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展望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展望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展望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展望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困

境与展望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致力于向综合化转型的趋势日渐明显,同时其生存空间不断萎缩,其面临的主要困境有:非师范专业的发展侵占了教师教育的资源;招生生源减少,毕业生就业困难;教师教育专业本身固有的薄弱环节,等等。危机与挑战并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可以通过平衡“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矛盾,直面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资的新要求,构建科学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等方法摆脱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困境对策

目前,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开放,许多综合大学也开设了教师教育相关专业,而众多师范院校也开始走综合化的道路,主要是期望通过加强“学术性”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师范特色在逐渐减弱,而学术性也未显著提高。自基础教育新课改以来,改革和发展赋予教师教育专业以新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同时也明确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方向。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基本出发点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多年来,众多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立足于为本地区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地

方高等师范院校也在变革中发展,传统意义上单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办学目标也在向为了进一步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同时,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客观事实也给师范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变革中,原有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一)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致力于向综合化转型的趋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以来,高等师范院校无论是规模、质量,还是结构、效益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向综合化的转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根据统计,教育部从2003年到2008年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各高校对办学定位进行了重新讨论和确定,其中地方高师院有超过80%将“综合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等作为办学定位或理念[1]。促使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转型的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所要求的适应性变革;二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扩大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新要求;三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中,追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观定位[2]。

(二)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生存空间日渐压缩。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专业政策的改革,导致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生存空间受到挤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一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使得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丧失了的固有的优势,国家给予师范院校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少,而综合性高等学校借助于自身的办学实力、学科优势、区域中心地位参与师资的培养,其优势更加明显,吸引了不少生源,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长期处于单一、封闭的状态,游离于市场经济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之外,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师范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境况下面临更大压力,这一切都给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带来了巨大压力与挑战,其生存与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的挤压。

二、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面临的困境

(一)非师范专业的发展侵占了教师教育的资源。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综合化最直接的体现是大力发展热门的非师范专业,导致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缺乏优化。随着综合化的发展,地方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设置逐步增加,根据不完成统计,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占学校全部专业的比例已经达到60%到70%,非师范专业的在校学生也已经超过50%。这两大指标表明,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实际上已经进入综合化的发展阶段。非师范专业的个数和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对应着教师教育专业在校生的减少,势必削弱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同时,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已从“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优化型”[3]。过

去的教师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基础教育对中小学教师数量的要求,现在则转向了对高学历、高素质的质量要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教育需要的高质量毕业生在数量上仍然满足不了需求。另外,非师范专业数和在校生数的增加,势必分占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原本就不足的教学资源。由于历史原因,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资源要比地方综合性大学少,在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计算机、教学行政用房等办学条件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也得分散相当部分的教师用于非师范专业的教学。非师范专业的发展使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生源减少,就业困难。

随着国家出台“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的政策[4],许多综合性大学纷纷设置教育学院,参与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工作。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有341所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师范生,其中师范院校112所,占培养本科师范生院校总数的32.8%,其他院校占67.2%[5]。虽然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仍然是教师教育的主体,但综合性院校办教师教育无疑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综合优势、教师培养层次定位和学校声誉等方面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影响较大。最直接的影响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生源逐渐减少,许多院校出现了招生不足,甚至出现降分录取仍招不到生源的窘境。

基础教育改革的高速发展与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相对滞后的矛盾,

直接导致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初始,由于中小学师资极度短缺,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尽快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教师。于是,教师教育领域特别是在中等师范教育领域,培养大量的小学教师成为当时工作的重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等政策后,教师供给从数量来看,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相应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广大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以本专科师范毕业生数量计算,1998年全国本专科师范毕业生人数为19.68万人[6],2008年全国本专科师范毕业生人数为58.16万人[7],而且还有17.1万非师范毕业生通过认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而当年基础教育学校录用的新教师只有25万[8]。总之,在国家教师教育体系开放的情况下,就业市场充满激烈竞争,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也可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获取教师资格加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独享中小学校就业机会的时期已成为历史。在就业市场上,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其他综合性高校毕业生站在了同一竞争的起点,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招生和就业的难度。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是坚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不足。行政工作是我负责的主要工作,这项工作对思想理论修养要求较高,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做出具有较高思想理论水平的工作。由于办公室人员较少,日常的工作量较大,有一种疲于应付的感觉,坚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逐渐放松。尽管自己在工作中一直求新、求变、求活,但总有一种知识面窄、办法少的感觉,认真分析起来,也是由于自己学习抓得不紧不实的缘故。 二是深入实际不够,解决实际问题少。自己除了对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外,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深入基层的时间少,特别是对一线服务研究的少。质量监督的工作重心是现场监督、技术服务,虽然自己有时也协调办理了一些工作,但就事论事的情况多,认真研究,深入解决关键问题少,对一些影响工作顺利运行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 三是工作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对事物内在规律把握得还不好,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有时发现问题对同志态度不够冷静,不留情面,工作方法简单,不大在意同志们的感受,给人一种过于生硬的感觉。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首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学理论,要抓住实质,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深对

