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电纺丝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_侯成伟

静电纺丝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_侯成伟

静电纺丝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_侯成伟
静电纺丝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_侯成伟

知识介绍

收稿:2011-06-02;修回:2011-06-27;

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1JCYBJC02500);

作者简介:侯成伟:男,1987年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非织造材料开发与应用。通讯联系人:E -mail :taky hou 2006@https://www.doczj.com/doc/e914535997.html,

静电纺丝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

侯成伟1,蔡志江1,2*

(1.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160;

2.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160)

摘要: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生产过程简单经济从而成为世界研究

的热点。但是由于静电纺丝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其研究一直处于实验阶段。如何完善数学、力学等理论模型是

静电纺丝研究的基础问题,对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和设备制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静电纺丝理

论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重点介绍了静电纺丝射流理论模型的研究及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展望了静电纺丝

理论模型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静电纺丝;理论模型;射流

引言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它是使带电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拉伸变形,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得到纳米级的纤维。由于其在化学、物理性质方面表现出特异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控释、制备过滤材料和功能纳米管模板等方面[1~3]

静电纺丝包括两个典型的阶段。第一个阶段聚合物射流在静电力、重力等作用下被平稳拉伸加速,只做单轴拉伸运动,并且射流的形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通常被称为“稳定运动”阶段;第二个阶段射流开始弯曲并发生鞭动,在到达收集板之前经历了一段“不稳定运动”过程,这种不稳定通常被称为“鞭动运动”阶段。静电纺丝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到物理学﹑化学和化学工程的不同分支,主要包括静电学﹑电流体动力学﹑流变学﹑空气动力学﹑湍流﹑固-液表面的电荷输运﹑质量输运和热量输运等等[4]。目前关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各种聚合物的静电纺丝方法和工艺,对于静电纺丝射流的模型建立研究相对较少,但完善的理论模型对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以及设备的制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把握静电纺丝中的各种关键因素,建立较为精确完整的数学﹑力学等模型是静电纺丝研究中的基础问题。本文主要对近年国内外静电纺丝模型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评述。1 静电纺丝射流理论模型研究

1.1 稳态射流理论模型

对于静电纺丝中的稳定阶段的理论模型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Taylo r

[5]首次用数学表达式描述了液滴在毛细管口的平衡状态,并提出了静电系数这一概念。

V 2C =4H 2L

2In 2L R -32(0.114πγR )(1) 式中:V C 为电压;H 为毛细管到地面的距离;L 为毛细管的长度;R 为毛细管的半径;γ为液体的表

永康乐业静电纺丝设备www.ucalery.com

面张力。

Buchko 等[6]建立了一个类似的关于半球形液滴开始形成喷射细流所需静电压的数学表达式:(式中:r 为液滴的半径)

V =30020πγr (2)

他们在建立表达式前都假设液滴被空气所包围,并在毛细管口处于悬浮稳定状态。通过对一小部分液体的测试,Tay lor 确定49.3°角是表面张力和静电力的平衡角[7,8](Yarin [9]修正了Tay lor 的结论,认为“泰勒锥”的临界角为33.50°)。但是这两个物理模型只适用于弱导电性液体,也没有考虑到液体电导率和粘度的影响。

Spivak 等[10]在1998年建立一个简单的一维模型来研究非线性幂律(Pow er Law )流体,对静电纺丝过程中稳态射流建立了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质量守恒 v →=0

(3)动量守恒ρv →· v →= T m + T e

(4)电荷守恒 j →=0

(5)

式中:v 为流体速度,T m 为流体粘性力,T e 为流体电应力张量,j 为电流。这个模型考虑了流体的惯性、静力学、粘度、电压和表面张力。但在动量平衡方程中,遗漏了法向粘滞应力、表面张力的轴向分量和法向电场力等,所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预测结果。

万玉芹[11]对Spivak 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由于强电场存在导致电荷极化后对静电纺丝过程行为作用的影响项,得到改进的Spiv ak 模型和一维定常模型如下:电荷守恒 q e t + · j =0(6)

力平衡方程ρD u D t · t +ρ f +q e E + E · p (7)

能量方程ρc p D T Dt =Q h + · q + J · E + E ·D

p D t

(8)式中: · t 为粘性阻力;ρf 为重力;q e E 为电场力;( E )·p 为极化力。

同时,考虑到温度场的存在会引起电荷的流动,从而引起纺丝液中电流以及纺丝液所受到电场力的变化,引入标度率关系,得到了不同阶段射流直径与射流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式:初始阶段,电场力远远大于其他作用力而主导射流运动,此时r ∈z -1/2;不稳定阶段,射流主要受到电场力和粘性力的共同作用,两力的合力接近于零,此时r ∈z -1/4;最终阶段,射流运动方向的加速度为零,此时r ∈z 0。

H ohman 等[12,13]

参考漏流介电质模型的概念,在建立射流动力学模型时考虑到了自由电荷,并发展了涉及射流拉伸、电荷输运及电场的细长体理论,并在模型中阐明了周围的电场对射流上电荷的重要影响。Feng [14]对H ohm an 的模型进行改进与延伸,引入了Giesekus 本构方程来说明粘弹性聚合物流体的流变学行为,将模型扩展到非牛顿流体,并对非牛顿流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观察了射流延伸细化、延伸增厚和扭曲硬化的现象,并得到了最终的电场强度方程:

E (z )=E ∞(z )-1ε0(σR )′-εε0-1(ER 2)″2In d R 0(9) 式中:E 为电场强度;σ为表明电荷密度;R 0为起始射流直径;d 为纺丝间距的长度;E ∞为外加电场

强度。

虽然这个模型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与其相应的实验研究却很少,这样就使得其理论模型没有很好的实验结果来支撑。

Carroll 等[15]以Feng 的细长体理论为基础对等温的聚合物熔融体射流进行建模分析,对于非牛顿流体,引入与流体动量方程和高斯定律相关的Oldroy d -B 和FENE -P 模型,建立如下模型:ρvv ′=ρg +F ′T πR 2+γR ′R 2+σσ′ε0+(ε-ε0)EE ′+2σE R (10)

永康乐业静电纺丝设备www.ucalery.com

式中:F T 为拉伸强力;E 为电场强度;σ为表明电荷密度;R 为起始射流直径;γ为表面张力。

并且首次把应用于静电纺的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同时通过实验结果更深入地比较验证了Feng 的模型。

Eduard [16]等对带电粘弹性流体的自由表面射流区射流稳定熔融静电纺丝的过程建立模型,该模型是基于细长体理论展开的,并结合了动量、连续性、能量方程、高斯定律和非等温Giesekus 本构模型,如下所示:

G (T ,S )=G 0f 2R exp 1-U *0Rig (T -T ∞)ex p -K G T 2m 0(1+T f T )2T 2(1-Tf T )(11) 式中:T 为温度;S 为配置参数;G 0为固定因子;U *0为平衡链运动活化能;R ig 为气体常数;K C 为晶核

