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成都市锦江区环境监测站2011年9月14日至9月16日对牧山二支渠的监测结果和《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2011年3月20日至22日对岷江的监测结果。

4.1.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 监测断面设置

根据评价等级划分、评价范围及导则要求,在项目所在区域共设置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

表4-1 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

(2) 监测项目

1#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为pH、CODcr、石油类、DO、NH3-N、N-NO2-、N-NO3-、T-P、Mn、粪大肠菌群;2#-4#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为pH、COD Mn、NH3-N、T-P、石油类、DO、N-NO2-、N-NO3-、Mn。

(3) 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

本次环境监测为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一次。其中,1#监测断面由成都市锦江区环境监测站2011年9月14日至9月16日进行采样监测;2#-4#监测断面采用《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2011年3月20日至22日的监测结果。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4) 地表水监测结果与分析

评价区域4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列于下表4-2中。

4.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 评价因子

根据监测结果,确定1#监测断面评价因子为pH 、CODcr 、石油类、DO 、NH 3-N 、N-NO 2-、N-NO 3-、T-P 、Mn 、粪大肠菌群;2#-4#监测断面评价因子为pH 、COD Mn 、NH 3-N 、T-P 、石油类、DO 、N-NO 2-、N-NO 3-、Mn 。

(2) 评价方法

为了能直观反映水质现状,科学的评判水体中污染物是否超标,评价采用单项水质指数评价方法。

单项指数法数学模式如下: ① 对于一般污染物:

si

ij ij C C S =

式中:S ij ——单项水质参数i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 C ij ——污染物i 在监测点j 的浓度(mg/L); C si ——水质参数i 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

② 对具有上、下限标准的项目pH ,计算式为:

sd j

j

pH pH pH S --=0.70.7, pH j ≤7.0 0.70.7,--

=

su

j j pH pH pH S pH j >7.0

式中:pH j ——为监测点j 的pH 值; pH sd ——为水质标准pH 的下限值; pH su ——为水质标准pH 的上限值。

③ 对DO 的标准指数S DO,j :

s

DO f DO j

DO f DO S

j

DO --=

, DO j ≥Do s s

DO j

DO j

DO S 910,-= DO j

DO f =468/(31.6+T)

式中:DO f —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

DO j—监测点j的溶解氧浓度mg/L;

DO s—溶解氧的水质标准mg/L;

T—监测时的水温℃。

当S ij值大于1.0时,表明地表水水体已受到该项评价因子所表征的污染物的污染,S ij值越大,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否则反之。

(3) 评价结果分析

采用单项指数法对该区域4个断面水体质量进行评价,现状评价结果列于下表4-2中。

表4-2 评价河段监测统计及评价单位:mg/L

由表4-2中的单项评价指数结果可看出,目前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参与评价的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要求。

4.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本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监测结果。 4.2.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 监测点设置

在项目所在区域内共设置6个地下水监测点。 (2) 监测项目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监测项目确定为:pH 、总硬度、COD Mn 、NH 3-N 、挥发酚、F -、As 、Hg 、Cr 6+、总大肠菌群。

(3) 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

该环境监测为连续监测2天,每天采样一次。 (4) 地下水监测结果与分析

评价区域6个水质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列于下表4-3中。 4.2.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 评价因子

根据监测结果,确定评价因子为:pH 、总硬度、COD Mn 、NH 3-N 、挥发酚、F -、As 、Hg 、Cr 6+、总大肠菌群。

(2) 评价方法

为了能直观反映水质现状,科学的评判水体中污染物是否超标,评价采用单项水质指数评价方法。

单项指数法数学模式如下: ① 对于一般污染物:

si

ij ij C C S

式中:S ij ——单项水质参数i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 C ij ——污染物i 在监测点j 的浓度(mg/L); C si ——水质参数i 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

② 对具有上、下限标准的项目pH ,计算式为:

sd j

j

pH pH pH S --=0.70.7, pH j ≤7.0 0.70.7,--

=

su

j j pH pH pH S pH j >7.0

式中:pH j ——为监测点j 的pH 值; pH sd ——为水质标准pH 的下限值; pH su ——为水质标准pH 的上限值。

当S ij 值大于1.0时,表明地下水水体已受到该项评价因子所表征的污染物的污染,S ij 值越大,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否则反之。