建设有 __社会主义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理解。学管理,要在现代化管理知识方面下工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业务,在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切实通过活动使自己思想能有大的提高,作风能有大的转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先进典型和先模人物看齐“创先争优”。学习的内容要广泛,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学习,特别是从宏观上把握精神实质。 整改时限: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尽快落实,长期坚持,不懈努力。 2、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大局观念,增强奉献意识和使命感,切实围绕质监站的中心工作,多与业务科室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体系,抓好制度建设。 整改时限:立即行动,短中期结合,力争早见成效。 3、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坚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志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强化组织观念和责任意识,大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浅析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文章通过自编问卷对高校师范类毕业生进行就业素质及影响因素的 调查,在对调研数据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以促进高校师范生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师范生就业现状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XX年已达到749万。目前普通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过去的几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需要大量教师的原因,师范生就业形势较好。但近年来,高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师范类大学毕业生持续增加,并且各中小学校就业岗位存在萎缩的趋势,师范生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某些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通过获得教师资格证,开始涌向教师队伍。在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竞争中,由于师范类毕业生的师范技能尚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他们在竞争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因此,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如何才能做到以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为基础,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长沙某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880份,回收问卷872份,回收率为99.09%,剔除废卷(包括漏卷及不按要求作答的),有效问卷为856份,问卷有效率为97.27%。 (一)调查问卷的内容。 问卷包括个人求职预期、个人求职择业心理、针对师范生就业现状的看法、对师范生创业的看法等几大问题。本研究采用SPSS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本次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1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表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就业相关知识了解程度。 根据此次调查显示,大多数师范生对其未来就业情况持有长期且较高的关注度,一进入大学便开始关注就业情况的现象较普遍。53.27%的师范生会在大一时即开始关注就业情况,27.1%的师范生会在大二的时期开始了解就业的相关情况,大三开始了解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89%,大四才开始关注的学生占3.74%。 当问及是否了解教师岗位的基本就业程序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现出较迷茫的态度,不太了解其基本就业程序的学生占62.15%(如图1所示)。事实上,教师岗位的面试程序一般有笔试、面试、教学能力测试(即试讲和说课)三个步骤。如若不了解就业的基本程序,则求职准备必然是不全面的,因此有些师范生求职困难可想而知。 图1 是否了解教师岗位的基本就业程序 调查中我们看到,现今师范生选择找工作途径这一问题上呈现出单一化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仅仅会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种方式,往往忽视诸如网络等现代化的招聘方式。