常数;f T 为晶核增强因子。

对于低电导率假设了两个前提:(1)轴向传导电流小;(2)表面电荷的电场忽略不计。通过这些假设,去除了电流影响因素,在类似泰勒锥分析基础上开发了一个新的使射流直径细化的边界条件,扩展了Carroll 对非等温的聚合物熔融射流的理论,应用时间-温度重合曲线,并将Gie sekus 本构模型修改为非等温形式,并且用来解释不同温度时熔融物的粘弹性表现。

2010年,Eduard [17]在非等温的聚合物熔融稳定射流的理论的基础上,改进了Ziabicki 的流动诱导结晶(FIC ),提出了一个新的FIC 模型。

K =K max exp -4In2T -T max T D 2ex p C C op (τp ,z z -τp ,rr )■a i

2(12) 式中:K max 为最大静态结晶速率;T max 为对应温度;T D 为结晶峰的宽度;C 为结晶常数;C op 为应力光学系数;τp ,zz -τp ,rr 为第一法向应力差;■a i 为非晶固有双折射。

这个模型可以提供聚合物组织数密度和平均晶粒尺寸等微观结构信息。这个模型的参数有确切的物理意义,可以从实验或进一步的微观尺度模型中获得。模型中的方程和静电纺丝模型的联立用来研究静电纺细直径喷射流的限制因素,对静电纺丝的纤维直径的研究是一个突破。

1.2 不稳态射流理论模型静电纺丝产生纳米级纤维与纤维在下落过程中的高速非稳定现象有密切的关系。理论分析和实验测定不稳定性与各种工艺参数的关系是近年电纺过程深入研究的重点。很多研究者都对这一阶段做了详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H ohma 等[18]利用渐进扩张方法,研究了施加扰动的喷射流半径关于运动距离的方程,发现喷射流在下落过程中存在三种类型的非稳定性:(1)经典的轴对称Ray leigh 非稳定性;(2)由电场导致的轴对称非稳定性,称为第二类轴对称非稳定性

;(3)非轴对称非稳定性。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模式的不稳定性,他们提出射流的稳定性是流体特性(如粘度和导电率)和工艺参数(如电压和流率)函数的方法作为其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在高电荷密度的射流中鞭动模式的非稳定性占主要地位,而在低电荷密度的射流中轴对称非稳定性起主要作用。

图1 静电纺丝珠链模型示意图

Figure 1 Schematic diag ram of the elec trospinning bead -chain mo del

永康乐业静电纺丝设备www.ucalery.com

Reneker 等[19]针对射流非稳定性行为建立了三维拉伸模型,模型考虑了流体的粘弹力、表面张力、电荷之间的库伦力、电场力。将射流看成是由一系列珠子串联而成,这些珠子有质量、并且带有电荷,任何两个珠子之间都是通过一个胡克弹簧和一个牛顿粘壶连接,即珠-链模型(如图1所示)。他认为射流在外部电场作用下所产生轴向应力使其稳定地走了一段距离的直线,然后由于临近带电射流产生了一个偏离轴向的力,而这个力随着射流的流动而迅速增大,从而引起了射流不稳定现象的产生。他们用高速摄影技术观察到射流不稳定性运行路线,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还计算出了射流的运行路径。但是,他所建立的模型中还有很多的参数(如珠子的带电量、弹性模型等)不能够准确的确定,所以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

Carroll 等[20]在2009年对高传导粘弹性聚合物溶液静电纺丝过程的轴对称不稳定射流进行了研究。

对于静电纺丝稳定射流建立了线性稳定分析模型,如下:E =E ∞-(σR )′-β(ER 2)″2(13) 式中:R 为射流直径;E 为电场强度;σ为表明电荷密度;E ∞为外加电场强度。

这个模型可以用来计算预期的珠增长率和波数。轴对称珠子的形成是通过高速摄像机捕获的,通过对稳定性结果的能量分析来研究不稳定射流的机理。分析表明电场力﹑高传导射流建立的轴对称模型不是毛细管模型,而是由喷射液体带电荷粒子相互作用所受的电场力引起的对称。但缺陷在于模型所得的珠增长率太小,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很难观察到。只有当电场力和粘弹力有效结合时,才能在实际中观察到轴对称不稳定射流现象。

吴玥等[21]从静电纺丝不稳定性的可控性方面考虑,提出了磁场和电场的相互使用控制不稳定性,并对磁控静电纺丝过程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其结构如图2所示)。通过对磁控静电纺丝过程中带电喷射流的运动行为及受力状况的分析,从理论上证实了磁场对带电喷射流非稳定性控制的可行性。利用龙格一库塔方法,对带电喷射流的运动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别在无磁场和有磁场的情况下,对带电喷射流建立离散的数学模型

,将带电喷射流模拟成多个离散的带电珠子,珠子之间由粘弹性物质相连,分析每个珠子的受力状况,通过理论推导,分别得到了在无磁场和有磁场的条件下,带电喷射流在下落过程中摆动幅度与喷射流运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式。图2 磁场计算模型示意图

Fig ure 2 Schema tic diag ram o f magnetic field calculatio n model

2 静电纺丝其它理论模型研究

宋叶萍等[22]利用响应面法中的Bo x -Behnken 设计,选取玉米醇溶蛋白(zein )质量分数、电场强度和挤出率3个主要因素作为影响因子,以纤维直径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二次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质量分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电场强度和挤出率的交互项;模型预测的纤维直径与真实值能较好的拟合,说明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静电纺纤维的直径,对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Sarkara 等[23]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如图3所示)预测纤维的直径,将浓度、电导率、流量、电场强度用来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使用K -fo ld 交叉验证技术验证网络模型的选择和测试,数据分析表永康乐业静电纺丝设备www.ucalery.com

明实验数据和预测数据的置信区间为95%,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显示出纤维直径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但是神经网络模型并不适用复杂的静电纺丝全过程,它只能准确地提供输入的四个变量与所形成的纤维直径的非线性映射

图3 神经网络模型示意图

F ig ure 3 Schema tic diagr am of neur al netwo rk model

3 展望

静电纺丝工艺不算是一种新工艺,其原理在1917年久已经公开了,目前关于静电纺丝的机理、装置、工艺等各方面研究也很多,但商业化的静电纺丝纤维却很少,关键就在于缺少完善的理论模型,这严重影响了规模化生产和设备的开发。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于静电纺丝理论模型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先前的模型有的限制条件过多(如等温、不可压、简单流变模型等),有的借助于简化的实验模型,这些都不具备指导实际生产的功能。静电纺丝今后的发展应主要在两个方面:(1)对聚合物体系在静电场中流体不稳定性进行精确描述是制备纳米纤维的关键;(2)规模化、工业化也是静电纺丝的重要研究内容,制得纳米纤维今后有望在各个高技术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Fong H ,Reneker D H .Hans er Gardner Pub lications ,2001:225~246.