(3) 评价结果分析

采用单项指数法对该区域6个地下水监测点水体质量进行评价,现状评价结果列于下表4-3中。

表4-3 评价区域地下水监测统计及评价 单位:mg/L

由表4-3中的单项评价指数结果可看出,目前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参与评价的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

4.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 监测点位布置

根据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导则要求,在评价区域内共布设2个大气监测点,点位详见下表4-4。

表4-4 大气监测点位置

(2) 监测项目

根据工程特点,监测项目确定为SO2、NO2、TSP、HCl、非甲烷总烃,共5项。

(3) 采样时间及监测频次

采样时间为2011年9月14日-9月20日(连续7天),各污染物监测时段及频率为:NO2、SO2、HCl、非甲烷总烃获取当地时间08:00-09:00、11:00-12:00、15:00-16:00、19:00-20:00时4个小时浓度值,TSP获取日平均值。

(4) 分析方法

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监测分析方法执行。

(5) 监测分析的质量保证

监测分析的质量保证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技术规范措施要求执行。

(6) 监测结果

监测统计结果见下表4-5。

表4-5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 mg/m 3

4.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 评价因子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确定以SO 2、NO 2、TSP 、HCl 、非甲烷总烃为评价因子。

(2) 评价模式

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指数法进行评价,其数学模式为:

i

i

i S C I

式中:I i ——i 种污染物单项指数;

C i ——i 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Nm 3); S i ——i 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Nm 3)。

当I i 值大于1.0时,表明评价区环境空气已受到该项评价因子所表征的污染物的污染,I i 值愈大,受污染程度越重,否则反之。

(3) 评价结果

污染物指数统计结果见下表4-6。

表4-6 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统计结果

从表4-6可知,各评价因子的单项评价指数均小于1,说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各评价因子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4.4 声学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4.1 声学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 监测点布设

根据拟建项目周围现状,在评价区域内布设4个监测点。

(2) 监测方法及仪器

本评价监测方法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中有关方法进行测定,监测仪器为AWA6218B声级计。

(3) 监测时间、监测频率及监测结果

监测时间为2011年9月15日,监测频率为每点监测1天,每天昼间及夜间各1次。

监测结果见下表4-7。

4.4.2 声学环境现状评价

(1) 评价标准

项目声学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即昼间L Aeq≤65dB,夜间L Aeq≤55dB。

(2)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以等效A声级作为评价量,对照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7。

(3) 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4-7可见,评价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现状良好,4个监测点的昼间、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要求。

NYT 1054-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 产地环境调查 3.1 调查目的和原则 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特点,兼顾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重点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3.2 调查方法 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产地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并确定布点采样方案。现状调查应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可以采取资料核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3.3 调查内容 3.3.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3.3.2气候与气象: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时数。3.3.3水文状况:该区域地表水、水系、流域面积、水文特征、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情况等。 3.3.4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情况。 3.3.5植被及生物资源:林木植被覆盖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鱼类资源等。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

附件2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 环境保护部 2014年8月 —15—

目录 一、目的 (17) 二、范围和对象 (17) (一)村庄监测 (17) (二)县域监测 (19) 三、村庄监测内容 (19) (一)环境空气质量 (19) (二)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20) (三)土壤环境质量 (22) (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 (23) 四、县域监测内容 (23)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23) (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5) 五、质量控制 (26) (一)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 (26) (二)饮用水源地监测质量控制 (26) (三)地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26) (四)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26) (五)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质量控制 (27) (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27) 六、数据报送和报告编写要求 (27) (一)数据报送 (27) (二)报告提纲 (27) —16—

一、目的 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发展,从点到面反映我国农村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二、范围和对象 监测范围: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 监测对象: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包括县域监测和村庄监测2个层次。在村庄监测层次,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行政村庄(城中村不作为监测对象),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须加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含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在县域监测层次,开展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 (一)村庄监测 1.村庄类型划分 根据农村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污染来源,将村庄初步划分为生态型、种植型、养殖型、牧业型、工业型、旅游型和其他型等7个类型。 (1)生态型村庄 指生态环境优美,坐落在受保护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等区域内的村庄。 —17—