(完整版)新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新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作为初入教育行业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多的,如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磨练自己的毅力等,而所面临的困惑则是如何做好角色的转变,怎样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等。 对于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困惑,我结合书中所学的内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一个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情感的教师,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在教学工作中,我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追求自身价值,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学生的活动中。 2.热爱学生。一个对学生充满诚挚的爱的教师,会随时随地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年轻教师热爱学生,应做到书中写的那样“像母亲一样慈爱,像父亲一样严格,像兄长一样亲近,像朋友一样真诚”。当一个教师真正的热爱学生,他的爱学、乐教的情绪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使他们也产生愉悦、和谐的情感体验,激发起积极的学习动机,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3.热爱所教的学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教材,将整本书各章节梳理好,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富有情感地去讲课,让学生在平静、亲切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能深刻地感知与理解教材,从而使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做人。 4.提高政治素质。要有正确的政治信仰,确保立场不出问题;要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一个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念;要有一个理性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 5.提高业务素质。在这方面自己需要进行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全面的知识储备,博览群书,使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能够胜任本学科教师的工作。要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与技能,进行教育的基本训练,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扎实的教育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在从事教育方面的技术业务工作时得心应手。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包括教材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班级组织管理能力和思维精湛能力。要对教材有良好的理解与处理能力,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反省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现将近期的工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简要总结如下: 1、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不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 验与其它老同志比还是比较低。在日常工作中偏重于日常生产工作,也忽视了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工作中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 2、工作上满足于正常化,缺乏开拓和主动精神,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平稳有余,创新不足;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想得多,行动中实践得少。工作中总习惯从坏处着想,缺乏敢于打破常规、风风火火、大胆开拓的勇气和魄力。另外,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公司政策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候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3、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公司及车间作 出的一些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 做到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 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继续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面,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在日常工作中,遇问题多查阅文献,熟悉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思想工作方面,深化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加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3、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向领导请教遇到的问题, 并多与同事们进行沟通,学习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工作经验。通 过多学、多问、多想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1、工作责任心不足主要是思想上的问题。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在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工作,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仔细分析自己工作责任心不足的原因。找出原因后,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使自己能正确对待工作,树立为工作服务的思想,下定决心做到爱岗敬业,这样加强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就会信心十足,工作起来就有责任心了。 2、改变工作观念。是不是工作观念上有问题,是不是有混的意思。找出这方面的原因,下定决心改掉。我们每天既然已经工作了,为什么不好好的干呢?反正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这一天有所收获呢和有意义呢?自己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要干就干好,要干就干出个样来,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工作,有这个信念,一定会干出成绩来,不管这个成绩是大还是小,大的成绩也是由小的成绩积累的。工作干好了,能为领导分忧,领导也会对你刮目相看的,得到重视的。 3、提高自己的素质。素质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心理素质,一个是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要靠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领域单一。 ?2014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虽报名门槛抬高、基层艰苦岗位增多,但仍吸引了全国141万名大学生报考,“国考”竞争比达64:1。都知道考“国考”就像买彩票一样,即便那么难,但是每年都有好多大学生挤这条“独木桥”。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求稳定的心理,他们往往对工作时间固定、双休日稳定、工作压力较少、工作环境舒适等一些岗位比较“上心”,所以找工作时挑肥拣瘦,更多的愿意去党政机关、大公司、科研单位、大型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 ?2、就业地区集中。 ?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大学生毕业首选的理想就业地。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中小城市,扎堆“北上广”,加剧了这些发达城市的人才过剩和大学生就业难。 ?3、就业期望偏高。 ?有的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单位”,但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 一部分看重稳定职业和理想环境及较高报酬的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选择单位不切实际,放弃多次选择机会,一味等待观望,甚至不惜主动待业,就业愿望过于理想化,不愿去基层单位和第一线,对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苦脏累的工作,更是不屑一顾。 ?4、就业稳定性差。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人平均5年至少更换一次工作。而在高学历人群,这种现象更为凸显。2014年6月发布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 《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34%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24%,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43%。中国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跳槽偏高不下,2010届为69%,2009届为71%,2008届为71%。