[2] Dzenis Y .Science ,2004,304:1917~1919.

[3] Li B D ,Xia Y .Adv M ater ,2004,16:1151~1170.

[4] 吴大诚,杜仲良,高绪珊.纳米纤维.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 Taylor G S .Proc Roy Soc London A ,1969,313:453~475.

[6] Buchk o C J ,Chen L C ,S hen Y ,M artin D C .Polym er ,1999,40:7397~7407.

[7] Fridrikh S V ,Yu J H .Phy Rev Lett ,2003,90(14):1445021~5.

[8] Larrondo L ,M anley R S .Polym S ci ,1981,19(6):909~920.

[9] Yarin A L ,Koom bhongse S ,Reneker D H .App Phy s ,2001,89(5):3018~3027.

[10] Spivak A F ,Dz enis Y A ,Renek er D H .M echanics Research C ommunicaions ,2000,27:37~42.

[11] 万玉芹.静电纺丝过程行为及振动静电纺丝技术研究.上海:东华大学,2006

[12] H oh man M M ,S hin M ,Ru tledge G ,Brern ner M P .Phy sics of Fluid s ,2001,13:2201~2221.

[13] H oh man M M ,S hin M ,Ru tledge G ,Brern ner M P .Phy sics of Fluid s ,2001,13:2221~2236.

[14] Feng J J .Physics of Fluids ,2002,14:3912~3926.

[15] Colman P C ,Joo Y L .Physics of Fluids ,2006,18:053102.

[16] Eduard Z ,Zhou H ,J oo Y L .J Non -New tonian Fluid M ech anics ,2008,153:95~108.

[17] Eduard Z ,Daehw an C ,Joo Y L .Polymer ,2010,51:274~290.

[18] Shin Y M ,H oh man M M ,Bren ner M P ,Rutledge G C .Appl Phy Lett ,2001,78:1149~1151.

[19] Reneker D H ,Yarin A L ,Fong H ,Koombhongs e S .J Appl Phy ,2000,87:4531~4548.

[20] Carroll C P ,Joo Y L .Non -New tonian Fluid M ech ,2008,153:130~148.

[21] 吴玥.引入磁场的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对非稳态流动控制机理的研究.上海东华大学,2007.

[22] 宋叶萍,熊杰,谢军军.纺织学报,2009,30(7):6~14.

[23] Sarkara K ,Ghal iab M B .J M ater Proc T echnol ,2009,209:3156~3165.

永康乐业静电纺丝设备www.ucalery.com

Advances in Electrospinning Theoretical Models

HO U Cheng-wei1,CAI Zhi-jiang1,2*

(1School o f T ex tiles,Tianj in Po lytechnic U niv er s ity,T ian j in300160,China;

2K ey L abo rator y o f A dvanced T ex tile Comp os ite Mater ials o f Ministr y o f Ed ucation,Tianj in Po ly technic

U niv ers ity,T ian j in300160,China)

Abstract:Electrospinning o f polyme r solutio ns has gain much attentio n in the recent years since i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nd straightfo rw ard method to produce nanofibers.The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is still at the ex perimental stage due to its com plexities in the process.The basic issues fo r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to have a g reat sig nificance in the pro cess paramete rs and equipm ent manufacturers lie in sophisticated mathem atical and m echanical m odels.In this paper,w e summ arize the research pro gress on theo retical m odels of electro spinning,especially fo r electrospinning jet m odels.The prospect o f the electro spinning theo retical models is forecasted as w ell.

Key words:Electro spinning;Theo retical m odels;Jet永康乐业静电纺丝设备www.ucalery.com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研究进展_杨恩龙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杨恩龙 王善元 李 妮 赵丛涛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 摘 要:静电纺丝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连续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概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发展历程,静电纺丝射流的稳态和非稳态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静电纺丝机、静电纺丝技术的新进展及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应用。最后指出静电纺丝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进展 中图分类号:TQ340.6;TS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93(2007)08-0007-05 近几年来,由于纳米材料研究的迅速升温,激起了人们对静电纺丝(又称电纺)进行深入研究的浓厚兴趣。和拉伸、相分离等方法相比,静电纺丝已成为制取纳米纤维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发展历程见表1。 1 静电纺丝技术 1.1 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 使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带上高压静电,当电场力足够大时,聚合物液滴可克服表面张力形成喷射细流。带电的聚合物射流拉伸细化,同时弯曲、劈裂,溶剂蒸发或固化,沉积于基布上形成纳米纤维膜。 1.2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列于表2。 1.3 静电纺丝的优缺点 静电纺丝法简单、易操作。但是有如下缺点:第一,静电纺丝难以得到彼此分离的纳米纤维长丝或短纤维;第二,目前静电纺丝机的产量很低;第三,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强度较低。 2 静电纺丝机 2.1 喷丝头与收集板垂直排布的静电纺丝机 喷丝头与收集板垂直排布(立式)的静电纺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602014) 收稿日期:2006-10-26 作者简介:杨恩龙,男,1980年生,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研究工作。 表1 静电纺丝的发展历程 年 份发 展 历 程 1934 Fo r mha ls申请了制备聚合物超细纤维的 静电纺丝装置专利[1] 1966 S i m ons申请了由静电纺丝法制备超薄、 超细非织造膜的专利[2] 1981 L arrondo等对聚乙烯和聚丙烯进行了熔 融静电纺丝的研究[3] 1995 R eneker研究组开始对静电纺丝进行研 究。静电纺丝迅速发展[4] 1999 Fong等对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串珠现象及 微观结构作了研究[5~6] 2000 Spivak等首次采用流体动力学描述静电 纺丝过程,并且提出了静电纺丝的工艺 参数。R eneker等研究了静电纺丝过程 的不稳定性[7~8] 2003 全面系统地研究静电纺丝超细纤维微观 形貌的影响因素、表征、过程参数的改 进,以及静电纺丝制取纳米纤维后通过 煅烧制备无机氧化物超细纤维等 2004~2006 开发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原料。多组分聚 合物的静电纺丝。静电纺丝和其他方法 结合开发新型纳米纤维。捷克利贝雷茨 技术大学与爱勒马可(EL M ARCO)公司 合作生产的纳米纤维纺丝机 纳米蜘蛛 问世 机[9],主要用于静电纺丝的基础研究。 2.2 喷丝头与收集板水平排布的静电纺丝机 喷丝头与收集板水平排布的静电纺丝机(卧

静电纺丝法简介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硕士生课程论文 题目静电纺丝法简介 学生姓名张辉华 学号133511018 指导教师秦毅红 学院冶金与环境学院专业冶金工程 完成时间2014.5.27

