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选修六国论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新人教版选修六国论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新人教版选修六国论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新人教版选修六国论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中学学科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检验、拓展、运用和转化已学到的!日知识的过程,从而解决学习中的新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新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对其已有知识进行整合,而不是简单地叠加;另一方面,又是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在这个双向互动中,从而完成学生本身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由此推动学生的知识结构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即由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的简单的质疑问难到逐步形成学科的综合能力,从而把学科的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此,对教师而言,教学的过程,就不应视为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更不是灌输者,而应当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需要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去探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氛围或环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新的问题。

以下所记,是我在执教高九七级三班时在这方面所作的一次尝试。

-、教学设计

1.教学思想

在学生学完苏询的《六国论》后,为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六国破灭”根本原因,以及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让他们在学习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运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苏洵《六国论》的观点及语言知识)去拓展新的知识(未学过的苏轼和苏辙的《六国论》的观点及语言知识)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明确自己对“六国破灭”原因的新的认识),我选定苏轼和苏辙的同题文章为材料,进行对照式的扩展阅读教学。因此,后两文的教学,不应只是对前文的简单重复,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读读背背”上,也不是单向的传授或灌输,而应力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独立思考,主动地学习,重点是收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帮助学生明确两文的论点及提出论点的方式及证的方法

②简单比较三篇同题文章的同中之异及其优劣

③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

3.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对照式的扩展阅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式(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

对照式的扩展阅读教学,可以加大教学的信息容量,并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多角度地认识事物,通过比较鉴别,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我认为,只要条件许可(教学时间充裕、查找资料方便),不妨多搞几次。在反复中加以强化。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与李渔的《芙蕖》,徐迟的《黄山记》与叶圣陶的《黄山三日》,刘伯羽的《长江三峡》与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高尔基的《母亲》与叶圣陶的《夜》,鲁迅的(论“费厄泼赖”

应该缓行)与王蒙的《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等等。此外,若对于节选的文章,也可补讲删节的部分。比如:苟子的《劝学》,贾谊的《过秦论》的中、下篇,陶渊明《饮酒》诗的另外几首,剪伯赞的《内蒙访古)的另外几节,等等。总之,一看学生需要,即能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二看可能,即教学时间许可,都可大胆尝试。

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达不到教师课前设计的教学效果的情况,但只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课后认真总结,积极改进,相信下次一定会比现在好些。若长期坚持,定会有所收获。

4.教学措施

①资料提前印发给学生。我使用苏氏兄弟的两篇文章是从《三苏文选》上翻印的,两文共有注释103条,每篇文章的第一条注释,均对全文作了简单的评介。这样,便于学生自学。若注释少,文字障碍大,不利于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效果可能反而不好。

②关键是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扫除文章障碍,读懂大意。同时,勾画出疑难之处,以便在课堂讨论或讲解中重点解决。

③仍准备一张讲读苏询《六国论》时用过的“战国形势示意图”。

④作好应付学生可能提出的超出自己课前设想范围之外的问题的心理准备。

二、教学过程

课堂实录

师:“一门词客三父子”,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极其罕见的。除苏氏父子儿只有魏晋时期的曹氏父子三人。而父子三人的文章同写一题的,除苏氏父子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例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

苏询的《六国论)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赂秦。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个观点的?

生:开门见山。

师:对。是开门见山。。现在我们一起来背诵苏询《六国论)的第一段。

生:齐背。)

师:现在大家快速地默读发给大家的材料,找出体现文章观点所在的段落,并明确苏轼、苏辙二人的观点是什么。

(生:默读。)

如何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反思

如何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反思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英语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

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语文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它,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三、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教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