4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与评价

4.0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与评价 4.1 地理位置及交通 彭泽县位处长江下游南岸,是江西省的北面门户,介于北纬29゜35ˊ—30゜06ˊ和东经116゜22ˊ—116゜53ˊ之间,县境东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与安徽省宿松、望江两县隔水相望,南与上饶市波阳县、九江市都昌县接壤,西与九江市湖口县毗邻,距九江市水路67公里,陆路70公里,距省会南昌市205公里。 项目所在地位于江西省彭泽县芙蓉墩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1ˊ、北纬29゜52ˊ。北距长江约2公里,距九牛公路不足1公里,西临钓鱼台湖,离城关4公里左右,距九江市约70公里。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4.2 自然环境概况 4.2.1 地形、地貌、地质 彭泽县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逐渐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区,中部为丘陵,西北为沿江冲积洲和滨湖平原,山区占陆地面积58.4%,丘陵占36.1%,平原占5.5%。全县地貌概括为“五山二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图2-2)。境内群山属于安徽黄山向西南的余脉,主要山脉有:大浩山山脉、武山山脉、马当山脉、桃红山脉(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等,最高山峰海拔859.4米(吴淞高程),最低处下钱湾江岸海拔为6.1米(吴淞高程)。内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共有8个土壤类型、14个亚类、27个土属,大致分布是东南山区400米以上为黄红壤,400米以下为棕红壤,中部丘陵地区为马肝土和黄壤水稻土,北部沿江滨湖平原为石灰性潮土和冲积水稻土。 厂址场地比较平整,没有大的高差起伏,属滨湖平原。土壤类型为石灰性潮土和冲积水稻土。 4.2.2 水文 彭泽县水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长江、太泊湖、芳湖和桥河、浪溪港、七里洪、杨梓河等12条水系,流域面积962.9平方公里。其中地表水,枯水年份为3.68亿立方米,丰水年份为8.78亿立方米,但分布不均,山区河湾较密,河道坡陡,不便于蕴藏和利用。地下水分布范

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文书特制)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 摘要:以嘉应大学的空气质量状况为研究对象,在欲监测环境内进行布点和采样;对校园空气中SO2和NOx进行连续检测和分析,采用了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测量吸光 度,测定SO 2、NO x 的日均浓度,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以此来判定校园空气 污染指数及污染现状。 结果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校园的一大主要污染源,车辆的行驶也是校园噪声的主要来源,校园的总体空气质量状况总体为良好。 关键词:SO 2 、NOx、校区空气污染指数(API) 1 引言 校园是大学生在在校内学习和活动的外界环境,校园作为一个特定外在环境,其人口密集程度大,所处环境状况复杂,其环境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威胁到这一代人日后的成长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校园环境状况日益恶劣。 而当前关于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研究大都倾向于天气质量及城市概况交通的空气品质问题分析,关于校园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即使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可掌握校园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展开校园空气污染的预测工作,评价校园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弄清污染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控制校园区域污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本次试验,也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2 实验部分 2.1 理论分析 2.1.1 空气中SO 2 的测定原理 测定空气中SO 2 常用方法有四氯汞盐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法等。本实验采用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所用的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含磷酸多少,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1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与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为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弄虚作假行为: (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 (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 (三)政府部门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 (四)政府部门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 (五)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自行监测。 第四条【责任主体】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

第二章调查 第五条【调查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调查认定环境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部门会同环境监测部门调查认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 第六条【监督检查】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 第七条【干预记录】对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监测或运维人员应如实记录。否则造成的弄虚作假后果由该环境监测机构或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负责。 第八条【举报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能提供基本事实线索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予以受理并为其保密。 第九条【立案调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人员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接受举报的应及时调查取证,符合立案条件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三章处理 第十条【通用罚则】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 —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设置 在该项目污水纳污河道A河设置5个监测断面,分别为该项目污水排口A与B河交叉处、排污口、排口下游1000米、排口下游2000米、排口与C河。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水温、pH、SS、石油类、总磷、COD、BOD5、DO、NH3-N、硫化物、TN,共11项。 3、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二、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 1、监测点设置 布设3个监测点,厂区范围内一个点,及厂区附近两个点。 2、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铅、铬、镉、汞、砷,共13项。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