静电纺丝法简介 摘要:静电纺丝法是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静电作用下进行喷射拉伸而获得纳米级纤维的纺丝,作为一种新颖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具有许多一般纳米纤维制备法没有的优点,在国内外一直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是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以及研究重点,同时简要地介绍了此方法在电池材料一起其他材料上的应用。 前言 静电纺丝就是高分子流体静电雾化的特殊形式,此时雾化分裂出的物质不是微小液滴,而是聚合物微小射流,可以运行相当长的距离,最终固化成纤维。静电纺丝技术在1934年首先由Formhals[1]提出, 随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又有多项专利出现。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兴起,人们发现由电纺制得的纤维的直径可以达到纳米级,使得这种技术重新受到重视并出现了大量的文献[2]。目前, 主要是从事材料、化工和高分子领域的科学家在研究静电纺丝。 1 静电纺丝实验装置与基本原理 1.1 电纺过程 所需设备高压电源,溶液储存装置,喷射装置( 如内径 1 mm 的毛细管) 和收集装置( 如金属平板、铝箔等) 。图1为传统的单纺装置。 图1 经典的静电纺丝装置示意图

高压静电场(一般在几千到几万伏) 在毛细喷丝头和接地极间瞬时产生一个电位差,使毛细管内聚合物溶液或者熔融体(一般为非牛顿流体) 克服自身的表面张力和粘弹性力,在喷丝头末断呈现半球状的液滴。随着电场强度增加,液滴被拉成圆锥状即Taylor锥。当电场强度超过一临界值后,将克服液滴的表面张力形成射流(一般流速数m/s),在电场中进一步加速,直径减小,拉伸成一直线至一定距离后弯曲,进而循环或者循螺旋形路径行走,伴随溶剂挥发或熔融体冷却固化,终落在收集板上形成纤维,直径一般在几十纳米到几微米之间。 除去传统的单纺丝还有其他的一些纺丝方式,如同轴静电纺丝,共轴复合纺丝就是将两种不同聚合物溶液预先不经混合, 而是各自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共轴 喷射经过同一个毛细管或注射器针头出口,得到连续的复合纤维的方法,该纤维具有核-壳结构。共轴复合纺丝设备如图2(a)所示,核-壳结构纤维如图2(b)所示。 图2 同轴纺丝和复合纤维形貌 同轴纺丝能直接接一步制备复合微/纳米线,可以制备医用复合纳米线、空心纳米管,这种方法制备出来的材料品质要明显优于涂覆法制备的材料。此外可以将碳纳米管与挥发性溶剂混合液用作内纺液, 将聚合物溶液用作外纺液, 利用溶剂的挥发性就可以携带碳纳米管渗透到外层聚合物中, 形成连续的碳纳米管增强 的复合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应用 师奇松, 于建香, 顾克壮, 马春宝, 刘太奇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2617) 摘 要:静电纺丝是一种新技术,它可制备出直径为纳米级的丝,最小直径可至1纳米。介绍了电纺丝制备原理、设备、影响纤维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应用的最新进展,如制备长度无限可控的微米 纳米管子、超净纳米过滤材料等。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应用中图分类号:TS 1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6358(2005)05-313-04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SHI Q-i song, YU Jian -xiang, GU Ke -zhuang, MA Chun -bao, LI U Ta-i qi * (De partment of Mate rial Scie nce and Enginee ring ,Be ijing Inst itute o f Petro -c he mic al Tec hnology ,Bei j ing 102617,China) Abstract :Electrospinning is a new technique,which can be used to prepare nanofibers with a diameter down to 1nm.In this paper,the theory of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the equipments for preparing a electrospun fiber and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properties of electrospun fibers were introduced.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s of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such as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 nano tubes with controlled lengths and super -purification filtering materials,was reviewed. Key words :nanometer material;nanofiber;electrospinning;application 收稿日期:2003-11-14;修回日期:2004-01-12 基金项目: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启动经费(BZ00172002),北京市人事局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BR -016002)作者简介:师奇松(1977~),女,讲师,主要从事纳米纤维、相变材料的研究。E -mail:liutaiqi@https://www.doczj.com/doc/e914535997.html,. 纳米纤维主要包括两个概念:一是严格意义上的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nm 的超微细纤维。另一概念是将纳米微粒填充到纤维中,对纤维进行改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纳米纤维。纳米纤维有以下几种制备方法:静电纺丝法、海岛形双组分复合纺丝法、分子喷丝板纺丝法、聚合过程中直接制造直径纳米纤维,以及采用直接纺丝或后整理方法将纳米粉体材料与纤维复合,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 [1-3] 。 1 静电纺丝技术 由于超细纤维的优良性能,人们对其制造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用传统的纺丝方法很难纺出直径小于500nm 的纤维。而静电纺丝方法则能够纺出超细的纤维,直径最小可至1nm 。1.1 静电纺丝的成形工艺 静电纺丝技术与传统纺丝技术有着明显的不同,即静电纺丝技术通过静电力作为牵引力来制备超细纤维。图1是静电纺丝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静电纺丝工艺过程中,将聚合物熔体或溶液加上几千至几万伏的高压静电,从而在毛细管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产生一个强大的电场力。当电场力施加于液体的表面时,将在表面产生电流。相同电荷相斥导致了电场力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方向相反。这样,当电场力施加于液体的表面时,将产生一个向外的力,对于一个半球形状的液滴,这个向外的力就与表面张力的方向相反。如果电场力的大小等于高分子溶液或熔体的表面张力时,带电的液滴就悬挂在毛细管的末端并处在平衡状态。随着电场力的增大,在毛细管末端呈半球状的液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将被拉伸成圆锥状,这就是Taylor 锥。当电场力