课堂教学反思的意义及反思

“我思故我在” ——课堂教学反思的意义及方法 杨湾中心学校詹德洲 各位主任、各位骨干老师,下午好! 受县教育局张主任推荐,县进校陈校长指令,今天下午由我主讲上好课中的课堂教学反思部分,张主任、陈校长还要求我在讲课中穿插介绍今年3、4月间在南京挂职时见识的南京市小学的教科研工作情况。下面我从反思的涵义、影响反思的教师因素、反思的方法及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及南京市小学的教科研工作情况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一、反思在生命成长中的意义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在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西下,一头狮子面对落日在想: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以怎样迅猛的速度奔跑,以追上今天那只跑得最快的羚羊;(狮子的反思)同时,一只羚羊在黄昏里发誓,明天,当太阳升起,我应该怎样奋力奔跑,以逃脱那只凶猛快捷的狮子。(羚羊的反思)是的,在这样一个适者生存的世界,无论是狮子还是羚羊,它们都需要反思,都需要在各自的反思与修正中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或者更加的灵动。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上世纪初,在加拿大的凯夫镇,一个牧童赶着自己的几十只小羊,日出而牧,日落而归。有一天,小镇子空气里飘荡起新鲜的清香,一种令人淡定的兴奋氤氲四周,游人旅客争相品尝着一种上帝赠与的,知道这种饮品是什么吗?(coffee咖啡)而这美妙的饮品,它的主人就是这位每天赶着那几十只小羊的牧童。牧童是如何发现这种饮品的?大致的过程如下: 一天,牧童把羊群赶到一个陌生的场地,羊群吃青嫩的小草,也吃坡边灌木上的小青果。可是傍晚归圈时,一向温驯的羊群极不安分,三番五次才强行鞭入。夜间羊群兴奋地叫着,一晚无眠。第二天情形依然如此。

牧童心中充满疑惑,又把羊群赶回原来熟悉的草坡上,只吃肥嫩的小草,这次羊群乖巧入圈休息,这里黎明静悄悄。 通过观察比较,牧童猜想十有八九是灌木上的小青果在“作祟”。牧童摘下几颗青果子,把玩良久,决定借一双慧眼,把青果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牧童把青果剖开,用舌头舔舔,青酸苦涩,与小草的味道大相径庭,果然与草不同。 牧童想,把小青果看成一种食物吧。用文火烤一烤如何?果然一股奇妙的清香沁人心脾,牧童不禁兴奋起来。 如何把烤后的清香留住?可以做成青果汤吗?牧童加水烧沸,汤汁的颜色黑得像耶稣背上的十字架,尝一尝,芬香无比,摇神动意,不涩但有点苦。 烧沸后冷却,再加点糖,一种完美的饮品coffee(咖啡)就这样产生了。 试想,如果牧童只是一味的放羊,而不去反思羊的反常表现,如果不对羊的食物进行分析比较,以及联想和创新,甚至不进行如加糖这样的小小的修正,这样完美的饮品还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出现? 从狮子和羚羊的简单反思,到牧童发现咖啡的反思与创新的过程,从这些生活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反思就是生活,反思就是生存,反思就是生存的质量和生命的成长。 那么,如何从理论的层面来解释什么是反思?教学反思在教师生命成长中有何意义? 从网上,我查到:“反思”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著作中。它在黑格尔哲学中有着多层的、复杂的含义,既有后思、反省之意,也有反映、映现、返回等含义。它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传统哲学就已经关注道德意义上的“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有点类似于黑格尔所讲的道德上的

《六国论》课教学设计.docx

《六国论》优质课教学设计 《六国论》优质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苏洵,积累、梳理并归纳文言知识。 2.理解并掌握本文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严密的论证及借古讽今的写法。 3.了解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及本文的现实意义。 4、比较《六国论》《过秦论》的异同。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缜密的构思和对比手法。 2、学习文言字词和固定句式。 【学习难点】 1、提高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准确识别,运用的能力。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特色。 3、比较《六国论》《过秦论》的异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阅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清句意,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基础知识,提出疑难问题。 2.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朗读课文,注意读正字音、读清文意、读出感情。 一、激趣导入,培养兴趣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 1057 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建构反思 这次听专家幸兴所做报告受益匪浅,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规划思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自主与合作是我们实现高效的两个途径。笔者认为: 教学中的高效不仅来自于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研究,也来自于对课堂流程、课堂环节操作方法与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 知识学习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独立学习(预习)→组内合作学习(讨论)→班内合作学习(展示)→巩固消化、反馈、检测 具体细化:(可能的指导、点拨、讲解)→预习(尝试)→预习检测(学困调查、学困呈现或错误呈现)→讨论(帮扶、组内问题解决)→展示准备→展示、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学困消化与反馈检测。 自主学习需要引领,利用导学案是较务实的方法,导学稿案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而不是教师教学的教案。《导学案》是多位专业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果,也称为一次备课的成果,考虑了学生基础不同层次的学校,提供给各个基础层次学生使用。但是每一个层次的学校或者班级,要适当的选择使用《导学案》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课堂环节操作方法注重六个核心要素1)突出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2)强调学生的先学:先学后教、先学后交流。3)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合作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是小组建设。4)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课堂流程的基本组合要素,以课常流程引领导学稿的编写。 5)运用形成性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6)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能否成功,与新学生能否养成好习惯有关,首先规范学生习惯,学生学习规范、行为等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通过制定班规进行养成教育:告知——做到——习惯。 课堂操作手段选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合作的前提是合作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设置,一些有益合作的尝试:小组建设、小组管理,尤其是利用小组管理进行学习管理:如利用小组的学困收集、学习清单管理、利用小组的小组讨论与小组帮扶。 高效课堂的流程: 1.独学:规定学习时间,3-5分钟,全班必须安静,不能讨论,有利于独立思考,老师指令,全班统一行动。 2.对学:(1)组内结对,对子握手三下,意思同意结对,互相帮助。(2)规定对学的时间:3-5分钟(3)规定对学方法:每组第一排同学起立,把自己写的内容告诉第二排,讲完了坐下;第二排同学起立,说出听到的内容,并做简单评价,然后讲出自己的答案或见解;站起来讲话,说完话坐下;(4)全班统一行动,便于教师控场 3.小组交流:可分为3种:以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为目的的小组讨论;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交流为内容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后的成果收集审议的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个别学生讲析式、组长提问式等。 4.有效展示展示学习的组织培训是关键。培训组长和学科长,再由他们分头培训组员。组内要分工明确,中等生展讲,潜能生读题,优秀生补充,其他同学和老师倾听补充、质疑,力争让每个人都置身于学习之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分别进行展示形式、内容、礼仪的培训,组织小组长观摩学习,开展多种展示形式培训如组内展示、组间展示、班级内展示等

