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改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核心课程群论证报告

修改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核心课程群论证报告

修改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核心课程群论证报告
修改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核心课程群论证报告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核心课程群论证报告

讨论稿

学院领导签名: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公章)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专业代码: 070502

所属学科门类:理学07 (与专业代码前两位对应)

所属一级学科:地理科学类0705 (与专业代码前四位对应)

二、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是地理科学下面的一个二级专业名称,学科特点是横跨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为特点,培养对象定位以企业和基层事业单位为主兼具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资源学科的跨学科背景优势,的管理型、评价性、监测型的掌握3S先进分析技术工具有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理念、跨专业复合型人才,专业人才,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和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应用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评价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群基本情况

1、专业核心课程群列表

2、各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对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简要介绍,其内容含: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简介、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情况、实践条件等。

专业核心课程1:自然地理基础

自然地理基础一——地质与地貌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的专业基础课程。地质学主要包括地球的物理性质、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矿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矿床;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地震;地槽-地台说、地质力学、板块构造、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大地构造学说;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地球演化简史等。地貌学是研究构造地貌、海底构造地貌和陆地构造地貌;风化作用及风化壳、坡地重力地貌;坡面径流、沟谷水流和河流的作用;河流地貌、河口地貌和流域地貌;喀斯特作用及其喀斯特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主要的矿物特征、主要的岩石、地质构造和地球的发展演化规律,掌握地貌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区域地貌调查、地貌制图等一般工作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宋春青、张振春. 地质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严钦尚、曾昭璇. 地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苏文才、朱积安. 基础地质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夏帮栋、刘寿. 地质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傅承义. 地球十讲. 科学出版社,1973;杨景春. 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基础Ⅱ、Ⅲ的基础课程。

自然地理基础二——气候与水文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的专业基础课程。气象学与气候学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及人类影响等;水文学的主要内容有水循环与水量平衡、陆地水、海洋水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发生的机制,大气和水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气候形成、变化的规律和气候资源利用途径,从而达到让气候和水文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周淑贞等. 气象学与气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黄锡荃等. 水文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RG巴里等著, 施尚文等译. 大气、天气和气候.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帕尔门、牛顿著,程纯枢等译. 大气环流系统. 科学出版社. 1978;周淑贞、张超. 城市气候学导论.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5;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气象出版社

自然地理基础三——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土壤地理学主要包括土壤的形态、发生、分类、各土类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的分布规律、土壤区划、土壤的利用与保护;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生物的科学,探讨研究生物的组成、结构、形成、保护和利用。其内容包括生物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生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世界植被地理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壤系统的发生、发育及分布规律,掌握土壤分析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群特点,认识世界生物群的分布规律和特

点,从而为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朱鹤健. 土壤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殷秀琴等.生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天杰等. 土壤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R.A.柯夫达.土壤学原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1年;南京大学等. 土壤学基础和土壤地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武吉华. 植物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综合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历史形成、现代过程、类型结构、地域分异和发展演变。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区划、人地关系和土地分级、分类、评价和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掌握自然区划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土地科学的分级、分类和评价并理解土地覆被变化趋势;了解人地关系的基本矛盾表现和解决途径特点,为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以及地理学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伍光和. 综合自然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南威等.综合自然学.科学出版社;梁留科.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图出版社

专业核心课程2: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本课程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的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对人们当前所关心的人口急剧增加、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全球性的问题作了探讨,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包括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分支。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贾振邦等. 环境学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培桐. 环境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曲格平. 中国的环境管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鲁齐等.人与环境.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曲格平.中国人口与环境.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专业核心课程3: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概论是高等院校四年制本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限定选

修课程。本课程在国内外最新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然资源学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体系。该课程分上下两篇:上篇在系统阐述资源概念与分类、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型等内容后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成果,探讨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等理论问题;下篇在分析中国资源总体态势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及农业资源等主要资源的特点,并对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进行全面的探讨。包括资源学概论、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和规划、土地评价与管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国水资源与评价等。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刘成武、杨志荣、方中权. 自然资源概论. 科学出版社,1999;包浩生、彭补拙等. 自然资源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王铮 .理论地理学导论. 科学出版社;王军. 可持续发展.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专业核心课程4:测量与地图