探讨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进展

探讨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静电纺丝工艺是目前能够直接、连续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具有 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造速度快等优点,在医学和环保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介 绍了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对静电纺丝的原理、影响因素等 方面进行了综述,对静电纺丝技术在未来的应用提出展望。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进展 引言 纳米纤维严格意义上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nm的超微细纤维。它具有比表面 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因而可广泛应用于高效过滤材料、生物材料、高精密仪器、防护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20世纪90年代纳米技术研究的升温,使 纳米纤维的制备迅速成为研究热点。静电纺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设备简单、 操作容易等特点,是目前为止制备聚合物连续纳米纤维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1静电纺丝 静电纺丝设备的简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3部分组成:高压电源、喷丝头和 纤维收集装置。一般采用直流电源供应高压电,而不是交流电源。静电纺丝所需 的高压电为 1~30kV。注射器(或者移液管)将溶液或熔体输送到其末端的喷丝 头处。喷丝头是非常细的金属管且装有电极。收集装置或接收板用于收集纳米纤维,通过改变收集装置的几何尺寸与形状,可调整纳米纤维的排列形态。 2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 早在1882年,Raleigh的研究发现,带电的液滴在电场中不稳定,进入电场之后,由于 电场力的作用,容易劈裂成较小的液滴。Taylor的研究表明,带电的液滴通过喷丝头进入电 场以后,在电场力以及液体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液滴逐渐被拉长,形成一个锥状体(Taylor锥),并确定其角度为49.3°。 静电纺丝过程中,聚合物溶液或熔体被挤压到喷丝头,由于电场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 在喷丝头处形成Taylor锥,随着纺丝液不断的被推入电场,纺丝液便会从Taylor锥尖端喷出,在电场中受电场力的作用而被继续拉伸,当射流被拉伸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克服表面张力, 发生非稳定性弯曲进而被拉伸并分裂成更细的射流,此时射流的比表面积迅速增大而使溶剂 快速挥发,最终在收集装置上被收集并固化形成非织造布状的纤维毡。 3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溶液性质(如黏度、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弹性传导率、介电常数、表面张力等),过程条件(如电压、挤出率、喷丝头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喷丝头直径等)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体流速等)。对于这一方面,很多人进行了 研究。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影响纤维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主要有:聚合 物溶液浓度、纺丝电压、固化距离(喷嘴到接丝装置距离)、溶剂挥发性和挤出速度等。 (1)合物溶液浓度 聚合物溶液浓度越高,粘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而离开喷嘴后液滴分裂能力随表面张 力增大而减弱。通常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随着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增加纤维的直径也增大。 (2)纺丝电压 随着对聚合物溶液施加的电压增大,体系的静电力增大,液滴的分裂能力相应增强,所 得纤维的直径趋于减少。 (3)固化距离 聚合物液滴经喷嘴喷出后,在空气中伴随着溶剂挥发细流中的同时,合物浓缩固化成纤维,最后被接丝装置接受。对于不同的体系,固化距离对纤维直径的影响不同。例如,对于 聚苯乙烯(PS)/四氢呋喃(THF)体系研究表明,改变固化距离,对纤维直径的影响不明显。

静电纺丝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流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最终得到纤维状物质,从而为高分子成为纳米功能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由于纳米纤维具有许多特性,例如纤维纤度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 1、静电纺技术 静电纺是一项简单方便、廉价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的纺丝技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Formals A就已经在其专利中报道了利用高压静电纺丝,但是直到近些年,由于对纳米科技研究的迅速升温,激起了人们对这种可制备纳米尺寸纤维的纺丝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浓厚兴趣。 1.1 静电纺技术的基本原理 静电纺丝技术(Electrospinning fiber technique)是使带电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变形,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从而得到纤维状物质的一种方法。对聚合物纤维电纺过程的图式说明见图1。 静电纺丝机的基本组成主要有3个部分:静电高压电源、液体供给装置、纤维收集装置。静电高压电源根据电流变换方式可以分成DC/DC和AC/DC两种类型,实验中多用IX;/DC电源。液体供给装置是一端带有毛细管的容器(如注射器),其中盛 有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将一金属线的一端伸进容器中,使液体与高压电发生器的正极相连。纤维收集装置是在毛细管相对端设置的技术收集板,可以是金属类平面(如锡纸)或者是旋转的滚轮等。收集板用导线接地,作为负极,并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另外随着对实验要求的提高,液体流量控制系统也被渐渐的采用,这样可以将液体的流速控制得更准确。电场的大小与毛细管口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关。由于电场的作用,聚合物溶液表面会产生电荷。电荷相互排斥和相反电荷电极对表面电荷的压缩,均会直接产生一种与表面张力相反的力。当电场强度增加时,毛细管口的流体半球表面会被拉成锥形,称为Taylor锥。进一步增加电场强度,是用来克服表面张力的静电排斥力到达一个临界值,此时带电射流从Taylor锥尖喷射出来。带电后的聚合物射流经过不稳定拉伸过程,

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

TiO2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研究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应化081班 应用化学专业林洁指导老师:叶映雪 摘要二氧化钛是对光催化非常有用的最好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的一种。在这篇文献中,我们通过快速淬灭的静电纺丝处理过程来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纤维薄膜。制备的薄膜由连续的并且多孔的锐钛矿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组成,该纳米纤维的直径大小为60-115nm。同时,我们得到了一种最佳的淬灭方法。光催化测量研究表明,锐钛矿TiO2纳米纤维薄膜的光催化效率为72%,这远远高于锐钛矿TiO2薄膜的光催化效率(44%)。我们认为,大的而且特殊的表面积大大地提高了光催化反应性能,同时,较好的形状保留特性使其具有了很好的恢复性和实用性能。在这里,我们将讨论其对环境净化的潜在应用。 关键词纤维技术静电纺丝纳米材料纳米纤维光催化活性 1.引言 由于二氧化钛具有很高的光活性、久耐光性、化学和生物惰性、机械稳固性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其过去常常被认为是可作为光催化[1]的最好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的一种。由于光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剂的表面,高的表面积和体积比对于增加分解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TiO2纳米粒子和纳米晶状薄膜已经展示了非常高的光催化活性[2,3]。就这些形式的TiO2而言,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纳米粉末具有很低的恢复性和回收利用性限制,纳米薄膜具有很小的接触面积,故此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还存在着很大瓶颈。纳米纤维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其结合了纳米粉末和薄膜两者的特点,如连续性和容易制备成多孔透气的纳米纤维薄膜,同时又是由纳米晶体构成的[4]。然而,据我们所知,先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利用静电纺丝制备技术制备TiO2纳米纤维[5,6],虽然在250nm TiO2纤维[16]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对于直径小于100nm的TiO2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性质却只有非常少的经验研究。 制备TiO2纳米粉末[7,8]\、纳米管[9]和纳米线[10]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用于制备TiO2纳米纤维却仅仅只有几种,如静电纺丝技术[5]\、水热法[11]等等。其中,静电纺丝技术可用于制备直径从几十到几百纳米[12]连续变化的纤维方面,而且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方法,从而很容易得到用于水净化的多孔透水纳米纤维薄膜。 在这篇文献中,通过使用快速淬灭过程的静电纺丝处理技术以制备TiO2纳米纤维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应用 师奇松, 于建香, 顾克壮, 马春宝, 刘太奇 3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2617) 摘 要:静电纺丝是一种新技术,它可制备出直径为纳米级的丝,最小直径可至1纳米。介绍了电 纺丝制备原理、设备、影响纤维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应用的最新进展,如制备长度无限可控的微米Π纳米管子、超净纳米过滤材料等。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应用中图分类号:TS 1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26358(2005)052313204 Electrospinning T 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SHI Qi 2s ong , Y U Jian 2xiang , G U K e 2zhuang , MA Chun 2bao , LI U T ai 2qi 3 (Department o 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 f Petro 2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China ) Abstract :E lectrospinning is a new technique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pare nanofibers with a diameter down to 1nm.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the equipments for preparing a electrospun fiber and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properties of electrospun fibers were introduced.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s of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such as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 Πnano tubes with controlled lengths and super 2purification filtering materials ,was reviewed. K ey w ords :nanometer material ;nanofiber ;electrospinning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2003211214;修回日期:2004201212 基金项目: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启动经费(BZ 00172002),北京市人事局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BR 2016002)作者简介:师奇松(1977~),女,讲师,主要从事纳米纤维、相变材料的研究。E 2mail :liutaiqi @https://www.doczj.com/doc/e914535997.html,. 纳米纤维主要包括两个概念:一是严格意义上 的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nm 的超微细纤维。另一概念是将纳米微粒填充到纤维中,对纤维进行改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纳米纤维。纳米纤维有以下几种制备方法:静电纺丝法、海岛形双组分复合纺丝法、分子喷丝板纺丝法、聚合过程中直接制造直径纳米纤维,以及采用直接纺丝或后整理方法将纳米粉体材料与纤维复合,制备纳米纤维的 方法[1-3] 。1 静电纺丝技术 由于超细纤维的优良性能,人们对其制造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用传统的纺丝方法很难纺出直径小于500nm 的纤维。而静电纺丝方法则能够纺出超细的纤维,直径最小可至1nm 。1.1 静电纺丝的成形工艺 静电纺丝技术与传统纺丝技术有着明显的不 同,即静电纺丝技术通过静电力作为牵引力来制备超细纤维。图1是静电纺丝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静电纺丝工艺过程中,将聚合物熔体或溶液加上几千至几万伏的高压静电,从而在毛细管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产生一个强大的电场力。当电场力施加于液体的表面时,将在表面产生电流。相同电荷相斥导致了电场力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方向相反。这样,当电场力施加于液体的表面时,将产生一个向外的力,对于一个半球形状的液滴,这个向外的力就与表面张力的方向相反。如果电场力的大小等于高分子溶液或熔体的表面张力时,带电的液滴就悬挂在毛细管的末端并处在平衡状态。随着电场力的增大,在毛细管末端呈半球状的液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将被拉伸成圆锥状,这就是T aylor 锥。当电场力