关规定进行。 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拟建厂址上风向、下风向及保护目标区域布设4个测点,主要考虑评价区范围内的主要居民敏感点,在敏感点处要布点监测。 大气监测布点一览表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NO2(小时值和日均值)、SO2(小时值和日均值)、PM10(日均值)、氨气、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乙二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乙胺、甲苯、甲醇、二苯醚(小时值),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3、监测频率及时间 小时浓度每天四次;日均浓度按国家标准和导则要求采样七天; 4、监测方法 污染物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方法进行。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在场界四周布设4个监测点(厂界四周各一个),连续监测两天,昼夜各一次。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场界内及周边共布设2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六、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排口位置布设1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MEP 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 二○一二年八月

目录 1 拟建工程概况 (1) 1.1 工程基本情况 (1) 1.2项目规模及工程组成 (1) 1.3 主要工艺流程 (2) 2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与评价标准 (2) 2.1 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2) 2.2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标准 (3) 2.3 评价工作等级 (3) 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 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 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 3.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 3.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 4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 4.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5) 4.2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5) 4.3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 4.4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5) 5.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 5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6) 5.1大气环境 (6) 5.2声环境 (6) 5.3地面水环境 (7) 5.4地下水环境 (7) 5.5固体废物 (7) 5.6电磁环境 (8) 6 污染防治措施 (8) 6.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8) 6.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8) 6.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8) 6.4地面水环境保护措施 (9) 8选址合理合法性分析 (9) 9综合结论 (10)

1 拟建工程概况 1.1 工程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广州从化鳌头镇鳌头工业基地人和片区内。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 (5)项目规模:首期建设2台15MW级天然气热电联产机组,并预留二期扩建条件。拟建项目以天然气为燃料,对鳌头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供冷,投产后全厂总热效率达80%以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台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天然气高压站等。 (6)定员及班制:建设项目劳动定员40人,全年工作330天(约8000h),厂区不设员工宿舍。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纳污水体概况 本工程的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由厂总排水口经中州支渠渠尾向南约1km于后纸庄村附近排入洛河。洛河为常年有水河流,水质功能区划为皿类水质,洛河于偃师市境内公路桥设置有洛阳市市控断面,在本次工程排水入洛河处下游约8Km。 4.1.2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 考虑工程完成后所排放的废水可能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及纳污水体的功能要求,结合评价所掌握的纳污水体水文资料及纳污情况,本次评价地表水监测设置4个监测断面。各个监测断面的位置及功能详见表4-1和附图1。表4-1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一览表 4.1.3监测因子 本次评价选取pH、COD、BOD5、SS共四项作为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因子。同时测定水温和流量等水文参数。

4.1.4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由偃师市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5月16?18 日进行,连续3天,每天采样一次,每天报一组有效数据。 4.1.5监测分析方法 地表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执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 版)、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具体分析方法见表4-2。 表4-2 地表水水质监测及分析方法 4.1.6评价标准 根据偃师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皿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详见表4-3。 4.1.7评价因子 根据纳污水体的实际状况和本次工程废水特点,本次评价选取pH、COD、BOD5、SS共四项作为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因子,水温、流量仅在

06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6 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源调查 本次地表水污染源调查主要对象为向沭河在厂址上游至沭河夏庄镇处境前河段内以及夏庄镇境内向马沟河排放废水的主要排污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CODcr 、NH 3-N )排放量。 根据污染源调查,向沭河排放污水的主要企业有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有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其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见表6.1-1。 表6.1-1 评价范围内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情况 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①6010?= i ij ij C Q P 式中:P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3/a ; Q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排放量,t/a ; C 0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浓度,mg/l ; i =1,2…n ;j =1,2…m ; ②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j ij i P P 1 ③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j j P P 1 ④评价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 m j j P P P 1 1

⑤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P P K i i ⑥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 P P K j j 评价标准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采用《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中的一般保护区区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6.1-2。 表6.1-2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 单位:mg/L 具体评价结果见6.1-3。 表6.1-3(a )向沭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染负荷80.220%,排第一位,其次为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19.771%; COD 为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84.26%,其次为SS ,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5.74%。 表6.1-3(b )向马沟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目前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污染负荷62.22%,排第一位,其次为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染负荷37.78%;COD