测量与地图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图的特征、功用、分类;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平面图测绘等测量基础知识;地图投影、地图语言、地图概括、地图编制等地图学理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教学地图与地图集;遥感制图与计算机制图;地图分析应用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测量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地图测制的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读图、用图和编绘教学地图的能力。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马耀锋等. 地图学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04;王慧麟等. 测量与地图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蔡孟裔等. 新编地图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王家耀等.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06;祝国瑞. 地图设计与编绘. 武汉大学出版社;龚剑义. 地图量算. 测绘出版社;陆国胜. 测量学. 测绘出版社;孙以义. 计算机地图制图. 科学出版社

核心课程5: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发展,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和特点、遥感数值图象处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与发展趋势、地理信息系统对图形图象的三维仿真表达方法和实际应用,专题应用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常用地理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的操作、以及信息处理的一般方法、地理数据库设计和电子地图编制的基本步骤;了解有关信息学原理和数学推导。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胡鹏.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黄杏元等.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张超等. 地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邬伧等.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李德仁等.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测绘出版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自然地理基础、人文地理学及需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遥感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技术的特点,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遥感传感器、遥感图像的成像原理及图像处理,航片与卫片的判读,以及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结合等。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础知识,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新的航天器和传感器有所了解,对遥感图像的成像过程以及图像处理方法均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能够对航片卫片做简单的判读。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梅新安等. 遥感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吕国楷等. 遥感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马蔼乃. 遥感概论. 科学出版社;陈述彭赵光时. 遥感地学分析. 测绘出版社

核心课程6: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限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理数据分布与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类型;地理系统的相关分析;地理系统的回归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地理系统的主成分分析;地理数学模型:层次分析、系统动力学;地理系统的线形规划;有关程序等。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科学分析研究常用的基本计量方法,提高学生实际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徐建华. 计量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张超等.计量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林炳耀等. 计量地理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自然地理基础、人文地理学和高等数学。

核心课程7:人居环境学导论

人居环境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任意选修课程。方向主要结合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文地理学科为主要支撑点,开展人居环境学的“人本主义”研究,强调人类聚落的形成、发展、演变、空间布局、区域特征、人本思想、和谐机理等方面的内容,深入研究传统聚落(古村名镇)的文化景观及其景观基因,试图构建全国传统聚落景观的基因图谱。

使用教材是,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核心课程8:人居环境学导论

环境质量评价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限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污染源评价、大气、水体、噪声等环境要素的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思想方法和相关的技术方法,逐步培养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是重点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层次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并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环境评价工作的基本技能,解决环境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面对环境评价的实际问题,初步具有分析、判断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陆雍森,环境评价,同济大学出版社;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

专业核心课程9:地球与地理科学概论

地理科学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该课程用一元地理科学观和方法论,阐述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学术思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现代地理科学的学术地位、学术领域、社会影响和发展概貌。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白润光. 地理科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阿尔夫雷德·赫特纳. 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商务印书馆,1983

该课程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10:水环境监测与修复

环境监测与修复是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限定选修

课程。主要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建设和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发展需要,系统论述了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以及水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水环境自净与水环境容量、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质与量的影响、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负效应;介绍了我国主要水环境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阐述了水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方法;系统地提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内容,现状评价、影响预测及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介绍了遥感监测、动态监测、水环境预测的模拟模型等新技术方法。

使用教材,肖长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清华大学出版社.

3、专业核心课程群分析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类型特征

但依据“宽口径、适应面广”的原则,扩展为“具备地理科学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地理科学复合型人才;专业特征:体现地理学学科特点。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技能基本训练;层次特征:在完成专业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系列选修课程的开设,按以下分支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1.地理、环境资源学的教学和研究人才,

2.地理、环境资源学研究人才,

3.地理、环境资源学实际应用人才。

二、课程设置原则

对于地理、环境资源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需要加强而不应削弱。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必须体现地理、资源、环境都相关学科和主干课程。体现地理、资源、环境性质与专业特色、反映地理、资源、环境概貌的专业核心课程应保持相对稳定。为此,课程设置应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加强专业理论课程。建议将地理科学导论、自然地理学、资源学、环境学、环境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与计量地理学、测量地图与遥感、资源学与环境学等10门课程定为学科核心课程。

三、核心课程的基础性和核心性分析

资源学院参考目前国内地理界关于课程改革共识的,结合区域和现有实践情况,我们的人

才培养方案按通识教育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拓展平台——跨学科平台——实践教学等来组织设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分三个模块来进行设计,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限选模块、专业选修模块及深化拓展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按照专业方向又分为自然地理课程亚群、环境学亚群、资源学课程亚群、地理技术方法课程亚群、环境工程与经济学课程亚群、资源利用与管理方向亚群等六大课程群。