专科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专科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专科师范毕业生就业难,如果不能解决好专科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对专科师范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前专科师范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工作对策。 关键词:专科;师范生;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在我国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得以体现,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因此随之提高,然而师范院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复杂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专科师范生的就业成了一个各方都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主要从社会、高校、学生等方面探析造成专科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这不仅可以帮助专科师范生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并找到顺利就业的道路,更重要是可以明确专科师范教育是否还能承担起为国家改革发展服务的重任。 一、四川省专科师范生就业现状 (一)社会 1、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和传统就业观念导致专科师范生就业“难” 虽然当前就业市场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很深,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各地依然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就业观念依然占主导地位,诸如公务员及教师公招、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等依然是求职者的首选,尤其是社会地位和待遇都较好的教师行业更是受到许多家庭和学生的青睐,加之国家也鼓励优秀非师范毕业生从事教师行业,种种情况无形地加剧了师范生的入职竞争,尤其是加剧了专科师范生的入职竞争。 2、用人单位不合理的人才消费,导致专科师范生就业难 由于全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和整个教师行业入职竞争的加剧,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求稳”的就业观念,加之社会用人单位还停留在以学历和证书衡量人才水平高低的用人局面,导致在人才招聘现场出现专本硕三个层次的毕业生激烈竞争求职的场面,而在招聘过程中占据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往往都会选择具有高学历和多证书的学生,这种不合理的人才消费既不利于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也不利于用人单位人才贮备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高校 1、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培养层次特色不鲜明 一方面由于高校与社会欠缺有效沟通机制,缺乏人才供需预判,加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侧重理论教育,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培养层次特色不鲜明;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要求,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工作经验积累,无形地加剧了自身在求职过程中的难度。 2、学校盲目扩招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由于受多种利益驱使,目前各高校都在盲目扩招,带来的后果就是师生比明显增大,教育质量随之下降。此外学校的部分老师受经济利益和学校科研压力的驱使,很难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这也是导致部分毕业生师范技能和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使其缺乏足够的社会适应力和核心竞争力。 3、专业和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 高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往往滞后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这使得高校人才培育与人才需求变化相脱节,造成这种人才供需矛盾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高校缺乏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学校课程和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二是许多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报考师范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不足。学校和学生缺乏社会对教育类人才供需的理性判断和分析,导致盲目跟风开办和报读所谓的师范类专业,最终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中国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中国师范教育的生成与流变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师范教育,其发展历程是一波三折的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师范教育在初创时期就饱受质疑,同时还受到保守势力的竭力阻挠,但是她还是顶着压力破壳而出,走过百余年的风雨历程,改写了中国师范教育零的历史。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师范教育也是如此,中国的师范教育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断的根据具体情况完善着自己,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教育的大发展与受到其自身概念界定的有限性的影响,当今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顿与新的趋势。 第一节初创与定型 谈到师范教育我们大多数人会想到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关于教师教育他有相当多的论点,包括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选择等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等等孔子的这些教育名言几乎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同时孔子的这些零散的关于教师教育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师范教育的发展。孔子之后的汉代思想家杨雄在其《法言》中最早的提及了师范教育——“师者,人之模范也”。[2]唐代的韩愈更加明确的论及关于教师的内容,其文章《师说》更是具体而明确的阐明教师的职责等内容,极大的影响了后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这说明我国古代先哲早已经开始思考“教师教育”的内容,并且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我[1]《论语》

国现代师范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 我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师范教育出现于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该校于1897年4月8日开学共招收学生40人,这一创举开启了中国师范教育的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此之后出现了众多的师范院校,其中就包括于1898年5月创办的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随后京师大学堂于1902年开设师范馆开始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1]与此同时,我国实业家们也纷纷私人开办师范院校,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张骞在南通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私立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堂。在同一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壬寅学制”,清政府颁布的这个章程中正式的确定了师范教育系统,在制度上给予了肯定与确立。但是“壬寅学制”由于诸种原因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其确立的师范教育系统也就成了泡影。次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在学制中,师范教育系统得到了确立,并且独立于普通教育之外。不像“壬寅学制”只是没有实施的一纸空文,“癸卯学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并得到切实的实施。这个时候的师范教育虽然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级的纵向系统和从政府办学到私人办学的横向系统,但是这时候的师范教育还不能称得上完善而有健全的师范教育系统,因为在招收学生上还没有做到男女平等,这个时候的师范院校还没有招收女子师范生,也没有出现女子师范学校,直到1907年《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得到颁布才从法律上确立了女子师范教育的合法地位,并在次年清政 [1]