对课堂提问的一点反思

课堂提问对于每个老师来说是司通见惯的、差不多每一节课或多或少有意无意都要做的事,再平常不过了,很多人因此就忽视了对它的设计和研究,甚至有时在课堂上随便提问几个学生,或由于时间关系只让全班同学集体回答而已。其实在这个极平常的教学环节中却蕴含着非常耐人探究的契机。它作为教师授课效果的一种最直接的反映和检测,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是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如何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它是教师天天都用的标尺。当然有人也研究过如何进行课堂提问,也尝试过怎样去做,但很少有人去反思。教学反思,人人可为之,人人均在为之,只不过许多教师审视、思考多,记录、整理少,这样就不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实在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一大憾事。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整理和归纳,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课堂提问本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重要形式,但在目前的课堂提问中,笔者观察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其一,从课堂提问的内容上看,大多数都是直问直答的形式,虽然有些问题需要学生阐述,那也是照本宣科,缺少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即使有的问题需要学生的思考才能解决,一旦学生在回答时出现困难时,教师不是去鼓励、启发学生思考,而是毫不犹豫地把答案交给学生。在这方面,教师只是着眼于让学生眼下所掌握的现成的知识,而忽视了思维活动的过程,因而也忽视

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二,从课堂提问的形式来说,存在无目的性、随意指定性、凑数性、和主宰性。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探索、自由发展的机会,有时甚至连被动接受都来不及,哪还有精力去消化、去归纳和理解知识并去思考和运用呢?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进行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有句广告词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做得好,只有从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对于如何进行笔者认为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精心设计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所以课堂提问应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过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所设计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应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应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以说,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精心运筹。 二、提问要讲究时机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课堂提问体现的作用是不同的。讲授新知识前提问,目的是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学习新知识时的启发式提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后的反思