静电纺丝文献综述

学号: 北京化工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 班级: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字:日期: 年月日 日期:年月日

静电纺丝文献综述 摘要:静电纺丝技术自从2000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期,论文和专利都成指数型增长。目前,研究的现状从这些研究的内容看,研究主要围绕静电纺丝的应用、工业化、原理三个方面。同时,在医用材料领域,静电纺丝也逐步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静电纺丝,研究现状,医用材料 Abstract:Electrospinning develops rapidly that papers and patents increase exponentially since 2000. The research status focus on applications,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inciple. Meanwhile, electrospinning research on biomaterials is springing up. Key words: electrospinning, research status, biomaterials application 1 静电纺丝发展 目前常用的制备纤维的方法有拉伸法、模板法、相分离法和静电纺丝法。其中,静电纺丝法制备纤维因其操作简单、适用较广和成本低而广泛被使用在纺丝领域。静电纺丝是A.Formhals在1934年发明[1]。在1938年至1944年期间,随着A.Formhals 对静电纺丝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对静电纺丝原理的探究[2-7],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69年,Taylor发现了Taylor锥[8],对静电纺丝的原理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1971年,杜邦公司利用静电纺丝制备了PAN亚纳米纤维。1981年,美国Ethicon 公司研究了静电纺丝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9]。在20世纪90年代后,静电纺丝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献和专利技术迅速增加。在2001年,国内有关静电纺丝技术的专利出现,东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成了国内静电纺丝研究的中心。在2006年,全球第一条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生产线投入市场,标志着静电纺丝技术实现了工业生产化。 2 静电纺丝原理

医学领域的静电纺丝技术

近年来,由于疾病、人口老龄化、意外事故等造成大量的人体器官和组织的损坏和功能缺失,如何实现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快速修复和重建以及治疗药物在人体内的可控释放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要使缺损的组织和器官得以修复和重建,其过程是构建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支架材料,这种支架可以载有生长因子或本体细胞,植入体内后支架材料逐渐被分解和吸收的同时,细胞增殖并形成新的组织,从而修复缺损组织替代器官,支架材料或作为一种体外装置,暂时替代器官功能,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自20世纪60 年代以来,对于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研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给药模式相比药物控制释放具有显著的优点,除提高药物治疗的准确性、有效性、安全性外,还明显降低了药物的生产成本和不良反应,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制备性能优良的药物载体已成为药物控制释放技术的研究热点。 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组成、加工工艺和性能易于调控,在一定尺度上通过调控聚合过程或加工工艺,可易于改变或调节材料的物化性能,因此把组织工程学和药物控制释放原理与高分子材料结合起来,合成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刺激响应性的生物功能材料,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简单、有效、方便而经济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其技术核心是将具有一定粘度且带有电荷的高分子熔体或溶液在高压静电场中喷射、拉伸细化、劈裂,终固化成微纳米级纤维状物质的过程。 静电纺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良好的三维结构和各向同性的力学性能等优点,能够满足组织工程中细胞支架和药物控释载体在比表面积、多孔结构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而且具有纤维孔隙结构的支架材料与细胞增殖有良好的适配性,可有效模拟细胞外基质环境,同时比膜状材料更有利于细胞粘附。 国内纳米纤维和静电纺丝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科研发文数量一直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电纺纤维及其纤维膜由于高的比表面积,高的孔隙率以及形貌可控等优点在伤口愈合方面引起了很多关注,电纺纤维膜一方面能够物理隔绝病毒和细菌,又能够透气保湿,给伤口营造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 另一方面,电纺纤维的直径以及纤维膜的孔径与细胞外基质的尺寸相仿,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加速伤口愈合速度,减少疤痕产生,因此在创伤敷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但大多数电纺敷料通常是经过先制备再应用的过程,容易对伤口造成二次创伤。原位电纺目前是一种较为理想制备及应用电纺敷料的方法。便携式手持静电