新教师工作总结与反思

新教师工作中的困惑与反思 我们是新世纪的新教师,我们载着学到的知识,我们带着豪言壮语,步入了自己向往的教师殿堂,开始了神圣的塑造灵魂的任务。在这踏上讲台的几个月来,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艰辛,从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 一、工作总结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校、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研究,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难点、重点内容归纳出来,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为了辅导学困生,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二)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爱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3.爱就是尊重。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二、困惑问题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教育培训工作,有时一帆风顺,有时烦恼多多, 要想进步,尤其是不断进步,有必要不断总结与反思,通过近 一段时间的工作,反省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现将近 期的工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简要总结如下: 1、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高,但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学习 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全局战略管理中还存在着片面性,应急综合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2、工作上虽有开拓和主动精神,但有时也会心浮气躁,急于 求成,创新不足;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想得多,行动中实践得少。工作中总习惯从坏处着想,还存在着保守性。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有时候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3、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公司及车间作 出的一些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 做到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 决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继续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面,加强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遇问题多查阅文献,熟悉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思想工作方面,深化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加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3、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向领导请教遇到的问题,并多与同事们进行沟通,学习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工作经验。通 过多学、多问、多想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1、工作责任心不足主要是思想上的问题。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在思想上有足够的认识。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工作,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仔细分析自己工作责任心不足的原因。找出原因后,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使自己能正确对待工作,树立为工作服务的思想,下定决心做到爱岗敬业,这样加强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就会信心十足,工作起来就有责任心了。 2、改变工作观念。是不是工作观念上有问题,是不是有混的意思。找出这方面的原因,下定决心改掉。我们每天既然已经工作了,为什么不好好的干呢?反正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这一天有所收获呢和有意义呢?自己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要干就干好,要干就干出个样来,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工作,有这个信念,一定会干出成绩来,不管这个成绩是大还是小,大的成绩也是由小的成绩积累的。工作干好了,能为领导分忧,领导也会对你刮目相看的,得到重视的。 3、提高自己的素质。素质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心理素质,一个是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要靠自己调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够抵抗不良影响,使自己能够承受住失败的挫折,坚决做到越挫越勇。能力素质提高,首先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中会面临的问题 对面临求职择业的毕业生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及进得到更多的就业信息。从一窍不通意义上讲,谁能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将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毕业生就业体制处一转轨阶段,信息沟通渠道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就业信息的搜集就显得更为重要。 首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就业信息不仅仅是具体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需求信息固然是重要的就业信息,但是,诸如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地方制定的有关就业政策,不同部门、不同待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势头,某一个用人单位的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就业信息,忽视对这些信息的搜集,眼睛只盯着具体的需求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搜集得再多,也很难使你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就业信息搜集的渠道是很广泛的1、各高校的主管部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定(或指导中心),他们提供的信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优势。这应该是同学们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2、各级毕业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每年教育部都要制订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管部门也要相应地制订实施意见;国家教委各珞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也要开展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这也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 3、各级、各类“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这类活动有的是由一

个学校或多校联合举办的,有的是一省或几省联办的,也有的是地市县单独举办,组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不仅可以直接获取许多时机还可以当场拍板,签订协议,比较简捷有效。 4、有关新闻媒介。毕业生就业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来刀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重视,有关就业政策、热门话题讲座招聘广告等也常有报道,还有教育部学生司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以及各地人才市场报等,这些都是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5、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获取信息。本专业的教师比别人更清楚你适合到什么单位就业,而且往往在科研协作、兼职教学中与对口单位有着广泛的接触。校友大多在对口单位工作,对所在单位情况了如指掌。通过他们可以获得许多具体、准确的信息。家长和亲友对你的就业更为关心,他们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一些联系,也可以帮助提供就业信息。 6、利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获取信息。同学们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加强了与有关单位的联系,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便于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两厢情愿,那是再好不过的机遇。 7、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就业信息。开始可以是“普遍撒网”,向你认为适合的用人单位写自荐信,确定重要目标后,通过电话预约,然后亲自登门访,这种“毛遂自荐”的方式也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获得就业成功的途径之一。 二、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经常发生和考虑的问题

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

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 如果说20世纪仍然是属手“财富源于物尽资源”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完全进入“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崭新时代。2l世纪将是智能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信息社会”、“高技术社会”、“学习社会”。那么,面对这样的社会,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怎么办? 一、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新时期高师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真正树立优先办好师范教育的思想 自1685年基督教兄弟会拉萨尔在法国的兰斯创办全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1794年法国巴黎创立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师范教育便伴随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普及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发展,并发挥着极其特殊的作用,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同时,规定了我国90年代末实现全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任务;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明显提高,等等。要达到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完成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就必须依靠师范教育的发展培养培训大量的合格师资。正因为如此,优先办好师范教育,实行适度超前发展,大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目前,社会变革的客观形势,为高师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1)高师教育要适应我国中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需要。中等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不仅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更担负着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优良劳动后备力量的重任,其师资状况直接影响着中等教育的质量,影响着未来劳动者的素质。然而,现在的基本情况是:从数量看,小学教师供求基本平衡,中学教师不足,二、三片地区初中教师仍短缺;从质量看,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虽然较高,但教师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学教师学历不合格率1996年初中占24.5%,高中占42。05%,职业高中则占到68.8%,教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到本世纪末,全国小学在校生将达1.35亿人,初中在校生达5500万人,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计算,到2000年全国小学教师达到602万人,初中教师应达到330万人。“九五”期间,还有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适度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大力办好普通高中的任务。普通高中在校生要发展到850万人,高中阶段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要达到1275万人,普通高中教师应达到56万人,再考虑到自然减员,本科师范教育培养能力供小于求。当前,基础教育另一项紧迫任务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基础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总之,师范教育面临着基础教育师资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质量问题尤为突出。(2)高师教育要适应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改革的需要。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占人口