环境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

第八章监测数据的有效位数 监测数据报出的位数,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资料的统计整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监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应与测试系统的准确度相适应。记录测试数据时,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1、大气监测数据(以mg/m3计) ⑴降尘(吨/月·平方公里)取小数点后一位;硫酸盐化速率(SO 3 mg/100cm2 碱片·日)、CO取小数点后二位;SO 2、NO X 、TSP、光化学氧化剂取小数点后三位。 ⑵其它用比色法分析的项目取小数点后三位。 ⑶气温(℃)、风速(m/s)、气压(hPa)取小数点后一位;湿度(%)保留整数位。 2、环境水质监测数据(以mg/l计)。 ⑴重量法分析项目:悬浮物测值<1000时取整数位,测值>1000时取三位有效数字。 ⑵容量法分析项目:溶解氧、总硬度取小数点后一位;高锰酸盐指数测值>10 时取小数点后一位,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二位;COD cr 、BOD 5 测值>100时取三位 有效数字,100>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一位,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二位。 ⑶分光光度法分析项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总铬、砷、总磷、溶解性磷酸盐等取小数点后三位;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总氮、石油类、凯氏氮取小数点后二位。 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项目:铅、铁、镍、锰等取小数点后二位,石墨炉法测定时取小数点后四位;锌、镉取小数点后三位,镉用石墨炉法测定时取小数点后五位;钙、镁、钠、钾等取小数点后果二位。 ⑸冷原子吸收法测汞取小数点后四位,冷原子荧光法测汞取小数点后五位。 ⑹气相色谱法分析项目(以μg/l计):DDT、六六六等取小数点后二位。 ⑺硫酸盐、氯化物测值取三位有效数字。 ⑻其它分析项目:盐度(%)、pH、氟化物(电极法)、电导率(μs/cm×100)、透明度(m)等取小数点后二位;水温和气温(℃)、水深(m)、气压(hPa)等取小数点后一位。 1、降水监测数据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布点 布设3个监测点:1#东太湖村、2#厂区、3#厂区北东北约500m范围。 监测布点见附图8。 (2)监测因子:PM10、PM2.5、SO2、NO2、CO、O3、非甲烷总烃、H2S、甲苯、二甲苯。 (3)监测时间和频次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时间及频率如下: 表5.1-1 大气监测情况一览表 (4)监测分析方法 采样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进行,监测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表2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具体监测方法及检出限见下表。

表5.1-2 大气监测分析方法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①评价因子:同监测因子。 ②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P i=C i/C0i 式中:P i—I评价因子标准指数; C i—I评价因子实测浓度,mg/m3; C0i—i评价因子标准值,mg/m3。 ③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中表1二级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最高容许浓度限值。 ④监测结果及评价 统计分析监测数据,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日均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3,8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4,1小时平均浓度评价结果见表5.1-5。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057~0.125mg/m3,标准指数为0.38~0.833;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0.036~0.067mg/m3,标准指数为0.48~0.893;S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12~0.027mg/m3,标准指数为0.08~0.18;N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2~0.065mg/m3,标准指数为0.25~0.813;CO日均浓度范围为0.5~1.1mg/m3,标准指数为0.125~0.275。因,PM10、PM2.5、SO2、NO2、CO日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表5.1-4 8小时浓度监测结果与评价表 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24~0.077mg/m3,标准指数为0.15~0.481,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1地理位置 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地区南端。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县相望,西邻冀州区,西南与邢台南宫市相接,北接桃城区和武邑县。县境位于北纬37°08′~37 °35′、东经115°35′~115°58′。以县城为起点北至首都北京约272km,西北至省会石家庄市约124km。县域南北两端狭窄,中部较宽,总面积892.3km2。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北(肖张工业园区内),其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7°36′31.14″,东经115°43′7.54″。厂址距离较近的村庄主要为南侧670m的肖张村,西南侧1260m的程杨村,西北侧1050m的半壁店村,东北侧860m的西李纸房村,东北侧东780m刘家纸房村,厂址周边关系情况见附图2。 厂址所处区域为平原地形,地势空阔,交通便利。评价区域内无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点保护文物及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项目厂址地理位置见附图1。 4.1.2 地形地貌 枣强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许沙丘外,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黄海高程)23~29m,地面坡降七千分之一。本县由古代河流冲积而成,地势总体平坦,但微地貌较复杂,存在有不少洼地。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北(肖张工业园区内),区域地势平坦,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4.1.3 气候气象 该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春季干燥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7℃,七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6.8℃,一月气温最低,平均为-4.3℃。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7℃,多年极端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510mm,年蒸发量1321.9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全年无霜期212天。 多年平均风速2.16m/s,年主导风向SSW风,频率为10.3%,次主导风向为S风,频率为9.35%,全年以NW风向频率最低,为6.13%。全年静风频率为24.76%。