四、核心课程的完整性及其地位分析

地理科学中10门课程,代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六大平台,包含自然地理、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地理资源环境应用、地理资源环境技术六大模块,体现了地理资源环境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等三重性和部门地理、一级综合和二级综合三个层次,包含了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深化拓展课和实践课等各个类别,涵盖面广泛。所以十个核心课程是整体相关的,居于地理科学的核心地位。

四、本专业核心课程群与国内高校比较分析

(至少分析5所院校以上)

地理科学的核心课程群参考了河南大学、聊城大学、山东师大、济宁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等地理科学的核心课程群的设置。

五、专家审核意见

地下水资源论证报告

△△△△△△△☆☆☆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报批稿) □□□□□□□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二○○七年七月

批准: 审定: 审查: 校核: 编写:杨云证书编号[0405155] 胡钢证书编号[0006389] 主要参加工作人员: 杨世武欧亚赫张义辉 单位名称:□□□□□□□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单位地址:●●●韶山南路11号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来源 (1) 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2) 1.3 编制依据 (2) 1.4 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2) 1.5工作等级 (3) 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3) 1.7水平年 (4) 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4) 2建设项目概况 (5) 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5)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5) 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5) 2.4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 (6) 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7) 2.6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7)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8) 3.1基本概况 (8) 3.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0) 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4)

4.2用水合理性分析 (14) 4.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5) 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16) 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7) 5.1水源论证方案 (17) 5.2依据的资料与方法 (17) 5.3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21) 6 取水的影响分析 (35) 6.1对周边用水影响分析 (35) 6.2对环境地质影响分析 (36) 6.3结论(综合评价) (36) 7退水的影响分析 (37) 7.1退水系统及组成 (37) 7.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37) 7.3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39) 7.4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39) 8水源地水资源保护 (40) 8.1取水水源地卫生防护区的建立 (40) 8.2取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措施 (40) 9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41) 1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42)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结合我校省级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 二、基本过程 (一)专业调研 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州市科技局、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 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企业、LED产品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设备操作、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电路SCH、PCB 设计、单片机及PLC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应用、器件检测、系统调试、安装、使用等岗位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生产设备运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设备操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电气元件检测;太阳电池及LED生产线质量检验等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检测与维修(太阳电池、蓄电池、LED、存储逆变控制器、电路、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申请人(盖章、签字):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KW时”。(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逐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中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 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②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原,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暖湿,

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分地区被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 (二)、四大盆地。 ①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到3100米,盆地四周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约25.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油气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富,作物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有聚宝盆之称。 ②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3×10的4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盆地,由于身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其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中国最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的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其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③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约38×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④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

水资源论证报告1

萍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安全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五年元月

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安全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委托单位: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人民政府 编写单位: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证书等级: 证书编号: 批准:(上岗证号) 审定:(上岗证号) 项目负责:(上岗证号 ) 报告编写:(上岗证号 ) 编写日期:二O一五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项目来源及任务 (5) 1.2取水规模及范围 (7) 1.3编制依据 (7)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9) 2.1取水点地理位置 (9) 2.2气象水文 (9) 2.3地形地貌 (9) 2.4生活用水量标准划分 (10) 2.5综合供水类型 (10) 2.6合理取用水量标准确定 (11) 第三章区域水资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2) 3.1区域水资源基本情况 (12) 3.2水源泉出露状况及成因特征 (14) 3.3水源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15) 3.4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5) 第四章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 (17) 4.1地下泉水资源量分析 (17) 4.2水资源论证等级及分析范围 (19) 4.3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 (19) 4.4取用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21)

第五章地下水质评价及水资源保护 (23) 5.1地下水水质类别划分 (23) 5.2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24) 5.3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24) 5.4退水量与退水处理 (25) 第六章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27) 6.1结论 (27) 6.2建议 (28) 附件:宜春市袁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报告复印件

技术方案论证报告

四川托普集团技术文档 卷号: 卷内编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方案论证报告 项目承担部门: 撰写人(签名): 完成日期: 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 □维护人员□用户 文档验交组(签名): 验交日期: 评审负责人(签名): 评审日期:

目录1.引言 1.1.编写目得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技术方案得前提 2.1.要求 2.2.目标 2.3.假定与限制 2.4.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得方法 2.5.评价准则 3.对现有系统得分析 3.1.现状分析 3.2.局限性 4.建议得系统技术方案 4.1.技术方案概述 4.2.系统工作流程 4.3.改进之处 4.4.影响 4.5.局限性 4.6.技术方案得可行性分析 4.6.1.总体分析 4.6.2.技术方案中采用得成熟技术 4.6.3.技术方案中采用得新技术 4.6.4.技术方案中需要进行预研得子项 5.其她可选择得系统技术方案 5.1.可选择得系统技术方案1 5.2.可选择得系统技术方案2 …… 5、n、可选择得系统技术方案n 6.系统技术方案评价

7.已选系统方案得技术风险分析7.1.技术风险识别 7.2.技术风险估计 7.3.技术风险评价 7.4.技术风险管理与监控 7.5.预研子项得研究结果分析 8.结论

1.引言 1.1.编写目得 在对《项目委托开发合同》或《立项任务下达书》系统现状及用户需求研究得基础上,提出系统技术方案。如果必要,还应对技术难点或某些子项进行预研。针对所选定得系统技术方案与预研结果,分别对系统得总体、所采用得成熟技术与新技术、预研结果进行分析,以论证所选择得系统技术方案得可行性与正确性。 1.1.背景 说明该开发项目得: a.提出者与交办单位; b.提出经过; c.承办单位; d.项目名称; e.产品得用户(前期用户、最终用户) 1.2.定义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得专门术语、定义与缩略词。 1.3.参考资料 列出本文档中引用到得参考资料,包括作者、来源、编号、标题、出版日期与保密级别。可能得参考资料如: a.立项申请报告、市场需求报告; b.属于本项目得其她已发表得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得文件、资料,包括所需用到得技术标准。 2.技术方案得前提 说明对所提出得系统技术方案得前提,如要求、目标、假定、限制、进行方法与评价准则。 2.1.要求 说明对建议开发得项目得基本要求,如: a.功能与性能; b.输入与输出; c.在安全与保密方面得要求; d.同本系统相连接得其她系统; e.完成期限。 2.2.目标 说明所建议开发项目得主要开发目标,如: a.提高功能与性能; b.提高生产与开发水平 c.提高经济效益; d.改进管理与决策。

水资源论证报告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实施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四一三队委托我院编制地温中央空调取地下水的水资源论证报告。 1.2 编制依据 1.2.1 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条)

⑥国务院《取水许可实施办法》(1993年8月1日) 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第15号令) ⑧《湖南省水法实施办法》(2002年5月1日) ⑨水利部《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1994年6月) ⑩《湖南省取水登记规则》及《湖南省取水申请书及审批程疗》(1990年9月20日) 1.2.2 规范 ①《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1~2.3-93); 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④《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 1.2.3 资料 ①《芙蓉商住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湖南省湘北地矿工程勘察所2000年8月11日) ②《常德市武陵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③《二00四年常德市水资源公报》(常德市水利局) 1.3 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取水点位于常德市洞庭大道与芙蓉路交汇

地下水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水资源论证报告 1、总论 1.1、项目来源 为解决各站职工生活、消防及注水补充用水水源,现需寻找适宜的水源。根据水利部、计委2002年3月24日联合以布的15号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和省水利厅及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告,该项目取用水的取水可办理,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为此,xxx水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受xxx有限公司xxx采油厂委托,承担——联合集输、接转站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 1.2、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为解决各站生活、生产用水,寻找适宜的用水水源。根据业主提出的用水案,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开采区域进行水资源论证。 本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项目区的用水要求,在区域水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取用水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影响等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建设项目合理的取水案,以达到合理开发,节约使用,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国水法》2002.8 (2)《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 (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3 (4)《省节约用水办法》2003.11 1.3.2、规程规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2002.3 (2)《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02]145号)2002.4 (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 (4)《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SL278—2002) (5)《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6)《取水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国国务院460号令) 1.3.3、采用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产品设计方案论证报告(模板)

型号名称 产品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拟制: 审核: 批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年月日