明胶静电纺丝的研究进展

第33卷第1期明胶科学与技术2013年3月T he Sci ence and T echno l ogy of G e l a t i n V01.33.N o.1 M a r.2013. 明胶静电纺丝的研究进展 卢伟鹏张兵+郭燕川”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 摘要:作为天然高分子之一的明胶无毒无味,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明胶纳米纤维膜材料能最大程度地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胶原蛋白结构,因此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介绍了明胶静电纺丝装置、工艺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明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材料在生物医疗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展望了明胶静电纺丝工艺与明胶纳米纤维膜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明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进展 静电纺丝技术(El ect r os pi nni ng f i ber t e ch—ni que)是指带电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力的作用下拉伸变形,再经溶剂挥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从而获得纳米纤维的工艺。静电纺丝这一技术最早在1934年由美国For m hal s提出¨.2J。1966年,Si m ons发明了一种电纺装置,制备出超薄的无纺布∞J。1981年M anl ey和La=ondo利用静电纺丝将聚乙烯和聚丙烯熔体制备成连续纤维H“J。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阿克伦大学R ene ker课题组对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多种聚合物直径较小的纤维,推动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o7,8|。近十年来随着对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及独特性能的开发,静电纺丝技 }e-m a i l:Z hangbi ng@m ai l.i pc.ac.cn {}e-m ai l:Y anchuanG uo@m ai l.i pc.ac.cn 术的实验和理论工作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有几百种聚合物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超细纤维材料,其中包括合成的可降解聚合物,例如聚乳酸、聚乙交酯、聚氧化乙烯、聚己内酯等及其共聚物,天然高分子如蚕丝蛋白、纤维蛋白、胶原蛋白、壳聚糖、透明质酸、D N A 等。天然高分子在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方面比合成高分子具有更大的优势,更适合生物医疗方面的应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 明胶是由动物体内的胶原蛋白水解制备而成,其氨基酸组成和胶原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以及低免疫原性∽。11|。因此,明胶在国民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常用的明胶加工手段(冻干、涂布、浸渍等)制备出各种明胶产品,例如明胶海绵、明胶膜、胶囊、胶片,其不具有纳米结构,因此产品在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上具有一定的缺陷,造成其机械性能、防潮、抗湿、抗菌方面性能的降低;同时也影响明胶优良生物活性的发挥。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简单快捷地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纤维膜材料。从结构上讲,其具有明显的小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积和超分子的排列效果。另外,明胶纤维膜材料表面形成很多微小的二次结构,这与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类似,更接近于生物体的结构尺寸;从性能上讲,由于其特殊的纳米结构,纤维膜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力、良好的过滤性、阻隔性、粘合性、保湿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

静电纺丝

静电纺丝原理及研究进展 摘要纳米纤维具有直径小、比表面积大以及易于实现表面功能化的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众多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中,静电纺丝是一种高效的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简述了国内外静电纺丝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制备原理、静电纺丝装置的改进、影响纤维成形的主要工艺参数及纤维形态;叙述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过滤材料、生物医学和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静电纺丝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静电纺丝;发展;原理;应用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有关静电纺丝的文献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总体看来国外的静电纺丝技术较国内的系统和完善。国外对静电纺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多种合成聚合物和天然聚合物的静电纺丝工艺,分析影响纺丝的因素及其纤维表征。 (2)研究电压、喷丝口与接收屏之间的距离、纺丝液的浓度和流量等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对静电纺纤维的直径及表面形态的影响,分析纺丝工艺的规律,以建立各工艺参数关系的理论模型。 (3)静电纺丝所得制品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4)静电纺丝装置和方法上的创新,是近来静电纺丝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研究大约从2002年开始,东华大学研究了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对聚丙烯腈纤维直径的影响[8],同济大学进行了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工艺的研究[9],北京化工大学用静电纺丝法制得聚乳酸纳米纤维无纺毡[10],中国科学院用静电纺丝法制得了纳米级聚丙烯腈纤维毡[11]。总之国内的静电纺丝起步较晚,对静电纺丝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当的聚合物溶液纺制纳米级纤维,目前还着重于工艺参数对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及其纤维形貌的分析。 2 静电纺丝基本原理及装置 2.1 静电纺丝基本原理 一般的静电纺丝装置包括高压电源、溶液储存、喷射和接收装置,相对应可以分为5个过程:流体带电、泰勒锥的形成、射流的细化、射流的不稳定和纤维的接收[12]。其中最重要的是泰勒锥的形成。溶液处于储液管中,有外加电极时会在 电场作用下形成液滴,没有外加电极作用时,由于重力作用,在溶液与管壁的粘附力、本身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悬挂在管口的液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液滴表面布满了电荷,电荷之间的库仑斥力与液滴表面张力相反,当电场强度增大时,液滴表面的电荷密度增大,库仑斥力大于表面张力,液滴曲率发生变化被拉长成锥形,锥角为49. 3b,这一带电液体称为泰勒锥。泰勒锥会随电压的增大发生喷射,喷射流在电场的作用下分裂,随着溶剂的挥发,射流固化,最后纳米纤维收集于接收装置。2.2 静电纺丝装置及改进 静电纺丝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喷丝装置、接收装置和高压电源,如图1.29。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已经不满足于对简单纤维的制备,为了得到一些特殊的形貌和性质的纤维,人们对纺丝装置进行了不同程度修饰和改进。 基于对中空管纤维和核壳纤维的探索,人们设计了同轴电纺丝装置[149-151,158-161]。Li等人[160]设计了同轴喷头装置并成功地制备了管式结构的TiO2纤维(图1.30a),他们研究发现,内外层材料的相容性会影响这种管式结构的形成,如果内外层材料相容性较好,那么是不容易制造管式纤维或者核壳纤维的。Muthiah等[149]利用同轴电纺丝技术制备了 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偏氟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

静电纺丝的原理及应用

静电纺丝的原理及应用 静电纺丝就是高分子流体静电雾化的特殊形式,此时雾化分裂出的物质不是微小液滴,而是聚合物微小射流,可以运行相当长的距离,最终固化成纤维。静电纺丝是一种特殊的纤维制造工艺,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纺丝。在电场作用下,针头处的液滴会由球形变为圆锥形(即“泰勒锥”),并从圆锥尖端延展得到纤维细丝。这种方式可以生产出纳米级直径的聚合物细丝。

原理 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带上几千至上万伏高压静电,带电的聚合物液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在毛细管的Taylor锥顶点被加速。 当电场力足够大时,聚合物液滴克服表面张力形成喷射细流。在细流喷射过程中溶剂蒸发或固化,最终落在接收装置上,形成类似非织造布状的纤维毡。

装置 静电纺丝的装置主要由推进泵、注射器、高压电源以及接收装置组成。其中,高压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与注射器针头和接收装置相连,而接收装置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静止的平面、高速转动的滚筒或者圆盘。纺丝的参数设置、环境条件等对纺丝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

影响因素 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影响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分为溶液性质,如黏度、弹性、电导率和表面张力;控制变量,如毛细管中的静电压、毛细管口的电势和毛细管口与收集器之间的距离;环境参数,如溶液温度、纺丝环境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气流速度等。

溶液黏度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同轴静电纺丝 同轴静电纺是在静电纺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其基本原理是在两个内径不同但同轴的毛细管中分别注入芯质和壳质溶液,二者在喷头末端汇合,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固化成为复合纳米纤维。

同轴静电纺丝解决了纺丝时纺丝液必须是均一体系的缺陷,所制备的同轴纤维在均匀性、连续性上都优于其它方法得到的纤维。采用同轴静电纺丝的方法可以制得中空纤维和纳米复合纤维等。

静电纺丝技术研究及纳米纤维的应用前景..