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在土木行业的应用 摘要:人类从渔猎文明、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城市文明一路走来,发展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始终与建筑发生密切关系。土木工程作为建筑设计最直接的表达,无论是远古时代的山洞石窟还是现代文明中的大厦高楼,均离不开土木工程的发展与进步。而对于追求生态建筑的现代人而言,环境在建筑中的考虑比重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监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发重要起来。 关键词:环境监测土木工程环境监测应用绿色施工 Abstract: From the fishing and hunting, nomadic civilization,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long the way, the development to the pres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rchitecture. As the most direct express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ivil engineering both ancient cave grottoes and building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ivil engineering. For the pursuit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of modern people, enviro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portion is not ignore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 word: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ivi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pplication Green construction 正文: 环境监测,就是相关部门依据相应法律法规,对影响环境质量和发展趋势的因素进行测试、监视,从而实现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调查环境背景、研究制定监测方案、合理设置监测地点、样品采集及送检、对样品进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等环节,它是了解环境质量水平、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证。简言之,环境监测就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建造工程设施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施工机具。借助于这些物质条件,经济而便捷地建成既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和审美要求,又能安全承受各种荷载的工程设施,是土木工程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环境监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我们通过对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监测,选择更加绿色环保的土木工程施工方式,使人与建筑更加和谐的相处。 例如现如今已成为快速生活标志之一的有轨交通,其建筑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均需要应用到环境监测的技术。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层次聚类分析应用-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层次聚类分析应用-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能有效识别环境监测数据集中的隐藏关系。文章主要介绍了层次聚类分析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以热图形式优化层次聚类分析可视化结果,并对热图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层次聚类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热图;应用 引言

定期的环境监测会积累庞大而复杂的化学数据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数据集中的内在关系。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变量相互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其中聚类分析不仅用于环境管理研究,而且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聚类分析可识别变量间的隐藏关系,仅用一小部分因子表示,且没有损失太多数据信息,有利于研究者快速掌握环境介质污染状况,判别各介质中潜在的污染来源[1]。 1聚类分析方法介绍 聚类分析也称集群分析、分类分析或数值分类,其基本思想是按照所研究的样品或变量之间存在相似性或不相似性,以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变量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将数据分为若干类别,使类别内样品(或变量)差异尽可能小,类别间差异尽可能大。通常用距离来度量样品之间的相似性,用相似性系数来度量变量之间的相似性,结果以聚类树状图显示。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分析,按聚类的方法可分为层次聚类法、非层次聚类法等。其中,常用

的是层次聚类法,也称系统聚类法,其实质是根据变量或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从最相似的对象开始,逐步聚成一类[2]。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聚类分析也可分为样本聚类(Q型聚类)和变量聚类(R型聚类)。该文将主要介绍层次聚类分析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层次聚类分析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可有效降低原始监测数据集的维度,简化数据的复杂程度,以监测点位、时间、指标和污染评价结果等为对象进行聚类分析,便于分析各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及指标间的相关性。适用于不同环境介质监测过程获得的数据。近年来,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传统多元统计方法,常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分析[3]。对地表水体的监测点位和时间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可得到若干点位集群和时间集群,监测点位和时间的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可作为采样断面和频率优化的重要依据,可有效降低采样成本[4][5]。除分析监测数据集的时空变化特征外,层次聚类分析也用于监测指标的统计分析,便于判别污染来源。秦文婧等对柳江煤矿所在区域的地下水中的离子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不同离子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相山开发区20年统计的主导风向为东东北(NNE )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结合规划区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拟在评价区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共布设1-2个现状监测点(根据规划范围确定)。各监测点名称、方位见表, 具体位置见图。 图1规划区大气监测布点图 2、监测因子 根据开发区现有企业和拟进入的企业类型,选择特征因子进行监测,具体包括:HCI (小时值、日均值)、硫酸雾(小时值、日均值)、氟化物(小时值、日均值)、苯(小时值、日均值)、HCN(30min平均、24小时平均)、甲醛(小时值)、TVOC(8小时平均)、Pb (日均值)、锡(日均值)、臭气浓度(小时值)进行监测。 同步记录监测点位坐标、总云量、低云量、气压、气温、风向及风速