(型号名称 3号黑体) 产品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1 线路设计(5号黑体) 1.1 引言(5号黑体) 瞬时中频频率(IIFM)测量组件是频率探测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该组件完成对前端混频后的中频信号的频率的测量,直接决定了频率探测系统理论上的测频速度,精度和测量噪声指标。 1.2 项目来源及开发的意义(5号黑体) (含用途和使用范围。示例如下。格式要求,5号宋体,1.25倍行距) ××××××××××××××××××××××××××××××××××××××××××××××××。 1.3 国内外同类产品大发展动向及技术水平(5号黑体) (示例如下。格式要求,5号宋体,1.25倍行距) 考察瞬时中频测频(IIFM)组件技术在最近二十年间发展动向,传统的模拟电路鉴频器和各种比较、积分式测频电路由于受线性度较差,响应较慢,受温度漂移、噪声干扰等外部影响较难消除等固有问题的困扰,已经被逐渐淘汰,同时,随着高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多种基于现代数字系统的频率测量方法速度已经大大提高,远超过了模拟方式提供的响应速度,而且线性度高,温漂、噪声干扰小,已成为当今IIFM技术的主流。 国外IIFM的报道具体指标多数比较模糊,代表性的有美国《Journal of Electronic Defense》2002年报道的使用IIFM技术的IFM接收机,中频DC~30MHz,分辨率1KHz,测频时间约100nS。《Microwave Division》杂志2007年的报道,中频工作频段2~18GHz,测频时间最大400nS。国内相关研究近年较多,如2002年航天科工25所的报道,中频24~25MHz,测频时间1us,精度0.1Hz。2006年《电子测量技术》的报道,中频50~950MHz,测频时间最小400nS,误差约0.3MHz。 1.4 项目合同的技术指标要求(5号黑体) 1.工作频率70MHz±4MHz ,10.2M±1MHz 2.测频精度2KHz,1KHz 3.测频速度200nS 4.工作温度范围-40o C~85o C 1.5 样品解剖情况(5号黑体) (使用于仿制产品,正向设计产品略。示例如下。格式要求,5号宋体,1.25倍行距)a)样品电路原理图、基本工作原理及关键元器件的主要参数指标; b)样品主要技术指标(规范值,实测数据); c)芯片照片、面积、版图极限尺寸(最小线宽、最小间距)及封装特点; d)样品电路工艺设计、线路设计、版图设计特点及其分析。 1.6 产品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方案(5号黑体) a)功能框图和详细单元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1.功能框图:电路功能框图如下图所示。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盖章、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 (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弓I、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 KW寸”。 (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 (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可附页说明。 5、本表还需提供下列附图及附件:(1)附图: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水系及位置图;水资源论证范围及分析范围图;项目所在位置水功能区划图;水平衡图;取用地下水的项目还需增加水文地质图(2)附件:论证编制委托书(函);受影响方的意见或补偿协议。 6、报告表须由3名以上专家提出意见,可不举办专门的评审会议。报告表须附专家组人员名单。 7、本表一式四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一份留批准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一份送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份送项目审批部门作为审批项目依据,一份留本单位(或个 人)。

(完整word版)地下水水资源论证报告成稿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1.1编制目的及项目来源 (1) 1.2评估论证范围及编制依据 (1) 1.3建设项目供水特征 (2) 1.4拟开发水源取水地点及取水特征 (3) 1.5工作等级及水平年确定 (3) 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二章基础成果 (5) 2.1自然地理及行政区划 (5) 2.2社会经济情况 (5) 2.3水文气象要素 (6) 2.4论证区水资源情况 (7) 2.5水利工程现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7) 第三章供水水源水文地质条件 (9) 3.1区域地质 (9) 3.1.1 区域地层 (9) 3.1.2 岩浆岩 (9) 3.1.3 区域构造 (10) 3.2论证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3.2.1 地貌 (10) 3.2.2 地层岩性 (10) 3.2.3 地质构造 (11) 3.2.4 水文地质条件 (11) 3.3取水工程特征 (13) 3.3.1 水源井结构 (14) 3.3.2 水源井地质结构 (14)

3.3.3 水文地质特征 (16) 3.3.4 水温 (16) 3.3.5 水质特征 (17) 第四章水资源论证 (18) 4.1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8) 4.1.1 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8) 4.1.2用水合理性分析 (19) 4.1.3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9) 4.1.4 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19) 4.2水资源论证 (20) 4.2.1 依据资料和方法 (20) 4.2.2 需水量预测 (21) 4.2.3 水资源供需平衡 (23) 4.3水源井供水量分析 (24) 4.4水资源质量评价 (24) 第五章取水影响因素分析 (25) 5.1水源工程对区域内水资源环境影响 (25) 5.2海水倒灌因素影响 (25) 5.3对第三者用水业户的水源影响 (26) 5.4其它地质因素影响 (26) 第六章退水影响分析 (27) 6.1退水系统组成 (27) 6.2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27) 6.3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影响 (28) 第七章水资源保护 (29) 7.1工程措施 (29) 7.2非工程措施 (29)