静电纺丝技术研究及纳米纤维的应用前景 引言: 术语“电纺”来源于“静电纺丝”。虽然电纺这一术语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使用,但是其基本思想可以追述到60年前。1934一1944年间,FomalaS[1]申请了一系列的专利,发明了用静电场力来制备聚合物纤维的实验装置。1952年,vonnegut和NeubauerI53)发明了电场离子化技术,得到了粒径(0.lmm)均匀、带电程度高的线流。1955年,Drozin进行了不同液体在高电压下,形成气溶胶的研究。1966年,Simons发明了一种装置,用静电场纺丝法制备出了很轻超薄的无纺织物,他在研究中发现,低浓度溶液纺出的纤维较短且细;高浓度溶液纺出的纤维长且连续[2]。1971年,Baumgarten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了直径在0.05u m一1.1um的丙烯酸纤维。自从80年代,特别是近些年,由于纳米技术的兴起,使得静电纺丝技术再度引起了纳米材料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很容易的制备出直径在几百微米到几百纳米甚至几十纳米的高质量纤维。目前为止,己经有近上百种高分子采用静电纺丝技术被纺成纳/微米纤维。这些纳/微米纤维有些己经广泛应用于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薄膜制造、过滤装置,以及生物医用材料的加工和制造上。本文立足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现状,分别从材料的化学组成、纤维的分布方式和特殊结构形态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概括并展望了纳米纤维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1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 在电纺丝过程中,喷射装置中装满了充电的聚合物溶液或熔融液。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受表面张力作用而保持在喷嘴处的高分子液滴,在电场诱导下表面聚集电荷,受到一个与表面张力方向相反的电场力。当电场逐渐增强时,喷嘴处的液滴由球状被拉长为锥状,形成所谓的“泰勒锥”(Taylorcone)[3-6]。而当电场强度增加至一个临界值时,电场力就会液体的表面张力,从“泰勒锥”中喷出。喷射流在高电场的作用下发生震荡而不稳,产生频率极高的不规则性螺旋运动。

静电纺丝原理研究进展

静电纺丝原理研究进展 薛聪,胡影影,黄争鸣*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纳米纤维具有直径小、比表面积大以及易于实现表面功能化的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众多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中,静电纺丝是一种高效的技术,其中同轴共纺技术由于能制备芯2壳(core2shell)结构的纳米纤 维,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静电纺丝原理,讨论了静电纺丝相关原理研究 进展,包括Taylor锥与喷射,纳米纤维的弯曲非稳定性,高聚物溶液P熔融体流动非稳定性,两相流流型及其转 换,高聚物两相流流型及其转换,非牛顿流体流动非稳定性以及两种非牛顿流体分层流动等,最后指出了尚待 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静电纺丝;流体动力学;非牛顿流体;两相流 引言 静电纺丝技术在1934年首先由Formhals[1]提出,随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又有多项专利出现。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有人开始对该技术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兴起,人们发现,由电纺制得的纤维的直径可以达到纳米级,使得这种技术重新受到重视并出现了大量的文献[2]。目前,主要是从事化工和高分子领域的科学家在研究静电纺丝,但显而易见的是,电纺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流体动力学方面的内容,因此也受到了力学界的关注。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电纺过程中有关流体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3]。由于静电纺丝所使用的溶液或熔融体大多为非牛顿流体,因此随着流体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非牛顿流体相关研究的深入,推动了电纺理论的发展。近期,一种新的电纺方法)))同轴电纺及其紧密相关的同轴射流技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4~8],并被认为是静电纺丝技术最近的三大进展之一[9],因此对同轴电纺理论研究同样引起了包括力学家在内广大学者的极大兴趣。相比于传统单纺,同轴共纺的流体动力学问题更多也更复杂,并且如何将现有的研究成果与同轴共纺结合起来,需要广大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重点介绍了电纺中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以期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好的认识。 本文首先介绍静电纺丝原理,包括Taylor锥与喷射、纳米纤维的非稳定性、高聚物溶液或熔融体在毛细管中流动的非稳定性,然后介绍了同轴电纺和单纺之间的异同、微重力条件下两相流流型与转换、非牛顿流体两相流流型与转换以及两种非牛顿流体分层流动非稳定性相关研究,最后为小结。 1静电纺丝实验装置与基本原理 111电纺过程 电纺装置包括:高压电源,溶液储存装置,喷射装置(如内径1mm的毛细管)和收集装置(如金属平板、铝箔等)。图1为本实验室所用的单纺装置。 高压静电场(一般在几千到几万伏)在毛细喷丝头和接地极间瞬时产生一个电位差,使毛细管内聚合物溶液或者熔融体(一般为非牛顿流体)克服自身的表面张力和粘弹性力,在喷丝头末断呈现半球状的液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3054、10402031); 作者简介:薛聪(1980-),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同轴静电纺丝制备透光复合材料的研究; *通讯联系人:E2mail:huangzm@https://www.doczj.com/doc/e914535997.html,.

静电纺丝

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材料成型09-3 陈桂宏 14095543 “静电纺丝”一词来源于“electrospinning”或更早一些的“electrostaticspinning”,国内一般简称为“静电纺”、“电纺”等等。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人在电纺技术上申请了一系列的专利,是人们早已知晓的一项技术。1934年,Formalas发明了用静电力制备聚合物纤维的实验装置并申请了专利,其专利公布了聚合物溶液如何在电极间形成射流,这是首次详细描述利用高压静电来制备纤维装置的专利,被公认为是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的开端。但是,由于静电纺丝的可生产性较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近十年,由纳米技术 的迅速发展,静电纺丝才再次引起世界各国研 究学者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世界上用得到的最 普遍生产纳米纤维的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 制备纳米纤维材料是近十几年来世界材料科学 技术领域的最重要的学术与技术活动之一。静 电纺丝以其制造装置简单、纺丝成本低廉、可 纺物质种类繁多、工艺可控等优点,已成为有 效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 图 1 静电纺丝装置图 1 静电纺丝技术原理及影响因素 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是: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高压静电的作用下,会在喷丝口处形成 Taylor锥,当电场强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时,电场力就能克服液体的表面张力, 在喷丝口处形成一股带电的喷射流。喷射过程中, 由于喷射流的表面积急速增大, 溶剂挥发, 纤维固化并无序状排列于收集装置上 ,从而得到我们需要的纳米纤维, 其装置图如图 1 所示。电纺技术制备的纤维直径可以在数十纳米到数百纳米之间。到目前为止, 已经报道有大约 100种聚合物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超细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法的许多工艺参数相互密切联系,决定了纤维的直径大小和纤维的均匀性等性质。影响静电纺丝过程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溶液的性质,包括溶液粘度, 表面张力等; 二是电纺设备参数, 如外加电压, 收集装置之间的距离等。除此之外还有温度、湿度等一些环境参数的影响。 影响电纺丝纤维形态的因素 (1)聚合物及其性质 一般情况下,用于电纺丝的材料都应是具有线性分子结构的聚合物,同时还应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