zhongguonongcunjiaoyu中国农村教育 新课改的目标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得到落实,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调整,总结经验,再付诸行动,这是校本教研的精髓所在。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后的反思,觉得关于课堂教学反思的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一次再思考。 1、教学反思的定位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课后反思是教师职业的需求,不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教师都应该掌握。但从教师的反思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师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各方面进行反思,指出优点和不足,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指出现象的较多,进行理性思考,即结合新课改理论或其他教育理念的较少,思路不够清晰。同时反思过程中缺少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即自身有很多优点指不出来,严重的缺点也意识不到,也可能是“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所至。这透视出学校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的活动不足,教师缺少认识自己的机会。也有一部分教师不能掌握课后反思的方法,把反思说成了“说课”。说课是说教学设计,反思是反思效果、成败在哪里及其原因,在语气和方法上是不同的。看出学校培训和训练不够。 2、新课程认识与把握问题。课堂教学和反思答辩是围绕新课程来进行的。从课堂教学和反思答辩中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有一定的理解,对三维目标、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都有自己的见解。但在运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过分注重了形式,忽视了教育教学本身的实质性问题。有的为了形式,忽视了学科特点,如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或其他课程;有的过分突出了学生地位,忽视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有的过分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忽视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与形成。透视出教师没有清醒的认识到新课改的本质,要改什么,要继承什么,学习和理解处于表面。这是新课改出现诸多问题的本源,也是教师“非此即彼”两极思维习惯性的结果。 3、“三维目标”融通问题。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能体现三维目标,但在实践中处理的不够好。三维目标是对教学整体的要求,每一维都不能缺失。也就是说这一周、一个月、一学期,乃至整个学科的教学上,要注意渗透、体现三维目标,他们是融合在一起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在整体上有认识有把握。但是三维目标要因学科的不同,具体的每一节课内容、重点的不同而进行灵活的处理。例如数学,那就要注重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适时渗透处理;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点,但是某一节课语文知识点、技能是重点,那就要夯实。也就是说三维目标三者是融合一起的,是有梯次的,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方法与技能要贯穿始终,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无形的,要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课堂教学对三维目标的落实既要有宏观整体上的把握,又要有教学环节微观上的具体设计调整,才能有效果。听课、答辩过程中,很难看到教师能对三维目标进行这样灵活、科学的处理痕迹,导致三维目标落实的表面化、混乱化。 4、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问题。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但没有说要忽视教师的“教”。两者是辨证统一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课程强调的注重学生的“学”是指要关注学生怎样学、如何学,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习惯、学习方式,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强调学生主动发现的学习,反对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但有很多教师把这种关注学生的学理解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至少在客观上课堂教学的处理上这种情况较多,使“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造成形式化的主动学习,反而使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要做的是运用一切教育智慧、艺术技巧通过设计、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其中得到发展。这种理想下的教与学的关系的形成和建立,是要在长期的训练、磨合中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付与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更多的灵活自主权的一种表现。也是新课程“难教”的一个问题。给教师灵活、个性化处理教材一个空间,有了发挥自我才智的机会。但多数教师不能很好的去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科教学的认识水平,整体把握的情况,教学的艺术水平,学识的多少,使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不要说教师能根据这些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是手中教材及资料中的一些有效资源,都不能够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这是教师对传统教学习惯性的依赖,是对新课程理念、目标、任务理解的不够贴切和工作懈怠的结果,不愿意、不主动去做。手拿新教材,口说新理念,走的是老路,也没走好。 6、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问题。在课堂教学与反思、答辩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还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学习、研究的意识、能力不强,学科知识不够、底蕴不深,新课程理论理解、认识存在表面化的现象,运用不够灵活。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应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即学科知识、其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深,对本学科才有理性的认识,才能站的高望的远,三维目标设计才能合理;其他知识博,才能灵活,思维开阔;教育理论知识实,才能理念新,教育方式、方法正确,有效果。三者必须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教师才能成长,才能有益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针对问题有效的改正、提升,有益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新课改目标任务的落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反思过程中要把握住方法,注重新的教育理念的引用和实践,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学习、实践、思考的程度。 (通联:蛟河市教育局)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后的反思 吉林刘秀梅薛兆坤刘国彩 教海探航 61 2007.4

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时时被提起,几乎每一本与教学有关的书上都能找到这句话。2004年毕业的我,或者领悟能力太差,或者教学技巧不足,直到最近两三年才真正领悟到这句话的魅力。 从学生到教师,一路走来,我绝对是个勤奋、负责的人。所教的学科、所带的班整体来讲还算不错。可是我知道,那是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时间的结晶。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无怨无悔地付出着。可我自己心里知道,自己的付出与学生的表现并不成正比,问题出在哪里呢? 认真审视自己,我发现,自己完全把自己当作了保姆,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而我,却一直做着越粗代庖的“傻事”! 其他暂且不论,就拿课堂教学来说吧。 我想,许多年轻的老师一定和我一样犯过同样的错误:生怕学生掌握不了重点,生怕文章学生不理解,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一遍又一遍。累得嗓子都哑了,还是执迷不悟!事实上,你所讲的仅仅是你所理解的,学生们未必理解。你所强调的,仅仅是你看重的,未必能被学生们接受。于是,你会发现,尽管一个知识点你强调了好多遍,可考试时,学生们仍然会出错。因为,你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很多时候,我们课堂上都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总是实施满堂灌。即使参考书上有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再说一遍,生怕学生看不懂。 为了图省事,以前课堂上我总爱叫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结果,他们的确掌握得不错,可班上大多数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明白到很多教学道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落落大方地站起,然后精彩地对你的问题做出回答。但是,这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他知道了,这节课他才是主人公,他应该有能力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课堂上,我只是做一个引导者,具体的读书、思考、见解的提出,都交给了学生们。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英语课的学习中了.相信他们也感受到了自主探究的吸引力。经过一番“改革”,英语课堂上学生们参与意识强了。对于别开生面、掌声不断