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方案计划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方案 1.8 项目设计计划 1.8.1 项目建议书编制方案 项目建议书(又称项目立项申请书或立项申请报告)由项目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就某一具体新建、扩建项目提出的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它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 项目建议书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中。它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项目建议书的呈报可以供项目审批机关作出初步决策。它可以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为下一步可行性研究打下基础。 (1)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流程 1)签订委托协议 如我公司中标,招标人与我公司就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要求、完成时间、费用预算和质量要求交换意见,并签订委托协议,据以开展项目建议书各阶段的工作。 2)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委托项目建议书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

求等我公司组建项目建议书工作组。为使各专业组协调工作,保证《报告》总体质量,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项目组进行行业相关信息与市场、文本编制、技术方案、融资与财务、政策与法律等的研究。 3)制定工作计划 内容包括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4)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各专业组根据《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包括向市场和社会调查,向行业主管部门调查,向项目所在地区调查,向项目涉及的有关企业、单位调查,收集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等各方面所必需的相关背景资料和项目最新进展信息资料、数据。 5)方案编制与优化 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场址方案、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方案、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实施进度方案以及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等,研究编制备选方案。 6)项目评价 对方案进行环境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设

水资源论证报告

水资源论证报告 陕西汉江水电勘测设有限公司 2022年五月.西安 建设单位:汉中鑫鹏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汉中市南郑县碑坝河 批准:渊尧蕃 审定:刘建续 校定:王旭韩菲 编制:程华卫艾伟张力中 詹先意张强 编制单位:陕西汉江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22年三月

目录 1总论 (5) 1.1目的和意义 (5) 1.2编制依据 (6) 1.3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7) 1.4论证范围与典型年 (7) 2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8) 2.1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 (8)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8) 2.3建设规模及实施计划 (9) 2.4建设项目投资、职工人数与生活区建设情况 (9) 2.5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情况 (9) 2.6建设项目用水要求 (10) 2.7建设项目废污染水排放 (10) 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0) 3.1区域概况 (10) 3.2水资源状况 (12) 3.3水环境状况 (12) 3.4区域现状供水调查 (13) 4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5) 4.1论证原则 (15)

4.2水源论证 (15) 4.3项目取水口合理性分析 (18) 5用水合理性分析 (18) 5.1用水过程与水平衡分析 (18) 5.2节水措施 (19) 5.3用水合理性分析 (19) 6建设项目退水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分析 (19) 6.1退水组成概况 (19) 6.2污染污排放及达标情况 (19) 6.3退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20) 7项目取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户的影响 (20) 7.1项目取水对碑坝河径流量的影响 (20) 7.2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20) 8水资源保护措施 (21) 8.1工程措施 (21) 8.2非工程措施 (21) 9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22) 9.1水资源论证结论 (22) 9.2建议建设项目允许取水量 (22)

电子产品设计方案论证报告模板

XXXXXX产品 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拟制: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型号名称 3号黑体) 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1 线路设计(5号黑体) 1.1 引言(5号黑体) 瞬时中频频率(IIFM)测量组件是频率探测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该组件完成对前端混频后的中频信号的频率的测量,直接决定了频率探测系统理论上的测频速度,精度和测量噪声指标。 1.2 项目来源及开发的意义(5号黑体) (含用途和使用范围。示例如下。格式要求,5号宋体,1.25倍行距) ××××××××××××××××××××××××××××××××××××××××××××××××。 1.3 国内外同类产品大发展动向及技术水平(5号黑体) (示例如下。格式要求,5号宋体,1.25倍行距) 考察瞬时中频测频(IIFM)组件技术在最近二十年间发展动向,传统的模拟电路鉴频器和各种比较、积分式测频电路由于受线性度较差,响应较慢,受温度漂移、噪声干扰等外部影响较难消除等固有问题的困扰,已经被逐渐淘汰,同时,随着高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多种基于现代数字系统的频率测量方法速度已经大大提高,远超过了模拟方式提供的响应速度,而且线性度高,温漂、噪声干扰小,已成为当今IIFM技术的主流。 国外IIFM的报道具体指标多数比较模糊,代表性的有美国《Journal of Electronic Defense》 2002年报道的使用IIFM技术的IFM接收机,中频DC~30MHz,分辨率1KHz,测频时间约100nS。《Microwave Division》杂志2007年的报道,中频工作频段2~18GHz,测频时间最大400nS。国内相关研究近年较多,如2002年航天科工25所的报道,中频24~25MHz,测频时间1us,精度0.1Hz。2006年《电子测量技术》的报道,中频50~950MHz,测频时间最小400nS,误差约 0.3MHz。 1.4 项目合同的技术指标要求(5号黑体) 1.工作频率70MHz±4MHz ,10.2M±1MHz 2.测频精度 2KHz,1KHz 3.测频速度 200nS 4.工作温度范围-40o C~85o C 1.5 样品解剖情况(5号黑体) (使用于仿制产品,正向设计产品略。示例如下。格式要求,5号宋体,1.25倍行距)a)样品电路原理图、基本工作原理及关键元器件的主要参数指标; b)样品主要技术指标(规范值,实测数据);