3、监测时间和频次 大气监测应在最不利季节监测,鉴于北方地区供暖期内空气质量相对更差一些,因此,应在开始供暖后尽快安排监测。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要求,监测时次满足所用标 准的取值时间要求,小时监测取2:00,8:00,14:00,20:00 4 个时段,日均值监测20 小时以上。所有点位和所有因子连续监测7 天。 监测方法选择监测因子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或者参考标准所推荐的监测方法。 采样按HJ664 及相关评价标准规定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本次规划环评布设11点监测点位,具体见下表2。

环境监测质量评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设计 2012届环境工程专业1209091班级 题目广州市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姓名禹崇学号120909137 O 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绪论部分 3 1、空气质量监测的意义 3 2、空气质量监测站 3 3、例行监测的意义 3 二、广州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4 1、城市的相关资料收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位置 (4) 地貌 (4) 气候: (4) 人口 (5) 工业状况: (5) 2、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布点情况 6 3、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所选项目及所用的方法 7 4、空气质量监测测定时段与频次 8 5、测定结果数据表。 9 三、空气质量评价 10 1、评价方法 10 空气质量指数 (10) 污染指数 (10) 超标次数 (10) 超标率 (10) 超标倍数: (10) 2、........................................................ 评价结果。 11 四、参考文献 12

广州市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摘要 一、绪论部分 1、空气质量监测的意义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2、空气质量监测站 空气质量监测站,又称空气站。空气站的功能是对存在于大气、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点、连续或者定时的采样、测量和分析。为了对空气进行监测,一般在一个环保重点城市设立若干个空气站,站内安装多参数自动监测仪器作连续自动监测,将监测结果实时存储并加以分析后得到相关的数据。空气质量监测站是空气质量控制和对空气质量进行合理评估的基础平台,是一个城市空气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 3、例行监测的意义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是日常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是一种环境监测内容, 主要监测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以确定环境质量状况,定时、定点的环境质量监测历史数据,可以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为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科学研究也提供的基础数据。 我所选择的城市是广州市。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9-08-04 浏览次数:449 字体: [大] [中] [小] gis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 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 能对已有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科学结论。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它与环境监测结合成为可能,换一个角度来说gis的介入使各种环境问题和环境过程描述更加符合实际,友好的界面交互、方便的空间分析操作、直观生动的结果显示等都无疑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有从环境信息的存储、简单的地图显示和环境制图到复杂的环境状况的模拟与分析。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目的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文章则根据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应急监测三个方面来对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gis空间数据的存储和可视化表达的是gis的基本功能,在任何目的、形式的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都是会用到的,以下的三个方面就不再一一累述,下面主要从gis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功能的角度来阐gis的应用。 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它是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积累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 环境质量监测一般是针对区域(如流域、城市等)进行的,对该地区的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进行定点的、长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区域内的污染源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和空间分布情况。通常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都是空间上一些离散的点的数据,如何用这些离散的监测数据来真实的反应环境的质量状况。这里就可以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空间数据的内插可以作如下简单的描述:设一组空间数据,他们可以是离散点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区数据的形式,现在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个函数关系式,使改关系式最好地逼近这些已知的空间数据,并能根据改函数关系式推测出区域范围内其他任意点或任意分区的值。这样由监测点的数据则可以推算出作为面状要素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例如根据某条监测河流上的监测断面数据评价河流的水质状况。 此外,在对环境内的各个客体(空气、水体、噪声等)进行质量评价时,往往涉及到多个污染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标准,它是中国规定的各类地图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超过的限值。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氮氧化物、二氧化氮等。如何根据这些多个单一的、含空间信息的污染物指标来综合评价空气的质量,这里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前者可以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集中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或对叠合后产生的多重属性进行新的分类,称为空间叠合属性;后者一般用于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些专题的数量特征,成为空间叠合统计。这样通过多个污染指标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价和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4.1.1.1现状监测布点 根据本次评价区域的气象条件及项目的污染状况和厂址周围的敏感 点的分布情况,共布设2个监测点,各监测点功能及位置见表 4-1。 表4-1 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情况一览表 4.1.1.2监测及评价因子 本次评价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及评价因子为: H 2S 、NH 3、TSP 三项。 4.1.1.3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环境空气监测由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于 2006年9月7日 ~9月11日进行,连续监测 5天。监测时间按GB3095-1996中的规定执 行。 4.1.1.4监测方法与数据统计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进行。具体采样 及分析方法详见表4-2。所有浓度值均为标准状态下的数值,在统计数据 时,监测数据低于检出限者,统计时按 1/2检出限进行计算。 表4-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分析方法 4.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21评价方法 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照评价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P i=G/S i 式中:P —单因子污染指数; C i —单因子实测浓度,mg/m3; S i —单因子评价标准,mg/m3。 4.1.2.2评价标准 本次环境空气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级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4.1.2.3检测结果统计及评价 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4、表4-5和表4-6。 表4-4 TSP 环境质量现状检测日均浓度统计结果 表4-5 NH 3环境质量现状检测1小时均浓度统计结果 表4-6 H 2S环境质量现状检测1小时均浓度统计结果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样板(1)