《六国论》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六国论》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学习目标】 1.了解苏洵,积累、梳理并归纳文言知识。 2.理解并掌握本文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严密的论证及借古讽今的写法。 3.了解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及本文的现实意义。 4、比较《六国论》《过秦论》的异同。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缜密的构思和对比手 法。 2、学习文言字词和固定句式。 【学习难点】 1、提高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准确识别,运用的能力。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 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特色。 3、比较《六国论》《过秦论》的异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 阅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清句意,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基础知识,提出疑难问题。 2. 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 朗读课文,注意读正字音、读清文意、读出感情。 一、激趣导入,培养兴趣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

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情况简介及教学反思

浙江省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简介及教学反思 浙江省温州市四中李星明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从2006年秋季开始,浙江省进入新课程实验,数学教学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一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完成了必修模块1,2,4,5的教学。回顾一年来我们实践新课程的历程,反思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对于正在进行或准备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如何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新教材的本质属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新课程实施情况简介 1、教师培训 浙江省为了使新课程能顺利的实施,要求任课老师全员培训,培训时间定在每学期的开学前,培训分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市级全员教师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指导意见》,必修课程的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为了使培训落到实处,一般每次培训都有一线老师上研讨课,然后评课研讨新课程教学理念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各学校建立“专家指导+行政领导+学科骨干探讨+教师实践”的数学课改组织支持系统,为新课程实验的决策、实施提供咨询和科研支持。 2、模块教学安排 浙江省为了使新课程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较为一致,参考高中教学大纲的先后顺序,同时考虑算法是全新内容,需要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统计、概率与其它知识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新课程教材必修模块教学的顺序安排是:必修1——必修4——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一年级完成四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每周安排4个课时;高二第一学期的上半年学段完成必修模块3教学后,文科学生选修IA、IB,课程为选修1—1,1—2,每周安排3个课时,开设顺序为:1—2,1—1;理科学生选修IA、IB,课程为选修2—1,2—2,2—3,每周安排4课时,开设顺序为2—3,2—1,2—2;高三文、理科学生选修IB,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付丽丽改编:万飞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六国论——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自己预习,弄懂生僻字音、形、意,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语虚词。 3.掌握本文的文体知识“论”——以论证为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议论文的写 作特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苏询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 2.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用心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的论证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建议统治者放弃屈辱求和的外交政策,积极抗战以维护国权。【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六国破灭之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之后,今年又出了一部吸引人心的穿越剧《相爱穿梭千年》,看来近几年穿越盛行哦。上课之前咱们也来穿越一下,请大家回到北宋,与我一同赴一场满汉全席。 时间: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 人物:苏轼(时年20岁) 地点:北宋都城开封

事件:苏轼进京赶考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席间大家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你们喝酒哦!” 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嬴政并吞六国) 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国论》,昔日的战国七雄争奇斗艳何以演变为秦国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板书:《六国论》题解 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霸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 “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六国论,其实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二、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篇一: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当前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教学,而学科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初中老师,目前面对这样两个现象: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两级分化比小学阶段更为严重,后进生比例越来越大,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效果及待提高;二是课堂教学变成了活动宣传片,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调子很高,也很热闹,但和者甚少”的现象,常让老师有一种“知音难觅”的遗憾味道。

因此,为解决上述难题,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才能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加强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养成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的习惯,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部编版-语文-高一-部编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六国论》教学设计

六国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论中借古讽今的写法。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3.梳理文言现象,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分析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 2. 理解本篇政论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 本文借古讽今所表现的思想──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板书】六国论苏洵 二、背景知识 1.作者介绍 自读注释一,补充两副写“三苏”的对联 ①“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四川眉山三苏祠对联: ②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③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笺注》。【幻灯片】 3.介绍背景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几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苏洵生活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找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幻灯片】 三、文本研读 1.正音正字: 赂(lu)率(shuai,全都,一概)暴(pu,暴露) 厥(jue,他的)洎(ji,及、到)为(wei,治理)

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回顾一下我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创设各种情景,孤立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孤立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英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其它发展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

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生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辅。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同样,我们也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师的成长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小学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近年来,教育反思的理论和和实践更得到发展和深化。提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是随着不断的反思而不断地增长。有学者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有学者指出: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做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反思的实践

者。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这与我国正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就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样,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育改革的发展必将面临更多的和更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和交锋,教育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不断地深化实践,学会反思,需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研究,去求解。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目标,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

课堂教学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自我反思范本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英语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语文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它,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三、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从教学过程说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