2020年新编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名师精品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理位置与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 (1)纬度位置:4°N^53°31/N之间,南北相距5500km。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地理意义: A、南北之间相距很远,造成太阳入射角大小不同T气温带分异。我国陆地约有98%位于200N?500N之间,亚热 带和温带所占据的面积最广。 B、同时造成昼夜差别很大,在海南岛一年内差值为2h,而漠河为10h。 (2)经度位置:73°40/E-135°5/EZ间,东西相距5200km。最西在帕米尔高原,最东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耶字碑东南。地理意义:东西跨度62。,造成时差达到4h以上。 (3)海陆位置: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地理意义: A、海陆对比强烈,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T干湿带分异。 B、西风带微弱,大陆性气候显著T夏季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冬季比同纬度气温低。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久)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泛。 干湿带的分异,东西环境差异。?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交。?广大的亚热带地区,不像同纬度地区是荒 漠和草原,而是雨热同期的季风地区,重要农业发达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 ?青藏高原、高大山系T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山地T东部平原也散布中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屮,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犬牙交错。造成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自然发展历史: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广泛作用,成为许多生物的避难所。独特复杂 的气候和地貌特点: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 (4)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取得经济建设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如华北平原的旱 涝灾害、土壤盐碱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水质恶化。 第二章:地貌 1、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级阶梯内部特征: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一一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在5000?6000米以上,如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之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二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三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有岷山、邛睞山和横断山等。二级、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阶梯分界线地理意义: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 A、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力卩强了沿海与内陆间的联系 B、气候的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 C、丰富水能资源,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但边坡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o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

毕业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题目:JFD-1型挂面封头机改进设计 学生姓名:黄永恒 学号:201115210109 专业班级:包装1101 指导教师:徐雪萌 2015年3 月14日

目次 1.任务内容和要求 (3) 2.任务书分析 (3) 3.封头机现状分析 (3) 4.总体设计方案与选择 (4) 4.1 现存问题分析 (4) 4.2改进方案论证 (5) 4.3方案确定 (7) 4.4主要技术参数拟定 (7) 5.论证结果 (7) 参考资料 (8)

1.任务内容和要求 JFD-1型挂面封头机是利用气缸、PLC控制、连杆机构、轮齿链条机构以及V型槽等组成的自动封尾系统。主要设计内容为研究挂面自动裹包机整机的工作原理及JFD-1型挂面封头机改进设计。设计要求为全自动,高效,安全,出错率低并能适应不同挂面规格。 2.任务书分析 此次设计为JFD-1型挂面封头机改进形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对传输系统和夹紧装置进行改进,以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降低出错率,实现快速高效生产。 挂面封头机是与挂面捆扎机和挂面裹包机相连的,实现挂面全自动包装。散装的挂面经过称重分堆,由捆扎机捆成圆柱状,再由裹包机包装,最后由封头机封合,完成挂面的自动包装。 现有的封头机采用的是V型槽固定挂面,上面有一条细长的金属压紧片共同完成对挂面的固定。但是现有装置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动封尾任务,出错率较高,很难适应高速生产。改进型设计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可靠性大大提高 3.封头机现状分析 挂面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挂面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多年来,行业内的人大多认为其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因而在面制品行业一直不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挂面行业的发展日益迅速,挂面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且挂面生产投资小,产量大,利润高,因此越来越受到面制品行业的重视。 目前挂面的包装有两种形式,一是塑料包装,二是纸包装。随着国家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包装也就成为挂面包装的一项标准,随之纸包装逐渐成为主流包装。 相对与挂面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挂面包装封尾技术缺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步,根据市场调查,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挂面生产厂家采用的依然是手工包装封尾,自动化程度很低,已经很难适应高速高效的挂面生产设备。问题的存在与