当前会计工作难点与困惑分析及其对策

当前会计工作难点与困惑分析及其对策 当前会计工作难点与困惑分析及其对策 目录 一、会计环境变化及其对会计职能的影响1 (一)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依赖和依存的客观环境1 (二)提出会计职能的新概念2 (三)会计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2 (1)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环境直接影响着会计的内容和会计处理方法3 (2)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着会计的职能作用3 二、当前企业财会人员所处的会计环境5 (一)从法律环境上讲: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和社会现实环境的差距太大5 (二)会计的职业道德环境与一些腐败的社会道德环境的反差现象太大6 (三)现有价格指标体系不尽合理使会计核算出的财务成果丧失真实性6 (四)现实会计核算环境及方法、体系上存在着疏漏6 (五)管理企业的职能部门不能真正发挥职能7 (六)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差8 三、净化会计环境,增强会计职能的措施8 (一)强化会计监督意识,增强职能观念8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迅速建立监督约束机制8 (三)加强外部监督力度9

(四)排除不正当的行政干预,克服浮夸虚报现象9 (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有关内容,逐步推行物价变动会计9 (六)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试行会计委派制10 (七)从根本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10 (八)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强化会计道德教育10 (九)扩大现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积极推广会计终身教育10 参考文献12 浅谈当前我国会计环境影响下的会计职能 ——当前会计工作“难点”与“困惑”分析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会计客观环境、主观环境及其对会计职能的直接影响,并且简要论述了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对目前会计工作存在的“困惑”、“难点”谈了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职能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它适应经济环境而产生,又伴随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等环境变化而变化。会计环境决定着会计人员的行为举止,制约着会计工作所做出的各项成果。会计环境对会计活动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会计环境变化及其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一)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依赖和依存的客观环境。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或者称会计外环境和会计内环境。 会计客观环境,是指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环境等因素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环境。会计主观环境,则包括会计系统结构内部各部分的客观状况,有会计模式、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工作手段和方法、会计行为等等。会计的客观环境影响着会计主观环境,会计的主观环境又反作用着客观环境,两者在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不断向前发展。 (二)提出会计职能的新概念。涉及会计职能的定义,至少有七至八种,有反映经济活动、有分析经济活动、核算经济活动,还有监督、预测及参与经济活动等等,我赞同于一种全面和深刻地指出会计职能和会计环境的客观联系这样一个概念:即“会计职能是会计的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既是该事物‘质’的内在规定性;又是该事物能满足客观环境所具有的能力”。(注2)

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915219776.html, 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与对策 作者:童丽媛,徐超群,罗坚毅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4期 摘要:随着欧美日等国汇率持续走低,人民币汇率不断刷新走高之势,以廉价劳动力著称的中国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企业不得不面临缩小规模、控制内需降低成本,减少岗位供给。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就业问题,已变得愈发严峻。本文从国家,高校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特色国情,从不同层面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字:就业难;产业结构;教育体制;企业用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30-02 随着近年来欧美日等国汇率持续走低,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走高之势,国内企业面临不得不收缩规模、降低成本、减少岗位供给的局面。相反,高校扩招,从1977年的27万人,不断扩招到2012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达686.25万人(详见:图1)。按此发展趋势,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今后几年中,还将不断上升。我国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将变得越来越大。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977—2012年我国大学生招生规模状况如下。 图1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国家层面。①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这对就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一方面,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伴随而来的矛盾就是劳动力溢出。另一方面,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的同时“新兴产业”与“夕阳产业”的交替,必然造成产业的结构性的摩擦。夕阳产业企业部门的劳动力,被排挤后如不能很快地被新兴产业所吸收,便会造成大批人群失业,进一步将挤压大学生就业空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对于新增的岗位,大学生却因教学内容的滞后,无法满足其专业要求。因而就造成了结构性供求不平衡的就业困境现象。②经济差异造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就业不均衡的矛盾。因就业观问题上的择业文化及经济上的差异,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城镇及农村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界线。而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无法调和这两种市场供需劳动力的矛盾,限制了我国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城市市场劳动力明显过于饱和,而小城镇及农村市场却非常稀缺大学生。一方面,很多现实的情况诸如户籍制度等的限制。另一方面,若大学生选择先暂时到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城镇小城镇及农村市场,再要想迁回到教育