1.临测依据 (1)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桂环管字[1996]58号《关于广西城市环境综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办法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通知》。 2.国家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3.质量保证 本站持有省级《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参加监测分析的技术人员均通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合格证。样品采集、呆存、贮运、分析全部按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进行,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所使用的仪器经过省级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室内分析采用带标准样测定的质量控制措施,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 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结果 4.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4.1.1监测点位 根据大气监测布点原则及洛西镇城区地形、地貌、面积、气象等各种因素特征,监测点位布设采用《xx 市大气环境监测点位优化研究》网格优化布点法。整个城区共设置二个大气监测点位,监测点编号及具体位置详见附表4-1。

表4-1 监测点位表 4.1.2 监测项目 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xx市城区污染情况,确定本次xx市xx镇城区大气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微粒物等三项。 4.1.3监测频率 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四个代表时段,即8时、12时、16时、20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每次采样0.5小时,其中总悬浮颗粒物每天采样四次共用一张滤膜。采样同步观测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地面常规气象参数。 4.1.4监测分析方法及监测仪器 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 大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监测频次及仪器见表4-2。表4-2 大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监测频次及仪器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一、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基本内容 1.地理位置; 2.地质; 3.地形地貌; 4.气候气象; 5.地面水环境; 6.地下水环境; 7.土壤与水土流失; 8.动、植物与生态。 (二)技术要求 1.地理位置 ⑴经度、纬度; ⑵行政区位置、交通位置; ⑶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机场的距离和交通条件; ⑷地理位置图; 2.地质 ⑴地质概况 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①岩层;②断层;③断裂) ⑶风化情况; ⑷矿藏资源情况:已探明、已开采; ⑸预测地质灾害风险: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3.地形地貌 ⑴海拔; ⑵地形特征(高低起伏) ⑶周围地貌(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 ⑷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的情况; 4.气候与气象 ⑴定量参数:年均风速、月均风速(最冷月、最热月)主导风向、气温(年、月、日平均)、极端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天数; ⑵主要气象特征:梅雨、寒潮、冰雹、台风、飓风等; ⑶例外情况:需大气环评,除上所有,按《导则—大气》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5.地表水环境 ⑴不进行地表水环境单项评价 地面水状况(地面水资源的分析及利用情况)、地面水各部分(河、湖、库等)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海浪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面水的污染来源; ⑵无需进行海浪单项评价 海浪环境状况(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状况,污染来源等) ⑶需进行地面水(海湾)单项评价 除⑴⑵两项详细叙述外,应按《导则—地面水》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6.地下水环境 ⑴不进行与项目相关的环评 开采情况、埋深、上下联系、水质状况、污染来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