水资源论证报告

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武隆县三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五月

《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工作人员 审查: 编写: 工作人员: 单位名称:武隆县三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地址:市武隆县鸭江镇 联系: 邮政编码:408534

目录 1 总论 (1) 1.1建设项目概况 (1) 1.1.1基本情况 (1) 1.1.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1) 1.1.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2) 1.1.4取用水方案 (3) 1.1.5退水方案 (4) 1.2项目来源 (4) 1.3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5) 1.4编制依据 (5) 1.4.1法律法规 (5) 1.4.2标准规 (6) 1.4.3参考资料 (7) 1.5工作等级 (7) 1.6分析围与论证围 (7) 1.7水平年 (8) 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9) 2.1基本情况 (9) 2.1.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9) 2.1.2水文气象 (9) 2.1.3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9) 2.2水资源状况及起开发利用分析 (10) 2.2.1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点 (10)

2.2.2水功能区水质及变化情况 (10) 2.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1) 2.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3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4) 3.1取水合理性分析 (14) 3.1.1产业政策相符性 (14) 3.1.2水资源条件、规划的相符性 (14) 3.1.3水源配置的合理性 (15) 3.1.4工艺技术的合理性 (15) 3.2用水合理性分析 (16) 3.2.1建设项目用水环节分析 (16) 3.2.2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识别 (16) 3.2.3污废水处理及回收 (17) 3.2.4用水水平指标计算与比较 (17) 3.2.5节水潜力分析 (17) 3.2.6合理取用水量的核定 (17) 3.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8) 3.4合理取用水量 (18) 4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20) 4.1依据的资料 (20) 4.2可供水量计算 (20) 4.2.1来水量分析 (20) 4.2.2用水量分析 (21) 4.2.3可供水量计算 (21)

电子产品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XXXXXX产品 设计方案论证报告拟制: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型号名称 3号黑体) 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1 线路设计(5号黑体) 1.1 引言(5号黑体) 瞬时中频频率(IIFM)测量组件是频率探测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该组件完成对前端混频后的中频信号的频率的测量,直接决定了频率探测系统理论上的测频速度,精度和测量噪声指标。 1.2 项目来源及开发的意义(5号黑体) (含用途和使用范围。示例如下。格式要求,5号宋体,1.25倍行距) ××××××××××××××××××××××××××××××××××××××××××××××××。 1.3 国内外同类产品大发展动向及技术水平(5号黑体) (示例如下。格式要求,5号宋体,1.25倍行距) 考察瞬时中频测频(IIFM)组件技术在最近二十年间发展动向,传统的模拟电路鉴频器和各种比较、积分式测频电路由于受线性度较差,响应较慢,受温度漂移、噪声干扰等外部影响较难消除等固有问题的困扰,已经被逐渐淘汰,同时,随着高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多种基于现代数字系统的频率测量方法速度已经大大提高,远超过了模拟方式提供的响应速度,而且线性度高,温漂、噪声干扰小,已成为当今IIFM技术的主流。 国外IIFM的报道具体指标多数比较模糊,代表性的有美国《Journal of Electronic

Defense》 2002年报道的使用IIFM技术的IFM接收机,中频DC~30MHz,分辨率1KHz,测频时间约100nS。《Microwave Division》杂志2007年的报道,中频工作频段2~18GHz,测频时间最大400nS。国内相关研究近年较多,如2002年航天科工25所的报道,中频24~25MHz,测频时间1us,精度0.1Hz。2006年《电子测量技术》的报道,中频50~950MHz,测频时间最小400nS,误差约0.3MHz。 1.4 项目合同的技术指标要求(5号黑体) 1.工作频率70MHz±4MHz ,10.2M±1MHz 2.测频精度 2KHz,1KHz 3.测频速度 200nS 4.工作温度范围-40o C~85o C 1.5 样品解剖情况(5号黑体) (使用于仿制产品,正向设计产品略。示例如下。格式要求,5号宋体,1.25倍行距)a)样品电路原理图、基本工作原理及关键元器件的主要参数指标; b)样品主要技术指标(规范值,实测数据); c)芯片照片、面积、版图极限尺寸(最小线宽、最小间距)及封装特点; d)样品电路工艺设计、线路设计、版图设计特点及其分析。 1.6 产品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方案(5号黑体) a)功能框图和详细单元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