股票为他带来了3万元的收益。这一收益的来源是 ①上市公司的利润②商业银行的利息③证券公司的利润④股票的买卖差价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①④ 6.在经济学中,人们常说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国际贸易 A.能够发挥一国的经济优势 B.是一种复杂的交换活动 C.能够为一国赚取外汇 D.能满足人们消费多样性的需求. 7. 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别在于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合理批评和建议 ③参与行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性规范 ④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艾滋病防治条例》,加大政府对艾滋病的监控防治力度,增加对艾滋病病^及其家庭的救助。对此我们可理解为,政府在 ①提供公共服务②依法履行流行病防控职责 ③扩大艾滋病病人的公民权利④维护艾滋病病人的公民权利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 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从监督体系上看,对我国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

2013年海南高考历史卷及参考答案(精校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试题 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3.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6.朱元璋认为,“札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7.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D.《石氏星表》

(完整版)2017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详细解析)

2017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2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2分)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4.(2分)“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5.(2分)如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6.(2分)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2分)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8.(2分)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 9.(2分)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10.(2分)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海南卷)

新兴社区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和中央文明办《关于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社区决定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以此推动我社区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广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充分发挥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明社区建设。 二、志愿者招募条件 1、具有从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所要求的身体条件和服务能力; 2、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4、能履行本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的有关规定。 三、活动内容与队伍管理 要按照市文明办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围绕中心,立足岗位,结合实际策划制定本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活

动年度计划,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活动。 社区广泛发动,引导热心社会公益、身体健康、有志愿服务热情的干部职工积极报名参加本单位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环境秩序维护、文明交通劝导、公共场所、公共秩序文明引导、文明礼仪、网络文明传播、生态环境保护、护林爱绿,以及科教、文体、法律、卫生、金融、税务、供电、供水、供气等重点项目和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中体现自身价值、收获心灵快乐、提升道德素质。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扎实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举措,社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组建任务圆满完成。 2、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普及志愿理念,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干部职工自觉加入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促进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3、鼓励参与,增强实效。要结合实际工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根据志愿者现有工作岗位及专业特长、参与志愿服务项目要求,组建相应若干支小规模、

2016海南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海南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 当是 A.商 B.周 C.秦 D.唐 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耍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台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根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普。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