浅谈当代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当前

浅谈当代师生的就业问题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大学生就业特别是师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师生的就业方式已经由过去的包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师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近几年,全国高等院校师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25万。认真分析当前师生就业的形势,理清思路,采取有效对策,破解师生就业难题,促进教师教育的长远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师生就业总体形势分析 (一)、师生就业市场化给师生就业带来了机遇 1.师生就业不再受到行业的限制在师生就业没有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前,师生就业绝大部分局限于教育系统,严重地束缚了人才的流动,限制了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配置的可能性。师生就业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后,学生的就业由原来面向单一的教育系统变为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任何单位,大加强了师生的就业面。各省近年相继出台政策,规定师毕业生既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或到部队工作。亦可到其他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2.师生的就业不再受地域的限制 在师生就业放开之前,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国家进行人力资源调配的需要,师生毕业后还要回到原籍就业,限制了学生进行选择的机会。师生就业的放开,户籍制度的改革,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逐渐取消,使师毕业生可以到非毕业生生源所在地的任何省市工作。对志愿到农村及西部地区任教的师生国家还出台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如果毕业生不愿就业,师生毕业后户口可暂时保留在学校、档案暂挂靠省教育厅,暂缓就业。 3.师生在教育系统的就业不再受到所有制的限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绝大部分中小学校都是政府设立,基本不存在民办的教育教学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私立学校的大量涌现,这些学校专任教师较少,需要大量接受过正规系统师教育、具备较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师毕业生在满足这方面要求上占有优势。另外,目前很受社会关注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也需要政府在教育模式和办学模式上进行创新。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大量的合格教师.这给师毕业生提供了又一个就业机会。 (二)、师生就业市场化给师生就业带来的挑战 1.师毕业生人数增多,教育部门职位饱和使师生面临膨胀性失业高校招生规模连续扩大使师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但与此相反,中小学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学校班级数逐年减少,2、3所学校合并成l所学校。学校布局的凋

教师学习指南心得体会_教师学习指南个人感悟与收获【精品】

《指南》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并注重活动过程。教师学习指南,并且要认真执行。下面是带来的教师学习指南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这学年我园组织老师进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并进行交流活动,从中收获颇丰。 《指南》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并注重活动过程。这使我明白必须彻底改变原先学习的小学教育教学法,现在我们给孩子们设计的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发展着社会性和自己的智慧。 《指南》中指出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提供选择和创造的机会;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参与情况,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我们为幼儿布置科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幼儿认知发展所需的材料,特别强调人际关系、环境、强调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这些指导思想为我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我教育教学的活动指南。 在尊重幼儿方面,我觉得做为一名教师,要得到孩子的喜爱,尊重。就必须先要学会尊重、信任孩子。教师都应该以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孩子,发扬幼儿的长处。而作为教师,要很好的把握教育教学方向和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在汲取其他教师的长处上,还要学会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时刻坚持幼儿园的教育宗旨,为幼儿更好的成长而奋斗。 学习《指南》,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等都有据可依。我觉得《幼儿园工作指南》是所有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工作理论依据,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方向。作为一个专业教育者,应该具有不断地专业化学习意识与能力,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不断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活动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的需求,在现代终身教育的改革中,教师的学习首先是作为一种终身学习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有可能为幼儿的一生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系统理论学习、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教师不仅要学,还要把学到的知识与理论知识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断研究积累经验,是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加强,从而塑造新时代所需要的专业教师素质。实际上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健康的精神家园。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从而构建起健康的价值理念和健全的人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近期学校组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总结了以下心得体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从事幼教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依据。更让从事幼教的我体会到了<指南>的精神。《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每个领域中又细化,从三个年龄段进行划分,随后还有教育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